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3272U -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3272U
CN212293272U CN202021872082.6U CN202021872082U CN212293272U CN 212293272 U CN212293272 U CN 212293272U CN 202021872082 U CN202021872082 U CN 202021872082U CN 212293272 U CN212293272 U CN 212293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ud
slurry
inclined plate
sepa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20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
龚小强
吴凌壹
卜增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8720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3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3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3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内部的斜板沉降装置、排泥装置、排水装置以及消能箱;所述水槽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浆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泥水浆进口连接有进浆管道;所述排泥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下方;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上方;所述消能箱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与所述水槽的泥水浆进口之间。通过设置消能箱避免了泥水浆对后续工段造成干扰。通过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提升了固液分离效率。利用泥水浆的自身重力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使得泥水浆中的余泥与水分离。在整个泥水分离过程中,除了排泥装置需要提供动力外,其他不需要增加动力(自然沉降),节省了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渣土、河道底泥和建筑废弃物,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其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便是将最后分离的悬移质(粘粒)与水分开,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分离净化到悬移质(粘粒)与水分开这一步,而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粘粒和水资源,而且也会污染环境。其中,悬移质(粘粒)与水的混合物即为泥水浆。
因此,如何将污泥处理后得到的悬移质与水进行分离净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污泥处理后得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包括: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内部的斜板沉降装置、排泥装置、排水装置以及消能箱;
所述水槽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浆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泥水浆进口连接有进浆管道;所述排泥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下方;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上方;所述消能箱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与所述水槽的泥水浆进口之间,用于减缓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的泥水浆的动能。
上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通过设置消能箱将流入水槽内的泥水浆动能得到消弱,避免了泥水浆对后续工段造成干扰。利用泥水浆的自身重力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泥水浆经过斜板沉降装置的物理吸附沉降,使得泥水浆中的余泥与水分离,余泥沉积在水槽的下部,通过排泥装置排出水槽,分离后的水经过排水装置排出水槽。在整个泥水分离过程中,除了排泥装置需要提供动力外,其他不需要增加动力(自然沉降),节省了能源。同时,提升了泥水分离效率。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还包括:絮凝剂加注装置,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包括加注装置本体及与所述加注装置本体连通的管道,所述加注装置本体内存储有絮凝剂;所述管道远离所述加注装置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浆管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消能箱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三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留有供泥水通过的通道,所述底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0-30度。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斜板沉降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行的斜板;所述斜板沿水流方向成15-45度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相邻两个斜板之间的距离为0.3-0.5m。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斜板沉降装置靠近所述消能箱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斜板沉降装置的上端面。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本体,若干凹槽及排水缓冲部;
所述本体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
若干所述凹槽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所述排水缓冲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出水端;所述排水装置外部的水通过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凹槽,经所述排水缓冲部流出所述排水装置。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还包括支管,所述支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上,另一端伸入所述水槽内部,固定在所述消能箱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所述管道靠近所述加注装置本体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可选地,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中,还包括絮凝剂浓度检测器,固定在所述水槽上用于检测所述排水装置外部水中絮凝剂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图3为排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现有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水浆,如果这些泥水浆不进行有效的分离净化,直接排放会导致二次污染,目前将分离后得到的泥水浆进行固液分离的装置,固液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很不理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请参考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包括