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2180U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2180U
CN220652180U CN202322157289.5U CN202322157289U CN220652180U CN 220652180 U CN220652180 U CN 220652180U CN 202322157289 U CN202322157289 U CN 202322157289U CN 220652180 U CN220652180 U CN 220652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frame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lock
cel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72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果
李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72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2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2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2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该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端板和侧板。电芯组包括若干电芯和若干BLOCK框架,若干BLOCK框架依次堆叠,相邻两个BLOCK框架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电芯的容纳腔;端板设置在电芯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侧板设置在电芯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端板与对应的侧板连接形成模组框架;侧板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与电芯组的上表面抵接,第二翻边与电芯组的下表面抵接,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与至少部分BLOCK框架相连。该电池模组的BLOCK框架与电池模组的侧板相连,可以省去电池模组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能够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最小拼装单元—BLOCK,无论是制作工艺,结构合理性以及成本,都是各厂家首先研究的对象,BLOCK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模组制作完成后的稳定性,继而影响汽车动力系统成组后的安全性。
现有的电池模组一般通过模组上盖和底盖将BLOCK框架固定,如通过穿钉的方式依次连接上盖、BLOCK框架和底盖。这种电池模组结构及装配方式,使得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大,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并且,通过上盖和底盖对BLOCK框架进行固定,对上盖和底盖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使得电池模组的成本较高。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BLOCK框架与电池模组的侧板相连,可以省去电池模组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能够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模组,包括:
电芯组,包括若干电芯和若干BLOCK框架,若干所述BLOCK框架依次堆叠,相邻的两个所述BLOCK框架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芯的容纳腔;
端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侧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端板与对应的所述侧板连接形成模组框架;所述侧板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分别与所述电芯组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两个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电芯组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且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至少部分所述BLOCK框架相连。
可选地,所述BLOCK框架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向下凹设形成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翻边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使所述第一翻边不高于所述BLOCK框架的上表面;
所述BLOCK框架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向上凹设形成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翻边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位使所述第二翻边不低于所述BLOCK框架的下表面。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BLOCK框架的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二连接位上分别埋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可选地,与所述侧板相连的至少部分所述BLOCK框架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FPC采集模组,所述FPC采集模组设置在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BLOCK框架的侧面设有导电排,所述BLOCK框架两侧的两个所述电芯的极耳均电连接于该所述BLOCK框架的所述导电排。
可选地,所述BLOCK框架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卡接组件,所述BLOCK框架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卡接组件,一个所述BLOCK框架的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卡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BLOCK框架的所述第二卡接组件。
可选地,所述BLOCK框架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BLOCK框架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组件,一个所述BLOCK框架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限位连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BLOCK框架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
可选地,所述BLOCK框架的相对两面上均设有散热板,位于所述BLOCK框架两侧的所述电芯分别贴设于两个所述散热板,且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设有散热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端板和侧板,电芯组包括若干电芯和若干BLOCK框架。端板与对应的侧板连接形成模组框架,电芯组固定在模组框架内。侧板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两个第一翻边分别与电芯组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两个第二翻边分别与电芯组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并且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与至少部分BLOCK框架相连,即两个第一翻边和两个第二翻边能够限制电芯组高度方向的位移,并可以起到固定BLOCK框架的作用,因此,两个第一翻边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上盖,两个第二翻边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底盖,进而使得该电池模组可以省去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降低了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并且,由于省去了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也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重量,有利于满足电池模组的轻量化设计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包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池模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装配简单,重量较轻,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LOCK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LOCK框架与电芯的装配图。
图中:
100、电芯组;110、电芯;120、BLOCK框架;121、第一连接位;1211、第一螺母;122、第二连接位;123、导电排;124、导电排安装架;125、卡扣;126、卡槽;127、定位柱;128、定位孔;129、容纳槽;1291、散热板;200、端板;300、侧板;310、第一翻边;320、第二翻边;400、FPC采集模组;500、绝缘板;600、正极输出排;700、负极输出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BLOCK框架120与电池模组的侧板300相连,可以省去电池模组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能够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
