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线结构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线结构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器设备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元器件引出的电源线进行固定限位,以防止拉扯电源线脱落晃动而导致接触不良的现象。
现有空调器中,多采用的是三颗螺钉固定的压线板结构,该结构需要使用的螺钉较多,并且因螺钉过长,工人在生产操作时效率低下。而在安装接线时,又需要卸掉两颗螺钉丝再进行接线,这也严重影响安装效率。另外,安装完成的压线座的过线通道狭窄,不能对强弱电导线进行分离,无法满足特定通讯条件下的压线需求。因而现有压线结构在生产及安装环节存在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压线结构在生产及安装环节使用螺钉较多、不方便拆装影响安装效率以及不能对强弱电导线进行分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线结构,包括压线盖和压线座,所述压线盖适于固定在所述压线座上,所述压线盖包括压线盖本体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压线盖本体的下方,所述压线盖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柱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所述压线座包括压线座本体,所述压线座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限位柱适于插接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适于通过紧固件连接;
所述压线盖本体与所述压线座本体之间形成有固线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线结构,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的插接配合,以及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方式,实现压线结构的有效固定,减少螺钉的使用数量,同时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盖本体朝向所述压线座本体的表面设有多个沿所述压线盖本体宽度方向贯穿的过线槽,多个所述过线槽形成所述固线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线盖,通过设置多个过线槽,对电源线进行压紧,防止电源线因拉扯等造成松动、窜动,从而实现压线结构对电源线的压紧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槽包括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投影于竖直截面上,所述第一过线槽的截面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过线槽的截面高度。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线槽,通过设置多个大小不同的过线槽,用于不同直径尺寸的通讯线、电源线(强电、弱电)等分别通过,提高了电器设备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盖本体还设有沿所述压线盖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槽,在压线盖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贯穿压线盖本体的通槽,以减轻自身重量,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座还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压线座本体朝向所述压线盖本体的表面上与所述过线槽对应的位置处。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筋,有利于提高压线座的限位固定效果,使电源线位于相应槽内走线,电源线不易松脱,加强了对电源线导向的限位,防止导线产生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座还包括弹性扣,所述弹性扣分别连接于所述压线座本体的两侧,所述弹性扣适于与电控座卡接。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扣,通过弹性扣与电控座的卡接,将压线座固定在电控座上,提高了压线结构的固定强度,同时便于售后的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扣包括弹性扣本体,所述弹性扣本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端通过圆弧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分别向远离所述圆弧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压线座本体的侧壁连接。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扣,弹性扣具有U形结构,第二侧壁与压线座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侧壁为自由端,通过按压第一侧壁,方便弹性扣插入到卡接口内,将弹性扣卡接在电控座内,从而对压线座实现固定,操作简单,实现压线座安装在电控座上时的定位作用,从而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扣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
由此,通过卡扣结构的顶部距离第一连接部的底面高度作为卡扣间隙,将弹性扣卡接在电控座内,从而对压线座实现固定,操作简单,实现压线座安装在电控座上时的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线结构,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的装配,简化装配结构,减少了螺钉使用数量,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方便了拆装,且因减少了使用螺钉的数量,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满足多导线固线,同时能简单的对导线进行分离。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电控座,还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压线结构,电源线通过所述压线结构固定在所述电控座上。
