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7509U - 电钻托盘 - Google Patents

电钻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7509U
CN212287509U CN202020619059.XU CN202020619059U CN212287509U CN 212287509 U CN212287509 U CN 212287509U CN 202020619059 U CN202020619059 U CN 202020619059U CN 212287509 U CN212287509 U CN 212287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drill
clamping
clamping arm
tray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90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吴大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l Green Energy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c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c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90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7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7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7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钻托盘,包括: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托板;卡接部,连接于所述托板且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臂、第二卡臂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沿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间隔排列,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所述第一卡臂、所述第二卡臂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具有入口的夹持空间;导向机构,设置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导向机构被配置为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相对所述托板移动,所述导向机构具有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具有分别用于从下方及两侧限位所述电钻的支撑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钻托盘支撑电钻,打孔位置更加精确、且实现单人操作。

Description

电钻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安装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光伏项目中光伏支架立柱打孔时所使用的电钻托盘。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伏项目中会将多个的光伏板通过立柱安装在同一高度。
因控制成本需要,当前绝大多数光伏项目已不再进行场地找平工作,通常是通过调节立柱高度,使立柱上部的固定光伏板的檩条位于需要高度的平面上,因此可能出现每个立柱需要的长度不同。而立柱采用螺栓固定,其中立柱上会开设与螺栓配合的通孔,该通孔需要现场开孔。施工过程中,立柱并未完全固定,容易发生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而开孔时一般使用电钻开孔,需要向钻头方向施加压力以增加开孔速度,为了使立柱平衡,通常需要一工人手持电钻开孔,另一工人专门保持立柱平衡,故正常在立柱上开孔需要两名工人协同作业。
上述光伏支架立柱上打孔过程中,一名工人协助固定立柱,另一人握住电钻进行打孔作业,导致施工速度通常较慢,且有时不能准确对准孔位,施工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针对光伏支架立柱打孔过程中,施工速度慢且施工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电钻托盘。
一种电钻托盘,用于支撑电钻,包括:托板,所述托板具有相背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卡接部,连接于所述托板且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臂、第二卡臂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沿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间隔排列,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所述第一卡臂、所述第二卡臂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具有入口的夹持空间;导向机构,设置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导向机构被配置为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相对所述托板移动,所述导向机构具有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具有分别用于从下方及两侧限位所述电钻的支撑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
利用上述电钻托盘支撑电钻并对立柱进行打孔时,利用导向机构引导电钻前进,使得打孔位置更加准确和方便,打孔位置更加精确;电钻打孔时给予立柱向前的压力,向后拉动电钻托盘时给予立柱向后的拉力,一人即可对立柱实施加方向相反的一对平衡力,实现单人操作,施工速度较快,节约了人力、降低成本。此外,电钻自重使卡接部上翘,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分别紧紧抵接于立柱。打工过程中,卡接部与立柱牢固连接的同时平衡了电钻自重,使得操作省力。另外,利用导向机构引导电钻前进,电钻在导向机构的约束下沿预定路径前后运动,即使空间较小也不影响电钻的前后运动。