具体地,该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100、端板200和侧板300。其中,电芯组100包括若干电芯110和若干BLOCK框架120,若干BLOCK框架120依次堆叠,相邻的两个BLOCK框架120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电芯110的容纳腔,即若干电芯110和若干BLOCK框架120沿电芯组100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堆叠,电芯组100的长度方向即为图1中的X轴方向。端板200设置在电芯组10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侧板300设置在电芯组100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电芯组100的宽度方向即为图1中的Y轴方向,端板200与对应的侧板300连接形成模组框架,模组框架用于固定电芯组100。并且,侧板300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侧板300的高度方向即为图1中的Z轴方向,两个第一翻边310分别与电芯组100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两个第二翻边320分别与电芯组100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且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与至少部分BLOCK框架120相连。即两个第一翻边310和两个第二翻边320能够限制电芯组100的高度方向(图1中Z轴方向)的位移,并可以起到固定BLOCK框架120的作用,因此,两个第一翻边31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上盖,两个第二翻边32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底盖,进而使得该电池模组可以省去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降低了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并且,由于省去了原有的上盖和底盖结构,一方面,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重量,有利于满足电池模组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成本;再一方面,简化了电池模组的装配工序,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BLOCK框架120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向下凹设形成第一连接位121,第一翻边310抵接于第一连接位121,第一连接位121使第一翻边310不高于BLOCK框架120的上表面;以及BLOCK框架120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向上凹设形成第二连接位122,第二翻边320抵接于第二连接位122,第二连接位122使第二翻边320不低于BLOCK框架120的下表面。优选第一翻边310与BLOCK框架120的上表面平齐,第二翻边320与BLOCK框架120的下表面平齐。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位121和第二连接位122,可以避免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凸出电芯组100的上下表面,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上述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和图2,至少部分BLOCK框架120的第一连接位121上和第二连接位122上分别埋设有第一螺母1211和第二螺母。该至少部分BLOCK框架120与侧板300相连,具体地,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翻边310与第一螺母1211螺纹连接,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翻边320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同一BLOCK框架120的两个第一连接位121上均埋设第一螺母1211,并在该BLOCK框架120的两个第二连接位122上均埋设第二螺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只选择性的在一个BLOCK框架120的一个第一连接位121上埋设第一螺母1211,在与该第一连接位121相对的第二连接位122上埋设第二螺母。当然,第一螺母1211和第二螺母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为其他,即BLOCK框架120与侧板30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优选为在与侧板300相连的BLOCK框架120上的两个第一连接位121处均埋设第一螺母1211,在两个第二连接位122处均埋设第二螺母。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与侧板300相连的至少部分BLOCK框架120之间间隔设置。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侧板300的受力均匀性。为了便于理解,将与侧板300相连的BLOCK框架120定义为主框架,将不与侧板300相连的BLOCK框架120定义为副框架,则相邻两个主框架之间的副框架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FPC采集模组400,FPC采集模组400设置在侧板300朝向电芯组100的一侧。可选地,FPC采集模组400可以粘接于侧板300,粘接工艺简单,连接强度较高。通过将FPC采集模组400设置在电芯组100的侧面,与现有技术中设置在电芯组100的顶部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板500,绝缘板500设置在端板200与电芯组100之间,用于对电芯110与端板200绝缘,避免端板200带电。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正极输出排600和负极输出排700,正极输出排600与电芯组100的正极电连接,负极输出排700与电芯组100的负极电连接,且正极输出排600和负极输出排700均沿电芯组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有利于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提高电池模组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和图2,BLOCK框架120的侧面设有导电排123,BLOCK框架120两侧的两个电芯110的极耳均电连接于该BLOCK框架120的导电排123。可选地,电芯110的极耳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导电排123。通过导电排123实现相邻两个电芯110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两个电芯110焊接在一起相比,降低了连接难度,能够提高相邻两个极耳电连接的合格率。并且,将导电排123设置在BLOCK框架120的侧面而非顶部或底部,也能够避免增加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BLOCK框架120的侧面设有导电排安装架124,导电排安装架124上凹设有安装槽,导电排123安装于安装槽内。导电排安装架124的结构简单,便于导电排123的装配。当然,导电排123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BLOCK框架120的侧面,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BLOCK框架120之间可拆卸连接,将所有BLOCK框架120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上述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上述电池模组松散的风险。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BLOCK框架120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卡接组件,BLOCK框架120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卡接组件,并且一个BLOCK框架120的第一卡接组件卡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BLOCK框架120的第二卡接组件。卡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拆卸。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组件包括两个沿BLOCK框架120的一个对角相对设置的卡扣125和两个沿BLOCK框架120的另一个对角相对设置的卡槽126。并且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结构相同,只是卡扣125和卡槽126的设置位置相反,即一个BLOCK框架120上的第一卡接组件的卡扣125卡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BLOCK框架120的第二卡接组件的卡槽126,且该第二卡接组件的卡扣125卡接于上述第一卡接组件的卡槽126。
进一步地,BLOCK框架120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组件,BLOCK框架120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组件,一个BLOCK框架120的第一定位组件限位连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BLOCK框架120的第二定位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能够对相邻两个BLOCK框架120的装配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相邻两个BLOCK框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两个沿BLOCK框架120的一个对角相对设置的定位柱127和两个沿BLOCK框架120的另一个对角相对设置的定位孔128。并且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相同,只是定位柱127和定位孔128的设置位置相反,即一个BLOCK框架120上的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柱127插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BLOCK框架120的第二卡接组件的定位孔128,且该第二卡接组件的定位柱127插接于上述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孔128。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BLOCK框架120的相对两面上均设有散热板1291,位于BLOCK框架120两侧的电芯110分别贴设于两个散热板1291,且两个散热板1291之间设有散热风道(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散热板1291和散热风道,能够及时带走电芯110的热量,起到为电芯组100降温的作用。优选电芯110的大面与散热板1291贴设,有利于增加电芯110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可选地,散热板1291可选但不限定为铝板。
