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4790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4790U
CN210984790U CN201921821458.8U CN201921821458U CN210984790U CN 210984790 U CN210984790 U CN 210984790U CN 201921821458 U CN201921821458 U CN 201921821458U CN 210984790 U CN210984790 U CN 210984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vibration damping
battery
vibra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14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道勇
黄洁琳
张文灿
何宽芳
蒋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8214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4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4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4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包括底座、侧板、顶盖、橡胶衬套、减振块和防撞缓冲板,底座设有电池槽,橡胶衬套包括若干个第一橡胶衬套和若干个第二橡胶衬套,减振块包括若干个第一减振块和若干个第二减振块,防撞缓冲板包括第一防撞缓冲板和第二防撞缓冲板,电池槽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远离第三侧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橡胶衬套,各个第一橡胶衬套等间距的分布。即本申请给出了一种新的减振与散热装置的构造,其有效的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且具备高效减振而且实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多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将多个电池相互连接包装一个电池包,然而,现如今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减振与散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汽车在行驶时会使电池包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从而容易损坏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将严重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且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如US09045033B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控制装置,像这样各车轮的侧向反力变化时,有时车辆整体上的侧向反力的平衡发生变化,但车辆整体上的侧向反力的平衡变化时,有时车辆的状况变得不稳定,电池腔就会晃动,对电量的。另一种典型的如EP2738837A4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带减振部的互连构件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已经利用互连构件以将电池端子电联接在一起。当互连构件被超声焊接到电池端子时,互连构件可以通过其传递振动,该振动使互连构件上的先前焊接的接头造成破环且并不能防水。再来看如CN107878172A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车辆的减振装置,电池包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下方,采用吊装的方式与车身梁架连接在一起。如此安装方式,电池包需要承受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并且在车辆通过恶劣路况时,振动对电池包的影响将加剧。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电池腔存在晃动、减振装置单一和电池包不能防水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汽车动力电池减振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包括底座、侧板、顶盖、橡胶衬套、减振块和防撞缓冲板,其中,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正对设置,所述底座设有电池槽,所述橡胶衬套包括若干个第一橡胶衬套和若干个第二橡胶衬套,所述减振块包括若干个第一减振块和若干个第二减振块,所述防撞缓冲板包括第一防撞缓冲板和第二防撞缓冲板,所述电池槽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平行,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沿着所第三侧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减振块,各个所述第一减振块沿着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减振块,各个所述减振块沿着所述第四侧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和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盖设有第一电池腔和第二电池腔,所述第一电池腔和所述第二电池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腔和所述第二电池腔垂直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座为矩形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板、第四侧板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吊耳,各个所述第一吊耳沿着所述第二侧板、第四侧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设有若干个第二吊耳,各个所述第二吊耳沿着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各个所述第二吊耳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垂直贯通各个所述第二吊耳。
可选的,所述橡胶衬套包括减振环和减振座,所述减振环和所述减振座相互嵌套且同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减振座设有安装块、固定件和减振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座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朝着远离所述减振座内壁的方向伸出,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垂直贯穿所述安装块。
可选的,所述减振件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座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朝着远离所述减振座的内壁的一侧伸出。
可选的,所述安装孔垂直贯通所述减振座,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减振座同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减振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吊耳的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吊耳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电池包放置底座的内部,使得电池包在底座内使得电池包与外界进行隔绝,保证电池对能源汽车进行实时的保护;
