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5065U -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5065U
CN212345065U CN202022279362.2U CN202022279362U CN212345065U CN 212345065 U CN212345065 U CN 212345065U CN 202022279362 U CN202022279362 U CN 202022279362U CN 212345065 U CN212345065 U CN 212345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shell
air
casing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93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思奎
杨小婉
张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93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5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5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5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有效昆虫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配置有吸虫组件和杀虫组件,所述壳体至少分为彼此相接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敞开状态和合拢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体式的壳体,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或分离,杀虫灯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自由切换,防止了在非工作状态下,杂质进入杀虫灯内部,使用寿命长,杀虫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有害昆虫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背景技术
风吸式杀虫灯是通过光源将趋光性的害虫引诱而来,通过风机转动产生气压差,从而带动风力将虫体吸入杀虫灯下方的集虫桶内。
中国专利CN106508848A公开了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包括灯座、诱虫光源、撞击板、吸虫风扇、风筒以及储虫仓。该专利通过撞击板与吸虫风扇的共同作用下诱杀害虫。杀虫灯常在夜间工作,而在白天时,撞击板和诱虫光源暴露在外,雨滴、树叶以及灰尘等杂物易通过撞击板进入杀虫灯内部,引起吸虫风扇及储虫仓内塞满杂物,杀虫效果差,杀虫灯易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吸式杀虫灯,用以解决目前的杀虫灯在非工作状态下,杂质易进入杀虫灯的内部,引起杀虫灯堵塞、杀虫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杀虫灯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避免杂质和雨水进入杀虫灯内,使用寿命长,杀虫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配置有吸虫组件和杀虫组件,所述壳体至少分为彼此相接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敞开状态和合拢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置分体式的壳体,通过升降组件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或分离,杀虫灯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自由切换,防止了在非工作状态下,杂质进入杀虫灯内部,使用寿命长,杀虫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风吸式杀虫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左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着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I;
图4为图2中沿着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II(包含接虫网袋);
图5为本实施例中风吸式杀虫灯(不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接虫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10-第一板体,320-第二板体,330-导杆,340-导向杆,350-电机,361-上限位块,362-下限位块,410-安装架,420-诱虫光源,430-撞击板,510-风道,511-第一气道,512-第二气道,513-第三气道,520-吸虫风扇,530-接虫网袋,540-出风口,550-排气板,551-排气孔,560-安装座,570-双层凸台,580-支撑柱,590-紧固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如图1和图2所示,该风吸式杀虫灯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配置有吸虫组件和杀虫组件,该壳体分为彼此相接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
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敞开状态和合拢状态。升降组件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风吸式杀虫灯在工作状态时,升降组件驱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敞开状态,在非工作状态时,升降组件驱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合拢状态。
具体地,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由沿着自身的高度方向分为左壳部分和右壳部分,左壳部分和右壳部分卡接形成完整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当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接时,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壳体外形无限制,可以是桶形、球形或卡通动物,本实施例中壳体为青蛙造型。此外,壳体还可拆分为彼此相接的多个组成型的壳体,便于拆装,方便对壳体内的多个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
杀虫组件配置于第二壳体200的内腔,杀虫组件与吸虫组件定位连接,吸虫组件配置于第二壳体200的外侧。
如图3至图5所示,杀虫组件包括风道510和吸虫风扇520,吸虫风扇520架设于风道510内;风道510包括顺次相接的第一气道511、第二气道512和第三气道513。第一气道511处于第二壳体200的开口端。吸虫风扇520架设于第二气道512的内壁。
