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9062U -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9062U
CN212259062U CN202022153004.7U CN202022153004U CN212259062U CN 212259062 U CN212259062 U CN 212259062U CN 202022153004 U CN202022153004 U CN 202022153004U CN 212259062 U CN212259062 U CN 212259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connecting plate
mobile termina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530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博阳
崔越
魏悦涵
朱红
史世明
王博
曹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530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9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9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9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涉及电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该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上的柔性显示面板,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翻转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翻转机构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展开或折叠,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第一壳体、翻转机构和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翻转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逐渐成为屏幕的首选,其具有自发光、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可以保证屏幕具有一定的柔性与可适应性。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柔性特点,越来越多的可折叠移动终端设备随之涌现。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71815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一种折叠式显示装置就是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该显示装置包括可折叠模组、滑动装置和显示面板,可折叠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弯折机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与弯折机构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能够在0°-360°范围内相对转动;滑动装置设有至少两个且装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两个非折叠区域和设于两个非折叠区域之间的折叠区域,显示面板的两个非折叠区域分别通过滑动装置安装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显示面板的折叠区域对应弯折机构。该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内折和外折两种状态,显示装置处于内折状态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互平行且显示面板的非折叠区域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显示装置处于外折状态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互平行且显示面板的非折叠区域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两侧。
上述显示装置,虽然能够实现折叠,但是在显示装置内折和外折的过程中,显示面板始终是同一块折叠区域发生变形,如此一来,显示面板的折叠区域会交替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易发生疲劳失效,进而造成显示装置显示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外壳,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移动终端外壳的移动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外壳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移动终端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翻转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翻转机构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展开或折叠,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第一壳体、翻转机构和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翻转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外壳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终端外壳与柔性显示面板配合使用,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因为翻转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所以在使用该移动终端外壳的移动终端需要内折和外折时,可以分别将翻转机构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移动到两个不同的位置(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定当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通过翻转机构正向转动,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内折,此时柔性显示面板上发生变形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当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翻转机构反向转动,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外折,此时柔性显示面板上发生变形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而因为移动终端发生内折和外折时翻转机构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柔性显示面板上的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也不是同一区域,所以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交替承受压应力和拉应力的情况,也就避免了因柔性显示面板的变形区域交替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而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包括通过铰链结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铰链结构的一侧与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板远离铰链结构的一侧与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通道,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安装通道,第一连接板滑动装配在第一安装通道内,第二连接板滑动装配在第二安装通道内。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外壳还包括支撑壳体,支撑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翻转机构沿第一方向贯穿支撑壳体设置,支撑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支撑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均能够容纳铰链结构。