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6361U -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 Google Patents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6361U
CN212356361U CN202021032651.6U CN202021032651U CN212356361U CN 212356361 U CN212356361 U CN 212356361U CN 202021032651 U CN202021032651 U CN 202021032651U CN 212356361 U CN212356361 U CN 212356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adar
mountain
whee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26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宁
宋祥君
马飒飒
郭晓冉
樊浩
连云峰
郭宝锋
高润冬
康科
孙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2181 Troop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32181 Troops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2181 Troops of PLA filed Critical 32181 Troops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0210326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6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6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63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其包括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52)顶部的顶网架(55)、设置在山体内腔(52)内侧壁上的支撑网片(53)、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的锚杆(54)、层层搭建在山体内腔(52)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以及设置在顶网架(55)处且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背景技术
雷达是军事上用于勘察敌情的眼睛,通过对敌方雷达进行踩点,然后,通过定位损坏,使得其丧失侦查功能,是特种兵/侦察兵的职责之一。因此针对我国等其他山区国家,在山地林间搭设雷达成为必要军事设施,车载雷达便携型号,但是其配套设施简陋,功率低,而固定式雷达,其可以搭载大功率接收器,需要配套固定的辅助设备。
针对山区地形,现有的雷达基站建设用的配套设备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是室外露天或简易棚舍,而室外的设备因为没有人看管,容易被人恶意损害,而室外易受到风吹日晒,防尘抗老化能力差,其用于被雷达侦查到,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山体灾害包括很多种类,如洪水、滑坡、落石、山林火灾等,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人类与山体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山体灾害并不能远离,因此需要对山体的灾害进行加固支撑,来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特别是多雨季的山区山体来说,大多面对的山体灾害是泥石流、滑坡和落石,而对于山洪和山林火灾并不常见,因此对于泥石流、滑坡和落石的监测是山区山体灾害监测的重点,而据悉的山体内置预警雷达装置辅助装置其成本高,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同时对山体落石抵抗力不灵敏。而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支护结构多采用椭圆形成环初支,分部开挖支护的方法,施工工效低,安全压力大。
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对掏空受损山体进行修复时,山体修复的结构是,先将受损坡面清理干净,消除山体崩塌、滑坡隐患,将螺纹钢管埋设在清理后的山体坡面内进行加固,然后在坡面内进行填充加固,加固后的坡面上植入草籽,在坡面上形成绿化带。但是,采用这种结构的山体坡面,由于被修复山体内部无支撑结构、加固结构,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山体内部存在崩塌隐患,并且坡面表面植壤土的附着力有限,存在水土流失的安全隐患。
再次,由于环境在野外,需要节约能源包括电力与原材料,如果采用山体外侧搬运雷达部件到山顶部,容易被卫星发现,效率。而采用架设电力在野外山体供电,容易被间谍发现,成本高,如何在山体内部空间安装简易,方便人工操作的吊装雷达装置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雷达支撑装置,在山体架中设置有山体内腔,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中,其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顶部的顶网架、设置在山体内腔内侧壁上的支撑网片、连接在支撑网片与山体架之间的锚杆、层层搭建在山体内腔中的辅助支撑装置、以及设置在顶网架处且用于雷达总成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
