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9272U -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9272U
CN212299272U CN202020415682.3U CN202020415682U CN212299272U CN 212299272 U CN212299272 U CN 212299272U CN 202020415682 U CN202020415682 U CN 202020415682U CN 212299272 U CN212299272 U CN 212299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pump
liquid level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56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梦莹
赵家福
李训蒙
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te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te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te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te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56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9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9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9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气源热泵,蓄水箱,水源热泵,空调机,冷却塔,进气管,第一吸泵,水箱盖,第二吸泵,第三吸泵,排气管,新风供热机,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和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所述的气源热泵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蓄水箱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蓄水箱的出口端。本实用新型液位管,导流管,法兰盘和液位观察线的设置,有利于进行水位检测,便于掌握蓄水箱内部水位情况;溢流孔和防护帽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溢流作用,保证检测准确性;保温套,保温块,保温球,防散热护筒和密封圈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保证系统供暖效果。

Description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供冷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物一般都是高层设置,建筑层高且人流量也大,新风量的需求变化也很大,所以尖峰冷热负荷很大,仅目前常规使用的供冷热系统运行成本高且难以承载。
目前制冷热系统一般都是单独直接制冷热,故而需通过蓄能互联热泵系统进行制冷热。
但是现有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还存在着保温效果差,排污时处理不当容易污染环境和无法及时观察液位情况影响系统工作稳定性的问题。
因此,发明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存在着保温效果差,排污时处理不当容易污染环境和无法及时观察液位情况影响系统工作稳定性的问题。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气源热泵,蓄水箱,水源热泵,空调机,冷却塔,进气管,第一吸泵,水箱盖,第二吸泵,第三吸泵,排气管,新风供热机,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和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所述的气源热泵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蓄水箱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蓄水箱的出口端;所述的蓄水箱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源热泵的进口端,另一端连接水源热泵的出口端;所述的水源热泵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空调机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空调机的出口端;所述的冷却塔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源热泵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水源热泵的出口端;所述的进气管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气源热泵的左端进口处;所述的第一吸泵螺栓连接在气源热泵的右上侧,并与蓄水箱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水箱盖螺纹连接在蓄水箱的上端;所述的第二吸泵螺栓连接在蓄水箱的右上侧,并与水源热泵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还与冷却塔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第三吸泵螺栓连接在水源热泵的右上侧,并与空调机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排气管分别螺纹连接在冷却塔的左右两端出口处;所述的新风供热机和空调机之间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与蓄水箱相连接;所述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和新风供热机相连接;所述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和空调机相连接;所述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包括溢流孔,防护帽,液位管,导流管,法兰盘和液位观察线,所述的溢流孔开设在防护帽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帽螺纹连接在液位管的上端;所述的液位管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管的前端出口处;所述的导流管的后端螺纹连接在法兰盘的前部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液位观察线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液位管的正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包括保温套,保温块,保温球,防散热护筒,密封圈和保温片,所述的保温套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依次交替设置有保温块和保温球;所述的保温套通过保温块和保温球插接在防散热护筒的内部;所述的防散热护筒的上下两端胶接有密封圈;所述的保温片分别纵向胶接在防散热护筒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包括法兰管,防污滤杂筒,拆卸盖,滤杂芯,带阀门排管和防堵网,所述的法兰管的右端螺纹连接在防污滤杂筒的内部左端;所述的防污滤杂筒的右端螺纹连接拆卸盖;所述的滤杂芯横向设置在防污滤杂筒的内部,并且右端螺钉连接拆卸盖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带阀门排管横向左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盖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带阀门排管的内部右侧螺钉连接有防堵网。