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一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内折,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二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外折(或者,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一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外折,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二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内折),如此一来,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一间隔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二间隔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或者,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一间隔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二间隔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在安装时同时也与支撑壳体固定,则支撑壳体的设置能够将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分隔开,在移动终端内折时,外折变形区域内部存在的应力无法影响内折变形区域的变形,移动终端在内折后也就不会受外折变形区域的影响而出现回弹现象,同样的,在移动终端外折时,内折变形区域内部存在的应力也无法影响外折变形区域的变形,移动终端在外折后也就不会受内折变形区域的影响而出现回弹现象。
进一步地,支撑壳体上设有供翻转机构通过的支撑通道,在第一方向上,支撑通道的尺寸大于铰链结构的尺寸。在移动终端需要展平时,可以移动翻转机构而使铰链结构处于支撑通道内,因为支撑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铰链结构的尺寸,所以当铰链结构处于支撑通道内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受支撑通道的约束而无法相对转动,进而无法实现移动终端的折叠,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移动终端出现意外而折叠的情况。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外壳还包括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在翻转机构滑动至设定位置时将其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定。设置锁定结构,可以防止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后、移动终端内折或外折前,翻转机构因意外而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正常折叠。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设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贯穿的长槽,第二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限制第二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运动;锁定结构包括两个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包括按钮和卡接件,两个卡接件通过弹簧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且在第二方向上分居第一连接板两侧,卡接件上设有配合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将卡接件的配合面压紧在对应侧的长槽的槽沿上,卡接件具有在被压紧时伸到第一安装通道外侧的伸出部,按钮固定连接在伸出部上。当需要移动翻转机构时,使用者同时按压两个按钮,克服两个弹簧的弹力而使得两个卡接件的配合面与长槽的槽沿分离,从而解除翻转机构与第一壳体的锁定,然后可以移动翻转机构至其他位置,在翻转机构移动到其他位置时,使用者松开两个按钮,则两个卡接件的配合面再次被压紧在对应的长槽的槽沿上,从而再次实现翻转机构与第一壳体的锁定。该锁定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且易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侧面上对应卡接件设有辅助杆,弹簧设于辅助杆与对应的卡接件之间。这样设置,可以减小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降低第一连接板的耗材,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卡接件为圆台,圆台的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圆台的小径端远离第一连接板并构成伸出部,圆台的侧面构成配合面。这种卡接件的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穿孔,两侧壁上的穿孔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穿孔的直径均大于长槽的槽宽,长槽在其延伸路径上贯穿穿孔,卡接件位于穿孔处时,其配合面能够被压紧在穿孔的孔口上。因为穿孔的直径大于长槽的槽宽,所以在卡接件的配合面被压紧在穿孔的孔口上时,若仅沿第一方向推两按钮,则无法推动,从而可以避免因意外沿第一方向推拉按钮而造成翻转机构的异常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上均设有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板的端部支撑在长槽内,支撑杆在长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等于长槽的槽宽。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板通过支撑杆支撑在第一壳体上,且沿长槽的槽宽方向无法相对第一壳体移动,则第一安装通道在长槽的槽宽方向上可以设置的更大一点,不需要为了防止第一连接板在长槽的槽宽方向上活动而设置的较小,而且还避免了第一连接板因沿长槽的槽宽方向活动而与第一壳体内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接触,进而造成元器件的磨损破坏。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槽,第二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上均设有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杆,限位杆远离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与对应侧导槽的槽底贴合,限位杆在导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等于导槽的槽宽。这样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板通过限位杆支撑在第二壳体上,且沿导槽的槽宽方向无法相对第二壳体移动,则第二安装通道在导槽的槽宽方向上可以设置的更大一点,不需要为了防止第二连接板在导槽的槽宽方向上活动而设置的较小,而且还避免了第二连接板因沿导槽的槽宽方向活动而与第二壳体内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接触,进而造成元器件的磨损破坏。
进一步地,铰链结构包括中间板,中间板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铰接,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板铰接。这种铰链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框,支撑壳体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安装框,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安装框,第一安装框、支撑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上设有用于安装柔性显示面板的安装面,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第一安装框、支撑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的安装面共面。