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3787U - 线对板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对板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3787U
CN220753787U CN202322408587.7U CN202322408587U CN220753787U CN 220753787 U CN220753787 U CN 220753787U CN 202322408587 U CN202322408587 U CN 202322408587U CN 220753787 U CN220753787 U CN 220753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lamping
tongue piece
needl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85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坤
闵昕皓
周忠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ngru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ngru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ngru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ngru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85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3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3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3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对板的连接器,包括针座、线端胶座和卡扣组件,针座设置有套口,所述套口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导电针的限位部;线端胶座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端子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设置有双舌片结构,其中,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套口与所述线端胶座套接,所述端子设置有双挂钩结构和用于连接导电针的夹口;卡扣组件用于防止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针脱离,并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卡合槽中脱落,其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所述双舌片结构、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限位部。通过双舌片结构、双挂钩结构和限位部的配合使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端子与导电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脱离现象,并防止了端子从卡合槽中脱落。

Description

线对板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端子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线对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部件,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经常使用。它们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将电路板与导线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变得更加稳定。
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将电路板和导线连接的装置,通常是通过金属材质的端子完成电能及信号的传输,此外,通常还要求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稳定地固定在连接器的塑料材质外壳内,且与用于插在电路板孔内的金属引脚稳定的连接,从而实现电能及信号的传输。
虽然连接器的端子会依靠一限位部卡合在连接器的外壳中,但由于连接器的端子在使用时会出现多次插拔的情况,经常受到来自供/受电部件的推力及拉力,长久使用后或者在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导致端子容易从连接器的外壳中脱出,从而造成接触不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线对板的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端子容易从连接器的外壳中脱出,从而造成接触不良的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对板的连接器,包括:
针座,设置有套口,所述套口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导电针的限位部;
线端胶座,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端子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设置有双舌片结构,其中,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套口与所述线端胶座套接,所述端子设置有双挂钩结构和用于连接导电针的夹口;
卡扣组件,用于防止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针脱离,并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卡合槽中脱落,其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所述双舌片结构、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限位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线端胶座设置有卡合槽,且卡合槽设置有双舌片结构,端子设置有双挂钩结构和夹口,当端子安装到卡合槽内时,通过双舌片结构和双挂钩结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端子进行稳定地固定在线端胶座的卡合槽内,将线端胶座安装在针座的套口处,并通过端子的夹口与导电针稳定地连接,从而保证线对板的连接器在工作中实现电能及信号的传输,通过双舌片结构、双挂钩结构和限位部的配合使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端子与导电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脱离现象,并防止了端子从卡合槽中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舌片结构包括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内的两相对面上;
所述双挂钩结构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一舌片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二舌片卡扣连接;
其中,所述双舌片结构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区,所述限位区用于对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夹口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内的两相对面上,从而实现对端子的两侧进行限位,以增强端子与线端胶座的稳固连接性,防止工作过程中端子从线端胶座中脱落,并通过双舌片结构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的限位区,对双挂钩结构和所述夹口进行限位,防止端子的夹口与导电针脱离,或过度插入线端胶座内,从而实现对端子的前后左右进行限位,以确保端子稳定地安装在卡合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端子导向安装至所述卡合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回弹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
