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2904U -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2904U
CN212272904U CN202022124193.5U CN202022124193U CN212272904U CN 212272904 U CN212272904 U CN 212272904U CN 202022124193 U CN202022124193 U CN 202022124193U CN 212272904 U CN212272904 U CN 212272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ssembly
shock absorber
front fork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41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n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n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n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n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41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2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2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2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所述减震筒组件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定位管组件设有第二腔室,所述定位管组件包括将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分隔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分隔件;所述前叉管组件包括将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隔的第二分隔件;所述充气瓶组件的内腔通过第三分隔件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结构巧妙,便于安装,利用四筒六腔结构解决现有三筒式正装结构减震器吸振反应延迟的问题,提升了机车在高低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由液压阻尼器与弹簧结合组成的一种装置,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以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现今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通常为三筒式正装结构,主要由铝筒、前叉管、定位管以及减震弹簧组成。随着摩托车技术的发展,三筒式正装结构的缺点逐渐体现,在高速行驶时对路面的吸振反应有延迟,造成轮胎的抓地力不足,容易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三筒式正装结构减震器吸振反应延迟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
所述减震筒组件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前叉管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定位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定位管组件伸入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中;
所述定位管组件设有第二腔室,所述定位管组件包括将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分隔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通道;
所述前叉管组件包括将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隔的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通道;
所述充气瓶组件的内腔通过第三分隔件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依次通过第四通道和压缩调节阀组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五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所述第六腔室内填充有氮气,所述第四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筒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减震筒壳体,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减震筒壳体内,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组件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与所述定位管组件间隙配合。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两级以上沿平行于所述减震筒壳体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嵌设在所述减震筒壳体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定位管壳体,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壳体内,所述第一分隔件包括底座和外密封圈,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管壳体螺纹配合,所述外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底座的外壁上,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复原调节阀组件,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驱动芯杆,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驱动芯杆在所述第二腔室中移动,所述定位管壳体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五通道,所述驱动芯杆上设有用以封堵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密封组件。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六通道。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铝座,所述铝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依次对应安装所述减震筒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压缩调节阀组件和复原调节阀组件。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叉管组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前叉管壳体,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均设置在所述前叉管壳体内,所述第二分隔件包括弹性支承套,所述前叉管壳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弹性支承套分别与所述定位管组件和环形安装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通道由弹性支承套和环形安装槽围成。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室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组件的第一弹簧,所述第四腔室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组件的第二弹簧。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瓶组件包括气瓶主体,所述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均设置在所述气瓶主体内,所述第三分隔件包括浮动活塞和浮动密封环,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气瓶主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浮动活塞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装配槽,所述浮动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内,所述浮动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间隙配合,所述浮动密封环与所述气瓶主体的内壁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由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和充气瓶组件组成四筒结构,四筒结构内具体形成六个腔室,其中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五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第六腔室内填充有氮气,第四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前减震器正装时,第四腔室内的氮气位于上方,即位于第四腔室内减震油远离第三腔室的一侧。当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第一腔室的油液少部分经过第二分隔件上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三腔室中,作为复原行程阻尼力的油液,这部分油液的流量较小,可以防止压缩阀组件在压缩行程中发生卡死的现象,从而防止减震器压缩导致机车失控。第一腔室的大部分油液经过第四通道、压缩调节阀组件、第二腔室后流入第四腔室中完成泄压,这里第一腔室为高压腔,其余为低压腔。在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减震器内部空间的空气被压缩,部分油液经过第三通道进入第五腔室中,压缩第六腔室中的氮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结构巧妙,便于安装,利用四筒六腔结构解决现有三筒式正装结构减震器吸振反应延迟的问题,提升了机车在高低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减震筒组件;11、第一腔室;12、第四通道;13、减震筒壳体;14、第一密封组件;141、内密封圈;
