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0948U - 标距测量机构 - Google Patents

标距测量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0948U
CN212390948U CN202020873917.3U CN202020873917U CN212390948U CN 212390948 U CN212390948 U CN 212390948U CN 202020873917 U CN202020873917 U CN 202020873917U CN 212390948 U CN212390948 U CN 212390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cale
calibration
sliding portion
measur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39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敏洁
何骁
邹雅冰
贺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08739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0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0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0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距测量机构。所述标距测量机构包括:测距本体、第一定标件、第二定标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测距本体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能够沿所述第一刻度线的刻度方向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测距本体上,且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上述标距测量机构借助驱动组件实现了对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的自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对于铜箔的标距效率。

Description

标距测量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箔拉伸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标距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铜箔作为覆铜板主要原材料,其形成的导体用来传输信号。例如:对于压延铜箔而言,压延铜箔可应用在锂电池、变压器、高频高速的印制电路板等。为了保证铜箔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寿命或使用效果,在铜箔投入使用前,需要对铜箔的延伸率进行测试,即铜箔需要进行抗拉强度的测试。目前,在对铜箔进行抗拉强度测试时前需要先对铜箔进行标距标点(即完成抗拉强度测试后,便可以通过标距标点快速找到铜箔的断口方向,便于拉断后的铜箔对断口进行吻合),但是传统的标距方式为手工测量、核算并标记,从而使得铜箔的标距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铜箔标距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标距测量机构。
一种标距测量机构。所述标距测量机构包括:测距本体、第一定标件、第二定标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测距本体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能够沿所述第一刻度线的刻度方向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测距本体上,且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距本体包括安装基杆、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一刻度线加设在所述安装基杆上,所述安装基杆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刻度线的刻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分别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用于与铜箔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标件包括第一定标杆与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定标杆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插入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二定标件包括第二定标杆与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定标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经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插入所述滑动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标杆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且所述第一定标杆能够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所述第二定标杆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且所述第二定标杆能够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标距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定标杆与所述安装基杆之间,所述第一垫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定标杆与所述安装基杆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枢处理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杆包括第一拼装杆、第二拼装杆与第三拼接杆,所述第一拼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拼接杆的一端可移动配合,所述第二拼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拼接杆的另一端可移动配合,所述第一抵触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拼装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触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拼装杆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三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装设在所述第一拼装杆上,所述第二滑动部装设在所述第三拼接杆上,所述第三滑动部装设在所述第二拼装杆上,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三滑动部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刻度线设在所述第三拼接杆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标距测量机构还包括适配件,所述适配件上设有第二刻度线,所述适配件与所述第三拼接杆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二刻度线与所述滑动部的滑动方向相一致。
上述标距测量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选取待测铜箔,然后将待测铜箔与测距本体对应放置,即测距本体与待测铜箔对应放置后,测距本体的刻度方向与待测铜箔的拉伸方向(指待测铜箔在拉伸设备中铜箔延伸或拉伸的方向)相一致。然后根据相关测试参数或数据,确定该待测铜箔的标距距离,然后对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进行调节,此时,驱动组件能够为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的移动提供动力输出。即工作人员只需控制驱动组件并能够实现对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的移动,同时观察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相对于第一刻度线的移动位置便可以确定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的间距距离,待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距离后,停止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的移动。最后,根据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在待测铜箔上的对应位置进行标记,此时便完成了对待测铜箔的标距标记。相较于传统的铜箔标距方式,上述标距测量机构借助驱动组件实现了对第一定标件与第二定标件的自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对于铜箔的标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0、铜箔,100、测距本体,110、第一刻度线,120、安装基杆,121、第一拼装杆,122、第二拼装杆,123、第三拼装杆,130、第一抵触件,140、第二抵触件,150、滑动部,151、第一滑动部,152、第二滑动部,153、第三滑动部,200、第一定标件,210、第一定标杆,220、第一紧固件,300、第二定标件,310、第二定标杆,320、第二紧固件,400、驱动组件,410、中枢处理器,420、连接杆,500、适配件,510、第二刻度线,52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距测量机构包括:测距本体100、第一定标件200、第二定标件300与驱动组件400,所述测距本体100上设有第一刻度线110,所述第一定标件200与所述第二定标件300均能够沿所述第一刻度线110的刻度方向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测距本体100上,且所述第一定标件200与所述第二定标件300与所述第一刻度线110对位配合,所述第一定标件200与所述第二定标件300均与所述驱动组件400相连。
