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3302A - 一种自动捕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捕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3302A
CN113303302A CN202110744254.4A CN202110744254A CN113303302A CN 113303302 A CN113303302 A CN 113303302A CN 202110744254 A CN202110744254 A CN 202110744254A CN 113303302 A CN113303302 A CN 113303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negative pressure
collector
base
pressur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丝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ang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ang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ang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ang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2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3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3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3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2Flying ins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捕虫器,具体涉及捕虫器技术领域。一种自动捕虫器,包括安装支架、灯源以及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中部的捕虫装置;捕虫装置包括顶盖、诱虫灯源、支撑架、底座和收集器,顶盖通过支撑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诱虫灯源设置在顶盖和底座之间,底座的底部与收集器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多块撞击屏,底座的内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负压通道,在负压通道内部设置有风扇组件,负压通道与收集器连通,电源分别与风扇组件和诱虫灯源电连接;在负压通道内部设置有防逃板组件;顶盖上设置有控制器。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风吸式捕虫器吸虫能力差、捕捉效率低以及避免在将蚊虫吸入收集器中后蚊虫容易逃脱,同时解决捕虫器无法实现自动诱捕蚊虫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捕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虫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捕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安全的饮食健康愈发重视,而农药残留已成为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生物保护综合防治技术,是实现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昆虫类激素农药已成为市场新宠,虽然环保、选择专一性强,但作用迟缓,在高温、低湿、强光、暴雨条件下容易明显降效,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推广措施跟不上、农民缺乏认识,仍需要扩大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的应用比重。
而灯光诱虫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昆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作为诱虫光源,从而诱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指数,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的专用装置,主要用于害虫的杀灭,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防治措施,既能控制虫媒病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的破坏。
现在,市面上常用的诱虫灯中,紫外灯、频振灯能耗高且安装使用麻烦;双波灯、节能灯、普通LED灯诱虫种类少;节能宽谱灯诱虫效果好、使用方便,但价格较昂贵。而与诱虫灯相配置的杀虫装置中,水溺式虽然价格合理,但只适合水资源条件较好的环境,如水产养殖塘等,且害虫落水后也易逃逸,杀虫效果不理想;高压电击式对人畜、飞禽有一定的伤害,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毒瓶式需配以强挥发嗅杀式化学农药,且毒杀的害虫不能用作饲料,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不提倡采用;还有粘连式、红外线式等,使用麻烦或造价高,难以推广使用。
