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5497U -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5497U
CN212335497U CN202022174007.9U CN202022174007U CN212335497U CN 212335497 U CN212335497 U CN 212335497U CN 202022174007 U CN202022174007 U CN 202022174007U CN 212335497 U CN212335497 U CN 212335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shaft
shell
roller part
wind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40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孟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40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5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5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5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装置以及含有该种绕线装置的缝纫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绕线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壳体内的涨紧轮组件,涨紧轮组件具有一个滚轮部,滚轮部抵靠在同步带上并随之转动;滚轮部的前侧设置有摩擦面;壳体的前部还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的绕线轴伸入壳体并安装有摩擦轮;绕线机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绕线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摩擦轮抵靠在摩擦面上并被驱动;绕线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摩擦轮脱离摩擦面。创造性的将绕线机构的位置由传统的主轴上端的位置改成在涨紧轮组件一侧。而且由于刚好所处的位置是工人在操作中最常见的正面,工人在操作时可以非常方便而且直观的直接更换绕线机构上的梭芯。

Description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绕线装置以及含有该种绕线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目前,缝纫机的机壳的上部一般会设置有一个绕线器,绕线器上会放置一个梭芯,利用缝纫机上轴的转动,带动绕线器上的梭芯转动,从而实现在梭芯缠绕上缝纫线。
如专利号为201710397735.6的专利。其具体公开了一种绕线器的结构原理以及现有的绕线器的工作场景。
但是随着缝纫机越来越智能化,高端缝纫机普遍都已经搭配了大尺寸的显示屏。显示屏和绕线轮之间就位置容易产生冲突,导致传统的缝纫机上的绕线机构的位置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换了绕线机构位置的安装装置,以及将这种绕线装置应用到缝纫机上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绕线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壳体内的涨紧轮组件,涨紧轮组件具有一个滚轮部,滚轮部抵靠在同步带上并随之转动;
所述滚轮部的前侧设置有摩擦面;
所述壳体的前部还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的绕线轴伸入壳体并安装有摩擦轮;
所述绕线机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
所述绕线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摩擦轮抵靠在所述摩擦面上并被驱动;
所述绕线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摩擦轮脱离所述摩擦面。
优选地,所述滚轮部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轴,且调节轴与滚轮部同步转动;所述调节轴与滚轮部偏心设置,调节轴用于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滚轮部偏心转动进而调节涨紧程度。
优选地,所述调节轴一端成型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依次穿过所述滚轮部和调节轴,并通过连接孔与所述调节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轮部的内侧套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连接轴承内。
优选地,所述调节轴的外缘并沿径向方向成型有助力孔,助力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摩擦面的端面成型有圆周阵列的凸起部,凸起部呈条状。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位于壳体的支撑座的前侧中部。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有绕线底座,绕线底座内穿设有绕线轴,绕线轴一端与所述摩擦轮连接;所述绕线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绕线底座并延伸至绕线底座外并形成连接端,连接端用于套接梭芯。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置有拨动扳手,拨动扳手用于让绕线机构在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一种缝纫机,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置有主动轴,在壳体的下部设置有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通过同步带进行传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调节轴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穿过支撑座并抵靠在同步带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的将绕线机构的位置由传统的主轴上端的位置改成在涨紧轮组件一侧。而且由于刚好所处的位置是工人在操作中最常见的正面,工人在操作时可以非常方便而且直观的直接更换绕线机构上的梭芯。
2、本实用新型的涨紧轮组件巧妙的设置在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穿过支撑座并抵靠在同步带上的。这样的位置设计不仅仅具备了涨紧同步带的作用,而且这个位置不会干扰到现有的缝纫机中的其他部位。在实际使用中,工人伸手转动调节轴即可实现涨紧,调整非常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3是绕线机构和涨紧轮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图2中绕线机构和涨紧轮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涨紧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壳体;2-同步带;3-驱动电机;4-绕线机构;5-涨紧轮组件;6-底座;7-上同步轮;8-主动轴;10-摩擦轮;11-绕线底座;12-下同步轮;13-绕线轴;14-梭芯;15-从动轴;16-支撑座;19-拨动扳手;51-滚轮部;52-摩擦面;53-连接轴;54-调节轴;55-连接孔;56-连接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缝纫机,包括壳体1和底座6,壳体1上部设置有主动轴8,在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从动轴15,主动轴8和从动轴15之间通过同步带2进行传动。
