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6265B -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6265B
CN111596265B CN202010513556.6A CN202010513556A CN111596265B CN 111596265 B CN111596265 B CN 111596265B CN 202010513556 A CN202010513556 A CN 202010513556A CN 111596265 B CN111596265 B CN 111596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adar
support
mountai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35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6265A (zh
Inventor
韩宁
宋祥君
樊浩
马飒飒
郭晓冉
连云峰
高润冬
康科
孙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2181 Troop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32181 Troops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2181 Troops of PLA filed Critical 32181 Troops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0105135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6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包括在山体架中设置的山体内腔;在山体内腔中设置内腔支撑装置;在山体内腔顶部设置有山地雷达顶部装置,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处设置有用于雷达总成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上设置用于将雷达总成从山体内腔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处的上吊装置;雷达总成包括活动式雷达装置;活动式雷达装置,包括安装在山洞或涵洞中的雷达支撑装置以及安装在雷达支撑装置上的雷达头部装置;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天线结构种类繁多,一般有锅盖状、矩阵状以及蜂窝状等常见结构,但是其一般是整体性结构,安装不方便,当有线路或结构出现问题时候,需要整个天线装置均需修理,拆装不方便,维修不方便。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模块型结构,可以实现不使用的时候,进行收缩,模块化组装快速方便,便于维修。雷达架在雷达使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设计一种可活动多角度旋转承重雷达支撑架,可实现雷达的方便收缩、角度调节以及高度调整。另外,微波是波长很短的无线电波,微波的方向性很好,速度等于光速,微波遇到车辆立即被反射回来,再被雷达测速计接收,这样一来一回,不过几十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微波方向的改变更可以扩大探测范围,所以设计了这种多角度的雷达装载箱移动支撑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探测装置层出不穷,而雷达探测显然成为了探测装置的主流,而在雷达装置应用安装时,少不了一些辅助装置,而在众多辅助装置中,支撑架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军用雷达需要具有一定的隐藏,从而避免被敌方所侦查。针对我国等其他山区国家,在山地林间搭设雷达成为必要军事设施,车载雷达便携型号,但是其配套设施简陋,功率低,而固定式雷达,其可以搭载大功率接收器,需要配套固定的辅助设备。针对山区地形,现有的雷达基站建设用的配套设备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是室外露天或简易棚舍,而室外的设备因为没有人看管,容易被人恶意损害,而室外易受到风吹日晒,防尘抗老化能力差,其用于被雷达侦查到,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对于泥石流、滑坡和落石的监测是山区山体灾害监测的重点,而据悉的山体内置预警雷达装置辅助装置其成本高,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同时对山体落石抵抗力不灵敏。而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支护结构多采用椭圆形成环初支,分部开挖支护的方法,施工工效低,安全压力大。在对掏空受损山体进行修复时,山体修复的结构是,先将受损坡面清理干净,消除山体崩塌、滑坡隐患,将螺纹钢管埋设在清理后的山体坡面内进行加固,然后在坡面内进行填充加固,加固后的坡面上植入草籽,在坡面上形成绿化带。但是,采用这种结构的山体坡面,由于被修复山体内部无支撑结构、加固结构,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山体内部存在崩塌隐患,并且坡面表面植壤土的附着力有限,存在水土流失的安全隐患。如果采用山体外侧搬运雷达部件到山顶部,容易被卫星发现,效率。而采用架设电力在野外山体供电,容易被间谍发现,成本高,如何在山体内部空间安装简易,方便人工操作。在挖空的山体中安装雷达装置,雷达辅助设备,战事武装设备,其对军事隐蔽性、安全性、抗震性 、抗雪灾具有极高的要求,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仅仅采用瓦片支撑顶部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避免部分山体因为挖空造成的地质灾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系统及搭建方法。本发明一种目标野外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山体架中预制山体内腔;然后,在山体内腔中搭建内腔支撑装置;其次,在内腔支撑装置上安装上吊装置;再次,在山体内腔顶部安装位于内腔支撑装置之上的山地雷达顶部装置;紧接着,将雷达总成的零部件运到山体内腔,并通过上吊装置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处内腔处;接下来,在上端雷达出口处内腔处安装雷达支撑装置;再后来,在雷达支撑装置上安装雷达头部装置; 最后,调试雷达总成。本发明通过模块化雷达天线结构,实现快速安装拆卸,极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安装方便,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模块型结构,可以实现不使用的时候,进行收缩,模块化组装快速方便,便于维修,通过旋转驱动。
本发明通过多组驱动件(螺杆、液压缸等)实现雷达天线的支撑安装底盘送出,从而提高了雷达天线的输送距离,相比于传统隐蔽性雷达,其可以当遇到敌方侦查。恶劣自然天气时候,收缩隐藏到山洞中,或实现驱动伸出,通过多关节设计可有效避开死点。本发明实现了适合山体内隐蔽工程的雷达辅助装置的安装,支撑山体,防止山体坍塌。本发明实现山体内部的吊运,其避免了悬臂结构,受力平衡,可以是升降、旋转、径向移动多自由的移动,安全可靠。采用链条传动,结实牢靠,工艺先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活动式雷达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雷达支撑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雷达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雷达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隐蔽工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吊装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吊装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顶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内外上连接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雷达支撑装置;2、雷达头部装置;3、支撑机架组立;4、支撑升降顶架;5、支撑升降驱动件;6、支撑铰接摆杆;7、支撑辅助摆臂;8、支撑中间连杆;9、支撑安装底盘;10、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1、支撑前斜拉装置;12、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3、支撑后托架;14、支撑后U型导轨;15、支撑后纵向导槽;16、支撑后卡槽;17、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8、支撑后n型卡座;19、支撑后导向杆;20、支撑下滑套;21、支撑顶驱动件;22、支撑工字导向座;23、支撑顶螺杆;24、支撑顶长槽;25、支撑斜楔垫;26、支撑垫螺孔;27、支撑顶槽孔;28、支撑前U型槽;29、支撑前驱动件;30、支撑前导向槽;31、支撑前拉驱动件;32、支撑前导向杆;33、支撑前支座;34、支撑前n型卡座;35、头部支座;36、头部驱动装置;37、扇叶式雷达;38、头部旋转座;39、头部旋转轴;40、头顶帽接收器;41、头颈部旋转套;42、头底部驱动件;43、头身部驱动杆;44、头中部滑座;45、头联动侧杆;46、头雷达骨架。