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9470U -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9470U
CN212449470U CN202020894713.8U CN202020894713U CN212449470U CN 212449470 U CN212449470 U CN 212449470U CN 202020894713 U CN202020894713 U CN 202020894713U CN 212449470 U CN212449470 U CN 212449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support
bracket
bearing
brid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47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荣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tech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47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9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9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9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包括震桥本体、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支架结构、固定支架、顶起结构、定位结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震桥本体进料方向的末端,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震桥本体对应的第三安装板;支架结构的下部和固定支架连接;支架的上部与第三安装板连接;第二安装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下方并且与支架结构连接;震桥本体上设置有料槽A,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料槽A对应的料槽B。顶起结构包括伺服马达、动力输出轴、轴承A、轴承B、顶针;定位结构包括真空吸块、对射传感器A、对射传感器B。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定位结构和顶起结构,从而确保取料结构能够准确完成取料动作,提升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封装二极管加工中,一般会采用震盘进行供料,二极管在震盘的料槽里被震桥不断往前推送,直至二极管推送至震桥的既定位置,再由取料结构进行取料。该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取料结构进行取料时,由于震桥一直在震动,因此导致取料结构经常不能准确地进行取料,从而降低生产效率。鉴于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盘进料结构,通过设置定位结构和顶起结构,从而确保取料结构能够准确完成取料动作,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包括震桥本体、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支架结构、固定支架、顶起结构、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震桥本体进料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震桥本体对应的第三安装板;所述支架结构的下部和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支架结构连接;所述震桥本体上设置有料槽A,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料槽A对应的料槽B。
所述顶起结构包括伺服马达、动力输出轴、轴承A、轴承B、顶针,所述伺服马达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伺服马达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套设有所述轴承A,所述轴承B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顶针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轴承A的上方并且其底部与所述轴承A相抵接触,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轴承B、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并且延伸出所述第三安装板外。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真空吸块、对射传感器A、对射传感器B,所述真空吸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远离所述震桥本体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料槽B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对射传感器A设置在所述真空吸块的一侧,所述对射传感器B对应设置在所述真空吸块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四支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光电传感器配合的感应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震桥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料槽A对应的吹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二极管从料槽A移动到料槽B的既定位置,通过定位结构将二极管吸住从而实现定位,接着,顶起结构将该二极管顶起至一定高度,从而与取料结构配合完成准确、稳定的取料动作,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起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放大视图(显示定位结构)。
附图标记为:真空吸块11、对射传感器A10、对射传感器B12、顶针13、第三安装板14、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16、第三支架17、第四支架18、支架结构19、料槽A20、吹气管21、震桥本体22、伺服马达23、动力输出轴26、轴承A24、轴承B27、固定支架25、光电传感器30、感应片29、第一安装板32、第二安装板33、料槽B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包括震桥本体22、第一安装板32、第二安装板33、支架结构19、固定支架25、顶起结构、定位结构;第一安装板32设置在震桥本体22进料方向的末端,第一安装板32上设置有与震桥本体22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4;支架结构19的下部和固定支架25连接;支架的上部与第三安装板14连接;第二安装板33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2的下方并且与支架结构19连接;震桥本体22上设置有料槽A20,第三安装板14上设置有与料槽A20对应的料槽B34。
顶起结构包括伺服马达23、动力输出轴26、轴承A24、轴承B27、顶针13,伺服马达23与固定支架25连接,动力输出轴26与伺服马达2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动力输出轴26的另一端套设有轴承A24,轴承B27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2和第二安装板33之间,顶针13的一端设置在轴承A24的上方并且其底部与轴承A24相抵接触,顶针1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安装板32、轴承B27、第二安装板33、第三安装板14并且延伸出第三安装板14外。伺服马达23与控制装置连接。
定位结构包括真空吸块11、对射传感器A10、对射传感器B12,真空吸块11设置在第三安装板14远离震桥本体22的一侧并且与料槽B34的位置相对应,对射传感器A10设置在真空吸块11的一侧,对射传感器B12对应设置在真空吸块11的另一侧。真空吸块11与真空气源连接。真空吸块11、对射传感器A10、对射传感器B12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支架结构19包括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16、第三支架17、第四支架18,第一支架15的上部与第一安装板32的底部连接,第一支架15的下部与第二支架16连接,第二支架16的上部与第二安装板33的底部连接,第二支架16的下部与第三支架17连接,第三支架17的下部与第四支架18的一侧连接,第四支架18的另一侧与固定支架25连接。第二支架16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第三支架17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第四支架1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第一支架15与第二支架16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支架16和第三支架17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支架17和第四支架18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调整螺栓所在螺纹孔的位置实现对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16、第三支架17、第四支架18之间的相对高度的位置调整,操作简便。
固定支架25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0,动力输出轴26上设置有与光电传感器30配合的感应片29。光电传感器30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30和感应片29的配合结构,用以感应动力输出轴26的复位情况。