2.通过采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设置在底座的四周设置在底座的四周使得电池包不会脱离底座,也保证电池包能够始终位于底座之上;
3.通过采用防撞缓冲板为导热性良好的大阻尼橡胶隔板,其中间为锯齿形镂空结构,锯齿形结构沿着防撞缓冲板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使得整个装置在振动时,能够减少对电池包的影响;
4.通过采用输出通道贯穿第一防撞缓冲板和第一侧板,使得电池包的供电路线能够顺利的导入或导出底座;
5.通过采用输出管道中还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与输出管道相互嵌套且密封装置与供电线路配合使用,保证水、污渍进入底座内。也增大了整个装置的应用的场景,使得整个装置完全的浸入水中也不会断电,始终能为能源汽车进行供应电量;
6.通过采用第二减振块的通孔和第四侧板的第一吊耳的通孔同轴设置,使得螺钉或者螺栓能够贯穿并固定在车辆的底架或者机箱内部;
7.通过采用橡胶衬套使得整个能源汽车振动经过橡胶衬套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振动大幅度的消除,使得存放在底座内的电池包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底座内;
8.通过采用减振座的减振的操作,使得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振动能够二次的消除,最大程度的保证底座内的电池包的存放,防止晃动引起的接触不良的状况发生;
9.通过采用多维度独立减振:竖直与水平方向都设置有减振部件,且分开独立设置,保证电池箱在各个方向上所受到的振动都能得到衰减,同时,单独的组件更换降低了整套减振组件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0.通过采用防撞缓冲板设计:防撞缓冲板采用导热性良好的大阻尼材料,既缓冲电池包对电池包底座碰撞冲击,又加快电池包的散热速率;
11.通过采用电池包底座及顶盖设计:通过对内表面进行表面微制造,提高电池包外壳的导热性能,有效促进电池包整体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减振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侧板、顶盖6、橡胶衬套、减振块和防撞缓冲板,其中,所述顶盖6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正对设置,所述底座1设有电池槽,所述橡胶衬套 11包括若干个第一橡胶衬套和若干个第二橡胶衬套,所述减振块包括若干个第一减振块22和若干个第二减振块23,所述防撞缓冲板包括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第二防撞缓冲板,所述电池槽包括第一侧板18、第二侧板 19、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所述第一侧板18和所述第三侧板2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9和所述第四侧板21平行,所述第一侧板18远离所述第三侧板20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三侧板20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8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沿着所第三侧板20 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二侧板19远离所述第四侧板2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减振块22,各个所述第一减振块22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第四侧板21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9 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减振块23,各个所述减振块沿着所述第四侧板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三侧板20的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 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8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0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20固定连接。所述顶盖6设有第一电池腔7和第二电池腔8,所述第一电池腔7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之间设有连接通道9,所述连接通道9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腔7 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垂直连接。所述底座1为矩形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板19、第四侧板21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吊耳4,各个所述第一吊耳4 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第四侧板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壳体第一侧板18、第三侧板20设有若干个第二吊耳5,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沿着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其中,所述底座能够放置动力电池包、电池包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顶盖、八个减振橡胶块、前、后两个防撞缓冲板和四个人字形橡胶衬套。动力电池包放置在电池包底座内,并通过电池包顶盖进行密封固定,前、后的方位进行防撞缓冲板设置,所述防撞缓冲板设置在电池包与所述底座前后之间的间隙,减振橡胶块对称设置在电池包底座左右边角与副车架之间,人字形橡胶衬套与电池包前后吊耳过盈配合,整个装置与副车架连接。所述电池包底座为矩形壳体,其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八个边角,前后对称设置有四个吊耳;所述边角中间设置有螺栓安装通孔;所述吊耳中间设置有所述人字形橡胶衬套安装通孔。所述底座1和所述电池包顶盖内表面均经过表面微制造处理。所述减振橡胶块为可压缩的大阻尼橡胶套。所述人字形橡胶悬置组件由外管、橡胶本体和铝芯管三者硫化为一体,整体过盈装配在所述电池包底座吊耳中间;所述铝芯管为中间打有圆柱通孔的等腰梯形管,位于所述橡胶本体中心;所述橡胶本体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橡胶主簧,前后设置有前撞块和后撞块,所述前撞块和所述后撞块都为梯形棱柱,其区别在于:所述前撞块体积较大,且较接近所述铝芯管;所述后撞块体积较小,且较远离所述铝芯管;所述外管为金属圆柱管。
