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4594U -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4594U
CN212394594U CN202020672229.0U CN202020672229U CN212394594U CN 212394594 U CN212394594 U CN 212394594U CN 202020672229 U CN202020672229 U CN 202020672229U CN 212394594 U CN212394594 U CN 212394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ealing
ring
peripheral wall
r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722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平
徐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722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4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4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4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密封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前者上盖、衬盖和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衬盖的外周壁,并将衬盖安装固定于上盖;其中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绕设于圈体的外周壁的密封部;密封部与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且满足:30°≤θ≤60°;密封部能够在受到挤压时朝向圈体弹性弯折,夹。后者包括前者。在该盖体组件盖合于壶身的过程中,密封部会受到壶身的沿口圈骨的挤压并朝向圈体产生弹性弯折收缩,避免了密封圈在壶身的沿口圈骨处受到的较为严重的挤压形变,使壶盖的盖合过程较为省力,而且后续的盖合过程中壶盖能够在密封部的展开作用下受到一个向下的拨动力,产生“自吸向下”的盖合效果,使后续的盖合过程更为省力。

Description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封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背景技术
养生壶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煮水容器,养生壶在壶盖与壶身的盖合处都设置有密封圈,以避免加热煮水的过程中蒸汽从壶身的开口处溢出。
结合图1进行说明,由于养生壶的壶盖5大多是通过塞装的方式盖合于壶身4的开口,密封圈套装于壶盖5的塞装部的外周壁处,而且在密封圈的圈体1的外周壁一般都具有一个与朝向壶身4内壁的密封部11,当密封圈1随塞装部往壶身4塞装的过程中,密封部11首先受到挤压壶身4的沿口圈骨41的挤压,由于沿口圈骨41的口径相对较小,此时密封部11受挤压最为严重,自身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得需要使用者再向下继续施加更大的力压装壶盖5,此时密封部11受到的挤压力减小,但也产生一定弹性形变并抵接于壶身4内壁,从而将壶盖5与壶身4密封连接。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养生壶的壶盖与壶身盖合时,密封圈在壶身的沿口圈骨处会受到的较为严重的挤压,使壶盖的盖合过程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煮水容器存在壶盖与壶身盖合时密封圈会受到的较为严重的挤压,使盖合过程较为费力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盖体组件包括上盖、衬盖和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衬盖的外周壁,并将所述衬盖安装固定于所述上盖;
其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绕设于所述圈体的外周壁密封部;
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且满足:30°≤θ≤60°;
所述密封部能够在受到挤压时朝向所述圈体弹性弯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部为环绕设置于所述圈体外周壁的密封沿;
所述密封沿在所述圈体的外周壁设置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部为螺旋绕设于所述圈体外周壁的密封褶;
所述密封褶至少在所述圈体的外周壁螺旋绕设一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加强件;
所述连接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圈体的外周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部的朝向所述圈体的一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加强件为连接肋筋,且所述连接肋筋与所述圈体一体连接;
所述连接肋筋沿所述圈体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圈体的内周壁的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挡沿;
所述衬盖设置有卡槽;
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衬盖时,所述挡沿对应抵接于所述卡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槽环绕设置于所述衬盖的周壁底部;
沿高度方向,所述卡槽的底壁与所述衬盖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1,
沿水平方向,所述卡槽的周壁与所述衬盖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2;
其中,d1、d2满足:2mm≤d1≤2mm、1mm≤d1≤1.5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圈体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的靠近所述圈体内周壁的一侧朝向所述内周壁弯折并与内周壁之间形成夹装缝;
所述上盖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密封圈以所述安装部插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方式将所述衬盖安装固定于所述上盖。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煮水容器,该煮水容器包括壶身以及上述的盖体组件;