上述标距测量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选取待测铜箔10,然后将待测铜箔10与测距本体100对应放置,即测距本体100与待测铜箔10对应放置后,测距本体100的刻度方向与待测铜箔10的拉伸方向(指待测铜箔10在拉伸设备中铜箔10延伸或拉伸的方向)相一致。然后根据相关测试参数或数据,确定该待测铜箔10的标距距离,然后对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进行调节,此时,驱动组件400能够为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的移动提供动力输出。即工作人员只需控制驱动组件400并能够实现对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的移动,同时观察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相对于第一刻度线110的移动位置便可以确定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的间距距离,待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之间的间距满足预设间距距离后,停止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的移动。最后,根据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在待测铜箔10上的对应位置进行标记,此时便完成了对待测铜箔10的标距标记。相较于传统的铜箔10标距方式,上述标距测量机构借助驱动组件400实现了对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的自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对于铜箔10的标距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距本体100包括安装基杆120、第一抵触件130与第二抵触件140,所述第一刻度线110加设在所述安装基杆120上,所述安装基杆120设有滑动部150,所述滑动部150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刻度线110的刻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定标件200与所述第二定标件300均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滑动部150上,所述第一抵触件130与所述第二抵触件140分别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杆120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抵触件130与所述第二抵触件140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12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抵触件130与所述第二抵触件140均用于与铜箔10抵触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一抵触件130与所述第二抵触件140为抵触杆或抵触块。此时,所述安装基杆120、第一抵触件130与第二抵触件140围成了放置槽,将待测铜箔10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所述第一抵触件130与所述待测铜箔10的其中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140与所述待测铜箔10的另一端相抵触,从而有效避免了待测铜箔10在进行标距时出现移动,保证了标距标点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标件200包括第一定标杆210与第一紧固件220,所述第一定标杆2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220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插入所述滑动部150,所述第二定标件300包括第二定标杆310与第二紧固件320,所述第二定标杆3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320经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插入所述滑动部150。具体地,所述第一紧固件22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320为紧固杆或紧固块。所述第一定标杆210通过第一紧固件220实现与滑动部150的滑动配合,及所述第二定标杆310通过第二紧固件320实现与滑动部150的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150可以为滑轨或滑槽,当所述滑动部150为滑轨时,所述第一紧固件22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320可以为紧固滑块,即所述第一紧固件22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320均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定标杆210与所述第一紧固件220固定配合,所述第二定标杆31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320固定配合。当所述滑动部150为滑槽时,所述第一紧固件22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320可以为凸块或滑块,将第一紧固件220装设在所述第一定标杆210上,第一紧固件220插入所述滑动部150实现所述第一定标杆210在滑动部150上的移动,将第二紧固件320装设在所述第二定标杆310上,第二紧固件320插入所述滑动部150实现所述第二定标杆310在滑动部150上的移动。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标杆210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120,且所述第一定标杆210能够与所述第一刻度线110对位配合,所述第二定标杆310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120,且所述第二定标杆310能够与所述第一刻度线110对位配合。具体地,通过第一定标杆210的一端与第二定标杆310的一端凸出于安装基杆120,从而使得在对待测铜箔10进行标距时,所述第一定标杆210与所述第二定标杆310能够直接与待测铜箔10的表面相抵触,此时,便可以根据第一定标杆210与待测铜箔10的接触位置,及第二定标杆310与待测铜箔10的接触位置进行标距标点。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降低在进行标距标点时的误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距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定标杆210与所述安装基杆120之间,所述第一垫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220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定标杆310与所述安装基杆120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320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连通。具体地,将所述第一垫片装设在所述第一定标杆210与安装基杆120之间,及将所述第二垫片装设在所述第二定标杆310与安装基杆120之间。此时,在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进行移动时,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能够起到润滑效果,即使得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的移动更加顺畅。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400包括驱动件与中枢处理器410,所述中枢处理器410与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定标件200与所述第二定标件300进行移动。具体地,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或双向电机。例如: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双向电机与第二双向电机,所述第一双向电机与所述第二双向电机均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杆120内部,所述第一双向电机与所述第二双向电机均与所述中枢处理器4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向电机与所述第一定标杆210相连,所述第二双向电机与所述第二定标杆310相连,即通过第一双向电机对第一定标件200进行单独控制,以及通过第二双向电机对第二定标件300进行单独控制,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之间的间距调节更加灵活。另外,还可以向所述中枢处理器410中直接输入标距信号(第一定标件200与第二定标件300所需达到的标距),因为第一双向电机与第二双向电机的转速不变,因此,中枢处理器410只需计算出达到目标标距所需的时间,即可实现中枢处理器410对于第一定标件200及第二定标件300的标距调整。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400还包括连接杆420,所述连接杆42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杆120相连,所述连接杆420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枢处理器410相连。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实现了中枢处理器410与安装基杆120的连接固定,提高了标距测量机构的安装整体性,同时也使得标距测量机构的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杆120包括第一拼装杆121、第二拼装杆122与第三拼接杆,所述第一拼装杆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拼接杆的一端可移动配合,所述第二拼装杆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拼接杆的另一端可移动配合,所述第一抵触件130装设在所述第一拼装杆1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触件140装设在所述第二拼装杆122的另一端。所述滑动部150包括第一滑动部151、第二滑动部152与第三滑动部153,所述第一滑动部151装设在所述第一拼装杆121上,所述第二滑动部152装设在所述第三拼接杆上,所述第三滑动部153装设在所述第二拼装杆122上,所述第一滑动部151、第二滑动部152与所述第三滑动部153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刻度线110设在所述第三拼接杆的一侧。
