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0218U -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0218U
CN206910218U CN201621489125.6U CN201621489125U CN206910218U CN 206910218 U CN206910218 U CN 206910218U CN 201621489125 U CN201621489125 U CN 201621489125U CN 206910218 U CN206910218 U CN 206910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lid
sealing ring
slot
make way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891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891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0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0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02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壶盖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其中,壶盖组件包括上壶盖、下壶盖和第一密封圈。上壶盖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加料口,第一加料口的周缘向下延伸有一抵接环,上壶盖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让位槽;下壶盖连接上壶盖,下壶盖包括底板和自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板,底板的中部设置有一第二加料口,抵接环的下端与底板抵接;第一密封圈套设于环形侧板的外周,第一密封圈与上壶盖密封抵接;第一密封圈的外周设置有一在上下向将第一密封圈上下两端面贯通并与第一让位槽连通的第二让位槽,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密封条,密封条伸入第一让位槽而将第一让位槽密封阻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效避免壶盖组件内进入蒸汽而形成冷凝水。

Description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壶盖组件和包含有该壶盖组件的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容器通常具有底座、壶身和壶盖,壶身安装于底座上,壶盖安装在壶身上端的开口处。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壶盖的中部设置有一加料口,加料口处设置有向壶身内部延伸的滤网,以及该加料口处设置有一滤网盖。当用户需要加料时,可以将滤网盖打开,然后向滤网中添加各种食材。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壶盖中间开设有加料口,所以通常该壶盖是由上壶盖和下壶盖拼接构成的,二者拼接后形成有一空腔。上壶盖上设置有一避让壶柄的让位槽。然而,由于该让位槽是与上述空腔连通的,当壶身内的液体沸腾,壶内蒸汽气压较大,产生的蒸汽易从该让位槽进入上述的空腔内,进而会在壶盖内形成冷凝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壶盖组件,旨在解决壶盖组件内进入蒸汽形成冷凝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壶盖组件,用于烹饪食材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上壶盖,中部设置有第一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周缘向下延伸有抵接环,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供液体加热容器的壶柄让位的第一让位槽;
下壶盖,连接所述上壶盖,所述下壶盖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料口,所述抵接环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周边对应的所述底板抵接;
第一密封圈,呈环形设置,套设于所述环形侧板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密封抵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设置有在上下向将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下两端面贯通并与所述第一让位槽连通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且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伸入所述第一让位槽而将所述第一让位槽于所述上壶盖的径向密封阻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让位槽内设置有沿所述上壶盖的周向延伸而将所述第一让位槽在所述上壶盖的径向阻隔的隔板,所述隔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内侧面,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内侧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侧还设置有沿所述上壶盖的周向延伸且与所述隔板间隔设置的加强板,以及将所述隔板与所述加强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均小于所述隔板高度。
优选的,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槽两侧的抵接条,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抵接条的下端密封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面凸设有定位部,所述环形侧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部穿入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的基部,所述基部通过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或者,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连接,所述基部的侧向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将所述定位孔周边对应的上壶盖的侧壁卡持。
优选的,所述基部在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的上下两端均凸设有沿所述第一密封圈周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槽两侧的密封部。
优选的,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抵压于所述抵接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周边对应的所述底板的横向密封环,以及沿所述横向密封环的外周向上延伸而与所述抵接环的外壁面抵接的纵向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环形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内翻边,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内翻边的上表面,所述内翻边搭接于所述外翻边上。
优选的,所述内翻边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侧壁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外翻边伸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下壶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加料口向下延伸的支架环,所述支架环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周边对应的底板铆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烹饪食材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设置有
