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1604U -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 Google Patents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11604U
CN221011604U CN202322607625.1U CN202322607625U CN221011604U CN 221011604 U CN221011604 U CN 221011604U CN 202322607625 U CN202322607625 U CN 202322607625U CN 221011604 U CN221011604 U CN 221011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sucking
module
win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76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向前
严丰源
唐晓玲
田思
吴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engwe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engwe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engwe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Fengwe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76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11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11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11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风吸式灭虫装置,包括用于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和用于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输出端收集蚊虫的集虫模块,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输出端连通至集虫模块的内腔中,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包括敞口壳体,处于敞口壳体内的转动布设用于通过转动以提供由敞口壳体的敞口外向集虫模块内腔的抽吸风的扇叶以及用于驱动扇叶运转的驱动装置,敞口壳体的敞口内壁面上排布有用于引诱蚊虫的第一诱虫光源。整个结构简单,外观美观,能耗低,诱虫、吸虫、收虫效果好。

Description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路灯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风吸式灭虫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风吸式灭虫装置的路灯。
背景技术
风吸式灭虫装置,利用了蚊虫的趋光性,采用诱虫光源吸引蚊虫,然后通过纯物理的风吸的方式将蚊虫捕获,以达到灭蚊虫的效果,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小,因此适合于人群密集区域使用。
现有的风吸式灭虫装置,例如:CN219537250U一种太阳能风吸式捕虫灯,包括太阳能板和捕虫机构,捕虫机构包括集虫箱、诱虫光源和轴流风扇,集虫箱与太阳能板之间通过支撑杆形成诱虫空间,诱虫空间内设置有“¤”形挡虫板,诱虫光源位于挡虫板中心,诱虫光源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太阳能板底部,轴流风扇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集虫箱顶部开口处,集虫箱上部安装有斜向下设置的阻虫板。诱虫、吸虫、蚊虫捕获收集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装置结构,并彼此组合,这样会增大空间占用,导致结构复杂,外形也不美观,并且这种多个装置组合形成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各组合部分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空间,特别是诱虫与吸虫存在一定距离空间,为了达到吸虫、捕虫的效果,往往需要加大吸虫功率,导致吸虫噪音增大以及能耗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以解决现有风吸式灭虫装置,结构复杂,诱虫效果差,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风吸式灭虫装置,包括用于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和用于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输出端收集蚊虫的集虫模块,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输出端连通至集虫模块的内腔中,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包括敞口壳体,处于敞口壳体内的转动布设用于通过转动以提供由敞口壳体的敞口外向集虫模块内腔的抽吸风的扇叶以及用于驱动扇叶运转的驱动装置,敞口壳体的敞口内壁面上排布有用于引诱蚊虫的第一诱虫光源。
进一步地,敞口壳体沿竖向布设且敞口朝上布设。
进一步地,扇叶为防水扇叶;第一诱虫光源表面具有防水隔层。
进一步地,敞口壳体的敞口为径向尺寸由内至外呈逐渐增大的广口,且敞口壳体的敞口内壁面的圆锥角为30°-60°。
