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8690U - 皮带轮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皮带轮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8690U
CN212318690U CN201922494645.6U CN201922494645U CN212318690U CN 212318690 U CN212318690 U CN 212318690U CN 201922494645 U CN201922494645 U CN 201922494645U CN 212318690 U CN212318690 U CN 212318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pulley
hole
taper sleeve
transmission shaft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46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
王祥
程小建
岳金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Prok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Prok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Prok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Prok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46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8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8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8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与该皮带轮传动配合的传动轴和套设在皮带轮表面的传动皮带,皮带轮和传动轴通过锥套连接,锥套设置在皮带轮的内锥孔内,传动轴设置在锥套的内孔内,锥套和传动轴之间设置有预紧螺钉和松弛螺钉,以使得锥套和传动轴之间具有预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预紧状态,锥套与皮带轮形成胀紧过盈配合,且同时与传动轴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在松弛状态,皮带轮脱离锥套,锥套和传动轴间隙配合,以使得皮带轮和锥套能够沿传动轴的轴向移动,传动轴包括与所述皮带轮配合的连接轴段,该连接轴段的两侧分别凸出皮带轮设置,以形成使得皮带轮沿轴向移动调节安装位置的空间,解决预装后皮带对不正的问题。

Description

皮带轮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皮带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皮带轮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皮带传动装配过程中,经常在皮带预装完成后出现对不正(带轮共面偏差过大,超过国标允许值)的情况,一般只能返工,重新拆装紧固件,重新校正。重复工作量大,且因移动安装位置,导致零件的其它安装接口对不正;或者甚至为保证其它安装接口准确,会让步接受对不正,这将直接导致传动效率降低,且会大大缩短皮带、传动轴承座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皮带对正的皮带传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与该皮带轮传动配合的传动轴和套设在所述皮带轮表面的传动皮带,所述皮带轮和所述传动轴通过锥套连接,所述锥套设置在所述皮带轮的内锥孔内,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锥套的内孔内,所述锥套和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预紧螺钉和松弛螺钉,以使得所述锥套和所述传动轴之间具有预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锥套与所述皮带轮过盈配合,且同时与所述传动轴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皮带轮脱离所述锥套,所述锥套和所述传动轴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皮带轮和所述锥套能够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传动轴包括与所述皮带轮配合的连接轴段,该连接轴段的两侧分别凸出所述皮带轮设置,以形成能够使得所述皮带轮沿轴向移动调节安装位置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段两侧凸出所述皮带轮的长度为10mm-15mm。
可选地,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锥套和所述传动轴之间的间隙为0.1mm-0.15mm。
