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1484U -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1484U
CN212411484U CN202021788192.4U CN202021788192U CN212411484U CN 212411484 U CN212411484 U CN 212411484U CN 202021788192 U CN202021788192 U CN 202021788192U CN 212411484 U CN212411484 U CN 212411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region
area
transition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81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彬峰
李飞
陈禹鹏
谢志豪
陈雅雯
毛新杰
肖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81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1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1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1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支撑板包括平坦区、弯折区和图案区,平坦区为多个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坦区和第二平坦区,弯折区连接在第一平坦区和第二平坦区之间,且弯折区可沿第一方向弯折,图案区至少覆盖弯折区,图案区内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组开孔组,每个开孔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孔,图案区覆盖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个开孔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斜孔,斜孔的中心轴线与弯折区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斜孔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基准面内,第一基准面与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和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折叠手机中,通过采用补强钢片支撑折叠手机的显示面板,则补强钢片的弯折性能会影响折叠手机的性能。相关技术中,补强钢片的弯折性能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和弯折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支撑板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支撑板,包括:平坦区,所述平坦区为多个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坦区和第二平坦区;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坦区和第二平坦区之间,且所述弯折区可沿第一方向弯折;图案区,所述图案区至少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图案区内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组开孔组,每个所述开孔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孔,所述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斜孔,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基准面内,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通过在支撑板的弯折区设置斜孔,以改善支撑板在弯折时的应力分布,优化支撑板的整体性能,从而通过改变支撑板的结构来增强支撑板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组所述开孔组中的至少一组的多个所述开孔形成为所述斜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通孔;或者,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盲孔;或者,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通孔,且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区包括第一图案区和第二图案区,所述第一图案区和所述第二图案区内均设有多组所述开孔组,所述第一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二图案区覆盖所述第一平坦区和所述第二平坦区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区的面积不超过所述平坦区和所述弯折区面积之和的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所述斜孔;或者,所述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直孔,所述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组所述开孔组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中心弯折区和过渡弯折区,所述过渡弯折区为多个且包括第一过渡弯折区和第二过渡弯折区,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和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分别设在所述中心弯折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关于所述中心弯折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连接在所述中心弯折区和所述第一平坦区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连接在所述中心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平坦区之间,所述中心弯折区和所述过渡弯折区内均设有多组所述开孔组,所述过渡弯折区内的多组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所述斜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开孔均形成为直孔,所述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平行;或者,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开孔均形成为所述斜孔,且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均位于第二基准面内,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内的所述斜孔包括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所述第一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斜孔的中心轴线不平行,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内的所述斜孔包括第三斜孔和第四斜孔,所述第三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斜孔的中心轴线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斜孔位于所述第一斜孔和所述中心弯折区之间,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斜孔位于所述第三斜孔和所述中心弯折区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小于所述第二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所述第三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小于所述第四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或者,所述第一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大于所述第二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所述第三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大于所述第四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二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坦区相连,所述第二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一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弯折区相连,所述第一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一斜孔,所述第二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二斜孔,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过渡区和第四过渡区,所述第三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四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坦区相连,所述第四