进一步地,处于扇叶的朝向集虫模块内腔的一侧的敞口壳体上布设有第一导风筒。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筒的内壁面上布设有止水环槽以及布设于止水环槽内的导水孔槽;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与集虫模块之间还设有排水模块,排水模块内具有与第一导风筒匹配连接以将导水孔槽导出的水向外排放的导水构造,排水模块的外壁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导水构造导流的水向外排放的排水孔槽。
进一步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与集虫模块之间还设有靠近集虫模块布设并与集虫模块连接的用于通过侧向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至集虫模块内腔的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
进一步地,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包括外壳体、与外壳体支撑固定连接的用于隔离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输出端的内壳体、导流风扇以及布设于外壳体内壁面、内壳体外壁面、导流风扇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诱虫光源,外壳体的靠近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向蚊虫入口,导流风扇布设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并靠近集虫模块方向布设。
进一步地,导流风扇的输出端布设有第二导流板和/或第二导风筒。
进一步地,集虫模块包括集虫壳体、出风网口以及取虫装置,出风网口布设于集虫壳体的侧壁上和/或端壁上;集虫壳体采用单筒体结构,或者集虫模块采用多个单元筒体相互拼装连接构成的组合筒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路灯,其包括支撑杆以及安装于支撑杆上的上述风吸式灭虫装置,还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景观灯或路灯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风吸式灭虫装置,主要包括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和集虫模块两个部分,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采用敞口式的结构,以利于从敞口方向引诱并吸入蚊虫,同时没有多余的外部结构,整体外观美观;具体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包括敞口壳体,扇叶可转动地布设于敞口壳体的敞口内靠近集虫模块的一端,并且在敞口壳体的内壁面上均匀排布第一诱虫光源,使得第一诱虫光源与扇叶尽可能的靠近,在利用蚊虫趋光性的同时利用小功率驱动装置驱动扇叶运转即可完成蚊虫的吸入及收集,能耗低、噪音小、吸虫效果好;区别于在扇叶上布设诱虫灯珠的方案,扇叶上布设诱虫灯珠首先供电线路很难布设在转动结构上,其次随扇叶转动的诱虫灯珠所释放的光源是晃动光波、抖动光波,不仅无法促进诱虫效果,反而对蚊虫存在一定的驱散效果,导致灭虫效果大大降低,而采用本实用新型风吸式灭虫装置,第一诱虫光源均布在敞口壳体上并不随扇叶运转,第一诱虫光源电连接线路容易布设且具有足够的布设空间,同时第一诱虫光源的排布区域均处于扇叶的抽吸风作用区域范围内,因此第一诱虫灯的诱虫光源与扇叶抽吸风形成彼此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而实现以相对更小的能耗达到更好的诱虫、吸虫、收虫效果。整个结构简单,外观美观,能耗低、噪音小,诱虫、吸虫、收虫效果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集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收口式集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导风筒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风筒与集虫模块连通排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排水模块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单个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多个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01、敞口壳体;102、扇叶;103、第一诱虫光源;104、第一导风筒;1041、止水环槽;1042、导水孔槽;2、集虫模块;201、集虫壳体;202、出风网口;3、排水模块;301、导水构造;302、排水孔槽;4、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01、外壳体;402、内壳体;403、导流风扇;404、第二诱虫光源;405、第二导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集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收口式集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导风筒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风筒与集虫模块连通排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排水模块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单个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带多个的风吸式灭虫装置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包括用于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和用于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的输出端收集蚊虫的集虫模块2,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的输出端连通至集虫模块2的内腔中,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包括敞口壳体101,处于敞口壳体101内的转动布设用于通过转动以提供由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外向集虫模块2内腔的抽吸风的扇叶102以及用于驱动扇叶102运转的驱动装置,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上排布有用于引诱蚊虫的第一诱虫光源103。