实施例二: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侧板、顶盖6、橡胶衬套、减振块和防撞缓冲板,其中,所述顶盖6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正对设置,所述底座1设有电池槽,所述橡胶衬套 11包括若干个第一橡胶衬套和若干个第二橡胶衬套,所述减振块包括若干个第一减振块22和若干个第二减振块23,所述防撞缓冲板包括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第二防撞缓冲板,所述电池槽包括第一侧板18、第二侧板 19、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所述第一侧板18和所述第三侧板2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9和所述第四侧板21平行,所述第一侧板18远离所述第三侧板20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三侧板20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8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沿着所第三侧板20 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二侧板19远离所述第四侧板2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减振块22,各个所述第一减振块22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第四侧板21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9 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减振块23,各个所述减振块沿着所述第四侧板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三侧板20的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 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8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0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20固定连接。具体的,电池包放置底座1的内部,使得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底座1内使得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外界进行隔绝,保证所述电池对能源汽车进行实时的保护。另外,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底座1能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底座设有的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对所述电池包进行保护,使得所述电池包不会滑出所述底座。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分别与所述底座垂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朝着远离所述底座1的方向垂直伸出。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四周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四周使得所述电池包不会脱离所述底座,也保证所述电池包能够始终位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内壁,使得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侧板18、第三侧板20之间进行间隔,使得所述底座1在振动的过程中进行减振或者缓冲的作用,使得所述电池包振动减到最小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缓冲板为导热性良好的大阻尼橡胶隔板,其中间为锯齿形镂空结构,所述锯齿形结构沿着所述防撞缓冲板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使得整个装置在振动时,能够减少对所述电池包的影响,同时,在振动的过程中,所述防撞缓冲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另外,所述防撞缓冲板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列举的几种材料:硅橡胶、柔性弹簧和海绵等物质,上述的物质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撞隔板中,并使得所述振动得到缓冲的功效,有效保证所述电池包的减振的效果。
所述顶盖6设有第一电池腔7和第二电池腔8,所述第一电池腔7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之间设有连接通道9,所述连接通道9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腔7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垂直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池腔7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连接通道能够设置各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列举的几种装置:控制器、变流器和变流器等控制装置。所述连接通道9设有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贯穿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所述第一侧板18,使得所述电池包的供电路线能够顺利的导入或导出所述底座1。另外,所述输出管道中还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输出管道相互嵌套且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供电线路配合使用,保证水、污渍进入所述底座内。也增大了整个装置的应用的场景,使得整个装置完全的浸入水中也不会断电,始终能为能源汽车进行供应电量。
所述底座1为矩形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板19、第四侧板21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吊耳4,各个所述第一吊耳4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第四侧板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具体的,所述矩形壳体使得所述电池包能够存储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二侧板19和所述第四侧板21的外壁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吊耳4,所述第一吊耳4分别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第四侧板21上,并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和所述第四侧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9一侧的所述第一吊耳4的底部设有第一减振块22,所述第一减振块22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向与所述第一减振块的上顶部垂直贯通。另外,所述第一减振块22的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吊耳4的通孔同轴设置,使得螺钉或者螺栓能够贯穿并固定在车辆的底架或者机箱内部。所述第一吊耳4的设置使得所述底座1 能够与能源汽车的底架固定上,使得所述电池包能够为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所述第四侧板21的所述第一吊耳4的下底部设有第二减振座23,所述第二减振块23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向与所述第二减振块23的上顶部垂直贯通。另外,所述第二减振块23的所述通孔和所述第四侧板21的所述第一吊耳4的通孔同轴设置,使得螺钉或者螺栓能够贯穿并固定在车辆的底架或者机箱内部。