:水槽10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10内部的斜板沉降装置20、排泥装置30、排水装置40以及消能箱50;所述水槽10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浆进口100,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110;所述泥水浆进口100连接有进浆管道60;所述排泥装置30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20下方;所述排水装置40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20上方;所述消能箱50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20与所述水槽的泥水浆进口100之间,用于减缓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20的泥水浆的动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10可以是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长宽高:13716mm×2438mm×2896mm),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尺寸。水槽10可以是可移动式水槽(集装箱形式),也可以是固定式(水泥水池)。后续为了便于解释说明主要以集装箱形式的水槽为例。其中,表示方位的如“上方”、“下方”均是指在水槽水平放置状态为基准下进行的(即水槽的底部朝向表示下、口部朝向表示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主要是用于对泥浆中的固体(余泥)进行物理吸附,使其从泥水浆中沉淀出来。所述排泥装置可以是螺旋排泥装置将沉积下来的余泥排出水槽。所述排水装置主要是将经过斜板沉降装置沉降后的水排出水槽,容易理解的,所述排水装置设有排水口430,所述水槽上也设置有与之相通的排水口120。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消能箱50包括:底板500及与所述底板500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510、第二侧板(未示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510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三侧板530;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留有供泥水通过的通道(未示出),所述底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0-30度(即a角)。通过将底板倾斜设置使得消能后的泥水浆通过自身重力流向所述斜板沉降装置。由于所流入的泥水浆进行了消能,因此不会对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中的水造成扰动(将沉淀后的余泥搅起)容易理解的,所述消能箱为一个敞口的缺少一个侧面的立方体,所述消能箱50可以通过第一侧板510、第二侧板以及底板500的非封闭端焊接在所述水槽10的侧壁上,当然也可以是仅有底板500的非封闭端焊接在所述水槽10的侧壁上,又或者,所述消能箱不是固定在所述水槽10的侧壁上,仅仅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与所述水槽10的侧壁进行接触。
在本实施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还包括:絮凝剂加注装置70,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70包括加注装置本体700及与所述加注装置本体700连通的管道710,所述加注装置本体700内存储有絮凝剂;所述管道710远离所述加注装置本体700的一端与所述进浆管道60连通。其中,所述絮凝剂可以是无毒、无害的生物絮凝剂或者PAM、PAC。通过加入无毒无害的生物絮凝剂可以加快余泥絮凝,提升泥水分离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进浆管道60靠近所述水槽10的一段为紊流管,泥水浆以及絮凝剂通过紊流管,可以更好地进行混合。
在本实施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70还包括支管720,所述支管720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60上,另一端伸入所述水槽10内部,固定在所述消能箱50的上方。容易理解的,通过所述支管720所加入的絮凝剂是直接加入到消能箱中的,即可以充分利用消能之前的泥水浆的动能对絮凝剂进行混合,而不用额外增设搅拌设备。为了更好的控制所述絮凝剂的浆的加入量,在所述支管720以及管道710上都设置有阀门如阀门721、阀门711,所述阀门可以是电子阀门,通过外接控制柜进行自动控制。
进一步地,为了相对精确的控制进入斜板沉降装置的泥水浆中絮凝剂的含量,在所述水槽上设置絮凝剂浓度检测装置(未示出),依据絮凝剂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结果,控制絮凝剂的加入。
例如,当进入斜板沉降装置的泥水浆中絮凝剂含量达到0.5%时,关闭支管720上的电动阀门,当絮凝剂含量达到1%时,关闭管道710上的电子阀门。容易理解的,所述絮凝剂浓度检测装置是与外接的控制柜进行连接的,通过对控制柜参数进行设定,由控制柜实现絮凝剂的加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7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水槽10的出水端,且安装高度高于所述水槽10的安装高度,可以使内部的絮凝剂通过自身重力自流出。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板沉降装置20包括若干个平行的斜板200;所述斜板200沿水流方向成15-45度角设置。所述斜板的材质可以是纳米材质,可以将余泥颗粒吸附在斜板上,再通过余泥颗粒自身重力将固体颗粒沉淀至集泥区(排泥装置附近区域)。斜板的数量可以根据水槽的尺寸,系统的处理能力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将斜板沿水流方向成15-45度角设置,可以延长水在斜板沉降装置中的时间,延长沉积时间,更好的对余泥进行沉淀。
进一步地,可以将斜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3-0.5m,以增强斜板沉降装置对余泥的吸附能力。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板沉降装置20的一端(进水端)还固定有一挡板22,所述挡板22的上部边缘高于所述斜板沉降装置,其高度可以与所述水槽的上边缘齐平或略低于,通过挡板22可以阻挡从消能箱出来的泥水浆直接流过斜板沉降装置,即没经沉淀就直接流入排水装置所在区域,影响分离净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所述排水装置40包括本体400,在所述本体400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道(未示出),用于将经过沉降后的水流入到排水装置中,在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二次沉降的凹槽410,所述凹槽410可以设置成多个,所述凹槽的边缘呈锯齿状,水流入凹槽后会在凹槽内进行短时间的停留,沉淀后,溢流出凹槽,进入排水缓冲部420,所述排水缓冲部420为一底部比凹槽410底部低的一个区域,用来汇聚从凹槽中溢流出的水,然后将水通过设置的排水口430排出。
进一步地,将凹槽与所述排水缓冲部之间距离适当延长,水流方向上增设一个挡水板,形成一个排水池430,即凹槽溢流出的水先进入排水池,然后由排水池流出进入排水缓冲部。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还包括一带式压滤机(未示出),所述带式压滤机与所述絮凝剂加注本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即可以为带式压滤机加注絮凝剂。将排泥装置排出的余泥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进行处理,使余泥中的水进一步降低。