在现有的灯光诱虫装置中,风吸式捕虫装置在收集容器和外部不具备压强差,吸虫效果较差;诱虫灯源附近无其他辅助捕虫装置,导致诱虫效果较差,捕虫能力较弱;在外电路中,有外露线路,在风吹日晒下容易老化以及人为破坏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将蚊虫收集在收集容器中后,装置停止工作后,无法保证被捕捉到收集容器中的蚊虫从收集容器中逃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捕虫器,以解决现有风吸式捕虫器吸虫能力差、捕捉效率低以及避免在将蚊虫吸附到收集器中后,蚊虫容易逃脱,同时解决捕虫器无法实现自动诱捕蚊虫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捕虫器,包括:安装支架、灯源以及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中部的捕虫装置;捕虫装置包括顶盖、诱虫灯源、支撑架、底座和收集器,顶盖通过支撑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诱虫灯源设置在顶盖和底座之间,底座的底部与收集器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多块撞击屏,撞击屏设置在诱虫灯源外部,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底座的内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负压通道,在负压通道内部设置有风扇组件,负压通道与收集器连通,电源分别与风扇组件和诱虫灯源电连接;在负压通道内部设置有防逃板组件,用于封堵负压通道;顶盖上设置有控制器,用于与风扇组件、诱虫灯源和防逃板组件通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电源分别与风扇组件和诱虫灯源电连接,使电源能够为捕虫装置正常工作提供电能。通过在底座内部设置负压通道,便于在诱虫电源将蚊虫引诱到捕虫装置附近时,由于蚊虫撞击诱虫灯源而昏迷掉落至收集器。通过设置在负压通道中的风扇组件,便于将诱虫灯源附件的蚊虫直接吸附掉入收集器中,提高捕虫效率;同时,设置在负压通道内部的风扇组件,还能在负压通道两端产生一定的压强差,进一步提升捕虫器的捕虫效率,并且在风扇组件工作过程中,在负压的作用下,避免掉落在收集器中的蚊虫从收集器中逃逸。而设置在收集器顶部的防逃板组件,在风扇组件正常工作的同时一并打开,使诱虫灯源附近的蚊虫能够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或者由于蚊虫撞击诱虫灯源而昏迷,掉落至收集器中;在风扇组件停止工作时,防逃板组件能够及时关闭,将吸入到收集器中的蚊虫困死在收集器中,避免由于负压消失或诱虫灯源关闭,收集器中的蚊虫清醒过来,而从收集器中逃逸。而在支撑架上设置的多块撞击屏,并且布置在诱虫灯源的外围,便于在将蚊虫引诱到诱虫灯源附近时,由于撞击屏的阻挡作用,蚊虫更容易撞击到撞击屏上,从而掉落至收集器中,有效提高了捕虫器的捕捉效率。在顶盖上设置的控制器,用于控制风扇组件、诱虫灯源和防逃板组件的开启和关闭,以便于捕虫器实现自动诱捕蚊虫的目的。控制器在控制诱虫灯源打开的同时,风扇组件和防逃板组件也同时打开,使飞向诱虫灯源的蚊虫在撞击诱虫灯源或撞击屏后,受伤、昏厥或失去飞行能力,而位于负压通道内部的风扇组件启动以及防逃板组件开启,使风扇组件在底座顶部形成一定的负压,将蚊虫吸附进入到收集器中,能够有效解决捕虫器无法实现自动诱捕蚊虫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防逃板组件包括防逃逸板、安装座和承载座;安装座和承载座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内部;防逃逸板横向设置在负压通道内;在防逃逸板沿其径向方向分别设置有承载杆和转动杆,承载杆和转动杆的轴线方向一致,承载杆与承载座转动连接,安装座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防逃逸板上设置承载杆和转动杆,并且将承载杆与承载座转动连接,承载座与转动杆活动连接,便于防逃逸板在收集器顶部的开启和关闭,以便实现对蚊虫的收集及防止蚊虫逃逸功能。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座内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固定连接,转动电机通过控制器与电源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安装座内部设置转动电机,并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便于在转动电机的带动下,防逃逸板自动开启和关闭;而转动电机通过电导线与电源连接,并在顶盖上控制器的控制下,保证在风扇组件转动的同时,转动电机也启动,使防逃逸板开启,以便收集器能够实现收集蚊虫的功能,并且在风扇组件停止工作时,转动电机带动防逃逸板关闭,避免收集器中的蚊虫逃逸。
进一步地,上述风扇组件包括负压风扇以及固定设置在负压风扇底部的承载底板,承载底板径向设置在负压通道内部,并且承载底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底座内部,负压风扇通过控制器与电源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负压风扇通过承载底板设置在负压通道内部,并且承载底板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使负压通道内部空间顺畅,无妨碍压强产生的其他障碍物,同时避免在负压通道内部出现漏风的现象,使负压风扇在负压通道内部产生一定的压强差。
进一步地,上述负压通道的顶端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负压通道的顶端设置成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使负压通道在负压风扇的作用下,将负压通道顶部的空气极速压缩变小,进而在负压通道的底部与顶部形成足够的压强差。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器的侧面设置有旋向与负压风扇的旋转方向一致的螺旋式出风口,在收集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风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收集器的侧面上设置螺旋式出风口,便于辅助负压风扇在收集器的顶部形成足够强的压强差,以及使收集器中的风压避免蚊虫逃逸;而在收集器的底部设置排水通风口,便于收集器在雨天能够正常收集蚊虫。而将收集器上的螺旋式出风口的旋向与负压风扇的旋转方向设置成一致,便于在负压风扇的作用下,在收集器中形成螺旋状的风力,避免收集器中的蚊虫逃逸。