2、前叉管组件;21、第三腔室;22、第四腔室;23、第二分隔件;231、弹性支承套;24、第二通道;25、前叉管壳体;251、环形安装槽;26、第一弹簧;27、第二弹簧;
3、定位管组件;31、第二腔室;32、第一分隔件;321、底座;322、外密封圈;33、第一通道;34、定位管壳体;35、驱动芯杆;36、第五通道;37、第二密封组件;371、调节活塞;38、第六通道;
4、充气瓶组件;41、第三分隔件;411、浮动活塞;4111、第一环形装配槽;412、浮动密封环;42、第五腔室;43、第六腔室;44、第三通道;45、气瓶主体;
5、压缩调节阀组件;
6、复原调节阀组件;
7、铝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
所述减震筒组件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前叉管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定位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定位管组件伸入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中;
所述定位管组件设有第二腔室,所述定位管组件包括将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分隔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通道;
所述前叉管组件包括将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隔的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通道;
所述充气瓶组件的内腔通过第三分隔件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依次通过第四通道和压缩调节阀组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五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所述第六腔室内填充有氮气,所述第四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由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和充气瓶组件组成四筒结构,四筒结构内具体形成六个腔室,其中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五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第六腔室内填充有氮气,第四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前减震器正装时,第四腔室内的氮气位于上方,即位于第四腔室内减震油远离第三腔室的一侧。当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第一腔室的油液少部分经过第二分隔件上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三腔室中,作为复原行程阻尼力的油液,这部分油液的流量较小,可以防止压缩阀组件在压缩行程中发生卡死的现象,从而防止减震器压缩导致机车失控。第一腔室的大部分油液经过第四通道、压缩调节阀组件、第二腔室后流入第四腔室中完成泄压,这里第一腔室为高压腔,其余为低压腔。在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减震器内部空间的空气被压缩,部分油液经过第三通道进入第五腔室中,压缩第六腔室中的氮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结构巧妙,便于安装,利用四筒六腔结构解决现有三筒式正装结构减震器吸振反应延迟的问题,提升了机车在高低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的,压缩调节阀组包括调节旋钮、调节套和调节针,使用时,转动调节旋钮,通过调节旋钮、调节套和调节针的螺纹配合结构可以调节油路通道的通量,当油路通道关闭时,油液流量不足,阻尼力增加,油液推开压缩调节阀组的阀片组后进入第二腔室中,这样可以产生较大的阻尼力,反之则可调小阻尼力。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筒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减震筒壳体,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减震筒壳体内,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组件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与所述定位管组件间隙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前叉管组件通过第一密封组件与减震筒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并且第一腔室的内壁与定位管组件间隙配合,构成油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两级以上沿平行于所述减震筒壳体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嵌设在所述减震筒壳体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两级以上内密封圈与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保证减震筒壳体与前叉管组件的油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定位管壳体,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壳体内,所述第一分隔件包括底座和外密封圈,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管壳体螺纹配合,所述外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底座的外壁上,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底座与定位管壳体螺纹配合,方便拆装,外密封圈嵌设在底座的外壁上并与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保证底座与前叉管组件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复原调节阀组件,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驱动芯杆,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驱动芯杆在所述第二腔室中移动,所述定位管壳体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五通道,所述驱动芯杆上设有用以封堵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密封组件。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第一腔室中少部分油液还经过第二密封组件、第五通道流入第三腔室中,利用第二密封组件开启或封堵第五通道可以控制第三腔室中的油量,从而调节阻尼力的大小。通过复原调节阀组件与压缩调节阀组件的配合可实现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压缩阻尼、复原阻尼的灵活调节,改善了减震器的抗拉、抗剪、耐冲击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六通道。
由上述描述可知,调节活塞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六通道,保证压缩形成油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铝座,所述铝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依次对应安装所述减震筒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压缩调节阀组件和复原调节阀组件。
由上述描述可知,铝座上设有装配用安装槽,用以将上述部件固定安装,可以在不改变机车其他配件与结构的前提下,便捷安装减震器结构,利用铝座可以把压缩阻尼、复原阻尼调节方式集成在前减震器装配轮胎的一端,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调节前减震器的各项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前叉管组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前叉管壳体,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均设置在所述前叉管壳体内,所述第二分隔件包括弹性支承套,所述前叉管壳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弹性支承套分别与所述定位管组件和环形安装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通道由弹性支承套和环形安装槽围成。