一种雷达的吊装装置,在山体架中设置有山体内腔,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中,在山体内腔顶部设置有顶网架,在顶网架处设置有用于雷达总成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上吊装置设置在顶网架上且用于将雷达总成从山体内腔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处;
上吊装置包括设置在顶网架上的顶部架、设置在顶部架上的L向环形导槽、设置在顶部架中心处的中心驱动主轴、中部设置在中心驱动主轴下端的横臂架、设置在横臂架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在纵向导向槽中滑动的工字型导向滑杆、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下端的头部导轮/链轮、设置在横臂架下端且同轴在中心驱动主轴下方的旋转下部轴、设置在旋转下部轴下端的辅助导向装置、通过配重紧固螺钉设置在横臂架配重臂上的尾座架、设置在尾座架上且位于配重臂上的配重块、分别设置在配重块上的自动卷扬机与控制电机、设置在吊装臂端部的前支撑定轮座、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上端的牵引头、设置在吊装臂根部的后过渡定轮座、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上且与控制电机传动连接的中间链轮轴、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牵引头与前支撑定轮座之间的牵引链条、以及设置在吊装臂端部与配重臂上的倒L型上导轨架;
倒L型上导轨架在L向环形导槽中导向移动;自动卷扬机的吊装绳带/链条通过辅助导向装置从头部导轮/链轮输出,吊装绳带/链条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后缩卡位块,在吊装绳带/链条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吊装雷达总成组件的挂钩;
控制电机通过中间链轮轴与后过渡定轮座传动连接牵引链条。
一种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在山体架中设置有山体内腔,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中,其包括雷达支撑装置以及上吊装置。
本发明实现了适合山体内隐蔽工程的雷达辅助装置的安装,支撑山体,防止山体坍塌。本发明实现山体内部的吊运,其避免了悬臂结构,受力平衡,可以是升降、旋转、径向移动多自由的移动,安全可靠。采用链条传动,结实牢靠,工艺先进,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隐蔽工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吊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吊装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50、雷达总成;51、山体架;52、山体内腔;53、支撑网片;54、锚杆;55、顶网架;56、上端雷达出口;57、人梯;58、隔层;59、辅助支撑装置;60、上吊装置;61、隔层支撑底架;62、拼装扇片;63、工字型连接架;64、三角斜撑装置;65、三角斜撑架;66、斜撑工艺镂空;67、斜撑导向侧帮;68、斜撑架;69、镂空工艺定位孔;70、锥形尖刺;71、工艺斜槽;
72、顶部架;73、L向环形导槽;74、中心驱动主轴;75、横臂架;76、纵向导向槽;77、工字型导向滑杆;78、头部导轮/链轮;79、吊装绳带/链条;80、后缩卡位块;81、旋转下部轴;82、辅助导向装置;83、尾座架;84、自动卷扬机;85、配重块;86、配重紧固螺钉;87、前支撑定轮座;88、牵引头;89、后过渡定轮座;90、电磁离合器;91、牵引链条;92、中间链轮轴;93、控制电机;94、倒L型上导轨架;95、下耐磨垫;96、上防松顶丝;97、楔形调整螺杆;98、楔形调整垫;99、中心轮架;100、中心导轮/链轮;101、底部弹性阻尼座;102、同步旋转架;103、弹性径向伸缩销;104、工艺凹槽;105、径向卡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雷达支撑装置,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52顶部的顶网架55、设置在山体内腔52内侧壁上的支撑网片53、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的锚杆54、层层搭建在山体内腔52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以及设置在顶网架55处且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
在山体内腔52内部设置有人梯57;在山体内腔52分隔成隔层58;辅助支撑装置59安装在隔层58中,底部隔层58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与地面连接;上部隔层58中辅助支撑装置59安装在下部隔层58中辅助支撑装置59上。
辅助支撑装置59包括作为支撑的隔层支撑底架61;在隔层支撑底架61上部与其所在隔层58的山体内腔52内壁适配的环形钢结构骨架,在环形钢结构骨架上拼装有拼装扇片62,相邻的拼装扇片62之间通过工字型连接架63连接,工字型连接架63与环形钢结构骨架连接;
上层隔层支撑底架61下端与上端的环形钢结构骨架连接;
在拼装扇片62上分布有三角斜撑装置64。
