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6118U -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6118U
CN212426118U CN202021002395.6U CN202021002395U CN212426118U CN 212426118 U CN212426118 U CN 212426118U CN 202021002395 U CN202021002395 U CN 202021002395U CN 212426118 U CN212426118 U CN 212426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pipe
plate
craw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23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学礼
王文明
陈红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enm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enm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enm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enm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23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6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6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6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包括设备机架,该设备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的驱动末端设置有操作机台,驱动组件驱动操作机台在竖直和水平空间内移动,操作机台上设置有淬火装置,该淬火装置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表面放置有履带板,淬火装置包括感应加热组件和水冷组件,该感应加热组件包括供电设备及与供电设备电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该水冷组件包括供水设备及与供水设备连通的水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淬火设备对履带板的整进行淬火,不易在履带板的高磨损部位形成符合要求的淬硬区的问题,具有对履带板的表面进行局部淬火,提高履带板表面的耐磨性,从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履带式起重机是现代工程和建设施工不可缺少的大型设备之一。履带行走机构是履带式起重机的重要工作单元,由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拖链轮、履带板和履带架组成。履带板是履带式起重机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起重机工作时,履带板除承受整车自身的重量和起吊物料的重量外,还将承受地面的反作用力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附加应力等。此外,在起重机行走的过程中,履带行走机构的零部件之间频繁相互接触或者相对运动发生零件错位等情况下,可能导致履带板发生严重的磨损或变形,甚至发生早期断裂。为了提高履带板的使用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和足够的承压能力,需要对履带板的表面进行淬火。
现有的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805540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履带板淬火机,包括机架、辊道、压头、压料气缸、导柱和水循环系统,导柱为4个,并排安装在机架上,辊道与导柱相垂直,安装在机架上,压料气缸垂直固定于机架顶部,压料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机架上臂,并在端部固定连接压头,压头与水循环系统连接。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淬火机包括辊道和水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运输并淬火,无需人工搬运,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方案对履带板的整体进行淬火,但履带板不同部位在工作时承受的磨损程度并不一致,有些部位频繁与轮体接触,其磨损程度高,该方案不易在履带板高磨损处形成符合要求的淬硬区。基于此,提供出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可以对履带板表面的高磨损部位进行局部淬火处理,在履带板的高磨损部位形成符合要求的淬硬层,从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该淬火设备能够在履带板的表面进行局部淬火,在履带板的高磨损部位形成符合要求的淬硬层,提高履带板的表面的耐磨性,从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包括设备机架,所述设备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末端固定设置有操作机台,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操作机台在竖直和水平空间内移动,所述操作机台上设置有淬火装置,所述淬火装置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表面放置有履带板,所述淬火装置包括感应加热组件和水冷组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包括供电设备及与供电设备电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位于履带板表面处且与履带板之间存在感应间隙,所述水冷组件包括供水设备及水管,所述水管与供水设备连通且其远离供水设备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整体淬火后的履带板放置在工作平台上,驱动组件驱动操作机台移动,使得淬火装置靠近履带板上高磨损的部位,开启供电设备,感应加热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对履带板的高磨损部位进行快速加热,随后供水设备通过水管进行排水,对履带板的加热区域进行快速冷却,使得履带板的高磨损部位形成淬硬层,提高该部位的耐磨性和硬度,从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履带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沿底板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个