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3832U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03832U CN212303832U CN202021949525.7U CN202021949525U CN212303832U CN 212303832 U CN212303832 U CN 212303832U CN 202021949525 U CN202021949525 U CN 202021949525U CN 212303832 U CN212303832 U CN 212303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re
- battery pack
- battery cell
- battery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提供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包。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单元、绝缘支架、电连件和汇流件,绝缘支架设于电芯单元的端部,绝缘支架包括竖板、与竖板的两端连接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及连接于竖板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的固定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分别抵压于电芯单元的两侧,第一横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固定台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电连件连接于竖板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电连件用于连接多个电芯单元的一端;汇流件设于第一横板上且连接于电连件的一端,汇流件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第一固定孔对位设置的汇流孔。电芯组件的结构紧凑化且模块化,可提高采用该电芯组件的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相关行业内,通常先将多个电芯组件结合端板、侧板、底板和盖板等结构件共同形成标准模组或柔性大模组,再将模组置入箱体中以形成电池包。然而,端板、侧板、底板和盖板等结构件难免会压缩电芯组件的可占用空间,致使电池包整体的成组率较低,进而导致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组件,以解决现有电池包存在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电芯单元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
至少一个绝缘支架,设于电芯单元的端部,绝缘支架包括竖板、与竖板的两端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以及连接于竖板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的固定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分别抵压于电芯单元的两侧,第一横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固定台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至少一个电连件,固定连接于竖板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电连件用于连接多个电芯单元的一端;
至少一个汇流件,设于第一横板上且垂直连接于电连件的一端,汇流件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第一固定孔对位设置的汇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获得紧凑化、模块化的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可通过固定台直接实现绝缘支架即电芯组件的端部的固定,进而能实现电芯组件整体的固定,且固定台的设置不仅不会对电芯组件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的建立造成干扰,在先实现电芯组件的固定的基础上,还可利于进一步提高通过汇流件所建立的电芯组件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此,电芯组件通过自身结构即能够基本实现固定,在其作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一部分时,基本能够在一定程度削减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所需设置的用于固定电芯组件的结构件,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电芯组件在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中的可占用空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的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段、第二竖段和第三竖段,在平行于电芯单元的厚度方向,第二竖段的宽度小于第一竖段或第三竖段的宽度,用于为电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提供避让区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基于第二竖段两侧的相对于第一竖段和第三竖段而形成的避让区间,便于电芯组件的多个电芯单元的端部极耳对应建立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从而可相应提高电芯组件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可使第一竖段和第三竖段之间形成限位段,发挥限位作用,从而可便于外部设备通过限位段实现电芯组件或使用该电芯组件成组的电池模组的内涨、吊装作业,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芯组件的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支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竖段的限位台,限位台设有于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芯单元的长度方向,电连件穿设于限位结构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与第一竖段连接的限位台的限位结构,对穿设于其的电连件进行限位、固定,以使得电连件和与电连件连接的汇流件相对于绝缘支架基本固定,基于此,可利于进一步保障电连件和汇流件所建立的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可进一步保障电芯组件的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板于其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第一对位结构用于限位连接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第一对位结构限位连接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以使得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与汇流件实现精准对位,甚至使得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相对汇流件固定,基于此,可便于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与汇流件高效、精准地实现连接,从而便于电芯组件通过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和汇流件建立起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且能够有效保障并提高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与汇流件之间的动力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动力连接意外中断、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横板于其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对位结构,第二对位结构用于限位连接箱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芯组件可直接容置于箱体中,且可通过第二对位结构与箱体限位连接,以使得电芯组件相对箱体位置基本固定,随后再结合固定台进一步实现电芯