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壶身。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体组件盖合于所述壶身时,所述密封部的活动端密封抵接于所述壶身的内壁;
沿高度方向,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壶身开口的距离记为d3;
其中,d3满足:3.5mm≤d1≤4mm。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盖体组件包括上盖、衬盖和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衬盖的外周壁,并将衬盖安装固定于上盖;其中,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绕设于圈体的外周壁密封部;密封部(11)与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且满足:30°≤θ≤60°;密封部能够在受到挤压时朝向圈体弹性弯折。
该盖体组件盖合于壶身的过程中,圈体外周壁的密封部会受到壶身的沿口圈骨的挤压并朝向圈体产生弹性弯折收缩,从而避免了密封圈在壶身的沿口圈骨处受到的较为严重的挤压,使壶盖的盖合过程较为省力。而且,当密封圈随壶盖继续向下压装超过沿口圈骨的最窄处时,密封部会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逐渐背离圈体展开,使后续的盖合过程中壶盖能够在密封部的展开作用下受到一个向下的拨动力,产生“自吸向下”的盖合效果,使后续的盖合过程更为省力。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煮水容器,该煮水容器包括壶身和上述的盖体组件;且盖体组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壶身。
该煮水容器可以具体为养生壶、茶艺壶等煮水容器,由于该煮水容器包括上述的盖体组件,能够实现其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养生壶中壶盖盖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中密封圈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中密封圈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与壶身盖合进行中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与壶身盖合完成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圈体;
11-密封部;
111-加强件;
12-挡沿;
13-安装部;
131-夹装缝;
2-上盖;
21-安装槽;
3-衬盖;
31-卡槽;
4-壶身。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中密封圈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中密封圈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与壶身盖合进行中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与壶身盖合完成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包括上盖2、衬盖3和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衬盖3的外周壁,并将衬盖3安装固定于上盖2;其中,密封圈包括圈体1和绕设于圈体1的外周壁密封部11;密封部11与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且满足:30°≤θ≤60°;密封部11能够在受到挤压时朝向圈体1弹性弯折。
在该盖体组件盖合于壶身的过程中,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部11会受到壶身的沿口圈骨的挤压并朝向圈体1产生弹性弯折收缩,从而避免了密封圈在壶身的沿口圈骨处受到的较为严重的挤压,使壶盖的盖合过程较为省力。而且,当密封圈随壶盖继续向下压装超过沿口圈骨的最窄处时,密封部11会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逐渐背离圈体1展开,使后续的盖合过程中壶盖能够在密封部11的展开作用下受到一个向下的拨动力,产生“自吸向下”的盖合效果,使后续的盖合过程更为省力。
值得说明的是,将上述密封部11与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限定为30°≤θ≤60°,这样即能够保证密封部11对壶身内壁的抵接密封效果,又能够使密封部11弯折收缩过程较为省力。当夹角θ设置的过大时,密封部11在常态下在圈体1外周壁上展开的过大,当密封部11受到壶身的沿口圈骨的挤压时,弯折收缩的角度过大,会相应的增大壶盖的压装力;当夹角θ设置的过大时,密封部11在随壶盖完全塞装好之后,密封部11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壶身内壁的抵接力较小,会削弱密封部11的密封效果,故将密封部11与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限定为30°≤θ≤60°,保证密封部11密封效果的同时,也使得密封部11弯折收缩的幅度不至于过大。
而且,该密封圈可以优选采用食品安全级别的硅胶材质,并且上述的圈体1、密封部11可以采用注塑工艺一体加工成型。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密封部11为环绕设置于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沿;密封沿在圈体1的外周壁设置一个或多个。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将密封部11设置成环绕设置于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沿,这样当密封圈随壶盖合于壶身的过程中,环形的密封沿会与壶身的内周壁抵接,以将壶身完全密封。
当密封沿设置多个时,多个密封沿可以沿圈体1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置,每个密封沿的沿体厚度可以设置的相对薄一些,这样在多个密封沿受到壶身的沿口圈骨更小的挤压力即可弯折收缩。
将密封部11设置成上述的环形的密封沿,可以通密封沿与壶身内周壁完全无缺口密封抵接,充分确保该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还提供了密封部11的另一种可选方案,密封部11为螺旋绕设于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褶;密封褶至少在圈体1的外周壁螺旋绕设一圈。