另外,传统手持式电钻操作时是竖直握持住手柄,手掌需给予电钻向上的支撑力,但钻头在打孔过程中容易因摩擦力过大而出现“夹钻”现象,即钻头受阻不能转动,此时将导致电钻尾部有转动趋势进而容易出现“甩手”现象,导致操作人员手部受伤;而上述打孔过程中,电钻可以平放且由电钻托盘支撑,手掌不需要给予电钻向上的支撑力,因此即使出现“夹钻”现象,也不会造成“甩手”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垫板,所述垫板于中间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其中所述垫板同时与所述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滑动配接或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滑动配接,所述垫板具有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一挡板具有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挡板具有所述第二定位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平行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具有圆形的所述定位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空间的内壁设有防滑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半圆弧形,所述第一卡臂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切,所述第二卡臂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相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托板为一体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托板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的下表面设有下端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所述下端把手设有所述导向机构的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钻托盘支撑电钻以对立柱进行打孔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钻托盘支撑电钻以对立柱进行打孔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托板;101、上表面;102、下表面;110、第一孔槽;120、第二孔槽;20、卡接部;210、第一卡臂;220、第二卡臂;230、连接部;240、夹持空间;241、入口;310、第一挡板;311、第一定位面;320、第二挡板;321、第二定位面;330、垫板;331、支撑面;40、防滑层;50、下端把手;200、立柱;300、电钻;301、钻头;30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传统技术中,光伏支架立柱上打孔过程中,一名工人协助固定立柱,另一人握住打孔电钻进行打孔作业,导致施工速度通常较慢,且有时不能准确对准孔位,施工精度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钻托盘,其可用于支撑电钻,进而利用该电钻在立柱上打孔,可实现单人操作,且打孔位置精确,施工速度较快。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从俯视角度示意了利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钻托盘支撑电钻300并对立柱200进行打孔时的结构。请参考图2,图2从侧面示意了利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钻托盘支撑电钻300并对立柱200进行打孔时的结构。电钻托盘包括托板10、卡接部20和设置于托板10上的导向机构,其中托板10用以支撑电钻300,导向机构用于引导电钻300前进以对立柱200进行钻孔,卡接部20用于与立柱200配合以保持立柱200平衡。
如图1所示,托板10具有相背离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其中导向机构设置于上表面101。电钻300具有相对设置的头部和尾部,其中钻头301伸出头部,尾部则设有手柄302。利用电钻托盘支撑电钻300时,电钻300的头部置于导向机构上。
卡接部20连接于托板10的一端,且与托板10的上表面101呈钝角设置。具体设置时,卡接部20与托板10的上表面101呈150度夹角,然而本实施例中不局限于150度。当托板10的上表面101沿水平方向延伸时,卡接部20相对于托板10的上表面101倾斜向上且远离托板10延伸。卡接部20包括第一卡臂210、第二卡臂220和连接部230,其中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沿远离托板10的方向间隔排列,连接部230连接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由此第一卡臂210、第二卡臂220和连接部230之间形成具有入口241的夹持空间240。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卡臂210靠近托板10,第二卡臂220则位于第一卡臂210的远离托板10的一侧。卡接部20与托板10连接时,可以是第一卡臂210直接与托板10的端部连接,也可以是第一卡臂210与托板10的端部之间设有过渡部分。连接部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连接,三者围成一个入口241向上的夹持空间240。
导向机构设置托板10的上表面101,导向机构被配置为可沿靠近或远离卡接部20的方向相对托板10移动,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2所示的姿态下,导向机构配置为可以左右活动。导向机构具有定位空间,定位空间具有分别用于从下方及两侧限位电钻300的支撑面331、第一定位面311和第二定位面321。如图1和图2所示,电钻300支撑于导向机构时,电钻300的头部置于该定位空间中,且头部的底端支撑于支撑面331,头部的两侧分别抵接第一定位面311和第二定位面321。
利用上述电钻托盘支撑电钻300并对立柱200进行打孔的操作过程如下。
将卡接部20套在立柱200上。具体的,使卡接部20相对立柱200运动,使立柱200自入口241进入夹持空间240内。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沿远离托板10的方向间隔排列,故立柱200进入夹持空间240后,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分别位于立柱200两侧。托板10自重作用下,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分别抵接在立柱200。
将电钻300平放,电钻300的头部放置于导向机构,使电钻300的头部的底端支撑于支撑面331,头部的两侧分别抵接第一定位面311和第二定位面321。由于电钻300的壳体外形并不规则,电钻300的头部的底端支撑于支撑面331,使得电钻300的头部被抬高,钻头301能够处于一水平直线上。第一定位面311和第二定位面321从两侧限位电钻300,如此,钻头301不会晃动。电钻300置于电钻托盘后,电钻300自重使卡接部20上翘,使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分别紧紧抵接在立柱200,且使得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与立柱200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电钻托盘和电钻300的总重,电钻托盘不会滑落。
接下来推动电钻300朝向立柱200移动,同时向后拉动电钻托盘,导向机构跟随电钻300一起运动并限定钻头301的运动方向,电钻300打孔时给予立柱200向前的压力,而向后拉动电钻托盘时给予立柱200向后的拉力,从而在立柱200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完成打孔。
利用上述电钻托盘支撑电钻300并对立柱200进行打孔时,利用导向机构引导电钻300前进,使得打孔位置更加准确和方便,打孔位置更加精确;电钻300打孔时给予立柱200向前的压力,向后拉动电钻托盘时给予立柱200向后的拉力,一人即可实施此对方向相反的平衡力,实现单人操作,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效率高,且也节约了人力,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电钻300自重使卡接部20上翘,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分别紧紧抵接在立柱200。打工过程中,卡接部20与立柱200牢固连接的同时平衡了电钻300自重,使得操作省力。
另外,利用导向机构引导电钻300前进,电钻300在导向机构的约束沿预定路径下前后运动,即使空间较小也不影响电钻300的前后运动。