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三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弯折区相连,所述第三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三斜孔,所述第四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四斜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支撑板,便于保证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背膜和散热膜层,所述背膜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热膜层之间,所述显示面板的正侧设有触控模组、滤光模组和盖板,所述触控模组和所述滤光模组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触控模组位于所述滤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显示装置,便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弯折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支撑板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O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第一斜孔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第二斜孔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第三斜孔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第四斜孔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所示的直孔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斜孔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直孔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显示装置200、
显示面板101、背膜102、散热膜层103、触控模组104、滤光模组105、盖板106、第一子盖板1061、第二子盖板1062、UTG1063、
支撑板100、第一基准面A1、第二基准面A2、
平坦区1、第一平坦区11、第二平坦区12、
弯折区2、中心线2a、
中心弯折区21、过渡弯折区22、
第一过渡弯折区221、第一过渡区221a、第二过渡区221b、
第二过渡弯折区222、第三过渡区222a、第四过渡区222b、
图案区3、第一图案区3a、第二图案区3b、
开孔组3A、开孔30、
斜孔30a、斜孔的中心轴线L1、
第一斜孔30c、第二斜孔30d、第三斜孔30e、第四斜孔30f、
直孔30b、直孔的中心轴线L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100。支撑板100可用于折叠设备中例如折叠手机以支撑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例如支撑板100还可以用于卷曲显示面板等。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支撑板100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100包括平坦区1、弯折区2和图案区3,平坦区1为多个,且多个平坦区1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图中1的AA’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坦区11和第二平坦区12,弯折区2连接在第一平坦区11和第二平坦区12之间,且弯折区2可沿第一方向弯折,则弯折区2可以展开、也可以折弯,图案区3至少覆盖弯折区2,则图案区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弯折区2的面积。
如图1所示,图案区3内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组开孔组3A,每个开孔组3A包括沿第二方向(例如,图中1的BB’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孔30,图案区3覆盖弯折区2的部分内的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斜孔30a,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中的CC’方向)相交非零夹角,也就是说,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支撑板100的位于弯折区2的部分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位于第一基准面A1(例如,图2中所示结构所在的纸面)内,第一基准面A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也就是说,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以限定出第一参考平面,第一基准面A1与第一参考平面平行。由此,斜孔30a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匹配支撑板100沿第一方向的弯折,以提升弯折区2在第一方向上的弯折性能。
显然,弯折区2内设有多组开孔组3A,或者说,支撑板100位于弯折区2内的部分上设有多组开孔组3A,且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斜孔30a。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弯折区2在弯折过程中,可以改变弯折区2的形态;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弯折区2具有展平状态,此时弯折区2和平坦区1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支撑板100可以形成为平板结构,弯折区2还具有弯折状态,此时弯折区2和平坦区1非位于同一平面内,位于弯折区2的支撑板100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可以沿曲线延伸。
其中,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且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位于第一基准面A1,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基准面A1内,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在斜孔30a所在位置处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可以理解为支撑位位于弯折区2部分的厚度中心面的法线方向,则当弯折区2的厚度中心面为平面时(例如弯折区2处于展平状态),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是唯一的,当可弯曲段的厚度中心面为曲面时(例如弯折区2处于弯折状态),弯折区2某一位置处的厚度方向可以为理解为厚度中心面在上述位置处的法线方向。
本申请发明人对于在支撑板上设置直孔和斜孔的结构,分别进行了模拟,并对比了两种结构在弯折时的力学性能,得出了在支撑板上设置斜孔可以提升支撑板弯折性能的结论。
例如,建立两个130mm*160mm*0.03mm的支撑板,在一个支撑板上例如支撑板的中间绘制一个直孔,直孔的中心轴线与支撑板的厚度方向平行,在另一个支撑板例如中间位置绘制一个斜孔,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支撑板的厚度方向相交15°夹角,斜孔的中心轴线位于支撑板纵截面内,即斜孔的中心轴线位于支撑板发生弯曲变形所在的平面内;将两个支撑板的两端固定,支撑板上方施加100MPa的均布载荷,得出两个支撑板的应力分布情况。对比结果发现,对于设置直孔的支撑板,其最大应力发生在两端固定位置处,对于设置斜孔的支撑板,其最大应力发生在斜孔的边缘处,并非在支撑板的平整面上,且两个支撑板的最大应力值相差不大;由此,在支撑板100弯折区2设置斜孔30a,由于斜孔30a的力学性能,使得支撑板100的最大应力集中在斜孔30a的边缘而非支撑板100的平坦区1,从而当支撑板100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时,可以有效减少支撑板100弯折时对支撑板100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光学胶(OCA2)层的影响,减少光学胶在弯折时受到的力,进而减少Peeling(剥落)的风险,保证支撑板100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相对于一些技术中,在支撑板上设置Pattern结构,且Pattern结构为直孔,直孔的中心轴线与支撑板图案区部分的厚度平行,以保证支撑板弯折性能;本申请中,通过弯折区2内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两个设置为斜孔30a,使得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可以进一步优化支撑板100的结构性能,进一步提升支撑板100的弯折性能。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100,通过在支撑板100的弯折区2设置斜孔30a,使得斜孔30a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基准面A1内,以改善支撑板100在第一方向上弯折时的应力分布,优化支撑板100的整体性能,从而通过改变支撑板100的结构来增强支撑板100的弯折性能。