可选地,所述锥套的外壁沿轴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半圆光孔和一个第一半圆螺纹孔,所述第一半圆光孔构造为盲孔,所述第一半圆螺纹孔构造为通孔,相应地,所述内锥孔的孔壁开设有两个第二半圆螺纹孔和一个第二半圆光孔,所述第二半圆螺纹孔构造为通孔,所述第二半圆光孔构造为盲孔,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光孔与两个所述第二半圆螺纹孔相匹配以共同构造为供所述预紧螺钉安装的两个紧固孔,所述第一半圆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半圆光孔相匹配共同构造为供所述松弛螺钉安装的松弛孔,两个所述紧固孔关于所述松弛孔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可选地,所述锥套还开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弹性通槽。
可选地,所述弹性通槽与所述松弛孔相对布置。
可选地,所述紧固孔与所述弹性通槽之间的夹角为80°-90°。
可选地,所述弹性通槽和沿周向的宽度为2mm-3mm。
可选地,所述锥套的内壁设置有键槽,所述传动轴和所述锥套之间通过平键连接。
可选地,所述键槽沿周向布置在所述松弛孔和所述紧固孔之间,且接近所述紧固孔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的一体式皮带轮替换为分体式皮带轮,通过锥套连接传动轴和皮带轮,同时将装配皮带轮的传动轴的连接轴段两侧预留出调节余量,便可以在预装后进行快速调整,以消除皮带对不正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皮带传动效率,减少偏磨,发热烧皮带,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消除因皮带斜拉引起的对于轴承的附加载荷,提高轴承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轮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轴、皮带轮和锥套的状配剖面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轮和锥套的装配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皮带轮 11内锥孔 111第二半圆光孔
112第二半圆螺纹孔 2传动轴 3锥套
31外壁 311第一半圆光孔 312第一半圆螺纹孔
32内壁 321键槽 33内孔
4预紧螺钉 5松弛螺钉 8弹性通槽
9弹性豁口 10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部件的轮廓的内和外定义的。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1、与该皮带轮传动配合的传动轴2和套设在所述皮带轮1表面的传动皮带,所述皮带轮1和所述传动轴2通过锥套3连接,所述锥套3由铸钢或铸铁材质构成,具有较好的硬度和韧性。锥套3与皮带轮1键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皮带轮1的内锥孔11内,通过键连接能够保证锥套和皮带轮1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地保护锥套,所述传动轴2设置在所述锥套3的内孔33内,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之间设置有预紧螺钉4和松弛螺钉5,以使得所述皮带轮和所述锥套之间具有预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锥套3与所述皮带轮1过盈配合,且同时与所述传动轴2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皮带轮1脱离所述锥套3,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皮带轮1和所述锥套3能够沿所述传动轴2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传动轴2包括与所述皮带轮1配合的连接轴段,该连接轴段的两侧分别凸出所述皮带轮1设置,以形成能够使得所述皮带轮1沿轴向移动调节安装位置的空间。
也即,将传统的一体式皮带轮替换为分体式皮带轮,通过锥套3连接传动轴2和皮带轮1,同时将装配皮带轮1的连接轴段的两侧预留出调节余量,便可以在预装后进行快速调整,以消除皮带对不正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皮带传动效率,减少偏磨,发热烧皮带,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消除因皮带斜拉引起的对于轴承的附加载荷,提高轴承寿命。可选择地,锥套3可通过8度外锥面与皮带轮1的内锥孔11匹配压紧连接,以实现快速调整且连接可靠性高。
具体地,当皮带传动轮预装完成后,如若发现皮带未对正,则可以通过拧松预紧螺钉4同时拧紧松弛螺钉5,以将皮带轮1与锥套3脱离,实现二者的分离,而此时由于锥套3与传动轴2为间隙配合,因而能够实现调整皮带轮1和锥套3沿轴向的位置,将传动轮1重新定位,消除装配误差而导致的皮带对不正的问题;轴向调整完毕后,拧紧预紧螺钉4同时拧松松弛螺钉5,将锥套3、皮带轮1以及传动轴2紧密配合,最终将皮带轮1与传动轴2锁紧。
另,上述提到的皮带轮可以为动力输出端的皮带轮或负载端的皮带轮,可以根据具体调整便利情况,选择调整任意一端的皮带轮的锁紧形式,也即,利用锥套连接锁紧传动轴。
可选择地,所述连接轴段两侧凸出所述皮带轮1的长度分别为10mm-15mm,以能够满足皮带的装配误差。
可选择地,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之间的间隙为0.1mm-0.15mm,满足轴向可调。需要说明的是,锥套3和传动轴2初始配合时即为间隙配合。