另外,传统手持式电钻300操作时是竖直握持住手柄302,手掌需给予电钻300向上的支撑力,但钻头301在打孔过程中容易因摩擦力过大而出现“夹钻”现象,即钻头301受阻不能转动,此时将导致电钻300尾部有转动趋势进而容易出现“甩手”现象,导致操作人员手部受伤。而上述打孔过程中,电钻300是平放且由电钻托盘支撑,手掌不需要给予电钻300向上的支撑力,因此即使出现“夹钻”现象,也不会造成“甩手”现象。
托板10具体设置成长方形的板状零件,当然并不此为限制。一些实施例中,托板10采用3mm厚钢板制成长方形的板状,且托板10远离卡接部20的一端设置有镂空结构以降低电钻托盘的自重。镂空结构的位置可设置在托板10的支撑电钻300的尾部的区域。
导向机构的具体形式不限制,只要其配置为与托板10可相对运动,且能够支撑并从两侧限位电钻300的头部即可,下面详细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一并参考图1和图2,托板10的上表面10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挡板310、第二挡板320和垫板330,垫板330于中间连接第一挡板310和第二挡板320,其中垫板330同时与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滑动配接或第一挡板310和第二挡板320分别与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滑动配接,垫板330具有支撑面331,第一挡板310具有第一定位面311,第二挡板320具有第二定位面321。
如图1所示,卡接部20和托板10在水平方向上为并排设置,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彼此平行设置,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的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导向机构与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滑动配合以能靠近或远离卡接部20。其中,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垫板330的两端分别同与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滑动配接,具体实施时,垫板330的两端可分别设置能够嵌入第一孔槽110或第二孔槽120的嵌入部以达成滑动连接。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310设有嵌入第一孔槽110的嵌入部以与第一孔槽110达成滑动连接,第二挡板320设有嵌入第二孔槽120的嵌入部以与第二孔槽120达成滑动连接。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可以是贯穿托板10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的通槽,也可以是自上表面101凹陷的盲槽。
上述实施例中,较佳地,支撑面331平行于托板10的上表面101,第一定位面311垂直于托板10的上表面101,第二定位面321垂直于托板10的上表面101。通过上述手段,电钻300可以实现完全的平放,第一定位面311和第二定位面321仅用于从两侧限位而不需要承担任何的电钻300自重,故对第一定位面311和第二定位面321的结构强度要求相对较低。
另一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定位空间呈圆形。具体设置时,导向机构可以包括与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滑动连接的支撑环,该支撑环定义了上述的定位空间。打孔时,电钻300的头部支撑于该支撑环内。
另一实施例中,托板10上并非设置有第一孔槽110和第二孔槽120,而是设置导轨,导向机构与导轨滑动配合。
如图1所示,夹持空间240的内壁还设有防滑层40。电钻300置于电钻托盘后,电钻300自重使卡接部20上翘,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分别紧紧抵接在立柱200。防滑层40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与立柱20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第一卡臂210和第二卡臂220与立柱20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夹持空间240的内壁包括第一卡臂210、第二卡臂220及连接部230的朝向夹持空间240的中心的内侧表面。
一实施方式中,防滑层40为橡胶垫。具体实施时,橡胶垫固定在夹持空间240的内壁上。或者,橡胶垫大致为筒状,套在第一卡臂210、第二卡臂220和连接部230上,当然此时橡胶垫的筒状结构的筒壁应当根据第一卡臂210与托板10的连接方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防滑层40不限于橡胶材质,例如也可以是纤维类材料制成的防滑层40。另一实施方式中,防滑层40为设置于夹持空间240的内壁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可以进一步具有粗糙度较高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30为半圆弧形,第一卡臂210与连接部230的一端相切,第二卡臂220与连接部230的另一端相切。具体实施时,光伏电站的立柱200通常为60mm钢管,连接部230由直径20mm的圆钢弯折而成内径为61mm的半圆形。这样立柱200卡入夹持空间240后,立柱200的半圆周面与连接部230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部230的内径不局限于61mm,通常大于立柱200直径1mm-1.5mm即可。第一卡臂210的与连接部230相连接处能够与立柱200抵接,第二卡臂220的与连接部230相连接处能够与立柱200抵接。
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230的中心线X沿上下方向且平行于导引机构的前进或后退方向(左右方向),夹持空间240的入口241朝上。但需要指出,连接部230的中心线X也可以与导引机构的前进或后退方向呈一定夹角,这样图1中,夹持空间240的入口241将相对于立柱200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但卡接部20仍能与立柱200牢固连接。
卡接部20连接于托板10,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一实施方式中,卡接部20与托板10为一体件。即卡接部20与托板10可以是一整块钢板弯折后开孔而形成。
又如,另一实施方式中,卡接部20与托板10可拆卸地连接。即卡接部20与托板10分别独立制备,然后组接在一起,如可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或采用销钉连接等方式。卡接部20与托板10可拆卸地连接时,若需要打孔的立柱200规格不同,可以仅更换其连接部230内径适合的卡接部20。
进一步地,当卡接部20与托板10可拆卸地连接时,二者可以配置为二者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如托板10的端部设置多个卡槽,当卡接部20插入到不同的卡槽中时,卡接部20的倾斜角度不同。卡接部20与托板10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打孔时,操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调整卡接部20的倾斜角度,操作更为方便。