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缝纫机是指具备主动轴8和从动轴15,且从动轴15,主动轴8和从动轴15之间通过同步带2进行传动才可以应用。对应的在主动轴8和从动轴15上分别设置有上同步轮7和下同步轮12。主动轴8一端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转动依次带动主动轴8和上同步轮7转动,最终让套设在上同步轮7和下同步轮12外侧的同步带2进行转动。上述结构在双针机、直眼机以及改款的平缝机上具有对应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上述技术方案的内容。
本实施例所述的主动轴8也是缝纫机领域中常说的的“上轴”,所述的从动轴15也是缝纫机领域中常说的“下轴”。
接下来具体说明绕线装置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结构。所述的绕线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壳体1内的涨紧轮组件5,涨紧轮组件5具有一个滚轮部51,滚轮部51抵靠在同步带2上并随之转动。具体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部51是沿着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从右侧往左侧穿过支撑座16并抵靠在同步带2上,并通过抵靠在同步带2上从而能够借助同步带2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滚轮部51的前侧设置有摩擦面5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滚轮部51的转动带动摩擦面52的转动。
所述壳体的前部还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4的绕线轴伸入壳体1并安装有摩擦轮10;
所述绕线机构4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
所述绕线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摩擦轮10抵靠在所述摩擦面52上并被驱动;
所述绕线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摩擦轮10脱离所述摩擦面52。
上述的绕线装置巧妙的应用了同步带2的转动,并利用涨紧轮组件5的滚轮部51将同步带2的转动承接下来,并利用在绕线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让摩擦轮10抵靠在所述摩擦面52上从而实现被驱动,进而能够实现梭芯的绕线作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绕线机构创造性的将其位置由传统的主轴上端的位置改成在涨紧轮组件5一侧。而且由于刚好所处的位置是工人在操作中最常见的正面,工人在操作时可以非常方便而且直观的直接更换绕线机构上的梭芯。而现有的由于设置在壳体1的上端,在更换梭芯时会有视线阻碍,不利于操作。
而且同时搭配涨紧轮组件5的位置,两者配合起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了对应功能的实现。或者说本实施例所述的涨紧轮组件5不仅具有涨紧同步带的作用,还能通过结构设计让绕线机构转动,实现自动给梭芯绕线。
如图5所示,接下来具体说明涨紧轮组件5的结构。优选地,所述滚轮部51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轴54,且调节轴与滚轮部51同步转动;所述调节轴54与滚轮部51偏心设置,调节轴54用于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滚轮部51偏心转动进而调节涨紧程度。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节轴54与滚轮部51偏心设置是指,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轴54与滚轮部51都采用圆柱状的形状设计,其两者的轴线处于平行的状态而并非同轴设置。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轴54一端成型有连接孔55,连接孔55的轴线位置并不与所述调节轴54共线。因此形成了调节轴54与滚轮部51之间的偏心设置。
所述连接孔55内设置有连接轴53,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连接轴53一端成型有内六角孔,另一端成型有圆柱状的轴部。连接轴53也就是圆柱状的轴部依次穿过所述滚轮部51和调节轴54,并通过连接孔55与所述调节轴54连接,内六角孔则能够方便连接。
这样的设计当转动调节轴54时,由于滚轮部51和调节轴54之间的偏心设置,就会改变滚轮部51与同步带2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从图3来看,涨紧轮组件5的作用就是能够实现同步带2的右侧的左右移动。
而且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轴54是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穿过支撑座16并抵靠在同步带2上的。这样的位置设计不仅仅具备了涨紧同步带的作用,而且这个位置不会干扰到现有的缝纫机中的其他部位,而且调整非常灵活。在实际使用中,工人伸手转动调节轴54即可实现涨紧,调整非常灵活。因此调节轴54还需要在壳体1外保留一节手持部。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尺寸的限制,调整的幅度有限。但是可以通过将涨紧轮组件5整体尽量靠近同步带2的方式实现最大程度的涨紧,这样后期即便调整量有限也能满足使用。
优选地,所述滚轮部51的内侧套设有连接轴承56,所述连接轴53穿设在所述连接轴承56内。在实际使用中,缝纫机的转速较高,需要连接轴承56来减少摩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承56优选采用深沟球轴承。对应的滚轮部51会与连接轴承56的外圈适配,然后连接轴53会与连接轴承56的内圈适配。从而无论滚轮部51转的多快,都不会影响调节轴54。
优选地,所述调节轴54的外缘并沿径向方向成型有助力孔57,助力孔57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对调节轴54进行转动。最常规的就是增加调节轴54的长度,让其尾端形成一个手持部,从而能转动调节轴。而为了兼顾机壳的整体造型,又不可能将调节轴54伸出壳体1的外侧过长。因此助力孔57的设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有轴类零件能够穿过助力孔57,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把手”的结构,这样就可以方便的转动调节轴54。其中一个轴类零件可以是一个L形的六角扳手,利用其长边或者短边插入助力孔57中即可。
另外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助力孔57还可以是一个贯穿调节轴54的孔,这样使用者可以从两侧同时转动,更加省力。
