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4107U -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4107U
CN212274107U CN201922113184.3U CN201922113184U CN212274107U CN 212274107 U CN212274107 U CN 212274107U CN 201922113184 U CN201922113184 U CN 201922113184U CN 212274107 U CN212274107 U CN 212274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ceiling
bottom plate
typ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1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山聪通
盐滨豪典
须原辽太
木村刚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4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4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抑制在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的底板(34b)产生结露。接水盘(35)包括具有厚壁部(38)和厚度比厚壁部(38)薄的薄壁部(39)的接水盘底部(36),将接水盘(35)布置成薄壁部(39)与壳体(33)的底板(34b)分离。

Description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下也仅称为室内机)中已知存在有天花板悬吊型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上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和将调和空气向室内吹出的空气吹出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室内机中,设置有接收热交换器的排泄水(冷凝水)的接水盘。接水盘设置在壳体的底板上。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2494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中,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相接触。在该结构下,当在制冷运转时生成温度比室内温度低的排泄水时,在接水盘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壳体的底板被排泄水冷却,从而有可能导致壳体的底板的下表面产生结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抑制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的底板产生结露。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方面中,表示室内机的构成要素的方向的词语及表示位置的词语表示的是在将室内机设置于空调对象空间中的这一状态下的方向及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以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为前提,该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具有位于下方的底板;热交换器,其设置在上述壳体内;以及接水盘,其布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上述底板的上方,并承接由上述热交换器产生的排泄水。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接水盘包括接水盘底部,该接水盘底部具有承接上述排泄水的面,上述接水盘底部具有第一底部和厚度比该第一底部薄的第二底部,上述接水盘的第二底部与上述底板分离。
在第一方面中,当进行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的运转时,排泄水(冷凝水)便积存在接水盘中。虽然排泄水的温度比室内温度低,但在该第一方面中,第二底部与底板分离。在此,“分离”是指第二底部与底板在构造上分离而不从第二底部向底板直接传递热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热从第二底部39向底板传递。因此,即便接水盘的第二底部变冷,壳体的底板也难以变冷,而使得结露受到抑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布置在上述接水盘的第一底部上。
在第二方面中,当进行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的运转时,接水盘的第二底部不被热交换器直接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底部变冷,并能够抑制底板结露。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底部与上述底板之间为空气层。
在第三方面中,由于在第二底部与底板之间存在空气层,因而即便第二底部被排泄水冷却,底板也难以被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结露。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底部与上述底板之间布置有隔热件。
在第四方面中,通过在第二底部与底板之间布置隔热件,从而即便第二底部被排泄水冷却,底板也难以被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结露。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还具有排水泵,该排水泵将积存在上述接水盘中的排泄水吸上来,在上述第二底部的上方布置有上述排水泵的排泄水吸入口。
在第五方面中,将排水泵的排泄水吸入口布置在第二底部的上方。第二底部的上表面的高度比第一底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而容易积存水,因此能够利用排水泵从该第二底部有效地将排泄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包括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布置在上述接水盘与上述底板之间,并支承该接水盘,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与接水盘抵接的第一支承部以及与上述底板34b抵接的第二支承部。
在第六方面中,通过使用支承部件,而能够容易使接水盘的第二底部与壳体的底板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在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观看时上述接水盘形成为长方形,上述支承部件沿上述接水盘的长边方向延伸。
在上述结构中,“长方形”是纵向长度与横向长度不同的四边形即可,其是指在相邻的两条边之间形成的角度为近似直角的四边形。