筋板,两个所述筋板之间形成有啮合面,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总流管,所述总流管竖直设置在操作机台上,所述总流管一端与水管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下分叉延伸有两个支流管,两个所述支流管的末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为方形的金属管,所述出水管弯曲成与啮合面的截面外轮廓上半部相一致的形状,所述出水管靠近履带板的一面设为出水面,所述出水面与啮合面相贴近并留有喷水间隙,所述出水孔开设在出水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为方形的金属管,使出水管不易在淬火时被履带板表面附近的高温烫变形;由于履带板上的啮合面频繁与驱动轮接触和相对运动,容易出现磨损,为了对啮合面进行更好的淬火,提高其表面的耐磨性,将出水管的形状设置成与啮合面的截面外轮廓的上半部分相一致,使得出水管可以能好的贴近啮合面并对其进行出水冷却,提高淬火效果,进而提高啮合面的耐磨性和硬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水孔设置有若干个且沿出水面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所述出水孔的直径为1-2mm,相邻两个所述出水孔的距离为2-6mm,所述出水孔设置有两排且位于出水面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喷水间隙为2-6mm。
出水孔沿出水面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可以使得从出水孔中喷出的水均匀的对啮合面的表面进行散热,一方面提高对履带板的冷却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履带板各部分的冷却效果趋于一致,从而有效改善淬火效果,出水孔设置有两排也是出于进一步提高冷却均匀性的目的。
由于出水孔与履带板表面之间存在喷水间隙,水从出水孔中喷出时会形成锥形的喷射空间,并最终在履带板表面形成近似于圆形的冷却区。一般情况下,锥形的喷射空间的锥角在90°左右,出水孔的直径在1-2mm左右,喷水间隙根据具体工件的规格不同控制在2-6mm左右,可推导得冷却区的直径在5mm(出水孔直径为1mm,喷射空间锥角为90°,喷水间隙为2mm)至14mm(出水孔直径为2mm,喷射空间锥角为90°,喷水间隙为6mm)之间,为了使得履带板表面各处能被均匀的冷却,需要提高各冷却区之间重合部分的占比,当相邻两个冷却区的中心距为冷却区的半径时,可以使得履带板表面尽可能的被冷却水均匀的覆盖,即两个冷却区的中心距应控制在2.5-7mm之间,两个冷却区的中心距即为两个出水孔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减少存在冷却死角的可能性,适当缩小范围,令两个出水孔之间的距离为2-6mm。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包括铁芯,所述铁芯与出水管的形状相同且贴合设置在出水管远离履带板的一面上,所述铁芯外部缠绕有涂有防水绝缘层的线圈,所述线圈与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感应间隙为2-6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芯与出水管的形状相同且贴合设置在出水管上,在对履带板的局部加热到所需温度后,即可立即在该温度下,对履带板表面进行冷却,有利于实现更加精确的淬火过程的控制,有效提高淬火质量。由于在淬火过程中需要对履带板进行出水冷却,线圈的外部采用防水绝缘材料,减少感应加热线圈由于进水导致短路的可能性,为了更好的提高感应加热线圈对履带板的感应加热能力,通过经验的推导,感应间隙设置为2-6mm的加热效果更好,淬火完成后,在履带板的表面能够形成均匀的淬硬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级丝杠和二级丝杠,所述设备机架包括竖向机架和横向机架,所述一级丝杠固定设置在竖向机架内,所述横向机架与一级丝杠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二级丝杠固定设置在横向支架内,所述操作机台与二级丝杠的螺母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丝杠实现横向机架的竖直方向的移动,二级丝杠实现操作机台水平方向的移动,将淬火装置安装在操作机台上,从而实现淬火装置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调节,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履带板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规格的履带板的局部淬火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平台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两端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和转动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所述转动底座上开设有传动孔,所述传动孔内螺纹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底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架设在地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平台的下方设置转动盘,转动盘与转动底座之间螺纹连接,工作人员进行淬火作业时,若需要对履带板水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节,对履带板不同部位进行淬火,可以通过转动工作平台,实现履带板水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节,在转动底座的两端设置加强筋,对转动底座进行加固,减少转动底座由于承载过重出现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平台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若干所述固定孔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夹具,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于固定孔内,所述夹具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过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工作平台相抵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履带板的表面相抵接,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连接杆螺纹连接且与连接板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与履带板相抵接,对履带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支撑板与工作平台相抵接,工作平台对支撑板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通过旋紧锁紧螺母对连接杆和夹具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履带板的固定,减少履带板由于晃动导致淬火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可能性。