本实用新型风吸式灭虫装置,主要包括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和集虫模块2两个部分,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采用敞口式的结构,以利于从敞口方向引诱并吸入蚊虫,同时没有多余的外部结构,整体外观美观;具体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包括敞口壳体101,扇叶102可转动地布设于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靠近集虫模块2的一端,并且在敞口壳体101的内壁面上均匀排布第一诱虫光源103,使得第一诱虫光源103与扇叶102尽可能的靠近,在利用蚊虫趋光性的同时利用小功率驱动装置驱动扇叶102运转即可完成蚊虫的吸入及收集,能耗低、噪音小、吸虫效果好;区别于在扇叶102上布设诱虫灯珠的方案,扇叶102上布设诱虫灯珠首先供电线路很难布设在转动结构上,其次随扇叶102转动的诱虫灯珠所释放的光源是晃动光波、抖动光波,不仅无法促进诱虫效果,反而对蚊虫存在一定的驱散效果,导致灭虫效果大大降低,而采用本实用新型风吸式灭虫装置,第一诱虫光源103均布在敞口壳体101上并不随扇叶102运转,第一诱虫光源103电连接线路容易布设且具有足够的布设空间,同时第一诱虫光源103的排布区域均处于扇叶102的抽吸风作用区域范围内,因此第一诱虫灯的诱虫光源与扇叶102抽吸风形成彼此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而实现以相对更小的能耗达到更好的诱虫、吸虫、收虫效果。整个结构简单,外观美观,能耗低、噪音小,诱虫、吸虫、收虫效果好。另外,由于扇叶102与第一诱虫光源103的相对布设关系,使得第一诱虫光源103处于扇叶102的抽吸风作用区域,扇叶102运转过程中会对第一诱虫光源103产生一定的散热效果,以避免第一诱虫光源103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发热升温导致损坏,有利于延长第一诱虫光源103的使用寿命。可选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可选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为组合拼装为一体的组拼式结构。可选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采用螺纹连接。可选地,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设置为圆锥面、多边形锥面。可选地,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在竖直方向上呈弧面布设。可选地,第一诱虫光源103采用LED诱虫灯珠,LED诱虫灯珠呈阵列排布。可选地,LED诱虫灯珠采用公知常用的365nm~470nm波长的诱虫灯珠。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敞口壳体101沿竖向布设且敞口朝上布设。蚊虫在第一诱虫光源103的引诱下,通过扇叶102运转产生的抽吸风力结合蚊虫自身重力,进而将蚊虫抽吸至集虫模块2的内腔中,以实现灭虫的效果,并且经过扇叶102运转产生的持续抽吸风力,能够有效阻止蚊虫逃逸。可选地,敞口壳体101的敞口也可以沿径向向外倾斜布设,使得敞口壳体101整体呈倾斜结构,首先可以根据风吸式灭虫装置布设环境以增加外观展示效果;其次倾斜布设的整体结构,当遇到雨水等天气,雨水会沿着倾斜壁体流动,可以通过增设排水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增设排水结构以实现雨水的排放,避免积水与蚊虫长时间混合而产生气味,例如在倾斜壁体上开设导水槽、排水孔等。可选地,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可以朝下,或者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向下倾斜布设,但是其捕虫效果、捕虫效率会比前述敞口壳体101竖直朝上或朝上倾斜布设的方案差;另外,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可以朝下,或者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向下倾斜布设,会增大蚊虫逃逸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扇叶102为防水扇叶;第一诱虫光源103表面具有防水隔层。防水扇叶可以采用公知常用的防水风扇扇叶结构。防水扇叶也可以在表面附着防水层、疏水层,同时驱动装置上也附着防水层、疏水层,并对转动部位采用旋转式动密封进行防水。可选地,第一诱虫光源103表面布设防水层的同时,还需要在敞口壳体101的表面或者内腔布设散热通道,以及时对第一诱虫光源103进行散热;同时扇叶102的运转,也会产生一定的气流流动,进而实现第一诱虫光源103的散热。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敞口壳体101的敞口为径向尺寸由内至外呈逐渐增大的广口,且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的圆锥角为30°-60°,尽量控制第一诱虫光源103的灯光辐射角度为45°-60°,使得蚊虫被集中引诱至扇叶102运转产生的抽吸风区域范围内,提高蚊虫诱捕效率,减少蚊虫从抽吸风区域逃逸的几率。当敞口内壁面的圆锥角开设过小时,导致诱虫光波辐射范围过小,很难引诱到蚊虫,相应的也会影响捕虫灭虫的效果;当敞口内壁面的圆锥角开设过大时,诱虫光波辐射范围过大,甚至超出了抽吸风区域范围,同时过大的敞口也会使得抽吸风力减小,蚊虫容易脱离抽吸风而逃逸。