所述电器设备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与所述的压线结构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解释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座上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与所述压线结构的弹性扣相匹配,和/或,所述电控座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压线结构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匹配。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线结构,在电控座上设置卡接口,通过卡接口与压线结构的弹性扣相匹配连接,实现固定,和/或,还可以通过电控座上设置的第三安装孔,将紧固件插入到第三安装孔中固定连接,从而将压线盖、压线座和电控座同时固定,进而提高了压线结构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结构安装在电控座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盖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盖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盖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座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座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座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线盖;11-限位柱;12-第一安装孔;13-通槽;14-第一过线槽;15-第二过线槽;16-压线盖本体;17-分隔板;2-压线座;21-限位孔;22-第二安装孔;23-限位筋;24-弹性扣;241-弹性扣本体;2411-第一侧壁;2412-第二侧壁;2413-第一连接部;2414-第二连接部;242-卡扣结构;243-观察槽;25-压线座本体;3-电控座;31-卡接口;32-第三安装孔;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左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右方;“Y”的正向代表前面,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面;“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线结构,适于固定在电控座3上,包括压线盖1和压线座2,结合图1所示,所述压线盖1适于固定在压线座2上,结合图3和图7所示,压线盖1包括压线盖本体16、分隔板17、和限位柱11,分隔板17固定连接在压线盖本体16底部,分隔板17用于对压线盖本体16的分隔,分隔形成若干固线空间,限位柱11固定连接在分隔板17的底部,两个第一安装孔12分别位于压线盖本体16的两端,压线盖本体16、分隔板17、限位柱11和第一安装孔12为一体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生产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压线座2包括压线座本体25,压线座本体25设置有与限位柱11位置对应的限位孔21和与第一安装孔12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限位柱11适于插接于限位孔21中,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之间适于通过紧固件4固定,紧固件4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中,压线盖本体16与压线座本体25之间形成有固线空间。通过限位柱11和限位孔21的插接配合,在压线盖1与压线座2固定连接后,可减少中间螺钉使用,同时插接操作方便快捷。
具体地,结合图1-图2所示,压线盖1适于固定在压线座2上,分隔板17位于压线盖本体16的中间,用于对压线盖本体16进行分隔形成不同的固线空间,压线盖1与压线座2在两端通过紧固件4进行固定,从而使压线结构起到压线的作用,主要包括对强电线、弱电线等接线的压紧作用,防止接线窜动、松动;其中,压线盖1和压线座2之间通过两部分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一部分是压线盖1上的限位柱11和压线座2上限位孔21的相互配合,另一部分是压线盖1上的第一安装孔12和压线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22的相互配合,通过两部分的共同作用,使得压线盖1和压线座2之间的固定更加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柱11和限位孔21的插接配合,以及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之间通过紧固件4固定的方式,实现压线结构的有效固定,减少螺钉的使用数量,同时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可选地,压线盖本体16朝向压线座本体25的表面设有多个沿压线盖本体16宽度方向贯穿的过线槽,多个过线槽形成固线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压线盖本体16宽度方向上(也即附图中的Y轴方向)上设置两个过线槽,两个过线槽形成固线空间。当压线盖1和压线座2安装完成后,分隔板17将压线盖本体16分隔形成不同的固线空间,过线槽位于压线盖本体16与压线座本体25之间,过线槽用于强电线、弱电线等接线通过,过线槽对这些接线起到压紧作用,防止接线拉扯窜动、松动,从而实现压线结构对接线的压紧作用。
通过设置过线槽围合形成过线通道,对接线起到压紧作用,防止接线窜动,从而实现压线结构对接线的压紧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满足一个压线盖1能够固定多个不同直径电源线的需要,同时能简单的对不同直径电源线进行分离,压线结构还可以设置多个过线槽,如此,一个压线盖1可以同时固定多个不同直径电源线,提高了单个压线盖1的空间利用率。