50、雷达总成;51、山体架;52、山体内腔;53、支撑网片;54、锚杆;55、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6、上端雷达出口;57、人梯;58、隔层;59、辅助支撑装置;60、上吊装置;61、隔层支撑底架;62、拼装扇片;63、工字型连接架;64、三角斜撑装置;65、三角斜撑架;66、斜撑工艺镂空;67、斜撑导向侧帮;68、斜撑架;69、镂空工艺定位孔;70、锥形尖刺;71、工艺斜槽;72、顶部架;73、L向环形导槽;74、中心驱动主轴;75、横臂架;76、纵向导向槽;77、工字型导向滑杆;78、头部导轮/链轮;79、吊装绳带/链条;80、后缩卡位块;81、旋转下部轴;82、辅助导向装置;83、尾座架;84、自动卷扬机;85、配重块;86、配重紧固螺钉;87、前支撑定轮座;88、牵引头;89、后过渡定轮座;90、电磁离合器;91、牵引链条;92、中间链轮轴;93、控制电机;94、倒L型上导轨架;95、下耐磨垫;96、上防松顶丝;97、楔形调整螺杆;98、楔形调整垫;99、中心轮架;100、中心导轮/链轮;101、底部弹性阻尼座;102、同步旋转架;103、弹性径向伸缩销;104、工艺凹槽;105、径向卡位槽。201、层支撑笼架;202、顶环连接架;203、顶侧母线架;204、顶环形连接架;205、顶内部瓦片;206、顶部穹顶;207、外环形连接架;208、外连接骨架;209、外连接网片;210、外连接顶板;211、外连接定位止口;212、外中空通道;213、顶部反光镜;214、顶部升降帽;215、顶部下止口;216、顶部升降推杆;217、内外上连接螺杆;218、内外上螺母头;219、内外上卡槽;220、内外上螺母盖;221、内外万向联轴节;222、内外下连接螺杆;223、内外下螺母头;224、内外下卡槽;225、内外下螺母盖;226、雷达门口;227、雷达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山体架51中预制山体内腔52;然后,在山体内腔52中搭建内腔支撑装置;其次,在内腔支撑装置上安装上吊装置60;再次,在山体内腔52顶部安装位于内腔支撑装置之上的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紧接着,将雷达总成50的零部件运到山体内腔52,并通过上吊装置60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56处内腔处;接下来,在上端雷达出口56处内腔处安装雷达支撑装置1;再后来,在雷达支撑装置1上安装雷达头部装置2; 最后,调试雷达总成50。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动式雷达装置,包括雷达头部装置2,其包括头部支座35、安装在头部支座35上的头部驱动装置36、以及安装在头部驱动装置36上的扇叶式雷达37;扇叶式雷达37打开后,相邻的扇叶式雷达37侧边接触后拼接;雷达头部装置2通过头部支座35安装在支撑安装底盘上,头部驱动装置36实现打开或闭合操作,同时实现旋转操作进行捕获信号,扇叶式雷达37进行扫描,头部旋转座38是常用的旋转机构,头部旋转轴39为主支撑实现导向与受力作用,头顶帽接收器40可以进行信号接收,头颈部旋转套41从而通过轴承实现自由旋转,头底部驱动件42为推杆或液压缸等通用件,头身部驱动杆43可以是固定或伸缩的,头中部滑座44自由活动,头联动侧杆45实现牵拉,头雷达骨架46实现支撑。
头部驱动装置36包括设置在头部支座35上的头部旋转座38、垂直设置在头部旋转座38上的头部旋转轴39、设置在头部旋转轴39上部的头颈部旋转套41、设置在头部旋转轴39顶部的头顶帽接收器40、设置在头颈部旋转套41上的头底部驱动件42、一端与头颈部旋转套41外侧壁铰接的头雷达骨架46、滑动设置在头部旋转轴39上的头中部滑座44、设置在头底部驱动件42与头中部滑座44之间的头身部驱动杆43、以及铰接在头雷达骨架46另一端与头中部滑座44外侧壁之间的头联动侧杆45;头雷达骨架46位于对应扇叶式雷达37背侧。
在雷达头部装置2下端安装有在山洞或涵洞中的雷达支撑装置1。
本实施例的活动式雷达装置的安装方法,首先,安装在山洞或涵洞中的雷达支撑装置1;然后,在雷达支撑装置1上安装雷达头部装置2;
在安装在山洞或涵洞中的雷达支撑装置1的方法中,该方法包括以下安装步骤:首先,在山腰或山顶处构建用于雷达存放与工作的山洞;然后,在山洞地面上安装支撑机架组立3、液压泵站、发电机组;其次,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安装支撑升降驱动件5;再次,在支撑升降驱动件5上安装支撑升降顶架4;紧接着,在支撑升降顶架4与支撑机架组立3之间依次安装支撑辅助摆臂7、支撑中间连杆8、以及支撑铰接摆杆6; 紧接着,支撑中间连杆8之间安装支撑安装底盘9;再后来,在支撑铰接摆杆6与支撑机架组立3之间安装支撑后斜拉装置与支撑前斜拉装置11。
在安装支撑后斜拉装置的步骤中,首先,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安装带有支撑后纵向导槽15的支撑后U型导轨14;然后,将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放置支撑后U型导轨14中,并将其上安装支撑后导向杆19,支撑后导向杆19两端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纵向滚动;再次,在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尾部安装支撑后托架13;紧接着,在支撑后托架13上倒置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在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下端安装向下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的支撑后n型卡座18;下一步,调整支撑铰接摆杆6上预安装支撑下滑套20的位置,通过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将支撑下滑套20与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连接。
在安装支撑辅助摆臂7的步骤中, 首先,在支撑升降顶架4纵向加工支撑顶槽孔27,将支撑顶长槽24放置到支撑顶槽孔27中;然后,支撑升降顶架4上纵向安装支撑顶驱动件21,并支撑顶驱动件21与支撑辅助摆臂7连接;其次,当雷达支撑装置1调整到指定位置后,将支撑斜楔垫25插入到支撑工字导向座22上端与支撑升降顶架4之间,并根据间隙选配支撑斜楔垫25的厚度;再次,通过支撑顶螺杆23将支撑斜楔垫25与支撑工字导向座22连接。
在雷达支撑装置1上安装雷达头部装置2的方法中, 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头部支座35上安装头部驱动装置36;然后,在头部驱动装置36上安装扇叶式雷达37。
进一步,安装头部驱动装置36的步骤,首先, 在头部支座35上安装头部旋转座38,在头部旋转座38上安装头部旋转轴39;然后,在头部旋转轴39底部套装安装头底部驱动件42;其次,在头部旋转轴39上套装头中部滑座44,在头中部滑座44与头底部驱动件42之间安装头身部驱动杆43;再次,在头底部驱动件42上部套装头颈部旋转套41,并安装在头顶帽接收器40;紧接着,在头颈部旋转套41上连接头雷达骨架46,在头中部滑座44上连接头联动侧杆45;下一步,将头雷达骨架46与头联动侧杆45端部铰接;再往后,将扇叶式雷达37安装在头联动侧杆45上,保证扇叶式雷达37打开后拼接。
本实施例的活动式雷达装置的控制方法,借助于活动式雷达装置,首先,执行雷达支撑控制方法;然后,执行雷达天线控制方法;
雷达支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支撑升降驱动件5顶升支撑升降顶架4,支撑前n型卡座34与支撑前卡槽分离,同时,支撑后n型卡座18与支撑后卡槽16分离,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通过支撑后导向杆19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中纵向滑动,支撑前导向杆32在支撑前导向槽30中纵向滑动,使得支撑前拉驱动件31与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前行;然后,当支撑升降驱动件5顶升到行程位置后锁死,支撑后n型卡座18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驱动支撑铰接摆杆6前摆动,直到行程位置,同时,支撑前拉驱动件31伸出到行程位置;其次,支撑前n型卡座34与支撑前卡槽咬合,同时,支撑后n型卡座18与支撑后卡槽16分离;再次,支撑前拉驱动件31缩回到行程位置,从而带动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预设位置,同时利用两侧支撑前拉驱动件31伸缩量不同,实现对支撑安装底盘9侧向摆动角度调节;紧接着,支撑后n型卡座18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