吸虫组件包括安装架410,安装架410的中部安设有诱虫光源420,诱虫光源420的外周安设有撞击板430;安装架410与杀虫组件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气道512配置有吸虫风扇520,通过吸虫风扇520产生的涡流将引诱至诱虫光源420附近的害虫随着气流进入到第二壳体200内。吸虫风扇520设置在第二气道512中,吸虫风扇520介于第一气道511与第三气道513之间,由于第二壳体200的阻挡作用,进入风道510内的害虫无法借助涡流产生的离心力逃脱,使得害虫能够被杀死,提高了杀虫灯的杀虫效果。
具体地,第一气道511为沿进气方向截面积逐渐减少的喇叭口形状,第一气道51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气道512以及第三气道513的截面积,第二气道512的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气道513的截面积。第一气道511的气流速度小,随着第一气道511截面积的减小,气流速度增加,飞虫难以逃脱,只能落入第二壳体200内。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气流从第二壳体200内排出,第二壳体200远离其开口端的一端设置出风口540,第二壳体200的侧壁扣接有排气板550,排气孔551开设于排气板550。排气孔551设置于第三气道513的下方,为了加强排气板550与第二壳体200的牢固性,排气板550与第二壳体200还可通过螺纹加固。
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开口端;第二壳体200从第一端沿着第二端的方向,第二壳体200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气道中流通的气体,由于第三气道513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气道512的截面积,随着气体从第三气道513流通至第二壳体200的内腔内,第二壳体200的第二端的截面积增大,使得气体的流通空间增大,更佳有利于气体通过排气孔551排出。
如图3所示,在第三气道513远离第一气道511的一侧安设有接虫网带,用于收纳虫体,由于接虫网带设置于第三气道513处,气流强,易于将虫体风干致死。当杀虫完毕后,可通过打开排气板550,将接虫网带取出,操作方便,且虫体的致死率高。
通过顺滑相接的风道510,使得风道510的侧壁无棱角,避免虫体吸附于风道510上,直接被大风力的吸虫风扇520吸附至第二壳体200内,掉落至接虫网带中。
本实施例中吸虫风扇520采用大风力的吸虫风扇520,用以产生足够大的吸附气流,将虫体吸附至杀虫灯内,将虫体风干致死,因而在第二壳体200的壁面开设若干个排气孔551,排气孔551的孔径大小能够阻挡虫体从排气孔551跑出,若不在第二壳体200的侧壁面开设排气孔551,易引起排风不畅,影响吸虫风扇520的吸力。
本实施例中,吸虫风扇520为防水风扇,增加了整个杀虫灯的防水性,避免杀虫灯处于工作状态时,雨水进入第二壳体200内引起短路,从而更有利于在雨天或安装有灌溉设施的地方工作。
诱虫组件的具体结构为,如图3所示,诱虫光源420设置于安装架410的中部,撞击板430沿着诱虫光源420的外周周向竖直分布,本实施例中撞击板430的个数为3个,相邻两个撞击板430的夹角为120℃,撞击板430为透明材质,便于害虫被诱虫光源420吸引后,透明撞击板430反射的光线极少,蚊虫几乎看不见透明撞击板430,从而撞在撞击板430上,进而虫体掉落于杀虫灯内。本实施例中撞击板430与诱虫光源420是分体式结构,此外,还可选择撞击板430与诱虫光源420为一体式的结构。
为了便于风吸式杀虫灯在工作时,撞击板430和诱虫光源420露出,便于诱捕虫体,在非工作状态时,壳体封闭整个杀虫灯。
具体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板体310、第二板体320、导杆330和导向杆340,第一板体310与吸虫组件焊接或粘接,具体是第一板体310与安装架410远离第二壳体200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配置于吸虫组件远离第二壳体200的一端,第一板体310设于吸虫组件与第二板体320之间;导杆330和导向杆340依次穿过第二板体320和第一板体310,导杆330和导向杆340均与第一板体310套接,导杆330远离第二板体320的一端配置有电机350,电机350与第一壳体100的内侧壁粘接或卡接。
如图3至图5所示,电机350驱动导杆330沿着导杆330所在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由于电机350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面可分离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分开或者合拢。在分开状态下,即处于工作状态下,第一壳体100远离第二壳体200,使得撞击板430和诱虫光源420露出,吸引趋光性害虫靠近灭光灯,再通过吸虫风扇520产生的气流将害虫杀灭。在合拢状态下时,即处于非工作状态,第一壳体100贴靠第二壳体200,撞击板430和诱虫光源420被第一壳体100遮挡,防止杂质进入壳体内,引起杀虫灯堵塞,影响杀虫效果。
为了便于控制滑板带动第一壳体100上下升降的升降距离,在导向柱上设置有限位机构,上限位块361和下限位块362在共同作用下,用于限制导杆330的往复路径。具体地,导向杆340的外部套接有上限位块361和下限位块362,上限位块361处于导向杆340远离第二板体320的一端,下限位块362处于第一板体310与第二板体320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便于风道510安装的便利性以及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除了第一气道511与第二壳体200的开口端相接之外,第三气道513的外周设置有安装座560,第二壳体200的内腔设置有与安装座560的位置相对应的双层凸台570,双层凸台570还可选用双层环形凸台,可增强稳固性,安装座560嵌入双层凸台570。该风吸式杀虫灯还包括多根支撑柱580,支撑柱580沿着风道510的外周向分布,支撑柱58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板体310、第一气道511以及安装座560。为了加强风道510的稳固性,第二气道512的外周套接有紧固圈59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吸式杀虫灯还包括控制器;与该控制器连接的光照传感器;与该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与该控制器连接的定位模块。控制器能够通过定位模块获取当前所处的位置信息,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上述位置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获取当前位置的天气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天气信息和光照传感器获取到的光照强度分析是否启用风吸式杀虫灯。具体地,若光照强度低于设置的阈值,则开启风吸式杀虫灯;但是,若当前位置的天气为下雨天气,则不开启风吸式杀虫灯。进一步地,若风吸式杀虫灯处于开启状态时获取到即将下雨的预警天气信息,则关闭风吸式杀虫灯。
上述实现过程中,控制器可以选用,但不限于,单片机;光照传感器可以选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光照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选用4G/5G芯片;定位模块可以选用GPS模块或者北斗定位模块。
