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664U -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664U
CN212386664U CN202020923592.5U CN202020923592U CN212386664U CN 212386664 U CN212386664 U CN 212386664U CN 202020923592 U CN202020923592 U CN 202020923592U CN 212386664 U CN212386664 U CN 212386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buoy
main body
shaped
machine body
pro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35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235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包括U型救生圈主机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内部安设有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推进器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设置有操控面板,且在操控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实际应用过程中,本设计的独特结构及外形设计可以实现任意一面扔下水都能够快速使用,减少准备时间,U型救生圈主机体设计可将落水者保护在内侧,电动遥控救生圈代替人工抛洒救生圈,能远距离遥控到指定位置救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突出,智能化程度高的新型智能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救生圈的形状为环状,中间开口,使用者将上身穿过中间开口并把双手搭在环状救生圈上,就可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救生圈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当有人意外落水或在海上救援时,拯救人员需要开船至落水者附近或海难现场,然后将救生圈抛洒至落水者身旁,落水者抓取到救生圈后才能较为安全地继续等待救援,拯救人员也才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更加安全地实施救援。
现有的救生圈都是需要人工抛洒,这一方面要求拯救人员必须赶到落水现场,但若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艇航行,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甚至无法顺利实施救援,而若需要同时对多名落水者施加救援,则需要反复移动至各个落水者位置,然后分别抛洒救生圈,导致救援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救生圈一般都较为厚重,而重量较轻的又容易受风力或空气阻力影响,导致救生圈抛洒的准确性极难控制,而又因落水者大多都是不会游泳的,一些会游泳的落水者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也会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如果拯救人员不能顺利将救生圈抛洒至落水者身旁,落水者就无法抓得住救生圈,即使拯救人员有多余的救生圈进行重新抛洒,也必将极大地耽误救援工作。另外,若落水者位置无法供救生船驶入,或拯救人员没有救生船时,使用现有的救生设备将无法对落水者进行施救。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突出,智能化程度高的新型智能救生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包括U型救生圈主机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内部安设有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推进器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设置有操控面板,且在操控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该推进器、供电电池组件、动力控制电路单元、操控面板以及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推进器与U型救生圈主机体之间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便于使用者握持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且在推进器外侧还设置有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修的检修盖;
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以及设置于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端端头部位的两推进器沿横向中心平面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前端端头部位还设置有照明灯支撑架以及架设于所述照明灯支撑架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探照灯;
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端头部位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防撞条。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外部还设置有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喊话的水下大功率喊话系统;所述水下大功率喊话系统包括信号源单元、音频功率放大器、网络匹配单元以及换能器。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前端部位还设置有用于进行实时图像传输和救援记录的红外摄像头。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池组件为可充电锂电池;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设置有防水电源插接口。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还安设有报警闪光灯,且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前端端头部位以及后侧部位都贴附设置有LED示廓灯灯条;该报警闪光灯、LED示廓灯灯条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卡合式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部位设置有防水硅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通过同时设置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以及分别设置于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12/13),在救生圈主机体11内部安设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12/13)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结合分别设置于推进器(12/13)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在救生圈主机体11外侧设置操控面板113,且在操控面板113上设置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能够在救到人后一键返航,将落水者自动带回救生圈出发点,实际应用过程中,本设计的独特结构及外形设计可以实现任意一面扔下水都能够快速使用,减少准备时间,U型救生圈主机体11设计可将落水者保护在内侧,电动遥控救生圈代替人工抛洒救生圈,能远距离遥控到指定位置救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此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1包括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12/13);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11内部安设有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12/13)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推进器(12/13)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11外侧设置有操控面板113,且在操控面板113上设置有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该推进器(12/13)、供电电池组件、动力控制电路单元、操控面板113以及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推进器(12/13)与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之间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两侧分别设置有便于使用者握持的第一扶手111和第二扶手112,且在推进器(12/13)外侧还设置有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修的检修盖;
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以及设置于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两端端头部位的两推进器(12/13)沿横向中心平面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前端端头部位还设置有照明灯支撑架以及架设于所述照明灯支撑架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探照灯;
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端头部位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防撞条。
本申请通过同时设置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以及分别设置于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12/13),在救生圈主机体11内部安设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12/13)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结合分别设置于推进器(12/13)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在救生圈主机体11外侧设置操控面板113,且在操控面板113上设置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能够在救到人后一键返航,将落水者自动带回救生圈出发点,实际应用过程中,本设计的独特结构及外形设计可以实现任意一面扔下水都能够快速使用,减少准备时间,U型救生圈主机体11设计可将落水者保护在内侧,电动遥控救生圈代替人工抛洒救生圈,能远距离遥控到指定位置救人。