组件的固定,即可基本锁定电芯组件相对箱体的位置和状态,基于此,利于进一步压缩削减电池包所需设置的用于固定电芯组件的结构件,从而可进一步扩大化电芯组件在电池包中的可占用空间、且优化电芯组件在电池包中的布局,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的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连件和汇流件与绝缘支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得电连件和汇流件与绝缘支架基本固定,基于此,可利于进一步保障电连件和汇流件所建立的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可进一步保障电芯组件的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组件还包括两分设于电芯单元相对两侧的泡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模块化了电芯组件的结构,其一方面,可通过分设于电芯单元两侧的泡棉实现紧凑接触的各电芯组件之间的隔热、散热,从而可保障并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的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工作温度区间的稳定性,可提高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分设于电芯单元两侧的泡棉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的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多个电芯组件,箱体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多个电芯组件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且容置于容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芯组件可直接容置于各容置槽中,且相对于箱体的位置基本固定,基本可削减常规模组所需设置的端板、侧板和底板等结构件,从而可使得电池包的整体结构件的数量大幅减少且重量相应减轻,基于此,一方面,可使得电芯组件以外的结构件所占用的空间占比相对较小,而各电芯组件所能够占用的空间占比相对较大,从而可有效提高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一方面,可使得用于制造结构件的模具可对应缩减,从而可使得电池包所需使用的模具数量大幅减少,从而可相应减少电池包的模具成本和材料成本;一方面,可使得电池包的装配工序大幅减少,从而可有效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且可有效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且,电芯组件还为模块化结构,具有统一的结构和尺寸,基于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所需用电量的多少,灵活地对电芯组件的数量进行调整,从而可使得电池包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设有至少两个箱侧固定孔,电池包还包括至少一个沿电芯组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件,固定件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且均贯通设置的第三固定孔,至少部分第三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对位并经一连接件相连,至少部分第三固定孔与箱侧固定孔对位并经另一连接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多个连接件(例如螺钉)将一固定件的多个第三固定孔分别与多个第二固定孔和多个箱侧固定孔锁固连接,基于此,即可通过与箱体连接的多个固定件实现位于同一容置槽内的各固定台的限位固定,从而可实现各电芯组件的限位固定,限制电芯组件沿容置槽的槽口方向移动或脱离,基于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且固定件的拆装便利性也较高,可使得电池包的装配效率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
多个第一转接件,用于连接位于同一容置槽内的相邻两汇流件,第一转接件开设有两均贯通设置且分别与两汇流孔对位设置的第一转接孔,第一转接孔及与其对位的汇流孔和第一固定孔经一连接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连接件一并穿过对位设置的第一转接孔、汇流孔并与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配合,以使第一转接件与同一容置槽内的相邻两汇流件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即可通过多个第一转接件使同一容置槽内的多个电芯组件实现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动力连接,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且第一转接件的拆装维护方便,可有效降低电芯组件的报废率,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良品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电芯组件的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容置槽,电池包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接件,用于连接相邻两容置槽的相邻两汇流件,第二转接件开设有两均贯通设置且分别与两汇流孔对位设置的第二转接孔,第二转接孔及与其对位的汇流孔和第一固定孔经一连接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连接件一并穿过对位设置的第二转接孔、汇流孔并与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配合,以使第二转接件与相邻容置槽内的相邻两汇流件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即可通过第二转接件使相邻容置槽内的电芯组件实现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动力连接,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且第二转接件的拆装维护方便,可有效降低电芯组件的报废率,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良品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设于容置槽的槽底和各电芯组件之间的液冷组件,液冷组件与各电芯组件之间通过导热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导热胶使液冷组件与各电芯组件相互导热且相互固定,如此,各电芯组件面向容置槽的槽底的侧面可与液冷组件直接接触,并实现热传递,基于此,可通过液冷组件快速实现各电芯组件的散热,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均较高的电池包,有效提高、优化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绝缘支架、电连件和汇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提供的绝缘支架、电连件和汇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2提供的绝缘支架、电连件和汇流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四。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电芯组件,110-电芯单元,120-绝缘支架,121-竖板,1211-第一竖段,1212-第二竖段,1213-第三竖段,122-第一横板,1221-第一固定孔,1222-第一对位结构,123-第二横板,1231-第二对位结构,124-固定台,1241-第二固定孔,125-限位台,1251-限位结构,130-电连件,140-汇流件,141-汇流孔,150-泡棉;
