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981A - 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981A
CN112333981A CN202011165850.9A CN202011165850A CN112333981A CN 112333981 A CN112333981 A CN 112333981A CN 202011165850 A CN202011165850 A CN 202011165850A CN 112333981 A CN112333981 A CN 112333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av
airflow
heat
circuit boar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58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658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64C39/024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of the remote controlled vehicle type, i.e. RP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80Arrangement of on-board electronics, e.g. avionics systems or wiring
    • B64U20/83Electronic component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with aircraft elements, e.g. circuit boards carrying lo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90Cooling
    • B64U20/92Cooling of avion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90Cooling
    • B64U20/96Cooling us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80Arrangement of on-board electronics, e.g. avionics systems or wiring
    • B64U20/87Mounting of imaging devices, e.g. mounting of gimb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64U50/10Propulsion
    • B64U50/19Propulsion using electrically powered mo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体、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机体设有出风部;以及电路板和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收容空间内,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其中,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导热件的一端与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多个气流出口,出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气流出口与多个出风部对应,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导热件后,经多个气流出口流出,并由对应的出风部导出至机体外;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侧壁设于前部和后部之间,多个出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后部,另一部分设于侧壁靠近后部的一侧。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气流出口与多个出风部,提高了排气容量,出风散热快。

Description

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内设置有大量的发热元件,需要对发热元件散出的热量及时导出,才能保证无人飞行器正常工作。目前,通过在无人飞行器内设置风扇或者通过无人飞行器的外壳导热散热,将无人飞行器内集聚的热量导出至外部,避免无人飞行器因热量集聚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如何设置散热风扇以更好的解决无人飞行器的散热尤为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多个气流出口,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与多个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对应的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多个所述出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后部,另一部分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气流出口与多个出风部,提高了排气容量,出风散热快;并且,将多个出风部的一部分设置在机体的后部,另一部分设置在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减少了排气散热对无人飞行器前进动力的干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所述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机体还设有进风部,所述风扇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部配合;
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前侧。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进风部设于机体的前侧,这样,无人飞行器前向移动过程中,便于进气,加快散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所述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将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分别设于散热组件的两侧,从而通过散热组件对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同时散热,提高散热效率,且散热组件能够隔离大功率发热元器件的热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所述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风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扇叶,所述导热件包括本体,所述外壳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的连接处。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散热组件设置有减震元件,且将减震元件设置于风扇的外壳和导热件的本体的连接处,减小风扇震动对本体的影响,从而减小本体对无人飞行器中一些对震动较为敏感的功能元件的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的结构拆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模组的结构拆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模组的另一结构拆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模组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结构拆分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又一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另一结构拆分图。
附图标记:
100:机体;101:主体部;102:上盖;103:下盖;104:前盖;105:后盖;110:收容空间;120:出风部;121:第一出风部;122:第二出风部;123:第三出风部;130:进风部;140:第一侧壁;150:第二侧壁;160:第三侧壁;
200:电路板;210:第一电路板;201:第一区域;202:第二区域;203:第三区域;204:功能元件;205:定位部;220:第二电路板;230:第三电路板;
300:散热组件;1:风扇;11:第一出风口;12:第一进风口;13:外壳;13a:固定端;14:扇叶;2:导热件;21:气流出口;211:第一气流出口;212:第二气流出口;213:第三气流出口;22:本体;221:第一安装部;23:导热片;231:辅助散热肋;24:盖体;241:第二安装部;3:减震元件;4:紧固件;
400:机臂;
500:云台;
600: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散热组件300,该散热组件300可包括风扇1和与风扇1相连接的导热件2。其中,风扇1包括第一出风口11,导热件2的一端与第一出风口11相配合,另一端设有多个气流出口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流经导热件2后,由多个气流出口21流出,气流经导热件2时,与导热件2充分接触,从而带走导热件2上集聚的热量,实现充分换热。