这样设置,用于移动终端的电路板安装在各安装框与各底座之间,可以先安装电路板再安装各安装框,安装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上的柔性显示面板,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翻转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翻转机构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展开或折叠,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第一壳体、翻转机构和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翻转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终端的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因为翻转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所以在该移动终端需要内折和外折时,可以分别将翻转机构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移动到两个不同的位置(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定当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通过翻转机构正向转动,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内折,此时柔性显示面板上发生变形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当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翻转机构反向转动,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外折,此时柔性显示面板上发生变形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而因为移动终端发生内折和外折时翻转机构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柔性显示面板上的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也不是同一区域,所以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交替承受压应力和拉应力的情况,也就避免了因柔性显示面板的变形区域交替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而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包括通过铰链结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铰链结构的一侧与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板远离铰链结构的一侧与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通道,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安装通道,第一连接板滑动装配在第一安装通道内,第二连接板滑动装配在第二安装通道内。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外壳还包括支撑壳体,支撑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翻转机构沿第一方向贯穿支撑壳体设置,支撑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支撑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均能够容纳铰链结构。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一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内折,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二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外折(或者,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一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外折,当铰链结构移动到第二间隔内时,可以使移动终端内折),如此一来,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一间隔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二间隔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或者,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一间隔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对应第二间隔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在安装时同时也与支撑壳体固定,则支撑壳体的设置能够将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分隔开,在移动终端内折时,外折变形区域内部存在的应力无法影响内折变形区域的变形,移动终端在内折后也就不会受外折变形区域的影响而出现回弹现象,同样的,在移动终端外折时,内折变形区域内部存在的应力也无法影响外折变形区域的变形,移动终端在外折后也就不会受内折变形区域的影响而出现回弹现象。
进一步地,支撑壳体上设有供翻转机构通过的支撑通道,在第一方向上,支撑通道的尺寸大于铰链结构的尺寸。在移动终端需要展平时,可以移动翻转机构而使铰链结构处于支撑通道内,因为支撑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铰链结构的尺寸,所以当铰链结构处于支撑通道内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受支撑通道的约束而无法相对转动,进而无法实现移动终端的折叠,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移动终端出现意外而折叠的情况。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外壳还包括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在翻转机构滑动至设定位置时将其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定。设置锁定结构,可以防止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后、移动终端内折或外折前,翻转机构因意外而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正常折叠。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设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贯穿的长槽,第二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限制第二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运动;锁定结构包括两个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包括按钮和卡接件,两个卡接件通过弹簧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且在第二方向上分居第一连接板两侧,卡接件上设有配合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将卡接件的配合面压紧在对应侧的长槽的槽沿上,卡接件具有在被压紧时伸到第一安装通道外侧的伸出部,按钮固定连接在伸出部上。当需要移动翻转机构时,使用者同时按压两个按钮,克服两个弹簧的弹力而使得两个卡接件的配合面与长槽的槽沿分离,从而解除翻转机构与第一壳体的锁定,然后可以移动翻转机构至其他位置,在翻转机构移动到其他位置时,使用者松开两个按钮,则两个卡接件的配合面再次被压紧在对应的长槽的槽沿上,从而再次实现翻转机构与第一壳体的锁定。该锁定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且易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侧面上对应卡接件设有辅助杆,弹簧设于辅助杆与对应的卡接件之间。这样设置,可以减小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降低第一连接板的耗材,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卡接件为圆台,圆台的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圆台的小径端远离第一连接板并构成伸出部,圆台的侧面构成配合面。这种卡接件的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穿孔,两侧壁上的穿孔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穿孔的直径均大于长槽的槽宽,长槽在其延伸路径上贯穿穿孔,卡接件位于穿孔处时,其配合面能够被压紧在穿孔的孔口上。因为穿孔的直径大于长槽的槽宽,所以在卡接件的配合面被压紧在穿孔的孔口上时,若仅沿第一方向推两按钮,则无法推动,从而可以避免因意外沿第一方向推拉按钮而造成翻转机构的异常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上均设有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板的端部支撑在长槽内,支撑杆在长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等于长槽的槽宽。