200-箱体,201-容置槽,210-箱侧对位结构;300-固定件,301-第三固定孔;400-第一转接件,401-第一转接孔,410-第三对位结构;500-第二转接件,501-第二转接孔,510-第四对位结构;600-液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单元110、至少一个绝缘支架120、至少一个电连件130和至少一个汇流件140。其中,各电芯单元110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绝缘支架120设于电芯单元110的端部,绝缘支架120包括竖板121、与竖板121的两端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板122和第二横板123,以及连接于竖板121背离电芯单元110的一侧的固定台124,第一横板122和第二横板123分别抵压于电芯单元110的两侧,第一横板122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21,固定台124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241;电连件130固定连接于竖板121背离电芯单元110的一侧,电连件130用于连接多个电芯单元110的一端;汇流件140设于第一横板122上且垂直连接于电连件130的一端,汇流件140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第一固定孔1221对位设置的汇流孔141。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于电芯单元110的端部的绝缘支架120可对多个电芯单元110进行支撑,并稳定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状态。具体地,绝缘支架120通过竖板121抵于电芯单元110的端部,并通过第一横板122和第二横板123抵接于电芯单元110的相对两侧,基于此,一方面,可便于在装配时引导多个电芯单元110相互对位、对齐,从而可便于多个电芯单元110快速组成结构稳定、可靠的模块化结构,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芯组件100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在电芯组件100成型后,通过竖板121、第一横板122和第二横板123可对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端部形成多方向的稳定、可靠的抵持力,从而可利于稳定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状态,降低电芯组件100倾倒的风险。可选地,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的多个电芯单元110可通过粘连的方式形成稳定、可靠的模块化结构。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台124连接于竖板121背离电芯单元110的一侧,通过固定台124的第二固定孔1241,可直接实现该绝缘支架120的固定,进而可通过电芯组件100的端部的固定实现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固定。因而,在电芯组件100自身即可通过固定台124实现固定的前提下,无论是将电芯组件100组成电池模组还是将电芯组件100直接构成电池包,均能够在一定程度削减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所需设置的用于固定电芯组件100的结构件,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电芯组件100在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中的可占用空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100的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电连件130固定连接于竖板121背离电芯单元110的一侧,电连件130相对绝缘支架120固定,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端部的极耳可通过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至电连件130,以通过电连件130建立多个电芯单元110的该端部的动力连接关系,且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稳定、可靠,在多个电芯单元110的两端部均设有电连件130的基础上,多个电芯单元110可通过两电连件130实现并联连接。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芯组件100的自身结构即固定台124实现电芯组件100的固定,可能会对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动力连接的建立造成阻碍。对此,本实施例于电连件130的一端垂直连接有汇流件140,电连件130和汇流件140均由如铜等导电材料制成,因而,汇流件140与电连件130之间可直接实现动力传递,即,电芯单元110的电量可经由电连件130传导至汇流件140上。基于此,外部结构可通过与汇流件140连接,与电芯组件100建立动力连接关系,即,电芯组件100的动力连接可建立于电芯组件10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而不设立于电芯组件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基于此,可有效提高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的建立便利性,且在先通过固定台124实现电芯组件100的固定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通过汇流件140所建立的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可先通过绝缘支架120对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端部进行支撑,以稳定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状态;再通过相对绝缘支架120固定的电连件130建立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端部的动力连接关系,且使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稳定、可靠;随后再通过固定台124直接实现绝缘支架120的固定,进而实现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固定;最后再通过汇流件140于电芯组件10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建立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不仅稳定、可靠,且还操作便利。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获得紧凑化、模块化的电芯组件100,电芯组件100可通过固定台124直接实现绝缘支架120即电芯组件100的端部的固定,进而能实现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固定,且固定台124的设置不仅不会对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的建立造成干扰,在先实现电芯组件100的固定的基础上,还可利于进一步提高通过汇流件140所建立的电芯组件100整体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此,电芯组件100通过自身结构即能够基本实现固定,在其作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一部分时,基本能够在一定程度削减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所需设置的用于固定电芯组件100的结构件,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电芯组件100在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中的可占用空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100的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请参阅图1、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竖板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段1211、第二竖段1212和第三竖段1213,在平行于电芯单元110的厚度方向,第二竖段1212的宽度小于第一竖段1211或第三竖段1213的宽度,用于为多个电芯单元110之间的电连接提供避让区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基于第二竖段1212两侧的相对于第一竖段1211和第三竖段1213而形成的避让区间,便于电芯组件100的多个电芯单元110的端部极耳对应建立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从而可相应提高电芯组件100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可使第一竖段1211和第三竖段1213之间形成限位段,发挥限位作用,从而可便于外部设备通过限位段实现电芯组件100或使用该电芯组件100成组的电池模组的内涨、吊装作业,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芯组件10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