将密封部11设置成螺旋绕设于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褶,且密封褶可以在圈体1的外周壁螺旋绕设多圈,这样当密封圈随壶盖合于壶身的过程中,螺旋状的密褶沿会与壶身的内周壁形成一个螺旋线状的抵接密封带,以实现将壶身完全密封。而且,将密封部11设置成上述的环形的密封褶,在将壶盖合于壶身的过程中,可以将壶盖边旋拧边下压,使壶盖的塞盖过程更轻松、更省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加强件111;连接加强件111的一端与圈体1的外周壁连接,另一端与密封部11的朝向圈体1的一侧连接。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的连接加强件111可以具体设置成与密封部11的靠近圈体1处的侧部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对增强密封部11的靠近圈体1的端部韧性,避免密封部11在受到多次挤压弯折后出现弹性疲劳、无法在复原的情况。从而,通过上述的连接加强件111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及密封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连接加强件111可以设置与密封圈材质相同弹性材料,与密封圈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成将连接加强件111单独设置成塑性材料,而且当连接加强件111设置成塑性材料时,可以具体设置成弹簧状,使连接加强件111自身也有一定的弹力形变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连接加强件111为连接肋筋,且连接肋筋与圈体1一体连接;连接肋筋沿圈体1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多个。
具体的,如图3所示,将上述的连接加强件111设置成连接肋筋,连接肋筋可具体设置成与夹角θ适配的三角状,而且可以具体将连接肋筋采用与圈体1材质相同弹性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多个连接肋筋可以具体沿圈体1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置,这样既能够通过连接肋筋提高密封部11的根部塑性、耐疲劳性,而且当密封部11受挤压弯折收束时,连接肋筋也能够受压形变,从而降低连接肋筋对壶盖的塞盖过程的阻碍作用,以使壶盖的塞盖过程更省力。
另外,密封部11的一端可具体与圈体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为朝向圈体1中部的活动端。具体如图1所示,将密封部11的一端与圈体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为朝向圈体1中部的活动端。这样密封部11能够与圈体1的外周壁倒钩结构。这样在该密封圈在随壶盖塞盖到壶身的过程中,当圈体1与壶身的沿口围骨平齐时,密封部11便能够从连接端收到沿口围骨的挤压开始收束,从而使密封部11的受压收束过程可以随着盖体的不断塞装逐渐而进行。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圈体1的内周壁的远离上盖2的一端设置有挡沿12;衬盖3设置有卡槽31;密封圈套设于衬盖3时,挡沿12对应抵接于卡槽31。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挡沿12可具体垂直设置于圈体1的内周壁,卡槽31可具体设置于衬盖3的边沿处,这样当密封圈套设于衬盖3时,挡沿12便可对应抵接于卡槽31。
上述的挡沿12、卡槽31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圈对衬盖3的套装稳定性,而且在挡沿12对应抵接于卡槽31后,也可以进一步向卡槽31打胶固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卡槽31环绕设置于衬盖3的周壁底部;沿高度方向H,卡槽31的底壁与衬盖3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1,沿水平方向L,卡槽31的周壁与衬盖3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2;其中,d1、d2满足:2mm≤d1≤2mm、1mm≤d1≤1.5mm。
具体的,如图6所示,为了确保该盖体组件在盖合于壶身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盖合时衬盖3触碰到壶身的内壁造成摩擦损坏,故将卡槽31环绕设置于衬盖3的周壁底部并通过密封圈的挡沿12进行包裹,如此,盖体组件在盖合时,密封圈的挡沿12会首先与壶身的内壁抵接。
而且将卡槽31的底壁与衬盖3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1、卡槽31的周壁与衬盖3的底壁的距离d2分别限制成2mm≤d1≤2mm、1mm≤d1≤1.5mm。这样即便于挡沿12套装于卡槽31,也能够保证挡沿12对衬盖3的周壁底部包裹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圈体1的靠近上盖2的一端设置安装部13,且安装部13的靠近圈体1内周壁的一侧朝向内周壁弯折并与内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装缝131;密封圈套设于衬盖3时,衬盖3的沿口对接插接于夹装缝131;上盖2设置有安装槽21,密封圈以安装部13插接于安装槽21的方式将衬盖3安装固定于上盖2。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安装部13可以具体设置成位于圈体1内周壁一端的环形弹性凸起部,上述的安装槽21可以具体设置成开设于上盖2一侧的环形凹陷槽,通过安装部13插接固定于安装槽21、并依靠安装部13的弹力收束的方式即可实现将衬盖3随密封圈安装固定于上盖2,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向安装槽21打胶,进一步提高安装部13的安装稳定性。
将安装部13的靠近圈体1内周壁的一侧朝向内周壁弯折,使之与内周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衬盖3的夹装缝131,这样在密封圈套设于衬盖3时,衬盖3的沿口对接插接于夹装缝131,进一步提高密封圈对衬盖3的套装稳定性,而且在衬盖3的沿口对应插接于夹装缝131后,也可以进一步向夹装缝131打胶固定。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煮水容器,该煮水容器包括壶身4和上述的盖体组件;且盖体组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壶身4。
该煮水容器可以具体为养生壶、茶艺壶等煮水容器,由于该煮水容器包括上述的盖体组件,能够实现其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盖体组件盖合于壶身4时,密封部11的活动端密封抵接于壶身4的内壁;沿高度方向H,活动端与壶身4开口的距离记为d3;其中,d3满足:3.5mm≤d3≤4mm。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盖体组件盖合于壶身4时,将密封部11的活动端与壶身4开口的距离记为d3且满足3.5mm≤d3≤4mm。这样能够确保密封部11完全塞装于壶身4,从而确保密封部11活动端与壶身4的内壁能够充分的抵接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2)、衬盖(3)和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衬盖(3)的外周壁,并将所述衬盖(3)安装固定于所述上盖(2);
其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1)和绕设于所述圈体(1)的外周壁密封部(11);