其中,通过泵站驱动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伸缩,通过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的死点;
其中,当需要进一步前摆动时,首先,松开支撑顶螺杆23,取出支撑斜楔垫25;然后,通过支撑顶驱动件21伸出,将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到预设位置;其次,重新插入支撑斜楔垫25,并锁紧支撑顶螺杆23。
执行雷达天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头底部驱动件42伸长驱动头中部滑座44上行到设定位置,头联动侧杆45通过头雷达骨架46使得扇叶式雷达37并拼装,并通过头部旋转座38带动扇叶式雷达37旋转工作。
作为局部说明,本实施例的雷达支撑装置,雷达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机架组立3、设置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升降驱动件5、设置在支撑升降驱动件5上的支撑升降顶架4、两个分别下脚部铰接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铰接摆杆6、两个上首部分别活动连接在支撑升降顶架4下表面的支撑辅助摆臂7、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支撑铰接摆杆6与支撑辅助摆臂7之间的支撑中间连杆8、两侧部分别与对应的支撑中间连杆8铰接且用于安装雷达天线的支撑安装底盘9、以及下根部活动连接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后斜拉装置和/或支撑前斜拉装置11;
支撑后斜拉装置和/或支撑前斜拉装置11的上首部与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铰接。
支撑后斜拉装置包括纵向设置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后U型导轨14、设置在支撑后U型导轨14侧立板上的支撑后纵向导槽15、分布在支撑后U型导轨14底板上的支撑后卡槽16、位于支撑后U型导轨14中的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设置在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后端的支撑后托架13、竖直设置在支撑后托架13上的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设置在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下端且用于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的支撑后n型卡座18、设置在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活动杆上且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中纵向滑动的支撑后导向杆19、下脚部铰接在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活动杆端部的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以及外侧壁与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上端部铰接且套装在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上的支撑下滑套20;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为伸缩杆或固定杆。
支撑前斜拉装置11与支撑后斜拉装置结构相同;其包括纵向设置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前U型槽28、设置在支撑前U型槽28侧立板上的支撑前导向槽30、分布在支撑前U型槽28底板上的支撑前卡槽、位于支撑前U型槽28中的支撑前拉驱动件31、设置在支撑前拉驱动件31后端的支撑前支座33、竖直升降设置在支撑前支座33上且用于插入支撑前卡槽中的支撑前n型卡座34、设置在支撑前拉驱动件31活动杆上且在支撑前导向槽30中纵向滑动的支撑前导向杆32、下脚部铰接在支撑前拉驱动件31活动杆端部的支撑前驱动件29、以及外侧壁与支撑前驱动件29上端部铰接且套装在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上的支撑下滑套;
支撑前斜拉装置11的支撑下滑套与支撑后斜拉装置的支撑下滑套20彼此独立或为一体设置。
在支撑升降顶架4上纵向设置有支撑顶驱动件21,在支撑顶驱动件21活动杆上的支撑工字导向座22,在支撑升降顶架4上纵向设置有支撑顶槽孔27;
支撑工字导向座22上端在支撑顶槽孔27中纵向滑动,支撑顶驱动件21端部与支撑辅助摆臂7上端部铰接。
在支撑升降顶架4上设置有与支撑顶驱动件21轴心线平行的支撑顶长槽24;在支撑工字导向座22上端与支撑升降顶架4之间插装有支撑斜楔垫25,在支撑斜楔垫25上设置有支撑垫螺孔26;
在支撑顶长槽24中设置有下端与支撑垫螺孔26连接的支撑顶螺杆23。
本实施例的雷达支撑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安装步骤:首先,在山腰或山顶处构建用于雷达存放与工作的山洞;然后,在山洞地面上安装支撑机架组立3、液压泵站、发电机组;其次,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安装支撑升降驱动件5;再次,在支撑升降驱动件5上安装支撑升降顶架4;紧接着,在支撑升降顶架4与支撑机架组立3之间依次安装支撑辅助摆臂7、支撑中间连杆8、以及支撑铰接摆杆6; 紧接着,支撑中间连杆8之间安装支撑安装底盘9;再后来,在支撑铰接摆杆6与支撑机架组立3之间安装支撑后斜拉装置与支撑前斜拉装置11。
在安装支撑后斜拉装置的步骤中,首先,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安装带有支撑后纵向导槽15的支撑后U型导轨14;然后,将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放置支撑后U型导轨14中,并将其上安装支撑后导向杆19,支撑后导向杆19两端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纵向滚动;再次,在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尾部安装支撑后托架13;紧接着,在支撑后托架13上倒置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在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下端安装向下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的支撑后n型卡座18;下一步,调整支撑铰接摆杆6上预安装支撑下滑套20的位置,通过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将支撑下滑套20与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连接。
在安装支撑辅助摆臂7的步骤中, 首先,在支撑升降顶架4纵向加工支撑顶槽孔27,将支撑顶长槽24放置到支撑顶槽孔27中;然后,支撑升降顶架4上纵向安装支撑顶驱动件21,并支撑顶驱动件21与支撑辅助摆臂7连接;其次,当雷达支撑装置1调整到指定位置后,将支撑斜楔垫25插入到支撑工字导向座22上端与支撑升降顶架4之间,并根据间隙选配支撑斜楔垫25的厚度;再次,通过支撑顶螺杆23将支撑斜楔垫25与支撑工字导向座22连接。
本实施例的雷达支撑控制方法, 借助于雷达支撑装置1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支撑升降驱动件5顶升支撑升降顶架4,支撑前n型卡座34与支撑前卡槽分离,同时,支撑后n型卡座18与支撑后卡槽16分离,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通过支撑后导向杆19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中纵向滑动,支撑前导向杆32在支撑前导向槽30中纵向滑动,使得支撑前拉驱动件31与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前行;然后,当支撑升降驱动件5顶升到行程位置后锁死,支撑后n型卡座18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驱动支撑铰接摆杆6前摆动,直到行程位置,同时,支撑前拉驱动件31伸出到行程位置;其次,支撑前n型卡座34与支撑前卡槽咬合,同时,支撑后n型卡座18与支撑后卡槽16分离;再次,支撑前拉驱动件31缩回到行程位置,从而带动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预设位置,同时利用两侧支撑前拉驱动件31伸缩量不同,实现对支撑安装底盘9侧向摆动角度调节;紧接着,支撑后n型卡座18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