进一步的,多个气流出口21包括至少两组,且该至少两组气流出口21朝向不同的方向。至少两组气流出口21中的部分气流出口21流出的气流直接流向电子设备的外部,另一部分气流出口21流出的气流可直接对电子设备内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
气流出口21可以包括两组、三组、四组或者更多,具体可根据电子设备的形状、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发热元件的分布状况等来设定气流出口21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气流出口21包括第一气流出口211、第二气流出口212和第三气流出口213,第二气流出口212和第三气流出口213分别设于第一气流出口21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出口211导出的气流可直接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比如,所述第一气流出口211靠近或直接对准发热元件。第二气流出口212和第三气流出口213流出的气流可直接导出至电子设备的外部。
进一步的,又结合图1和图2,第一气流出口211、第二气流出口212及第三气流出口213的出风方向各不相同,从而将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引导至不同的方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出口211朝远离第一出风口11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所述第一气流出口211流出的气流就能够从多个方向流出,从而对不同方向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还设有气流入口,气流入口与第一出风口11相配合,从而能够将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导入导热件。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经气流入口流入导热件2后,由多个气流出口21流出。本实施例中,气流入口设于导热件2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气流出口21设于导热件2远离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气流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电子设备的形状、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发热元件的分布状况等来设定气流出口21的数量。进一步的,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21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又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导热件2包括与风扇1相连接的本体22以及设于本体22上的至少三个隔挡,每个隔挡由本体22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本体22远离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相邻两个隔挡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每个气流通道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形成一气流入口,并且,每个气流通道远离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形成一气流出口21。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经每个气流入口流入对应的气流通道并充分换热后,由对应气流通道的气流出口21流出,实现换热目的。
进一步参见图2,导热件2还包括设于本体22上的多个导热片23,多个导热片23间隔排布。其中,每个导热片23可由气流入口(即本体22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气流出口21,使得每个导热片23的换热面积较大,气流流经导热片23时,能够更充分的换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由气流入口流入后,流经导热片23,再由多个气流出口21流出,气流与导热片23充分接触而带走导热片23上的热量,实现充分散热。
本实施例中,导热片23与隔挡的延伸方向一致。隔挡可由导热材质(如导热金属)制作,也可由非导热材质制作。可选的,隔挡与导热片23为同一部件,隔挡与导热片23的形状、材质均相同,即隔挡为导热片23,气流流经隔挡时,可带走隔挡上的热量,提升换热效果。可选的,隔挡为非导热部件。
导热片23可设于每个气流通道中,也可设于部分气流通道中。可选的,气流通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热片23,多个导热片23之间以及隔挡与部分导热片23之间形成子气流通道,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流经这些子气流通道,实现充分换热,提高了气流的利用率。
参见图2,每个导热片23远离本体22的一侧设有辅助散热肋231,通过设置辅助散热肋231,增加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辅助散热肋231由本体22靠近第一出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对应导热片23的中部,辅助散热肋231和对应的导热片23形成一散热台阶。可以理解,辅助散热肋231的材质与导热片23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此外,辅助散热肋231一体成型于对应的导热片23,也可连接在对应的导热片23上。
本体22的材质可以为导热材质(如导热金属),也可以为非导热材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2的材质为导热材质。可选的,导热片23的材质与本体22的材质相同,导热片23可一体成型于本体22,也可连接在本体22上,例如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在本体22上。进一步可选的,隔挡的材质与本体22的材质也相同,隔挡可一体成型于本体22,或者,连接在本体22上,例如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在本体22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2的材质为非导热材质。可选的,隔挡的材质与本体22的材质相同,隔挡可一体成型于本体22,或者,连接在本体22上,例如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在本体22上。本实施例中,导热片23可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在本体22上。
其中,在导热片23连接在本体22上的方式中,导热片23与本体22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本体22设有多个插接口,多个导热片23与多个插接口对应配合。插接口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插接槽,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
又参见图2,风扇1包括外壳13和设置在外壳13上的扇叶14,外壳13与本体2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的第一出风口11设于外壳13上,风扇1工作时,扇叶14旋转产生的气流由第一出风口11导出,进入导热件2上的气流通道。
本实施例中,外壳13为导热部件,即外壳13由导热材料(如导热金属)制作。本实施例中,风扇1不仅作为风源动力的作用,还具备导热功能,直接参与导热。具体的,风扇1在使用时,外壳13可与电子设备中的发热元件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导热,吸收发热元件上的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本实施例的外壳13可选择导热率较高的导热材质制作,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风扇1还包括第一进风口12,当散热组件300设于电子设备内时,第一进风口12可以与电子设备的进风部130或者电子设备壳体上的缝隙配合,将电子设备外部的气流吸入,再由第一出风口11导出。
本实施例的风扇1可选择离心风扇,也可选择其他类型的风扇。
为减少风扇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对导热件2的影响,散热组件300还包括减震元件3,减震元件3设置于外壳13和本体22的连接处。本实施例通过减震元件3来连接外壳13和本体22,本体22受风扇1震动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小本体22对电子设备中一些对震动较为敏感的发热元件的影响。
具体的,又参见图2,外壳13设有固定端13a,本体22上设有第一安装部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21与固定端13a连接,减震元件3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21和固定端13a之间。具体的,第一安装部221为插接部,固定端13a为插接槽,插接部和插接槽插接配合,减震元件3套设于插接部。
为提高外壳13和本体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固定端13a可包括多个,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固定端13a包括两个,两个固定端13a分别设置于外壳13的两侧。对应的,第一安装部221也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安装部221分别设置于本体22的两侧,两个第一安装部221与两个固定端13a对应连接。