通过检测,泥水浆经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泥水分离系统,所分离出的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A指标,并可以使其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内部的斜板沉降装置、排泥装置、排水装置以及消能箱;所述水槽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浆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泥水浆进口连接有进浆管道;所述排泥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下方;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上方;所述消能箱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与所述水槽的泥水浆进口之间,用于减缓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的泥水浆的动能。通过设置消能箱将流入水槽内的泥水浆动能得到消弱,避免了泥水浆对后续工段造成干扰。通过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加入絮凝剂,提升了固液分离效率。利用泥水浆的自身重力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泥水浆经过斜板沉降装置的物理吸附沉降,使得泥水浆中的余泥与水分离,余泥沉积在水槽的下部,通过排泥装置排出水槽,分离后的水经过排水装置排出水槽。在整个泥水分离过程中,除了排泥装置需要提供动力外,其他不需要增加动力(自然沉降),节省了能源。同时,提升了泥水分离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内部的斜板沉降装置、排泥装置、排水装置以及消能箱;
所述水槽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浆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泥水浆进口连接有进浆管道;所述排泥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下方;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上方;所述消能箱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装置与所述水槽的泥水浆进口之间,用于减缓流入所述斜板沉降装置的泥水浆的动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絮凝剂加注装置,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包括加注装置本体及与所述加注装置本体连通的管道,所述加注装置本体内存储有絮凝剂;所述管道远离所述加注装置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浆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箱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三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留有供泥水通过的通道,所述底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0-3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降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行的斜板;所述斜板沿水流方向成15-45度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斜板之间的距离为0.3-0.5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降装置靠近所述消能箱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斜板沉降装置的上端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本体,若干凹槽及排水缓冲部;
所述本体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有进水管;
若干所述凹槽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所述排水缓冲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出水端;所述排水装置外部的水通过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凹槽,经所述排水缓冲部流出所述排水装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加注装置还包括支管,所述支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管道上,另一端伸入所述水槽内部,固定在所述消能箱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靠近所述加注装置本体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絮凝剂浓度检测器,固定在所述水槽上用于检测所述排水装置外部水中絮凝剂的含量。
CN202021872082.6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Active CN212293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2082.6U CN212293272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2082.6U CN212293272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3272U true CN21229327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2082.6U Active CN212293272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32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0639A (zh) * 2020-08-31 2020-11-20 深圳大学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0639A (zh) * 2020-08-31 2020-11-20 深圳大学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15961B2 (ja) 渦巻き式汚水処理器
CN102126774B (zh) 一种短时絮凝-高速沉降污水处理装置
CN103880131A (zh)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205347020U (zh) 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反应器
CN212293272U (zh)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204752409U (zh) 非金属矿选矿废水净水器
Shammas et al. Sedimentation
CN107500434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隧道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7757087U (zh) 污水处理池
CN203346199U (zh) 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
CN212894351U (zh) 一种小型低能耗初期雨水处理系统
CN213895520U (zh) 一种城市污水截污调蓄及净化综合处理系统
CN111960639A (zh)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N214141717U (zh) 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
CN210419540U (zh)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沉淀池
CN113023856A (zh) 一种排水管道溢流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2880979U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107244762B (zh) 桥面径流污染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5585090B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
CN201370981Y (zh)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KR101044978B1 (ko) 정수장치
CN110818142A (zh) 改进型混凝沉淀除磷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CN217870823U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N215975114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透液全量化处理的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