三角斜撑装置64包括固定在拼装扇片62上的三角斜撑架65、设置在三角斜撑架65的斜撑工艺镂空66、设置在斜撑工艺镂空66底部的固定旋转头、设置在斜撑架68下端的底部螺栓、设置在固定旋转头与底部螺栓之间的调整螺母、设置在调整螺母上且分别与固定旋转头和底部螺栓对应接触的顶丝、设置在三角斜撑架65斜面上的斜撑导向侧帮67、沿垂直三角斜撑架65斜面方向在斜撑导向侧帮67活动且用于通过卡箍或U型卡与对应支撑网片53连接的斜撑架68、分布在斜撑架68上的镂空工艺定位孔69、设置在斜撑架68上且用于穿过对应支撑网片53刺入山体架51中的锥形尖刺70、以及设置在锥形尖刺70上的工艺斜槽71。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吊装装置,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在山体内腔52顶部设置有顶网架55,在顶网架55处设置有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上吊装置60设置在顶网架55上且用于将雷达总成50从山体内腔52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56处;
上吊装置60包括设置在顶网架55上的顶部架72、设置在顶部架72上的L向环形导槽73、设置在顶部架72中心处的中心驱动主轴74、中部设置在中心驱动主轴74下端的横臂架75、设置在横臂架75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76、在纵向导向槽76中滑动的工字型导向滑杆77、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下端的头部导轮/链轮78、设置在横臂架75下端且同轴在中心驱动主轴74下方的旋转下部轴81、设置在旋转下部轴81下端的辅助导向装置82、通过配重紧固螺钉86设置在横臂架75配重臂上的尾座架83、设置在尾座架83上且位于配重臂上的配重块85、分别设置在配重块85上的自动卷扬机84与控制电机93、设置在吊装臂端部的前支撑定轮座87、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上端的牵引头88、设置在吊装臂根部的后过渡定轮座89、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89上且与控制电机93传动连接的中间链轮轴92、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89、牵引头88与前支撑定轮座87之间的牵引链条91、以及设置在吊装臂端部与配重臂上的倒L型上导轨架94;
倒L型上导轨架94在L向环形导槽73中导向移动;自动卷扬机84的吊装绳带/链条79通过辅助导向装置82从头部导轮/链轮78输出,吊装绳带/链条79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后缩卡位块80,在吊装绳带/链条79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吊装雷达总成50组件的挂钩;
控制电机93通过中间链轮轴92与后过渡定轮座89传动连接牵引链条91。
在后过渡定轮座89上的电磁离合器90;
在倒L型上导轨架94下方且位于横臂架75端部上表面的下耐磨垫95;水平在倒L型上导轨架94立板上设置有楔形调整螺杆97,在楔形调整螺杆97上设置有楔形调整垫98,在倒L型上导轨架94横板上设置有用于顶在楔形调整垫98上端面上的上防松顶丝96;
下耐磨垫95与L向环形导槽73下表面接触,楔形调整垫98与L向环形导槽73上表面接触。
辅助导向装置82包括旋转设置在旋转下部轴81下端的中心轮架99;在中心轮架99中旋转设置有与吊装绳带/链条79滚动接触的中心导轮/链轮100,在中心轮架99设置有用于将吊装绳带/链条79向中心导轮/链轮100沟槽方向压力接触的底部弹性阻尼座101,在中心导轮/链轮100上同轴联动设置有同步旋转架102,在同步旋转架102外侧壁上径向设置有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在中心轮架99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同步旋转架102中的工艺凹槽104,在工艺凹槽104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的径向卡位槽105;
当中心导轮/链轮100超过设定速度后,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克服弹簧力伸出并进入到径向卡位槽105制动。
本实施例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雷达支撑装置以及上吊装置60。
本实施例的雷达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在山体架51内预制山体内腔52且在上部预制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山体内腔52的上端雷达出口56;首先,山体内腔52内壁上通过液压支护安装支撑网片53并通过锚杆机将锚杆54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然后,在山体内腔52中层层搭建辅助支撑装置59;其次,在辅助支撑装置59顶部安装顶网架55;再次,在山体内腔52中安装人梯57;紧接着,撤下液压支护。
其中辅助支撑装置59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底部隔层58的支撑底架61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在支撑底架61上安装环形钢结构骨架;其次,在底部隔层58的环形钢结构骨架上安装上层的支撑底架61,在支撑底架61上安装环形钢结构骨架直到山体内腔52顶部;再次,环形钢结构骨架上配装拼装扇片62,并在相邻的拼装扇片62之间连接工字型连接架63;紧接着,将工字型连接架63与环形钢结构骨架螺栓连接或焊接;再后来,在拼装扇片62上安装三角斜撑装置64。
