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3138U -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3138U
CN212393138U CN202021468858.8U CN202021468858U CN212393138U CN 212393138 U CN212393138 U CN 212393138U CN 202021468858 U CN202021468858 U CN 202021468858U CN 212393138 U CN212393138 U CN 212393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heat
heat generating
channe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88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晓慧
彭健
孟超超
江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ma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ma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ma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ma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88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3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3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3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备箱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背景技术
在智能驾驶车辆内,需要增设很多附加元器件,例如工控机、电源模块等等,为了减小对车内空间的占用,相关技术中存在将附加元器件设置于智能驾驶车辆的后备箱内的方案。
智能驾驶车辆的这些附加元器件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当将其设置于后备箱内时,需要针对性设计后备箱散热装置来对这些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避免这些元器件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
相关技术中采用设置在后备箱上的风机或风扇来驱动气体流入和流出后备箱来对内部元器件进行散热,这种散热结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的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
进一步地,导风部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与后备箱连接,安装部设置在安装板上;导风罩,导风罩盖设在安装板上,以在导风罩与安装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进风口位于第一通道段远离第二通道段的一端,出风口位于第三通道段远离第二通道段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件,第一发热件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一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翅片设置在第一发热件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一散热翅片与第一发热件接触。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二发热件,第二发热件设置在第一发热件远离安装板的一侧,第二发热件与第一发热件连接;第二发热件的第一表面与导风罩的第二表面贴合;其中,第一表面为第二发热件的远离第一发热件的一面;第二表面为导风罩的靠近安装板的一面。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三发热件,第三发热件位于第一发热件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三发热件与第一发热件间隔设置,第三发热件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二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设置在第三发热件远离安装板的一侧,第二散热翅片与第三发热件接触。
进一步地,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过滤部件,过滤部件设置在进风口处,以对进入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驱动部件为多个,多个驱动部件分为两组;两组驱动部件中的一组设置在进风口处,两组驱动部件中的另一组设置在出风口处;每组驱动部件均包括多个驱动部件。
进一步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穿线口,导风罩的与第一穿线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穿线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车辆,智能驾驶车辆包括设置于其后备箱内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为上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这样,当驱动部件驱动气流流过气流通道时,会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这种具有气流通道进行导流的结构可有效地强化对发热元件的散热,其散热效果比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设置于后备箱内时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设置于后备箱内时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背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设置于后备箱内时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卸除导风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导风部件;11、安装板;111、第一穿线口;12、导风罩;121、第二表面;122、第二穿线口;2、驱动部件;3、过滤部件;10、第一发热件;101、第一散热翅片;20、第二发热件;30、第三发热件;301、第二散热翅片;201、第一表面;100、后备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1,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2,驱动部件2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1,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2,驱动部件2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这样,当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流过气流通道时,会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这种具有气流通道进行导流的结构可有效地强化对发热元件的散热,其散热效果比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当然,驱动部件2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风机、风扇等,只要可以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发热元件是指在工作期间会产生热量的元器件,例如工控机、电源模块等,而不是指发热元件的功能是为了发热。
具体地,导风部件1包括:安装板11,安装板11与后备箱100连接,安装部设置在安装板11上;导风罩12,导风罩12盖设在安装板11上,以在导风罩12与安装板1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这样,通过将导风罩12从安装板11上拆下,可方便发热元件的安装和拆卸,使后备箱散热装置使用更方便。
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进风口位于第一通道段远离第二通道段的一端,出风口位于第三通道段远离第二通道段的一端;沿第一通道段指向第二通道段的方向,第一通道段的流通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沿第三通道段指向第二通道段的方向,第三通道段的流通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这样,第二通道段的流通截面较大,气流在其内部流速减缓,有利于气流与发热元件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地,第一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这样,可有效地方便对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布置,可较好地适应车内的元器件设备,从而提高后备箱散热装置的通用性。
具体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件10,第一发热件10安装在安装板11上;第一散热翅片101,第一散热翅片101设置在第一发热件10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一散热翅片101与第一发热件10接触。这样,气流可直接吹向第一散热翅片101,可对第一发热件10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二发热件20,第二发热件20设置在第一发热件10远离安装板11的一侧,第二发热件20与第一发热件10连接;第二发热件20的第一表面201与导风罩12的第二表面121贴合;其中,第一表面201为第二发热件20的远离第一发热件10的一面;第二表面121为导风罩12的靠近安装板11的一面。第二发热件20除了与气流进行热交换之外,还可与导风罩12进行热交换,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三发热件30,第三发热件30位于第一发热件1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三发热件30与第一发热件10间隔设置,第三发热件30安装在安装板11上;第二散热翅片301,第二散热翅片301设置在第三发热件30远离安装板11的一侧,第二散热翅片301与第三发热件30接触。第三发热件30设置于第一发热件1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可与第三发热件30后部的尾流更好的接触,也可对第三发热件30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为了避免外部的灰尘、杂物进入气流通道从而对发热元件的工作造成干扰,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过滤部件3,过滤部件3设置在进风口处,以对进入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具体地,驱动部件2为多个,多个驱动部件2分为两组;两组驱动部件2中的一组设置在进风口处,两组驱动部件2中的另一组设置在出风口处;每组驱动部件2均包括多个驱动部件2。