在第七方面中,通过将支承部件设为沿接水盘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部件,从而能够相对于底板稳定地支承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在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具有连接上述第一支承部与上述第二支承部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构成为当从俯视角度观看上述支承部件时,上述第一支承部与上述第二支承部的位置相互错开。
在第八方面中,当从俯视角度观看支承部件时,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的位置相互错开且完全不重叠。因此,当利用紧固部件(例如螺钉) 将第二支承部安装于壳体的底板34b上时,第一支承部不会妨碍到紧固部件、紧固工具,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在第六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的第一支承部布置成与上述接水盘的第一底部的下表面接触。
在第九方面中,由于第一支承部与第一底部的下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热从第二底部向底板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从斜前上方观看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看接水盘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排水泵的设置状态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8是示出接水盘的支承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支承构造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支承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接水盘支承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空调装置;30-室内机;31-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33-整体壳体(壳体);34b-底板;35-接水盘;36-接水盘底部;36a-承接水的面;37-外缘(厚壁部(第一底部));38-厚壁部(第一底部);39-薄壁部(第二底部);45-排水泵;45a-排泄水吸入口;46-支承部件;46a -第一支承部;46b-第二支承部;46c-连接部;48-空气层;48a-隔热件;51-第一壳体(壳体);53-第一底板(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包括室内机30和与该室内机30连接的室外机20,该空调装置10对作为空调对象的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右”、“左”、“横”、“顶板”、“底板”、“侧板”、“正面”、“背面”等表示方向及位置的词语均是指从正面侧(前面侧)观看处于设置状态的室内机30时的方向及位置。“宽度方向”是指从正面侧(前面侧)观看处于设置状态的室内机30时的、上述含义中的左右方向。
-空调装置-
参照图1~图8,对空调装置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包括室内机30和室外机20。在空调装置10 中,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及室内热交换器31由制冷剂管道连接,并构成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11。
制冷剂回路11包括室外回路12、室内回路13、液体侧第一连接管道 14以及气体侧第二连接管道15。第一连接管道14与室外回路12的第一常闭阀16及室内回路13的第一管道接头18连接。第二连接管道15与室外回路12的第二常闭阀17及室内回路13的第二管道接头19连接。
〈室内机的简要结构〉
室内机30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的室内空间内,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 31、室内风扇32及接水盘35。
室内热交换器31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32供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31例如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3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
室内风扇32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31供给室内空气,并将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后的空气进一步供向室内空间。
〈室外机的简要结构〉
室外机20设置在室外,并具有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风扇25、膨胀阀24、液体侧第一常闭阀16以及气体侧第二常闭阀17。
压缩机21吸入从室内热交换器31及室外热交换器23中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流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并通过对其进行压缩而喷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压缩机21所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 31及室外热交换器23中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流入。
四通换向阀22用于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具体而言,四通换向阀22能够在室内热交换器31成为蒸发器而用于使空调装置10进行制冷运转的第一状态(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与室内热交换器31成为散热器而用于使空调装置10进行制热运转的第二状态(图 1中虚线所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室外热交换器23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5供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23例如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室外风扇25用于向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室外空气。
膨胀阀24用于对从室内热交换器31及室外热交换器23中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膨胀阀24例如由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构成。