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板通过支撑杆支撑在第一壳体上,且沿长槽的槽宽方向无法相对第一壳体移动,则第一安装通道在长槽的槽宽方向上可以设置的更大一点,不需要为了防止第一连接板在长槽的槽宽方向上活动而设置的较小,而且还避免了第一连接板因沿长槽的槽宽方向活动而与第一壳体内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接触,进而造成元器件的磨损破坏。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槽,第二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上均设有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杆,限位杆远离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与对应侧导槽的槽底贴合,限位杆在导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等于导槽的槽宽。这样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板通过限位杆支撑在第二壳体上,且沿导槽的槽宽方向无法相对第二壳体移动,则第二安装通道在导槽的槽宽方向上可以设置的更大一点,不需要为了防止第二连接板在导槽的槽宽方向上活动而设置的较小,而且还避免了第二连接板因沿导槽的槽宽方向活动而与第二壳体内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接触,进而造成元器件的磨损破坏。
进一步地,铰链结构包括中间板,中间板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铰接,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板铰接。这种铰链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框,支撑壳体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安装框,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安装框,第一安装框、支撑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上设有用于安装柔性显示面板的安装面,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第一安装框、支撑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的安装面共面。这样设置,用于移动终端的电路板安装在各安装框与各底座之间,可以先安装电路板再安装各安装框,安装时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第三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座、支撑底座及第二底座与翻转机构的配合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第三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第一位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座、支撑底座及第二底座与翻转机构的配合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第一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第二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座、支撑底座及第二底座与翻转机构的配合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第二位置);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处于内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处于外折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底座,2-第一安装框,3-支撑底座,4-支撑安装框,5-第二底座,6-第二安装框,7-柔性显示面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中间板,11-安装槽,12-插块,13-转轴,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长槽,17-辅助杆,18-卡接件,19-弹簧,20-按钮,21-支撑杆,22-第一穿孔,23-第三穿孔,24-第二穿孔,25-限位杆,26-第一底板,27-第一围壁,28-第二底板,29-第二围壁,30-支撑底板,31-支撑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为一种手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也可以为电脑、pad等其他电子产品,均符合要求。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和柔性显示面板7,外壳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依次间隔排布的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一安装框2,第一底座1为由第一底板26、第一围壁27及两个第一侧壁14围成的盒状结构,第一底座1的与第一围壁27相对的一侧及与第一底板26相对的一侧敞口设置,两个第一侧壁14相对设置,第一安装框2安装在第一底座1的、与第一底板26相对的敞口处,第一安装框2与第一围壁27的内壁面及两个第一侧壁14的内壁面粘接固定;第一安装框2与第一底板26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安装通道;第一安装框2上设有背向第一底板26的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柔性显示面板7。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壳体包括支撑底座3和支撑安装框4,支撑底座3为由支撑底板3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侧壁31围城的U型结构,支撑安装框4安装在两支撑侧壁31远离支撑底板30的一侧,支撑安装框4与两支撑侧壁31的内壁面粘接固定;支撑安装框4与支撑底板30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支撑通道;支撑安装框4上设有背向支撑底板30的支撑安装面,支撑安装面用于安装柔性显示面板7。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座5和第二安装框6,第二底座5为由第二底板28、第二围壁29及两个第二侧壁15围成的盒状结构,第二底座5的与第二围壁29相对的一侧及与第二底板28相对的一侧敞口设置,两个第二侧壁15相对设置,第二安装框6安装在第二底座5的、与第二底板28相对的敞口处,第二安装框6与第二围壁29的内壁面及两个第二侧壁15的内壁面粘接固定;第二安装框6与第二底板28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安装通道;第二安装框6上设有背向第二底板28的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面用于安装柔性显示面板7。
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面板7同时粘接固定在第一安装框2的第一安装面上、支撑安装框4的支撑安装面上以及第二安装框6的第二安装面上,柔性显示面板7安装的同时也实现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定义图中移动终端所处状态下,第一壳体位于支撑壳体的左侧,第二壳体位于支撑壳体的右侧,两个第一侧壁14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在该状态下,第一安装面、支撑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共面。本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构成第一方向,前后方向构成第二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还包括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和中间板10,第一连接板8连接在中间板10的左侧,第二连接板9连接在中间板10的右侧;中间板10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两个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安装槽11,同一侧的两安装槽11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安装槽11的两槽壁上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盲孔,同一安装槽11对应的两盲孔同轴;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上各设有两个插块12,插块1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各设有一个轴线前后延伸的转轴13,同一插块12上的两转轴13相背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安装槽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安装时,利用转轴13自身的变形将第一连接板8的两插块12挤入中间板10左侧的两安装槽11内,并使得插块12上的两转轴13伸入到安装槽11上的盲孔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8相对中间板10在0°-180°范围内转动;同时,利用转轴13自身的变形将第二连接板9的两插块12挤入中间板10右侧的两安装槽11内,并使得插块12上的两转轴13伸入到安装槽11上的盲孔内,从而实现第二连接板9相对中间板10在0°-180°范围内转动;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安装在中间板10上后,第一连接板8能够相对第二连接板9在0°-360°范围内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各转轴13与对应盲孔之间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在未施加外力时,转轴13不会在盲孔内自由转动。中间板10、第一连接板8上的两插块12及第二连接板9上的两插块12一起构成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之间的铰链结构。