其中,通过泵站驱动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伸缩,通过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的死点。
其中,当需要进一步前摆动时,首先,松开支撑顶螺杆23,取出支撑斜楔垫25;然后,通过支撑顶驱动件21伸出,将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到预设位置;其次,重新插入支撑斜楔垫25,并锁紧支撑顶螺杆23。
使用本实施例时,雷达支撑装置1作为支撑雷达天线的关键,支撑机架组立3为支撑安装在山洞或隧洞中,支撑升降顶架4起到安全辅助支撑,提供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支撑升降驱动件5优选油缸,本发明省略了锁死装置等常见部件,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支撑中间连杆8可以是固定的或伸缩的,支撑安装底盘9方便安装雷达天线组件,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实现驱动牵拉,支撑前斜拉装置11实现前行牵拉,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实现牵拉,支撑后托架13,支撑后U型导轨14为导向,支撑后纵向导槽15实现纵向定向驱动,支撑后卡槽16实现纵向行程定位,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支撑后n型卡座18实现固定,支撑后导向杆19可为伸缩杆等,支撑下滑套20从而驱动摆动,支撑工字导向座22实现导向,支撑顶螺杆23实现顶紧,支撑顶长槽24方便任一位置的固定,支撑斜楔垫25兼容性强,摩擦力大。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内腔支撑装置,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内腔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52顶部的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设置在山体内腔52内侧壁上的支撑网片53、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的锚杆54、层层搭建在山体内腔52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以及设置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处且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
在山体内腔52内部设置有人梯57;在山体内腔52分隔成隔层58;辅助支撑装置59安装在隔层58中,底部隔层58中的辅助支撑装置59与地面连接;上部隔层58中辅助支撑装置59安装在下部隔层58中辅助支撑装置59上。
辅助支撑装置59包括作为支撑的隔层支撑底架61;在隔层支撑底架61上部与其所在隔层58的山体内腔52内壁适配的环形钢结构骨架,在环形钢结构骨架上拼装有拼装扇片62,相邻的拼装扇片62之间通过工字型连接架63连接,工字型连接架63与环形钢结构骨架连接;
上层隔层支撑底架61下端与上端的环形钢结构骨架连接;
在拼装扇片62上分布有三角斜撑装置64。
三角斜撑装置64包括固定在拼装扇片62上的三角斜撑架65、设置在三角斜撑架65的斜撑工艺镂空66、设置在斜撑工艺镂空66底部的固定旋转头、设置在斜撑架68下端的底部螺栓、设置在固定旋转头与底部螺栓之间的调整螺母、设置在调整螺母上且分别与固定旋转头和底部螺栓对应接触的顶丝、设置在三角斜撑架65斜面上的斜撑导向侧帮67、沿垂直三角斜撑架65斜面方向在斜撑导向侧帮67活动且用于通过卡箍或U型卡与对应支撑网片53连接的斜撑架68、分布在斜撑架68上的镂空工艺定位孔69、设置在斜撑架68上且用于穿过对应支撑网片53刺入山体架51中的锥形尖刺70、以及设置在锥形尖刺70上的工艺斜槽71。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吊装装置, 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内腔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 在山体内腔52顶部设置有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处设置有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上吊装置60设置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上且用于将雷达总成50从山体内腔52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56处;
上吊装置60包括设置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上的顶部架72、设置在顶部架72上的L向环形导槽73、设置在顶部架72中心处的中心驱动主轴74、中部设置在中心驱动主轴74下端的横臂架75、设置在横臂架75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76、在纵向导向槽76中滑动的工字型导向滑杆77、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下端的头部导轮/链轮78、设置在横臂架75下端且同轴在中心驱动主轴74下方的旋转下部轴81、设置在旋转下部轴81下端的辅助导向装置82、通过配重紧固螺钉86设置在横臂架75配重臂上的尾座架83、设置在尾座架83上且位于配重臂上的配重块85、分别设置在配重块85上的自动卷扬机84与控制电机93、设置在吊装臂端部的前支撑定轮座87、设置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上端的牵引头88、设置在吊装臂根部的后过渡定轮座89、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89上且与控制电机93传动连接的中间链轮轴92、设置在后过渡定轮座89、牵引头88与前支撑定轮座87之间的牵引链条91、以及设置在吊装臂端部与配重臂上的倒L型上导轨架94;
倒L型上导轨架94在L向环形导槽73中导向移动;自动卷扬机84的吊装绳带/链条79通过辅助导向装置82从头部导轮/链轮78输出,吊装绳带/链条79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后缩卡位块80,在吊装绳带/链条79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吊装雷达总成50组件的挂钩;
控制电机93通过中间链轮轴92与后过渡定轮座89传动连接牵引链条91。
在后过渡定轮座89上的电磁离合器90;
在倒L型上导轨架94下方且位于横臂架75端部上表面的下耐磨垫95;水平在倒L型上导轨架94立板上设置有楔形调整螺杆97,在楔形调整螺杆97上设置有楔形调整垫98,在倒L型上导轨架94横板上设置有用于顶在楔形调整垫98上端面上的上防松顶丝96;
下耐磨垫95与L向环形导槽73下表面接触,楔形调整垫98与L向环形导槽73上表面接触。
辅助导向装置82包括旋转设置在旋转下部轴81下端的中心轮架99;在中心轮架99中旋转设置有与吊装绳带/链条79滚动接触的中心导轮/链轮100,在中心轮架99设置有用于将吊装绳带/链条79向中心导轮/链轮100沟槽方向压力接触的底部弹性阻尼座101,在中心导轮/链轮100上同轴联动设置有同步旋转架102,在同步旋转架102外侧壁上径向设置有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在中心轮架99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同步旋转架102中的工艺凹槽104,在工艺凹槽104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的径向卡位槽105;
当中心导轮/链轮100超过设定速度后,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克服弹簧力伸出并进入到径向卡位槽105制动。
本实施例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在山体架51中设置有山体内腔52,内腔支撑装置设置在山体内腔52中,其包括内腔支撑装置以及上吊装置60。
本实施例的内腔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在山体架51内预制山体内腔52且在上部预制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山体内腔52的上端雷达出口56;首先,山体内腔52内壁上通过液压支护安装支撑网片53并通过锚杆机将锚杆54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然后,在山体内腔52中层层搭建辅助支撑装置59;其次,在辅助支撑装置59顶部安装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再次,在山体内腔52中安装人梯57;紧接着,撤下液压支护。
