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8750A -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8750A
CN114658750A CN202210396961.3A CN202210396961A CN114658750A CN 114658750 A CN114658750 A CN 114658750A CN 202210396961 A CN202210396961 A CN 202210396961A CN 114658750 A CN114658750 A CN 114658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inge mechanism
linkage
swing arm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69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孝刚
何宗文
刘喜明
成东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969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87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8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87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7285 priority patent/WO202319799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5Pivotal connections with at least a pair of arms pivoting relatively to at least one other arm, all arms being mounted on one p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领域,铰链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转动部、联动件和浮动支撑部,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件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中的至少一者支撑所述浮动支撑部,所述基座中背离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壁与所述浮动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均位于所述基座朝向其屏幕支撑侧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部避让所述浮动支撑部,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与所述浮动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Description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兼顾便携性和大显示面积等特点,折叠式电子设备越发受到消费者青睐。折叠式电子设备中通常设有铰链机构,铰链机构使折叠式电子设备具备折叠能力。目前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多为外翻式结构,这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位于外侧,导致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容易与外界的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等,对显示屏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容易与外界的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等,对显示屏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其包括基座、第一转动部、联动件和浮动支撑部,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联动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转动部均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联动件为一体式结构件,各所述联动件均包括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与多个第一转动部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各所述连接部均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部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联动件中包括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浮动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座朝向其屏幕支撑侧的一侧,且所述浮动支撑部与所述基座沿二者的分布方向活动连接;
所述铰链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件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中的至少一者支撑所述浮动支撑部,所述基座中背离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壁与所述浮动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均位于所述基座朝向其屏幕支撑侧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部避让所述浮动支撑部,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与所述浮动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屏、屏幕支撑部和上述铰链机构,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屏幕支撑部,所述显示屏支撑于所述铰链机构的浮动支撑部和各所述屏幕支撑部上。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铰链机构,铰链机构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部固定连接,以使相邻的屏幕支撑部能够通过铰链机构形成连接关系。并且,第一联动件通过其第二转动部能够与基座上的第一转动部形成转动配合关系,第二联动件通过其第二转动部与基座上的另一第一转动部形成转动配合关系,从而在相邻的屏幕支撑部相对运动时,使得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亦可以产生相对运动,使电子设备具备展开和折叠的能力。同时,由于利用上述铰链机构形成的电子设备为内折式电子设备,进而在该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使得屏幕支撑部和铰链机构能够为显示屏提供防护作用,防止显示屏与外界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这可以提升电子设备中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另外,上述铰链机构中,联动件为一体式结构件,这使得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相对较高,且在组装基座的过程中,可以降低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的组装难度,节省连接物料。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中基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中支撑板与基座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座、110-固定部、120-座体、131-第一转动部、132-导轨、140-限位件、150-定位件、161-第一限位凸起、171-第一铰接部、181-齿轮孔、190-限位槽、
