CN212473670U -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670U
CN212473670U CN202021615580.2U CN202021615580U CN212473670U CN 212473670 U CN212473670 U CN 212473670U CN 202021615580 U CN202021615580 U CN 202021615580U CN 212473670 U CN212473670 U CN 212473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connecting plate
gate
plate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55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晓君
王轶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Yanfeng Plastic Omnium Yizheng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55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670U/zh
Priority to EP21154684.1A priority patent/EP3950394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尾门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尾门内板的底端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尾门内板的侧端相连,第二连接板与尾门外板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门结构及汽车,通过在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之间设置连接件,提高了尾门结构的静刚度以及整体模态;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上设置减薄部,使得在发生碰撞时,连接件沿减薄部断开,降低尾门内板的破坏程度,从而起到吸能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尾门结构通常包括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四周通过胶粘的方式实现连接,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区域。由于结构造型的原因,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在空腔区域中往往距离偏大,会导致尾门结构整体模态及该区域静刚度的下降。为了满足静刚度以及模态要求,通常会在空腔区域增加胶粘的连接结构。目前常见的连接结构由尾门内板通过局部改变X向深度来与尾门外板贴合,贴合区域采用胶粘的方式实现连接。但是,此类结构将占用尾门内板大块空间,且在高速碰撞中,尾门结构往往会发生断裂,此类结构无法起到额外的吸能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设置连接件,有效地增加此区域静刚度、提高模态,并在碰撞过程中起到吸能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尾门结构,包括:
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的底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尾门内板的侧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尾门外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减薄部,所述第一减薄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薄部的厚度为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和尾门内板的底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减薄部,所述第二减薄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薄部的厚度为0。
进一步地,所述尾门外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粘接;和/或,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尾门内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尾门内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尾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门结构及汽车,通过在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之间的空腔设置连接件,将两者连接起来,提高了空腔区域的静刚度以及尾门结构的整体模态;通过在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上设置减薄部,使得在发生碰撞时,连接件沿减薄部断开,降低尾门内板的破坏程度,从而起到吸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门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门结构的断面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第一减薄部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减薄部厚度为0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第二减薄部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减薄部厚度为0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尾门外板;
2-尾门内板;
3-胶水;
4-连接件;
41-第一连接板;
411-第一减薄部;
42-第二连接板;
43-第一加强筋;
44-第二加强筋;
45-第三连接板;
451-第二减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尾门结构,包括尾门外板1和尾门内板2,尾门外板1和尾门内板2的四周通过胶水3粘接在一起,尾门外板1和尾门内板2之间则形成一空腔区域。为了提高该区域的静刚度并使尾门结构的整体模态,可以在该空腔区域内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4设置于尾门内板2的底端,且其X向两端分别与尾门内板2的侧端和尾门外板1相连。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2沿X向设置,用于连接尾门内板2和第二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1的一端且两者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41的另一端与尾门内板2的侧端相连。第二连接板42则与尾门外板1相连,第二连接板42的外侧面与尾门外板1贴合,然后再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C区域即为尾门外板1与第二连接板42的连接区域,具体地,先将尾门外板1与第二连接板42的外侧面贴合,然后通过胶水将两者连接起来。这样,空腔区域内,尾门外板1和尾门内板2可以通过连接件4相连,从而提高该区域的静刚度,并提升尾门结构的整体模态。
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3和第二加强筋44,用于加强连接件4的强度,第一连接板41上设有第三连接板45,第三连接板45沿Z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与第二加强筋44和尾门内板2的底端相连。这样可以提高连接件4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空腔区域内的静刚度。