其中辅助支撑装置59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底部隔层58的支撑底架61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在支撑底架61上安装环形钢结构骨架;其次,在底部隔层58的环形钢结构骨架上安装上层的支撑底架61,在支撑底架61上安装环形钢结构骨架直到山体内腔52顶部;再次,环形钢结构骨架上配装拼装扇片62,并在相邻的拼装扇片62之间连接工字型连接架63;紧接着,将工字型连接架63与环形钢结构骨架螺栓连接或焊接;再后来,在拼装扇片62上安装三角斜撑装置64。
其中,三角斜撑装置64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预制组装,在斜撑工艺镂空66中预制固定旋转头,在预制固定旋转头上旋转调整螺母,在三角斜撑架65斜面上插入斜撑架68底部螺栓并与调整螺母螺纹连接;然后,将三角斜撑架65安装在拼装扇片62上;其次,通过旋转调整螺母,使得斜撑架68伸出并与支撑网片53压力接触,锥形尖刺70刺入山体架51中;再次,通过顶丝分别与固定旋转头和底部螺栓对应压力接触。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吊装装置的安装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在山体内腔52中安装顶部架72,首先,在顶部架72上安装L向环形导槽73,在顶部架72中部下端安装中心驱动主轴74;其次,组装辅助导向装置82;再次,在横臂架75上安装起吊部件与辅助导向装置82,并通过吊装绳带/链条79穿过辅助导向装置82;紧接着,在横臂架75上安装调整距离装置;再后来,在中心驱动主轴74安装横臂架75。
辅助导向装置82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同步旋转架102上安装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然后,将同步旋转架102与中心导轮/链轮100连接为一体后套装在转轴上;其次,将转轴装入中心轮架99中,旋转中心导轮/链轮100,根据中心导轮/链轮100预设安全速度调整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的弹簧力;再次,在中心轮架99设置有用于将吊装绳带/链条79向中心导轮/链轮100沟槽方向压力接触的底部弹性阻尼座101,并调整底部弹性阻尼座101的弹簧力;紧接着,将中心轮架99安装在横臂架75底部;
起吊部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横臂架75配重臂上安装尾座架83,在横臂架75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76中安装工字型导向滑杆77,在尾座架83上安装配重块85;然后,在尾座架83上安装自动卷扬机84,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下端安装头部导轮/链轮78,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上端安装牵引头88;其次,自动卷扬机84输出的吊装绳带/链条79通过头部导轮/链轮78输出;再次,在吊装绳带/链条79输出头上安装后缩卡位块80;
调整距离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吊装臂端部安装前支撑定轮座87,在吊装臂根部上安装后过渡定轮座89,在后过渡定轮座89同轴连接中间链轮轴92;然后,在尾座架83上安装控制电机93;其次,将中间链轮轴92与控制电机93通过传送带连接,将后过渡定轮座89、牵引头88、前支撑定轮座87通过牵引链条91。
在中心驱动主轴74安装横臂架75后,执行以下步骤旋转导向部件;首先,根据横臂架75端部与L向环形导槽73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配装下耐磨垫95;然后,在横臂架75端部安装倒L型上导轨架94;其次,根据倒L型上导轨架94下部与L向环形导槽73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楔形调整螺杆97调整楔形调整垫98位置;再次,上防松顶丝96顶紧楔形调整垫98。
本实施例的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方法, 首先,在山体架51中设置山体内腔52;然后,执行内腔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其次,执行雷达的上吊装置60的安装方法。
本实施例的雷达的吊装方法, 首先,将雷达总成50部件挂装在挂钩上;然后,自动卷扬机84旋切,克服底部弹性阻尼座101的阻力,绕过中心导轮/链轮100与头部导轮/链轮78起吊雷达总成50部件到达上端雷达出口56所在隔层,当中心导轮/链轮100转速超过设定速度后,弹性径向伸缩销103通过离心力克服弹簧力进入到径向卡位槽105中制动;其次,控制电机93通过中间链轮轴92、后过渡定轮座89与支撑定轮座87之间的牵引链条91牵动牵引头88纵向移动到达指定位置。
在将雷达总成50部件挂装在挂钩上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执行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方法。
使用本发明时,对雷达总成50组件的吊运,对山体架51进行挖空成为山体内腔52,支撑网片53实现支护山体,锚杆54实现固定,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实现顶部支撑,上端雷达出口56实现雷达的进出山体,人梯57方便人上下,隔层58从而对内腔的充分利用,辅助支撑装置59提高腔体的强度,上吊装置60实现吊运,隔层支撑底架61作为支撑支柱,拼装扇片62从而实现拼装,工字型连接架63实现扇片之间的连接,三角斜撑装置64实现对网片的加固支撑,三角斜撑架65为支撑,斜撑工艺镂空66减轻重量从而实现对山体变形的承受,斜撑导向侧帮67实现导向,斜撑架68实现支撑,镂空工艺定位孔69之上可铺设弹性垫,锥形尖刺70扎入山体实现加固,工艺斜槽71从而实现更好的固定。
顶部架72为支撑顶部,L向环形导槽73实现导向与支撑,避免横臂悬臂结构,受力合理,中心驱动主轴74实现旋转驱动,横臂架75实现两端支撑,纵向导向槽76导向,工字型导向滑杆77实现滑动导向,头部导轮/链轮78,吊装绳带/链条79优选链条结构,可以制动效果好,后缩卡位块80实现卡位,旋转下部轴81从而实现辅助导向装置82导向,从而方便导向实现绳带/链条均匀的布置在卷扬机上,尾座架83为支撑,自动卷扬机84可以带有制动功能,配重块85实现横臂受力平衡,配重紧固螺钉86实现对配重的预制调整,前支撑定轮座87,牵引头88,后过渡定轮座89实现纵向位置调整,电磁离合器90可以实现控制,牵引链条91实现柔性驱动,中间链轮轴92实现中转传动,控制电机93实现动力输出,倒L型上导轨架94,下耐磨垫95,上防松顶丝96,楔形调整螺杆97,楔形调整垫98实现旋转支撑与调整间隙,中心轮架99为支撑,中心导轮/链轮100为导向,底部弹性阻尼座101防止绳带/链条松动,同步旋转架102,弹性径向伸缩销103,工艺凹槽104,径向卡位槽105实现安全自动,防止脱落后掉落。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山地雷达顶部装置,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上部的层支撑笼架201、设置在层支撑笼架201上的顶环连接架202、沿高度方向且均布倾斜分布在顶环连接架202上部的顶侧母线架203、以及呈层状分布且水平设置在顶侧母线架203上的顶环形连接架204;
顶侧母线架203与顶环形连接架204交叉连接形成网格;
顶侧母线架203形成上小下大的内锥台结构,在顶环形连接架204上分布有顶内部瓦片205;在内锥台结构顶部设置有与各顶侧母线架203顶部连接的顶部穹顶206;
在山体外侧壁上沿山体坡度分布有外连接骨架208,在外连接骨架208之间连接有外环形连接架207,
外连接骨架208与外环形连接架207形成罩在山体外侧壁上的外笼体;在外笼体上安装有外连接网片209,外笼体与内锥台结构之间连接有内外接杆;
在外笼体顶部水平设置有外连接顶板210。
顶内部瓦片205通过锚杆安装山体内侧壁上;顶侧母线架203的锥度与对应山体锥度相同;内锥台结构、外笼体分别预制有防腐涂层。
内外接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外上连接螺杆217与内外下连接螺杆222、设置在内外上连接螺杆217顶部的内外上螺母头218、设置在内外上螺母头218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外笼体咬口上的内外上卡槽219、在内外上螺母头218上安装的内外上螺母盖220、设置在内外下连接螺杆222下端的内外下螺母头223、设置在内外下螺母头223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的内外下卡槽224、在内外下螺母头223上安装的内外下螺母盖225、设置在内外上连接螺杆217与内外下螺母头223之间的内外万向联轴节221。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设置有外连接定位止口211,在外连接顶板210上方设置有顶部升降帽214,在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设置有与外连接定位止口211配合的顶部下止口215,在顶部下止口215处设置有顶部反光镜213,在顶部穹顶206上竖直设置有顶部升降推杆216;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设置有外中空通道212与工艺通孔;