与其底部连通的壶柄;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壶盖组件,所述壶盖组件包括上壶盖、下壶盖和第一密封圈,所述上壶盖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周缘向下延伸有抵接环,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将所述上壶盖边缘贯通的第一让位槽;所述下壶盖连接所述上壶盖,所述下壶盖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料口,所述抵接环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周边对应的所述底板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呈环形设置,套设于所述环形侧板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密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设置有在上下向将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下两端面贯通并与所述第一让位槽连通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且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伸入所述第一让位槽而将所述第一让位槽于所述上壶盖的径向密封阻隔;所述壶盖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口而通过所述第一让位槽与所述壶柄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设置位于第二让位槽上方的密封条,该密封圈条将上壶盖下表面的第一让位槽于上壶盖径向密封阻隔,从而当蒸汽从第二让位槽进入第一让位槽时,蒸汽难以越过密封条进入上壶盖与下壶盖形成的空腔内,因而避免了壶盖组件内进入蒸汽而形成冷凝水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壶盖组件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壶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密封圈与下壶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下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上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第一密封圈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B处放大图;
图11为图4中下壶盖的底板与环形侧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中下壶盖的支架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壶盖组件 11 上壶盖
11a 隔板 11b 加强板
11c 连接板 11d 抵接条
110 第一让位槽 111 第一加料口
112 抵接环
12 装饰环 13 下壶盖
13a 底板 13b 环形侧板
13c 支架环 130 第二加料口
131 定位孔 132 外翻边
14 第一密封圈 14a 内翻边
14b 密封部 140 第二让位槽
141 密封条 142 定位部
142a 基部 142b 定位杆
143 第一卡槽 144 第二卡槽
15 第二密封圈 16 螺钉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壶盖组件,以及包含有该壶盖组件的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用以烹饪食材。
参照图1,液体加热容器通常包括底座、壶身和壶盖组件10,壶身安装于底座,壶身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以盛放食材(例如水、水果、茶叶、肉类、排骨、粗粮等),壶盖安装于壶身的开口处。壶身的外侧壁设置有一壶柄,壶柄的上端部分伸入开口的,当将壶盖组件盖合在壶身开口处时,通过壶盖组件上设置的让位槽(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给壶柄上端让位,以避免壶柄上端对壶盖组件10的装配造成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壶盖组件10包括上壶盖11、下壶盖13和第一密封圈14。如图6和图7,上壶盖1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加料口111,第一加料口111的周缘向下延伸有抵接环112;上壶盖11的下表面设置有供液体加热容器的壶柄让位的第一让位槽110。如图4,下壶盖13连接上壶盖11,下壶盖13包括底板13a和自底板13a的周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板13b,底板13a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料口130,抵接环112的下端与第二加料口130周边对应的底板13a抵接。参照图3和图5,第一密封圈14呈环形设置,且套设于环形侧板13b的外周,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与下壶盖13的下表面密封抵接。第一密封圈14的外周设置有在上下向将第一密封圈14上下两端面贯通并与第一让位槽110连通的第二让位槽140,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且位于第二让位槽140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条141,密封条141伸入第一让位槽110而将第二让位槽140于上壶盖11的径向密封阻隔。
具体而言,上壶盖11大致呈环状设置的,第一加料口111为上壶盖11的内环。上壶盖11具有上下两个表面,其上表面通常设置有装饰环12,该装饰环12设置于第一加料口111的周边。其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让位槽110,该第一让位槽110可以是由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也可以是在下表面设置多个筋条围合形成。该第一让位槽110是沿上壶盖11的径向延伸至上壶盖11的周缘的。下壶盖13的环形侧板13b是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抵接,并且,第二加料口130是通过抵接环112与第一加料口111对接的。第一密封圈14套接在环形侧板13b的外周面,主要是用以防止壶体内的蒸汽从壶身内壁与下壶盖13之间渗出,在第一密封圈14的侧壁开设第二让位槽140,目的在于,当将壶盖组件10盖合于壶身开口时,给壶柄上端让位,以便壶盖组件将开口顺利盖合。
当上壶盖11、下壶盖13和第一密封圈14装配到位时,上壶盖11与下壶盖13之间形成有一密闭的空腔。当液体加热容器工作时,由于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密封抵接,所以,蒸汽难以越过第一密封圈14而进入空腔中。另外,当蒸汽沿第二让位槽140进入第一让位槽110后,由于密封条141在第一让位槽110中将第一让位槽110阻隔,从而,位于第一让位槽110中的蒸汽难以从第一让位槽110渗入上述空腔中,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圈14应当是具有弹性的,在受到抵压时,第一密封圈14被压缩而形变,以使第一密封圈14与上壶盖11的抵接处能够达到密封的效果,当然,密封条141亦如此。第一密封圈14和密封条141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乳胶,或者其它弹性材料等。在上壶盖11、下壶盖13和第一密封圈14装配到位后,通过螺钉16将上壶盖11和下壶盖13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设置位于第二让位槽140上方的密封条141,该密封圈条将上壶盖11下表面的第一让位槽110于上壶盖11径向密封阻隔,从而当蒸汽从第二让位槽140进入第一让位槽110时,蒸汽难以越过密封条141进入上壶盖11与下壶盖13形成的空腔内,因而避免了壶盖组件10内进入蒸汽而形成冷凝水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5,密封条141具有沿第一密封圈14周向上的相对两端,当密封条141伸入第一让位槽110时,一方面,密封条141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抵接一旦力度不够,如果蒸汽压力过大的话,蒸汽可能会从密封条141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之间渗入空腔中。另一方面,参照图6和图7,由于密封条141的相对两端与第一让位槽110的槽壁抵接效果一般不会太紧,所以,如果蒸汽压力过大的话,也可能从密封条141的两端与第一让位槽110的侧壁之间渗入空腔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条141的密封效果,第一让位槽110内设置有沿上壶盖11的周向延伸而将第一让位槽110在上壶盖11的径向阻隔的隔板11a,隔板11a具有一朝向第一加料口111的内侧面,密封条141与内侧面抵接。如此,解决了密封条141的相对两端与第一让位槽110的侧壁抵压不紧的问题,另外,由于密封条141是与隔板11a的内壁面抵接,从而,增加了蒸汽渗入空腔的阻力,进而使密封条141对第一让位槽110的密封阻隔效果更佳。