可选择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锥套3的外壁31沿轴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半圆光孔311和一个第一半圆螺纹孔312,所述第一半圆光孔311构造为盲孔,所述第一半圆螺纹孔312构造为通孔,相应地,所述内锥孔11的孔壁开设有两个第二半圆螺纹孔111和一个第二半圆光孔112,所述第二半圆螺纹孔111构造为通孔,所述第二半圆光孔112构造为盲孔,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光孔311与两个所述第二半圆螺纹孔111相匹配以共同构造为供所述供紧固螺钉4安装的两个紧固孔,所述第一半圆螺纹孔312与所述第二半圆光孔112相匹配共同构造为供所述松弛螺钉5安装的松弛孔,两个所述紧固孔关于所述松弛孔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孔可以为英制螺纹规格,大于5/8英寸,以确保螺纹预紧强度可靠,有效传动扭矩。
基于此,当需要将皮带轮1和传动轴2紧固时,首先将两个预紧螺钉4拧进紧固孔内,预紧螺钉4朝向皮带轮1的内锥孔11的小孔端拧紧,直至预紧螺钉4的底部与第二半圆孔112的底部刚刚零贴合时,此时锥套3与传动轴2之间还存有间隙,不能可靠传递扭矩,锥套3与皮带轮1同样零贴合,也未达到可靠连接,然后继续往里拧预紧螺钉4,预紧螺钉4底部因第一半圆孔311的底部的阻挡,无法再前进,继续往里拧后则会形成锥套3与皮带轮1锥度面错位过盈紧固的效果,过盈导致锥套3与皮带轮1连接牢靠。而另一方面,锥套3过盈错位后,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使得锥套3弹性变形,锥套3的内孔33收缩,使得锥套3的内孔33与传动轴2形成过盈配合(小于0.02mm),甚至于过渡配合,这样预紧螺钉4拧紧到位后,皮带轮1、传动轴2和锥套3便可以实现有效可靠地连接。
当发现皮带对不正时,则可以把预紧螺钉4拧松,锥套3与皮带轮1的过盈错位消失,再把松弛螺钉5不断拧紧,当松弛螺钉5的底部与第二半圆光孔112的底部零贴合后,再继续拧紧,就可以将力传递到皮带轮1,锥套3与皮带轮1之间产生间隙错位,这时皮带轮1相对于锥套3朝向皮带轮1的内锥孔的小孔端移动。这样,锥套3与皮带轮1脱开,而锥套3也因为失去来自于皮带轮1的内锥孔11的约束力,加之自身的弹性恢复,也与传动轴2脱离开来,也即重新形成间隙配合,由此,皮带轮1和锥套3便可以沿着传动轴2的轴向调节装配位置,以解决皮带轮对不正的问题。
另外,保证两个紧固孔的对称布置,可以实现传力均匀,在调松或者预紧的两种状态下,可以分别逐渐交替拧松或拧紧两个预紧螺钉4,也即,采用其中一个预紧螺钉拧紧一段后,另外一个预紧螺钉拧紧同样一段,循环交替,直至两个预紧螺钉先后拧紧到位。
可选择地,为了能够提高锥套3的弹性变形,如图所示,所述锥套3还开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弹性通槽8。这样在预紧时,预紧螺钉4不断紧固的过程,弹性通槽8的槽宽会逐渐缩小,加快锥套3的内孔33的收缩,实现锥套3收缩抱紧传动轴2,使得内孔33与传动轴2由间隙配合转换为过渡配合。而在需要轴向调节皮带轮1时,随着预紧螺钉4的拧松,预紧螺钉4的不断拧紧,弹性通槽8因弹性变形而扩开,逐渐恢复传动轴2与锥套3的间隙配合。
并且可选择地,所述弹性通槽8与所述松弛孔相对布置。也即,两个紧固孔同样关于弹性通槽8对称布置,这样保证对于弹性通槽8的作用力相同,确保受力均衡。
可选择地,所述紧固孔与所述弹性通槽8之间的夹角为80°-90°。作为一种实施例,紧固孔与弹性通槽8之间的夹角为85°。也即,两个紧固孔相比于松弛孔更接近于弹性通槽8,保证锥套3与皮带轮的连接可靠性以及锥套3与传动轴的传递扭矩的强度。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增大锥套的弹性变形,可选择地,所述锥套3的内壁32还开设有弹性豁口9,所述弹性豁口9与所述弹性通槽8相对布置,且与所述松弛孔7相邻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弹性通槽8和所述弹性豁口9的沿周向的宽度为2mm-3mm。
可选择地,如图所示,所述锥套3的内壁32设置有键槽321,所述传动轴2和所述锥套3之间为通过平键10连接。
进一步地,可选择地,所述键槽321沿周向布置在所述松弛孔和所述紧固孔之间,且接近所述紧固孔设置。其中,键槽321与内孔33的中心的连线与松弛孔与内孔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50°-6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键槽321与松弛孔的夹角为55°,也即远离松弛孔设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轮(1)、与该皮带轮(1)传动配合的传动轴(2)和套设在所述皮带轮(1)表面的传动皮带,所述皮带轮(1)和所述传动轴(2)通过锥套(3)连接,所述锥套(3)设置在所述皮带轮(1)的内锥孔(11)内,所述传动轴(2)设置在所述锥套(3)的内孔(33)内,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之间设置有预紧螺钉(4)和松弛螺钉(5),以使得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之间具有预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锥套(3)与所述皮带轮(1)过盈配合,且同时与所述传动轴(2)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皮带轮(1)脱离所述锥套(3),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皮带轮(1)和所述锥套(3)能够沿所述传动轴(2)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传动轴(2)包括与所述皮带轮(1)配合的连接轴段,该连接轴段的两侧分别凸出所述皮带轮(1)设置,以形成能够使得所述皮带轮(1)沿轴向移动调节安装位置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段两侧凸出所述皮带轮(1