本申请不涉及对软体以及电路部分的改进,如控制器与动力控制电路单元、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以及供电电池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及具体的控制电路等,也不限定动力控制电路单元、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等功能部件的具体型号,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功率、性能匹配的各功能部件,本申请主要保护的是U型救生圈主机体11的整体构造以及内部结构组成,其中内部的结构布局除去特别限定的布局方式外,都是常规的固定以及布局方式。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外部还设置有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喊话的水下大功率喊话系统;所述水下大功率喊话系统包括信号源单元、音频功率放大器、网络匹配单元以及换能器。
关于信号源单元、音频功率放大器、网络匹配单元以及换能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及处理,可以参阅百度文库中《水下大功率喊话器的设计》技术文件,本申请主要保护的是具有该水下喊话器系统的智能救生圈1结构组成。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前端部位还设置有用于进行实时图像传输和救援记录的红外摄像头。便于进行水下录像。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池组件为可充电锂电池;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外侧设置有防水电源插接口。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外侧还安设有报警闪光灯,且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前端端头部位以及后侧部位都贴附设置有LED示廓灯灯条;该报警闪光灯、LED示廓灯灯条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11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卡合式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部位设置有防水硅胶密封圈。
当出现落水者时,拯救人员将U型救生圈主机体11放入水中,然后通过遥控器即可控制救生圈移动至落水者处,更加快捷地对落水者进行施救;且通过动力舱和推进器(12/13)的设置,救生圈可以任一面放置于水上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1通过同时设置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以及分别设置于U型救生圈主机体11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12/13),在救生圈主机体11内部安设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12/13)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结合分别设置于推进器(12/13)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在救生圈主机体11外侧设置操控面板113,且在操控面板113上设置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能够在救到人后一键返航,将落水者自动带回救生圈出发点,实际应用过程中,本设计的独特结构及外形设计可以实现任意一面扔下水都能够快速使用,减少准备时间,U型救生圈主机体11设计可将落水者保护在内侧,电动遥控救生圈代替人工抛洒救生圈,能远距离遥控到指定位置救人。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救生圈主机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端端头部位的推进器;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内部安设有控制器、用于对推进器的运行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遥控器控制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推进器后部内侧的供电电池组件;在所述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设置有操控面板,且在操控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一键返航的一键返航控制按钮;该推进器、供电电池组件、动力控制电路单元、操控面板以及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推进器与U型救生圈主机体之间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便于使用者握持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且在推进器外侧还设置有便于对内部部件进行维修的检修盖;
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以及设置于U型救生圈主机体两端端头部位的两推进器沿横向中心平面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前端端头部位还设置有照明灯支撑架以及架设于所述照明灯支撑架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探照灯;
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端头部位左右两侧都设置有防撞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外部还设置有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喊话的水下大功率喊话系统;所述水下大功率喊话系统包括信号源单元、音频功率放大器、网络匹配单元以及换能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前端部位还设置有用于进行实时图像传输和救援记录的红外摄像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池组件为可充电锂电池;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设置有防水电源插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外侧还安设有报警闪光灯,且在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前端端头部位以及后侧部位都贴附设置有LED示廓灯灯条;该报警闪光灯、LED示廓灯灯条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救生圈主机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卡合式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部位设置有防水硅胶密封圈。
CN202020923592.5U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Active CN212386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3592.5U CN212386664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3592.5U CN212386664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664U true CN212386664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3592.5U Active CN212386664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142A (zh) * 2021-04-28 2021-07-30 深圳市新宏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蜂鸣报警器和led灯的水上智能救生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142A (zh) * 2021-04-28 2021-07-30 深圳市新宏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蜂鸣报警器和led灯的水上智能救生艇
CN113184142B (zh) * 2021-04-28 2023-03-10 深圳市新宏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蜂鸣报警器和led灯的水上智能救生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6070U (zh) 一种智能水上应急救生装置
CN208248462U (zh) 一种智能救生装置
CN215155526U (zh)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及全自主无人巡逻救援船
CN111591413A (zh) 一种智能遥控动力救生装置
CN212386664U (zh) 一种新型智能救生圈
WO2021000626A1 (zh) 一种多功能遥控无人船
CN204415688U (zh) 一种便携式遥控救生装置
CN111806656A (zh)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设备的应用方法
CN112977758A (zh) 便携式可折叠自动充气遥控救生舟
CN217227872U (zh) 水上救生圈
CN215514103U (zh) 一种搜救无人机摄像装置
CN210284549U (zh) 一种综合性带动力水上救援系统
CN209567057U (zh) 可用于水上作业和救援的潜水器
CN212290254U (zh)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单警装备
CN212637858U (zh) 一种水上救援飞翼
CN213057447U (zh) 一种遥控自行式语音救生圈
CN113859483A (zh) 一种恶劣海况智能运动补偿打捞救援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391632U (zh) 一种水下救援机器人
CN212195836U (zh) 一种电动无人救生艇
CN210212718U (zh) 一种快速定位精准救援的动力救生衣
JPS6025880A (ja) 自動遭難者救助装置
CN211281464U (zh) 一种防溺水智能救援装置
CN211685545U (zh) 智能遥控无人救援船
CN209241280U (zh) 一种多用途水上移动体遥控驱动系统及水上移动体
CN208665503U (zh) 一种智能式水上救生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