由上述描述可知,弹性支承套包括环形支承座和鞍形弹簧片,环形支承座和鞍形弹簧片均与定位管组件和环形安装槽间隙配合,从而使第一腔室的油液少部分经过第二分隔件上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三腔室中,作为复原行程阻尼力的油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腔室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组件的第一弹簧,所述第四腔室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组件的第二弹簧。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用以为复原行程提供回复力。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瓶组件包括气瓶主体,所述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均设置在所述气瓶主体内,所述第三分隔件包括浮动活塞和浮动密封环,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气瓶主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浮动活塞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装配槽,所述浮动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内,所述浮动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间隙配合,所述浮动密封环与所述气瓶主体的内壁过盈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浮动活塞和浮动密封环的配合将气瓶主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采用浮动密封结构的优势在于,在保证油气分隔的同时消除了减震器空程,提升了预充氮气对减震性能的提升,降低了部件的磨损。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1、前叉管组件2、定位管组件3、充气瓶组件4和压缩调节阀组件5;
所述减震筒组件1设有第一腔室11,所述前叉管组件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1中,所述定位管组件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1中,所述定位管组件3伸入所述前叉管组件2的内腔中;
所述定位管组件3设有第二腔室31,所述定位管组件3包括将所述前叉管组件2的内腔分隔为第三腔室21和第四腔室22的第一分隔件32,所述第一分隔件3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1和第四腔室22的第一通道33;
所述前叉管组件2包括将所述第一腔室11和第三腔室21分隔的第二分隔件23,所述第二分隔件23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第三腔室21的第二通道24;
所述充气瓶组件4的内腔通过第三分隔件41分隔为第五腔室42和第六腔室43,所述第五腔室42通过第三通道44与所述第二腔室31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11依次通过第四通道12和压缩调节阀组件5与所述第二腔室31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31、第三腔室21和第五腔室42内填充有减震油,所述第六腔室43内填充有氮气,所述第四腔室22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减震筒组件1包括内部中空的减震筒壳体13,所述第一腔室11设置在所述减震筒壳体13内,所述第一腔室11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组件14与所述前叉管组件2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腔室11的内壁与所述定位管组件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4包括两级以上沿平行于所述减震筒壳体13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嵌设在所述减震筒壳体13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圈141,所述内密封圈141与所述前叉管组件2过盈配合。所述定位管组件3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定位管壳体34,所述第二腔室31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壳体34内,所述第一分隔件32包括底座321和外密封圈322,所述底座321与所述定位管壳体34螺纹配合,所述外密封圈322嵌设在所述底座321的外壁上,所述外密封圈322与所述前叉管组件2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通道33设置在所述底座321上。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复原调节阀组件6,所述定位管组件3还包括驱动芯杆35,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6用以驱动所述驱动芯杆35在所述第二腔室31中移动,所述定位管壳体34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1和第三腔室21的第五通道36,所述驱动芯杆35上设有用以封堵所述第五通道36的第二密封组件37。所述第二密封组件37包括调节活塞371,所述调节活塞37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1和第四腔室22的第六通道38。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铝座7,所述铝座7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依次对应安装所述减震筒组件1、定位管组件3、充气瓶组件4、压缩调节阀组件5和复原调节阀组件6。所述前叉管组件2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前叉管壳体25,所述第三腔室21和第四腔室22均设置在所述前叉管壳体25内,所述第二分隔件23包括弹性支承套231,所述前叉管壳体25的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251,所述弹性支承套231分别与所述定位管组件3和环形安装槽25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通道24由弹性支承套231和环形安装槽251围成。所述第三腔室21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2和定位管组件3的第一弹簧26,所述第四腔室22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2和定位管组件3的第二弹簧27。所述充气瓶组件4包括气瓶主体45,所述第五腔室42和第六腔室43均设置在所述气瓶主体45内,所述第三分隔件41包括浮动活塞411和浮动密封环412,所述浮动活塞411与所述气瓶主体45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浮动活塞411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装配槽4111,所述浮动密封环412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4111内,所述浮动密封环412与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4111间隙配合,所述浮动密封环412与所述气瓶主体45的内壁过盈配合。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所述压缩调节阀组件5和复原调节阀组件6均包括固定座、档位调节芯、弹簧、定位珠和顶针;所述固定座设有装配孔,所述档位调节芯收容于所述装配孔内,所述档位调节芯的外壁沿垂直于所述装配孔的轴线的方向设有安装孔,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安装孔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定位珠上,所述装配孔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两组以上供所述定位珠嵌入的档位槽,所述顶针的一端伸入所述装配孔内,所述顶针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档位调节芯螺纹连接。所述装配孔为阶梯孔,所述档位调节芯的一端自所述阶梯孔的一端装入所述阶梯孔内,所述档位调节芯的中部设有与所述阶梯孔卡接的环形装配台。所述档位槽平行于所述装配孔的轴线。四组所述档位槽沿所述装配孔的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档位调节芯的一端设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嵌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合。所述顶针包括螺纹安装座和针杆,所述阶梯孔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装配内螺纹,所述螺纹安装座的一端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内螺纹配合的第一装配外螺纹,所述螺纹安装座自所述螺纹安装座的一端向另一端设有装配螺孔,所述档位调节芯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装配螺孔配合的第二装配外螺纹,所述针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装配螺孔配合的第三装配外螺纹。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复原阻尼调节结构,包括复原调节阀组件、复原驱动杆组件和定位管组件;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用以驱动所述复原驱动杆组件在所述定位管组件的内腔中往复运动,所述定位管组件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孔,所述复原驱动杆组件上设有用以封堵所述出油孔的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将所述定位管组件的内腔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调节活塞上设有连通两个腔室的通道。