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处于扇叶102的朝向集虫模块2内腔的一侧的敞口壳体101上布设有第一导风筒104。扇叶102运转产生的抽吸风通过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抽吸进入并从第一导风筒104收缩加压输出,以提升抽吸风的抽吸力,并有效阻止进入集虫模块2蚊虫经由第一导风筒104向外逃逸。另外,遇到雨水天气,雨水经由敞口壳体101的敞口进入时,由于设置的第一导风筒104,雨水会沿着第一导风筒104向下滑落,对应的在集虫模块2底部布设出风网口202,可以有效的将雨水由出风网口202导出,进而避免雨水在集虫模块2中淤积并与蚊虫结合产生污染性气味。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筒104的内壁面上布设有止水环槽1041以及布设于止水环槽1041内的导水孔槽1042;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之间还设有排水模块3,排水模块3内具有与第一导风筒104匹配连接以将导水孔槽1042导出的水向外排放的导水构造301,排水模块3的外壁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导水构造301导流的水向外排放的排水孔槽302。由敞口壳体101的敞口进入的雨水会经由敞口内壁面滑落至第一导风筒104并向下掉了,更优选地第一导风筒104采用径向尺寸下小上大的结构,进入的雨水会沿着第一导风筒104的内壁面滑落,而在第一导风筒104的内壁面布设呈环形布设的止水环槽1041可以有效阻止雨水继续向下滑落,同时在止水环槽1041内布设导水孔槽1042,能够及时地将进入止水环槽1041的雨水经由导水孔槽1042向外导出,进而避免在集虫模块2内腔中产生积水。可选地,如图7所示,集虫模块2上布设有导水管,导水管由集虫模块2的壁体外向集虫模块2内腔延伸,进而与导水孔槽1042连通配合。可选地,如图7所示,集虫模块2上布设有导水管,导水管由集虫模块2的壁体外向集虫模块2内腔延伸,导水管的延伸段布设有用于吸附在第一导风筒104的外壁面上并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密封的吸盘,同时使导水孔槽1042经由吸盘和导水管进而连通知集虫模块2之外,以实现由敞口壳体101的敞口进入的雨水的排出,避免雨水进入到集虫模块2内腔。可选地,导水管的输出端可以直排,导水管的输出端也可以连接排水管排放到指定位置。可选地,如图8所示,在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之间还设有排水模块3,排水模块3内设有与第一导风筒104密封连接配合的导水构造301;具体地,导水构造301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筒,且锥形筒的上开口的配合高度刚好处于导水孔槽1042的下方,使得经过导水孔槽1042输出的雨水会沿着锥形筒外向下流动;锥形筒与排水模块3的壳体之间构成储水空间,并且储水空间的底部开设有连通至排水模块3外的排水孔。可选地,排水孔可以直排,排水孔也可以连接排水管排放到指定位置。可选地,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排水模块3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排水模块3与集虫模块2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可选地,导水构造301与第一导风筒104之间的匹配连接位置布设为弹性环圈,既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密封,同时也可能起到装配缓冲作用,避免彼此直接接触而导致破坏或变形。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之间还设有靠近集虫模块2布设并与集虫模块2连接的用于通过侧向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至集虫模块2内腔的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为选配模块,可选择拼装,也可以去掉,当周边环境蚊虫较多时,由于采用单一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进行诱虫和吸虫,可能无法满足环境需求,而通过在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之间增配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进而从多个方向同时进行诱虫和吸虫,进而提高捕虫灭虫的效率。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集虫模块2均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包括外壳体401、与外壳体401支撑固定连接的用于隔离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的输出端的内壳体402、导流风扇403以及布设于外壳体401内壁面、内壳体402外壁面、导流风扇403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诱虫光源404,外壳体401的靠近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向蚊虫入口,导流风扇403布设于外壳体401与内壳体402之间并靠近集虫模块2方向布设。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采用外壳体401、支撑固定件、内壳体402组合构成的立体空间支架结构,内壳体402用于将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彼此隔离,以避免彼此之间的功能干涉;在立体空间支架结构上安装装配导流风扇403及其驱动部分,同时在外壳体401内壁面、内壳体402外壁面、导流风扇403中的至少一个上布设第二诱虫光源404,以使得第二诱虫光源404尽可能的靠近导流风扇403布设,且不会受到导流风扇403的干涉等影响,蚊虫经由第二诱虫光源404引诱而从侧向蚊虫入口进入,进入后的蚊虫在导流风扇403的抽吸风作用下而进入集虫模块2内腔,进而完成蚊虫的捕获。