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2343Y -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92343Y
CN201092343Y CNU2007201533386U CN200720153338U CN201092343Y CN 201092343 Y CN201092343 Y CN 201092343Y CN U2007201533386 U CNU2007201533386 U CN U2007201533386U CN 200720153338 U CN200720153338 U CN 200720153338U CN 201092343 Y CN201092343 Y CN 2010923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fittings
north america
frame
framework
trail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533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作伟
谢良富
程宏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533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923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923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923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具有尺寸结构大体相同且呈长方体状的两个分开的框架,每个框架内部构成容置空间,每个容置空间具有相对着的两开口,开口的形状、尺寸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端部端面形状、尺寸相适配,位于容置空间开口两端侧的该框架底部角端处分别设有固定角件,且位于容置空间开口一端侧的两固定角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偏置固定角件,偏置固定角件与两角端其中一个固定角件的距离为标准吊具宽度。本实用新型在船上利用三个标准集装箱位固定两个北美箱式车箱体,具有方便起吊,方便运输,降低成本,整齐安全,提高装卸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运输工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是按北美道路标准和法规设计和生产的,其箱体的长、宽、高尺寸比标准海运集装箱箱体的长、宽、高尺寸要大。
由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缺少用以运输、栓固、堆码和起吊用的装置,所以通常无法采取使用标准吊具对其进行装卸且亦无法诸如像集装箱长途批量运输时的堆码和栓固,运输成本很高。如何将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从海外制造地成批运输到美国使用地,如从北美以外地区运输到北美内陆地区,是厢式半挂车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且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该装置不但可以实现厢式半挂车的箱体的堆叠运输,且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不需对该装置进行拆卸,即可实现对箱体的直接运输。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中,该运输装置具有尺寸结构大体相同且呈长方体状的两个分开的框架,该每个框架内部构成容置空间,该每个容置空间具有相对着的两开口,该开口的形状、尺寸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端部端面形状、尺寸相适配,位于该容置空间开口两端侧的该框架底部角端处分别设有固定角件,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开口一端侧的该两固定角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偏置固定角件,该偏置固定角件的位置与该两角端其中一个固定角件的距离为标准吊具宽度;位于该容置空间开口与设置该偏置固定角件的相同端侧的该框架的顶部上设置有两吊装角件,该两吊装角件之间距离为标准吊具宽度。
根据所述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的框架长度都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
根据所述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的两吊装角件中一个吊装角件的安装位置在框架顶部端侧的角端。
根据所述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的两框架的每一框架包括两侧框和两横框,该容置空间为该两横框分别与该两侧框顶部和底部横向水平可拆卸相连而形成。
根据所述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的两侧框和两横框上进一步设有多根加强肋板。
根据所述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的两框架上进一步设有一组将该框架固定到箱体上的紧固装置。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方便起吊,本实用新型使用两个框架并保证两个框架之间的距离为标准起吊装置的距离,可以使用标准起吊方便的起吊;
2、方便运输,本实用新型上设有多个标准角件,利用重叠角件和标准锁具可以方便的装在集装箱班轮、特种集装箱船甲板上和北美骨架车上,同时也方便自身堆码;
3、降低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工具采用上、下框架和两侧框架结构,可以把厢式半挂车从国内运输到被北美之后,拆卸之后运回国内重复使用,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制造成本;
4、整齐安全,本实用新型与箱体外部对齐,整体上并没有特别的变化,外观上整齐;同时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两端受到可靠的保证;
5、提高装卸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方便起吊,方便运输,采用这样运输工具的运输方法极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6、在班轮上第一个安装位置利用该框架的偏置固定角件和固定角件固定第一个箱体在船上,隔开紧挨第一个安装位置的第二个安装位置,在紧挨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三个安装位置上利用该框架下框架的偏置固定角件和固定角件第二个箱体在船上。利用框架上角件的不对称布置,可以在船上利用三个标准集装箱位固定2个北美箱式车箱体,可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厢式半挂车拆除活动部件后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北美厢式半挂车结构示意图;