进一步地,上述撞击屏沿诱虫灯源径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撞击屏径向设置在诱虫灯源的外圆周上,在蚊虫飞向诱虫灯源时,受撞击屏的阻挡作用,使蚊虫昏厥而更有利于对蚊虫的捕捉,提高捕虫器的捕捉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撞击屏在诱虫灯源的外侧周向相互连接,并且各连接处均与支撑架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撞击屏在诱虫灯源的外侧周向相互连接,在诱虫灯源的外侧形成首尾相连的撞击屏,增加了蚊虫撞击的面积,在诱虫灯源的引诱下,更有利于对蚊虫的捕捉,进一步提高了捕虫器的诱捕效率。设置在诱虫灯源外侧首尾相连的撞击屏,将诱虫灯源附近的空间分隔为撞击屏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蚊虫在外部空间飞向诱虫灯源时,受撞击屏的阻挡作用而掉落至收集器中;而飞入撞击屏内部空间的蚊虫,由于难以从该空间中逃脱,以及在撞击屏持续对蚊虫的阻挡作用,使蚊虫力竭或昏厥而掉落至收集器中。
进一步地,上述撞击屏底部设置有撞击屏托架,撞击屏托架为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撞击屏托架设置成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在负压通道的顶部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风扇组件在负压通道的顶部产生一定的负压,提高捕虫器的捕捉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源连接头,电源连接头通过设置在支撑架内部的电导线相互连接,并且位于支撑架两端的电源连接头分别与顶盖的内部导线和底座的内部导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源连接头,使支撑架安装在顶盖和底座之间后,能够将顶盖内部的电导线与底座内部的电导线连通,同时避免捕虫器的电导线裸露在外,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而电源连接头通过设置在支撑架内部的电导线相互连接,能够有效利用支撑架的结构和内部空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吸入式捕虫器诱捕蚊虫能力较差,捕捉效率较低,以及在将蚊虫吸入收集器中后,蚊虫易逃脱等问题,同时还能根据地域季节以及实际天气情况自动改变捕虫器工作的时间,以实现自动诱捕的目的。
2、本发明在诱虫灯源外围设置的撞击屏,在蚊虫飞向诱虫灯源,并绕诱虫灯源飞行时,由于撞击屏的阻挡作用,蚊虫撞击在撞击屏上而掉落至收集器中,能够有效提高捕虫器的诱捕效率。
3、本发明在负压通道内部设置的防逃板组件和风扇组件,能够在风扇组件启动时,防逃板组件处于开启的状态,便于在风扇组件的作用下降蚊虫吸附进入收集器中;在风扇组件关闭时,防逃板组件能够及时关闭防止掉落到收集器中的蚊虫从收集器中逃逸。
4、本发明在负压通道内部设置的负压风扇能够将诱虫灯源附近的蚊虫在负压的作用下吸附进入收集器,而在收集器的侧面设置旋向与负压风扇旋向一致的螺旋式通风口,便于配合负压风扇在收集器中产生螺旋式风压,进一步防止收集器中的蚊虫逃逸。
5、本发明将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成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便于负压风扇在负压通道的顶部形成足够强大的负压,以提高捕虫器的诱捕效率。
6、本发明的支撑架两端设置的电源连接头,便于将顶盖内部线路与底座内部线路连通,避免捕虫器的线路外露,同时使捕虫器的整天结构更加紧凑美观。
7、本发明的控制器能够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自动开启诱虫灯源、负压风扇和转动电机,在诱虫灯源带动的引诱下,负压风扇将蚊虫吸附到收集器中,在诱虫灯源及负压风扇关闭时,转动电机带动防逃逸板关闭,避免掉落在收集器中的蚊虫逃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捕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捕虫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逃逸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捕虫装置;2-安装支架;3-太阳能板;11-顶盖;12-诱虫灯源;121-撞击屏;124-撞击屏托架;126-支撑架;14-收集器;16-底座;161-负压通道;133-防逃板组件;134-风扇组件;1341-负压风扇;1342-承载底板;113-灯源安装座;121-撞击屏;126-支撑架;1251-电源连接头;21-安装竖杆;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32-调节座;1331-防逃逸板;1332-安装座;1333-承载座;1334-转动电机;1335承载杆;1336-转动杆;141-益虫逃生口;142-螺旋式出风口;143-排水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一种自动捕虫器,包括捕虫装置1、安装支架2以及电源;捕虫装置1设置在安装支架2的中部并与电源连接,捕虫装置1在夜间工作并吸引蚊虫,然后对蚊虫进行捕捉。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为太阳能组件3,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还可以为电网等。
太阳能板3设置在安装支架2的顶部,捕虫装置1设置在安装支架2的中部。通过将捕虫装置1和太阳能板3设置在安装支架2上,使整体结构简捷美观,便于安装,在不需要另外提供电能的同时能够为捕虫装置收集电能,并为捕虫器提供足够正常工作的电能,扩大了捕虫器的适用范围,而设置在安装支架2顶部的太阳能板3,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捕虫器提供工作电源。
