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3506U -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3506U
CN212433506U CN202021745909.7U CN202021745909U CN212433506U CN 212433506 U CN212433506 U CN 212433506U CN 202021745909 U CN202021745909 U CN 202021745909U CN 212433506 U CN212433506 U CN 212433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bearing platform
block
boss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59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奕
刘红宇
邓礼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59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3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3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3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内窥镜的弯曲部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弯曲块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弯曲块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弯曲块上凸部,所述凸部包括呈台阶分布的转动凸台以及承托台,所述承托台沿所述转动凸台周向面延伸,且凸出于所述转动凸台,所述承托台包括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限位面;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弯曲块上的凹部,所述凸部转动收容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配合面;并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相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上述内窥镜的弯曲部能够保持两个弯曲块之间稳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窥镜部件,特别是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医疗及工业检测器械,通常,内窥镜伸入待检测物体的部分利用蛇骨实现弯曲变向。在相关技术中,蛇骨是通过一系列关节所构成,关节之间可相对转动。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蛇骨弯曲角度过大或弯曲力度过强时,容易造成蛇骨的关节之间发生脱扣,从而导致弯曲异常,且受控精度下降,甚至造成对待检测物体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两个弯曲块之间稳定连接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公开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弯曲块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弯曲块之间的连接结构;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弯曲块上凸部,所述凸部包括呈台阶分布的转动凸台以及承托台,所述承托台沿所述转动凸台周向面延伸,且凸出于所述转动凸台,所述承托台包括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限位面;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弯曲块上的凹部,所述凸部转动收容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配合面;
并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相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凹部包括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面向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且与所述配合面形成夹角;
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抵持,以沿所述第一滑动面滑动。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当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抵持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具有间隙。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凹部还包括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二滑动面与所述承托台的周向面相对设置;
所述承托台的周向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接触。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与所述限位面的夹角为 30°~150°。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承托台设置在所述转动凸台朝向所述弯曲块内侧的一侧上。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承托台有多个;多个所述承托台在沿所述承托台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
每个所述承托台均具有所述限位面,所述凹部上对应每个所述承托台的限位面均有配合面;
多个所述承托台的限位面分别对应与多个所述配合面一一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承托台有两个;在沿所述承托台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承托台分别设于所述承托台的两端;两个凹部上对应形成有两个配合面;
两个所述承托台的限位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面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转动凸台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条以及凸块;所述凸块的周向面为弧面;
所述连接条背离所述凸块的一端与所述弯曲块连接;
所述承托台呈环形,以围设于所述凸块的周向面,且承托台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连接条上。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弯曲块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围合形成环状,所述侧壁的壁厚为0.1mm~5mm。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转动凸台与承托台均为独立层结构,所述转动凸台与承托台层叠设置形成所述凸部。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转动凸台与承托台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多个所述弯曲块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公开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包括至少两个套管,所述至少两个套管依次呈内外套设,所述套管沿轴向依次形成多个所述弯曲块;