其中,减震元件3的类型可根据需要选择,可选的,减震元件3为弹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元件3由弹性材质制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元件3包括弹簧等弹性结构。
此外,还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300还包括盖体24,盖体24罩设于导热件2上。具体的,盖体24本体22配合,使得导热件2上的气流通道形成密封的气流通道。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盖体24在对应多个气流出口21的位置留有出口,确保流经导热件2的气流能够从气流出口21流出。
其中,盖体24与本体22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开设置。本实施例中,盖体24和本体22分开设置,盖体24盖设在本体22上。本实施例的气流通道被密封在本体22和盖体24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保证散热效果,无需单独设置外部结构来对气流通道进行密封,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结合图2、图4和图6,盖体24上设有第二安装部241,第一安装部221穿设固定端13a后,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41固定连接,提高了外壳13和本体22连接的牢固度。更进一步的,散热组件300还包括紧固件4,紧固件4将第二安装部241固定在第一安装部221上,进一步提高外壳13和本体22连接的牢固度。所述紧固件4可以为螺母,也可以为其他紧固结构。
此外,盖体24的材质可为导热材质(如导热金属),气流流经气流通道时,能够带走盖体24上的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组件300,风扇1流出的气流经导热件2后由至少两组朝向不同方向的气流出口21流出,一方面导热件2可吸收周围的热量,流经导热件2的气流与导热件2充分接触而充分换热,提高了气流的利用率,提升换热效果;另一方面,从气流出口21流出的气流还可直接对电子设备内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本发明的散热组件300能够更高效、均衡地利用气流进行散热。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组件300可以应用在各种需要进行散热的电子设备或结构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将散热组件300应用在电路板200上,对电路板200上各种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散热组件300应用在无人飞行器、遥控车辆等电子设备上,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分别以将散热组件300应用在电路板200和无人飞行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二
结合图3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包括电路板200以及与电路板200连接的散热组件300。其中,散热组件300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效果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散热组件300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电路板200和散热组件300组合形成一散热模组,在电路板200进行单体测试时,散热组件300能够对电路板200进行散热,无需额外增加其他风源或部件来辅助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1,电路板200包括第一电路板210和第二电路板220,其中,第一电路板210设于散热组件300的一侧,第二电路板220设于散热组件300的另一侧。可选的,第一电路板210设于风扇1和导热件2的下方(即本体22远离导热片23的一侧),第二电路板220设于导热件2的上方。
散热组件300与第一电路板210的排布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贴设于散热组件3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贴设在风扇1的外壳13和导热件2的本体22的下方,散热组件300能够较好的带走第一电路板210上的热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距离散热组件300第一间隔设置于散热组件300的下方。可以理解,第一间隔越小,散热组件300对第一电路板210的散热效果越好,第一间隔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等等。
对应的,散热组件300与第二电路板220的排布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220贴设于散热组件300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220贴设在导热件2的本体22的上方,散热组件300能够较好的带走第二电路板220上的热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距离散热组件300第二间隔并设置在散热组件300的上方。可以理解,第二间隔越小,散热组件300对第二电路板220的散热效果越好,第二间隔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0与第一电路板210相连接。具体的,散热组件300的本体22与第一电路板21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0的减震元件3设置于外壳13和第一电路板210之间。本实施例的减震元件3会削减所述风扇1传递到第一电路板210的震动力度,从而减小对第一电路板210上的一些对震动较为敏感的功能元件204的影响。参见图6,第一电路板210设有定位部205,定位部205与本体22上的第一安装部221插接连接,第一安装部221与外壳13上的固定端13a连接,散热组件300的减震元件3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21和固定端13a之间。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05为定位凸起,第一安装部221设有安装孔,定位凸起插接在所述安装孔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0与第二电路板220也相连接。具体的,散热组件300的本体22与第二电路板220相连接,本体22与第二电路板220的连接方式可选择现有任意连接方式。散热组件300与第一电路板210、第二电路板220分别连接,从而组成一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210和第二电路板220分别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204。功能元件204可包括芯片、传感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元件204为芯片,例如,控制芯片、驱动芯片等。
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210包括第一区域201、第二区域202和第三区域203,散热组件300的风扇1与第一区域201配合,导热件2的导热片23与第二区域202配合,至少一个气流出口21与第三区域203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为导热材料制成,并且,风扇1与第一区域201接触以对第一区域201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具体的,风扇1的外壳13与第一区域201中的功能元件204直接或间接接触,从而对第一区域201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与所述第二区域202接触以对第二区域202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具体的,导热件2通过导热片23和/或本体22与第二区域202中的功能元件204直接或间接接触,对第二区域202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气流出口21导出的气流直接或间隔流向第三区域203,对第三区域203中的功能元件204进行散热。
为提高第三区域203的散热速度,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气流出口21对准第三区域203,本实施例的第三区域203直接对准至少一个气流出口21,散热效率高。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气流出口21靠近所述第三区域203设置,从而提高第三区域203的散热速度。
具体的,散热组件300的第一气流出口211导出的气流对准或靠近第三区域203。
在通过散热组件300对第二电路板220进行散热时,导热件2的导热片23和/或本体22与第二电路板220接触以对第二电路板220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具体,导热件2通过导热片23和/或本体22与第二电路板220上的功能元件204直接或间接接触,对第二电路板220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
值得一提的是,散热模组可为无人飞行器的一部分。可选的,第一电路板210为无人飞行器的主控板,第二电路板220为无人飞行器的电机驱动电路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模组,风扇1流出的气流经导热件2后由至少两组朝向不同方向的气流出口21流出,一方面导热件2可吸收电路板200产生的热量,流经导热件2的气流与导热件2充分接触而充分换热,提高了气流的利用率,提升换热效果;另一方面,从气流出口21流出的气流还可直接对电子设备内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本发明的散热组件300能够更高效、均衡地利用气流进行散热。
