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7192U - 一种减震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77192U CN212377192U CN202020704669.XU CN202020704669U CN212377192U CN 212377192 U CN212377192 U CN 212377192U CN 202020704669 U CN202020704669 U CN 202020704669U CN 212377192 U CN212377192 U CN 2123771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damping
- shock absorber
- damping shock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平台,包括:上平台;以及下平台;其中,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连接,使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平行设置。该减震平台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够保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且能够避免货物在运输中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减震平台。
背景技术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汽车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以及特殊用途。在汽车运输的过程中,司机、乘客、货物都可能在颠簸路面上感到极不舒服或造成货物损坏跌落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减震垫等对座椅进行减震,但是,减震垫的减震效果有效,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且很难对载物平台进行减震,容易造成货物损坏跌落。因此,需要一种减震效果更完善的减震台,用于座椅和载物平台,能够使汽车在通过颠簸路段时依然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以及避免货物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平台,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够保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且能够避免货物在运输中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平台,包括:
上平台;以及,
下平台;
其中,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
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连接,使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平行设置。
通过设置上平台和下平台,上平台用于连接座椅、载物台等,下平台用于连接车身,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使得上平台和下平台能够保持平行,当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该装置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且各个位置和方向的减震效果更均匀,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且能够避免货物在运输中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顶端均通过球副与所述上平台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底端均通过转动副与所述下平台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副和转动副与上平台和下平台连接,使得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在起作用时,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从而实现减震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上平台的底面两侧和所述下平台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座,
所述连接座均呈“U”形,所述球副和所述转动副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连接座内,并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使得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与下平台的夹角能够调整,从而改变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与所述下平台的夹角相等,使得上平台和下平台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在减震时,上平台相对于下平台发生偏转,避免影响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在30°-60°之间,避免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角度过小,不利于减震平台的稳定性,或避免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角度过大,影响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上平台和下平台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均为弹簧阻尼减震器,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的阻尼减震器,如气、液、气液混合等减震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包括一第一连接杆和一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面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连接杆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部均设置有限位环,且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连接有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外部的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均为矩形,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的面积相等;或;所述上平台的面积大于所述下平台的面积;或;所述上平台的面积小于所述下平台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震平台,通过设置上平台和下平台,上平台用于连接座椅、载物台等,下平台用于连接车身,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第一阻尼减震器和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角度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使得上平台和下平台能够保持平行,当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该装置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且各个位置和方向的减震效果更均匀,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且能够避免货物在运输中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方案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上平台;20-下平台;30-第一阻尼减震器;40-第二阻尼减震器;41-球副;42-转动副;43-连接座;44-销轴;45-第一连接杆;46-第二连接杆;47-限位环;48-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平台,包括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上平台10用于连接座椅或载物平台,下平台20用于连接车身,且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40,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倾斜角度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两端分别与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连接,使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平行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减震器30的个数为两个,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个数为一个,且第二阻尼减震器40位于两个第一阻尼减震器30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的长度越长,则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个数越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平台10与下平台20均为矩形,上平台10与下平台20的面积相等,或上平台10的面积大于下平台20的面积,或上平台10的面积小于下平台20的面积。在其它实施例中,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如椭圆形、圆形等;上平台10与下平台20的面积大小无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如当上平台10与下平台20的面积相等时,该平台更稳定;当上平台10的面积大于下平台20的面积时,平台的占用面积更小;当平台10的面积小于下平台20的面积时,平台的重心更低,减震效果更好。
通过设置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上平台10用于连接座椅、载物台等,下平台20用于连接车身,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40,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倾斜角度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使得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能够保持平行,当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该装置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且各个位置和方向的减震效果更均匀,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且能够避免货物在运输中损坏。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顶端均通过球副41与上平台10连接,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底端均通过转动副42与下平台20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副41和转动副42与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连接,使得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在起作用时,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从而实现减震的目的。
具体的,上平台10的底面两侧和下平台20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座43,连接座43均呈“U”形,球副41和转动副42均设置在对应的连接座43内,并通过销轴44与连接座43活动连接,使得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与下平台20的夹角能够调整,从而改变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与下平台20的夹角相等,使得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在减震时,上平台10相对于下平台20发生偏转,避免影响减震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夹角在30°-60°之间,避免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倾斜角度过小,不利于减震平台的稳定性,或避免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的倾斜角度过大,影响减震效果。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相邻的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上平台10和下平台20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减震器30和第二阻尼减震器40均为弹簧阻尼减震器,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的阻尼减震器,如气、液、气液混合等减震器。
进一步优选的,弹簧阻尼减震器包括一第一连接杆45和一第二连接杆46,第一连接杆45靠近第二连接杆46的一端面设置有插槽,第二连接杆46活动插设在插槽内,第一连接杆45和第二连接杆46的外部均设置有限位环47,且两个限位环47之间连接有套设在第一连接杆45和第二连接杆46外部的减震弹簧48,使得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杆46在第一连接杆45内的滑动以及减震弹簧48的弹力进行减震。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平台;以及,
下平台;
其中,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阻尼减震器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第二阻尼减震器,
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依次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连接,使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顶端均通过球副与所述上平台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底端均通过转动副与所述下平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的底面两侧和所述下平台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座,
所述连接座均呈“U”形,所述球副和所述转动副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连接座内,并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与所述下平台的夹角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在30°-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之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和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均为弹簧阻尼减震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包括一第一连接杆和一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面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连接杆活动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部均设置有限位环,且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连接有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外部的减震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第二阻尼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阻尼减震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均为矩形,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的面积相等;
或;
所述上平台的面积大于所述下平台的面积;
或;
所述上平台的面积小于所述下平台的面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04669.XU CN21237719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减震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04669.XU CN21237719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减震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77192U true CN212377192U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6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04669.XU Active CN21237719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减震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77192U (zh)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20704669.XU patent/CN2123771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20921B1 (en) | Vehicular suspension enhancement | |
FI72086B (fi) | Vaogbjaelksloes boggi med luftfjaedring foer raelsfordon | |
US5342106A (en) | Shock-absorbing vehicle frame/chassis mounting system | |
US6637561B1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
CN111661094A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牵引悬挂装置及工作方法 | |
US6676160B2 (en) | Rear frame rail that incorporates leaf spring clearance zone | |
US5001989A (en) | Single ax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railway car truck | |
CN213323113U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牵引悬挂装置 | |
CN212377192U (zh) | 一种减震平台 | |
CN212373205U (zh) | 一种减震台 | |
US6493886B1 (en) | Mattress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 |
CN202294136U (zh) |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 |
CN101818486A (zh) | 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的道路减速垄 | |
US3111335A (en) | Vehicle spring suspension for rear drive axle | |
US5954352A (en) | Rear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 |
Fontdecaba | Integral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based on passive components | |
CN112572502B (zh) |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 |
CN201863666U (zh) | 一种汽车及其悬架装置 | |
CN201366943Y (zh) | 矿用防爆四驱指挥车底盘 | |
CN210310561U (zh) | 货车车厢大梁垫带 | |
CN215621240U (zh) | 矿用无轨胶轮人员输送车后悬挂系统 | |
CN204915377U (zh) | 一种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 | |
CN116494699A (zh) | 一种商用车后悬架系统 | |
CN214083751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用颠簸缓冲装置 | |
CN210881910U (zh) |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车载导航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