一并参考图1和图2,为了方便在打工过程中向后拉动电钻托盘,托板10的下表面102设有下端把手50。具体设置时,沿远离卡接部20的方向,下端把手50设有导向机构的远离卡接部20的一侧。下端把手50与托板10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推板的下表面102,打孔时,下端把手50靠近电钻300的尾部,操作人员能方便地一只手握持住下端把手50,进而向后拉动电钻托盘。下端把手50可以以螺钉连接、焊接等任意适合的方式固定于托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钻托盘,用于支撑电钻,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具有相背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卡接部,连接于所述托板且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呈钝角设置,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臂、第二卡臂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沿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间隔排列,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所述第一卡臂、所述第二卡臂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具有入口的夹持空间;
导向机构,设置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导向机构被配置为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相对所述托板移动,所述导向机构具有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具有分别用于从下方及两侧限位所述电钻的支撑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垫板,所述垫板于中间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其中所述垫板同时与所述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滑动配接或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滑动配接,所述垫板具有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一挡板具有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挡板具有所述第二定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平行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托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具有圆形的所述定位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空间的内壁设有防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半圆弧形,所述第一卡臂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切,所述第二卡臂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托板为一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托板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下表面设有下端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钻托盘,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所述下端把手设有所述导向机构的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侧。
CN202020619059.XU 2020-04-22 2020-04-22 电钻托盘 Active CN212287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9059.XU CN212287509U (zh) 2020-04-22 2020-04-22 电钻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9059.XU CN212287509U (zh) 2020-04-22 2020-04-22 电钻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7509U true CN212287509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7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9059.XU Active CN212287509U (zh) 2020-04-22 2020-04-22 电钻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7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7632B (zh) 一种全自动寻位钻孔及拉爆螺丝安装一体机
US20060260219A1 (en) Stud framing brace
CN211277318U (zh) 一种套筒快换机构
CN110788540A (zh) 一种基于机电控制的环形多节点式焊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287509U (zh) 电钻托盘
CN211250873U (zh) 建筑墙面打孔设备
CN111376216A (zh) 电钻托盘
CN21394509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效的钢管切割装置
CN212734331U (zh) 一种具有标记功能的斜孔加工装置
CN210704864U (zh) 一种全自动寻位钻孔及拉爆螺丝安装一体机
JP2018053624A (ja) 外壁パネルの地組架台
CN220943304U (zh) 一种提高圆管钻孔精度的磁力钻胎架
CN214025430U (zh) 一种钢拱架连接钢板定位装置
CN112247881A (zh) 一种圆形工件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7318651U (zh) 一种动力传递组件及打孔系统装置
CN21770406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钻孔装置
CN211361050U (zh) 机床结构及激光切割装置
CN219378778U (zh) 一种钢筋弯折工装
CN215639168U (zh) 一种建筑设计管理用数据采集装置
CN212615789U (zh) 一种快速导向定位装置
CN219219440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固定装置及装配式墙板
CN214561483U (zh) 一种建筑打孔装置
JP5689285B2 (ja) 鋼矢板の円形打設方法
CN210587252U (zh) 一种汽车主轴的定位孔的定位装置
CN220622994U (zh) 管道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46 Longtan Logistics Base No. 3-100, No. 1 Shugang Road, Longta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CL Green Energy Syste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46 Longtan Logistics Base No. 3-100, No. 1 Shugang Road, Longta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CL ENERGY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