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9874U - 机座 - Google Patents

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9874U
CN212359874U CN202021216293.4U CN202021216293U CN212359874U CN 212359874 U CN212359874 U CN 212359874U CN 202021216293 U CN202021216293 U CN 202021216293U CN 212359874 U CN212359874 U CN 212359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heat dissipation
installation cavity
therm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62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正平
王立仓
陈新风
岑帆
姜剑跃
徐超
季运生
曹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aanshan Wannengd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aanshan Wannengd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aanshan Wannengd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aanshan Wannengd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62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9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9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9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座,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有开口;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连接;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壁连接;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安装腔的底壁的一侧,且均与所述承载板相互独立。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目前火力发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对火力发电机自身和工作环境均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机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座。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设备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而火力发电机是一种常见的发电设备。现有的火力发电机的底座只能起到固定作用,功能较为单一,并且,火力发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对火力发电机自身和工作环境均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座,以解决目前火力发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对火力发电机自身和工作环境均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座,包括:
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有开口;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连接;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壁连接;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安装腔的底壁的一侧,且均与所述承载板相互独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机座可以应用在火力发电机中,火力发电机可以放置于机座的承载板上,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火力发电机的相背两侧,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火力发电机相互接触。在火力发电机工作时,承载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以依次借助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对火力发电机产生的振动产生吸收作用,以为火力发电机提供减震效果,防止火力发动机工作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同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承载板相互独立,在吸收火力发电机产生的振动时,能够防止振动多个不同部件间相互传播,阻隔振动的传播路径,进而还可以防止因产生共振而降低机座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箱、110-第二U型槽、
200-承载板、210-第一弹性件、220-固定孔、230-通孔、
300-第一侧板、310-第二弹性件、
400-第二侧板、410-第三弹性件、
500-第三侧板、510-第四弹性件、
600-第四侧板、610-第五弹性件、
700-散热模组、
800-散热底座、810-散热孔、
900-防撞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机座,该机座可以应用在火力发电机上,机座包括安装箱100、承载板200、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
其中,安装箱100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顶部设有开口,以使火力发电机能够通过开口安装至安装腔内。具体地,安装箱100可以采用金属等结构强度相对较大的材料制成,以保证安装箱100具有满足需求的承载能力。安装箱 100的底面可以为四边形结构,更具体地,安装箱100的底面为矩形结构,安装箱100为立方体结构,相应地,安装腔也为立方体结构,安装腔具有底壁和四个侧壁,与底壁相对的位置处为安装腔的顶部开口,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安装箱100和安装腔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待安放的火力发电机的尺寸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承载板200通过第一弹性件210与安装腔的底部连接。第一弹性件210的相背两端分别与承载板200和安装腔的底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具体可以为焊接、卡接、粘接或螺栓连接等。可选地,承载板200上设置有固定孔220,以便于火力发电机放置于承载板200上之后,可以通过螺栓等将火力发电机固定连接在承载板200上,以提升火力发电机的稳定性。承载板200可以采用金属、木材、塑料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优选地,承载板20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能力的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对火力发电机的振动产生一定的吸收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机座的减震效果。第一弹性件 210可以为弹簧、胶垫或弹性泡沫等器件,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10为弹簧。
第一侧板300通过第二弹性件310与安装腔的第一侧壁连接;第二侧板400 通过第三弹性件410与安装腔的第二侧壁连接,且第二侧板400与第一侧板300 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均设置于承载板200背离安装腔的底壁的一侧,且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均与承载板200相互独立。
详细来说,在第二弹性件310和第三弹性件410处于自然状态下,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火力发电机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在火力发电机安装至机座上之后,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能够夹持以固定火力发电机,并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可以更好地吸收火力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且在第二弹性件 310和第三弹性件410的弹性挤压作用下,基本不会出现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碰撞火力发电机的情况。
并且,通过使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均不与承载板200固定连接,使得第一侧板300在受到振动时,不会将振动直接传递至承载板200上,第二侧板400亦是如此,反之,在承载板200受到振动时,也不会将振动直接传递至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上,保证振动不会在部件间传递。当然,如果火力发电机的振动幅度相对较大,也可能出现承载板200晃动且与第一侧板 300和第二侧板400相互接触的情况。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能够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第二弹性件310和第三弹性件410的数量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弹性件310和第三弹性件410分别均匀分布在第一侧板300 和第二侧板400上,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的减震降噪效果更好。
