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0850U - 承运托盘 - Google Patents

承运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0850U
CN212290850U CN202021792629.1U CN202021792629U CN212290850U CN 212290850 U CN212290850 U CN 212290850U CN 202021792629 U CN202021792629 U CN 202021792629U CN 212290850 U CN212290850 U CN 212290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tray body
retaining
limiting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26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学洋
董志刚
孙勇生
鲁荣鑫
李祝
范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ize Hengy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 Hengyi Logistics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 Hengyi Logistics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 Hengyi Logistics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926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0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0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0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承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和限位件,所述托盘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托盘本体且平行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的转运通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位于所述托盘本体上的货物沿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位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运托盘能够便于对货物进行固定,防止货物移动,提高运输安全,并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承运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运托盘。
背景技术
统计数据表明,通过铁路运输的大宗适盘货物主要集中在化肥、饮料、碱、盐等农贸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品类,且目前铁路运输的大宗适盘货物70%以上主要采用棚车装载。由于现行铁路棚车的车体构造的局限性,造成了装卸搬运过程复杂,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不能实现快装快卸,增加物流成本。通过现有的托盘结构运输卷钢等筒状大重量的货物时,不便于对货物进行固定,车辆启停过程中货物易在惯性作用下在托盘上出现滑动,不利于运输安全。通过捆扎等方式将货物固定在托盘上又存在操作繁琐、不便于将货物自托盘上取下的缺点。在部分现有技术中,托盘上安装了防止货物滚动或滑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通常固定在托盘上,在同一种托盘上运输不同大小或不同数量的货物时无法调节,运输货物种类及形式较为单一,适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运托盘,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托盘不便于运输筒状货物且适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和限位件,所述托盘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托盘本体且平行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的转运通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位于所述托盘本体上的货物沿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限位件为圆筒结构,所述限位件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运托盘的承载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承运托盘还包括外限位组件,所述外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上,所述外限位组件分别在所述限位件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外限位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的方向上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外限位组件包括伸缩顶帽和弹性伸缩件,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上开设有安装盲孔,所述伸缩顶帽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盲孔,所述弹性伸缩件一端与所述安装盲孔的底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顶帽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伸缩顶帽靠近所述安装盲孔底端的一端设置有外限位环,所述安装盲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内限位环,所述外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内限位环的内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分别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之间形成限位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以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平面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互靠近一侧设置有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分别设置有两个及以上,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所述托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交叉设置,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插接槽同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插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运托盘,托盘本体上设置有转运通孔,能够方便叉车或吊装设备进行转运,限位件能够防止承运托盘上的货物移动,有利于运输安全,限位件与托盘本体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货物的大小、种类的不同进行调整,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运托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运托盘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运托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运托盘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运托盘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100、托盘本体;110、第一支撑杆;120、第二支撑杆;130、转运通孔;140、承载面;150、安装盲孔;151、内限位环;200、限位件;210、圆角;220、第一限位单元;221、倾斜面;230、第二限位单元;240、限位区;250、插接槽;300、外限位组件;310、伸缩顶帽;311、圆顶;312、外限位环;320、弹性伸缩件;400、卷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运托盘,承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00和限位件200,托盘本体100可采用正方形板状结构,在托盘本体100水平放置时,托盘本体100的上表面为承载面140用于放置货物。托盘本体100上设置有转运通孔130,该转运通孔130贯穿托盘本体100,并且转运通孔130的长度方向并行与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转运通孔130可以采用长方形的通孔结构,转运通孔130可以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通过叉车进行转运时,叉车的钢叉可插入转运通孔130内。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可以设置相互垂直的两种转运通孔130,其中一种转运通孔130垂直于托盘本体100侧壁上两个平行的侧面,另一种转运通孔130垂直于托盘本体100侧壁上另外两个平行的侧面。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插入叉车的钢叉,装卸货物更方便。