可选地,内壳体402的内壁面与第一导风筒104的外壁面贴合连接,以实现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彼此密封隔离。可选地,内壳体402与第一导风筒104也可以采用线接触密封,即内壳体402的边缘与第一导风筒104的外壁面贴合,或者内壳体402的内壁面与第一导风筒104的边缘贴合。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流风扇403的输出端布设有第二导流板和/或第二导风筒405。可选地,导流风扇403的下方还布设有第二导风筒405;具体地,第二导风筒405呈环形夹层筒状,环形夹层筒的上环形开口与导流风扇403的输出端宽度相匹配,环形夹层筒的下环形开口小于环形夹层筒的上环形开口。可选地,环形夹层筒的下环形开口呈径向向内或径向向外布设,并且环形夹层筒的下环形开口上还布设有止逆挡板,止逆挡板利用重力贴靠于下环形开口表面,当导流风扇403运转而向集虫模块2内腔抽风时,止逆挡板受到风力作用而克服重力上扬,此时下环形开口开启,以便于进蚊虫;当导流风扇403停止运转,止逆挡板受到重力以及集虫模块2内腔压力作用(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运转产生内腔压力)而贴附于下环形开口,以防止蚊虫逃逸。
如图1、图2、图4、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集虫模块2包括集虫壳体201、出风网口202以及取虫装置,出风网口202布设于集虫壳体201的侧壁上和/或端壁上;集虫壳体201采用单筒体结构,或者集虫模块2采用多个单元筒体相互拼装连接构成的组合筒体结构。如图3所示,集虫壳体201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取虫装置;具体地,取虫装置为铰接连接在集虫壳体201的侧壁上的取虫门以及布设于取虫门与集虫壳体201之间的门锁;出风网口202布设于集虫壳体201的底板上。如图5所示,集虫模块2呈窄口筒状结构,出风网口202布设于大径筒体上。如图8所示,集虫壳体201由多个单元筒体彼此拼装构成;具体地采用螺纹拼装构成;单元筒体均采用上下贯通的筒体,至少一个单元筒体的侧壁面上布设有出风网口202和/或取虫装置;最底端的单元筒体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单元筒体可拆卸连接的端盖;可选地,单元筒体与端盖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可选地,端盖上也可以布设出风网口202。如图9所示,集虫壳体201由多个上下贯通的单元筒体彼此拼装构成,最下端的单元筒体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有端盖,端盖的内壁面设置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陷形结构,且端盖的中部布设有出风网口202,以使得掉落至端盖的水顺着凹陷形结构向出风网口202汇聚,并经由出风网口202排出,以避免集虫模块2内腔积水而导致与蚊虫产生反应散发异味。可选地,将集虫壳体201上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可拆卸连接的接口部设置成标准连接口,集虫壳体201可以设置成任意形状以匹配于周边环境,提高美观度;例如:集虫壳体201可以设置为圆球体、椭圆球体、多边形球体、圆柱体、锥台体、杆体、块体;集虫壳体201也可以设置为各种动物造型、模特造型、实物造型等等。可选地,单元筒体上具有可拆卸连接的标准接口;单元筒体可以为圆筒体、多边形筒体;或者单元筒体也可以为编织袋、网袋;等等。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路灯,包括支撑杆以及安装于支撑杆上的上述风吸式灭虫装置,还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景观灯或路灯中的至少一个。如图10所示,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竖向支撑杆上固定连接风吸式灭虫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与风吸式灭虫装置电连接;具体地,电线布设于竖向支撑杆内,并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与风吸式灭虫装置彼此电连接;可选地,竖向支撑杆还可以布设启动开关。如图11所示,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竖向支撑杆上布设有多个风吸式灭虫装置,风吸式灭虫装置上下错位排布;可选地,风吸式灭虫装置也可以采用对称排布等方式。如图12所示,路灯包括支撑杆、安装于支撑杆上的照明灯以及安装于支撑杆上的上述风吸式灭虫装置,照明灯和风吸式灭虫装置通过在支撑杆内布设线路,以电连接至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吸式灭虫装置,包括用于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的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和用于从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的输出端收集蚊虫的集虫模块(2),
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的输出端连通至集虫模块(2)的内腔中,
其特征在于,
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包括敞口壳体(101),处于敞口壳体(101)内的转动布设用于通过转动以提供由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外向集虫模块(2)内腔的抽吸风的扇叶(102)以及用于驱动扇叶(102)运转的驱动装置,
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上排布有用于引诱蚊虫的第一诱虫光源(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敞口壳体(101)沿竖向布设且敞口朝上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敞口壳体(101)的敞口为径向尺寸由内至外呈逐渐增大的广口,且敞口壳体(101)的敞口内壁面的圆锥角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处于扇叶(102)的朝向集虫模块(2)内腔的一侧的敞口壳体(101)上布设有第一导风筒(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风筒(104)的内壁面上布设有止水环槽(1041)以及布设于止水环槽(1041)内的导水孔槽(1042);