所述第一侧板18、第三侧板20设有若干个第二吊耳5,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沿着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垂直贯通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具体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20设有若干个第二吊耳5,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内还设有所述橡胶衬套11。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设有通孔,该通孔与所述橡胶衬套11可拆卸卡接,使得所述底座在所述橡胶衬套的作用下实现减振的目的,也使得整个装置能够各个所述第二吊耳的作用下,对各个所述橡胶衬套11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吊耳为双层支撑板,各层支撑板分别平行设置并朝着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三侧板的方向垂直伸出。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通孔,且该通孔与所述橡胶衬套11的尺寸相当。所述橡胶衬套11使得整个能源汽车振动经过所述橡胶衬套11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振动大幅度的消除,使得存放在所述底座1内的所述电池包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所述底座内。
所述橡胶衬套11包括减振环16和减振座10,所述减振环16和所述减振座10相互嵌套且同轴设置。具体的,所述橡胶衬套11的减振环16 设置在所述减振座10的外部,且所述减振环与所述减振座10同轴设置。通过所述减振环16的设置,使得产生的振动经过所述减振环16的减振,同时,还经过所述减振座10的减振的操作,使得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振动能够二次的消除,最大程度的保证所述底座内的电池包的存放,防止晃动引起的接触不良的状况发生。
所述减振座10设有安装块12、固定件14和减振件13,所述固定件 14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朝着远离所述减振座10内壁的方向伸出,所述固定件14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1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12中部设有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垂直贯穿所述安装块12。所述减振件13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朝着远离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的一侧伸出。所述安装孔15垂直贯通所述减振座10,所述安装孔15与所述减振座10同轴设置。所述减振座10设置在所述第二吊耳5的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吊耳5同轴设置。具体的,所述减振座 10的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减振座的同轴设置,且所述安装孔15也与所述减振座10同轴设置,使得螺栓或者螺钉贯穿所述安装孔15内并与新能源汽车的底架固定连接,保证所述底架产生的振动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保证所述底盘1的稳定。另外,所述固定件14对所述安装块12进行支撑的作用使得所述安装件12能够始终位于竖直设置,也使得整个装置始终保持在与固定的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保证整个所述底座能够得到有效的减振效果。所述减振件13一端与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所述减振座的内壁垂直伸出。另外,所诉减振件13与所述安装件12设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间距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5MM-30MM范围内的任意数值,所述间距使得在振动的过程中,所述振动座10上的振动能够通过所述减振件13的散发到周围的空腔中,使得振动的效果明显的减少。另外,所述安装件12为打有圆柱通孔的等腰梯形管。另外,所述减振座优选的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通过采用电池包放置底座的内部,使得电池包在底座内使得电池包与外界进行隔绝,保证电池对能源汽车进行实时的保护;通过采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设置在底座的四周设置在底座的四周使得电池包不会脱离底座,也保证电池包能够始终位于底座之上;通过采用防撞缓冲板为导热性良好的大阻尼橡胶隔板,其中间为锯齿形镂空结构,锯齿形结构沿着防撞缓冲板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使得整个装置在振动时,能够减少对电池包的影响;通过采用输出通道贯穿第一防撞缓冲板和第一侧板,使得电池包的供电路线能够顺利的导入或导出底座;通过采用输出管道中还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与输出管道相互嵌套且密封装置与供电线路配合使用,保证水、污渍进入底座内。也增大了整个装置的应用的场景,使得整个装置完全的浸入水中也不会断电,始终能为能源汽车进行供应电量;通过采用第二减振块的通孔和第四侧板的第一吊耳的通孔同轴设置,使得螺钉或者螺栓能够贯穿并固定在车辆的底架或者机箱内部;通过采用橡胶衬套使得整个能源汽车振动经过橡胶衬套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振动大幅度的消除,使得存放在底座内的电池包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底座内;通过采用减振座的减振的操作,使得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振动能够二次的消除,最大程度的保证底座内的电池包的存放,防止晃动引起的接触不良的状况发生;通过采用多维度独立减振:竖直与水平方向都设置有减振部件,且分开独立设置,保证电池箱在各个方向上所受到的振动都能得到衰减,同时,单独的组件更换降低了整套减振组件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采用防撞缓冲板设计:防撞缓冲板采用导热性良好的大阻尼材料,既缓冲电池包对电池包底座碰撞冲击,又加快电池包的散热速率;通过采用电池包底座及顶盖设计:通过对内表面进行表面微制造,提高电池包外壳的导热性能,有效促进电池包整体的散热效率。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侧板、顶盖(6)、橡胶衬套、减振块和防撞缓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6)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正对设置,所述底座(1)设有电池槽,所述橡胶衬套(11)包括若干个第一橡胶衬套和若干个第二橡胶衬套,所述减振块包括若干个第一减振块(22)和若干个第二减振块(23),所述防撞缓冲板包括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第二防撞缓冲板,所述电池槽包括第一侧板(18)、第二侧板(19)、第三侧板(20)和第四侧板(21),所述第一侧板(18)和所述第三侧板(2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9)和所述第四侧板(21)平行,所述第一侧板(18)远离所述第三侧板(20)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一橡胶衬套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三侧板(20)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8)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各个所述第二橡胶衬套沿着所第三侧板(2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