实施例三
结合图7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该无人飞行器可包括机体100、电路板200以及与电路板200连接的散热组件300。其中,机体100具有一收容空间110,电路板200和散热组件300均收容在收容空间110内。散热组件300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效果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散热组件300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00设有出风部120,散热组件300的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流经导热件2后,经多个气流出口21流出,并由出风部120导出至机体100外,将收容空间110内的热量带走。
本实施例的出风部120包括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多个出风部120与气流出口21配合,由气流出口21流出的气流,经出风部120导出至所述机身外。具体的,出风部120包括第一出风部121、第二出风部122和第三出风部123,分别与散热组件300的第一气流出口211、第二气流出口212、第三气流出口213对应配合。
参见图8和图11,机体100包括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和第三侧壁160,该第一侧壁140位于机体100后部,第二侧壁150和第三侧壁160位于该第一侧壁140的两侧。其中,第一出风部121开设于第一侧壁140,第二出风部122开设于第二侧壁150靠近机体100后部的一侧,第三出风部123开设于第三侧壁160靠近机体100后部的一侧。然,第一出风部121、所述第二出风部122和第三出风部123设置在机体100上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出风部121、第二出风部122和第三出风部123设置在机体100上的位置。
其中,第一出风部121和/或第二出风部122和/或第三出风部123分别包括多个。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12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出风部121开设于第一侧壁140的两侧。第二出风部122包括三个,三个第二出风部122间隔开设于第二侧壁150,并且,三个第二出风部122均与第二气流出口212配合,以将第二气流出口212流出的气流导出机体100外部。第三出风部123包括三个,三个第三出风部123间隔开设于第三侧壁160,并且,三个第三出风部123均与第三气流出口213配合,以将第三气流出口213流出的气流导出机体100外部。
出风部120的类型可包括多种,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出风部120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口(该第二出风口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部120也可以为栅格结构。
参见图11,机体100包括主体部101、设于主体部101上方的上盖102、设于主体部101下方的下盖103、设于主体部101前方的前盖104以及设于主体部101后方的后盖105。其中,主体部101、上盖102和下盖103包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10。该第一侧壁140由主体部101和后盖105形成,第二侧壁150和第三侧壁160位于主体部101的两侧。当然,机体100的组成并不限于上述方式。
结合图11,电路板200可包括第一电路板210和第二电路板220,其中,第一电路板210设于散热组件300的一侧,第二电路板220设于散热组件300的另一侧。可选的,第一电路板210设于风扇1和导热件2的下方(即本体22远离导热片23的一侧),第二电路板220设于导热件2的上方。
散热组件300与第一电路板210的排布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贴设于散热组件3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贴设在风扇1的外壳13和导热件2的本体22的下方,散热组件300能够较好的带走第一电路板210上的热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距离散热组件300第一间隔设置于散热组件300的下方。可以理解,第一间隔越小,散热组件300对第一电路板210的散热效果越好,第一间隔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等等。
对应的,散热组件300与第二电路板220的排布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220贴设于散热组件300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220贴设在导热件2的本体22的上方,散热组件300能够较好的带走第二电路板220上的热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0距离散热组件300第二间隔并设置在散热组件300的上方。可以理解,第二间隔越小,散热组件300对第二电路板220的散热效果越好,第二间隔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0与第一电路板210相连接。具体的,散热组件300的本体22与第一电路板21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0的减震元件3设置于外壳13和第一电路板210之间。本实施例的减震元件3会削减所述风扇1传递到第一电路板210的震动力度,从而减小对第一电路板210上的一些对震动较为敏感的功能元件204的影响。参见图6,第一电路板210设有定位部205,定位部205与本体22上的第一安装部221插接连接,第一安装部221与外壳13上的固定端13a连接,散热组件300的减震元件3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21和固定端13a之间。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05为定位凸起,第一安装部221设有安装孔,定位凸起插接在所述安装孔中。
进一步的,第一电路板210与散热组件300连接组成一整体结构后,第一电路板210与机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而第一电路板210与机体100的内侧壁连接的方式可为现有任意连接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220与机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其中,第二电路板220与机体100内侧壁的连接方式可选择现有任意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210和第二电路板220分别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204。功能元件204可包括芯片、传感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元件204为芯片,例如,控制芯片、驱动芯片等。
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210包括第一区域201、第二区域202和第三区域203,散热组件300的风扇1与第一区域201配合,导热件2的导热片23与第二区域202配合,至少一个气流出口21与第三区域203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为导热材料制成,并且,风扇1与第一区域201接触以对第一区域201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具体的,风扇1的外壳13与第一区域201中的功能元件204直接或间接接触,从而对第一区域201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与所述第二区域202接触以对第二区域202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具体的,导热件2通过导热片23和/或本体22与第二区域202中的功能元件204直接或间接接触,对第二区域202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气流出口21导出的气流直接或间隔流向第三区域203,对第三区域203中的功能元件204进行散热。
为提高第三区域203的散热速度,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气流出口21对准第三区域203,本实施例的第三区域203直接对准至少一个气流出口21,散热效率高。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气流出口21靠近所述第三区域203设置,从而提高第三区域203的散热速度。
具体的,散热组件300的第一气流出口211导出的气流对准或靠近第三区域203。
在通过散热组件300对第二电路板220进行散热时,导热件2的导热片23和/或本体22与第二电路板220接触以对第二电路板220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具体,导热件2通过导热片23和/或本体22与第二电路板220上的功能元件204直接或间接接触,对第二电路板220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21。
本实施例中,无人机飞行器包括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在无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为收容空间110内主要的发热源。可选的,第一电路板210为主控板,第二电路板220为电机驱动电路板,从而通过散热组件300对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进行散热,防止收容空间110内热量大量集聚。当无人飞行器为无人机时,主控板为无人机的飞行控器。