可选地,开孔30可以形成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多边形孔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图案区3覆盖弯折区2的部分内的多组开孔组3A中的至少一组的多个开孔30形成为斜孔30a,使得至少一组开孔组3A形成为斜孔30a组,斜孔30a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斜孔30a。由此,斜孔30a的布置方式与弯折区2的弯折方向相匹配,便于提升弯折区2在第一方向上的弯折性能,从而提升支撑板100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45°,例如,α可以为10°、或15°、或20°、或30°、或45°等,丰富了支撑板100的设计多样性,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弯折区2内的多个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均相等、或不完全相等,则包括以下情况:1、多个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均相等;2、多个斜孔30a中任意两个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即多个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完全不等;3、多个斜孔30a中至少两个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相等,且与其余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不等;换言之,弯折区2内的多个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互相平行,或者多个斜孔30a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线L1与其余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不平行。由此,进一步便于支撑板100的多样化设计。
进一步地,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30°,使得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适当减小,在保证支撑板100弯折性能的前提下,方便了斜孔30a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8所示,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通孔,则在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区2内的每个开孔30均贯穿支撑板100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盲孔,则在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区2内的每个开孔30均未贯穿支撑板100;再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通孔,且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盲孔,则在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上,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一个贯穿支撑板100,且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一个未贯穿支撑板100。
由此,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设置灵活,使得支撑板100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案区3包括第一图案区3a和第二图案区3b,第一图案区3a和第二图案区3b内均设有多组开孔组3A,第一图案区3a覆盖弯折区2,第二图案区3b覆盖平坦区1的一部分,则图案区3覆盖整个弯折区2,且图案区3覆盖第一平坦区11和第二平坦区12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例如图案区3覆盖第一平坦区11的一部分、或者图案区3覆盖第二平坦区12的一部分、或者图案区3覆盖第一平坦区11的一部分且覆盖第二平坦区12的一部分,使得弯折区2内设有多组开孔组30A,且第一平坦区11和第二平坦区12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内也设有多组开孔组3A。由此,可以改善平坦区1的应力分布,保证平坦区1的结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案区3的面积不超过平坦区1和弯折区2面积之和的1/3,从而保证了支撑板100的刚度,同时便于避免图案区3面积过大易造成模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案区3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此时,多个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当图案区3仅覆盖弯折区2时,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当图案区3覆盖弯折区2、且覆盖平坦区1的一部分时,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和平坦区1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案区3覆盖弯折区2的部分内的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直孔30b,则弯折区2内的多个开孔30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直孔30b,直孔30b的中心轴线L2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平行,则直孔30b的中心轴线L2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由此,图案区3内的多个开孔30结构设置灵活,丰富了支撑板100的结构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弯折区2具有中心线2a,中心线2a沿第二方向延伸,多组开孔组3A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则多个开孔30中的斜孔30a也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从而均衡提升支撑板100的弯折性能。当然,图案区3的多组开孔组3A也可以关于中心线2a非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弯折区2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中心弯折区21和过渡弯折区22,过渡弯折区22为多个,且多个过渡弯折区22包括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分别设在中心弯折区2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关于中心弯折区21对称设置,则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可以关于弯折区2的中心线2a对称设置,第一过渡弯折区221连接在中心弯折区21和第一平坦区11之间,第二过渡弯折区222连接在中心弯折区21和第二平坦区12之间,从而支撑板100可以与柔性显示面板例如“水滴型”柔性显示屏更好地适配,使得支撑板100对柔性显示面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中心弯折区21和过渡弯折区22内均设有多组开孔组3A,过渡弯折区22内的多组开孔组3A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有效提升了过渡弯折区22的弯折性能,保证中心弯折区21与平坦区1之间的弯折过渡,同时便于满足中心弯折区21和过渡弯折区22对弯折性能的差异化需求。其中,过渡弯折区22内的多个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中心弯折区21和过渡弯折区22内设有多组开孔组3A,过渡弯折区22内的多组开孔组3A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而弯折区2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中心线2a,在弯折区2弯折过程中,中心线2a可以作为弯折区2的弯折轴,图案区3内的多组开孔组3A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则中心弯折区21内的多组开孔组3A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过渡弯折区22内的多个斜孔30a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便于弯折区2在弯折过程中,支撑板100仍关于中心线2a对称,保证支撑板100弯折形态的规整,以更好地匹配柔性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当弯折过渡区内的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时,中心弯折区21内的开孔30均形成为直孔30b,或者中心弯折区21内的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或者中心弯折区21内的开孔30的一部分形成为直孔30b、另一部分形成为斜孔3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均位于第一基准面A1内,弯折区2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中心线2a,在弯折区2弯折过程中,中心线2a可以作为弯折区2的弯折轴,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关于中心线2a对车设置,且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与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