200-联动件、210-连接部、220-第二转动部、221-导槽、231-第二铰接部、241-滑套、
300-浮动支撑部、
410-第一同步摆臂、420-第二同步摆臂、431-第一齿轮、432-第二齿轮、441-第二限位凸起、450-齿轮轴、
510-第一弹性件、520-第二弹性件、530-第一螺钉、540-第二螺钉、
610-支撑板、620-第三铰接部、630-第四铰接部、
710-销轴、72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铰链机构,铰链机构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使电子设备具备折叠的能力。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显示屏和屏幕支撑部,屏幕支撑部用以为显示屏提供安装基础,且可以为显示屏提供支撑作用。屏幕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均与电子设备中包括两个屏幕支撑部为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工作状态等情况进行介绍,至于屏幕支撑部的数量为更多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思路相应拓展,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两个屏幕支撑部之间通过铰链机构连接,在铰链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屏幕支撑部之间具备相对运动的能力,进而使电子设备可以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相互切换。
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两个屏幕支撑部层叠且相对设置,显示屏位于两个屏幕支撑部之间。当然,两个屏幕支撑部可以呈相互平行的状态,或者,两个屏幕支撑部之间亦可以存在数值相对较小的锐角。
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屏的显示面为一平面,两个屏幕支撑部亦基本呈共面状态。当然,考虑加工精度以及显示屏自身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处于展开状态的显示屏的显示面可能并非为一绝对的平面结构,显示屏中显示面的某些位置可能存在些许弯曲变形等,在这种情况下,亦可以认为显示屏(或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
如上所述,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显示屏会随屏幕支撑部的相对运动而发生变形,继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部分为柔性结构。具体来说,显示屏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部、第二显示部和第三显示部,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通过第三显示部连接,使三者连为一个整体。可选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为硬质屏,以提升二者的使用寿命,第三显示部为柔性屏,且使第三显示部的位置对应于铰链机构的所在位置,保证第三显示部不会对铰链机构的正常弯折和展开动作产生妨碍。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整体为柔性屏,这亦可以保证显示屏具备随铰链机构动作而变形的能力,且可以提升显示屏的一致性,进而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包括基座100、第一转动部131、联动件200和浮动支撑部300。
基座100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等硬质材料形成,基座100是整个铰链机构中的基础部分,铰链机构中的其他结构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基座100上,以与基座100形成连接关系。可选地,如图1所示,基座100可以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10和座体120,其中,固定部110可以作为座体120的封装结构,使整个铰链机构的外部结构更为完整和平实,座体120可以作为基座中主要与其他部件连接的部分,当然,固定部110上亦可以安装有其他部件,如下文提及的第二弹性件520即可安装在固定部110上。如图1所示,固定部110和座体120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螺钉540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关系,固定部110和座体120各自的实际结构和尺寸等参数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并且,铰链机构中的部件或结构大多是对称设置地,如第一转动部131,第一转动部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转动部131均设置在基座100上。在排除所在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转动部131中包括两个在结构上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动部131,两个第一转动部131中的一者用以与一个联动件200连接,另一者用以与另一联动件200连接。
相似地,用以与第一转动部131连接的第二转动部220的数量亦为多个,多个第二转动部220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一转动部131配合。多个第二转动部220中,包括两个第二转动部220与上述结构对称的两个第一转动部131一一对应配合,且形成转动连接关系,且两个第二转动部220中的一者与一个联动件200的连接部210连接,另一者与另一联动件200的连接部210连接。
如上所述,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相互配合,二者之间形成有转动配合关系。具体地,二者均可以为弧形结构件等转动轴线位于二者之外的结构组合,一方面可以降低基座100及整个铰链机构的尺寸,且降低基座100的复杂程度。在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采用前述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在基座100上设置限位结构等,为第二转动部220提供垂直于前述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二转动部220与第一转动部131之间的转动配合关系较为稳定。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转动部131可以设有沉槽,且使第二转动部220滑动设置于沉槽内,使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形成转动配合关系。同时,可以在沉槽的内壁设有导轨132,导轨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动部220相对基座100的运动轨迹相同,同时,通过在第二转动部220上设置导槽221,利用导轨132和导槽221滑动配合,即可保证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能够稳定地保持相对转动状态。并且,在导轨132和导槽221的作用下,还可以使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在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的限位配合关系更稳定。