考虑到由于不同用途的电源线具有不同的线径,为了满足不同线径电源线的压线需求,该若干过线槽的竖直截面面积呈不同大小设置,进而适配不同线径的电源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过线槽的竖直截面呈矩形设置(也即在附图中的XZ平面),结合图1-图6所示,当沿压线盖本体16长度方向的一侧布置过线槽时,两个过线槽沿压线盖本体16的长度方向布置,过线槽朝向压线座2。然本实施例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过线槽的竖直截面还可以呈圆柱形、多边形等设置,压线盖本体16面向压线座本体25的一侧直接开设过线槽,与圆柱形、多边形压板的区别在于,呈矩形设置的过线槽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而圆柱形、多边形的过线槽更为节省材料,结构更为轻便。
可选地,压线盖本体16还设有沿压线盖本体16高度方向贯穿的通槽13,通槽13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孔1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结合图1-5所示,沿压线盖本体16的长度方向布置四个通槽13,通槽13沿压线盖本体16的垂直方向(也即附图中的Z轴方向)上设置,并贯穿压线盖本体16与过线槽相连通,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过线槽上方设置两个通槽13,以减轻自身重量,方便安装。
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压线盖1上还可以设置三个或者更多贯穿压线盖本体16的通槽13,以减轻自身重量,根据压线盖1的实际使用长度,来确定通槽13的数量,通槽13的间距壁厚以2mm为宜,数量不做强制要求,一般大于4个。
可选地,过线槽包括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投影于竖直截面上,第一过线槽14的截面高度大于第二过线槽15的截面高度。
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在压线盖1宽度方向上(也即附图中的Y轴方向)设有过线槽,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有两个过线槽,每个过线槽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至压线盖1的前壁面和后壁面,且每个过线槽由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组成,相对应的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贯穿至压线盖1的侧壁面,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分别具有不同的竖直截面高度,第一过线槽14的竖直截面高度为h1,第二过线槽15的竖直截面高度为h2,并且h1大于h2。需要说明的是,压线盖1的宽度方向即为图中的前后方向,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至压线盖1的侧壁面,从而可与上述空腔连通,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压线盖1的前侧壁上设有一个第一过线槽14和一个第二过线槽15,压线盖1的后侧壁上设有一个第一过线槽14和一个第二过线槽15,并且每个第一过线槽14和每个第二过线槽15相对应。由此,每个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均可供电源线穿过,由于第一过线槽14和第二过线槽15具有不同的竖直截面高度,第一过线槽14的竖直截面高度h1较大,可以容纳较大直径的电源线(比如强电电源线),第二过线槽15的竖直截面高度h2较小,可以容纳较小直径的电源线(比如弱电电源线),从而可增加压线盖1上限定的不同直径电源线。
通过设置多个大小不同的过线槽,用于不同直径尺寸的通讯线、电控线和火零线分别通过,将各种接线(例如强电、弱电电源线)区分开来,便于后期理线及功能区分,提高了电器设备的利用率。
可选地,压线座2包括限位筋23,限位筋23位于压线座本体25上与所述过线槽对应的表面,限位筋23位于过线槽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的两端之间,多个限位筋23沿过线槽的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间隔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而言,结合图2和图6所示,两个过线槽的间隔方向即为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当固定穿过限位筋23的电源线时,能提高压线座2对电源线的压紧程度,限位筋23设置在压线座本体25的内表面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限位筋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即为图中过线槽的左右两端,过线槽均位于限位筋23的左、右端之间,多个限位筋23例如两个限位筋2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由此,可使限位筋23能与穿过多个过线槽的多股电源线均抵接,从而提高压线结构的固定效果,使电源线不易松脱。
可选地,每个所述限位筋23的横截面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具体而言,结合图7所示,限位筋23截面设置为梯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此外限位筋23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形状,以能够满足对电源线的导向限位和便于生产加工要求进行设置。