对于其中一个所述套管,在每个所述弯曲块的一端设有转动凸台,在每个弯曲块的另一端形成有凹部;其中,所述凸部转动收容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配合面;
对于另一个所述套管,在每个弯曲块的一端设有承托台,所述承托台凸出于所述转动凸台,所述承托台包括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限位面;
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相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根据本公开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及设于所述弯曲部内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串联连接多个所述弯曲块。
本公开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内窥镜的弯曲部不设有铆钉,相邻两个弯曲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制作过程简单,容易实现。
并且,连接结构的转动凸台收容于凹部内时,承托台朝凹部的一侧延伸 (对应于凹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以使承托台的限位面与凹部的配合面相对。当弯曲部转动过程中,若是弯曲角度过大或弯曲力度过强,导致相邻两个弯曲块有脱扣的趋势时,承托台的限位面会与配合面发生抵持,从而阻止相邻两个弯曲块发生脱扣现象,保证了滑动块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弯曲部结构提高了相邻两个弯曲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内窥镜弯曲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了另一视角图;
图3是图1中相邻两个弯曲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凸部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弯曲块以及弯曲块上的凸部和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两个弯曲块连接后的切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弯曲部;101、抵接面;102、侧壁;10、弯曲块;
20、连接结构;21、凸部;211、转动凸台;212、承托台;22、凹部; 2121、限位面;221、配合面;222、第一滑动面;223、第二滑动面;2111、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21、承托台的周向面;2112、连接条2113、凸块;
30、内套管;40、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 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见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内窥镜弯曲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了另一视角图;图3是图1中相邻两个弯曲块的连接示意图。
本申请提出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的弯曲部1。一种内窥镜包括弯曲部1 及设于弯曲部1内的牵引线。牵引线牵引弯曲部1,使弯曲部1弯折,起到牵引弯曲部1弯折的目的。
弯曲部1牵引线串联连接多个弯曲块10。弯曲部1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弯曲块10。弯曲块10包括位于内窥镜前端的首部弯曲块10、位于内窥镜后端的尾部弯曲块10及位于首部与尾部之间的中部弯曲块10。首部弯曲块10 与尾部弯曲块10的结构与中部弯曲块10的结构相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首部弯曲块10的前端及尾部弯曲块10的后端不设有用于连接弯曲块10的连接结构20,以使首部弯曲块10为最前端的弯曲块10,尾部弯曲块10为最后端的弯曲块10。
下文以中部弯曲块10为例进行说明:相邻两个弯曲块10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0连接。并且,具体地,相邻两弯曲块10之间设有两个连接结构20,两连接结构20沿弯曲块10的径向相对设置。即,相邻两个弯曲块10之间通过两个连接结构20实现可转动连接,且两个连接结构20位于同一直线上。
请参阅图3和图4。其中图4是图3的结构分解图。
在一实施例中,弯曲部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弯曲块10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弯曲块10之间的连接结构20;连接结构20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弯曲块10上凸部21,凸部21包括呈台阶分布的转动凸台211以及承托台212,承托台212沿转动凸台211周向面延伸,且凸出于转动凸台211,承托台212 包括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限位面2121;连接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另一个弯曲块10上的凹部22,凸部21转动收容于凹部22内,凹部22设有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配合面221;并且,限位面2121与配合面221相抵持,以使凸部21限位于凹部22内。
在此,弯曲块10是弯曲部1的可转动单元。相邻两个弯曲块10通过连接结构20实现相互转动,从而使得弯曲部1实现各种角度、各种形状的弯曲。弯曲块1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弯曲块10具有侧壁102,侧壁102围合形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截面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弯曲块10具有轴向,其轴向即是前述环向结构的轴向。当弯曲部1不发生弯曲呈直线状态时,弯曲块10的轴向大致与弯曲部1的延伸方向一致。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20包括沿弯曲部1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凹部22及凸部21。凸部21可转动收容于凹部22内。
其中一个弯曲块10的连接结构20可以是凹部22也可以是凸部21,只要与其连接的另一个弯曲块10的连接结构20能够与之配合连接即可。并且,弯曲块10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结构20,则其中一个弯曲块10的前后端面上可以包括四个凹部22、或者四个凸部21,或者两个凹部22或两个凸部21。例如,一个弯曲块10的连接结构20为凹部22的时候,则相邻弯曲块10配合设有凸部21,只要能够使相邻两个弯曲块10配合连接即可。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块10的一端设有两个凹部22,另一端设有两个凸部21。因此,每个弯曲块10的形状即为一致形状。多个弯曲块10按照统一的方式排列制造即可,方便制造工艺的实现。
且两凹部2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凸部21位于同一直线上,两凹部22 所在的直线与两凸部21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当相邻三个弯曲块10发生相对转动的时候,上述四组凹部22与凸部21相互配合,相邻三个弯曲块10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20位于四条平行线上。因此,上述弯曲部1可以在四个方向上进行转动,可以较为自由准确的调整弯曲部1的扭曲、转动角度。具有四个转动方向的弯曲部1,适用于内径较大的腔体内,例如肠腔、胃腔等。
