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4278U -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 Google Patents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4278U
CN212314278U CN202020526526.4U CN202020526526U CN212314278U CN 212314278 U CN212314278 U CN 212314278U CN 202020526526 U CN202020526526 U CN 202020526526U CN 212314278 U CN212314278 U CN 212314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rrier
supporting member
shel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65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咏翔
李歆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265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4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4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4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该承载件可与一外盒搭配使用以提供一种包装套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的顶面下凹形成一可容置待承载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该壳体的侧面或侧面与顶面交界处具有手指勾槽或孔洞,可借此移动该壳体,便于自外盒抽出,以及该壳体的顶面于承载部处具有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凸肋或沟槽。

Description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容置一待承载物的承载件,尤其是可容置一瓶器的承载件,以及包括前述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背景技术
泡壳至少具有制备过程所需模具较少、储存便利、单价低等优点,故被广泛采用,常作为物品的第一道包装材料,先将物品承载于其中,再将物品连同泡壳置入外盒中。泡壳一般是通过真空吸塑成形方式,将塑胶片材加热软化并使用真空吸引将塑胶片材贴附至模具表面,而后冷却而制得。
然而,泡壳普遍存在对于所承载物品的支撑性及稳定性不足的缺陷。尤其,制备泡壳的塑胶片材于制备过程中会被拉伸延展以贴附至模具上,受拉伸部位的材料因而更薄,故支撑强度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强度及使用便利性的承载件,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的顶面下凹形成一可容置待承载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该壳体的侧面或侧面与顶面交界处具有手指勾槽或孔洞,可借此移动该壳体,以及该壳体的顶面于承载部处具有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凸肋或沟槽。较佳地,该壳体相对于顶面的背面具有用于提供挡止功能的挡止凸起部。较佳地,该壳体的侧面具有用于提供缓冲功能的缓冲内凹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壳体为一泡壳。
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承载部用于容置一瓶器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承载部具有与所容置的瓶器该部分相对应的形状。较佳地,该凸肋或沟槽分布于对应该瓶器的瓶肩及瓶身处,且以垂直于该瓶器的中心轴方向的方式排列。较佳地,该挡止凸起部位于对应于该瓶器的瓶身处。较佳地,该缓冲内凹部位于对应于瓶器的瓶口与瓶底的至少一者的位置。较佳地,该承载部设计成使得承载件可成对使用,将瓶器承载于二承载件的承载部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套组,包括第一承载件及外盒,第一承载件可容置于该外盒中,其中第一承载件如上述的承载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更包括第二承载件,其中第二承载件如上述的承载件,可与第一承载件相同或不同,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可容置于该外盒中,且其中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的承载部设计成可将待承载物承载于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的承载部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强度及使用便利性的承载件,其可良好地支撑、承载待承载物,且便于自外盒内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承载件的一实施方案的顶面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承载件的背面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01:顶面
102:侧面
103:背面
111:承载部
112:手指勾槽
113:沟槽
114:挡止凸起部
115:缓冲内凹部
121:瓶肩
122:瓶身
123:瓶器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以部分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多种不同形式的方案来实践,不应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解释为限于所述具体实施方案。
于附图中,为明确起见可能示意各物件及区域的尺寸,而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除非另有说明,于本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所使用的“一”、“该”及类似用语应理解为包括单数及复数形式。
除非另有说明,于本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使用“第一”、“第二”及类似用语仅是用于区隔所描述的组分或元件(例如承载件),本身并无特殊涵义,且非意欲指代先后顺序。
本实用新型对照于现有技术的功效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强度及使用便利性的承载件,其可良好地支撑、承载待承载物,且便于自外盒内取出。以下就本实用新型承载件及其相关应用提供详细说明。
1. 承载件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具有一壳体,或实质上由该壳体构成,或由该壳体构成。该壳体的顶面下凹形成一可容置待承载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该壳体的侧面或侧面与顶面交界处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指勾槽或孔洞,以及该壳体的顶面于承载部处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肋或沟槽。较佳地,承载部可具有与所容置的待承载物的该部分相对应的形状,以提供更佳的稳定性。所述相对应的形状不考虑因设计沟槽、凸肋或下文将描述的挡止凸起部与缓冲内凹部等结构所产生的凸起或凹陷部分。
承载部处的凸肋或沟槽可提高对于待承载物的支撑性,以及抗外力的能力。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壳体的顶面于承载部处具有多个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沟槽。
该壳体的侧面或侧面与顶面交界处的手指勾槽或孔洞,可方便使用者施力移动该壳体。例如,当该壳体置于一外盒中时,该手指勾槽或孔洞可方便使用者抓取,将该壳体自外盒中取出。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壳体于侧面或侧面与顶面交界处具有成对设计的手指勾槽。
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承载件进一步于壳体相对于顶面的背面具有用于提供挡止功能的挡止凸起部。当承载件置于一外盒中时,该挡止凸起部可抵住外盒内侧,借此提升承载件于外盒中的稳定性。此外,该挡止凸起部所提供的凸起也可方便于待承载物的自动化包装中,以真空吸盘自动吸取承载件。该挡止凸起部的形状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由一个或多个矩形凸起、圆形凸起或椭圆形凸起所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壳体的侧面可具有用于提供缓冲功能的缓冲内凹部,借此在待承载物与壳体之间、或壳体与外盒之间形成一缓冲气室,或在待承载物与壳体之间、及壳体与外盒之间均形成缓冲气室。当外盒或承载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缓冲气室可避免承载件所容置的待承载物在该处受到直接冲击。该缓冲内凹部的形成方式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通过于该壳体的侧面的内侧或外侧、或内侧及外侧形成一凹陷的方式来提供,也可通过于该壳体的侧面形成孔洞的方式来提供,且上述形成缓冲内凹部的手段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该缓冲内凹部的位置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设计在对应于待承载物的结构强度较弱的部位。举例言之,若待承载物是一瓶器,该缓冲内凹部可设置于对应于瓶器的瓶口与瓶底的至少一个的位置。
承载件的壳体的材质并无特殊限制,可为任何常用的包装材料,例如纸质、塑胶等。于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该承载件是一塑胶泡壳。塑胶泡壳的材质并无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对酞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及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就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抗摔程度、食品安全考量而言,较佳使用聚丙烯(PP)。