其中,三角斜撑装置64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预制组装,在斜撑工艺镂空66中预制固定旋转头,在预制固定旋转头上旋转调整螺母,在三角斜撑架65斜面上插入斜撑架68底部螺栓并与调整螺母螺纹连接;然后,将三角斜撑架65安装在拼装扇片62上;其次,通过旋转调整螺母,使得斜撑架68伸出并与支撑网片53压力接触,锥形尖刺70刺入山体架51中;再次,通过顶丝分别与固定旋转头和底部螺栓对应压力接触。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吊装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在山体内腔52中安装顶部架72,首先,在顶部架72上安装L向环形导槽73,在顶部架72中部下端安装中心驱动主轴74;其次,组装辅助导向装置82;再次,在横臂架75上安装起吊部件与辅助导向装置82,并通过吊装绳带/链条79穿过辅助导向装置82;紧接着,在横臂架75上安装调整距离装置;再后来,在中心驱动主轴74安装横臂架75。
辅助导向装置82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同步旋转架102上安装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然后,将同步旋转架102与中心导轮/链轮100连接为一体后套装在转轴上;其次,将转轴装入中心轮架99中,旋转中心导轮/链轮100,根据中心导轮/链轮100预设安全速度调整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的弹簧力;再次,在中心轮架99设置有用于将吊装绳带/链条79向中心导轮/链轮100沟槽方向压力接触的底部弹性阻尼座101,并调整底部弹性阻尼座101的弹簧力;紧接着,将中心轮架99安装在横臂架75底部;
起吊部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横臂架75配重臂上安装尾座架83,在横臂架75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76中安装工字型导向滑杆77,在尾座架83上安装配重块85;然后,在尾座架83上安装自动卷扬机84,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下端安装头部导轮/链轮78,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上端安装牵引头88;其次,自动卷扬机84输出的吊装绳带/链条79通过头部导轮/链轮78输出;再次,在吊装绳带/链条79输出头上安装后缩卡位块80;
调整距离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吊装臂端部安装前支撑定轮座87,在吊装臂根部上安装后过渡定轮座89,在后过渡定轮座89同轴连接中间链轮轴92;然后,在尾座架83上安装控制电机93;其次,将中间链轮轴92与控制电机93通过传送带连接,将后过渡定轮座89、牵引头88、前支撑定轮座87通过牵引链条91。
在中心驱动主轴74安装横臂架75后,执行以下步骤旋转导向部件;首先,根据横臂架75端部与L向环形导槽73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配装下耐磨垫95;然后,在横臂架75端部安装倒L型上导轨架94;其次,根据倒L型上导轨架94下部与L向环形导槽73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楔形调整螺杆97调整楔形调整垫98位置;再次,上防松顶丝96顶紧楔形调整垫98。
本实施例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方法,首先,在山体架51中设置山体内腔52;然后,执行雷达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其次,执行雷达的上吊装置60的安装方法。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吊装方法,首先,将雷达总成50部件挂装在挂钩上;然后,自动卷扬机84旋切,克服底部弹性阻尼座101的阻力,绕过中心导轮/链轮100与头部导轮/链轮78起吊雷达总成50部件到达上端雷达出口56所在隔层,当中心导轮/链轮100转速超过设定速度后,弹性径向伸缩销103通过离心力克服弹簧力进入到径向卡位槽105中制动;其次,控制电机93通过中间链轮轴92、后过渡定轮座89与支撑定轮座87之间的牵引链条91牵动牵引头88纵向移动到达指定位置。
在将雷达总成50部件挂装在挂钩上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执行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方法。
使用本发明时,对雷达总成50组件的吊运,对山体架51进行挖空成为山体内腔52,支撑网片53实现支护山体,锚杆54实现固定,顶网架55实现顶部支撑,上端雷达出口56实现雷达的进出山体,人梯57方便人上下,隔层58从而对内腔的充分利用,辅助支撑装置59提高腔体的强度,上吊装置60实现吊运,隔层支撑底架61作为支撑支柱,拼装扇片62从而实现拼装,工字型连接架63实现扇片之间的连接,三角斜撑装置64实现对网片的加固支撑,三角斜撑架65为支撑,斜撑工艺镂空66减轻重量从而实现对山体变形的承受,斜撑导向侧帮67实现导向,斜撑架68实现支撑,镂空工艺定位孔69之上可铺设弹性垫,锥形尖刺70扎入山体实现加固,工艺斜槽71从而实现更好的固定。