进一步的,电路板200还包括第三电路板230,第三电路板230具有IMU和GPS功能电路模块,用于获取无人飞行器的姿态信息和位置信息。第三电路板230也是固定连接在机体100内侧壁上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121与收容空间110连通,第一气流出口211与第一出风部121间隔设置,第一电路板210的第三区域203设置于第一出风部121和第一气流出口211之间,第一气流出口211流出的气流,经过第三区域203后,由第一出风部121导出。为更好的对第一电路板210的第三区域203进行散热,本实施例的第一气流出口211大小需要与第三区域203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二出风部122与第二气流出口212连通,并且,第二气流出口212与第二出风部122连接,第二气流出口212流出的气流直接由第二出风部122导出。第三出风部123与第三气流出口213连通,并且,第三气流出口213与第三出风部123连接,第三气流出口213流出的气流直接由第三出风部123导出。可选地,第二气流出口212与第二出风部122、第三气流出口213与第三出风部123均密封连接,从而尽可能的将第二气流出口212和第三气流出口213的气流导出机体100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至图10,机体100还设有进风部130。进一步结合图2,风扇1包括第一进风口12,第一进风口12与进风部130配合,机体100外的气流由进风部130进入第一进风口12。
其中,进风部130可包括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本实施例中,多个进风部130中的一部分设于第二侧壁150远离机体100后部的一侧,另一部分设于第三侧壁160远离机体100后部的一侧。可选的,第一进风口12也包括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
进风部130的类型可包括多种,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进风部130包括多个第二进风口(该第二进风口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部130也可以为栅格结构或者装配机体100的壳体连接处的缝隙。
参见图11,无人飞行器还可包括连接在机体100外侧壁上的多个机臂400以及连接在每个机臂400上的螺旋桨,通过螺旋桨驱动机体100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还可包括连接在前盖104上的云台500,该云台500用于搭载摄像装置。本实施例的云台500可以选择两轴云台或三轴云台。所述拍摄装置可以为影像捕获设备或者摄像设备(如相机、摄录机、红外线摄像设备、紫外线摄像设备或者类似的设备),音频捕获装置(例如,抛物面反射传声器),红外线摄像设备等,所述拍摄装置可以提供静态感应数据(如图片)或者动态感应数据(如视频)。所述拍摄装置搭载在所述云台500,从而通过所述云台500控制所述拍摄装置转动。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还可包括设于机体100的电池组件600,对无人飞行器进行供电。在本实施例中,前盖104远离收容空间110的一侧设有收纳槽,电池组件600固定在该收纳槽中,
本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可以为无人机,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遥控飞行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通过在收容空间110内设置散热组件300,散热组件300的风扇1流出的气流经导热件2后由至少两组朝向不同方向的气流出口21流出,一方面导热件2可吸收收容空间110内的电路板200产生的热量,流经导热件2的气流与导热件2充分接触而充分换热,提高了气流的利用率,提升换热效果;另一方面,从气流出口21流出的气流还可直接对电子设备内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本发明的散热组件300能够更高效、均衡地利用气流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上”、“下”应当理解为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第二电路板220、散热组件300和第一电路板210所形成的散热模组的“上”、“下”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5)

1.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多个气流出口,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与多个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对应的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多个所述出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后部,另一部分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部、第二出风部和第三出风部,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部开设于所述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三出风部分别包括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出风部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第一气流出口、第二气流出口和第三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和所述第三气流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及所述第三气流出口的出风方向各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间隔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导热片由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片后,由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热片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辅助散热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扇叶;
所述导热件包括本体,所述外壳与所述本体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导热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的连接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为弹性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并在对应多个气流出口的位置留有出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设有进风部,所述风扇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部配合,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第二进风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散热组件的风扇与所述第一区域配合,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区域配合,至少一个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三区域配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所述多个气流出口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一组所述气流出口对准或靠近所述第三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导热材料制成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及/或
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二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二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为芯片。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接触以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27.根据权利要求19或2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主控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电机驱动电路板。
28.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所述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机体还设有进风部,所述风扇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部配合;