进一步地,可以使导轨132设置在第一转动部131的沉槽的侧壁,也即第一转动部131的沉槽中垂直于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的表面。基于此,使得导轨132和导槽221还能够在垂直于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关系,进而保证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之间的转动配合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包括联动件200,联动件200的数量为多个,各联动件200均包括连接部210和上述第二转动部220,从而使多个联动件200的第二转动部220能够与多个第一转动部131一一对应配合。并且,联动件200为一体式结构件,一方面可以提升第二转动部220与连接部2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第二转动件和连接部210与铰链机构中其他部件组装时的难度。
如上所述,多个第一转动部131中的至少一者与一个联动件200连接,且二者形成联动关系;多个第一转动部131中的至少其他一者与另一联动件200连接,且二者形成联动关系。
同时,其中,连接部均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部固定连接,以使电子设备中相邻的屏幕支撑部能够与铰链机构形成连接关系,进而使相邻的屏幕支撑部能够利用铰链机构相对运动。具体地,连接部均可以利用螺纹件等与对应的屏幕支撑部形成固定连接关系。至于各连接部的实际结构和尺寸等,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中屏幕支撑部等其他部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对应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如上所述,多个联动件200中的至少一者与至少一个第一转动部131连接,且多个联动件200中的至少其他一者与至少其他一个第一转动部131连接。为了便于描述,可选地,多个联动件200中的两者分别为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二者的结构和尺寸等可以完全相同。
其中,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二者分别位于整个铰链机构的相背两侧,以分别与对应的屏幕支撑部连接。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联动件均分布于整个铰链机构的一侧,且多个第一联动件沿整个铰链机构中尺寸较大的一个方向分布,该方向具体可以为铰链机构的长度方向,也是铰链机构中第一转动部131(或下文提及的第一同步摆臂410)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该方向具体为图1中的方向A。对应地,多个第二联动件均分布于整个铰链机构的另一侧,且多个第二联动件沿整个铰链机构的前述长度方向分布。多个第一联动件和多个第二联动件均与电子设备中对应的屏幕支撑部固定连接,以提升相邻的屏幕支撑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受力稳定性。
同时,利用转动配合的第一转动部131和第二转动部220,使得基座100能够将相邻的两个屏幕支撑部连接在一起,且在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相对运动时,能够带动对应的第二转动部220相对第一转动部131转动。
如上所述,铰链机构包括浮动支撑部300,浮动支撑部300设置于基座100朝向其屏幕支撑侧的一侧,也即,浮动支撑部300位于基座100的一侧。如上所述,基座100为铰链机构的基础部分,且其基本位于铰链机构的中间位置,进而使得基座100具备为显示屏提供支撑作用的能力,且使显示屏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基座100上,通过使浮动支撑部300位于基座100的屏幕支撑侧,可以进一步利用浮动支撑部300为显示屏提供支撑作用,以提升屏幕的被支撑效果。
并且,浮动支撑部300与基座100在二者的分布方向上活动连接,使得浮动支撑部300具备向靠近基座100或向远离基座100运动的能力。前述分布方向具体可以为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垂直于整个铰链机构的方向,或者说垂直于处于展开状态的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更直观地,前述方向可以为图1中部件的分解方向。
上述结构的铰链机构工作时具有至少两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第一状态与电子设备的上述展开状态对应,第二状态与上述电子设备的上述折叠状态对应。
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件的连接部210位于基座100的一侧,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210位于基座100的另一侧,从而使铰链机构整体上处于展开的状态,以在为显示屏的中间部分提供支撑作用的同时,保证通过铰链机构连接的屏幕支撑部亦基本处于共面状态,且分别为显示屏的两侧部分提供支撑作用。
并且,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使多个第二转动部220中的至少一者支撑浮动支撑部300,使得铰链机构能够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使显示屏稳定地支撑在浮动支撑部300上,提升铰链机构对显示屏的支撑效果;同时,在第二转动部220支撑浮动支撑部300的情况下,使得浮动支撑部300与基座100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具体来说,可以使基座100中背离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壁与浮动支撑部30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210均位于基座100朝向自身屏幕支撑侧的一侧。并且,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转动部220避让浮动支撑部300,进而使得浮动支撑部300能够在显示屏等部件的挤压作用下向靠近基座100的方向运动,这使得浮动支撑部300能够避让显示屏,为显示屏提供避让空间,防止显示屏在被折叠的过程中出现被挤压而损坏的情况,与此同时,浮动支撑部300与基座100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基座100的外侧壁与浮动支撑部30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如上所述,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与屏幕支撑部连接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210均位于基座100的屏幕支撑侧,也即,显示屏与屏幕支撑部均位于基座100的同一侧,使得显示屏整体上被屏幕支撑部和铰链机构所包裹,形成“内折式”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铰链机构,铰链机构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210均能够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部固定连接,以使相邻的屏幕支撑部能够通过铰链机构形成连接关系。并且,第一联动件通过其第二转动部220能够与基座100上的第一转动部131形成转动配合关系,第二联动件通过其第二转动部220与基座100上的另一第一转动部131形成转动配合关系,从而在相邻的屏幕支撑部相对运动时,使得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亦可以产生相对运动,使电子设备具备展开和折叠的能力。同时,由于利用上述铰链机构形成的电子设备为内折式电子设备,进而在该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使得屏幕支撑部和铰链机构能够为显示屏提供防护作用,防止显示屏与外界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这可以提升电子设备中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另外,上述铰链机构中,联动件200为一体式结构件,这使得连接部210和第二转动部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相对较高,且在组装基座100的过程中,可以降低连接部210和第二转动部220的组装难度,节省连接物料。