顶部架72为支撑顶部,L向环形导槽73实现导向与支撑,避免横臂悬臂结构,受力合理,中心驱动主轴74实现旋转驱动,横臂架75实现两端支撑,纵向导向槽76导向,工字型导向滑杆77实现滑动导向,头部导轮/链轮78,吊装绳带/链条79优选链条结构,可以制动效果好,后缩卡位块80实现卡位,旋转下部轴81从而实现辅助导向装置82导向,从而方便导向实现绳带/链条均匀的布置在卷扬机上,尾座架83为支撑,自动卷扬机84可以带有制动功能,配重块85实现横臂受力平衡,配重紧固螺钉86实现对配重的预制调整,前支撑定轮座87,牵引头88,后过渡定轮座89实现纵向位置调整,电磁离合器90可以实现控制,牵引链条91实现柔性驱动,中间链轮轴92实现中转传动,控制电机93实现动力输出,倒L型上导轨架94,下耐磨垫95,上防松顶丝96,楔形调整螺杆97,楔形调整垫98实现旋转支撑与调整间隙,中心轮架99为支撑,中心导轮/链轮100为导向,底部弹性阻尼座101防止绳带/链条松动,同步旋转架102,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工艺凹槽104,径向卡位槽105实现安全自动,防止脱落后掉落。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雷达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52)顶部的顶网架(55)、设置在山体内腔(52)内侧壁上的支撑网片(53)、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的锚杆(54)、层层搭建在山体内腔(52)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以及设置在顶网架(55)处且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山体内腔(52)内部设置有人梯(57);在山体内腔(52)分隔成隔层(58);辅助支撑装置(59)安装在隔层(58)中,底部隔层(58)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与地面连接;上部隔层(58)中辅助支撑装置(59)安装在下部隔层(58)中辅助支撑装置(5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支撑装置(59)包括作为支撑的隔层支撑底架(61);在隔层支撑底架(61)上部与其所在隔层(58)的山体内腔(52)内壁适配的环形钢结构骨架,在环形钢结构骨架上拼装有拼装扇片(62),相邻的拼装扇片(62)之间通过工字型连接架(63)连接,工字型连接架(63)与环形钢结构骨架连接;
上层隔层支撑底架(61)下端与上端的环形钢结构骨架连接;
在拼装扇片(62)上分布有三角斜撑装置(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三角斜撑装置(64)包括固定在拼装扇片(62)上的三角斜撑架(65)、设置在三角斜撑架(65)的斜撑工艺镂空(66)、设置在斜撑工艺镂空(66)底部的固定旋转头、设置在斜撑架(68)下端的底部螺栓、设置在固定旋转头与底部螺栓之间的调整螺母、设置在调整螺母上且分别与固定旋转头和底部螺栓对应接触的顶丝、设置在三角斜撑架(65)斜面上的斜撑导向侧帮(67)、沿垂直三角斜撑架(65)斜面方向在斜撑导向侧帮(67)活动且用于通过卡箍或U型卡与对应支撑网片(53)连接的斜撑架(68)、分布在斜撑架(68)上的镂空工艺定位孔(69)、设置在斜撑架(68)上且用于穿过对应支撑网片(53)刺入山体架(51)中的锥形尖刺(70)、以及设置在锥形尖刺(70)上的工艺斜槽(71)。
5.一种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雷达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权利要求1的雷达支撑装置以及上吊装置(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吊装置(60)包括设置在顶网架(55)上的顶部架(72)、设置在顶部架(72)上的L向环形导槽(73)、设置在顶部架(72)中心处的中心驱动主轴(74)、中部设置在中心驱动主轴(74)下端的横臂架(75)、设置在横臂架(75)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76)、在纵向导向槽(76)中滑动的工字型导向滑杆(77)、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下端的头部导轮/链轮(78)、设置在横臂架(75)下端且同轴在中心驱动主轴(74)下方的旋转下部轴(81)、设置在旋转下部轴(81)下端的辅助导向装置(82)、通过配重紧固螺钉(86)设置在横臂架(75)配重臂上的尾座架(83)、设置在尾座架(83)上且位于配重臂上的配重块(85)、分别设置在配重块(85)上的自动卷扬机(84)与控制电机(93)、设置在吊装臂端部的前支撑定轮座(87)、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上端的牵引头(88)、设置在吊装臂根部的后过渡定轮座(89)、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89)上且与控制电机(93)传动连接的中间链轮轴(92)、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89)、牵引头(88)与前支撑定轮座(87)之间的牵引链条(91)、以及设置在吊装臂端部与配重臂上的倒L型上导轨架(94);
倒L型上导轨架(94)在L向环形导槽(73)中导向移动;自动卷扬机(84)的吊装绳带/链条(79)通过辅助导向装置(82)从头部导轮/链轮(78)输出,吊装绳带/链条(79)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后缩卡位块(80),在吊装绳带/链条(79)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吊装雷达总成(50)组件的挂钩;
控制电机(93)通过中间链轮轴(92)与后过渡定轮座(89)传动连接牵引链条(9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后过渡定轮座(89)上的电磁离合器(90);