可选地,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上也可以对应设置有固定孔,且借助固定孔使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均可以与火力发电机形成较为可靠的固定连接关系。另外,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的材料可以与承载板200 的材质相同,以便于备件工作的进行,当然,在需求不同的情况下,第一侧板 300和第二侧板400也可以选择不同于承载板200材质的材料。相似地,第二弹性件310和第三弹性件410也均可以为弹簧。另外,承载板200、第一侧板 300和第二侧板40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安装腔中对应结构的具体形状和尺寸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机座可以应用在火力发电机中,火力发电机可以放置于机座的承载板200上,且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分别位于火力发电机的相背两侧,使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与火力发电机相互接触。在火力发电机工作时,承载板200、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可以依次借助第一弹性件210、第二弹性件310和第三弹性件410对火力发电机产生的振动产生吸收作用,以为火力发电机提供减震效果,防止火力发动机工作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同时,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均与承载板200相互独立,在吸收火力发电机产生的振动时,能够防止振动多个不同部件间相互传播,阻隔振动的传播路径,进而还可以防止因产生共振而降低机座的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还包括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 600,第三侧板500通过第四弹性件510与安装腔的第三侧壁连接,第四侧板 600通过第五弹性件610与安装腔的第四侧壁连接,第三侧板500与第四侧板 600相对设置,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设置于承载板200背离安装腔的底壁的一侧,且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与承载板200相互独立。
如上所述,安装箱100和安装腔均可以为立方体结构,安装腔具有四个侧壁,四个侧壁两两相对,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依次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互对应,借助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同时与支撑在承载板200上的火力发电机相互配合,能够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火力发电机产生夹持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机的稳定性。另外,与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相似,第三侧板500与第四侧板600也可以不直接与承载板200 连接,保证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与承载板200之间不会出现互相传递振动的情况。并且,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也可以分别通过多个第四弹性件510和多个第五弹性件610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连接,保证第三侧板500 和第四侧板600的安装稳定性和抗震降噪效果均相对较高。
可选地,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上也可对应设置有固定孔,以使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可以通过固定孔与火力发电机形成较为可靠的固定连接关系。相似地,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也可以选用与承载板200 相似或相同的材料制成,第四弹性件610510和第五弹性件具体可以为弹簧。
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相互独立设置,且可以使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设置于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之间,且使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与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相互间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火力发电机工作产生振动时,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 均可以独立地吸收火力发电机在对应方向上的振动,且降低四者在通过产生位移吸收振动的过程中产生相互干涉或碰撞的概率,进而可以防止四者因碰撞而损坏,且可以防止因四者之间相互碰撞产生额外的噪音。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侧板500朝向第一侧板300的表面和第三侧板 500朝向第二侧板400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防撞垫900;和/或第四侧板600 朝向第一侧板300的表面和第四侧板600朝向第二侧板400的表面均设有防撞垫900。具体地,防撞垫900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在第三侧板500和/或第四侧板600上固定防撞垫900。
更具体地,在第三侧板500的相背两侧和第四侧板600的相背两侧均设有防撞垫900的情况下,即便火力发电机工作产生振动且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相互运动时,出现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相互碰撞,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上述四者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噪音和损伤,从而进一步提升机座的减震性能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均与承载板200相互间隔,这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在随火力发电机振动时出现与承载板200相互干涉或碰撞的概率,从而保证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第四侧板600和承载板200的使用寿命均相对较高,且可以防止上述五者因相互碰撞而产生额外的噪音。
可选地,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中至少一者朝向承载板200一侧设有防撞垫900。优选地,上述四者朝向承载板 200的一侧均设有防撞垫900,以进一步降低部件间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还可以提升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300上背离承载板200的一侧设有第一 U型槽,安装箱100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二U型槽110,第一U型槽和第二U 型槽110相对设置。更具体地,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110的开口方向均与安装腔的开口方向相同,且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110二者的尺寸和形状也对应相同,从而在机座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借助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110共同为火力发电机的机轴提供避让作用,使机轴能够支撑在安装箱100 上。另外,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110各自的两个直线边能够对机轴产生夹持作用,以使火力发电机的位置稳定性更高。
可选地,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110的槽面(即前述二者与机轴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减震层,减震层可采用橡胶或泡棉等柔性材料制成,从而在火力发电机的工作过程中,借助减震层吸收火力发电机产生的振动,以进一步减小噪音,且提升机座和火力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还包括散热模组700,散热模组700设置于安装箱100的底部,承载板200上设置有与散热模组700相对的通孔230,从而使散热模组700能够通过通孔230与安装腔连通,使安装腔内的热量通过散热模组700和通孔230散发至安装箱100之外。具体地,散热模组700可以为贯穿孔,优选地,散热模组700可为风扇,个根据题地,散热模组700可以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风扇。