安装板11上设有第一穿线口111,导风罩12的与第一穿线口11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穿线口122。这样,可方便线束通过第一穿线口111穿入安装板11的底部,从而对安装板11底部的元器件进行接线;并方便线束通过第二穿线口122穿入气流通道内,从而对气流通道内的发热元件进行接线。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车辆,智能驾驶车辆包括设置于其后备箱内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为上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1,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2,驱动部件2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这样,当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流过气流通道时,会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这种具有气流通道进行导流的结构可有效地强化对发热元件的散热,其散热效果比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
导风部件(1),所述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
驱动部件(2),所述驱动部件(2)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所述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1)包括:
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与所述后备箱(100)连接,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上;
导风罩(12),所述导风罩(12)盖设在所述安装板(11)上,以在所述导风罩(12)与所述安装板(11)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段远离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三通道段远离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
第一发热件(10),所述第一发热件(1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1)上;
第一散热翅片(101),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01)设置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0)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01)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0)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二发热件(20),所述第二发热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0)远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所述第二发热件(20)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0)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件(20)的第一表面(201)与所述导风罩(12)的第二表面(121)贴合;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01)为所述第二发热件(20)的远离所述第一发热件(10)的一面;所述第二表面(121)为所述导风罩(12)的靠近所述安装板(11)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
第三发热件(30),所述第三发热件(30)位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0)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三发热件(30)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0)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发热件(3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1)上;
第二散热翅片(301),所述第二散热翅片(301)设置在所述第三发热件(30)远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翅片(301)与所述第三发热件(30)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过滤部件(3),所述过滤部件(3)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以对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2)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部件(2)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部件(2)中的一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两组所述驱动部件(2)中的另一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每组所述驱动部件(2)均包括多个所述驱动部件(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第一穿线口(111),所述导风罩(12)的与所述第一穿线口(11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穿线口(122)。
11.一种智能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驾驶车辆包括设置于其后备箱内的后备箱散热装置,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
CN202021468858.8U 2020-07-22 2020-07-22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Active CN212393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8858.8U CN212393138U (zh) 2020-07-22 2020-07-22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8858.8U CN212393138U (zh) 2020-07-22 2020-07-22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3138U true CN212393138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3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8858.8U Active CN212393138U (zh) 2020-07-22 2020-07-22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3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93138U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CN112333981A (zh) 无人飞行器
CN206162362U (zh) 一种易携带的计算机外置散热器
CN210130047U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213199605U (zh) 后备箱散热结构及智能驾驶车辆
CN21109039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直吹式散热组件
CN210840526U (zh) 一种利用风扇进行散热的装置
CN211792654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驾驶车辆
CN208705817U (zh) 高效军用散热模组
CN209955869U (zh) 一种智能后视镜散热片本体
CN207609471U (zh) 一种汽车用散热装置
CN220693573U (zh) 一种散热组件、汽车辅助散热装置及汽车
CN207969291U (zh) 一种散热性能优异的通信设备
CN207882821U (zh) 一种计算机供电电源自动控制装置
CN206254939U (zh) 一种电动车风冷系统
CN218526233U (zh) 一种用于车载dcdc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18829399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毂发电机保护装置
CN109600022A (zh) 一种油田抽油机控制系统用变频柜
CN21728391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电子驻车及主动防撞的控制器
CN218634172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音响外壳
CN215787508U (zh) 一种全自动激光镭射机加工平台
CN217435463U (zh) 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88606U (zh) 一种改进的数控机床电气箱热交换器结构
CN211018545U (zh) 冷却装置
CN218268851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照明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