可以理解,相邻三个弯曲块10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20位于两条平行线上。则上述弯曲部1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转动,则弯曲部1的转动角度能够较为方便控制。具有两个转动方向的弯曲部1,适用于内径较小的腔体内,例如肺腔。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凹部22包括呈台阶分布的转动凸台211以及承托台212,承托台212沿转动凸台211周向面延伸,承托台 212包括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限位面2121;凹部22设有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配合面221;并且,限位面2121与配合面221相抵持,以使凸部21 限位于凹部22内。
在此,设定转动凸台211、承托台212的厚度方向,均为与弯曲块10轴向呈大致垂直的方向。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为转动凸台211沿厚度方向的表面。类似,承托台的周向面2121为承托台212沿厚度方向的表面。
当转动凸台211收容于凹部22内时,承托台212朝凹部22的一侧延伸 (对应于凹部2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以使承托台212的限位面2121与凹部22的配合面221相对,两者之间可以具有间隙或者贴合。当弯曲部1转动过程中,若是弯曲角度过大或弯曲力度过强时,导致相邻两个弯曲块10有脱扣的趋势时,承托台212的限位面2121会与配合面221发生抵持,从而阻止相邻两个弯曲块10发生脱扣现象,保证了滑动块的连接稳定性。
承托台21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当承托台212有一个时,在一示例中,承托台212设置在转动凸台211朝向弯曲部1内侧的一侧上。在此弯曲块10 的内侧是指弯曲块10所围成的环形空间所在侧,以达到限制凸部21向外侧移动而发生脱扣的情况。
在另一示例中,承托台212设置在转动凸台211朝向弯曲块10外侧的一侧上,以达到限制凸部21向内侧移动而发生脱扣的情况。
当承托台212有多个时,多个承托台212可以沿转动凸台211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承托台212凸出于转动凸台211周向面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应当理解,对于多个承托台212,每个承托台212均具有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限位面2121。相应的,凹部22也具有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多个配合面221。多个承托台212的限位面2121与多个配合面221共同用于使凸部21限位于凹部22内。
在一示例中,多个承托台212在沿转动凸台21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且每个承托台212之间无间隔。此时,多个承托台的周向面2121形成连续的台阶面。
在另一示例中,多个承托台212在沿转动凸台21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每个承托台212之间具有间隔。此时多个承托台212与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形成方形锯齿的形状。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凸部21的侧视图;在一具体的示例中,承托台212有两个;在沿承托台212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承托台212分别设于承托台212的两端;两个凹部22上对应形成有两个配合面221;两个承托台212 的限位面2121分别与两个配合面221抵持,以使凸部21限位于凹部22内。
请参阅图4、图6至图8。其中,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弯曲块10 以及弯曲块10上的凸部21和凹部2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8是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凹部22包括第一滑动面222,第一滑动面222面向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且与配合面221形成夹角;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与第一滑动面222抵持,以沿第一滑动面222滑动。第一滑动面222为凸部21的转动起到了导向作用。
凹部22还可以包括第二滑动面223,第二滑动面223与承托台的周向面 2121相对设置;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与第一滑动面222接触时,承托台的周向面2121与第二滑动面223接触。当弯曲块10转动时,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共同转动,因此第二滑动面223为承托台212的转动起到了导向作用,由此提高了弯曲块10的转动稳定性,使其不易脱扣。
可以看出,凹部的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形成台阶,对应的,凹部的第一滑动面222、配合面221、第二滑动面223形成台阶面。
具体的,为了提高凹部22与凸部21的形状适配性,以提高相邻两个弯曲块10的连接稳定性,可以设置凹部22与凸部21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凸部 21能够限位收容于凹部22内。并且凹部22的开口端收缩,以避免凸部21 从凹部22内脱离。具体的,凹部22为圆形凹部22,凸部21的形状为圆形。并且,由于凸部21及凹部22位于弯曲块10的环形侧壁102上,则凸部21 与凹部22均具有弧度。由于,相邻两个弯曲块10的内径大小相同,则凸部 21与凹部22的弯曲弧度大小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与限位面2121的夹角为 30°~150°。具体可以是,30°、60°、90°、120°、150°。通过调节该角度,能够调节限位面2121对转动凸台211的限位效果,两者之间夹角越小,限位效果越优。
示意性的,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与限位面2121夹角为90°,限位面 2121沿弯曲块10轴向方向延伸,周向面沿转动凸台211厚度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当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与第一滑动面222抵持时,限位面2121与配合面221具有间隙,以减小转动凸台211正常的在凹部22发生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而当转动凸台211有脱扣趋势,使得其周向面与第一滑动面222发生偏移到一定程度时,限位面2121与配合面221相抵持,以使凸部21限位于凹部22内。
请参阅图9,图9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两个弯曲块10连接后的切面示意图。当然,也可以设置当转动凸台的周向面2111与第一滑动面222抵持时,限位面2121与配合面221接触或抵持,以提高弯曲块10的转动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承托台212沿转动凸台211周向面延伸,其可以是沿转动凸台211的整个周向面延伸一圈,也可以仅延伸一小段,只要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凸台211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条2112以及凸块2113;凸块2113的周向面为弧面;连接条2112背离凸块2113的一端与弯曲块10 连接;承托台212呈环形,以围设于凸块2113的周向面,且承托台212的两端均延伸至连接条2112上。