参照图6和图7,考虑到上述隔板11a在被密封条141挤压时容易形变,甚至断裂,从而影响密封效果。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a的内侧还设置有沿上壶盖11的周向延伸且与隔板11a间隔设置的加强板11b,以及将隔板11a与加强板11b连接的连接板11c,加强板11b和连接板11c的高度于上下方向上均小于隔板11a高度。在此,加强板11b和连接板11c的设置大大增加了隔板11a的强度,即便在受到密封条141的强力挤压作用下,隔板11a也不易形变或断裂。另外,加强板11b和连接板11c均与隔板11a之间设置高度差,是为了便于密封条141与隔板11a的内壁抵接。如果三者高度相当,那么必然会对密封条141产生干涉,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为了增加第一密封条141与上壶盖1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上壶盖11的下表面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至第一让位槽110两侧的抵接条11d,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与抵接条11d的下端密封抵接。在没有设置抵接条11d时,第一密封条141是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抵接的,二者接触面积较大,挤压力较小,密封效果一般。设置抵接条11d后,由于抵接条11d厚度较薄,其与第一密封条141抵压时,接触面积较小,挤压作用力较大,从而密封效果更佳。
参照图3、图4、图8、图9和图10,考虑到如果第一密封圈14仅仅套接在环形侧板13b的外周,其固定效果尚且不佳,在壶盖组件10从开口处打开时,受到壶身内壁的摩擦力,可能还会导致第一密封圈14从下壶盖13脱落。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4的内壁面凸设有定位部142,环形侧板13b上设置有供定位部142穿入的定位孔131。如此,在定位部142和定位孔131的配合作用下,即便壶身内壁对第一密封圈14的摩擦力较大,第一密封圈14也不脱落。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9和图10,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密封圈14与环形侧板13b的连接的牢固性,定位部142包括连接第一密封圈14的内周面的基部142a,基部142a通过一连接部与第一密封圈14的内周面连接,基部142a与第一密封圈1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143;或者,基部142a与第一密封圈14的内周面连接,基部142a的侧向开设有第一卡槽143,第一卡槽143将定位孔131周边对应的上壶盖11的侧壁卡持。此处应当理解的是,定位孔131的尺寸要小于基部142a的尺寸的。当将第一密封圈14套在环形侧板13b上时,定位部142的基部142a穿入定位孔131,定位孔131被挤压而发生形变,其尺寸变大,直至基部142a完全穿过定位孔131后,定位孔131收缩,恢复原先尺寸,此时,定位孔131周边对应的环形侧板13b恰好卡入第一卡槽143中。当然,在此,为了便于定位部142穿入定位孔131,在基部142a上还可以设置一定位杆142b,该定位杆142b的直径小于定位孔131的直径。在第一密封圈14套在环形侧板13b时,首先是定位杆142b穿入定位孔131,然后可以通过挤压,而使基部142a也穿过定位孔131。
继续参照图10,为了进一步便于基部142a与定位孔131配合装配,基部142a在远离第一密封圈14的内周面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在此,基部142a大致呈锥台或锥形设置,基部142a前端端面的直径小于定位孔131的直径,在基部142a与定位孔131对位后,基部142a的前端穿入定位孔131中,在用户可以挤压基部142a逐渐穿过定位孔131。
参照图5,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加强第一密封圈14对壶身内壁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圈14的外周面的上下两端均凸设有沿第一密封圈14周向延伸至第二让位槽140两侧的密封部14b。在此,设置两密封部14b主要是用以减少第一密封圈14与壶身内壁的接触面积。在相同挤压力的作用下,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设置两密封部14b后,第一密封圈14对壶身内壁的密封效果更佳。
参照图1和图2,当液体加热容器烹饪食材时,蒸汽也会从第二加料口130向上流动。由于抵接环112是与底板13a抵接的,二者具有间隙,一旦蒸汽压力过大,蒸汽很可能会从该间隙进入空腔内。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壶盖组件10还包括一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包括抵压于抵接环112与第二加料口130周边对应的底板13a的横向密封环,以及沿横向密封环的外周向上延伸而与抵接环112的外壁面抵接的纵向密封环。如此,在横向密封环的密封作用下,蒸汽难以从横向密封环与底板13a之间渗入空腔内。在纵向密封环的作用下,蒸汽更难从第二密封圈15与抵接环112之间渗入空腔内。
参照图4,虽然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是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抵接的,但是如果第一密封圈14没有受到向上的支撑力的话,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面与上壶盖11下表面的密封效果一般。在此,为加强第一密封圈14与上壶盖11的下表面的密封效果,环形侧板13b的上端设置有外翻边132(图中未标示),第一密封圈14的上端设置有内翻边14a,密封条141设置于内翻边14a的上表面,内翻边14a搭接于外翻边132上。在上壶盖11、下壶盖13和第一密封圈14装配到位后,环形侧板13b的外翻边132将第一密封圈14的内翻边14a紧紧抵压于上壶盖11的下表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密封圈14的密封效果。
参照图9,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密封圈14与环形侧板13b配合的牢固性,内翻边14a与第一密封圈14侧壁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144,外翻边132伸入第二卡槽144中。
参照图11和图12,部分壶盖组件10的加料口下端通常设置有一滤网,以及将加料口盖合的滤网盖,当需要添加食材时,可以将滤网盖打开,然后将食材从加料口放入滤网中。在此,壶盖组件10还包括一供滤网安装的支架环13c。该支架环13c可以是与下壶盖13一体成型的,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支架环13c通常不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环13c的上端与第二加料口130的周边对应的底板13a铆接。如此,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密封性也较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壶盖组件,用于烹饪食材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壶盖,中部设置有第一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周缘向下延伸有抵接环,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供液体加热容器的壶柄让位的第一让位槽;
下壶盖,连接所述上壶盖,所述下壶盖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料口,所述抵接环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周边对应的所述底板抵接;