其中,所述回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挂钩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舌片同一侧设置,且第一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端子导向安装,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舌片上,且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挂钩导向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结构以便于对端子和第一挂钩导向安装在卡合槽内,并实现第一挂钩与第一舌片卡扣连接,由于第一挂钩设置有回弹部,第一舌片设置有第二导向部,通过回弹部和第二导向部的配合使用,以便于第一挂钩顺利进入限位区,并与第一舌片卡扣连接,且拆卸、更换时,能够通过回弹部对端子进行拆卸出卡合槽,以便于维护;由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舌片同一侧设置,且第一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端子进行导向安装,提高端子的安装效率,安装时,先通过第一导向部对端子进行导向安装,然后通过第二导向部以及回弹部对第一挂钩进行导向安装,从而实现第一挂钩与第一舌片的稳定连接,防止工作时端子从卡合槽中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端子导向安装至所述卡合槽内;其中,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
其中,所述第三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挂钩上;所述第四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舌片上,所述第四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挂钩导向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向结构以便于对端子和第二挂钩导向安装在卡合槽内,并实现第二挂钩与第二舌片卡扣连接,由于第二挂钩设置有第三导向部,第二舌片上设置有第四导向部,通过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以便于第二挂钩顺利进入限位区,并与第二舌片卡扣连接,且拆卸、更换时,能够通过第一挂钩的回弹部以及第二舌片的第四导向部对端子进行拆卸出卡合槽,以便于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凹槽;
所述导电针设置有限位凸台;其中,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台配合形成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用于防止所述导电针从所述套口中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凹槽与限位凸台配合连接形成的锁紧部,从而防止导电针从套口中脱落,避免工作时与端子出现脱落现象,防止出现接触不良或漏电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端胶座的两侧还设置有卡块,
所述针座的两侧设置有焊接片,且所述焊接片设置在所述套口内,所述焊接片设置有卡槽,其中,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卡扣连接,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线端胶座设置卡块,并通过设置在套口内的焊接片的卡槽,从而实现将线端胶座与针座进行连接,并防止线端胶座从套口中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座还设置有卡口,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卡口与焊接片连接;
所述线端胶座的两侧还设置有回弹结构,所述回弹结构包括按压部、镂空部、凸起部和所述卡块,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卡块同一侧设置,所述镂空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凸起部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针座设置有卡口,将焊接片安装在卡口处,从而实现针座与焊接片连接,保证线端胶座与针座的稳固安装;通过在线端胶座的两侧设置回弹结构,回弹结构包括按压部、镂空部、凸起部和所述卡块,且按压部与所述卡块同一侧设置,所述镂空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凸起部之间,通过按压部有利于按压解锁,便于将线端胶座与针座进行拆卸和安装,且四周做倒角符合人工力学避免在解锁按压(长期按压)直角时产生痛感,通过镂空部和凸起部的配合使用,可有效防止按压部过渡按压后的失效,从而导致卡块无法回弹,破坏卡块与卡槽的连接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呆结构,所述针座通过所述防呆结构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其中,所述防呆结构包括防呆槽和与所述防呆槽配合使用的防呆柱;
其中,所述防呆槽设置在针座上,所述防呆柱设置在所述线端胶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呆柱与防呆槽能够对针座和线端胶座进行导向安装,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误插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扣部,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卡扣部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其中,所述卡扣部包括凸台和与所述凸台配合使用的槽口;
其中,所述槽口设置在针座上,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线端胶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针座上设置槽口,并在线端胶座上设置凸台,通过凸台与槽口卡扣连接,且凸台与槽口配合形成卡扣部,从而实现对线端胶座与针座的稳固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针用于与电路板或电器件电连接,所述端子的一端与线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电针与电路板或电器件连接,从而实现电能或信号的导通,通过端子一端连接的线材,从而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器件或电设备之间的电能或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对板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线对板的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线对板的连接器的沿A-A方向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线对板的连接器的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线对板的连接器的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线端胶座与焊接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线端胶座与焊接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线端胶座与针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线端胶座与针座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的线端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线端胶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线端胶座的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线端胶座与导电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线端胶座与导电针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的端子与导电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端子与导电针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10、针座,111、限位部,112、导电针,113、焊接片