具体地,考虑到在对铜箔10进行标距标点时,由于使用环境或用途的不同,铜箔10自身的尺寸或长度会出现变化,因此为了使标距测量机构能够适应铜箔10的长度或尺寸变化,可以根据铜箔10的实际尺寸对第一拼接杆与第二拼接杆进行伸缩调整,即改变第一拼接杆相对于第三拼接杆的伸缩长度,以及改变第二拼接杆相对于第三拼接杆的伸缩长度,此时便实现了对于安装基杆120整体长度尺寸的调整。另外,因为第一滑动部151、第二滑动部152与第三滑动部153为依次连通,所以在安装基杆120长度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滑动部151与所述第三滑动部153会出现部分重叠,及所述第二滑动部152与所述第三滑动部153出现部分重叠,从而实现了滑动部150能够随安装基杆120一同进行长度变化。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距测量机构还包括适配件500。所述适配件500上设有第二刻度线510,所述适配件500与所述第三拼接杆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二刻度线510与所述滑动部150的滑动方向相一致。具体地,所述适配件500为适配板或适配杆。考虑到安装基杆120在进行长度变化后,铜箔10的尺寸长度或标距所需的距离长度可能会超出安装基杆120上的第一刻度线110的刻度量程,此时,可以利用适配件500加装第二刻度线510,以此保证标距测量机构对于不同长度尺寸同步的标距测量效果。另外,适配件500在装设到第三拼接杆使,可以在适配件500上加设卡扣520,在第三拼接杆上开设与所述卡扣520相配合的卡孔,从而实现了与适配件500与第三拼接杆的卡接固定。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距测量机构包括:测距本体、第一定标件、第二定标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测距本体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能够沿所述第一刻度线的刻度方向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测距本体上,且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本体包括安装基杆、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一刻度线加设在所述安装基杆上,所述安装基杆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刻度线的刻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均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分别装设在所述安装基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用于与铜箔抵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标件包括第一定标杆与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定标杆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插入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二定标件包括第二定标杆与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定标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经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插入所述滑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标杆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且所述第一定标杆能够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所述第二定标杆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安装基杆,且所述第二定标杆能够与所述第一刻度线对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定标杆与所述安装基杆之间,所述第一垫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定标杆与所述安装基杆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中枢处理器,所述中枢处理器与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定标件与所述第二定标件进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枢处理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杆包括第一拼装杆、第二拼装杆与第三拼接杆,所述第一拼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拼接杆的一端可移动配合,所述第二拼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拼接杆的另一端可移动配合,所述第一抵触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拼装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触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拼装杆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三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装设在所述第一拼装杆上,所述第二滑动部装设在所述第三拼接杆上,所述第三滑动部装设在所述第二拼装杆上,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三滑动部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刻度线设在所述第三拼接杆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距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配件,所述适配件上设有第二刻度线,所述适配件与所述第三拼接杆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二刻度线与所述滑动部的滑动方向相一致。
CN202020873917.3U 2020-05-22 2020-05-22 标距测量机构 Active CN212390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3917.3U CN212390948U (zh) 2020-05-22 2020-05-22 标距测量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3917.3U CN212390948U (zh) 2020-05-22 2020-05-22 标距测量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0948U true CN212390948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3917.3U Active CN212390948U (zh) 2020-05-22 2020-05-22 标距测量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0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6639B (zh) 接拆装置及电能表校验台
CN103675642A (zh) 一种待测pcb装夹定位装置及其装夹定位方法
CN212390948U (zh) 标距测量机构
CN115113107A (zh) 用于检测磁传感器的检测装置
CN113671207A (zh) 一种高压开关刚分速度、刚合速度测试的激光增程方法及系统
CN114236197A (zh) 移动探针式测试机及其测试方法
CN109357606A (zh) 一种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校准装置用夹持机构
CN215036662U (zh) 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锂电池定位装置及系统
EP0736774B1 (en) Improved flexible strip cable
CN212932924U (zh) 一种磁铁拉力检测机构
CN212946848U (zh) 定位测量机构
CN207423041U (zh) 卡尺内尺寸检测辅助装置
CN220137193U (zh) 一种用于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及其位置调节机构
CN111257737A (zh) 电路板测试设备
CN105387788A (zh) 一种转向架管路定位检测装置及定位、检测方法
CN220418369U (zh) 一种棒状试样断后伸长率测量装置
CN216283136U (zh) 测量装置
CN212779908U (zh) 一种推拉力测试装置
CN220136229U (zh) 爬电距离测试装置
CN220206711U (zh) 一种垂线坐标仪标定装置
CN221006124U (zh) 一种卷尺的尺钩推拉精度测量装置
CN218481110U (zh) 一种测耳机电池最优安装位置并标识的设备
CN217212800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块检测的夹具工装及检测系统
CN213022254U (zh) 融雪弹性夹具握轨力压条测试仪工装
CN213748302U (zh) 焊针弯曲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