安装支架2包括安装竖杆21,以及位于安装竖杆21上的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3;安装竖杆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在地面的安装地板211,第一连接杆22位于安装竖杆21的中部,并且第一连接杆22穿过底座16固定安装在底座16内部,第二连接杆23位于安装竖杆21的顶部,并且与太阳能板3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23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座32,调节座3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角度调节孔,太阳能板3通过螺栓与调节座32顶部的角度调节孔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二连接杆23的顶部设置调节座32,便于根据安装地形、区域和日照方向等调节太阳能板3的角度,以便实现捕虫器的普适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范围。
请参照图2,捕虫灯装置1包括顶盖11、诱虫灯源12、支撑架126、底座16以及收集器14,诱虫灯源12安装在顶盖11的底部,并且顶盖11通过支撑架126与底座16可拆卸连接,收集器14安装在底座16的底部,而底座16的内部设置有捕虫通道161,而收集器14与捕虫通道161连通;同时在捕虫通道161内部设置有风扇组件134,在收集器14的顶部设置有防逃逸板133。通过将顶盖11通过支撑架126与底座16可拆卸连接,具体为插销连接,便于将顶盖11与底座16形成的整体美观紧凑,同时支撑架126为连接顶盖11和底座16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并且支撑架126为顶盖11与底座16之间的控制线路传递电能。而将诱虫灯源12安装在顶盖11的底部,避免雨水等浸湿诱虫灯源12的连接座,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底座16的内部竖直方向上设置捕虫通道161,并且捕虫通道161与收集器14连通,便于撞击诱虫灯源12而掉落的蚊虫收集到收集器14中;而在捕虫通道161的内部设置有风扇组件134,便于配合诱虫灯源12吸附蚊虫进入收集器14中,在蚊虫靠近诱虫灯源12附近时,在风扇组件134的作用下,将一部分蚊虫直接吸附进入收集器14中,同时在蚊虫撞击诱虫灯源12后受伤而无法正常飞行时,将蚊虫吸附进入收集器14中;风扇组件134还能在收集器14的顶部形成足够的压强差,避免收集器14中的蚊虫从收集器14中逃逸,同时在蚊虫逃逸过程中,损坏蚊虫的翅膀。通过在收集器14的顶部设置防逃逸板组件133,避免风扇组件134停止工作时,蚊虫从收集器14中逃逸,并且将蚊虫困死在收集器14中。
收集器14的顶部设置有益虫逃逸口141,在益虫逃逸口141的下方设置有出风口142,在收集器1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风口143。通过在收集器14的顶部设置益虫逃生口141,便于将误吸入到收集器14中的益虫从益虫逃逸口141中逃出,而设置的出风口142,便于位于捕虫通道161中的风扇组件134在收集器14中形成一定的负压,避免吸附到收集器14中的蚊虫逃出,以及在收集器14中形成一定的漩涡状风力,进一步对收集器14中的蚊虫困死。
请参照图3,防逃板组件133包括防逃逸板1331、安装座1332、承载座1333和启动电机1334,在防逃逸板1331的外圆周上沿其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承载杆1335和转动杆1336,承载杆1335和转动杆1336分别与承载座1333和安装座1332活动连接,并在安装座1332的内部设置启动电机1334,启动电机1334的输出轴与转动杆1336固定连接。通过在安装座1332的内部设置启动电机1334,便于带动防逃逸板1331的开启和关闭。承载座1333和安装座1332设置在底座16的内部,使捕虫通道161的内部空间整洁,有利于风扇组件134在捕虫通道161的上下两端形成一定的压强差,避免出现漏风的现象,同时避免蚊虫在掉落至收集器14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掉落至收集器14中。
请参照图4,顶盖1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15和控制器,控制器具体型号为STM32F407VET6,控制器上设置有光感应器,顶盖11的底部设置有灯源安装座113,并且蓄电池115通过电导线与灯源安装座113连接,而诱虫灯源123安装在灯源安装座113上。通过将蓄电池115设置在顶盖11的内部,便于有效利用捕虫器的空间,进而使捕虫器整体更加紧凑整洁。而位于顶盖11内部的蓄电池115通过支撑架126与底座16内部的线路连接,并且底座16内部的线路通过安装支架2与太阳能板3连接,便于将太阳能板3转化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115内部,从而为诱虫灯源123和风扇组件134提供正常工作的电能。而将灯源安装座113设置在顶盖11的底部,避免外部雨水打湿灯源安装座113,而使捕虫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请参照图5,支撑架126两端设置有电源连接头1251,并且电源连接头1251通过电导从支撑架内部连接,便于将顶盖11内部的蓄电池115与底座16内部的线路连接,一方面使太阳能板3转化的太阳能能够沿支撑架126传递到蓄电池115进行存储,另一方面使存储在蓄电池115内的电能能够沿支撑架126传递到底座16内部线路进行利用;而位于支撑架126两端的电源连接头1251通过电导线从支撑架126内部相互连接,使顶盖11内部线路和底座16内部线路从支撑架126内部连通,避免捕虫器的传导线路裸露在外,有效利用了支撑架的结构和内部空间。
请参照图6和图7,风扇组件134包括负压风扇1341和设置在负压风扇底部的承载底板1342,承载底板1342的两端径向穿过负压通道161并且固定安装在底座16的内部。通过将承载底板1342设置在负压通道161的内部并贯穿安装在底座16的内部,使负压通道161的内壁流畅,以及减少气流的泄漏,影响负压风扇1341在负压通道161的内部气压的发生;同时靠承载底板1342将负压风扇1341与负压通道161同轴设置在负压通道161的内部,便于负压风扇1342在负压通道161两端形成足够的压强差,而承载底板1342的条状结构,并且条状结构的承载底板1342的板面设置有通孔,能够避免掉落的蚊虫落在承载底板1342上。