〈室内机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0是天花板悬吊型室内机,并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天花板附近。在此,适当参照图2~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0进行说明。
如图2~图4所示,室内机30整体上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状。该室内机30包括一个主体单元50、一个吹出单元70以及一对装饰罩91、92。在主体单元50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向主体单元50中吸入的空气吸入口60。在吹出单元70形成有用于将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后的调和空气向室内机30的侧方(前方)吹出并供到室内空间的空气吹出口75。
如下文所述,主体单元50具有第一壳体51,吹出单元70具有第二壳体71。利用彼此分开的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71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0的整体壳体33。
整体壳体33具有多个侧板34,其中,设置有空气吸入口60的侧板34 与设置有空气吹出口75的侧板34相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整体壳体33 也仅记作壳体。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壳体的顶板、底板及侧板记作“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侧板”,从而与整体壳体的顶板、底板及侧板区分开(省略符号)。
〈主体单元〉
主体单元50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第一壳体51。第一壳体51具有未图示的框架、安装于框架上的第一顶板52、第一底板53、及布置在第一顶板 52与第一底板53之间的多个第一侧板54。第一顶板52是在室内机30的安装状态下构成第一壳体51的上表面的板状部件,并构成壳体33的顶板 34a的一部分。第一底板53是在室内机30的安装状态下构成第一壳体51的下表面的板状部件,并构成壳体33的底板34b的一部分。就主体单元 50的四个第一侧板54而言,当俯视时沿着长边延伸的一对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为正面且另一个侧面为背面,并且当俯视时沿着短边延伸的一对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为右侧面且另一个侧面为左侧面。
主体单元50的第一侧板54包括在室内机30的安装状态下位于正面侧的第一正面板55、位于背面侧的第一背面板56、位于右侧面的第一右面板 57、以及位于左侧面52的第一左面板58。第一背面板56与第一正面板55 彼此相向。第一右面板57与第一左面板58彼此相向。在此,“相向”是指正面板与背面板、右面板与左面板等相对,但并不是指必须平行。
在图4中,就该主体单元50而言,在第一背面板56上设置有空气吸入口60,在与第一背面板56相向的第一正面板55上设置有空气流出口59。在主体单元50的内部形成有从空气吸入口60到空气流出口59的空气通路 61。在主体单元50内的空气通路61中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31、室内风扇 32以及接水盘35。在空气通路61中,在空气吸入口60与空气流出口59 之间,室内热交换器31布置在比室内风扇32靠下风侧的位置处。
室内热交换器31设置为沿主体单元50的左右方向延伸。室内热交换器31构成为:如图4所示,两个热交换面彼此形成角度地布置,从而当侧视时成为斜L字形。
〈接水盘〉
如图4、图5所示,接水盘35设置在第一壳体51的内部且布置在第一底板53的上方。接水盘35由发泡树脂制成,并用于承接由上述室内热交换器31产生的排泄水(冷凝水)。如图6所示,接水盘35具有:从上方观看承接排泄水的面36a时呈长方形的接水盘底部36;以及形成在接水盘底部36的外缘部分的立起部37。接水盘底部36的外缘是沿着接水盘底部 36的外周延伸的缘部。
接水盘底部36具有厚壁部(第一底部)38和厚度比该厚壁部38薄的薄壁部(第二底部)39。立起部37包含于厚壁部38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39是设置有排水泵45(参照图7)的部分,在其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厚度约为5mm以下的凹部39a。接水盘35的接水盘底部36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第一厚壁部38a和第二厚壁部38b,并且在它们之间具有排水槽40。第一厚壁部38a、第二厚壁部38b及排水槽40分别沿接水盘35的长边方向延伸。在第一厚壁部38a,通过在排水槽40侧设置台阶而形成有用于设置室内热交换器31的底座部38c。为了促进排泄水流动,排水槽40 的底面41由高度朝向薄壁部39变低的倾斜面形成。
如图5所示,接水盘35以薄壁部39与作为整体壳体33的底板34b 的一部分的第一底板53分离的方式布置在壳体内。在此,“分离”是指,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不接触,并且两个部件分离且在两者之间不存在导热性部件,以避免热直接在两个部件之间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39与上述第一底板53之间为空间(空气层)48,因此能够抑制热在两个部件之间移动或传递。
上述排水泵45将积存在接水盘35中的排泄水从薄壁部39吸上来。如图7所示,排水泵45具有排泄水吸入口45a,并且以该排泄水吸入口45a 位于薄壁部39的上方的方式布置在接水盘35上。更具体而言,排泄水吸入口45a位于凹部39a的上方。薄壁部39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厚壁部38的上表面的高度低,排泄水吸入口45a的下端位于比厚壁部38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接水盘35设置有用于能够将排泄水向室内机30的外部排出的排泄水排出管42。排泄水排出管42贯穿第一壳体51的第一右面板57,并且开口端部位于第一壳体51的外部,但这并未图示出来。该排泄水排出管42的端部在通常情况下被封住,并由右装饰罩91覆盖。排泄水排出管42在图3的第一壳体51的左右方向上布置在与制冷剂回路的管道连接部(管道接头)120相同的一侧。
〈支承部件〉
如图5的局部放大图即图8所示,在接水盘35与第一底板53之间设置有支承接水盘35的支承部件46。支承部件46具有与接水盘35的下表面抵接的第一支承部46a、与上述第一底板53的上表面抵接的第二支承部 46b、以及连接第一支承部46a与第二支承部46b的连接部46c。支承部件 46是对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其是具有腹板与凸缘大致呈直角的所谓轻质Z形钢的剖面形状且腹板高度较低的部件。在该支承部件46 中,相当于凸缘的第一支承部46a与相当于腹板的连接部46c的上端相连,第二支承部46b与连接部46c的下端相连。