架12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竖段1211的限位台125,限位台125设有于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的限位结构1251,限位结构12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芯单元110的长度方向,电连件130穿设于限位结构1251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与第一竖段1211连接的限位台125的限位结构1251,对穿设于其的电连件130进行限位、固定,以使得电连件130和与电连件130连接的汇流件140相对于绝缘支架120基本固定,基于此,可利于进一步保障电连件130和汇流件140所建立的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可进一步保障电芯组件10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板122于其背离电芯单元11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1222,第一对位结构1222用于限位连接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可用于与汇流件140连接,以建立电芯组件100整体所需对应的动力连接关系。如图9所示,对应于本实施例的结构,第一转接件400设有用于与第一对位结构1222限位配合的第三对位结构410,第二转接件500设有用于与第一对位结构1222限位配合的第四对位结构51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第一对位结构1222限位连接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以使得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与汇流件140实现精准对位,甚至使得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相对汇流件140固定,基于此,可便于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与汇流件140高效、精准地实现连接,从而便于电芯组件100通过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和汇流件140建立起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且能够有效保障并提高第一转接件400或第二转接件500与汇流件140之间的动力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动力连接意外中断、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板123于其背离电芯单元11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对位结构1231,第二对位结构1231用于限位连接箱体20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箱体200直接装载电芯组件100,以通过箱体200对电芯组件100进行防护。如图6所示,对应于本实施例的结构,箱体200的容置槽201的槽底设有用于与第二对位结构1231限位配合的箱侧对位结构21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芯组件100可直接容置于箱体200中,且可通过第二对位结构1231与箱体200限位连接,以使得电芯组件100相对箱体200位置基本固定,随后再结合固定台124进一步实现电芯组件100的固定,即可基本锁定电芯组件100相对箱体200的位置和状态,基于此,利于进一步压缩削减电池包所需设置的用于固定电芯组件100的结构件,从而可进一步扩大化电芯组件100在电池包中的可占用空间、且优化电芯组件100在电池包中的布局,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100的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请参阅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连件130和汇流件140与绝缘支架1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得电连件130和汇流件140与绝缘支架120基本固定,基于此,可利于进一步保障电连件130和汇流件140所建立的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可进一步保障电芯组件100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100还包括两分设于电芯单元110相对两侧的泡棉15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模块化了电芯组件100的结构,其一方面,可通过分设于电芯单元110两侧的泡棉150实现紧凑接触的各电芯组件100之间的隔热、散热,从而可保障并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100的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工作温度区间的稳定性,可提高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分设于电芯单元110两侧的泡棉150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采用了上述电芯组件100的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请参阅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200和多个电芯组件100,箱体200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201,多个电芯组件100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且容置于容置槽201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容置槽201的截面尺寸可不尽相同,各个容置槽201内所容置的电芯组件100的数量也可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所需用电量的多少,灵活地对电芯组件100的数量进行调整(增减),并可对箱体200、容置槽201的尺寸、布局进行规划设计,随后通过将各电芯组件100对应限位容置于各容置槽201内,即可获得用电量适配应用场景的电池包,使得电池包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其中,容置于同一容置槽201中的各电芯组件100统一沿其厚度方向逐一阵列布置。
可选地,容置槽201在垂直于电芯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电芯组件100的长度相适配,而容置槽201在平行于电芯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容置于该容置槽201的各电芯组件100的厚度之和基本相等。如此设置,可使得容置槽201的各槽壁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容置于其的各电芯组件100发挥一定的限位容置效用。
可选地,电芯组件100的绝缘支架120与容置槽201的槽底之间通过第二对位结构1231与箱侧对位结构210限位配合,以使得绝缘支架120基本相对容置槽201的槽底定位,且限制绝缘支架120相对容置槽201的槽底平面移动,进而可使得电芯组件100相对箱体200位置固定。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芯组件100可直接容置于各容置槽201中,且相对于箱体200的位置基本固定,基本可削减常规模组所需设置的端板、侧板和底板等结构件,从而可使得电池包的整体结构件的数量大幅减少且重量相应减轻,基于此,一方面,可使得电芯组件100以外的结构件所占用的空间占比相对较小,而各电芯组件100所能够占用的空间占比相对较大,从而可有效提高电池包的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一方面,可使得用于制造结构件的模具可对应缩减,从而可使得电池包所需使用的模具数量大幅减少,从而可相应减少电池包的模具成本和材料成本;一方面,可使得电池包的装配工序大幅减少,从而可有效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且可有效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且,电芯组件100还为模块化结构,具有统一的结构和尺寸,基于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所需用电量的多少,灵活地对电芯组件100的数量进行调整,从而可使得电池包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00设有至少两个箱侧固定孔(图中未示出),电池包还包括至少一个沿电芯组件100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件300,固定件300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且均贯通设置的第三固定孔301,至少部分第三固定孔301与第二固定孔1241对位并经一连接件相连,至少部分第三固定孔301与箱侧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对位并经另一连接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多个连接件(例如螺钉)将一固定件300的多个第三固定孔301分别与多个第二固定孔1241和多个箱侧固定孔(图中未示出)锁固连接,基于此,即可通过与箱体200连接的多个固定件300实现位于同一容置槽201内的各固定台124的限位固定,从而可实现各电芯组件100的限位固定,限制电芯组件100沿容置槽201的槽口方向移动或脱离,基于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且固定件300的拆装便利性也较高,可使得电池包的装配效率较高。