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安装通道、第一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支撑壳体内的支撑通道、支撑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隔、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安装通道一起形成一个可供翻转机构滑动的滑动通道,翻转机构滑动装配在该滑动通道内;在翻转机构的滑动行程时,第一连接板8远离中间板10的一端始终处于第一安装通道内,第二连接板9远离中间板10的一端始终处于第二安装通道内。第一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构成第一间隔,第二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构成第二间隔。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两个第一侧壁14上各设有一条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槽16,长槽16沿前后方向贯穿对应第一侧壁14,长槽16的槽宽沿上下方向延伸,长槽16的右端延伸至第一侧壁14的右端面处且贯穿第一侧壁14的右端面;在第一连接板8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各设有多个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杆21,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21为圆杆,支撑杆21远离第一连接板8的端部插入到长槽16内,支撑杆21的直径等于长槽16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第一连接板8通过支撑杆21与长槽16的配合实现沿左右方向的导向,且在上下方向上无法相对第一壳体运动。
如图2所示,在两个第二侧壁15相对的壁面上各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槽,导槽的左端延伸至第二侧壁15的左端面处并贯穿第二侧壁15的左端面,导槽的槽宽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第二连接板9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各设有多个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杆25,限位杆25远离第二连接板9的端部插入到导槽内,且限位杆25远离第二连接板9的端面与导槽的槽底贴合,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9在前后方向上无法相对第二壳体运动;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杆25为圆杆,限位杆25的直径等于导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9在上下方向上无法相对第二壳体运动,进而使得第二连接板9仅能沿导槽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第二壳体导向运动。
在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和中间板10共面时,第一连接板8的右端面与第二连接板9的左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支撑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还小于第一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同时还小于第二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距离。支撑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当铰链结构处于其内时,第一连接板8、中间板10受支撑底板30和支撑安装框4的约束而无法相对转动,同时第二连接板9、中间板10受支撑底板30和支撑安装框4的约束而无法相对转动,还使得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和中间板10共面。
定义柔性显示面板7上对应第一间隔的区域为内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7上对应第二间隔的区域为外折变形区域,柔性显示面板7上对应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区域为非变形区域。
翻转机构在其滑动行程中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翻转机构处于第三位置时,铰链结构处于支撑通道内,第一连接板8穿过第一间隔,第二连接板9穿过第二间隔,而又因为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和中间板10共面且相互之间无法相对转动,所以使得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共面,则安装在壳体组件上的柔性显示面板7处于展平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翻转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铰链结构处于一间隔内,第二连接板9穿过第二间隔;这种状态下,受第二连接板9的约束,支撑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所以柔性显示面板7的外折变形区域无法发生变形;同时,因为铰链结构处于第一间隔内,所以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及中间板10不受约束,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则第一连接板8能够带动第一壳体相对中间板10进行转动,第二连接板9能够带动第二壳体和支撑壳体相对中间板10进行转动,在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相对中间板10转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7的内折变形区域发生变形;如图8所示,当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转动到相互平行的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7的两个非变形区域相互平行且处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此时移动终端达到内折状态。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翻转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铰链结构处于第二间隔内,第一连接板8穿过第一间隔;这种状态下,受第一连接板8的约束,支撑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所以柔性显示面板7的内折变形区域无法发生变形;同时,因为铰链结构处于第二间隔内,所以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及中间板10不受约束,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则第一连接板8能够带动第一壳体和支撑壳体相对中间板10进行转动,第二连接板9能够带动第二壳体相对中间板10进行转动,在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相对中间板10转动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7的外折变形区域发生变形;如图9所示,当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转动到相互平行的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7的两个非变形区域相互平行且处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背的外侧,此时移动终端达到外折状态。