图3是北美厢式半挂车支撑机构、行走机构和后防护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运输工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运输工具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安装有运输装置的箱体的两端;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运输工具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为从该箱体侧向投影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2个安装有运输工具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在集装箱班轮和特种集装箱船甲板上使用3个标准的40英尺或45英尺或48英尺或53英尺位置放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应用该运输工具对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进行堆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编号
1箱体
11前端  12后端
2行走机构
21支腿连接机构  22支腿
3支撑机构
31轮胎  32钢圈  33车轴  34悬挂  35安装架
4后防护装机构
41后保险杠  42保险杠支架
5框架
51上框架
511第一边框  512第二边框  513连接边框  514加强肋板
515连接件
5111、5112吊装角件
5121、5122固定角件
52下框架
521第一边框  522第二边框  523连接边框  524加强肋板
525连接件
5211、5212固定角件
5221、5222偏置固定角件
53侧框架
531侧边框
54侧框架
6框架
61上框架
62下框架
63侧框架
631侧边框
64侧框架
7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
8标准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如图1是现有的北美厢式半挂车通常包括用以储存货物的箱体1,在该箱体1的底部通常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部件。箱体1的两端分别为前端11和后端12。
如图2所示该活动部件通常包括位于该箱体1底部后端的行走机构2、位于该箱体1底部靠近前端11的支撑机构3以及位于该箱体1后端12的后防护机构4。
参见图3,图3是北美厢式半挂车支撑机构2、行走机构3和后防护机构4的示意图。
支撑机构2包括支腿连接机构21和支腿22。行走机构3包括轮胎31、钢圈32、车轴33、悬挂34和安装架35。该行走机构2和该支撑机构3相互配合用以平稳支撑该箱体1。
后防护机构4包括后保险杠41和保险杠支架42。该后保险41在该厢式半挂车的箱体1受到意外撞击时,可有效的防止该箱体1被撞伤。
北美厢式半挂车在陆地上运输货物时,通常把支撑机构3收缩于该箱体1底部,使该北美厢式半挂车的前端11与向其提供动力的拖头(图未示)相连,在拖头的拉动下,北美厢式半挂车拖动装设在该箱体1内的货物运动。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具有两结构基本相同的框架(5、6)。因为该两框架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以框架5来详细说明。框架5包括上框架51,下框架52和两侧框架(53、54)。该上、下框架和两侧框架分别由多根边框固定连接组成。
上框架51大体呈一“工”字形,包括第一边框511,第二边框512和连接第一边框511和第二边框512的连接边框513。上框架51上还设有多根加强肋板514。该上框架四角各设有一连接件515。
在第一边框511上设有至少两个吊装角件(5111、5112),该两个吊装角件(5111、5112)中心距间的距离为标准吊具的宽度,也就是2260mm(正负误差范围50mm),且两吊装角件中一个吊装角件5111的安装在该宽度第一边框511的一端。该上框架的第一边框511上还可以再设有两个吊装角件。再设置两个吊装角件间的距离也为标准吊具的宽度,且两吊装角件中一个吊装角件的安装位置在该第一边框511的另一端。
在第二边框512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角件(5121、5122),该两个固定角件(5121、5122)设在该第二边框512的两端。该上框架51的宽度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基本相同,也就说,第一边框511和第二边框512的长度尺寸相当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这样就可以知道,第二边框512上的两个固定角件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
该上框架51的连接边框513的长度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因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长度尺寸为53英尺、48英尺和45英尺,所以该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为3962.4mm、2438.4mm、1524mm中之一(正负误差范围50mm),也就说,上框架51的连接边框513的长度也就是上面的数值之一。
下框架52与上框架51结构基本相同,但是整体成一“田”字形,包括第一边框521,第二边框522和连接第一边框521和第二边框522的连接边框523。上框架52上还设有多根加强肋板524。该上框架四角各设有一连接件525。
在第一边框521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角件(5211、5212),该两个固定角件(5211、5212)中心距间的距离为标准吊具的宽度,也就是2260mm,且两固定角件(5211、5212)中一个固定角件5211的设在该第一边框521的一端。该上框架的第一边框521上还可以再设有两个固定角件。再设置两个固定角件间的距离为标准吊具的宽度,且两固定角件中一个固定角件的安装位置在该第一边框521的另一端。
在第二边框522上设有至少两个偏置固定角件(5221、5222),该两个偏置固定角件(5221、5222)设在该第二边框522的两端。该下框架52的宽度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基本相同,也就说,第一边框521和第二边框522的长度尺寸就是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这样就可以知道,第二边框522上的两个偏置固定角件(5221、5222)之间的距离就是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
该下框架52的连接边框523的长度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因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长度尺寸为53英尺、48英尺和45英尺,所以该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为3962.4mm、2438.4mm、1524mm中之一(正负误差范围50mm),也就说,上框架52的连接边框523的长度也就是上面的数值之一。
两侧框架(53、54)的结构一致,大体呈一“田”字形,其上也设有加强肋板。侧框架53有一侧边框531,同样,框架6上也有一样的侧边框631。每个侧框架的四角设有连接件。该两侧框架的宽度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高度相同。该两侧框架的长度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因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长度尺寸为53英尺、48英尺和45英尺,所以该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为3962.4mm、2438.4mm、1524mm中之一(正负误差范围50mm),也就说,两侧框架的长度也就是上面的数值之一。该加强肋板可以是斜着的,也可以是横着,最佳是横着设置,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当作梯子爬到上框架51。