所述密封部(11)与所述外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角θ,且满足:30°≤θ≤60°;
所述密封部(11)能够在受到挤压时朝向所述圈体(1)弹性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1)为环绕设置于所述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沿;
所述密封沿在所述圈体(1)的外周壁设置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1)为螺旋绕设于所述圈体(1)外周壁的密封褶;
所述密封褶至少在所述圈体(1)的外周壁螺旋绕设一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连接加强件(111);
所述连接加强件(111)的一端与所述圈体(1)的外周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部(11)的朝向所述圈体(1)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件(111)为连接肋筋,且所述连接肋筋与所述圈体(1)一体连接;
所述连接肋筋沿所述圈体(1)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的内周壁的远离所述上盖(2)的一端设置有挡沿(12);
所述衬盖(3)设置有卡槽(31);
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衬盖(3)时,所述挡沿(12)对应抵接于所述卡槽(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1)环绕设置于所述衬盖(3)的周壁底部;
沿高度方向(H),所述卡槽(31)的底壁与所述衬盖(3)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1,
沿水平方向(L),所述卡槽(31)的周壁与所述衬盖(3)的底壁的距离记为d2;
其中,d1、d2满足:2mm≤d1≤2mm、1mm≤d1≤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的靠近所述上盖(2)的一端设置安装部(13),且所述安装部(13)的靠近所述圈体(1)内周壁的一侧朝向所述内周壁弯折并与内周壁之间形成的夹装缝(131);
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衬盖(3)时,所述衬盖(3)的沿口对接插接于所述夹装缝(131);
所述上盖(2)设置有安装槽(21),所述密封圈以所述安装部(13)插接于所述安装槽(21)的方式将所述衬盖(3)安装固定于所述上盖(2)。
9.一种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4)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
所述盖体组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壶身(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煮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盖合于所述壶身(4)时,所述密封部(11)的活动端密封抵接于所述壶身(4)的内壁;
沿高度方向(H),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壶身(4)开口的距离记为d3;
其中,d3满足:3.5mm≤d3≤4mm。
CN202020672229.0U 2020-04-27 2020-04-27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Active CN212394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2229.0U CN212394594U (zh) 2020-04-27 2020-04-27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2229.0U CN212394594U (zh) 2020-04-27 2020-04-27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4594U true CN212394594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0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72229.0U Active CN212394594U (zh) 2020-04-27 2020-04-27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4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2722B1 (en) Synthetic resin tube container
CN101107177B (zh) 用于罐头的封闭装置
JPH1081350A (ja) 折り曲げられた頂縁を有する容器のためのカバー
CN212394594U (zh)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KR20130031755A (ko) 종이뚜껑
CN114174185A (zh) 容器盖及与其结合的容器
CN209965496U (zh) 一种聚乳酸pla餐盒盖
CN212879030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6910218U (zh)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13850090U (zh) 一种容器盖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20378870U (zh) 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KR20200133514A (ko) 밀폐용 이중 캡
JP7372748B2 (ja) 容器
CN210539603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随行器具
CN214567511U (zh) 一种用于装涂料的涂料桶
CN216962173U (zh) 杯盖组件及具有其的料理机
CN218355763U (zh) 一种锅盖和锅具
CN210124670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127003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0455769U (zh) 改良型密封盖
CN210961660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5777280U (zh) 烹饪器具
CN211243010U (zh) 一种密封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CN209733512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5127369U (zh) 咖啡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