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回收池,所述回收池和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供人行走的脚踏网片,所述脚踏网片固定设置在地面,所述脚踏网片的下方贴合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回收池内插入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远离回收管的一端与水泵连通,所述水泵与供水设备之间通过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履带板进行冷却时,出水管会排出大量的冷却水,在工作平台下设置回收池,对出水管排出的冷却水进行储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设置脚踏网片方便工作人员行走和工作,回收池通过回收管与水泵连接,实现对冷却水的重复利用,在脚踏网片的下方设置过滤网,减少杂物掉落回收池的可能性,保持回收池内部的清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操作机台上设置淬火装置,对工作平台上的履带板表面进行局部淬火,在履带板的高磨损处形成淬硬层,提高其耐磨性和承压能力,从而提高履带板的使用性能;
2.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和旋转底座,可以对淬火装置的工作位置进行调整,有助于工作人员对不同规格的履带板和履带板的不同部位进行表面淬火,提高表面淬火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来体现工作平台和淬火装置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板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部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设备机架;11、横向机架;12、竖向机架;13、操作机台;2、驱动组件;21、一级丝杠;22、二级丝杠;3、履带板;31、底板;32、筋板;33、啮合面;34、承重面;35、导向面;4、淬火装置;41、感应加热组件;411、供电设备;412、感应加热线圈;413、铁芯;414、线圈;42、水冷组件;421、总流管;422、支流管;423、出水管;424、出水孔;425、出水面;43、供水设备;44、水管;5、工作平台;51、转动盘;52、转动底座;521、延伸板;522、加强筋;523、传动孔;524、传动轴;53、固定孔;54、固定组件;541、连接杆;542、夹具;543、连接板;544、固定板;545、支撑板;546、锁紧螺母;55、支撑台;6、回收池;61、脚踏网片;62、过滤网;63、回收管;6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包括设备机架1,该设备机架1上设置有操作机台13,操作机台13上设置有淬火装置4,淬火装置4包括感应加热组件41和水冷组件42,感应加热组件41包括供电设备411及与供电设备411电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412,水冷组件42包括供水设备43以及与供水设备43连通的水管44,淬火装置4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5,工作平台5上放置有履带板3,感应加热线圈412位于履带板3的上方,工作平台5下方设置有回收池6。
参照图2和图3,履带板3包括底板31,该底板31的中部固定有两个筋板32,两个筋板32之间形成有啮合面33,两个筋板32远离啮合面33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导向面35和承重面34,该导向面35位于筋板32上,承重面34位于底板31上,工作平台5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53,履带板3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组件54,该固定组件54包括连接杆541和夹具542,连接杆541与固定孔53螺纹连接,夹具542包括连接板543,连接板5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45和固定板544,固定板544远离连接板543的一端与履带板3相抵接,支撑板545远离连接板543的一端与工作平台5相抵接,连接板543上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杆541穿过连接孔,连接板543的上方设置有锁紧螺母546,连接杆541通过锁紧螺母546与夹具542之间进行固定。
参照图2,工作平台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1,转动盘51的下方连接有转动底座52,转动底座5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台55,转动盘51上设置有传动轴524,转动底座52上开设有传动孔523,传动轴524与传动孔523之间螺纹连接,转动底座52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延伸板521,延伸板521与支撑台55的上表面相贴合,延伸板521与转动底座52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三角形的加强筋522。
参照图1,设备机架1包括竖向机架12和横向机架11,该设备机架1内设置有驱动组件2,该驱动组件2包括一级丝杠21和二级丝杠22,一级丝杠21固定设置在竖向机架12上,该横向机架11通过一级丝杠21的螺母与竖向机架12连接,二级丝杠22固定设置在横向机架11内,操作机台13通过二级丝杠22的螺母与横向机架11连接。
参照图3和图4,感应加热线圈412包括铁芯413,铁芯413的外部缠绕有涂有防水绝缘层的线圈414,线圈414与履带板3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感应间隙,该感应间隙为2-6mm,本实施例中,感应间隙为5mm。所述铁芯413下方连接有出水管423,该出水管423上连通有总流管421,总流管421一端与水管44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成两个支流管422 ,出水管423与两个支流管422的末端相连通。出水管423为方形的金属管,出水管423的弯曲形状与啮合面33的截面外轮廓上半部分相一致。本实施例中,出水管423的形态设置有两种,另一种出水管423的弯曲形状与导向面35和承重面34的上半部分的外轮廓相一致,方便对导向面35和承重面34进行淬火工作。出水管423与履带板3靠近的一面设为出水面425,出水面425上与履带板3的表面相贴近并留有喷水间隙,出水面425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424且沿出水面425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出水孔424设置有两排且位于出水面425长度方向的两侧。出水孔424与履带板3表面之间存在喷水间隙,水从出水孔424中喷出时会形成锥形的喷射空间,并最终在履带板3表面形成近似于圆形的冷却区。一般情况下,锥形的喷射空间的锥角在90°左右,出水孔424的直径在1-2mm左右,喷水间隙根据具体工件的规格不同控制在2-6mm左右,可推导得冷却区的直径在5mm至14mm之间,为了使得履带板3表面各处能被均匀的冷却,需要提高各冷却区之间重合部分的占比。当相邻两个冷却区的中心距为冷却区的半径时,可以使得履带板3表面尽可能的被冷却水均匀的覆盖,即两个冷却区的中心距应控制在2.5-7mm之间,两个冷却区的中心距即为两个出水孔424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减少存在冷却死角的可能性,适当缩小范围,令两个出水孔424之间的距离为2-6mm。本实施例中,喷水间隙为4mm,出水孔424直径为1mm,相邻两个出水孔424之间的距离为3mm。