当然,在翻转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相对转动后,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并不一定必须处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也可以反向转动而使得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处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背的外侧,对应的,当翻转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相对转动后,需要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处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同样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柔性显示面板7的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交替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在使用时,应当设定一种固定模式,该固定模式使得在移动终端使用寿命内,其内折后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始终处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外折后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始终处于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背的外侧,或者,该固定模式使得移动终端在使用寿命内,其内折后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始终处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背的外侧,且外折后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始终处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自始至终,择一使用。
如图2所示,外壳还包括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两个按压组件,两个按压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两个第一侧壁14上,按压组件包括卡接件18和按钮20,卡接件18为圆台,卡接件18的轴线前后延伸,且其小径端穿过长槽16而处于第一壳体的外部,其大径端处于第一安装通道内,按钮20固定在卡接件18的小径端上;第一连接板8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各设有一个轴线前后延伸的辅助杆17,两个卡接件18各通过一个弹簧19连接在辅助杆17远离第一连接板8的端面上,弹簧19处于压缩状态而将两卡接件18的侧面压紧在对应长槽16的槽沿上。卡接件18被压紧在长槽16的槽沿上的同时,实现了翻转机构相对壳体组件的固定,当需要相对壳体组件移动翻转机构时,先将移动终端展平,然后从第一壳体的前后两侧按压两个按钮20,从而使得两个卡接件18克服弹簧19的弹力而从长槽16的槽沿上脱开,然后可推动两个按钮20带动翻转机构沿左右方向滑动,在滑动到位后,松开两个按钮20,则卡接件18再次压紧在长槽16的槽沿上,翻转机构再次被固定在壳体组件上。卡接件18的小径端构成卡接件18伸出到第一壳体外侧的伸出部,卡接件18的侧面构成卡接件18上的配合面。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在按钮20受到较大的、沿左右方向的作用力,进而带动卡接件18克服与第一侧壁14之间的摩擦力而出现异常移动,在两个第一侧壁14上各设有一个第一穿孔22、一个第三穿孔23和一个第二穿孔24,第一穿孔22、第三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的轴线前后延伸且沿前后方向贯穿对应的第一侧壁14,两个第一侧壁14上的第一穿孔22同轴,两个第一侧壁14上的第三穿孔23同轴,两个第一侧壁14上的第二穿孔24同轴;同一第一侧壁14上的第一穿孔22、第三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依次沿左右方向排布并被长槽16贯通,即卡接件18沿左右方向移动时能够分别经过第一穿孔22、第三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第一穿孔22、第三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的直径大于长槽16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在卡接件18左右滑动到第一穿孔22处时,松开按钮20,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对应侧的第一穿孔22的孔口处,此时翻转机构滑动到第一位置处;在卡接件18左右滑动到第三穿孔23处时,松开按钮20,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对应侧的第三穿孔23的孔口处,此时翻转机构滑动到第三位置处;在卡接件18左右滑动到第二穿孔24处时,松开按钮20,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对应侧的第二穿孔24的孔口处,此时翻转机构滑动到第二位置处。因为第一穿孔22、第三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的直径大于长槽16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所以在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各孔口处时,仅沿左右方向对按钮20施力无法驱动卡接件18沿左右方向滑动。
当移动终端需要展平时,按压两按钮20并带动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三位置,松开按钮20后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第三穿孔23的孔口处,这种状态下,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无法相对转动,柔性显示面板7处于展平状态;当移动终端需要内折时,按压两按钮20并带动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一位置,松开按钮20后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第一穿孔22的孔口处,此时第一连接板8能够带动第一壳体相对中间板10转动,第二连接板9能够带动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中间板10转动,从而将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转动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完成移动终端的内折,这种状态下柔性显示面板7的内折变形区域发生变形;当移动终端需要外折时,按压两按钮20并带动翻转机构移动到第二位置,松开按钮20后卡接件18的侧面被压紧在第二穿孔24的孔口处,此时第一连接板8能够带动第一壳体和支撑壳体相对中间板10转动,第二连接板9能够带动第二壳体相对中间板10转动,从而将柔性显示面板7的非变形区域转动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外侧,完成移动终端的外折,这种状态下柔性显示面板7上的外折变形区域发生变形。
因为在移动终端发生内折和外折时,柔性显示面板7上分别为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发生变形,且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均只向一个方向发生变形,所以内折变形区域和外折变形区域不会交替承受压应力和拉应力,降低了移动终端显示异常的几率。又因为设置了支撑壳体,支撑壳体与位于外折变形区域和内折变形区域之间对应的柔性显示面板7固定,相当于将外折变形区域和内折变形区域分隔开,则在移动终端内折时,外折变形区域内尚未释放的应力不会造成移动终端内折后反弹,同样的,在移动终端外折时,内折变形区域内尚未释放的应力也不会造成移动终端外折后反弹。