优选地,所述摩擦面52的端面成型有圆周阵列的凸起部,凸起部呈条状。凸起部的凸起设计能够增加摩擦力,减少摩擦面52与摩擦轮10之间的“打滑”现象。而且圆周阵列的凸起部能够配合摩擦轮10的转动,使得摩擦面52和摩擦轮10之间连接更加均匀而且时刻都处于稳定的摩擦状态下。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4位于壳体1的支撑座16的前侧中部。这样的位置设计非常方便工人操作,而且更加直观,没有视觉阻碍。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4包括有绕线底座11,绕线底座11内穿设有绕线轴13,绕线轴13一端与所述摩擦轮10连接;所述绕线轴1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绕线底座11并延伸至绕线底座11外并形成连接端,连接端用于套接梭芯14。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置有拨动扳手19,拨动扳手19用于让绕线机构在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如何实现切换,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多做赘述。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连接轴承56的内圈是与调节轴54的外缘适配,然后连接轴承56的外圈是与支撑座16上的原本用于安装调节轴54的侧壁孔适配。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在壳体(1)内的涨紧轮组件(5),涨紧轮组件(5)具有一个滚轮部(51),滚轮部(51)抵靠在同步带(2)上并随之转动;
所述滚轮部(51)的前侧设置有摩擦面(52);
所述壳体的前部还设置有绕线机构,绕线机构的绕线轴伸入壳体(1)并安装有摩擦轮(10);
所述绕线机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
所述绕线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摩擦轮(10)抵靠在所述摩擦面(52)上并被驱动;
所述绕线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摩擦轮(10)脱离所述摩擦面(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部(51)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轴(54),且调节轴与滚轮部(51)同步转动;所述调节轴(54)与滚轮部(51)偏心设置,调节轴(54)用于通过自身转动带动滚轮部(51)偏心转动进而调节涨紧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54)一端成型有连接孔(55),连接孔(55)内设置有连接轴(53),连接轴(53)依次穿过所述滚轮部(51)和调节轴(54),并通过连接孔(55)与所述调节轴(5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部(51)的内侧套设有连接轴承(56),所述连接轴(53)穿设在所述连接轴承(5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54)的外缘并沿径向方向成型有助力孔(57),助力孔(57)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52)的端面成型有圆周阵列的凸起部,凸起部呈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4)位于壳体(1)的支撑座(16)的前侧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4)包括有绕线底座(11),绕线底座(11)内穿设有绕线轴(13),绕线轴(13)一端与所述摩擦轮(10)连接;所述绕线轴(1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绕线底座(11)并延伸至绕线底座(11)外并形成连接端,连接端用于套接梭芯(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置有拨动扳手(19),拨动扳手(19)用于让绕线机构在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10.一种缝纫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部设置有主动轴(8),在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从动轴(15),主动轴(8)和从动轴(15)之间通过同步带(2)进行传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调节轴(54)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穿过支撑座(16)并抵靠在同步带(2)上。
CN202022174007.9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Active CN212335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4007.9U CN212335497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4007.9U CN212335497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5497U true CN212335497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4007.9U Active CN212335497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5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9727U (ja)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の角度調節装置
EP0984845B1 (en) Grinding machine
US4221019A (en) Floorcare device
CN212335497U (zh)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KR20040050992A (ko) 듀얼 모터 드럼세탁기
CN112080867A (zh) 一种绕线装置及缝纫机
JP2009273846A (ja) 工業用ミシンの駆動装置
CN106400324B (zh) 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机构
US20100165799A1 (en) Watch Winder with a Sensing Switch
JP4367652B2 (ja) 電動モーター式墨つぼ
AU5031501A (en) A hand-hel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film from a backing tape onto a substrate having backing tape reels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KR20150140961A (ko) 세탁장치
GB2393677A (en) Roller device for an emery belt machine
CN100387214C (zh) 按摩机
JP2010227217A (ja) ミシン
CN207290101U (zh) 一种可自动紧接触的传动机构及机器人
CN216242093U (zh) 一种曲腕机及其驱动机构
CN209989548U (zh) 一种缝纫机的减速式绕线机构
JP3781493B2 (ja) ホース巻取機の巻取制御機構
KR200227554Y1 (ko) 복합 연사기의 구동장치
JPH0623193A (ja) ドラム式衣類乾燥機
CN216497267U (zh) 跑步机后滚筒组件
KR20000002237U (ko) 얀 공급장치
CN203096382U (zh) 一种锁眼机的动力传动机构
CN201499742U (zh) 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winding device and sewing mach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Taizhou branch of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ZHEJIANG DUMA SEWING MACHIN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3000153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