可选地,上述第二固定孔1241可通过直接钻孔形成具有内螺纹的孔,也可先钻孔再内嵌螺母以获得具有内螺纹的结构,如此设置,可利于保障连接件(螺钉)的锁固效果。
可选地,在装配时,先通过固定件300实现各电芯组件100的限位固定,再通过第一转接件400和/或第二转接件500建立相应的动力连接关系,如此设置,可利于保障并提高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固定件300的各第三固定孔301可不必与所有固定台124的第二固定孔1241均锁固连接,可间隔一个或两个第二固定孔1241锁固一个第二固定孔1241,如此设置,可利于进一步提高固定件300的拆装便利性,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5、图8、图9,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多个第一转接件400,第一转接件400用于连接位于同一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第一转接件400开设有两均贯通设置且分别与两汇流孔141对位设置的第一转接孔401,第一转接孔401及与其对位的汇流孔141和第一固定孔1221经一连接件相连。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通过第一转接件400实现动力连接,具体地,将第一转接件400的两第一转接孔401分别与两汇流件140的汇流孔141对位设置,再通过如螺钉等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转接孔401、汇流孔141并与第一固定孔1221螺纹连接配合,即可使第一转接件400与相邻两汇流件140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稳定、可靠,且第一转接件40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的拆装维护方便,从而可有效降低电芯组件100的报废率,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良品率。可选地,上述第一固定孔1221可通过直接钻孔形成具有内螺纹的孔,也可先钻孔再内嵌螺母以获得具有相同效用的结构。
当然,也可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使第一转接件400与相邻两汇流件140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该连接方式的装配便利性也较高,但拆卸便利性会相对较差。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连接件一并穿过对位设置的第一转接孔401、汇流孔141并与第一固定孔1221螺纹连接配合,以使第一转接件400与同一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即可通过多个第一转接件400使同一容置槽201内的多个电芯组件100实现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动力连接,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且第一转接件400的拆装维护方便,可有效降低电芯组件100的报废率,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良品率。
请参阅图5、图8、图9,在本实施例中,沿电芯组件100的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容置槽201,电池包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转接件500,第二转接件500用于连接相邻两容置槽201的相邻两汇流件140,第二转接件500开设有两均贯通设置且分别与两汇流孔141对位设置的第二转接孔501,第二转接孔501及与其对位的汇流孔141和第一固定孔1221经一连接件相连。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通过第二转接件500实现动力连接,具体地,将第二转接件500的两第二转接孔501分别与两汇流件140的汇流孔141对位设置,再通过如螺钉等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转接孔501、汇流孔141并与第一固定孔1221螺纹连接配合,即可使第二转接件500与相邻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稳定、可靠,且第二转接件50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的拆装维护方便,从而可有效降低电芯组件100的报废率,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良品率。可选地,上述第一固定孔1221可通过直接钻孔形成具有内螺纹的孔,也可先钻孔再内嵌螺母以获得具有相同效用的结构。
当然,也可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使第二转接件500与相邻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该连接方式的装配便利性也较高,但拆卸便利性会相对较差。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连接件一并穿过对位设置的第二转接孔501、汇流孔141并与第一固定孔1221螺纹连接配合,以使第二转接件500与相邻容置槽201内的相邻两汇流件140稳固连接并建立动力连接关系,即可通过第二转接件500使相邻容置槽201内的电芯组件100实现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动力连接,所建立的动力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且第二转接件500的拆装维护方便,可有效降低电芯组件100的报废率,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良品率。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设于容置槽201的槽底和各电芯组件100之间的液冷组件600,液冷组件600与各电芯组件100之间通过导热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导热胶使液冷组件600与各电芯组件100相互导热且相互固定,如此,各电芯组件100面向容置槽201的槽底的侧面可与液冷组件600直接接触,并实现热传递,基于此,可通过液冷组件600快速实现各电芯组件100的散热,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成组率、体积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均较高的电池包,有效提高、优化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电芯单元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
至少一个绝缘支架,设于所述电芯单元的端部,所述绝缘支架包括竖板、与所述竖板的两端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竖板背离所述电芯单元的一侧的固定台,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分别抵压于所述电芯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台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至少一个电连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竖板背离所述电芯单元的一侧,所述电连件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电芯单元的一端;