该上框架51、下框架52通过多个连接件与该两侧框架(53、54)上的多个连接件相连组成一框架。该连接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卡合连接方式,螺栓连接方式等等。
上框架51四角的四个连接件与两侧框架(53、54)上面的连接件相连,下框架52四角的四个连接件与两侧框架(53、54)下面的连接件相连,这样就组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5。在组装的时候,要保证上框架51第一边框511一端的吊装角件与该下框架52第一边框521一端的固定角件在一垂直线上。
因为该上、下框架(51、52)的连接边框(513、523)的长度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同时该两侧框架的长度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而套接在箱体1上时上下边框(51、52)的第二边框(512、522)紧贴着箱体1的端部,同时框架6的结构也是这样,所以框架5上框架51与框架6上框架61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标准吊具的长度,也就是40英尺。这样,框架5的上框架51的吊装角件与框架6的上框架61的吊装角件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标准吊具的长度,也就是40英尺。同样,框架5的下框架51的固定角件与框架6的上框架61的固定角件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标准吊具的长度,也就是40英尺。
如果上、下框架(51、52)的第一边框(511、521)上增设了角件,那将会更加方便起吊和固定。因为上框架51原来只有一组具有标准吊具的长度的角件,而增加了角件之后,就变成了两组具有标准吊具的长度的角件,可以选择方便安装起吊的一组角件。同样,下框架52也增加了角件,方便安装到船上。
因为第一边框(511、521)和第二边框(512、522)的长度尺寸是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宽度,而该两侧框架的宽度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高度相同,所以该框架5的横截面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横截面相适配。也就是说,该两框架(5、6)可套入该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1的两端部并与箱体紧密贴合,如图5所示。
图5是两个框架(5、6)套装在箱体1上的示意图。框架5的侧边框531的外端面和箱体1的前墙11角柱的外端面平齐;箱体1的后墙12门锁杆外端面和后框架6的侧边框631外端面平齐,保证了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箱体1的前端11和后端12受到可靠的安全保护。
在该两框架上进一步设有一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将框架(5、6)缩扣在箱体1上,防止在运输起吊的时候,框架(5、6)从箱体上脱离。锁扣装置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和结构,比如利用螺栓将框架(5、6)拧在箱体1上等等。
这样如图6所示,当两框架5、6套入该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1的两端部,并用锁扣装置将框架(5、6)锁扣在箱体1上,这样就组成了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这时,可使用标准吊具对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进行装卸、运输、堆码、栓固,且可直接实现与北美标准集装箱进行栓接,运输快捷、方便。
这样利用以上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不同的北美半挂车箱体组装上下框架和两侧框架成两框架;
步骤二:拆除北美厢式半挂车底端的支撑装置和行走装置;
步骤三:将该两框架分别从箱体两侧端部套入该北美半挂车箱体,且该两框架之间的间距恰好与标准吊具的长度相等;
步骤四:利用该两框架的上框架的第一边框上的吊装角件对箱体进行起吊装运;
步骤五:利用两框架下框架的第一边框上的固定角件固定箱体在集装箱班轮或特种集装箱甲板上;
步骤六:利用该两框架上的吊装角件和固定角件对箱体进行堆码。
在步骤三之后进一步包括一利用骨架车将框架箱体运到码头的步骤。也就是说可以先将厢式半挂车拉到码头改成框架箱体再吊装,也可以在工厂就将厢式半挂车改装成框架箱体利用骨架车运输到码头吊装。
步骤五如图7所示,两个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在集装箱班轮和特种集装箱船甲板上使用3个标准的40英尺或45英尺或48英尺或53英尺位置放置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的是标准集装箱8,该标准集装箱8的宽度大体上就是2260mm。两个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为实线。框架5的下框架51的固定角件与框架6的上框架61的固定角件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标准吊具的长度,也就是40英尺。一个固定角件5211在下框架52的第一边框521的一端,而另一个固定角件5212下框架52的第一边框521中,这也叫角件的偏置布置。这种偏置布置使两个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可以在集装箱班轮和特种集装箱船甲板上使用3个标准的40英尺或45英尺或48英尺或53英尺位置放置。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在在班轮上第一个标准集装箱8的位置上,利用该框架下框架的第一框架的固定角件固定第一个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在船上;然后隔开紧挨第一个安装位置的第二个安装位置,在紧挨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三个安装位置上利用该框架下框架的第一框架的固定角件固定第二个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在船上。这样有效利用了船舱的位置,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
步骤六如图8所示,图8是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自身堆码的示意图。通过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的两框架(5、6)上的角件使得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在散杂货船、集装箱班轮和特种集装箱船上可以进行自身堆码。以框架5为例,一个箱体的框架5上框架51的第二边框512的固定角件与另一个箱体框架5下框架51的第二边框512的偏置固定角件相互配合,使得两个箱体相互锁紧。这样,重复下去,就可以将多个箱体堆码起来。利用重叠的角件使用标准的集装箱堆码锁完成上下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的锁紧,从而使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7解决了堆码问题和相互间的锁紧问题,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运输成本。
在步骤六之后进一步增加一步骤:利用该两框架下框架的第二边框上的角件与北美骨架车车身上的锁定件配合运输。这样北美厢式半挂车框架箱体可以如北美标准集装箱一样的运输,相比没有角件的北美半挂车箱体1而言,实在是使用方便。