如图7所示,支承部件46沿上述接水盘35的长边方向延伸。支承部件46的构成要素即第一支承部46a和第二支承部46b也沿上述接水盘35 的长边方向延伸。该支承部件46形成为:当对其进行俯视时,第一支承部 46a与第二支承部46b隔着连接部46c而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与下游侧、换言之在与接水盘35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而不重叠。第二支承部46b由螺钉44安装在第一底板53上。由于第一支承部46a与第二支承部46b的位置如上述那样相互错开,因而第一支承部46a、连接部 46c与螺钉44a之间不相互干扰。
接水盘35的底面中的沿着长边侧的一条边延伸的部分设置在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上。在第一壳体51的框架上设置有图8所示的框板49,该框板49用于载置接水盘35的底面中的沿着其他三条边延伸的部分。在图8中仅示出框板49的一部分,而在从上方观看接水盘35的状态下,其设置为载置接水盘35的底面中的、除了第一支承部46a支承的一条边之外的其它三条边。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与上述框板49仅与接水盘35的立起部37的下表面接触,而不与薄壁部39的下表面接触。框板49也与支承部件46同样地具有使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 分离的功能。即便薄壁部39被排泄水冷却,也能够抑制热直接从薄壁部 39的下表面向第一底板53传递。第一支承部46a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当俯视时不与框板49重叠,但这并未在图8中详细图示出来。
在支承部件46上安装有按压部件47。与支承部件46相同,按压部件 47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的部件。按压部件47具有与所谓的C形轻质槽形钢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并具有位于上下侧的凸缘47a和其之间的腹板47b。
在按压部件47的腹板47b上安装有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支承接水盘35的图8所示的支承用螺钉47c。在第一壳体51中,图7所示的按压板47d设置在室内风扇32与接水盘35之间。利用按压部件47的支承用螺钉47c和第一壳体51的按压板47d,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夹住接水盘35而对其进行定位。
〈吹出单元〉
如图2、图3所示,吹出单元70的外形呈横向长度较长的长方体状,并且吹出单元70安装在主体单元50的前面。吹出单元70具有第二壳体 71,第二壳体71以其背面与主体单元50的第一正面板55接触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51上。
如图4、图5所示,在吹出单元70的内部形成有吹出通路73。在吹出单元70中,与第一壳体51的空气流出口59连通并供调和空气通过的空气入口74形成在第二壳体71的背面侧。在吹出单元70中,用于吹出调和空气的空气吹出口75形成在具有与上述背面相向的正面81a的正面部件81 上。
吹出通路73是从室内热交换器31及空气入口74朝着空气吹出口75 整体上向斜下方延伸的通路。在吹出通路73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空气入口74,在下游侧端部形成有空气吹出口75。吹出通路73整个布置在比接水盘35的外缘即立起部37靠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
在空气吹出口75设置有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叶片部件 86构成的风向调节叶片85,该叶片部件86由合成树脂制成。各叶片部件 86是细长的长方形板状部件。各叶片部件86以其长边方向近似水平的形态布置成沿左右方向横穿空气吹出口75(参照图2)。在此,“近似水平”表示与空气流动方向正交并且也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但也包括稍微倾斜的方向。另外,在此所说的“正交”并不一定仅是直角,也包括稍微倾斜的状态。四个叶片部件86在上下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各叶片部件86 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第二壳体71的侧面82支承住。各叶片部件86能够以沿着各自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风向调节叶片85在室内机30没有运转的状态下堵住空气吹出口75。在此所说的“堵住”也可以是形成有些许间隙的状态。
在吹出单元70中,当利用风向调节用马达(未图示)对各叶片部件 86进行驱动时,各叶片部件86的角度产生变化。各叶片部件86引导从吹出通路73吹出的空气。因此,当各叶片部件86的角度产生变化时,从吹出通路73吹出的空气的朝向就在上下方向上产生变化。风向调节叶片85 构成为:在设置有室内机30的状态下,能够将从吹出通路73流出的空气的方向从比水平朝下的规定角度调节到比水平朝上的规定角度。
〈装饰罩〉
装饰罩91、92是细长的长方体形部件。装饰罩91、92的长边侧的一个侧面和背面敞开。另外,装饰罩91、92的长度与从主体单元50的背面到吹出单元70的正面为止的长度近似相等。
装饰罩91、92以敞开的侧面朝向主体单元50侧的形态被安装在主体单元50上,并覆盖主体单元50的侧面与吹出单元70的侧面。布置在主体单元50的右侧的右装饰罩91覆盖主体单元50的右面板57和吹出单元70 的右面板。布置在主体单元50的左侧的左装饰罩92覆盖主体单元50的左面板58和吹出单元70的左面板。右装饰罩91及左装饰罩92构成为能够沿整体壳体33的前后方向滑动。通过使右装饰罩91及左装饰罩92从前方朝后方滑动至规定位置而将右装饰罩91及左装饰罩92安装在整体壳体33 上,反之通过使右装饰罩91及左装饰罩92从后方朝前方滑动来将右装饰罩91及左装饰罩92从整体壳体33上拆下来。
-运转动作-
空调装置10有选择地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四通换向阀22被设定为第一状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中循环。而且,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内机30将从室内空间吸入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冷却,然后再将冷却后的空气吹向室内空间。
在制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22被设定为第二状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中循环。而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内机30将从室内空间吸入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加热,然后再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向室内空间。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0中,接水盘35包括具有厚壁部38和厚度比该厚壁部38薄的薄壁部39的接水盘底部36,将接水盘35布置成使薄壁部39与整体壳体33的底板34b的一部分即第一底板53分离。