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前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第二进风口。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后侧。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所述出风部设于所述后部和所述机体的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个。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与多个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对应的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多个所述出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后部,另一部分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部、第二出风部和第三出风部,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部开设于所述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三出风部分别包括多个。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口。
3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包括第一气流出口、第二气流出口和第三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和所述第三气流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的两侧。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及所述第三气流出口的出风方向各不相同。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41.根据权利要求28至40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间隔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导热片由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片后,由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热片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辅助散热肋。
4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扇叶;
所述导热件包括本体,所述外壳与所述本体相连接。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导热部件。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的连接处。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为弹性件。
4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并在对应多个气流出口的位置留有出口。
4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散热组件的风扇与所述第一区域配合,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区域配合,至少一个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三区域配合。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流出口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一组所述气流出口对准或靠近所述第三区域。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导热材料制成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及/或
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二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二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为芯片。
56.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接触以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57.根据权利要求52或5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主控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电机驱动电路板。
58.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所述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板和电机驱动电路板,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的本体与所述主控板板相连接。
61.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主控板板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散热组件的风扇与所述第一区域配合,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区域配合,至少一个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三区域配合。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所述多个气流出口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一组所述气流出口对准或靠近所述第三区域。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导热材料制成并与所述主控板板的第一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及/或
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主控板板的第二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二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64.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为芯片。
65.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板接触以对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66.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包括第一气流出口、第二气流出口和第三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和所述第三气流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的两侧。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及所述第三气流出口的出风方向各不相同。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69.根据权利要求58至68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间隔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导热片由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片后,由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热片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辅助散热肋。
71.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扇叶;
所述导热件包括本体,所述外壳与所述本体相连接。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导热部件。
73.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的连接处。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为弹性件。
75.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并在对应多个气流出口的位置留有出口。
77.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后侧。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所述出风部设于所述后部和所述机体的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个。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与多个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对应的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多个所述出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后部,另一部分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部、第二出风部和第三出风部,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部开设于所述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81.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三出风部分别包括多个。