所述定位管组件包括定位管壳体,所述定位管壳体沿轴线设有油腔,所述定位管壳体位于油腔的一端设有进油孔,所述出油孔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壳体远离所述进油孔的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复原驱动杆组件包括驱动芯杆,所述驱动芯杆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上,所述驱动芯杆的另一端自所述进油孔伸入所述油腔内,所述调节活塞设置在所述驱动芯杆的另一端。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底座和复原弹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装配螺孔,所述定位管壳体的远离所述进油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装配螺孔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装配螺孔的底部设有弹簧安装槽,所述复原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复原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驱动芯杆上,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有贯通至所述弹簧安装槽的通油孔。所述复原驱动杆组件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驱动芯杆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柱,所述调节活塞和紧固螺母依次装配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复原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紧固螺母远离所述调节活塞的一侧。所述复原驱动杆组件还包括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上。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均呈锥形,所述第一顶针与所述第二顶针相互垂直。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还包括复原阀固定座和档位调节芯,所述第二顶针分别与所述复原阀固定座和档位调节芯螺纹连接。两个以上所述出油孔沿所述定位管壳体的母线间隔设置。所述通道平行于所述定位管壳体的轴线,四个所述通道沿所述调节活塞的圆周方向均布。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为:
一种减震器压缩调节结构,包括减震筒、前叉管、定位管、支承套、第一环形支承座、第二环形支承座和鞍形弹簧片;所述减震筒和前叉管均沿轴线设有通孔;所述前叉管的一端自所述减震筒的通孔的一端插入,所述前叉管的外壁与所述减震筒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定位管的一端自所述减震筒的通孔的另一端插入并伸入所述前叉管的通孔内,所述定位管的外壁与所述减震筒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位管的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前叉管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前叉管的一端的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座和第二环形支承座均嵌设在所述环形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座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支承座远离所述减震筒的通孔的另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座和第二环形支承座的内壁与所述定位管的外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座在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支承座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承套套设在所述定位管上并且嵌入所述限位槽中,所述支承套的外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座和第二环形支承座的内径,所述支承套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径,所述鞍形弹簧片设置在所述支承套远离所述第二环形支承座的一侧,所述支承套和鞍形弹簧片在所述前叉管的轴线上的投影长度之和小于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前叉管的轴线上的投影长度。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两级以上沿平行于所述减震筒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嵌设在所述减震筒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底座和外密封圈,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管的另一端螺纹配合,所述外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底座的外壁上,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减震器压缩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抵靠在所述前叉管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减震器压缩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抵靠在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座上。所述减震器压缩调节结构还包括铝座,所述铝座上设有分别与减震筒和定位管螺纹配合的装配孔。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为:
一种减震器压缩阀组件,包括活塞主体、第一阀片组件和第二阀片组件;所述活塞主体位于轴线上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端面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设有第一通道;所述活塞主体位于轴线上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凸台对应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对应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一阀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的端面上并将所述第一通道覆盖,所述第二阀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上并将所述第二通道覆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道和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通道沿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圆周方向交替均匀布置。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个数均为三个。所述减震器压缩阀组件还包括压缩调节套,所述活塞主体沿轴线设有用以安装所述压缩调节套的装配孔,所述第一阀片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压缩调节套上,所述第二阀片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压缩调节套上。所述第一阀片组件包括流通阀片和鞍形弹簧垫,所述流通阀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上并将所述第二通道覆盖,所述鞍形弹簧垫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流通阀片上,所述鞍形弹簧垫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压缩调节套上。所述第二阀片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阀片、第二阀片和第三阀片,所述第一阀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上并将所述第二通道覆盖,所述第三阀片抵靠在所述压缩调节套上,所述第一阀片、第二阀片和第三阀片的外径依次减小。所述压缩调节套的一端设有用以支撑所述第一阀片组件的限位支撑台,所述压缩调节套的另一端设有用以支撑所述第二阀片组件的限位支撑套。所述减震器压缩阀组件还包括压缩调节针,所述压缩调节套沿轴线依次设有第一内螺孔和主油孔,所述压缩调节套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内螺孔和主油孔的连接处沿垂直于所述压缩调节套的轴线的方向设有贯通至所述主油孔的侧油孔,所述压缩调节针与所述第一内螺孔螺纹配合,所述压缩调节针用以调节所述主油孔的通量。所述减震器压缩阀组件还包括固定座和压缩调节旋钮,所述固定座沿轴线依次设有第二内螺孔和阶梯装配孔,所述压缩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阶梯装配孔内,所述压缩调节旋钮的一端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孔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压缩调节套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孔配合的外螺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由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和充气瓶组件组成四筒结构,四筒结构内具体形成六个腔室,其中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五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第六腔室内填充有氮气,第四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前减震器正装时,第四腔室内的氮气位于上方,即位于第四腔室内减震油远离第三腔室的一侧。当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第一腔室的油液少部分经过第二分隔件上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三腔室中,作为复原行程阻尼力的油液,这部分油液的流量较小,可以防止压缩阀组件在压缩行程中发生卡死的现象,从而防止减震器压缩导致机车失控。第一腔室的大部分油液经过第四通道、压缩调节阀组件、第二腔室后流入第四腔室中完成泄压,这里第一腔室为高压腔,其余为低压腔。在前叉管组件处于压缩行程时,减震器内部空间的空气被压缩,部分油液经过第三通道进入第五腔室中,压缩第六腔室中的氮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结构巧妙,便于安装,利用四筒六腔结构解决现有三筒式正装结构减震器吸振反应延迟的问题,提升了机车在高低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筒组件、前叉管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和压缩调节阀组件;