在倒L型上导轨架(94)下方且位于横臂架(75)端部上表面的下耐磨垫(95);水平在倒L型上导轨架(94)立板上设置有楔形调整螺杆(97),在楔形调整螺杆(97)上设置有楔形调整垫(98),在倒L型上导轨架(94)横板上设置有用于顶在楔形调整垫(98)上端面上的上防松顶丝(96);
下耐磨垫(95)与L向环形导槽(73)下表面接触,楔形调整垫(98)与L向环形导槽(73)上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装置(82)包括旋转设置在旋转下部轴(81)下端的中心轮架(99);在中心轮架(99)中旋转设置有与吊装绳带/链条(79)滚动接触的中心导轮/链轮(100),在中心轮架(99)设置有用于将吊装绳带/链条(79)向中心导轮/链轮(100)沟槽方向压力接触的底部弹性阻尼座(101),在中心导轮/链轮(100)上同轴联动设置有同步旋转架(102),在同步旋转架(102)外侧壁上径向设置有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在中心轮架(99)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同步旋转架(102)中的工艺凹槽(104),在工艺凹槽(104)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的径向卡位槽(105);
当中心导轮/链轮(100)超过设定速度后,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克服弹簧力伸出并进入到径向卡位槽(105)制动。
CN202021032651.6U 2020-06-08 2020-06-08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56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2651.6U CN212356361U (zh) 2020-06-08 2020-06-08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2651.6U CN212356361U (zh) 2020-06-08 2020-06-08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6361U true CN212356361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265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56361U (zh) 2020-06-08 2020-06-08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63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1914A (zh) * 2020-06-08 2020-08-2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1914A (zh) * 2020-06-08 2020-08-2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N111591914B (zh) * 2020-06-08 2024-0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155776A1 (zh) 一种煤巷钻装运锚一体化机
CN106627216A (zh) 一种充电桩安装专用移动支撑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CN104265164B (zh) 高原山地基坑开挖施工设备的钻进掏挖提土装置
CN212356361U (zh)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N213869907U (zh) 一种地铁盾构隧道建设施工用管片支撑装置
CN208106466U (zh) 掘护锚机
CN204024470U (zh) 一种窄机身六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108923109A (zh) 一种现代化房屋屋顶用环保节能的通讯设备
CN104196072B (zh) 高原山地基坑开挖施工设备
CN111596264A (zh)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系统
CN110344863A (zh) 掘护锚机
CN212356280U (zh) 雷达搭建系统
CN109364406B (zh) 多功能主战云梯消防车
CN111591914A (zh)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N111824927A (zh)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山体内部隐蔽工程安装吊装方法
CN112176870B (zh) 一种两岸采用隧道式锚碇的悬索桥主缆安装方法
CN204024469U (zh) 一种配套连续采煤机使用的六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111236733B (zh) 应急升降式输电铁塔
CN111596265B (zh)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CN204152428U (zh) 一种窄机身四臂锚杆锚索钻车
CN103016019A (zh) 一种掘锚护一体机
CN212243848U (zh) 一种防风跳伞塔
CN212982320U (zh) 雷达吊装装置
CN110454216A (zh) 一种井下灾变区域临时快速密闭支撑装置及方法
CN115893175B (zh) 双曲面悬挑钢网架同步整体提升系统和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