图1及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的一实施方案,其中图1为承载件的顶面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承载件的背面方向的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承载件具有一壳体100,壳体100的顶面101下凹形成一可容置一瓶器的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111,所述瓶器例如是玻璃瓶。承载部111具有与所容置的瓶器的该部分相对应的形状,以提供较佳稳定性。所述相对应的形状不考虑因设计沟槽、凸肋、挡止凸起部、缓冲内凹部等结构所产生的凸起或凹陷部分。此外,承载部111较佳设计成使得承载件可成对使用,而可将瓶器承载于两个承载件的承载部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0的顶面101于承载部111处具有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沟槽113,分布于对应瓶肩121及瓶身122处,且以垂直于该瓶器的中心轴123方向的方式排列。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0的侧面102与顶面101交界处具有手指勾槽112,可借此移动壳体100,尤其在承载件与外盒搭配使用时,可便于将承载件自外盒内取出。另外,壳体100的侧面102对应于瓶底的位置,具有用于提供缓冲功能的缓冲内凹部115,可降低瓶底直接受外力冲击的机率。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0的背面103在对应瓶身处122具有用于提供挡止功能的挡止凸起部114。由于瓶身是瓶器的主要重量所在,于对应于瓶身122处设计挡止凸起部114可提供最佳稳定效果。此外,于本实施方案中,在形成挡止凸起部114的同时相应地于承载部111内形成一凹陷部分(如图1所示意),该凹陷部分也可提供缓冲气室的效果。
2. 包装套组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可与外盒搭配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包装套组,包括第一承载件及外盒,第一承载件可容置于该外盒中,其中第一承载件为前文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外盒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制,可为任何现有可用于包装用途的盒体。
此外,如前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可设计为可成对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套组可还包括第二承载件,第二承载件也为前文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且可与第一承载件相同或不同,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可容置于该外盒中,且其中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的承载部设计成可将待承载物承载于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的承载部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上述实施方案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安排,均属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1)

1.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的顶面下凹形成一可容置待承载物的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该壳体的侧面或侧面与顶面交界处具有用于方便移动该壳体的手指勾槽或孔洞,以及该壳体的顶面于承载部处具有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凸肋或沟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相对于顶面的背面具有用于提供挡止功能的挡止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侧面具有用于提供缓冲功能的缓冲内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用于容置一瓶器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承载部具有与所容置的瓶器该部分相对应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用于容置一瓶器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承载部具有与所容置的瓶器该部分相对应的形状,且该挡止凸起部位于对应于该瓶器的瓶身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用于容置一瓶器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承载部具有与所容置的瓶器该部分相对应的形状,且该缓冲内凹部位于对应于瓶器的瓶口与瓶底的至少一个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凸肋或沟槽分布于对应该瓶器的瓶肩及瓶身处,且以垂直于该瓶器的中心轴方向的方式排列。
8.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的承载部成对使用,瓶器承载于两个承载件的承载部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为一泡壳。
10.一种包装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件及外盒,第一承载件容置于该外盒中,其中第一承载件是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套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承载件,其中第二承载件是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件,该第二承载件与第一承载件相同或不同,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容置于该外盒中,且其中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的承载部将待承载物承载于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的承载部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CN202020526526.4U 2020-04-10 2020-04-10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Active CN212314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6526.4U CN212314278U (zh) 2020-04-10 2020-04-10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6526.4U CN212314278U (zh) 2020-04-10 2020-04-10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4278U true CN212314278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0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6526.4U Active CN212314278U (zh) 2020-04-10 2020-04-10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4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119326A (ja) レフィル容器
CN212314278U (zh) 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包装套组
CN213706191U (zh) 置物箱
JP6134165B2 (ja) 容器
TWM599791U (zh) 承載件及應用彼之包裝套組
JP2010100308A (ja) 突起を有する平板部材の搬送容器とそれを用いた平板部材搬送体
JP4925000B2 (ja)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CN213800657U (zh) 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吸塑盘
JP3871924B2 (ja) ガラス基板搬送用ボックス
CN213975316U (zh) 一种双位包装吸塑盒
JP3229669U (ja) ペットボトル容器
CN217893814U (zh) 一种抽油烟机包装箱
CN219340154U (zh) 烹饪器具的包装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组件
CN217456768U (zh) 一种内托及一种杯子包装盒
CN211811187U (zh) 一种物品包装盒
WO2024224718A1 (ja) 容器セット、容器ホルダー、及び袋容器
CN212606453U (zh) 包装内衬以及包装盒
JP6139922B2 (ja) 容器
CN210883053U (zh) 一种覆铝膜的珍珠棉包装盒
CN219383313U (zh) 一种包装装置及包装盒
CN213169433U (zh) 一种猪蓝耳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CN213355320U (zh) 一种高抗震包装泡沫托
CN212980778U (zh) 一种依靠挡板抬升取物的包装盒
JPS6312486A (ja) コンテナまたはパツケ−ジ
CN211365610U (zh) 便于取用的基因型检测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