为了提高风吸式杀虫灯的续航能力并节约能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吸式杀虫灯还可以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在风吸式杀虫灯内部可以设置与该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白天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蓄电池充电,然后晚上使用蓄电池为风吸式杀虫灯供电。
进一步地,为了保障风吸式杀虫灯的灭虫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吸式杀虫灯还可以连接风速检测仪,通过控制器获取风速检测仪检测到的风速信息,若该风速信息超过设置的阈值,则关闭风吸式杀虫灯并在风速满足要求后再启动风吸式杀虫灯。风速的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风吸式杀虫灯,通过升降的方式使得杀虫灯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在非工作状态下,杂质和雨水不易进入杀虫灯内,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多个排风口,加快了气流的排出,避免排风不畅而影响吸力,从而杀虫效果佳,通过排风板的可拆卸设置,方便取出接虫网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配置有吸虫组件和杀虫组件,所述壳体至少分为彼此相接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敞开状态和合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件包括风道和吸虫风扇,所述吸虫风扇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包括顺次相接的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的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二气道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虫风扇架设于所述第二气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所述杀虫组件与所述吸虫组件定位连接,所述吸虫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导杆和导向杆,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配置于所述吸虫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吸虫组件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向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导杆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配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粘接或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套接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处于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所述下限位块处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虫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中部安设有诱虫光源,所述诱虫光源的外周安设有撞击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杀虫组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从第一端沿着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所述第二壳体远离其开口端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扣接有排气板,所述排气孔开设于所述排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吸式杀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道远离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配置有吸虫网袋。
CN202022279362.2U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Active CN212345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362.2U CN212345065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362.2U CN212345065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5065U true CN212345065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9362.2U Active CN212345065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50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53435B1 (ko) 해충 포집장치
KR200396720Y1 (ko) 조수퇴치 및 해충 포집장치
CN212345065U (zh)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CN105766850A (zh) 一种用于养鱼池捕蚊虫的工具
KR101393105B1 (ko) 에어 드랍 방식의 포충 장치
CN110122445A (zh) 一种智能昆虫诱捕器
CN113303302A (zh) 一种自动捕虫器
CN112616796A (zh) 一种风吸杀虫灯
CN210519888U (zh) 一种捕虫装置
CN112056289A (zh)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CN216363300U (zh) 一种风吸式害虫诱捕装置
KR200421269Y1 (ko) 해충 포집장치
CN203207015U (zh) 光照诱导频振落虫式蝗虫激振气吸捕集机
CN21553104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果蝇、果实蝇专用诱捕器
CN211532441U (zh) 一种新式捕虫器
CN210382338U (zh)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
CN209251482U (zh) 一种农业害虫诱捕装置
CN103181375A (zh) 光照诱导灾害昆虫激振气吸捕集机
CN221011604U (zh)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CN219288538U (zh) 杀虫设备
KR20210007230A (ko) It기능이 구비된 포충장치
CN217471057U (zh) 一种水果种植用除虫装置
JP2001155509A (ja) 捕虫機能付照明器具
CN211558555U (zh) 一种防治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机
CN215224184U (zh)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