120、线端胶座,121、卡合槽,121-1、第一舌片,121-11、第二导向部,121-2、第二舌片,121-21、第四导向部,121-3、第一导向部,122、端子,122-1、第一挂钩,122-11、回弹部,122-2、第二挂钩,122-21、第三导向部;123、回弹结构,123-1、按压部,123-2、镂空部,123-3、凸起部,123-4、卡块,124、防呆结构,124-1、防呆槽,124-2、防呆柱,125、卡扣部,125-1、凸台,125-2、槽口。
130、电路板,140、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16,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对板的连接器,包括:
针座110,设置有套口,所述套口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导电针112的限位部111;
线端胶座,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端子122的卡合槽121,所述卡合槽121设置有双舌片结构,其中,所述针座110通过所述套口与所述线端胶座120套接,所述端子122设置有双挂钩结构和用于连接导电针112的夹口;
卡扣组件,用于防止所述端子122与所述导电针112脱离,并防止所述端子122从所述卡合槽121中脱落,其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所述双舌片结构、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限位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线端胶座120设置有卡合槽121,且卡合槽121设置有双舌片结构,端子122设置有双挂钩结构和夹口,当端子122安装到卡合槽121内时,通过双舌片结构和双挂钩结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端子122进行稳定地固定在线端胶座120的卡合槽121内,将线端胶座120安装在针座110的套口处,并通过端子122的夹口与导电针112稳定地连接,从而保证线对板的连接器在工作中实现电能及信号的传输,通过双舌片结构、双挂钩结构和限位部111的配合使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端子122与导电针112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脱离现象,并防止了端子122从卡合槽121中脱落。其中,卡合槽121的开口设置有倒角,有利于端子122导向插入卡合槽121内。
其中,端子122采用双挂钩结构,通过与线端胶座120的双舌片结构配合能够增强保持力使产品更加稳定,并远远大于市场上同类产品。挂钩2采用回字型结构强调效果更好。
所述端子122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采用悬梁臂夹持结构增加夹口弹性,且具有良好稳定的加持力,夹持部包括限位板、第一悬梁臂和第二悬梁臂,第一悬梁臂和第二悬梁臂对称设置,且第一悬梁臂和第二悬梁臂配合形成“X”型的夹口,以增加夹口弹性和加持力,限位板设置于第一悬梁臂和第二悬梁臂的一侧,能够对导电针112进行限位以及导向安装。第一悬梁臂和第二悬梁臂的外侧均设置有倒角,增加导向,方便端子122插入线端胶座120(HSG)的卡合槽121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舌片结构包括第一舌片121-1和第二舌片121-2,所述第一舌片121-1和所述第二舌片121-2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合槽121内的两相对面上;
所述双挂钩结构包括第一挂钩122-1和第二挂钩122-2,所述第一挂钩122-1与所述第一舌片121-1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挂钩122-2与所述第二舌片121-2卡扣连接;
其中,所述双舌片结构和所述限位部111之间形成限位区,所述限位区用于对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夹口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舌片121-1和第二舌片121-2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合槽121内的两相对面上,从而实现对端子122的两侧进行限位,以增强端子122与线端胶座120的稳固连接性,防止工作过程中端子122从线端胶座120中脱落,并通过双舌片结构和所述限位部111之间形成的限位区,对双挂钩结构和所述夹口进行限位,防止端子122的夹口与导电针112脱离,或过度插入线端胶座120内,从而实现对端子122的前后左右进行限位,以确保端子122稳定地安装在卡合槽121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端子122导向安装至所述卡合槽121内;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回弹部122-11、第一导向部121-3和第二导向部121-11;
其中,所述回弹部122-11设置在所述第一挂钩122-1上,所述第一导向部121-3与所述第一舌片121-1同一侧设置,且第一导向部121-3用于对所述端子122导向安装,所述第二导向部121-11设置在所述第一舌片121-1上,且所述第二导向部121-11用于对所述第一挂钩122-1导向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结构以便于对端子122和第一挂钩122-1导向安装在卡合槽121内,并实现第一挂钩122-1与第一舌片121-1卡扣连接,由于第一挂钩122-1设置有回弹部122-11,第一舌片121-1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21-11,通过回弹部122-11和第二导向部121-11的配合使用,以便于第一挂钩122-1顺利进入限位区,并与第一舌片121-1卡扣连接,且拆卸、更换时,能够通过回弹部122-11对端子122进行拆卸出卡合槽121,以便于维护;由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1-3与所述第一舌片121-1同一侧设置,且第一导向部121-3用于对所述端子122进行导向安装,提高端子122的安装效率,安装时,先通过第一导向部121-3对端子122进行导向安装,然后通过第二导向部121-11以及回弹部122-11对第一挂钩122-1进行导向安装,从而实现第一挂钩122-1与第一舌片121-1的稳定连接,防止工作时端子122从卡合槽121中脱落。
所述第一导向部121-3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水平面,其中,第一水平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水平面从卡合槽121的开口处沿卡合槽121内依序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二舌片12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与第二舌片121-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对端子122进行导向安装。
所述第一导向部121-3包括第三水平面、第二倾斜面和第四水平面,其中,第三水平面、第二倾斜面和第四水平面从卡合槽121的开口处沿卡合槽121内依序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三水平面与所述第四水平面之间,所述第三水平面与所述第四水平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水平面与第二舌片12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水平面与第二舌片121-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对端子122进行导向安装。其中,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为同一平面设置,第二水平面与第四水平面为同一平面设置。