参照图2,回收池6的上方设置有供人行走的脚踏网片61,脚踏网片61与地面固定连接且与支撑台55的底面相贴合,脚踏网片61的下方贴合设置有过滤网62,回收池6内插入有回收管63,回收管63远离回收池6的一端与水泵64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将整体淬火后的履带板3吊运到工作平台5后,在履带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固定组件54对履带板3进行固定,将连接杆541螺纹连接在连接孔内,夹具542穿过连接杆541,夹具542的一端与履带板3的上表面相抵接,对履带板3施加向下的压力,夹具542的另一端与工作平台5相抵接,工作平台5对夹具54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通过锁紧螺母546将夹具542和连接杆541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履带板3和工作平台5之间的固定。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履带板3的淬火部位,通过旋转工作平台5对履带板3的水平方向的角度进行调整,将工作平台5与转动盘51固定连接,转动盘51与转动底座5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转动底座52固定安装在支撑台55上,转动盘51转动带动工作平台5转动,从而实现履带板3水平方向角度的调整,为了提高转动底座52的承载能力,在其两边设置加强筋522;工作人员根据履带板3的局部淬火部位的不同,通过驱动组件2对淬火装置4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淬火装置4固定设置在操作机台13上,操作机台13通过二级丝杠22的螺母与横向机架11固定连接,实现操作机台13水平方向的移动,横向机架11通过一级丝杠21的螺母与竖向机架12固定连接,实现横向机架11的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淬火装置4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置的调整。
感应加热组件41位于履带板3需要淬火的表面处并存在感应间隙,开启供电设备411为线圈414提供交变电流,流过线圈414的交变电流产生一个通过履带板3的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使履带板3内产生涡流从而实现快速加热,使履带板3的加热处形成奥氏体组织;随后立即开启供水设备43,冷却水通过水管44流经总流管421最后从出水管423的出水孔424中喷出,对履带板3的加热部位进行快速冷却,使得奥氏体组织转变成马氏体组织,在履带板3的淬火部位形成淬硬层,从而提高履带板3表面的耐磨性和硬度。为了进一步表面淬火的效果。出水管423弯曲成与履带板3的高磨损面的外轮廓相一致的形状,感应加热线圈412贴合设置在出水管423上,出水面425设置有若干出水孔424,若干出水孔424且沿出水面425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出水孔424设置有两排且位于出水面425长度方向的两侧,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淬火过程中的加热和冷却进行控制,同时增加冷却的有效覆盖面,提高冷却效果,有助于在履带板3上形成均匀的淬硬层。出水孔424排出的冷却水通过脚踏网片61,流到回收池6内,对冷却水进行储存,通过回收管63将回收池6与水泵64进行连通,对冷却水进行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为了减少杂物掉落在回收池6的可能性,在脚踏网片61的下方设置有比其更加细密的过滤网6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包括设备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的驱动末端固定设置有操作机台(13),所述驱动组件(2)驱动操作机台(13)在竖直和水平空间内移动,所述操作机台(13)上设置有淬火装置(4),所述淬火装置(4)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5),所述工作平台(5)的表面放置有履带板(3),所述淬火装置(4)包括感应加热组件(41)和水冷组件(42),所述感应加热组件(41)包括供电设备(411)及与供电设备(411)电连接的感应加热线圈(412),所述感应加热线圈(412)位于履带板(3)表面处且与履带板(3)之间存在感应间隙,所述水冷组件(42)包括供水设备(43)及水管(44),所述水管(44)与供水设备(43)连通且其远离供水设备(43)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4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板(3)包括底板(31),所述底板(31)的中部沿底板(31)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个筋板(32),两个所述筋板(32)之间形成有啮合面(33),所述水冷组件(42)包括总流管(421),所述总流管(421)竖直设置在操作机台(13)上,所述总流管(421)一端与水管(44)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下分叉延伸有两个支流管(422),两个所述支流管(422)的末端连通有出水管(423),所述出水管(423)为方形的金属管,所述出水管(423)弯曲成与啮合面(33)的截面外轮廓上半部相一致的形状,所述出水管(423)靠近履带板(3)的一面设为出水面(425),所述出水面(425)与啮合面(33)相贴近并留有喷水间隙,所述出水孔(424)开设在出水面(4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424)设置有若干个且沿出水面(425)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所述出水孔(424)的直径为1-2mm,相邻两个所述出水孔(424)的距离为2-6mm,所述出水孔(424)设置有两排且位于出水面(425)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喷水间隙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