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之间还设有排水模块(3),排水模块(3)内具有与第一导风筒(104)匹配连接以将导水孔槽(1042)导出的水向外排放的导水构造(301),
排水模块(3)的外壁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导水构造(301)导流的水向外排放的排水孔槽(3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与集虫模块(2)之间还设有靠近集虫模块(2)布设并与集虫模块(2)连接的用于通过侧向引诱蚊虫并驱使蚊虫定向移动至集虫模块(2)内腔的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侧向抽吸式吸虫模块(4)包括外壳体(401)、与外壳体(401)支撑固定连接的用于隔离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的输出端的内壳体(402)、导流风扇(403)以及布设于外壳体(401)内壁面、内壳体(402)外壁面、导流风扇(403)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诱虫光源(404),
外壳体(401)的靠近轴向抽吸式吸虫模块(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向蚊虫入口,
导流风扇(403)布设于外壳体(401)与内壳体(402)之间并靠近集虫模块(2)方向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流风扇(403)的输出端布设有第二导流板和/或第二导风筒(40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集虫模块(2)包括集虫壳体(201)、出风网口(202)以及取虫装置,
出风网口(202)布设于集虫壳体(201)的侧壁上和/或端壁上;
集虫壳体(201)采用单筒体结构,或者集虫模块(2)采用多个单元筒体相互拼装连接构成的组合筒体结构。
10.一种路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以及安装于支撑杆上的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吸式灭虫装置,还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景观灯或路灯中的至少一个。
CN202322607625.1U 2023-09-25 2023-09-25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Active CN221011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7625.1U CN221011604U (zh) 2023-09-25 2023-09-25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7625.1U CN221011604U (zh) 2023-09-25 2023-09-25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11604U true CN221011604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40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7625.1U Active CN221011604U (zh) 2023-09-25 2023-09-25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11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8848A (zh) 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
CN112314558A (zh) 一种基于鱼塘养殖用的多功能诱虫灯
CN103283702A (zh) 一种太阳能诱虫灯
CN221011604U (zh) 风吸式灭虫装置及路灯
CN109042587A (zh) 一种园林用灭虫灯
CN207400243U (zh) 一种森林病虫害防治诱虫灯
CN113303302A (zh) 一种自动捕虫器
CN206314463U (zh) 一种风吸式导流灯罩及杀虫灯
CN206472687U (zh) 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
CN111034695B (zh) 一种led风吸撞击式杀虫灯
CN210891418U (zh) 一种具有捕虫功能的路灯
CN210076389U (zh) 一种多功能灭蚊灯
CN209824807U (zh) 一种适用于集成养殖的新型鸭舍
CN212345065U (zh)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CN218473965U (zh) 一种智能led灯具装置
CN212813759U (zh) 小麦病虫防控用环保捕捉装置
CN216931548U (zh) 一种led光波变频驱虫灯
CN220694220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灯
CN214198424U (zh) 一种驱蚊路灯
CN219288538U (zh) 杀虫设备
CN219288527U (zh) 一种景观式杀虫灯装置
CN217464265U (zh) 一种能杀灭蚊虫的太阳能庭院灯
CN220476695U (zh) 灭虫装置及景观灯
CN211558555U (zh) 一种防治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机
CN215929439U (zh) 一种可灭虫的多功能庭院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