如图3所示,连接件4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件4对称设置,D和E区域为连接件4带第一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44和第三连接板45的部分,D和E为对称结构。通过设置两个连接件4,可以进一步提升尾门结构的静刚度和模态。
如图6所示,优选地,连接件4可以做减薄处理,即在第一连接板41上设置第一减薄部411,第一减薄部411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板41其他部分的厚度,这样,在发生高速碰撞后,连接件4将沿第一减薄部411断开,降低尾门内板2的破坏程度,从而起到吸能作用。
具体地,如图7所示,可以将第一减薄部411的厚度设置为0,即使得第一连接板41在此处断开,此时,第一减薄部411的长度L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使第一减薄部411不延伸至第一连接板41的底端,使其部分断开,这样,在碰撞中更容易断裂。当第一减薄部411一直延伸到第一连接板41的底端时,图7中F区域将不起作用,可以删除,此时,第一连接板41不与尾门内板2的侧端相连,连接件只通过图3中E区域的部件与尾门内板2相连,这样可以防止连接处产生的表面缩印等表面质量问题。
如图8所示,第三连接板45上可以设置第二减薄部451,第二减薄部451的厚度小于第三连接板45其他部分的厚度,这样,在发生高速碰撞后,第三连接板45将沿第二减薄部451断开,降低尾门内板2的破坏程度,从而起到吸能作用。
如图9所示,第二减薄部451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即使得第三连接板45断开,从而使得第三连接板45更容易断裂,吸能效果更好。
连接件4可以与尾门内板2一体成型,由于尾门结构通常为塑料件,因此,连接件4可以与尾门内板2一次注塑成型。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需要区域,即将尾门外板1和尾门内板2换成其他需要连接的零部件,例如,尾门内板与扰流板之间的区域,在尾门内板与扰流板之间设置类似的连接件结构,以提高结构的静刚度和模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门结构,通过在尾门外板1和尾门内板2之间的空腔设置连接件4,将两者连接起来,提高了空腔区域的静刚度以及尾门结构的整体模态;通过在连接件4的第一连接板41和/或第二连接板45上设置减薄部,使得在发生碰撞时,连接件4沿减薄部断开,降低尾门内板2的破坏程度,从而起到吸能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尾门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尾门结构,提升了汽车尾门的静刚度和模态,且在发生碰撞时,尾门可起到吸能作用,降低了尾门的破坏程度。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尾门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的底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尾门内板的侧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尾门外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减薄部,所述第一减薄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薄部的厚度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和尾门内板的底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减薄部,所述第二减薄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部的厚度为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外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粘接;和/或,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尾门内板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尾门内板的两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尾门结构。
CN202021615580.2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2473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5580.2U CN212473670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EP21154684.1A EP3950394B1 (en) 2020-08-06 2021-02-02 Plastic tailgate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5580.2U CN212473670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670U true CN212473670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5580.2U Active CN212473670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1022B1 (ko) 차량의 어퍼바디 프레임 시스템
CA2554164C (en) Hood structure with crush initiators
JP5772882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CN110304146B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车架连接件、车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KR20160084441A (ko) 차량 부재들의 접착 구조 및 백 도어의 접착 구조
CN109383629B (zh) 车身上部结构
KR20200070766A (ko) 차체 구조
CN212473670U (zh)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KR20190115346A (ko) 이중 단면구조의 크래쉬박스를 포함하는 cff(combined front bumper beam and front end module) 유닛
US11511619B2 (en) Radiator side member and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12373575A (zh) 一种尾门结构及汽车
CN212637658U (zh) 汽车前纵梁连接组件及汽车
CN111479724B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结构
US20230182817A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20010087448A (ko) 자동차의 리어엔드 크로스멤버 보강구조
CN112721592B (zh)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CN110001783B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组件
KR20230028853A (ko) 차량의 하부 차체
WO2010058467A1 (ja) 車体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バンパ
JP2010241318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21023878U (zh) 一种引擎盖内板、引擎盖总成及汽车
CN213831299U (zh) 天窗顶盖结构及车辆
CN218316948U (zh) 车体后部结构
CN110871761B (zh) 一种车辆前保险杠骨架结构及车辆
CN219969794U (zh) 一种车身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