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支撑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构成第一间隔,第二壳体与支撑壳体之间的间隔构成第二间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撑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隔排布,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隔的部分区域构成第一间隔,同时也有部分区域构成第二间隔,且第一间隔靠近第一壳体,第二间隔靠近第二壳体,同样可以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翻转机构中的铰链结构包括中间板及各插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铰链结构能够在0°-360°范围内相对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铰链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个转轴,转轴的外周面上设置两个柔性连接杆组,每个柔性连接杆组设有两个以上的柔性连接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分别两个柔性连接杆组与转轴连接,且可以通过柔性连接杆自身的变形而实现相对转动,柔性连接杆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以实现支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链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如可以为申请公布号为CN11127769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一种360°铰链,还可以为授权公告号为CN205715241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记载的多段式顺序运动转轴铰链,均可以应用到上述翻转机构中,铰链结构的形式较多,且为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板的右端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左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支撑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使得铰链结构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连接板的右端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左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支撑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同样可以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包括按钮和卡接件,卡接件为圆台,卡接件与设于第一连接板上的辅助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能够将卡接件上的侧面压装在长槽的槽沿上,从而实现翻转机构与壳体组件的锁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上也可以不设置辅助杆,两卡接件直接通过弹簧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同样可以使用;卡接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如可以为阶梯轴,且离第一连接板越远的轴段直径越小,阶梯轴上某一背向第一连接板的侧面构成配合面,同样可以使用;锁定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如可以在第一连接板上的前侧设置一个轴线前后延伸的插孔,在第一壳体前侧的第一侧壁上设置三个固定穿孔,然后配设一个插轴,当第一连接板上的插孔对准第一侧壁上的某一固定穿孔时,通过插轴插入固定穿孔和插孔内而实现翻转机构与壳体组件的锁定,同样可以使用,第一连接板上的插孔对应三个固定穿孔时,翻转机构分别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然,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手段驱动翻转机构滑动,如可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背向柔性显示面板的侧面上设置多个插槽,各插槽沿左右放向排布,则在需要驱动翻转机构滑动时,可使用其他工具(如一个插针状的结构)插入插槽内来左右驱动翻转机构。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穿孔、第三穿孔和第二穿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穿孔、第三穿孔和第二穿孔,同样可以使用;当然,在第一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更多个穿孔,同样可以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实现第一连接板的上下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上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杆,第一连接板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下限位,如可以通过合理布局第一壳体内的结构形式,使得第一壳体内具有一个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导向面,导向面配合第一安装框的下侧面即可以对第一连接板进行上下方向上的限位。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上设有限位杆,限位杆的直径等于导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限位杆实现第二连接板的上下限位,限位杆的端面与导槽的槽底贴合而实现第二连接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杆的直径也可以小于导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同样可以使用;第二连接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实现,如可以在第二安装框朝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置一个滑槽,第二连接板伸入到滑槽内,且第二连接板的前后侧面分别与滑槽的前后槽壁贴合,同样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框,支撑壳体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安装框,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安装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如第一壳体、支撑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可以包括上中下三个框体,上框体用于固定安装柔性显示面板,上框体与中框体之间形成用于供翻转机构滑动的安装通道或支撑通道,中框体与下框体围城用于安装电路板及元器件的安装腔,均可以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通道,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通道内,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安装通道,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在第二安装通道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上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一导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一个适配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只能够从左右方向套装在第一导轨上,但是无法从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导轨脱离,则同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壳体的滑动连接;同样的,在第二壳体上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二导轨,第二连接板上设置一个适配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只能够从左右方向套装在第二导轨上,但是无法从上下方向上与第二导轨脱离,则同样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壳体的滑动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外壳还设有锁定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锁定结构,同样可以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外壳,该移动终端外壳的结构与上述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的外壳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翻转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翻转机构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展开或折叠,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时,