底座16的上端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并且该弧形结构设置在负压通道161的顶部,便于位于负压通道161内部的负压风扇1341在负压通道161顶部产生足够强的负压,从而提高捕虫器对蚊虫的吸附能力;并且该弧形结构与撞击屏121底部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一起进一步使负压风扇1341在底座顶部形成足够强的负压,以便进一步提升捕虫器的捕捉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2)、电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中部的捕虫装置(1);
所述捕虫装置(1)包括顶盖(11)、诱虫灯源(12)、支撑架(126)、底座(16)和收集器(14),所述顶盖(11)通过所述支撑架(126)与底座(16)可拆卸连接,所述诱虫灯源(12)设置在所述顶盖(11)和所述底座(16)之间,所述底座(16)的底部与所述收集器(14)连接;
所述支撑架(126)上设置有多块撞击屏(121),所述撞击屏(121)设置在所述诱虫灯源(12)外部,并与所述支撑架(126)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6)的内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负压通道(161),在所述负压通道(161)内部设置有风扇组件(134),所述负压通道(161)与所述收集器(14)连通,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风扇组件(134)和所述诱虫灯源(12)电连接;
在所述负压通道(161)内部设置有防逃板组件(133),用于封堵所述负压通道(161);
所述顶盖(11)上设置有控制器,用于与所述风扇组件(134)、所述诱虫灯源(12)和所述防逃板组件(133)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板组件(133)包括防逃逸板(1331)、安装座(1332)和承载座(1333);
所述安装座(1332)和所述承载座(133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16)的内部;所述防逃逸板(1331)横向设置在所述负压通道(161)内;
在所述防逃逸板(1331)沿其径向方向分别设置有承载杆(1335)和转动杆(1336),所述承载杆(1335)和所述转动杆(1336)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承载杆(1335)与所述承载座(1333)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1332)与所述转动杆(1336)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332)内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1334),所述转动电机(1334)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1336)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1334)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134)包括负压风扇(134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负压风扇(1341)底部的承载底板(1342),所述承载底板(1342)径向设置在所述负压通道(161)内部,并且所述承载底板(134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6)内部,所述负压风扇(1341)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通道(161)的顶端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14)的侧面设置有旋向与所述负压风扇(1341)的旋转方向一致的螺旋式出风口(141),在所述收集器(1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风孔(1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屏(121)沿所述诱虫灯源(12)径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屏(121)在所述诱虫灯源(12)的外侧周向相互连接,并且各连接处均与所述支撑架(12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屏(121)底部设置有撞击屏托架(124),所述撞击屏托架(124)为向上凹陷的弧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6)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源连接头(1251),所述电源连接头(1251)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26)内部的电导线相互连接,并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26)两端的所述电源连接头(1251)分别与所述顶盖(11)的内部导线和所述底座(16)的内部导线连接。