优选的,所述的溢流孔采用直径为五毫米至八毫米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帽具体采用橡胶帽。
优选的,所述的液位观察线采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所述的液位观察线的上端设置为零起始段,所述的液位管采用透明PVC塑料管。
优选的,所述的法兰盘螺栓连接在蓄水箱的前部下侧中间位置出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保温套套接在新风供热机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套具体采用橡胶套,所述的保温块采用多个泡沫块,所述的保温球采用多个泡沫球。
优选的,所述的防散热护筒采用陶瓷筒,所述的密封圈采用橡胶圈,所述的保温片采用两个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的法兰管的左端螺栓连接在空调机的右端出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防污滤杂筒具体采用不锈钢筒,所述的滤杂芯具体采用纵截面为圆柱形的活性炭滤芯。
优选的,所述的防堵网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位管,导流管,法兰盘和液位观察线的设置,有利于进行水位检测,便于掌握蓄水箱内部水位情况。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溢流孔和防护帽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溢流作用,保证检测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温套,保温块,保温球,防散热护筒和密封圈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保证系统供暖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法兰管,防污滤杂筒,拆卸盖和滤杂芯的设置,有利于起到排污滤杂作用,避免排污时处理不当污染环境。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带阀门排管和防堵网的设置,有利于起到防堵作用,保证排放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温片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气管的设置,有利于连接进气管道,保证系统工作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气管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排气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气源热泵;2、蓄水箱;3、水源热泵;4、空调机;5、冷却塔;6、进气管;7、第一吸泵;8、水箱盖;9、第二吸泵;10、第三吸泵;11、排气管;12、新风供热机;13、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1、溢流孔;132、防护帽;133、液位管;134、导流管;135、法兰盘;136、液位观察线;14、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1、保温套;142、保温块;143、保温球;144、防散热护筒;145、密封圈;146、保温片;15、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1、法兰管;152、防污滤杂筒;153、拆卸盖;154、滤杂芯;155、带阀门排管;156、防堵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气源热泵1,蓄水箱2,水源热泵3,空调机4,冷却塔5,进气管6,第一吸泵7,水箱盖8,第二吸泵9,第三吸泵10,排气管11,新风供热机12,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和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所述的气源热泵1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蓄水箱2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蓄水箱2的出口端;所述的蓄水箱2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源热泵3的进口端,另一端连接水源热泵3的出口端;所述的水源热泵3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空调机4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空调机4的出口端;所述的冷却塔5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源热泵3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水源热泵3的出口端;所述的进气管6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气源热泵1的左端进口处;所述的第一吸泵7螺栓连接在气源热泵1的右上侧,并与蓄水箱2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水箱盖8螺纹连接在蓄水箱2的上端;所述的第二吸泵9螺栓连接在蓄水箱2的右上侧,并与水源热泵3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还与冷却塔5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第三吸泵10螺栓连接在水源热泵3的右上侧,并与空调机4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排气管11分别螺纹连接在冷却塔5的左右两端出口处;所述的新风供热机12和空调机4之间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与蓄水箱2相连接;所述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和新风供热机12相连接;所述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和空调机4相连接;所述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包括溢流孔131,防护帽132,液位管133,导流管134,法兰盘135和液位观察线136,所述的溢流孔131开设在防护帽132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帽132螺纹连接在液位管133的上端;所述的液位管133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管134的前端出口处;所述的导流管134的后端螺纹连接在法兰盘135的前部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液位观察线136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液位管133的正表面,当蓄水箱2内部水位过低时,液位管133内部的水位也开始下降,此时可通过液位观察线136确定液位位置,当蓄水箱2内部水位过高时,若发生溢流,可通过防护帽132内部的溢流孔131进行溢流,以保证溢流顺畅性,进而保证蓄水箱2内部水位情况。