顶部升降推杆216上端通过外中空通道212或工艺通孔与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连接;在顶部穹顶206上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在山体顶部层支撑笼架201上设置有用于将雷达从山体内部送出到山体外侧的雷达门口226,在雷达门口226上设置有雷达门板227。
在雷达门板227外侧壁上设置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本实施例的山地雷达顶部装置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在山体内预制中空内腔,在中空内腔中安装山体内壁支撑骨架,同时,对山体顶部外侧施工;首先,在山体内壁支撑骨架顶部安装层支撑笼架201,并通过顶环连接架202将层支撑笼架201连接为一体;然后,将顶环连接架202上安装顶侧母线架203,并通过顶环形连接架204连接为一体;其次,在山体上预打连通孔,使得该连通孔与山体内腔连通,在该孔中插装内外接杆,将内外接杆下端与内锥台结构连接为一体,紧接着,在该连通孔内壁与内外接杆外壁之间进行灌浆;再次,在山体外侧壁上预设沟槽,将外连接骨架208与外环形连接架207预埋在对应沟槽中并连接为一体,将内外接杆上端与外笼体连接为一体;接下来,在内锥台结构上安装与山体内壁接触的顶内部瓦片205,并对顶内部瓦片205之间的接缝填充密封材料;后来,对山体顶部进行还原山体施工。
还包括安装在顶部升降帽214的方法;首先,在山体顶部预挖空,在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设置顶部反光镜213;然后,在顶部穹顶206上安装顶部升降推杆216,并与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连接,保证外连接定位止口211与顶部下止口215的配合;
还包括内外接杆的连接方法;首先,将内外下卡槽224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然后,内外下螺母盖225与内外下螺母头223螺纹连接;其次,通过内外万向联轴节221调整内外上卡槽219角度,将内外上卡槽219咬合在外笼体上;再次,内外上螺母盖220与内外上螺母头218螺纹连接。
使用本发明时,层支撑笼架201为支撑,顶环连接架202实现紧固连接,顶侧母线架203,顶环形连接架204实现固定连接,顶内部瓦片205实现固定连接贴在内腔壁上,通过环形结构占地面积小,通过连接架承受山体形变,实现力向下的传递。顶部穹顶206可以是固定或活动,外环形连接架207与外连接骨架208实现了固定连接,外连接网片209方便植被生长,对土石的固定,防止山体滑坡与水土流失,外连接顶板210为支撑,外连接定位止口211为凸起,防止泥土进入到外中空通道212中同时实现定位,顶部反光镜213实现将外界的光反射到内腔中,顶部升降帽214实现活动升降防止水土进入山体内腔中,顶部下止口215实现对合,顶部升降推杆216实现升降驱动,从而实现利用太阳光,节约照明电能,作为优选,内外上连接螺杆217,内外上螺母头218,内外上卡槽219,内外上螺母盖220,实现了对外笼体的连接,同时利用槽与螺纹连接实现长度方向的调整,内外万向联轴节221实现旋转角度调整,内外下连接螺杆222,内外下螺母头223,内外下卡槽224,内外下螺母盖225,实现了对内锥台结构的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杆替代,雷达门口226方便雷达进出,当遇见恶劣天气或发现敌人侦查时候,可以将雷达收回,用雷达门板227实现遮挡。

Claims (10)

1.一种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目标指示雷达战场搭建系统,其包括在山体架(51)中设置的山体内腔(52);在山体内腔(52)中设置内腔支撑装置;在山体内腔(52)顶部设置有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处设置有用于雷达总成(50)进出的上端雷达出口(56);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上设置用于将雷达总成(50)从山体内腔(52)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56)处的上吊装置(60);雷达总成(50)包括活动式雷达装置;活动式雷达装置,包括安装在山洞或涵洞中的雷达支撑装置(1)以及安装在雷达支撑装置(1)上的雷达头部装置(2);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山体架(51)中预制山体内腔(52);然后,在山体内腔(52)中搭建内腔支撑装置;其次,在内腔支撑装置上安装上吊装置(60);再次,在山体内腔(52)顶部安装位于内腔支撑装置之上的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紧接着,将雷达总成(50)的零部件运到山体内腔(52),并通过上吊装置(60)吊装到上端雷达出口(56)处内腔处;接下来,在上端雷达出口(56)处内腔处安装雷达支撑装置(1);再后来,在雷达支撑装置(1)上安装雷达头部装置(2); 最后,调试雷达总成(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搭建内腔支撑装置中, 内腔支撑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山体内腔(52)内壁上通过液压支护安装支撑网片(53)并通过锚杆机将锚杆(54)连接在支撑网片(53)与山体架(51)之间;然后,在山体内腔(52)中层层搭建辅助支撑装置(59);其次,在辅助支撑装置(59)顶部安装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再次,在山体内腔(52)中安装人梯(57);紧接着,撤下液压支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辅助支撑装置(59)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底部隔层(58)的支撑底架(61)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在支撑底架(61)上安装环形钢结构骨架;其次,在底部隔层(58)的环形钢结构骨架上安装上层的支撑底架(61),在支撑底架(61)上安装环形钢结构骨架直到山体内腔(52)顶部;再次,环形钢结构骨架上配装拼装扇片(62),并在相邻的拼装扇片(62)之间连接工字型连接架(63);紧接着,将工字型连接架(63)与环形钢结构骨架螺栓连接或焊接;再后来,在拼装扇片(62)上安装三角斜撑装置(64);
其中,三角斜撑装置(64)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预制组装,在斜撑工艺镂空(66)中预制固定旋转头,在预制固定旋转头上旋转调整螺母,在三角斜撑架(65)斜面上插入斜撑架(68)底部螺栓并与调整螺母螺纹连接;然后,将三角斜撑架(65)安装在拼装扇片(62)上;其次,通过旋转调整螺母,使得斜撑架(68)伸出并与支撑网片(53)压力接触,锥形尖刺(70)刺入山体架(51)中;再次,通过顶丝分别与固定旋转头和底部螺栓对应压力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吊装置(60)安装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前提是,在山体内腔(52)中安装顶部架(72),首先,在顶部架(72)上安装L向环形导槽(73),在顶部架(72)中部下端安装中心驱动主轴(74);其次,组装辅助导向装置(82);再次,在横臂架(75)上安装起吊部件与辅助导向装置(82),并通过吊装绳带/链条(79)穿过辅助导向装置(82);紧接着,在横臂架(75)上安装调整距离装置;再后来,在中心驱动主轴(74)安装横臂架(7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辅助导向装置(82)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同步旋转架(102)上安装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然后,将同步旋转架(102)与中心导轮/链轮(100)连接为一体后套装在转轴上;其次,将转轴装入中心轮架(99)中,旋转中心导轮/链轮(100),根据中心导轮/链轮(100)预设安全速度调整弹性径向伸缩销(103)的弹簧力;再次,在中心轮架(99)设置有用于将吊装绳带/链条(79)向中心导轮/链轮(100)沟槽方向压力接触的底部弹性阻尼座(101),并调整底部弹性阻尼座(101)的弹簧力;紧接着,将中心轮架(99)安装在横臂架(75)底部;