所述第一挂钩122-1还设置有倒角,能够增加端子122与线端胶座120(HSG)的第一舌片121-1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拉力,防止工作过程中端子122从线端胶座120中脱落。倒角与回弹部122-11分别设置在第一挂钩122-1的两相对面上,其中,回弹部122-11采用圆弧过渡,可增加端子122回弹性。
本连接器比较轻薄,组合高度仅有2.00mm,整体结构紧凑,在使用中空间占比较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端子122导向安装至所述卡合槽121内;其中,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导向部122-21和第四导向部121-21;
其中,所述第三导向部122-21设置在所述第二挂钩122-2上;所述第四导向部121-21设置在所述第二舌片121-2上,所述第四导向部121-21用于对所述端子122和所述第二挂钩122-2导向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向结构以便于对端子122和第二挂钩122-2导向安装在卡合槽121内,并实现第二挂钩122-2与第二舌片121-2卡扣连接,由于第二挂钩122-2设置有第三导向部122-21,第二舌片121-2上设置有第四导向部121-21,通过第三导向部122-21和第四导向部121-21以便于第二挂钩122-2顺利进入限位区,并与第二舌片121-2卡扣连接,且拆卸、更换时,能够通过第一挂钩122-1的回弹部122-11以及第二舌片121-2的第四导向部121-21对端子122进行拆卸出卡合槽121,以便于维护。第三导向部122-21包括倒角设置,增加导向,方便端子122插入线端胶座120(HSG)。
具体的,所述第四导向部121-21包括第五水平面、第三倾斜面和第六水平面,其中,第五水平面、第三倾斜面和第六水平面从卡合槽121的开口处沿卡合槽121内依序设置,所述第三倾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五水平面与所述第六水平面之间,所述第五水平面与所述第六水平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五水平面与第一水平面(或第一舌片1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六水平面与第一水平面(或第一舌片121-1)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对端子122进行导向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11包括限位凹槽;
所述导电针112设置有限位凸台125-1;其中,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台125-1配合形成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用于防止所述导电针112从所述套口中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凹槽与限位凸台125-1配合连接形成的锁紧部,从而防止导电针112从套口中脱落,避免工作时与端子122出现脱落现象,防止出现接触不良或漏电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端胶座120的两侧还设置有卡块123-4,
所述针座110的两侧设置有焊接片113,且所述焊接片113设置在所述套口内,所述焊接片113设置有卡槽,其中,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123-4卡扣连接,所述针座110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线端胶座1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线端胶座120设置卡块123-4,并通过设置在套口内的焊接片113的卡槽,从而实现将线端胶座120与针座110进行连接,并防止线端胶座120从套口中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座110还设置有卡口,所述针座110通过所述卡口与焊接片113连接;
所述线端胶座120的两侧还设置有回弹结构123,所述回弹结构123包括按压部123-1、镂空部123-2、凸起部123-3和所述卡块123-4,所述按压部123-1与所述卡块123-4同一侧设置,所述镂空部123-2设置在所述按压部123-1与所述凸起部123-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针座110设置有卡口,将焊接片113安装在卡口处,从而实现针座110与焊接片113连接,保证线端胶座120与针座110的稳固安装;通过在线端胶座120的两侧设置回弹结构123,回弹结构123包括按压部123-1、镂空部123-2、凸起部123-3和所述卡块123-4,且按压部123-1与所述卡块123-4同一侧设置,所述镂空部123-2设置在所述按压部123-1与所述凸起部123-3之间,通过按压部123-1有利于按压解锁,便于将线端胶座120与针座110进行拆卸和安装,且四周做倒角符合人工力学避免在解锁按压(长期按压)直角时产生痛感,通过镂空部123-2和凸起部123-3的配合使用,可有效防止按压部123-1过渡按压后的失效,从而导致卡块123-4无法回弹,破坏卡块123-4与卡槽的连接效果。
其中,线端胶座120一体成型设置,可采用塑胶,回弹性、塑性强,提高整体安全性能,线端胶座120一端、底部设置有倒角,可以起导向作用,有利于与针座110(Wafer对插),从而安装在针座110的套口内,通过在线端胶座120两侧设置的卡块123-4,可减小组装产品高度。
焊接片113采用掏料避位做卡槽,也卡块123-4配合使用,实现对线端胶座120与针座110的稳固安装,同时有效的减小产品空间,进一步,焊接片113还设置半凸包结构,以增大与HSG(线端胶座120)卡块123-4干涉,并增强锁扣力。进一步的,焊接片113底部采用U型结构与Wafer(针座110)组装结合,防止焊接片113上下方向与主体的结合力;同时设置有多凸点,通过多凸点与塑胶干涉,增强焊接片113防退力。通过卡口防止焊接片113摆动,进一步的,焊接片113采用上短下长的工字型结构,对应针座110上面胶位多可以增强焊接片113与针座110结合强度,针座110设置有避位结构(如大倒角),有利于CCD检测,同时可防止爬锡现象;焊接片113与针座110平齐,避免过震动盘及轨道缠绕现象。
针座110一体成型设置,可采用塑胶注塑成型。针座110两外侧设置有进胶点,可防止进胶点凸出,并降低生产成本,卡口的开口处设置有倒角,在组装焊接片113起导向作用。套口四周倒角,与HSG(线端胶座120)对插时起导向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呆结构124,所述针座110通过所述防呆结构124与所述线端胶座120连接;其中,所述防呆结构124包括防呆槽124-1和与所述防呆槽124-1配合使用的防呆柱124-2;
其中,所述防呆槽124-1设置在针座110上,所述防呆柱124-2设置在所述线端胶座12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呆柱124-2与防呆槽124-1能够对针座110和线端胶座120进行导向安装,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误插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扣部125,所述针座110通过所述卡扣部125与所述线端胶座120连接;其中,所述卡扣部125包括凸台125-1和与所述凸台125-1配合使用的槽口125-2;
其中,所述槽口125-2设置在针座110上,所述凸台125-1设置在所述线端胶座12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针座110上设置槽口125-2,并在线端胶座120上设置凸台125-1,通过凸台125-1与槽口125-2卡扣连接,且凸台125-1与槽口125-2配合形成卡扣部125,从而实现对线端胶座120与针座110的稳固安装。线端胶座120通过凸台125-1可与针座110(Wafer)的槽口125-2配合,以增大拔出力,使产品更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针112用于与电路板130或电器件电连接,所述端子122的一端与线材14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电针112与电路板130或电器件连接,从而实现电能或信号的导通,通过端子122一端连接的线材140,从而通过连接器实现电器件或电设备之间的电能或信号的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座,设置有套口,所述套口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导电针的限位部;