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包括保温套141,保温块142,保温球143,防散热护筒144,密封圈145和保温片146,所述的保温套141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依次交替设置有保温块142和保温球143;所述的保温套141通过保温块142和保温球143插接在防散热护筒144的内部;所述的防散热护筒144的上下两端胶接有密封圈145;所述的保温片146分别纵向胶接在防散热护筒144的左右两侧,通过新风供热机12可进行新风供热工作,通过保温套141内部的保温块142和保温球143可进行保温工作,通过防散热护筒144,密封圈145和保温片146可对新风供热机12进行保温工作,以保证系统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包括法兰管151,防污滤杂筒152,拆卸盖153,滤杂芯154,带阀门排管155和防堵网156,所述的法兰管151的右端螺纹连接在防污滤杂筒152的内部左端;所述的防污滤杂筒152的右端螺纹连接拆卸盖153;所述的滤杂芯154横向设置在防污滤杂筒152的内部,并且右端螺钉连接拆卸盖153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带阀门排管155横向左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盖15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带阀门排管155的内部右侧螺钉连接有防堵网156,通过空调机4工作时,会出现污水,可通过法兰管151进行排污,并经过防污滤杂筒152内部的滤杂芯154进行吸附杂质,通过开启带阀门排管155的阀门,可进行排放工作,通过防堵网156进行滤杂,以保证排放干净性,避免环境污染。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溢流孔131采用直径为五毫米至八毫米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帽132具体采用橡胶帽。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液位观察线136采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所述的液位观察线136的上端设置为零起始段,所述的液位管133采用透明PVC塑料管。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法兰盘135螺栓连接在蓄水箱2的前部下侧中间位置出口处。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保温套141套接在新风供热机1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套141具体采用橡胶套,所述的保温块142采用多个泡沫块,所述的保温球143采用多个泡沫球。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散热护筒144采用陶瓷筒,所述的密封圈145采用橡胶圈,所述的保温片146采用两个橡胶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法兰管151的左端螺栓连接在空调机4的右端出口处。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污滤杂筒152具体采用不锈钢筒,所述的滤杂芯154具体采用纵截面为圆柱形的活性炭滤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堵网156具体采用圆形不锈钢滤网。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当蓄水箱2内部水位过低时,液位管133内部的水位也开始下降,此时可通过液位观察线136确定液位位置,当蓄水箱2内部水位过高时,若发生溢流,可通过防护帽132内部的溢流孔131进行溢流,以保证溢流顺畅性,进而保证蓄水箱2内部水位情况,通过新风供热机12可进行新风供热工作,通过保温套141内部的保温块142和保温球143可进行保温工作,通过防散热护筒144,密封圈145和保温片146可对新风供热机12进行保温工作,以保证系统工作稳定性,通过空调机4工作时,会出现污水,可通过法兰管151进行排污,并经过防污滤杂筒152内部的滤杂芯154进行吸附杂质,通过开启带阀门排管155的阀门,可进行排放工作,通过防堵网156进行滤杂,以保证排放干净性,避免环境污染。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包括气源热泵(1),蓄水箱(2),水源热泵(3),空调机(4),冷却塔(5),进气管(6),第一吸泵(7),水箱盖(8),第二吸泵(9),第三吸泵(10),排气管(11),新风供热机(12),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和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所述的气源热泵(1)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蓄水箱(2)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蓄水箱(2)的出口端;所述的蓄水箱(2)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源热泵(3)的进口端,另一端连接水源热泵(3)的出口端;所述的水源热泵(3)出口端分两路,一路连接空调机(4)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空调机(4)的出口端;所述的冷却塔(5)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源热泵(3)的进口端,另一路连接水源热泵(3)的出口端;所述的进气管(6)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气源热泵(1)的左端进口处;所述的第一吸泵(7)螺栓连接在气源热泵(1)的右上侧,并与蓄水箱(2)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水箱盖(8)螺纹连接在蓄水箱(2)的上端;所述的第二吸泵(9)螺栓连接在蓄水箱(2)的右上侧,并与水源热泵(3)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还与冷却塔(5)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第三吸泵(10)螺栓连接在水源热泵(3)的右上侧,并与空调机(4)的进口端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排气管(11)分别螺纹连接在冷却塔(5)的左右两端出口处;所述的新风供热机(12)和空调机(4)之间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与蓄水箱(2)相连接;所述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