由此,在弯折区2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支撑板10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可以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保证支撑板100弯折性能的均衡提升,同时斜孔30a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匹配沿第一方向的弯折。例如,在支撑板100的厚度一侧朝向支撑板100厚度另一侧的方向上,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朝向靠近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延伸,且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朝向靠近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延伸;或者,在支撑板100的上述厚度一侧朝向支撑板100上述厚度另一侧的方向上,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朝向远离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延伸,且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朝向远离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中心弯折区21内的开孔30形成为直孔30b,直孔30b的中心轴线L2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平行,可以满足中心弯折区21的弯折性能。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弯折区21内的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且中心弯折区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均位于第二基准面A2内,第二基准面A2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则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以限定出第二参考平面,第二基准面A2与第二参考平面平行,便于实现中心弯折区21内的开孔30关于弯折区2中心线2a的对称布置,以均衡提升中心弯折区21在第一方向上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包括第一斜孔30c和第二斜孔30d,第一斜孔30c的中心轴线L1与第二斜孔30d的中心轴线L1不平行,以便于满足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不同位置对于弯折性能的不同需求;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包括第三斜孔30e和第四斜孔30f,第三斜孔30e的中心轴线L1与第四斜孔30f的中心轴线L1不平行,以便于满足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不同位置对于弯折性能的不同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弯折区2内的多组开孔组3A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时,第一斜孔30c可以与第三斜孔30e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第二斜孔30d可以与第四斜孔30f关于中心线2a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与弯折区2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沿靠近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增大;同样,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与弯折区2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沿靠近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增大。
如图9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斜孔30d位于第一斜孔30c和中心弯折区21之间,则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斜孔30d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第一斜孔30c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较近,第一斜孔30c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小于第二斜孔30d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在第一方向上,第四斜孔30f位于第三斜孔30e和中心弯折区21之间,则在第一方向上,第四斜孔30f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第三斜孔30e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较近,第三斜孔30e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小于第四斜孔30f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由此,便于实现支撑板100过渡弯折区22的斜孔30a倾斜角度的渐变设置,有利于实现支撑板100弯折性能的均衡提升,从而进一步优化支撑板100的弯折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与弯折区2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沿靠近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减小;同样,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与弯折区2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沿靠近中心弯折区21的方向减小。
如图3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斜孔30d位于第一斜孔30c和中心弯折区21之间,则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斜孔30d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第一斜孔30c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较近,第一斜孔30c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大于第二斜孔30d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在第一方向上,第四斜孔30f位于第三斜孔30e和中心弯折区21之间,则在第一方向上,第四斜孔30f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第三斜孔30e与中心弯折区21之间的距离较近,第三斜孔30e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大于第四斜孔30f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由此,同样便于实现支撑板100过渡弯折区22的斜孔30a倾斜角度的渐变设置,从而进一步优化支撑板100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过渡区221a和第二过渡区221b,第一过渡区221a的远离第二过渡区221b的一端与第一平坦区11相连,第二过渡区221b的远离第一过渡区221a的一端与中心弯折区21相连,则第一过渡区221a连接在第一平坦区11和第二过渡区221b之间,第二过渡区221b连接在第一过渡区221a和中心弯折区21之间。其中,第一过渡区221a内的斜孔30a均为第一斜孔30c,第二过渡区221b内的斜孔30a均为第二斜孔30d。例如,在图1-图3和图9的示例中,第一过渡区221a内的第一斜孔30c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多排多列布置,第二过渡区221b内的第二斜孔30d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多排多列布置。
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过渡区222a和第四过渡区222b,第三过渡区222a的远离第四过渡区222b的一端与第二平坦区12相连,第四过渡区222b的远离第三过渡区222a的一端与中心弯折区21相连,则第三过渡区222a连接在第二平坦区12和第四过渡区222b之间,第四过渡区222b连接在第三过渡区222a和中心弯折区21之间。其中,第三过渡区222a内的斜孔30a均为第三斜孔30e,第四过渡区222b内的斜孔30a均为第四斜孔30f。例如,在图1-图3和图9的示例中,第三过渡区222a内的第三斜孔30e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多排多列布置,第四过渡区222b内的第四斜孔30f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多排多列布置。由此,在保证优化支撑板100弯折性能的前提下,有利于简化支撑板100的结构,便于加工。
例如,在图9的示例中,第一斜孔30c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为10°,第二斜孔30d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为15°,第三斜孔30e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为10°,第四过渡区222b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为15°。当然,α1、α2、α3和α4的角度设置不限于此,例如α1、α2、α3和α4可以为0°~30°(包括30°)范围内的任意值,只需满足α1<α2、α3<α4即可。