线端胶座,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端子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设置有双舌片结构,其中,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套口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所述端子设置有双挂钩结构和用于连接导电针的夹口;
卡扣组件,用于防止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针脱离,并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卡合槽中脱落,其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所述双舌片结构、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舌片结构包括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内的两相对面上;
所述双挂钩结构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一舌片卡扣连接,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二舌片卡扣连接;
其中,所述双舌片结构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区,所述限位区用于对所述双挂钩结构和所述夹口进行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端子导向安装至所述卡合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回弹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
其中,所述回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挂钩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舌片同一侧设置,且第一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端子导向安装,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舌片上,且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挂钩导向安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端子导向安装至所述卡合槽内;其中,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
其中,所述第三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挂钩上;所述第四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舌片上,所述第四导向部用于对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挂钩导向安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凹槽;
所述导电针设置有限位凸台;其中,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台配合形成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用于防止所述导电针从所述套口中脱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端胶座的两侧还设置有卡块,
所述针座的两侧设置有焊接片,且所述焊接片设置在所述套口内,所述焊接片设置有卡槽,其中,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卡扣连接,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座还设置有卡口,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卡口与焊接片连接;
所述线端胶座的两侧还设置有回弹结构,所述回弹结构包括按压部、镂空部、凸起部和所述卡块,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卡块同一侧设置,所述镂空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凸起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防呆结构,所述针座通过所述防呆结构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其中,所述防呆结构包括防呆槽和与所述防呆槽配合使用的防呆柱;
其中,所述防呆槽设置在针座上,所述防呆柱设置在所述线端胶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卡扣部,所述针座通过所述卡扣部与所述线端胶座连接;其中,所述卡扣部包括凸台和与所述凸台配合使用的槽口;
其中,所述槽口设置在针座上,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线端胶座上。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对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针用于与电路板或电器件电连接,所述端子的一端与线材电连接。
CN202322408587.7U 2023-09-05 2023-09-05 线对板的连接器 Active CN220753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8587.7U CN220753787U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对板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8587.7U CN220753787U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对板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3787U true CN220753787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4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8587.7U Active CN220753787U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对板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3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53787U (zh) 线对板的连接器
CN117096640A (zh) 线对板的连接器
CN220753788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JP200201582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4313617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242291U (zh) 一种防跳火充电头
CN112201975A (zh) 电连接器、双极板及控制器组件
CN114498184B (zh) 插座组件及音响
CN217009635U (zh) 一种弹性接插式三相插件及其控制器系统
CN201167199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6598047U (zh) 一种扩展板连接器及机械狗
CN216698896U (zh) 短体无缺口简牛连接器
CN220510319U (zh) 一种便于灯带快捷拆装的线端连接器
CN214849254U (zh) 一种防止误碰松脱的导电线组件
CN216850441U (zh) 一种双面插接接触的排线连接器
CN212114121U (zh) 双层插座
CN219040941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1013666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5834849U (zh) 一种具有防脱功能的接线端子
CN216794119U (zh) 一种一体式母端子
CN218677843U (zh) 一种防脱落一体化连接器
CN219760023U (zh) 一种插孔及使用该插孔的线缆组件
CN219979956U (zh) 一种防接头松动的线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