限位件200设置在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上,能够对托盘本体100上的货物进行限位,防止位于托盘本体100上的货物验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位移。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避免承载托盘倾斜的情况下或车辆加速、减速过程中位于承载托盘上的货物滑动,有利于提高运输安全,避免损坏货物或运输车辆。
限位件200与托盘本体100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下或安装限位件200,或调整限位件200的位置。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根据运输货物的大小、数量或种类的不同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200为圆筒结构,限位件200的轴向一端与托盘本体100可拆卸连接,限位件200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承运托盘的承载面140。安装此类的限位件200能够方便运输卷钢400等圆筒状的货物。
结合图5,以运输卷钢400为例,将卷钢400轴向竖直放置在托盘本体100上,卷钢400的下端面与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抵接,并且卷钢400的下部套设在限位件200外部,运输过程中,限位件200对卷钢400进行限位避免卷钢400移动,提高运输安全。
在同一承载托盘上运输多个较小的卷钢400时,还可在托盘本体100上设置与卷钢400数量对应的限位件200,分别对各卷钢400进行限位。在运输其他无法与限位件200配合的货物时还可将限位件200全部拆下。
进一步地,限位件200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圆角210,能够方便将货物放入。
结合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承运托盘还包括外限位组件300,外限位组件300设置在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上,外限位组件300能够对卷钢400等圆筒状的货物的外壁进行限位,减小限位件200的受力,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
外限位组件300分别在限位件200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以在两个过限位件200轴线的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对货物进行限位。
外限位组件300能够沿垂直于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的方向上伸缩,将货物放置在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上时,在货物的压力下,位于货物下方的外限位组件300缩入托盘本体100内,其他外限位组件300维持外伸的状态,其中与货物的外侧壁贴合的外限位组件300能够对货物的外壁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外限位组件300包括伸缩顶帽310和弹性伸缩件320,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上开设有安装盲孔150,伸缩顶帽310滑动连接于安装盲孔150,弹性伸缩件320一端与安装盲孔150的底端抵接,另一端与伸缩顶帽310抵接。在弹性伸缩件320的弹性支撑下,伸缩顶帽310的上端位于安装盲孔150的外部,受到沿安装盲孔150轴线方向的外力时,伸缩顶帽310可缩回安装盲孔150内。
伸缩顶帽310可以采用下端开口的桶形结构,使弹性伸缩件320可插入伸缩顶帽310内。弹性伸缩件320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在压缩弹簧未压缩的情况下,压缩弹簧位于伸缩顶帽310以外的部分的长度不小于伸缩顶帽310位于安装盲孔150以外部分的长度,使伸缩顶帽310可完全缩回安装盲孔150内。
伸缩顶帽310的顶端可采用圆顶311结构,能够避免伸缩顶帽310的顶端损坏货物。
伸缩顶帽310靠近安装盲孔150底端的一端设置有外限位环312,外限位环312为沿伸缩顶帽310的径向凸出伸缩顶帽310外壁的环形结构,外限位环312可以一体设置在伸缩顶帽310的外壁上。安装盲孔150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内限位环151,内限位环151沿安装盲孔150的径向凸出安装盲孔150的内壁,内限位环15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安装在安装盲孔150开口位置。内限位环151的外径大于内限位环151的内径,能够防止伸缩顶帽310脱离安装盲孔150。并且进一步地,可将外限位环312的直径设置为与安装盲孔150的内径相同和/或将内限位环151的内径设置为与与伸缩顶帽310的外径相同,使伸缩顶帽310能够稳定地在安装盲孔150内滑动。
参见图4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200包括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分别与托盘本体100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之间形成限位区240。产品的全部或部分放置在限位区240内时,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能够对产品进行限位,避免产品移动。在运输卷钢400等圆筒状的货物为例,将货物水平放置在限位区240位置,货物的轴向平行于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分别支撑在货物的两侧,避免货物滚动或滑动。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与托盘本体10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根据产品的尺寸调节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的距离,保证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对货物形成稳定的支撑。
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以垂直于托盘本体100的平面对称设置。在生产限位件200时,仅需要生产一种结构的限位件200,并将两个限位件200以垂直于托盘本体100的平面对称设置即可,降低限位件200的生产、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相互靠近一侧设置有倾斜面221,使限位区240为由靠近托盘本体100承载面140一端至远离托盘本体100承载面140一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倒梯形区域。将圆柱形的货物放置在托盘本体100上时,第一限位单元220可第二限位单元230能够分别于货物的外壁相切,形成稳定的支撑。
更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分别设置有两个及以上,各第一限位单元220和各第二限位单元230一一对应,通过两组及两组以上的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同时对货物进行限位能够实现更稳定的支撑。在运输圆柱形货物时,各第一限位单元220的排布方向和各第二限位单元230的排布方向均沿垂直于第一限位单元220和第二限位单元230的连线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托盘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交叉设置。具体的,托盘本体100上形成正方形的边框,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构成托盘本体100的内部结构,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端部均与托盘本体100上形成的边框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上表面构成托盘本体100的承载面140。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所围成的空白区域构成托盘本体100上的镂空孔,能够有效减小托盘本体100的重量,并且能够为限位件200的安装提供条件。第一支撑杆110、第二支撑杆120和边框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牢固性更好。
