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2611U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12611U CN212412611U CN202021245190.0U CN202021245190U CN212412611U CN 212412611 U CN212412611 U CN 212412611U CN 202021245190 U CN202021245190 U CN 202021245190U CN 212412611 U CN212412611 U CN 2124126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finger
- clamping jaw
- clamping device
- device ba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本体,夹持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板、手指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手指气缸包括第一夹指及第二夹指,第一夹指、第二夹指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相向或相背移动,第一夹爪固定于第一夹指的下端,第二夹爪固定于第二夹指的下端,第一夹爪的右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一槽口,第二夹爪的左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二槽口,第一夹爪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顶部限位块,第一顶部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面,第二夹爪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顶部限位块,第二顶部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面。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线束的走线定位,在确保线束的走向精度和自动化作业的同时,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顶篷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件顶篷附件组立的生产作业中,线束需通过打胶、走线定位及按压粘贴的工艺流程。目前,线束的走线定位由人工完成,其对员工的作业熟练度要求较高,且线束组立品质无法进行有效管控。随着人们对于汽车品质更深层次的要求,顶篷线束组立的品质管控也越来越严,因此,国内目前迫切需要一种高品质的顶篷线束组立方案,以期减少顶篷的不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汽车顶篷上线束的走线定位由人工完成,质量无法管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本体,以所述夹持装置本体正常使用状态定义上下方向,所述夹持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板、手指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所述手指气缸竖直布置,且所述手指气缸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手指气缸包括位于其下端左侧的第一夹指及位于其下端右侧的第二夹指,所述第一夹指、所述第二夹指并排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指、所述第二夹指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指的下端,所述第二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指的下端,所述第一夹爪的右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夹爪的左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夹爪的上部设置有向右侧延伸的第一顶部限位块,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夹爪的上部设置有向左侧延伸的第二顶部限位块,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第二限位面;夹持时,所述第一夹指、所述第二夹指相向运动,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槽口配合围成与线束相适配的夹持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所述第二夹爪的左侧对应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夹爪的右侧对应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让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指气缸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手指气缸的气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手指气缸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后旋拧于所述固定螺纹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指气缸的缸体沿左右方向开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指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夹指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槽口的弧长为线束周长的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一夹指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二夹指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线束的走线定位,在确保线束的走向精度和自动化作业的同时,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在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板;2、第一夹爪;3、第二夹爪;4、安装板;5、光电传感器;6、第一夹指;7、第二夹指;8、手指气缸;9、长条形孔;10、第一顶部限位块;11、第二顶部限位块;12、夹持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本体,以所述夹持装置本体正常使用状态定义上下方向,所述夹持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板1、手指气缸8、第一夹爪2、第二夹爪3,所述手指气缸8竖直布置,且所述手指气缸8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上,所述手指气缸8包括位于其下端左侧的第一夹指6及位于其下端右侧的第二夹指7,所述第一夹指6、所述第二夹指7并排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指6、所述第二夹指7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一夹爪2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指6的下端,所述第二夹爪3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指7的下端,所述第一夹爪2的右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夹爪3的左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夹爪2的上部设置有向右侧延伸的第一顶部限位块10,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10的下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夹爪3的上部设置有向左侧延伸的第二顶部限位块11,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11的下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第二限位面;夹持时,所述第一夹指6、所述第二夹指7相向运动,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槽口配合围成与线束相适配的夹持槽口1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10、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11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所述第二夹爪3的左侧对应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1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夹爪2的右侧对应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让位槽;上述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在Z方向上设计有第一顶部限位块10、第二顶部限位块11,进而能够防止线束在Z方向上窜动,提高定位精度,并能限定线束的夹持深度,提高夹持稳定性。
为了确认线束是否放置到位,并实现线束的快速感应,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指气缸8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5,所述光电传感器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手指气缸8的气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调节光电传感器5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孔9,所述手指气缸8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形孔9后旋拧于所述固定螺纹孔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指气缸8的缸体沿左右方向开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指6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夹指7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为了保证夹持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槽口12的弧长为线束周长的2/3。
为满足线束夹持和防止线束夹持损伤的要求,同时满足小型化和轻量化原则,本实施例中,选用缸径16mm的手指气缸8来进行线束的夹持作业。
为了便于生产制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2与所述第一夹指6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夹爪3与所述第二夹指7为一体结构。
工作时,光电传感器5感应到需夹持线束,光电传感器5将信号提供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手指气缸8气路上的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夹指6、所述第二夹指7相向运动,最终实现整根线束的夹持固定。
上述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该套装置较为轻巧,更换方便,给目前顶篷线束的组立作业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作业方式。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夹持装置本体正常使用状态定义上下方向,所述夹持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板、手指气缸、第一夹爪、第二夹爪,所述手指气缸竖直布置,且所述手指气缸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手指气缸包括位于其下端左侧的第一夹指及位于其下端右侧的第二夹指,所述第一夹指、所述第二夹指并排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指、所述第二夹指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指的下端,所述第二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指的下端,所述第一夹爪的右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夹爪的左侧面开有弧形结构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夹爪的上部设置有向右侧延伸的第一顶部限位块,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夹爪的上部设置有向左侧延伸的第二顶部限位块,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平面结构的第二限位面;夹持时,所述第一夹指、所述第二夹指相向运动,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槽口配合围成与线束相适配的夹持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布置,所述第二夹爪的左侧对应所述第一顶部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夹爪的右侧对应所述第二顶部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让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气缸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手指气缸的气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手指气缸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后旋拧于所述固定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气缸的缸体沿左右方向开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指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夹指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口的弧长为线束周长的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一夹指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二夹指为一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5190.0U CN212412611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5190.0U CN212412611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12611U true CN212412611U (zh) | 2021-01-26 |
Family
ID=7440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4519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12611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126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3978A (zh) * | 2020-06-29 | 2020-09-11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21245190.0U patent/CN21241261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3978A (zh) * | 2020-06-29 | 2020-09-11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CN111653978B (zh) * | 2020-06-29 | 2024-06-07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12611U (zh)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
CN205967208U (zh) | 一种二次电缆拉直装置 | |
CN214184488U (zh) | 一种石英片清洗治具 | |
CN111009803B (zh) | 一种自动分线机 | |
CN205342578U (zh) | 一种cnc加工磁铁治具 | |
CN111653978A (zh)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装置 | |
CN212412627U (zh) | 一种基于汽车顶篷线束组立的夹持机构 | |
CN211162803U (zh) | 一种自动锁螺丝机构 | |
CN216503226U (zh) | 一种焊接变位机用固定工装 | |
CN106941236B (zh) | 线缆连接器外盖组装装置 | |
CN206194881U (zh) | 电池模块装箱装置 | |
CN209774568U (zh) | 一种汽车滑动窗工装台 | |
CN215355820U (zh) | 一种自动送料机 | |
CN209335055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安装装置 | |
CN213025551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治具的多工位叉 | |
CN220463939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 |
CN217861355U (zh) | 一种用于机器人末端的可移动式视觉传感器支架 | |
CN219276701U (zh) | 一种贴合治具 | |
CN220292289U (zh) | 引线入槽装置 | |
CN209289317U (zh) | 一种齿轮凸轮的伺服控制夹爪 | |
CN216423505U (zh) | 一种汽车内饰件自动卡扣铆接工装 | |
CN213945477U (zh) | 一种可调式电路板加工夹具 | |
CN216422253U (zh) | 一种基于手机分离台的多功能夹具 | |
CN214816016U (zh) | 一种电枢端部绕组焊接工装 | |
CN220006296U (zh) | 一种用于线切割机床的定位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