起吊部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横臂架(75)配重臂上安装尾座架(83),在横臂架(75)吊装臂上的纵向导向槽(76)中安装工字型导向滑杆(77),在尾座架(83)上安装配重块(85);然后,在尾座架(83)上安装自动卷扬机(84),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下端安装头部导轮/链轮(78),在工字型导向滑杆(77)上端安装牵引头(88);其次,自动卷扬机(84)输出的吊装绳带/链条(79)通过头部导轮/链轮(78)输出;再次,在吊装绳带/链条(79)输出头上安装后缩卡位块(80);
调整距离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吊装臂端部安装前支撑定轮座(87),在吊装臂根部上安装后过渡定轮座(89),在后过渡定轮座(89)同轴连接中间链轮轴(92);然后,在尾座架(83)上安装控制电机(93);其次,将中间链轮轴(92)与控制电机(93)通过传送带连接,将后过渡定轮座(89)、牵引头(88)、前支撑定轮座(87)通过牵引链条(91);
在中心驱动主轴(74)安装横臂架(75)后,执行以下步骤旋转导向部件;首先,根据横臂架(75)端部与L向环形导槽(73)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配装下耐磨垫(95);然后,在横臂架(75)端部安装倒L型上导轨架(94);其次,根据倒L型上导轨架(94)下部与L向环形导槽(73)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楔形调整螺杆(97)调整楔形调整垫(98)位置;再次,上防松顶丝(96)顶紧楔形调整垫(9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的安装中,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山体内壁支撑骨架顶部安装层支撑笼架(201),并通过顶环连接架(202)将层支撑笼架(201)连接为一体;然后,将顶环连接架(202)上安装顶侧母线架(203),并通过顶环形连接架(204)连接为一体;其次,在山体上预打连通孔,使得该连通孔与山体内腔连通,在该孔中插装内外接杆,将内外接杆下端与内锥台结构连接为一体,紧接着,在该连通孔内壁与内外接杆外壁之间进行灌浆;再次,在山体外侧壁上预设沟槽,将外连接骨架(208)与外环形连接架(207)预埋在对应沟槽中并连接为一体,将内外接杆上端与外笼体连接为一体;接下来,在内锥台结构上安装与山体内壁接触的顶内部瓦片(205),并对顶内部瓦片(205)之间的接缝填充密封材料;后来,对山体顶部进行还原山体施工;
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的安装中,还包括安装在顶部升降帽(214)的方法;首先,在山体顶部预挖空,在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设置顶部反光镜(213);然后,在顶部穹顶(206)上安装顶部升降推杆(216),并与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连接,保证外连接定位止口(211)与顶部下止口(215)的配合;
在山地雷达顶部装置(55)的安装中,还包括内外接杆的连接方法;首先,将内外下卡槽(224)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然后,内外下螺母盖(225)与内外下螺母头(223)螺纹连接;其次,通过内外万向联轴节(221)调整内外上卡槽(219)角度,将内外上卡槽(219)咬合在外笼体上;再次,内外上螺母盖(220)与内外上螺母头(218)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吊装置(60)吊装雷达总成(50)部件到上端雷达出口(56)处内腔处的步骤中,首先,将雷达总成(50)部件挂装在挂钩上;然后,自动卷扬机(84)旋切,克服底部弹性阻尼座(101)的阻力,绕过中心导轮/链轮(100)与头部导轮/链轮(78)起吊雷达总成(50)部件到达上端雷达出口(56)所在隔层,当中心导轮/链轮(100)转速超过设定速度后,弹性径向伸缩销(103)通过离心力克服弹簧力进入到径向卡位槽(105)中制动;其次,控制电机(93)通过中间链轮轴(92)、后过渡定轮座(89)与支撑定轮座(87)之间的牵引链条(91)牵动牵引头(88)纵向移动到达指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雷达支撑装置(1)的方法中, 雷达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机架组立(3)、设置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升降驱动件(5)、设置在支撑升降驱动件(5)上的支撑升降顶架(4)、两个分别下脚部铰接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铰接摆杆(6)、两个上首部分别活动连接在支撑升降顶架(4)下表面的支撑辅助摆臂(7)、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支撑铰接摆杆(6)与支撑辅助摆臂(7)之间的支撑中间连杆(8)、两侧部分别与对应的支撑中间连杆(8)铰接且用于安装雷达天线的支撑安装底盘(9)、以及下根部活动连接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的支撑后斜拉装置和/或支撑前斜拉装置(11);支撑后斜拉装置和/或支撑前斜拉装置(11)的上首部与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铰接;该方法包括以下安装步骤:首先,在山腰或山顶处构建用于雷达存放与工作的山洞;然后,在山洞地面上安装支撑机架组立(3)、液压泵站、发电机组;其次,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安装支撑升降驱动件(5);再次,在支撑升降驱动件(5)上安装支撑升降顶架(4);紧接着,在支撑升降顶架(4)与支撑机架组立(3)之间依次安装支撑辅助摆臂(7)、支撑中间连杆(8)、以及支撑铰接摆杆(6); 紧接着,支撑中间连杆(8)之间安装支撑安装底盘(9);再后来,在支撑铰接摆杆(6)与支撑机架组立(3)之间安装支撑后斜拉装置与支撑前斜拉装置(11);
在安装支撑后斜拉装置的步骤中,首先,在支撑机架组立(3)上安装带有支撑后纵向导槽(15)的支撑后U型导轨(14);然后,将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放置支撑后U型导轨(14)中,并将其上安装支撑后导向杆(19),支撑后导向杆(19)两端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纵向滚动;再次,在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尾部安装支撑后托架(13);紧接着,在支撑后托架(13)上倒置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在支撑后制动驱动件(17)下端安装向下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的支撑后n型卡座(18);下一步,调整支撑铰接摆杆(6)上预安装支撑下滑套(20)的位置,通过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将支撑下滑套(20)与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连接;
在安装支撑辅助摆臂(7)的步骤中, 首先,在支撑升降顶架(4)纵向加工支撑顶槽孔(27),将支撑顶长槽(24)放置到支撑顶槽孔(27)中;然后,支撑升降顶架(4)上纵向安装支撑顶驱动件(21),并支撑顶驱动件(21)与支撑辅助摆臂(7)连接;其次,当雷达支撑装置(1)调整到指定位置后,将支撑斜楔垫(25)插入到支撑工字导向座(22)上端与支撑升降顶架(4)之间,并根据间隙选配支撑斜楔垫(25)的厚度;再次,通过支撑顶螺杆(23)将支撑斜楔垫(25)与支撑工字导向座(2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雷达支撑装置(1)上安装雷达头部装置(2)的方法中,首先,在头部支座(35)上安装头部驱动装置(36);然后,在头部驱动装置(36)上安装扇叶式雷达(37);
安装头部驱动装置(36)的步骤,首先, 在头部支座(35)上安装头部旋转座(38),在头部旋转座(38)上安装头部旋转轴(39);然后,在头部旋转轴(39)底部套装安装头底部驱动件(42);其次,在头部旋转轴(39)上套装头中部滑座(44),在头中部滑座(44)与头底部驱动件(42)之间安装头身部驱动杆(43);再次,在头底部驱动件(42)上部套装头颈部旋转套(41),并安装在头顶帽接收器(40);紧接着,在头颈部旋转套(41)上连接头雷达骨架(46),在头中部滑座(44)上连接头联动侧杆(45);下一步,将头雷达骨架(46)与头联动侧杆(45)端部铰接;再往后,将扇叶式雷达(37)安装在头联动侧杆(45)上,保证扇叶式雷达(37)打开后拼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试雷达总成(50)的步骤中,首先,执行雷达支撑控制方法;然后,执行雷达天线控制方法;