又例如,在图3-图7的示例中,第一斜孔30c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为15°,第二斜孔30d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为10°,第三斜孔30e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为15°,第四过渡区222b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为10°。当然,α1、α2、α3和α4的角度设置不限于此,例如α1、α2、α3和α4可以为0°~30°(包括30°)范围内的任意值,只需满足α1>α2、α3>α4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00为不锈钢板,例如SUS,则支撑板100硬度、刚性相对良好,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提供很好的整体支撑和刚性补充,起到补强作用。当然,支撑板100还可以为其他材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1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板100,支撑板100支撑在显示面板101的背侧。其中,“背侧”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101背向用户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101于支撑板100之间设有背膜102(或BF)和散热膜层103(例如foam),背膜102位于显示面板101和散热膜层103之间,显示面板101的正侧设有触控模组104(例如FMLOC)、滤光模组105(例如POL)和盖板106,触控模组104和滤光模组105均位于显示面板101和盖板106之间,且触控模组104位于滤网模组105和显示面板101之间。由此,有效保证了显示装置200的使用可靠性。
例如,盖板106与滤光模组105之间通过光学胶相连,盖板106包括第一子盖板1061、第二子盖板1062和UTG1063,UTG1063位于第一子盖板1061和第二子盖板1062之间,且UTG1063通过光学胶分别与第一子盖板1061和第二子盖板1062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通过采用上述的支撑板100,便于保证显示装置200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显示装置200,便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弯折性能。
可选地,电子设备为折叠手机、折叠电脑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8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支撑板100包括平坦区1、弯折区2、图案区3,平坦区1为两个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坦区11和第二平坦区12,弯折区2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中心弯折区21、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分别设在中心弯折区2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关于中心弯折区21对称设置,第一过渡弯折区221连接在中心弯折区21和第一平坦区11之间,第二过渡弯折区222连接在中心弯折区21和第二平坦区12之间;图案区3仅覆盖整个弯折区2,图案区3内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组开孔组3A,每个开孔组3A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孔30,则中心弯折区21、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均设有多个开孔30。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如图3所示,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多个开孔30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斜孔30a,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关于弯折区2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中心线2a对称布置,且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和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均位于第一基准面A1内;中心弯折区21内的多个开孔30均形成为直孔30b。其中,斜孔30a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直孔30b的中心轴线L2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平行,第一基准面A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
如图3所示,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过渡区221a和第二过渡区221b,第一过渡区221a的远离第二过渡区221b的一端与第一平坦区11相连,第二过渡区221b的远离第一过渡区221a的一端与中心弯折区21相连;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过渡区222a和第四过渡区222b,第三过渡区222a的远离第四过渡区222b的一端与第二平坦区12相连,第四过渡区222b的远离第三过渡区222a的一端与中心弯折区21相连。
第一过渡弯折区221内的斜孔30a包括第一斜孔30c和第二斜孔30d,第一斜孔30c形成在第一过渡区221a内,第二斜孔30d形成在第二过渡区221b内;第二过渡弯折区222内的斜孔30a包括第三斜孔30e和第四斜孔30f,第三斜孔30e形成在第三过渡区222a内,第四斜孔30f形成在第四过渡区222b内。其中,第一斜孔30c和第三斜孔30e关于中心线2a对称布置,第二斜孔30d和第四斜孔30d关于中心线2a对称布置,且第一斜孔30c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和第三斜孔30e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均为15°,第二斜孔30d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和第四斜孔30f的中心轴线L1与弯折区2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均为1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坦区,所述平坦区为多个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坦区和第二平坦区;
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坦区和所述第二平坦区之间,且所述弯折区可沿第一方向弯折;
图案区,所述图案区至少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图案区内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组开孔组,每个所述开孔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孔,所述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斜孔,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相交非零夹角,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基准面内,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组所述开孔组中的至少一组的多个所述开孔形成为所述斜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通孔;或者,
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盲孔;或者,
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通孔,且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区包括第一图案区和第二图案区,所述第一图案区和所述第二图案区内均设有多组所述开孔组,所述第一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二图案区覆盖所述第一平坦区和所述第二平坦区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区的面积不超过所述平坦区和所述弯折区面积之和的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区内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所述斜孔;或者,
所述图案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内的多个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直孔,所述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组所述开孔组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中心弯折区和过渡弯折区,所述过渡弯折区为多个且包括第一过渡弯折区和第二过渡弯折区,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和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分别设在所述中心弯折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关于所述中心弯折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连接在所述中心弯折区和所述第一平坦区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连接在所述中心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平坦区之间,所述中心弯折区和所述过渡弯折区内均设有多组所述开孔组,所述过渡弯折区内的多组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均形成为所述斜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开孔均形成为直孔,所述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平行;或者,