限位件200上设置有插接槽250,限位件200通过插接槽250同时与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110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120插接,由于第一限位件200和第二限位件200交叉设置,能够在多方向上对限位件200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相互垂直,限位件200上的插接槽250由相互垂直的两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杆120连接。插接槽250相互垂直的两部分的相交位置可以在限位件200上,也可以位于限位件200外。当位于限位件200上时,限位件200可以插接在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连接位置,当位于限位件200以外时,限位件200不与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连接位置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插接槽250相互垂直的两部分的相交位置是否在限位件200上,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均能避免限位件2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各外限位组件300可以设置在相交的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上。
当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采用长方形杆时,插接槽250相互垂直的两部分均采用与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宽度相同的长方形凹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和限位件,所述托盘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托盘本体且平行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的转运通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位于所述托盘本体上的货物沿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限位件为圆筒结构,所述限位件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运托盘的承载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运托盘还包括外限位组件,所述外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上,所述外限位组件分别在所述限位件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外限位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的方向上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组件包括伸缩顶帽和弹性伸缩件,所述托盘本体的承载面上开设有安装盲孔,所述伸缩顶帽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盲孔,所述弹性伸缩件一端与所述安装盲孔的底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顶帽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顶帽靠近所述安装盲孔底端的一端设置有外限位环,所述安装盲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内限位环,所述外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内限位环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分别与所述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之间形成限位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以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平面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相互靠近一侧设置有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分别设置有两个及以上,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和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承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交叉设置,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插接槽同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插接。
CN202021792629.1U 2020-08-24 2020-08-24 承运托盘 Active CN212290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2629.1U CN212290850U (zh) 2020-08-24 2020-08-24 承运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2629.1U CN212290850U (zh) 2020-08-24 2020-08-24 承运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0850U true CN212290850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2629.1U Active CN212290850U (zh) 2020-08-24 2020-08-24 承运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08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845A (zh) * 2020-08-24 2020-12-01 睿力恒一物流技术(湖北)有限公司 承运托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845A (zh) * 2020-08-24 2020-12-01 睿力恒一物流技术(湖北)有限公司 承运托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66231A1 (en) Container for Shipping Vehicles
JP6523341B2 (ja) 貨物エリア内の貨物コンテナの動きを制限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2290850U (zh) 承运托盘
US5415299A (en) Garment hanger support system
CN201457214U (zh) 自动扭锁装置
CN112009845A (zh) 承运托盘
CN100391804C (zh) 盘卷形运送物用板架、向板架装载盘卷形运送物的结构体和盘卷形运送物的运送方法
CN113003021A (zh) 用于模块化集装箱的角配件
US20050006261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RU172999U1 (ru) Специаль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закрытого типа
CN112357623B (zh) 一种用于港口物流的卸货塔架
CN210162438U (zh) 一种便于拆装摆放的管路托盘
CN201092343Y (zh)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CN110171351A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防撞缓冲装置
CN210235071U (zh) 一种防撞物流车
CN220096991U (zh) 一种仓库用托盘
CN104709472A (zh) 适用于货运飞船货包前舱门进出的装置
CN213799778U (zh) 一种可旋转的Dolly车
CN214296920U (zh) 一种防止货物滑落的环保型托盘
CN219447643U (zh) 一种组合式运输用托盘
CN220640639U (zh) 一种缓冲式托盘
CN111470190A (zh) 集装箱
CN221025263U (zh) 包装器具
CN220429999U (zh) 运输货车用的货物支撑装置
CN114715507B (zh) 适于汽车零部件的翻转料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0 room 701, Weidi technology building, a8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ize Hengy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5501 in Lingang Industrial Park, Xiaochi Town, Huangmei Coun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ili Hengyi Logistics Technology (Hubei) Co.,Ltd.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Address

Correct: Ruili Hengyi Logistics Technology (Hubei) Co., Ltd.|435501 Lingang Industrial Park, Xiaochi Town, Huangmei Coun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False: Beijing Ruize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100080 Room 701, Weidi Technology Building, No. 8A,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Number: 05-02

Volume: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