在该实施例中,承托台212几乎沿凸块2113的周向延伸一圈,有效的保证了对转动凸台211转动过程中的限位作用,通过连接条2112连接用于转动的凸块2113以及弯曲块10,增大了凸块2113的转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弯曲部1的弯曲性能。
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可以呈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单独的部件连接而成,具体的,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均为独立层结构,转动凸台 211与承托台212层叠设置形成凸部21。
在此,独立层结构是至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是独立的,且两者均是层结构,通过将两个层结构叠放从而形成了台阶式结构的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
上述实施例中的弯曲部1结构可以有单独的弯曲块10连接而成,也可以通过在一根管体上整体成形而成。示意性的,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在管体描绘出弯曲块10结构以及连接结构20。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弯曲块10的端面于连接结构20的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面101,当相邻两个弯曲块10的两个抵接面101相互抵持的时候,则两个弯曲块10停止转动,则两个弯曲块10之间达到最大的夹角。凸部21在凹部22内转动,当相邻两弯曲块10的抵接面101相抵接的时候,凸部21停止转动,达到凸部21与凹部22相对转动的最大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抵接面101为圆弧形凹面。当两两抵接面101相互抵持的时候,圆弧形凹面可以使两两抵接面101保持较大面积接触,使两个弯曲块10能够较稳定保持定位。
圆弧形凹面的最低点与连接结构20相对。当两个弯曲块10的抵接面101 的最低点相互抵持的时候,则两个弯曲块10的中心轴之间形成最大夹角。该最大夹角的角度大小是根据内窥镜的使用需求进行设计得来的,对于不同型号及不同使用需求的内窥镜,相邻两个弯曲块10的中心轴之间的最大夹角也可以不同。
并且,抵接面101倒圆角。倒圆角后的抵接面101一方面可以提高弯曲部1的表面光滑度,避免抵接面101的尖锐的侧棱影响内窥镜的运动。并且,当两个抵接面101相互抵持的时候,倒圆角后的抵接面101之间可以避免两个抵接面101之间发生干涉,保证两个弯曲块10之间的形成的夹角大小一致,提高内窥镜的弯曲精度。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在超声内窥镜中等,当检测空间较大时,需要内窥镜的弯曲部1具有较大的弯曲直径,大直径的弯曲部11为了保证自身的结构强度,因此需要增大内窥镜弯曲块10侧壁102的厚度,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若弯曲块10侧壁102的厚度增加幅度不足时,在使用过程中,弯曲块 10之间容易发生脱扣现象;而当弯曲块10侧壁102增加过厚,则造成难以使用激光工艺切割形成弯曲块结构。
基于此,本公开还提出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1,包括至少两个套管,至少两个套管依次呈内外套设,套管沿轴向依次形成多个弯曲块10;
对于其中一个套管,在每个弯曲块10的一端设有转动凸台211,在每个弯曲块10的另一端形成有凹部22;其中,凸部21转动收容于凹部22内,凹部22设有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配合面221;
对于其中另一个套管,在每个弯曲块10的一端设有承托台212,承托台212凸出于转动凸台211,承托台212包括沿弯曲块10轴向延伸的限位面2121;限位面2121与配合面221相抵持,以使凸部21限位于凹部22内。
需要说明的是,内外套设是指一个套管是套设在另一套管的外部/内部。当有多个套管时,多个套管依次内外套设,形成第一层套管、第二层套管、第三层套管……应当理解,这些套管之间的尺寸应有差别,以使套管能够实现内外套设。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和图11示出了有两个套管内外套设,以形成弯曲部时,内套管和外套管的结构。
装配好后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在厚度方向上,两个套管上的弯曲块10 依次重叠,使得对应于相互重叠的两个弯曲块10,一弯曲块10上的承托台 212与凸出于另一弯曲块10上的转动凸台211;并且,在沿弯曲块10轴向方向上,使得承托台212的限位面2121能够与其相邻的凹部22的配合面221 抵持,以使转动凸台211限位于凹部22内。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1因通过在一个套管上形成而成为一体式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弯曲块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起到了防止脱扣的效果。
并且,转动凸台211与承托台212分别由不同的套管单独形成,有效的简化了加工工艺,使得易于通过激光切割、光刻腐蚀或者机加工的微雕工艺的方式进行加工。
本公开弯曲部1的结构能够实现制造大壁厚的弯曲块10的同时,不会增大工艺的难度;通过设置套管的壁厚,以及套管的数量,可以很方便的形成所期望壁厚的弯曲部1,较厚的壁厚使得弯曲部1具有较强的强度以及弯曲范围,适于在较大的空间内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侧壁102的壁厚为0.1mm ~5mm;
并且,本公开实施例中各个弯曲块通过在一个套管上形成而成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在同等壁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弯曲部拥有更大的安全系数。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5)

1.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弯曲块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弯曲块之间的连接结构;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弯曲块上凸部,所述凸部包括呈台阶分布的转动凸台以及承托台,所述承托台沿所述转动凸台周向面延伸,且凸出于所述转动凸台,所述承托台包括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限位面;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弯曲块上的凹部,所述凸部转动收容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配合面;
并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相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面向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且与所述配合面形成夹角;
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抵持,以沿所述第一滑动面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抵持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还包括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二滑动面与所述承托台的周向面相对设置;