412)包括铁芯(413),所述铁芯(413)与出水管(423)的形状相同且贴合设置在出水管(423)远离履带板(3)的一面上,所述铁芯(413)外部缠绕有涂有防水绝缘层的线圈(414),所述线圈(414)与供电设备(411)电连接,所述感应间隙为2-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一级丝杠(21)和二级丝杠(22),所述设备机架(1)包括竖向机架(12)和横向机架(11),所述一级丝杠(21)固定设置在竖向机架(12)内,所述横向机架(11)与一级丝杠(21)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二级丝杠(22)固定设置在横向支架内,所述操作机台(13)与二级丝杠(22)的螺母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1),所述转动盘(51)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底座(52),所述转动底座(52)的两端设置有延伸板(521),所述延伸板(521)和转动底座(5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522),所述转动底座(52)上开设有传动孔(523),所述传动孔(523)内螺纹连接有传动轴(524),所述传动轴(524)与转动盘(5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底座(5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台(55),所述支撑台(55)架设在地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5)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53),若干所述固定孔(53)上设置有固定组件(54),所述固定组件(54)包括连接杆(541)和夹具(542),所述连接杆(541)螺纹连接于固定孔(53)内,所述夹具(542)包括连接板(543),所述连接板(543)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541)穿过连接孔,所述连接板(5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45),所述支撑板(545)远离连接板(543)的一端与工作平台(5)相抵接,所述连接板(543)远离支撑板(54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44),所述固定板(544)远离连接板(543)的一端与履带板(3)的表面相抵接,所述连接板(543)的上方设置有锁紧螺母(546),所述锁紧螺母(546)与连接杆(541)螺纹连接且与连接板(543)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5)的下方设置有回收池(6),所述回收池(6)和工作平台(5)之间设置有供人行走的脚踏网片(61),所述脚踏网片(61)固定设置在地面,所述脚踏网片(61)的下方贴合设置有过滤网(62),所述回收池(6)内插入有回收管(63),所述回收管(63)远离回收管(63)的一端与水泵(64)连通,所述水泵(64)与供水设备(43)之间通过水管(44)连通。
CN202021002395.6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Active CN212426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395.6U CN212426118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395.6U CN212426118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6118U true CN212426118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2395.6U Active CN212426118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6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6475B (zh) 混凝土泵车用混凝土泥浆输送管
DE102006003014B3 (de) Verfahren zum Härten eines einen geschlossenen Kurvenzug beschreibenden Werkstücks
EP2573194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ärmebehandlung von schienen
CN212426118U (zh) 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板表面淬火设备
US6432230B1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hardening a rail
CN106272089A (zh) 一种h型钢抛丸装置及抛丸处理方法
CN106244785A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部的淬火装置及其工艺
CN106011440A (zh) 一种用于特大型挖掘机支撑滚道部的淬火装置及其工艺
CN101440426B (zh) 铁道货车重载车钩钩体及牵引杆尾销孔表面淬火热处理方法
RU2704951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сварных стыков рельсов
CN219637307U (zh) 一种耐磨抗蚀金属产品的热镀锌装置
CN110205465A (zh) 一种履带链轨节用的感应热处理的设备
CN109339550B (zh) 一种适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铁塔的制备方法
CN107058698A (zh) 一种用于淬火设备的喷淋系统
CN106244784B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轴颈部的淬火设备
CN214291310U (zh) 一种焊接耐磨板水冷循环降温系统
CN110423941A (zh) 一种控制r260钢轨闪光焊接头马氏体组织的方法
CN109794711A (zh) 全自动耐磨板焊接机
CN215975907U (zh) 一种钢构件处理的淬火感应线圈
CN205662549U (zh) 一种新型的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高效淬火机床
CN211873003U (zh) 适用于坡面的灌缝设备
KR102622017B1 (ko) 호이스트 크레인용 주행레일
RU131724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сварных стыков рельсов в стационар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CN211394550U (zh) 一种钢锭加工用淬火装置
CN203346441U (zh) 一种刮板机中部槽槽帮端部快速淬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