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开孔均形成为所述斜孔,且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斜孔的中心轴线均位于第二基准面内,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形成的平面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内的所述斜孔包括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所述第一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斜孔的中心轴线不平行,
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内的所述斜孔包括第三斜孔和第四斜孔,所述第三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斜孔的中心轴线不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斜孔位于所述第一斜孔和所述中心弯折区之间,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斜孔位于所述第三斜孔和所述中心弯折区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小于所述第二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所述第三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小于所述第四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或者,
所述第一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1大于所述第二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2,所述第三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3大于所述第四斜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弯折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二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坦区相连,所述第二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一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弯折区相连,所述第一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一斜孔所述第二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二斜孔,
所述第二过渡弯折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过渡区和第四过渡区,所述第三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四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坦区相连,所述第四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三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弯折区相连,所述第三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第三斜孔,所述第四过渡区内的所述斜孔均为所述第四斜孔。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背膜和散热膜层,所述背膜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热膜层之间,所述显示面板的正侧设有触控模组、滤光模组和盖板,所述触控模组和所述滤光模组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触控模组位于所述滤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021788192.4U 2020-08-24 2020-08-24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411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192.4U CN212411484U (zh) 2020-08-24 2020-08-24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192.4U CN212411484U (zh) 2020-08-24 2020-08-24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1484U true CN212411484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8192.4U Active CN212411484U (zh) 2020-08-24 2020-08-24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14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0198A (zh) * 2021-02-10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显示装置
CN114464085A (zh) * 2021-08-05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WO2022199074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支撑层、柔性显示模组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0198A (zh) * 2021-02-10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显示装置
WO2022199074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支撑层、柔性显示模组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4464085A (zh) * 2021-08-05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2820A (zh)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411484U (zh)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928943U (zh) 支撑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27625B (zh)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0992828B (zh) 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基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435578B (zh)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82000A (zh) 折叠屏及显示装置
CN113272880A (zh) 用于显示器的基板
CN111540279A (zh) 背膜和显示装置
CN111653204A (zh) 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背板及柔性显示面板
CN101915999A (zh) 非平面显示模块及其背框支撑架构造
CN113793554B (zh) 一种支撑板及显示装置
CN212750239U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2863349A (zh) 一种柔性衬板、柔性显示面板
CN112991948A (zh) 一种支撑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11534240A (zh) 曲面屏保护膜及曲面盖板
CN218788250U (zh)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板
CN212010180U (zh) 背膜和显示装置
CN212135827U (zh) 可穿戴显示设备用支撑件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CN114041180A (zh) 用于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支撑组件、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544062U (zh) 折叠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042887U (zh) 柔性支撑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3658516B (zh) 显示面板
CN210722212U (zh) 一种柔性屏组件和折叠显示设备
AU2018204053A1 (en) Composite board having bearing board of volute-shaped full-dimensional bridge arch structure and curtain wall formed by the composite 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