所述承托台的周向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台的周向面与所述限位面的夹角为3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台设置在所述转动凸台朝向所述弯曲块内侧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台有多个;多个所述承托台在沿所述承托台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
每个所述承托台均具有所述限位面,所述凹部上对应每个所述承托台的限位面均有配合面;
多个所述承托台的限位面分别对应与多个所述配合面一一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台有两个;在沿所述承托台的厚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承托台分别设于所述承托台的两端;两个凹部上对应形成有两个配合面;
两个所述承托台的限位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配合面抵持,以使所述凸部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台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条以及凸块;所述凸块的周向面为弧面;
所述连接条背离所述凸块的一端与所述弯曲块连接;
所述承托台呈环形,以围设于所述凸块的周向面,且承托台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连接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块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围合形成环状,所述侧壁的壁厚为0.1mm~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台与承托台均为独立层结构,所述转动凸台与承托台层叠设置形成所述凸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台与承托台为一体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弯曲块为一体结构。
14.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套管,所述至少两个套管依次呈内外套设,所述套管沿轴向依次形成多个弯曲块;
对于其中一个所述套管,在每个所述弯曲块的一端设有转动凸台,在每个弯曲块的另一端形成有凹部;其中,所述转动凸台转动收容于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设有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配合面;
对于另一个所述套管,在每个弯曲块的一端设有承托台,所述承托台凸出于所述转动凸台,所述承托台包括沿所述弯曲块轴向延伸的限位面;
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配合面相抵持,以使所述转动凸台限位于所述凹部内。
15.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及设于所述弯曲部内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串联连接多个所述弯曲块。
CN202021745909.7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Active CN212433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5909.7U CN212433506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5909.7U CN212433506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3506U true CN212433506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5909.7U Active CN212433506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35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3045A1 (zh) * 2021-04-23 2022-10-27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蛇形关节、手术器械和内窥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3045A1 (zh) * 2021-04-23 2022-10-27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蛇形关节、手术器械和内窥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7562B2 (ja) ベルクランクフォーク上で首振りを行う装置からなるアセンブリ、この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可変ピッチ整流器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が設けられている航空機用エンジン
CN212433506U (zh) 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CN109512369B (zh) 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CN209770313U (zh) 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CN111880303A (zh) 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其制造方法、内窥镜
JP3952107B2 (ja) 転がり軸受の分割型保持器
US10502346B2 (en) Connection device of two pipes, comprising a seal which is configured to limit the risks of damaging the seal
US200900977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bearing having angulated load slot
JP2020046063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JP5131064B2 (ja) ボール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10255801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08286330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2257277A (ja) 自在曲管
EP4062080B1 (en) Tripod type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JP2006242263A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99716B2 (ja)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15007480A (ja) 管継手
JP2007120546A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とその組立方法
JP2009127637A (ja) 等速自在継手
JP2006258255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8025800A (ja) バイポード型自在継手
TWI680814B (zh) 整直裝置
JP2008281182A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024106A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016899A (ja)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