通过在BLOCK框架120上设置散热板1291实现对电芯110的散热,与现有技术中将液冷板设置在电芯组100的底部相比,一方面,散热板1291无需承担电池模组的重量,因此,散热板1291变形的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方向的尺寸,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适配性。
可选地,散热风道可以为U形、蛇形或其他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2和图3,BLOCK框架120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均设有容纳槽129,至少部分电芯110安装于容纳槽129,该容纳槽129的底壁即为上述散热板1291。容纳槽129结构简单,便于电芯110的安装。
优选地,容纳槽129的深度为电芯110厚度的一半,使得相邻两个BLOCK框架120连接后,位于两个BLOCK框架120之间的电芯110的两个大面均贴设于两个散热板1291,即提高了电芯110的散热效率,又能够更好地固定电芯110,进而提高上述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BLOCK框架120上的两个容纳槽129扣合后,形成用于容纳电芯110的容纳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设置在箱体内。该电池包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池模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装配简单,重量较轻,成本较低。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组(100),包括若干电芯(110)和若干BLOCK框架(120),若干所述BLOCK框架(120)依次堆叠,相邻的两个所述BLOCK框架(120)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芯(110)的容纳腔;
端板(200),设置在所述电芯组(100)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侧板(300),设置在所述电芯组(10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端板(200)与对应的所述侧板(300)连接形成模组框架;所述侧板(300)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两个所述第一翻边(310)分别与所述电芯组(100)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两个所述第二翻边(320)分别与所述电芯组(100)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抵接,且所述第一翻边(310)和所述第二翻边(320)与至少部分所述BLOCK框架(12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上表面的相对两端向下凹设形成第一连接位(121),所述第一翻边(310)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121),所述第一连接位(121)使所述第一翻边(310)不高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上表面;
所述BLOCK框架(120)的下表面的相对两端向上凹设形成第二连接位(122),所述第二翻边(320)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122),所述第二连接位(122)使所述第二翻边(320)不低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BLOCK框架(120)的所述第一连接位(121)和所述第二连接位(122)上分别埋设有第一螺母(1211)和第二螺母,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翻边(310)与所述第一螺母(1211)螺纹连接,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翻边(320)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侧板(300)相连的至少部分所述BLOCK框架(120)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FPC采集模组(400),所述FPC采集模组(400)设置在所述侧板(300)朝向所述电芯组(10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侧面设有导电排(123),所述BLOCK框架(120)两侧的两个所述电芯(110)的极耳均电连接于该所述BLOCK框架(120)的所述导电排(12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卡接组件,所述BLOCK框架(120)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卡接组件,一个所述BLOCK框架(120)的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卡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BLOCK框架(120)的所述第二卡接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BLOCK框架(120)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二定位组件,一个所述BLOCK框架(120)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限位连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BLOCK框架(120)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框架(120)的相对两面上均设有散热板(1291),位于所述BLOCK框架(120)两侧的所述电芯(110)分别贴设于两个所述散热板(1291),且两个所述散热板(1291)之间设有散热风道。
10.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CN202322157289.5U 2023-08-11 2023-08-11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20652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7289.5U CN220652180U (zh) 2023-08-11 2023-08-11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7289.5U CN220652180U (zh) 2023-08-11 2023-08-11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2180U true CN220652180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4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7289.5U Active CN220652180U (zh) 2023-08-11 2023-08-11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2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54581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CN214898729U (zh) 电芯模块及电池包
CN112909401A (zh)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6354633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CN215184377U (zh) 电池包
CN22065218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184417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5527824U (zh) 一种储能模块及电池
CN212907959U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12571195U (zh) 电芯组固定结构
CN211555987U (zh) 可快速装配的多功能储能模组电芯支架
CN115312933A (zh)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汽车
CN219144358U (zh) 电池包
CN216958283U (zh) 一种方形电池模组
CN220710506U (zh) 一种锂电池动力电源系统
CN113889708A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CN219917381U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18498260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21466754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134481U (zh) 新型圆柱电池模块结构
CN220692263U (zh) 高效成组的电池包
CN220692219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21150178U (zh) 电芯安装结构及电池包
CN221466727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池簇
CN220042066U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