所述减震筒组件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前叉管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定位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定位管组件伸入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中;
所述定位管组件设有第二腔室,所述定位管组件包括将所述前叉管组件的内腔分隔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一通道;
所述前叉管组件包括将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隔的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通道;
所述充气瓶组件的内腔通过第三分隔件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依次通过第四通道和压缩调节阀组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五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所述第六腔室内填充有氮气,所述第四腔室内填充有减震油和氮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筒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减震筒壳体,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减震筒壳体内,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组件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与所述定位管组件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两级以上沿平行于所述减震筒壳体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嵌设在所述减震筒壳体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定位管壳体,所述第二腔室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壳体内,所述第一分隔件包括底座和外密封圈,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管壳体螺纹配合,所述外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底座的外壁上,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前叉管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复原调节阀组件,所述定位管组件还包括驱动芯杆,所述复原调节阀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驱动芯杆在所述第二腔室中移动,所述定位管壳体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五通道,所述驱动芯杆上设有用以封堵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密封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六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还包括铝座,所述铝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依次对应安装所述减震筒组件、定位管组件、充气瓶组件、压缩调节阀组件和复原调节阀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管组件还包括内部中空的前叉管壳体,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均设置在所述前叉管壳体内,所述第二分隔件包括弹性支承套,所述前叉管壳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弹性支承套分别与所述定位管组件和环形安装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通道由弹性支承套和环形安装槽围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组件的第一弹簧,所述第四腔室中设有用以连接前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组件的第二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瓶组件包括气瓶主体,所述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均设置在所述气瓶主体内,所述第三分隔件包括浮动活塞和浮动密封环,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气瓶主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浮动活塞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装配槽,所述浮动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内,所述浮动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环形装配槽间隙配合,所述浮动密封环与所述气瓶主体的内壁过盈配合。
CN202022124193.5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Active CN212272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4193.5U CN212272904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4193.5U CN212272904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2904U true CN212272904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4193.5U Active CN212272904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29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237A (zh) * 2020-09-24 2020-12-04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237A (zh) * 2020-09-24 2020-12-04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0222B1 (en) Externally adjustable internal bypass shock absorber
US7837180B2 (en) Gas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CN105240442B (zh) 一种油压减振器
CN102720795A (zh) 一种用于两栖车的油气弹簧及其液压调节装置
JP4244171B2 (ja) 液圧緩衝器
WO2011161990A1 (ja) 油圧緩衝器
CN105452708A (zh) 带有依赖频率的被动阀的减震器
CN103883661B (zh) 一种配合空气弹簧的滑阀式阻尼可变减振器及工作方法
WO2015046102A1 (ja) 緩衝器及び懸架装置
CN212272904U (zh)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US20150323036A1 (en) Shock absorber
CN112032237A (zh)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CN211449493U (zh) 一种阻尼可调式减震器
CN212377184U (zh) 一种铝合金双调节充气式倒置前减震器
JP4358546B2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装置
JP5008634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WO2022044560A1 (ja) 緩衝器
CN112032238A (zh) 一种铝合金双调节充气式倒置前减震器
US20180274621A1 (en) Damping valve for shock absorber
JP4010803B2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装置
CN211449492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充气式减震器
CN217977150U (zh) 一种带注油装置的汽车减震器
CN220566486U (zh) 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器
CN213360919U (zh) 摩托车用复筒前减震器
JP3478314B2 (ja) 車両用油圧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