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翻转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翻转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通过铰链结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铰链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铰链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外壳还包括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翻转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支撑壳体设置,所述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所述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均能够容纳所述铰链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上设有供所述翻转机构通过的支撑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支撑通道的尺寸大于所述铰链结构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外壳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翻转机构滑动至设定位置时将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设有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长槽,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限制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两个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钮和卡接件,两个所述卡接件通过弹簧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居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侧,所述卡接件上设有配合面,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将所述卡接件的配合面压紧在对应侧的所述长槽的槽沿上,所述卡接件具有在被压紧时伸到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外侧的伸出部,所述按钮固定连接在所述伸出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侧面上对应所述卡接件设有辅助杆,所述弹簧设于所述辅助杆与对应的所述卡接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为圆台,所述圆台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圆台的小径端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并构成所述伸出部,所述圆台的侧面构成所述配合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穿孔,所述两侧壁上的所述穿孔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所述穿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长槽的槽宽,所述长槽在其延伸路径上贯穿所述穿孔,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穿孔处时,其配合面能够被压紧在所述穿孔的孔口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上均设有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支撑在所述长槽内,所述支撑杆在所述长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长槽的槽宽。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侧面上均设有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与对应侧所述导槽的槽底贴合,所述限位杆在所述导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导槽的槽宽。
13.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框,所述支撑壳体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安装框,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支撑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上设有用于安装柔性显示面板的安装面,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时,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支撑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的所述安装面共面。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外壳为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
CN202022153004.7U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2259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53004.7U CN212259062U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53004.7U CN212259062U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9062U true CN212259062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53004.7U Active CN212259062U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9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017B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子装置
US6890187B2 (en) Interconnect module
US20070205702A1 (en) Hard disk drawing device
US8419082B2 (en) Latching mechanism and computer chassis using the same
CN115388085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4658752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1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0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49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2259062U (zh)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CN115515346A (zh) 电子设备
CN11205511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及移动终端
CN213279745U (zh) 电子装置
CN110708914A (zh) 卡扣组件、板卡以及电子设备
CN101371406A (zh) 具有改进的闩锁机构的连接器
CN101739065B (zh) 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
CN114170909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281847A (zh) 光学连接器插座与模块以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
CN110471498B (zh) 可折叠智能设备
CN117823517A (zh) 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899062A (zh) 折叠屏设备及铰链组件
CN116677701A (zh)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18448666U (zh) 电子设备
CN117780767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6812378U (zh) 锁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