8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口。
83.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设有进风部,所述风扇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部配合,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前侧。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86.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第二进风口。
87.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机体设有出风部;
电路板;以及
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和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导热件;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所述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所述风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扇叶,所述导热件包括本体,所述外壳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本体的连接处。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为弹性件。
89.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导热部件。
90.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贴设于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侧。
92.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
93.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散热组件的风扇与所述第一区域配合,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区域配合,至少一个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三区域配合。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所述多个气流出口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一组所述气流出口对准或靠近所述第三区域。
95.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导热材料制成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及/或
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二区域接触以对所述第二区域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96.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为芯片。
97.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多个发热的功能元件,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片与所述第二电路板接触以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并将热量传导至气流出口。
98.根据权利要求94或9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主控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电机驱动电路板。
99.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包括第一气流出口、第二气流出口和第三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和所述第三气流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的两侧。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及所述第三气流出口的出风方向各不相同。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出口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102.根据权利要求87至101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与所述风扇相连接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间隔排布,其中,每个所述导热片由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出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片后,由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热片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辅助散热肋。
104.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后侧。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所述出风部设于所述后部和所述机体的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个。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多个,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出口与多个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流经所述导热件后,经多个所述气流出口流出,并由对应的出风部导出至所述机体外;
多个所述出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后部,另一部分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部、第二出风部和第三出风部,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部开设于所述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出风部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后部的一侧。
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部和/或所述第三出风部分别包括多个。
109.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口。
110.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设有进风部,所述风扇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部配合,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机体的前侧。
1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部、后部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所述进风部设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机体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风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前部的一侧。
113.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第二进风口。
114.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罩设于所述导热件上,并在对应多个气流出口的位置留有出口。
CN202011165850.9A 2018-08-16 2018-08-16 无人飞行器 Pending CN112333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5850.9A CN112333981A (zh) 2018-08-16 2018-08-16 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0872 WO2020034160A1 (zh) 2018-08-16 2018-08-16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01880012249.0A CN110313226B (zh) 2018-08-16 2018-08-16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02011165850.9A CN112333981A (zh) 2018-08-16 2018-08-16 无人飞行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249.0A Division CN110313226B (zh) 2018-08-16 2018-08-16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981A true CN112333981A (zh) 2021-02-05