在步骤六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一步骤:取下套在该北美半挂车箱体上的该两框架,将箱体拆卸成上、下框架和两侧框架,安装北美厢式半挂车底端的支撑装置和行走装置。这样在海运之后,重新恢复成北美厢式半挂车,采用传统的北美厢式半挂车来运输货物。这时,可以将分开的框架运回国内,重复使用。
综上所述,在整个运输方法中,使用上框架的吊装角件吊装,使用上框架的固定角件和下框架的偏置固定角件来堆码,使用下框架固定角件来固定到船上,充分利用了框架的每一个角件实现了厢式半挂车的陆上运输,吊装,堆码和海上运输。
由于集装箱的尺寸比较大,以上描述中,各个尺寸都是理论尺寸,实际生产中允许正负50mm的差值。而文中的尺寸相等的意思并不限定必须完全一致,比如整个框架的尺寸。因为整个框架是要被套在箱体上,所以框架与箱体之间是可以有一定的间隙,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输装置具有尺寸结构大体相同且呈长方体状的两个分开的框架,该每个框架内部构成容置空间,该每个容置空间具有相对着的两开口,该开口的形状、尺寸与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端部端面形状、尺寸相适配,位于该容置空间开口两端侧的该框架底部角端处分别设有固定角件,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开口一端侧的该两固定角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偏置固定角件,该偏置固定角件的位置与该两角端其中一个固定角件的距离为标准吊具宽度;位于该容置空间开口与设置该偏置固定角件的相同端侧的该框架的顶部上设置有两吊装角件,该两吊装角件之间距离为标准吊具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长度都为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长度与标准吊具的长度差值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的箱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吊装角件中一个吊装角件的安装位置在框架顶部端侧的角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框架的每一框架包括两侧框和两横框,该容置空间为该两横框分别与该两侧框顶部和底部横向水平可拆卸相连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框和两横框上进一步设有多根加强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框架上进一步设有一组将该框架固定到箱体上的紧固装置。
CNU2007201533386U 2007-06-22 2007-06-22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23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33386U CN201092343Y (zh) 2007-06-22 2007-06-22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33386U CN201092343Y (zh) 2007-06-22 2007-06-22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92343Y true CN201092343Y (zh) 2008-07-30

Family

ID=39900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5333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2343Y (zh) 2007-06-22 2007-06-22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9234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815B (zh) * 2007-06-22 2010-06-02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输装置和应用该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
CN101648580B (zh) * 2008-08-11 2011-06-01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北美钢质焊接箱式半挂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815B (zh) * 2007-06-22 2010-06-02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输装置和应用该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
CN101648580B (zh) * 2008-08-11 2011-06-01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北美钢质焊接箱式半挂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5547U (zh) 运输容器和运输容器堆
JP2011136771A (ja) 特大荷物用のコンテナ
CN106542213A (zh) 运输箱
CN101559824A (zh) 运输平台、运输单元及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
US7445418B2 (en) Van semi-trailer and method for shipping the same
CN201092343Y (zh) 北美厢式半挂车箱体的运输装置
US10518823B1 (en) Two piece shipping container as covered flatbed trailer
US20070295724A1 (en) Container-transporting fram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container in a frame
CN101327815B (zh) 运输装置和应用该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
JP2021102489A (ja) モジュールコンテナのためのコーナーフィッティング
CN101342967B (zh) 运输装置和应用该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
CN201211921Y (zh) 大型货物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CN212290850U (zh) 承运托盘
CN110139779B (zh) 运输平台
CN210063965U (zh) 一种非标准折叠箱
CN201086919Y (zh) 运输装置
US20080229568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semi-trailer
CN109205126B (zh) 交换箱体及其底架
CN201102577Y (zh) 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堆码装置
CN220316000U (zh) 一种轻量化框架式集装箱
CN205499759U (zh) 火车堆叠运输装置
CN104870337A (zh) 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
CN111470190A (zh) 集装箱
CN101585439B (zh) 大型货物装运框架组合箱
CN206679555U (zh) 卧装式卷钢集装座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