火力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火力发电机放置于安装腔内,且安装腔内的空间相对封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设置在安装箱 100底部的散热模组700,可以使火力发电机产生的位于安装腔内的热量通过通孔230被带离至安装腔之外,防止热量在安装腔内堆积影响火力发电机的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通槽,安装腔能够通过通槽与安装箱100之外连通,散热模组700设置于通槽内,这可以防止散热模组700的设置需占用安装箱之内或之外的空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散热模组700能够通过通槽与外界的空间进行气体交换,且将外界的气体送入安装腔内,且在散热模组700为风扇的情况下,散热模组700还可以向火力发电机吹送气流,以进一步提升火力发电机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机座还包括散热底座 800,散热底座800设置于安装箱100的底部背离承载板200的一侧,散热底座800上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散热模组700连通。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散热底座800上通常还可以设置有散热孔810,且通过散热孔810 与散热通道连通,以使散热模组700能够通过散热通道和散热孔810与安装箱 100之外连通。
具体地,散热底座800可以采用金属等导热效率和散热效率较高的材料形成,且散热底座800可以通过螺栓等与安装箱100的底部形成稳定的固定连接关系;当然,散热底座800也可以与安装箱100相互独立,在机座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安装箱100放置在散热底座800上,使安装箱100悬空设置,防止安装箱100的底部无法与外界连通,造成热量积聚。
进一步地,散热底座800内可以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散热通道连通,以提供散热模组700的气源供给性能和供给效率;另外,可以在缓冲腔内设置制冷剂或冰块等,以进一步提升机座为火力发电机提供的散热作用的增强幅度。
可选地,散热孔8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孔810均匀地设置在散热底座800的外周,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底座800的散热效率,且即便某一散热孔 810出现堵塞的情况,也可以保证安装腔能够正常与安装箱100之外的空间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座,应用于火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
安装箱(100),所述安装箱(100)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有开口;
承载板(200),所述承载板(200)通过第一弹性件(210)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连接;
第一侧板(300),所述第一侧板(300)通过第二弹性件(310)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壁连接;
第二侧板(400),所述第二侧板(400)通过第三弹性件(410)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二侧板(400)与所述第一侧板(300)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300)和所述第二侧板(400)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0)背离所述安装腔的底壁的一侧,且均与所述承载板(200)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还包括第三侧板(500)和第四侧板(600),所述第三侧板(500)通过第四弹性件(510)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四侧板(600)通过第五弹性件(610)与所述安装腔的第四侧壁连接,所述第三侧板(500)与所述第四侧板(600)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500)和所述第四侧板(600)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0)背离所述安装腔的底壁的一侧,且均与所述承载板(200)相互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500)和所述第四侧板(60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300)和所述第二侧板(400)之间,且所述第三侧板(500)和所述第四侧板(600)均与所述第一侧板(300)和所述第二侧板(400)相互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500)朝向所述第一侧板(300)的表面和所述第三侧板(500)朝向所述第二侧板(400)的表面中至少一者设有防撞垫(900);
和/或所述第四侧板(600)朝向所述第一侧板(300)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600)朝向所述第二侧板(400)的表面中至少一者设有防撞垫(9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00)、所述第二侧板(400)、所述第三侧板(500)和所述第四侧板(600)均与所述承载板(200)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一侧板(300)、所述第二侧板(400)、所述第三侧板(500)和所述第四侧板(600)中至少一者朝向所述承载板(200)的表面设有防撞垫(9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00)背离所述承载板(200)的一侧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安装箱(100)的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二U型槽(110),所述第一U型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110)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还包括散热模组(700),所述散热模组(700)设置于安装箱(100)的底部,所述承载板(200)设有与所述散热模组(700)相对的通孔(2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还包括散热底座(800),所述散热底座(800)设置于所述安装箱(100)的底部背离所述承载板(200)的一侧,所述散热底座(800)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模组(70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800)设有多个散热孔(810),多个所述散热孔(810)均匀地设置于所述散热底座(800)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00)的底部设置有通槽,所述安装腔通过所述通槽与所述安装箱(100)之外连通,所述散热模组(700)设置于所述通槽内。
CN202021216293.4U 2020-06-28 2020-06-28 机座 Active CN212359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6293.4U CN212359874U (zh) 2020-06-28 2020-06-28 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6293.4U CN212359874U (zh) 2020-06-28 2020-06-28 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9874U true CN212359874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6293.4U Active CN212359874U (zh) 2020-06-28 2020-06-28 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9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7828B (zh) 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减震装置及燃料电池车
CN209803721U (zh) 一种计算机用具有减震功能的散热结构
CN212359874U (zh) 机座
CN212536516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减震底座
CN210531507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减振装置
CN216240944U (zh) 一种具有静音降温功能的柴油发动机组
CN213298681U (zh) 一种服务器减震机构
CN2097869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防震保护壳
CN21098479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CN220510177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动功能的电池箱体
CN215805981U (zh) 一种用于安装汽车控制器的组合式减震装置
CN208051209U (zh) 一种储能式焊接底座
CN207819649U (zh) 一种电机固定结构
CN207284003U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元件支架
CN220569827U (zh)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效果的蓄电池箱体
CN220085656U (zh) 一种计算机用硬盘减震装置
CN220319834U (zh) 一种减震式的螺杆空压机
CN213017590U (zh) 一种减速器外壳
CN11666672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组装工艺
CN21564474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
CN210244282U (zh) 一种基于虚拟存储目录的文件管理系统
CN219418742U (zh) 一种低功耗环形变压器
CN220188946U (zh) 服务器风扇支架结构
CN214625978U (zh) 一种安全配电柜
CN215721863U (zh) 一种机电设备的抗震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