CN202110744254.4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自动捕虫器 Pending CN113303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254.4A CN113303302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自动捕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254.4A CN113303302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自动捕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3302A true CN113303302A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8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254.4A Pending CN113303302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自动捕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33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408A (zh) * 2022-03-29 2022-06-03 谢玉琴 一种农业诱捕引虫灯
CN114794051A (zh) * 2022-05-11 2022-07-29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大棚种植用全天候防虫保护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7859Y (zh) * 2005-11-22 2006-12-2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一种蚊虫诱捕器
US2014016545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Dynamic Solutions Worldwide, LLC Solar Powered Insect Trap
CN106508848A (zh) * 2016-12-09 2017-03-22 杭州科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
CN209527639U (zh) * 2019-02-19 2019-10-25 深圳市联奕实业有限公司 灭蚊灯
CN210054371U (zh) * 2019-06-04 2020-02-14 广州市有间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驱蚊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7859Y (zh) * 2005-11-22 2006-12-2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一种蚊虫诱捕器
US2014016545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Dynamic Solutions Worldwide, LLC Solar Powered Insect Trap
CN106508848A (zh) * 2016-12-09 2017-03-22 杭州科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
CN209527639U (zh) * 2019-02-19 2019-10-25 深圳市联奕实业有限公司 灭蚊灯
CN210054371U (zh) * 2019-06-04 2020-02-14 广州市有间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驱蚊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408A (zh) * 2022-03-29 2022-06-03 谢玉琴 一种农业诱捕引虫灯
CN114794051A (zh) * 2022-05-11 2022-07-29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大棚种植用全天候防虫保护装置
CN114794051B (zh) * 2022-05-11 2022-12-23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大棚种植用全天候防虫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8848A (zh) 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
CN113303302A (zh) 一种自动捕虫器
KR20120097077A (ko) 엘이디(led)조명과 페로몬을 이용한 해충 방제장치
CN214508932U (zh) 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
CN212298821U (zh) 一种具有灭虫功能的新能源路灯
CN211482574U (zh) 一种节能捕虫器
CN215302537U (zh) 一种具有防逃功能的捕虫器
CN216363300U (zh) 一种风吸式害虫诱捕装置
CN113615663B (zh) 一种带清扫刷的灭虫灯
CN206472687U (zh) 一种风吸撞击组合式杀虫灯
CN215302538U (zh) 一种负压吸附式捕虫器
CN21553104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果蝇、果实蝇专用诱捕器
CN215836687U (zh) 一种便于捕捉的捕虫器
CN211129503U (zh) 一种杀虫装置
CN113331150A (zh) 一种具有防逃功能的捕虫器及其捕虫方法
CN211532441U (zh) 一种新式捕虫器
CN206165575U (zh) 一种多光谱太阳能杀虫灯
CN215454876U (zh) 一种线路隐藏式捕虫器
CN215302539U (zh) 一种可拆卸更换的捕虫器
CN217471057U (zh) 一种水果种植用除虫装置
CN219537248U (zh) 一种农林业用吸入式诱虫捕虫器
CN217644476U (zh) 用于园林植物病虫的诱捕装置
CN210203017U (zh) 一种用于仓库和田间的诱虫板
CN220108958U (zh) 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驱虫设备
CN211482563U (zh) 智能风力式灭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