和新风供热机(12)相连接;所述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和空调机(4)相连接;所述的液位指示观察管结构(13)包括溢流孔(131),防护帽(132),液位管(133),导流管(134),法兰盘(135)和液位观察线(136),所述的溢流孔(131)开设在防护帽(132)的前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帽(132)螺纹连接在液位管(133)的上端;所述的液位管(133)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导流管(134)的前端出口处;所述的导流管(134)的后端螺纹连接在法兰盘(135)的前部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液位观察线(136)横向从上到下依次刻画在液位管(133)的正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保温防散热保护筒结构(14)包括保温套(141),保温块(142),保温球(143),防散热护筒(144),密封圈(145)和保温片(146),所述的保温套(141)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依次交替设置有保温块(142)和保温球(143);所述的保温套(141)通过保温块(142)和保温球(143)插接在防散热护筒(144)的内部;所述的防散热护筒(144)的上下两端胶接有密封圈(145);所述的保温片(146)分别纵向胶接在防散热护筒(144)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防污染滤杂管结构(15)包括法兰管(151),防污滤杂筒(152),拆卸盖(153),滤杂芯(154),带阀门排管(155)和防堵网(156),所述的法兰管(151)的右端螺纹连接在防污滤杂筒(152)的内部左端;所述的防污滤杂筒(152)的右端螺纹连接拆卸盖(153);所述的滤杂芯(154)横向设置在防污滤杂筒(152)的内部,并且右端螺钉连接拆卸盖(153)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带阀门排管(155)横向左端螺纹连接在拆卸盖(15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带阀门排管(155)的内部右侧螺钉连接有防堵网(15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孔(131)采用直径为五毫米至八毫米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帽(132)具体采用橡胶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观察线(136)采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所述的液位观察线(136)的上端设置为零起始段,所述的液位管(133)采用透明PVC塑料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兰盘(135)螺栓连接在蓄水箱(2)的前部下侧中间位置出口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套(141)套接在新风供热机(1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套(141)具体采用橡胶套,所述的保温块(142)采用多个泡沫块,所述的保温球(143)采用多个泡沫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散热护筒(144)采用陶瓷筒,所述的密封圈(145)采用橡胶圈,所述的保温片(146)采用两个橡胶片。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兰管(151)的左端螺栓连接在空调机(4)的右端出口处。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污滤杂筒(152)具体采用不锈钢筒,所述的滤杂芯(154)具体采用纵截面为圆柱形的活性炭滤芯。
CN202020415682.3U 2020-03-27 2020-03-27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Active CN212299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5682.3U CN212299272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5682.3U CN212299272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9272U true CN21229927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5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5682.3U Active CN212299272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9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51893U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除尘装置
CN212299272U (zh) 公共建筑用蓄能互联热泵系统
CN218956366U (zh) 一种用于工程监理混凝土试块抗渗仪
CN210219836U (zh) 一种便于观察检测的高效锅炉烟气回收换热装置
CN217887432U (zh) 一种voc气体吸收喷淋塔的保温装置
CN207877547U (zh) 一种环保型高强度化粪池
CN207324365U (zh) 空压机房热风除尘装置
CN206037795U (zh) 一种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
CN209985206U (zh) 一种玻璃钢生物除臭塔
CN102650505A (zh) 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15361093U (zh) 车厢内排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氢能源发电车
CN206377278U (zh) 一种可调润滑油压力的艉轴密封装置
CN213675591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液压机
CN216521756U (zh) 燃气锅炉环保设备正压式热风维保系统
CN214582640U (zh) 一种机械加工废气余热处理装置
CN202762197U (zh) 一种大型热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
CN212224065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环境的保温环保水箱
CN211552088U (zh) 一种新型地热无干扰地热换热装置
CN216744573U (zh) 一种暖气片排水排气装置
CN219122143U (zh) 一种用于烟气在线监测的辅助装置
CN213330298U (zh) 一种环保型烟囱的玻璃钢内筒
CN215217260U (zh) 一种多功能化工装置用尾气余热降温装置
CN220979835U (zh) 一种炼钢循环水处理设备
CN220939857U (zh) 一种尾气排放装置
CN216073123U (zh) 一种烟气脱硫废水低温蒸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