第一密封圈,呈环形设置,套设于所述环形侧板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密封抵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设置有在上下向将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下两端面贯通并与所述第一让位槽连通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且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的上方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伸入所述第一让位槽而将所述第一让位槽于所述上壶盖的径向密封阻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内设置有沿所述上壶盖的周向延伸而将所述第一让位槽在所述上壶盖的径向阻隔的隔板,所述隔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加料口的内侧面,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内侧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内侧还设置有沿所述上壶盖的周向延伸且与所述隔板间隔设置的加强板,以及将所述隔板与所述加强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均小于所述隔板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槽两侧的抵接条,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抵接条的下端密封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面凸设有定位部,所述环形侧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部穿入的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的基部,所述基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或者,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连接,所述基部的侧向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将所述定位孔周边对应的上壶盖的侧壁卡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在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的上下两端均凸设有沿所述第一密封圈周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槽两侧的密封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抵压于所述抵接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周边对应的所述底板的横向密封环,以及沿所述横向密封环的外周向上延伸而与所述抵接环的外壁面抵接的纵向密封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设置有内翻边,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内翻边的上表面,所述内翻边搭接于所述外翻边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边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侧壁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外翻边伸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壶盖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加料口向下延伸的支架环,所述支架环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加料口的周边对应的底板铆接。
13.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设置有一与其底部连通的壶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壶盖组件。
CN201621489125.6U 2016-12-30 2016-12-30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10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9125.6U CN206910218U (zh) 2016-12-30 2016-12-30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9125.6U CN206910218U (zh) 2016-12-30 2016-12-30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0218U true CN206910218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1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8912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10218U (zh) 2016-12-30 2016-12-30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02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8456A (zh) * 2018-12-30 2019-03-12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密性检测的密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8456A (zh) * 2018-12-30 2019-03-12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密性检测的密封结构
CN109458456B (zh) * 2018-12-30 2024-01-23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密性检测的密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36650A1 (en) Food containers adapted for accomodating pressure chang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09051280A (zh) 一种新型密封包装容器
CN206910218U (zh) 壶盖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CN103796929A (zh) 用于密封容器的可冲孔塑料密封器
CN209225710U (zh) 一种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进结构
CN109051274A (zh) 改良的密封包装容器
CN207090029U (zh) 调味品瓶用瓶盖
US20200231347A1 (en) Integrated wide-mouth bottle cap with disposable and breakable inner plug
US2275426A (en) Container
CN202784200U (zh) 卡式瓶盖及具有此瓶盖的容器
CN208842911U (zh) 一种塑料瓶盖
CN205386237U (zh) 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
CN208963682U (zh) 一种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
CN209291056U (zh) 新型密封包装容器
CN208842912U (zh) 一种便于与瓶体分离的塑料瓶盖
CN203392089U (zh) 内塞外盖组合一体奶粉罐
CN212394594U (zh) 盖体组件及煮水容器
CN208301514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炊具
CN208291698U (zh) 一种开启时防洒的易拉罐
KR102049523B1 (ko) 음료용 캔 용기의 덮개
CN201921119U (zh) 一种医用铝盖
CN209225713U (zh) 一种内沿外沿嵌合杯盖
CN206218453U (zh) 一种适用于杯装食品的封口膜
CN218023091U (zh) 一种可简便密封封装的带盖容器
CN214258921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