所述第二侧板(19)远离所述第四侧板(2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减振块(22),各个所述第一减振块(22)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第四侧板(21)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9)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减振块(23),各个所述减振块沿着所述第四侧板(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分布,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三侧板(20)的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和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撞缓冲板(2)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8)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缓冲板(3)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0)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6)设有第一电池腔(7)和第二电池腔(8),所述第一电池腔(7)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之间设有连接通道(9),所述连接通道(9)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腔(7)和所述第二电池腔(8)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矩形壳体,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板(19)、第四侧板(21)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吊耳(4),各个所述第一吊耳(4)沿着所述第二侧板(19)、第四侧板(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8)、第三侧板(20)设有若干个第二吊耳(5),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沿着所述第一侧板(18)、所述第二侧板(1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垂直贯通各个所述第二吊耳(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衬套(11)包括减振环(16)和减振座(10),所述减振环(16)和所述减振座(10)相互嵌套且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座(10)设有安装块(12)、固定件(14)和减振件(13),所述固定件(14)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朝着远离所述减振座(10)内壁的方向伸出,所述固定件(14)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1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12)中部设有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垂直贯穿所述安装块(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13)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固定连接并朝着远离所述减振座(10)的内壁的一侧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5)垂直贯通所述减振座(10),所述安装孔(15)与所述减振座(10)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座(10)设置在所述第二吊耳(5)的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吊耳(5)同轴设置。
CN201921821458.8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984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1458.8U CN2109847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1458.8U CN2109847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4790U true CN210984790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9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1458.8U Active CN2109847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47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9333A (zh) * 2021-06-25 2021-11-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箱体、动力电池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9333A (zh) * 2021-06-25 2021-11-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箱体、动力电池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4021B2 (ja) 燃料電池の搭載構造
JP7354405B2 (ja) 自動車用アンダーボディ
CN102447085B (zh) 电动车辆用电池
JP6908091B2 (ja) 電池装置
JP5531938B2 (ja) 組電池
JP2009137408A (ja) 電気自動車
US20200388802A1 (en) Vehicle battery pack
KR101634534B1 (ko) 자동차에 설치된 배터리 모듈의 냉각장치
CN21098479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减振与散热装置
CN212517367U (zh) 一种石墨烯汽车电池
CN110767854B (zh) 一种用于车载电池包减振与散热系统
JP6904045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00385079A1 (en) Straddle vehicle
JP2016222176A (ja) 燃料電池車
JP5966865B2 (ja) 車両
JPH09219182A (ja) 円筒型電池の保持構造体およびその方法
CN209804757U (zh) 一种散热抗震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防护箱
JP2018181778A (ja) 燃料電池ユニット
CN212676343U (zh) 管式铅酸蓄电池
CN20996312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组安装托板
JP6629515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5622509B2 (ja)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
CN214674513U (zh) 静音发电装置
CN212373165U (zh) 一种氢燃料物流车整车控制安全互斥装置
CN220510148U (zh) 一种座管式电池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