雷达支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支撑升降驱动件(5)顶升支撑升降顶架(4),支撑前n型卡座(34)与支撑前卡槽分离,同时,支撑后n型卡座(18)与支撑后卡槽(16)分离,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通过支撑后导向杆(19)在支撑后纵向导槽(15)中纵向滑动,支撑前导向杆(32)在支撑前导向槽(30)中纵向滑动,使得支撑前拉驱动件(31)与支撑后推纵驱动件(12)前行;然后,当支撑升降驱动件(5)顶升到行程位置后锁死,支撑后n型卡座(18)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支撑后斜拉驱动件(10)驱动支撑铰接摆杆(6)前摆动,直到行程位置,同时,支撑前拉驱动件(31)伸出到行程位置;其次,支撑前n型卡座(34)与支撑前卡槽咬合,同时,支撑后n型卡座(18)与支撑后卡槽(16)分离;再次,支撑前拉驱动件(31)缩回到行程位置,从而带动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预设位置,同时利用两侧支撑前拉驱动件(31)伸缩量不同,实现对支撑安装底盘(9)侧向摆动角度调节;紧接着,支撑后n型卡座(18)插入支撑后卡槽(16)中;
其中,通过泵站驱动支撑铰接摆杆(6)、支撑辅助摆臂(7)或支撑中间连杆(8)伸缩,通过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的死点;
其中,当需要进一步前摆动时,首先,松开支撑顶螺杆(23),取出支撑斜楔垫(25);然后,通过支撑顶驱动件(21)伸出,将支撑安装底盘(9)向前摆动到预设位置;其次,重新插入支撑斜楔垫(25),并锁紧支撑顶螺杆(23);
执行雷达天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头底部驱动件(42)伸长驱动头中部滑座(44)上行到设定位置,头联动侧杆(45)通过头雷达骨架(46)使得扇叶式雷达(37)并拼装,并通过头部旋转座(38)带动扇叶式雷达(37)旋转工作。
CN202010513556.6A 2020-06-08 2020-06-08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Active CN111596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3556.6A CN111596265B (zh) 2020-06-08 2020-06-08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3556.6A CN111596265B (zh) 2020-06-08 2020-06-08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265A CN111596265A (zh) 2020-08-28
CN111596265B true CN111596265B (zh) 2024-05-17

Family

ID=72190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3556.6A Active CN111596265B (zh) 2020-06-08 2020-06-08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626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87267U1 (ru) * 2009-04-27 2009-09-27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Блочно-модуль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переносной обзорной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средней дальности дециметров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волн
CN108872943A (zh) * 2018-07-04 2018-11-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积木式雷达阵面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0667780A (zh) * 2019-08-23 2020-0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雷达的布置方法与布置系统
CN111596264A (zh) * 2020-06-08 2020-08-2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87267U1 (ru) * 2009-04-27 2009-09-27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Блочно-модуль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переносной обзорной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средней дальности дециметров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волн
CN108872943A (zh) * 2018-07-04 2018-11-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积木式雷达阵面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0667780A (zh) * 2019-08-23 2020-0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雷达的布置方法与布置系统
CN111596264A (zh) * 2020-06-08 2020-08-2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Huang, YY;Han, N;Wang, HX;Wang, ZL;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Mechatronics;20141231;第551卷(第551期);全文 *
新一代天气雷达设备吊装施工管理分析;周礼杏;刘力娴;;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0825(第1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265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0749B (zh) 采用4台锚杆钻机超前锚护的掘锚一体化综掘机
US20160344330A1 (en) Portable Solar Power System with Prefabricated Solar Racking
CN112253160A (zh) 煤矿井下无反复支撑快速掘进钻锚成套装备
CN208106466U (zh) 掘护锚机
CN201539274U (zh) 箱式充填液压支架
CN204024470U (zh) 一种窄机身六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210530828U (zh) 掘、锚、护一体化的掘锚护机
CN111596264A (zh)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系统
US20180066633A1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mounting wind turbines upon a column
CN110344863A (zh) 掘护锚机
CN212356280U (zh) 雷达搭建系统
CN104265166A (zh) 一种配套连续采煤机使用的八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202055821U (zh) 一种可移动升降平台两臂顶帮锚杆锚索施工钻车
CN111596265B (zh) 目标指示雷达野外搭建方法
CN104695996A (zh) 一种全承载自移防倒防滑液压支架
CN212356361U (zh) 雷达支撑装置及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N112227948A (zh) 一种煤矿用小型单臂钻车
CN104196446A (zh) 一种配套连续采煤机使用的六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210177371U (zh) 一种可打桩的斜拉悬臂式一体化架桥机
CN111824927A (zh)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山体内部隐蔽工程安装吊装方法
CN111591914A (zh) 雷达支撑装置、吊装装置、雷达山体内部隐蔽工程结构
CN204040898U (zh) 一种配套连续采煤机使用的八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111287323A (zh) 一种大跨度拱形钢结构桁架的滑移施工防倾覆措施设备
CN113309553A (zh) 一种双臂地锚钻车
CN2687301Y (zh) 整体起塔式长螺旋钻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