当进行室内热交换器31成为蒸发器的制冷运转时,有时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生成温度比室内温度低的排泄水。此时,当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 与第一底板53接触时,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被排泄水冷却。当接水盘 35的薄壁部39变冷时,进而导致第一底板53变冷,从而有可能在第一底板53、换言之整体壳体33的底板34b的下表面产生结露。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制冷运转时由室内热交换器31生成的温度比室内空气低的排泄水积存在接水盘35中,但由于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分离,因而能够抑制热从薄壁部39向第一底板53传递。因此,即便接水盘35 的薄壁部39变冷,第一底板53也难以变冷,而能够抑制第一底板53的下表面结露。
在该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31布置在接水盘35的厚壁部38上。因此,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没有被热交换器31直接冷却。因此,能够抑制薄壁部39变冷,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底板53的下表面产生结露。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空间)48。如上所述空气层48位于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之间,因而即便薄壁部39被排泄水冷却,以简单的结构也可以确保第一底板53难以变冷。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第一底板53产生结露。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的上方,更具体而言在凹部39a的上方,布置有排水泵45的排泄水吸入口45a。而且,薄壁部39 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厚壁部38的上表面的高度低,因而在薄壁部39、尤其是凹部39a中容易积存水。因此,能够利用排水泵45将排泄水有效地从薄壁部39排出。由于将排泄水有效地排出,因此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 难以变冷。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39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厚壁部 38的上表面的高度低,将排水泵45布置在薄壁部39的上方,将排泄水吸入口45a布置成与薄壁部39的上表面接近。经由此,能够抑制从接水盘 35的下端到排水泵45的上端的高度尺寸变大。因此,能够抑制室内机30 大型化。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接水盘35与第一底板53之间布置有支承部件46,该支承部件46具有与接水盘35抵接的第一支承部46a、以及与第一底板 53抵接的第二支承部46b。根据该实施方式,支承部件46的第二支承部 46b被第一底板53支承,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对接水盘35进行支承。经由此,能够利用设置在接水盘35与第一底板53之间的支承部件46支承接水盘35,使接水盘35与第一底板53分离。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就做到使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与第一壳体51的第一底板53分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支承部件46布置成沿上述接水盘35的长边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支承部件46设为沿接水盘35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部件,从而能够相对于第一底板53稳定地支承接水盘35。
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与第二支承部46b 由连接部46c连接,当从俯视角度观看支承部件46时,第一支承部46a 与第二支承部46b的位置如上所述的那样相互错开。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螺钉将第二支承部46b紧固在第一底板53上。根据该结构,由于当从俯视角度观看支承部件46时第一支承部46a与第二支承部46b的位置相互错开,因此当利用螺钉将第二支承部46b安装于壳体33的第一底板 53上时,第一支承部46a、连接部46c不与螺钉44a之间产生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水盘35和支承部件46的安装。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之间形成了空气层(空间)48,来抑制热从薄壁部39向第一底板53传递。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抑制热传递的隔热件48a以取代空气层48。在该情况下,隔热件48a的上表面与薄壁部39的背面接触,并且隔热件48a的下表面与第一底板53的上表面接触,从而抑制热在薄壁部 39与第一底板53之间移动、传递。若薄壁部39的整体布置成与第一底板 53分离,则隔热件48a作为部件无需与薄壁部39的整个背面接触,隔热件48a也可以成为与薄壁部39的背面的一部分接触的形状。
在该变形例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即便底板部39被积存在接水盘35中的较冷的排泄水冷却,第一底板53也难以变冷。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一底板53(底板34b)的下表面结露。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相当于Z形钢的凸缘的第一支承部46a 及第二支承部46b与相当于腹板的连接部46c大致呈直角的支承部件46 作为支承部件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0所示,支承部件46的形成于第一支承部46a及第二支承部46b与连接部46c之间的角度也可以是锐角。在该结构中,当俯视时,第一支承部46a与第二支承部46b在连接部46c 侧的一部分相重叠。
即便这样构成,虽然当从俯视角度观看支承部件46时,第一支承部 46a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承部46b的一部分重叠,但第一支承部46a与第二支承部46b在整体上仍相互错开。因此,第一支承部46a、连接部46c与螺钉44a之间不产生干扰。
〈变形例3〉
支承部件46并不局限于具有第一支承部46a及第二支承部46b与连接部46c呈直角或锐角的Z形钢状的剖面形状的部件,也可以使用其他部件。例如,支承部件46也可以是剖面为长方形的棒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包括与接水盘35接触的面在内的一部分成为第一支承部46a,包括与第一底板 53接触的面在内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支承部46b。在该结构中,也能够利用支承部件46支承接水盘35,使该接水盘35与第一底板53分离。这样一来,若布置成支承部件46仅与厚壁部38(包括立起部37)的下表面接触,则也能够抑制热从接水盘35向第一底板53传递。