可选地,压线座2还包括弹性扣24,弹性扣24分别连接于压线座本体25的两侧,电控座3上设置有卡接口31,卡接口31与压线结构的弹性扣24相匹配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结合图1、图2和图7所示,在压线座2的宽度方向上,也即图中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弹性扣24,两个弹性扣24分别位于压线座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也即附图中的X轴方向),并与压线座2一体成型,这样方便注塑成型复杂的零部件,在电控座3的对应位置设置卡接口31,通过弹性扣24与卡接口31的卡接,将压线座2固定在电控座3上,提高了压线结构的固定强度和拆装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线座2为一体成型件。例如,可为注塑成型的一体件,注塑成型的生产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而且压线座2在经注塑成型后,有着较高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此外,本实施例根据弹性扣24的轮廓形状将卡接口31设置为方形槽,当然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以能够实现弹性扣24的卡接通过和结构可靠性为条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线结构,通过弹性扣24与卡接口31的卡接,将压线座2固定在电控座3上,提高了压线结构的固定强度,同时卡接结构便于拆装。
具体地,结合图11所示,弹性扣24包括弹性扣本体241,弹性扣本体241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2411和第二侧壁2412,第一侧壁2411和第二侧壁2412的底端以圆弧部过渡连接,第一侧壁2411和第二侧壁2412的顶端分别向远离圆弧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413和第二连接部2414,第一侧壁2411远离第二侧壁2412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结构242,第二连接部2414与压线座2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413位于卡扣结构242的正上方设置有观察槽243,当弹性扣本体241卡进卡接口31时,卡扣结构242位于电控座3的下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结合图1-图7所示,弹性扣24的竖直截面为U型,装配时U型结构整体插入卡接口31,弹性扣本体241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2411和第二侧壁2412,第一侧壁2411和第二侧壁2412的顶端分别向远离圆弧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413和第二连接部2414,第二连接部2414与压线座2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413和第一侧壁2411组成可恢复弹性形变的自由端,当按压第一连接部2413时,可将弹性扣24整体插入到卡接口31中,然后再通过第一连接部2413与卡扣结构242之间形成的间隙卡住电控座3,从而完成固定。较佳地,弹性扣24长度L1以10mm-15mm为宜,卡接口31的开槽宽度和长度略大于第一侧壁2411的侧面上的卡扣结构242尺寸宽度。卡扣结构242下端做倒角处理,方便卡扣结构242插入在卡接口31内,卡扣结构242长度L2为弹性扣24长度的1/2,卡扣结构242的顶部距离第二连接部2414的底面高度H1为1mm(形成1mm间隙),方便调整安装,厚度L3为1mm—1.5mm。此外,一般考虑到安装稳定性,弹性扣24一般设置到两端,若如条件不允许,可适当居中。弹性扣24的数量可根据压线座2的长度选择。一般来说,长度在100mm以内的压线座,可在压线座的两端各布置1个,长度大于100mm的压线座,可在压线座中间位置各布置1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扣24,设置观察槽243,观察槽243截面呈矩形设置,方便观察卡扣结构242是否卡接固定到位,本实施例中采用矩形设置的观察槽243,在其他的实施例当中,可根据下方弹性扣24的形状来设置不同形状的观察槽243,例如若弹性扣为圆柱状,对应的观察槽243也可设置为圆孔形观察槽243,具体设置何种形状为宜,以能够满足观察卡接情况以及结构强度作为参考设计标准。卡扣结构242下端做倒角处理,方便卡扣结构242插入在卡接口31内,弹性扣24的第一侧壁2411上设置有卡扣结构242,通过卡扣结构242的顶部距离第一连接部2413的底面高度H1作为卡扣间隙,将弹性扣24卡接在卡接口31内,从而对压线座2实现固定,操作简单,实现压线座2安装在电控座3上时的定位作用,从而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电控座3,电控座3固定连接在电器设备上,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压线结构,压线结构通过电控座3等固定安装在电器设备内,本实施例中的电器设备可以为空调、冰箱等。由于本电器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电控座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2,第三安装孔32与压线结构的第二安装孔22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结合图1-图7所示,电控座3为钣金件,电控座3上设置第三安装孔32,紧固件4除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中外,还插入到第三安装孔32中,从而将压线盖1、压线座2和电控座3同时固定,进而提高了压线结构的固定强度。优选地,第三安装孔32为螺钉孔,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优选为螺钉,可以在自动电批工具的作用下,快速的完成紧固操作,当然,紧固件4也可以选择螺栓螺母、铆接等紧固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此,以配合相应的紧固件4实现压线盖1和压线座2在电控座3上的固定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均为通孔,通孔配合螺钉还无法起到有效固定作用,在电控座3上设有相应的螺钉孔来配合螺钉起到有效固定作用,因而将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设为通孔而不是螺钉孔,能够使得螺钉更加顺利地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中;同时,本实施例中只需要通过两颗螺钉就能达到固定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三颗螺钉来固定,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线结构,通过电控座3上设置的第三安装孔32,紧固件4适于插入到第三安装孔32中,从而将压线盖1、压线座2和电控座3同时固定,进而提高了压线装置的固定强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