至少一个汇流件,设于所述第一横板上且垂直连接于所述电连件的一端,所述汇流件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位设置的汇流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段、第二竖段和第三竖段,在平行于所述电芯单元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竖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竖段或所述第三竖段的宽度,用于为所述电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提供避让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竖段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有于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芯单元的长度方向,所述电连件穿设于所述限位结构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于其背离所述电芯单元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对位结构,所述第一对位结构用于限位连接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于其背离所述电芯单元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对位结构,所述第二对位结构用于限位连接箱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件和所述汇流件与所述绝缘支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7.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箱体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多个所述电芯组件沿其厚度方向阵列布置且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有至少两个箱侧固定孔,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电芯组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且均贯通设置的第三固定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位并经一连接件相连,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箱侧固定孔对位并经另一连接件相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多个第一转接件,用于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容置槽内的相邻两所述汇流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开设有两均贯通设置且分别与两所述汇流孔对位设置的第一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孔及与其对位的所述汇流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经一连接件相连。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芯组件的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容置槽,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接件,用于连接相邻两所述容置槽的相邻两所述汇流件,所述第二转接件开设有两均贯通设置且分别与两所述汇流孔对位设置的第二转接孔,所述第二转接孔及与其对位的所述汇流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经一连接件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49525.7U CN212303832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49525.7U CN212303832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03832U true CN212303832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3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49525.7U Active CN212303832U (zh) | 2020-09-08 | 2020-09-08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0383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3264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CN114243196A (zh) * | 2020-09-08 | 2022-03-25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CN114843712A (zh) * | 2021-02-01 | 2022-08-02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
2020
- 2020-09-08 CN CN202021949525.7U patent/CN2123038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43196A (zh) * | 2020-09-08 | 2022-03-25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CN114843712A (zh) * | 2021-02-01 | 2022-08-02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CN113193264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03832U (zh)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
CN213366696U (zh) | 电芯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 |
CN114976503A (zh) | 一种ccs组件、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 | |
CN115720692A (zh) |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 |
US20240339712A1 (en) | Battery pack | |
CN112563651A (zh) | 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 |
CN115315847B (zh) | 电池块 | |
CN21447776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114243196A (zh)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
CN214254611U (zh) | 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 |
CN211295218U (zh) | 电池pack模组 | |
CN219040638U (zh) | 一种电源装置 | |
CN213366723U (zh) | 电芯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 |
CN217788724U (zh) | 一种ccs组件、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 | |
CN116130854A (zh) | 电池模组与用电设备 | |
CN210403820U (zh) | 一种电池安装架及电池模组 | |
CN215600506U (zh) | 支架模组及电池模组 | |
CN113346197A (zh) | 一种电池转接结构、连接片、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 |
CN210120164U (zh) | 一种双vda电池模组结构 | |
CN111162222A (zh) | 电池pack模组 | |
CN220652180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20042163U (zh) | 隔板、电芯固定框架和电池模组 | |
CN215578788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20553556U (zh) |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21327981U (zh) | 储能电源及储能电池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