支承部件46也可以使用具有槽形钢或H形钢的剖面形状的部件。在将支承部件46设为具有槽形钢或H形钢的剖面形状的部件时,例如,将与各个凸缘相当的部分布置成与接水盘35的下表面及第一底板53的上表面抵接即可。
〈变形例4〉
图11所示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室内机30是将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71构成为一体的壳体33的示例。在该变形例 4中,吹出通路73也设置在第一单元50中。
除了将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71设为一体的壳体33这一点之外,该变形例4的构成与图1~图8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尤其是接水盘35 以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分离的方式布置在壳体内。因此,薄壁部39 与第一底板53不接触,热不直接地在两个部件之间传递。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之间为空间(空气层)48。接水盘由支承部件46及框板49支承住。
关于其他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该变形例4中,在制冷运转时由室内热交换器31生成的温度比室内空气低的排泄水也有时积存在接水盘35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变形例4中,由于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分离,因此能够抑制热从薄壁部39向第一底板53传递。由于能够抑制热从薄壁部39向第一底板53传递,因此即便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变冷,第一底板53也难以变冷,从而能够抑制结露。
〈变形例5〉
图12所示的变形例5是使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与底板53分离的构造不同于图1~图8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在该变形例5中,没有设置上述支承部件46。第一壳体51的第一底板53与接水盘35的厚壁部38的下表面接触而直接对接水盘35进行支承。另一方面,在第一底板53形成有至少不与上述薄壁部39的下表面接触的凹部53a。在薄壁部39与凹部53a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空间)48。
其他结构与图1~图8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该变形例5中,也由于在薄壁部39与第一底板53之间形成了空气层(空间)48,因此即便薄壁部39被排泄水冷却,第一底板53也难以变冷。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第一底板53产生结露。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51、整体壳体33形成为长方体状,但也可以是当从俯视角度观看时呈至少一条边倾斜的四边形的立体形状(例如正面倾斜的形状)。另外,第一壳体51、整体壳体33并不局限于当俯视时呈四边形的立体形状,也可以是当俯视时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立体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吸入口60形成在第一背面板56上,但空气吸入口60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底板53等其他面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将支承部件46布置成使支承部件46 与接水盘35的厚壁部38(立起部37)的下表面接触。与此相对,在支承部件46是具有隔热性的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支承部件46布置成使支承部件46与接水盘35的薄壁部39的下表面接触。不过,为了确保充分的支承强度,优选构成为支承部件46对厚壁部38(立起部37)进行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置有排水泵45的部分设为容易因排泄水而变冷的薄壁部39,从而来抑制热从该薄壁部39向第一底板53传递。与此相对,例如,在室内机30构成为在不使用排水泵45的情况下使排泄水从排泄水排出管42向机外流出时,也可以不形成上述薄壁部39,排水槽40成为在接水盘底部36中壁厚最薄的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构成为使排水槽 40与第一底板53分离,而能够抑制第一底板53变冷而产生结露。这样一来,在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30中,至少接水盘35的最薄的部分与第一底板53分离即可。
以上,对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其实施方式、详细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对象的功能,则可以适当地组合或置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于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有用的。

Claims (15)

1.一种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包括:壳体(33),其具有位于下方的底板(34b);热交换器(31),其设置在上述壳体(33)内;以及接水盘(35),其布置在上述壳体(33)的内部且位于上述底板(34b)的上方,并承接由上述热交换器(31)产生的排泄水,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水盘(35)包括接水盘底部(36),该接水盘底部(36)具有承接上述排泄水的面(36a),
上述接水盘底部(36)具有第一底部(38)和厚度比该第一底部(38)薄的第二底部(39),
上述接水盘(35)的第二底部(39)与上述底板(34b)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器(31)布置在上述接水盘(35)的第一底部(3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底部(39)与上述底板(34b)之间为空气层(4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底部(39)与上述底板(34b)之间布置有隔热件(48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还具有排水泵(45),该排水泵(45)将积存在上述接水盘(35)中的排泄水吸上来,