)的长度分别为10mm-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锥套(3)和所述传动轴(2)之间的间隙为0.1mm-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3)的外壁(31)沿轴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半圆光孔(311)和一个第一半圆螺纹孔(312),所述第一半圆光孔(311)构造为盲孔,所述第一半圆螺纹孔(312)构造为通孔,所述内锥孔(11)的孔壁开设有两个第二半圆螺纹孔(111)和一个第二半圆光孔(112),所述第二半圆螺纹孔(111)构造为通孔,所述第二半圆光孔(112)构造为盲孔,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光孔(311)与两个所述第二半圆螺纹孔(111)相匹配以共同构造为供所述预紧螺钉(4)安装的两个紧固孔,所述第一半圆螺纹孔(312)与所述第二半圆光孔(112)相匹配共同构造为供所述松弛螺钉(5)安装的松弛孔,两个所述紧固孔关于所述松弛孔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3)还开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弹性通槽(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通槽(8)与所述松弛孔相对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孔与所述弹性通槽(8)之间的夹角为80°-9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通槽(8)沿周向的宽度为2mm-3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3)的内壁(32)设置有键槽(321),所述传动轴(2)和所述锥套(3)之间通过平键(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带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槽(321)沿周向布置在所述松弛孔和所述紧固孔之间,且接近所述紧固孔设置。
CN201922494645.6U 2019-12-31 2019-12-31 皮带轮传动机构 Active CN212318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645.6U CN212318690U (zh) 2019-12-31 2019-12-31 皮带轮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645.6U CN212318690U (zh) 2019-12-31 2019-12-31 皮带轮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8690U true CN212318690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4645.6U Active CN212318690U (zh) 2019-12-31 2019-12-31 皮带轮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8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4132B2 (en) Pinch bolt-split hub attachment assembly
US7267030B2 (en) Bicycle crank assembly
US11371548B2 (en) Shockproof nut kit
US20090151509A1 (en) Bicycle crank assembly
CN111120631A (zh) 皮带轮传动机构
CN212318690U (zh) 皮带轮传动机构
CN110439934A (zh) 一种行星架与主轴锁紧结构
CN208364618U (zh) 联轴器
AU2013224646A1 (en) Rigid flange coupling and associated internal connection assembly
US20050265779A1 (en) Releasable keyless bushing assembly
CN210371722U (zh) 一种新型伸缩联轴器
CN213512561U (zh) 力矩补偿型机械铆接式卡箍
JP6639263B2 (ja)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CN209557513U (zh) 浮动式同心连接装置
EP0942181B1 (en) Anti-cross threading fastener
CN209671073U (zh) 一种内燃机动力输出装置
RU98506U1 (ru) Резьбов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варианты)
CN212803980U (zh) 一种十字滑块联轴器
KR20090099018A (ko) 클램핑 갭 너트
CZ20032204A3 (cs) Přírubový unašeč
US6196759B1 (en) System for coupling a shaft and a blind, hollow member, particularly for epicyclic reduction gears
CN217355281U (zh) 切缝型弹性联轴器
CN208900555U (zh) 一种轴承组件
CN210830219U (zh) 金属膜片加鼓形复合弹性体组合联轴器
CN220957242U (zh) 抱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