Family

ID=6807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249.0A Active CN110313226B (zh) 2018-08-16 2018-08-16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02011165850.9A Pending CN112333981A (zh) 2018-08-16 2018-08-16 无人飞行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249.0A Active CN110313226B (zh) 2018-08-16 2018-08-16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5789A1 (zh)
CN (2) CN110313226B (zh)
WO (1) WO20200341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463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飞行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6349A (zh) * 2018-12-29 2019-03-08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组件、惯性测量组件以及无人飞行器
WO2022077240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相机及无人飞行器
CN115033064A (zh) * 2022-06-30 2022-09-0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结构、gpu组件及服务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79613U (zh) * 2015-12-03 2016-04-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具有散热系统的无人飞行器
CN205284020U (zh) * 2015-12-10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散热器
US20170001721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Gopro, Inc. Coupling Assembly for a Removable Propeller
CN206865924U (zh) * 2017-05-19 2018-01-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散热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9237Y (zh) * 2002-04-04 2003-05-07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2142520U (zh) * 2011-06-29 2012-02-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流结构
CN103582388B (zh) * 2012-08-10 2016-01-20 固纬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的电子装置结构
CN203740115U (zh) * 2014-01-24 2014-07-30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
US9974209B1 (en) * 2014-05-12 2018-05-15 Taylor & Lego Holdings, LLC Heat sink and method
WO2016041145A1 (zh) * 2014-09-16 2016-03-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采用该散热装置的uav
US10669042B2 (en) * 2014-10-23 2020-06-02 We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lighting and cooling therefor
JP6469488B2 (ja) * 2015-03-19 2019-02-13 セコム株式会社 飛行装置
WO2017107170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无人飞行器
CN105431022B (zh) * 2015-12-30 2018-03-16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和具有所述散热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6028766A (zh) * 2016-08-02 2016-10-12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
WO2018053872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机构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无人飞行器
CN206273035U (zh) * 2016-12-07 2017-06-20 深圳市加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行无人机散热器
CN207650734U (zh) * 2017-11-13 2018-07-24 苏州苏众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式散热结构
CN108174075A (zh) * 2018-02-28 2018-06-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of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01721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Gopro, Inc. Coupling Assembly for a Removable Propeller
CN205179613U (zh) * 2015-12-03 2016-04-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具有散热系统的无人飞行器
CN205284020U (zh) * 2015-12-10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散热器
CN206865924U (zh) * 2017-05-19 2018-01-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散热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463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4160A1 (zh) 2020-02-20
CN110313226B (zh) 2020-11-20
CN110313226A (zh) 2019-10-08
US20210195789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3226B (zh)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US10681849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UAV using the same
CN110139544B (zh) 散热机构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无人飞行器
CN109892030B (zh) 无人机及散热结构
CN110896689B (zh) 散热组件及遥控器
CN110896688B (zh) 散热组件及遥控器
CN208338175U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电路板组件、无人飞行器
US20070041159A1 (en) Electronic cooling apparatus
US100828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23084125A (ja) 撮影用ライト
CN110313225B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电路板组件、无人飞行器
CN113031273B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12259664U (zh) 散热装置、散热组件及移动平台
CN216185986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
TWI487474B (zh) 電子裝置
CN208597234U (zh)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11405842U (zh) 变频器
CN213768940U (zh) 无人机
JP2003139352A (ja) 室外機用電装品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12789958A (zh) 散热装置、散热组件及移动平台
CN213768943U (zh) 无人机机头及无人机
CN21942144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吊舱装置
CN114620215A (zh) 无人机机头及无人机
CN219676422U (zh) 航摄相机及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