在上述第二底部(39)的上方布置有上述排水泵(45)的排泄水吸入口(45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还具有排水泵(45),该排水泵(45)将积存在上述接水盘(35)中的排泄水吸上来,
在上述第二底部(39)的上方布置有上述排水泵(45)的排泄水吸入口(45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还具有排水泵(45),该排水泵(45)将积存在上述接水盘(35)中的排泄水吸上来,
在上述第二底部(39)的上方布置有上述排水泵(45)的排泄水吸入口(45a)。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包括支承部件(46),该支承部件(46)布置在上述接水盘(35)与上述底板(34b)之间,并支承该接水盘(35),
上述支承部件(46)具有与接水盘(35)抵接的第一支承部(46a)以及与上述底板(34b)抵接的第二支承部(46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方观看时上述接水盘(35)形成为长方形,
上述支承部件(46)沿上述接水盘(35)的长边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46)具有连接上述第一支承部(46a)与上述第二支承部(46b)的连接部(46c),
上述连接部(46c)构成为:当从俯视角度观看上述支承部件(46)时,上述第一支承部(46a)与上述第二支承部(46b)的位置相互错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46)具有连接上述第一支承部(46a)与上述第二支承部(46b)的连接部(46c),
上述连接部(46c)构成为:当从俯视角度观看上述支承部件(46)时,上述第一支承部(46a)与上述第二支承部(46b)的位置相互错开。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布置成与上述接水盘(35)的第一底部(38)的下表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布置成与上述接水盘(35)的第一底部(38)的下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布置成与上述接水盘(35)的第一底部(38)的下表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46)的第一支承部(46a)布置成与上述接水盘(35)的第一底部(38)的下表面接触。
CN201922113184.3U 2018-11-30 2019-11-29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Active CN2122741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4568 2018-11-30
JP2018224568A JP2020085403A (ja) 2018-11-30 2018-11-30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4107U true CN212274107U (zh) 2021-01-01

Family

ID=7090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184.3U Active CN212274107U (zh) 2018-11-30 2019-11-29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85403A (zh)
CN (1) CN21227410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6973Y2 (zh) * 1978-03-29 1982-08-16
JPS6120425Y2 (zh) * 1980-07-04 1986-06-19
JPH05118574A (ja) * 1991-10-28 1993-05-1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85403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0267A2 (en) Outdoor unti of air conditioner
JP576109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AU2006309884A1 (en) Shut-off valv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278256B (zh) 空调的室内机
AU2014260980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s
WO201314600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EP3150928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U2014260973A1 (en) Decorative panel and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provided with same
AU2014260970A1 (en) Decorative panel and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provided with same
KR20180121211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1041167U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12274107U (zh)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JP3548714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441101B1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전선고정구조
JP7204944B2 (ja) 冷凍サイクル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0606733B1 (ko) 멀티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7086269B2 (ja) 室内機
KR100829133B1 (ko) 천정형 에어컨의 냉기누설 방지구조
AU2020290178A1 (en) Ceiling-embedded in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100768165B1 (ko) 천정형 에어컨의 드레인패널
CN211650468U (zh) 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KR100529914B1 (ko) 덕트 연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6204235U (zh) 天花板悬吊型空调装置室内机
JP494633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6204236U (zh) 空调装置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