震桥本体22的一侧设置有与料槽A20对应的吹气管21。吹气管21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吹气管21对料槽A20进行吹气,促进料槽A20上二极管的移动速度。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原理是:二极管从料槽A20移动至料槽B34,当二极管移动至靠近定位结构的位置时,对射传感器A10和对射传感器B12感应到二极管后,发出指令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再发出指令到真空吸块11,真空吸块11将二极管吸紧,随后,伺服马达23动力输出促使动力输出轴26向上移动,动力输出轴2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同步带动轴承A24向上移动,轴承A24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将顶针13顶起,顶针13带动二极管顶起至一定的高度供取料结构进行取料;取料结构完成取料动作后,伺服马达23动力输出促使动力输出轴26向下移动复位,从而使顶针13复位至起始位置,为下一次的顶起动作做准备;如此重复操作,从而确保取料结构能够准确完成取料动作,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震桥本体(22)、第一安装板(32)、第二安装板(33)、支架结构(19)、固定支架(25)、顶起结构、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32)设置在所述震桥本体(22)进料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一安装板(32)上设置有与所述震桥本体(22)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4);所述支架结构(19)的下部和所述固定支架(25)连接;所述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安装板(14)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2)的下方并且与所述支架结构(19)连接;所述震桥本体(22)上设置有料槽A(20),所述第三安装板(14)上设置有与所述料槽A(20)对应的料槽B(34);
所述顶起结构包括伺服马达(23)、动力输出轴(26)、轴承A(24)、轴承B(27)、顶针(13),所述伺服马达(23)与所述固定支架(25)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26)与所述伺服马达(2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26)的另一端套设有所述轴承A(24),所述轴承B(27)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所述顶针(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轴承A(24)的上方并且其底部与所述轴承A(24)相抵接触,所述顶针(1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32)、轴承B(27)、第二安装板(33)、第三安装板(14)并且延伸出所述第三安装板(14)外;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真空吸块(11)、对射传感器A(10)、对射传感器B(12),所述真空吸块(11)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14)远离所述震桥本体(22)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料槽B(3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对射传感器A(10)设置在所述真空吸块(11)的一侧,所述对射传感器B(12)对应设置在所述真空吸块(11)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19)包括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16)、第三支架(17)、第四支架(18),所述第一支架(15)的上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5)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支架(16)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6)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3)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6)的下部与所述第三支架(17)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7)的下部与所述第四支架(18)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支架(18)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支架(2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6)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架(17)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四支架(1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架(15)与所述第二支架(1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6)和所述第三支架(17)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7)和所述第四支架(18)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条所述的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5)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0),所述动力输出轴(26)上设置有与所述光电传感器(30)配合的感应片(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震盘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桥本体(2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料槽A(20)对应的吹气管(21)。
CN202020894713.8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Active CN212449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4713.8U CN21244947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4713.8U CN21244947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9470U true CN21244947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4713.8U Active CN21244947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9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9635A (zh) * 2021-04-26 2021-08-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cnc车床送料装置的激光定位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9635A (zh) * 2021-04-26 2021-08-3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cnc车床送料装置的激光定位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25332U (zh) 一种可测距取料的高精度上料机械手
CN207209288U (zh) 一种精密零部件自动送料装置
US8321051B2 (en) Workpiece pickup apparatus and workpiece pickup method
CN106064742B (zh) 自动上料机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贴合装置
CN107857107A (zh) 一种阀栅的循环上料装置
CN212449470U (zh) 一种震盘进料结构
CN205972963U (zh) 自动上料机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贴合装置
CN110902304A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组装机
CN209321987U (zh) 一种曝光机的上料装置
CN106295719B (zh) 一种具有智能卡自动进给与检测功能的发卡装置
CN114536003A (zh) 组装设备
CN103124394A (zh) 硅麦自动检测机
CN209242130U (zh) 燃油泵支架的储油桶自动上料抓取装置
CN216083730U (zh) 一种点数机
CN207577664U (zh) 真空吸附平台
CN202527608U (zh) 一种冲压件自动送料及输出机器
CN215709581U (zh) 一种定子检测上料装置
CN214827097U (zh) 一种步进电机翻转模组
CN113537437A (zh) 一种点数机
CN210212986U (zh) 瓶胚精确定位装置
CN211076684U (zh) 一种贴标签设备
CN203392485U (zh) 一种吸板机构
CN218260517U (zh) 一种自动摆盘机
CN202180057U (zh) 全自动led分选机的取料、定位测试及落料装置
CN212577987U (zh) 一种三角弹片自动装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3, building 1, No.76, Baiye Road, Liaob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430

Patentee after: Xianzhik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 building 1, No.76, Baiye Road, Liaob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430

Patentee before: Zhongzh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