为了使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能够相对基座100同步转动,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还可以包括同步组件,同步组件包括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联动件连接,且二者形成联动关系,以使第一联动件能够带动第一同步摆臂410相对基座100转动;第二同步摆臂420与第二联动件连接,且二者形成联动关系,以使第二联动件能够带动第二同步摆臂420相对基座100转动,进而在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相对运动时,亦能够带动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相对转动。并且,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传动连接,进而在仅向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时,亦可以在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的传动作用下,使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均能够相对基座100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之间可以通过啮合齿形成传动连接关系,或者,二者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传动件形成传动连接关系。并且,为了保证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传动配合关系,如图5所示,可以使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均通过连杆720与基座100形成转动配合关系,进而在第一同步摆臂410相对基座100转动的情况下,保证第一同步摆臂410能够稳定地驱动第二同步摆臂420一并相对基座100转动。具体来说,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各自均可以借助连杆720与基座100形成稳定的转动配合关系,且两个连杆720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相互间隔。其中,在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可以使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均与对应的连杆720形成转动配合关系,或者,亦可以使各连杆720均与基座100形成转动配合关系。
如上所述,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可以通过啮合齿形成传动连接关系,也即,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均设有啮合齿,且二者可以通过各自的啮合齿直接结合,以形成传动配合关系。
为了减小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的啮合齿的分度圆直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铰链机构还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进而可以利用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为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提供桥接作用,以减小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各自的啮合齿的分度圆直径,进而减小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上对应部分结构的尺寸,降低铰链机构在垂直于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的尺寸。
当然,为了保证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的运动稳定性,可以为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均配设齿轮轴450,且使齿轮轴450安装在基座100的齿轮孔181上,以为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提供支撑作用。相应地,第一齿轮431和基座100中的一者与齿轮轴450之间需形成有转动配合关系,与第二齿轮432对应的齿轮轴450与基座100或第二齿轮432之间亦需要形成有转动配合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的外周壁进行加工,以形成啮合齿。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连杆720上安装配合齿轮,且使配合齿轮与第一同步摆臂410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进而在第一同步摆臂410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配合齿轮转动。通过配合齿轮与第一齿轮431传动连接,亦可以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齿轮431形成传动连接关系。
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齿轮标准件作为第一同步摆臂410的啮合齿,进而无需再在第一同步摆臂410的外周壁上额外加工啮合齿,可以大幅降低铰链机构的整体加工难度。相似地,第二同步摆臂420亦可以配设有配合齿轮,且使前述配合齿轮与第二齿轮432啮合,进而使第二同步摆臂420亦可以借助配合齿轮与第二齿轮432形成传动连接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同步摆臂410与对应的配合齿轮为例,二者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形成相对固定关系。考虑铰链机构的后期维护情况,可以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对应的连杆720在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且使配合齿轮与连杆720在前述方向上亦形成相对固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即可保证第一同步摆臂410能够通过连杆720与配合齿轮在前述周向上形成相对固定关系。相似地,第二同步摆臂420与对应的配合齿轮亦可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述周向上形成相对固定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连杆72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之间通过键连接相互配合,进而使连杆720随第一同步摆臂410相对基座100转动。在组装连杆720和基座100的过程中,可以在基座100上设置限位结构,且使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能够被限制在前述限位结构内,进而使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均与基座100在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形成较为稳定的相对固定关系。
如上所述,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均可以配设有配合齿轮,且使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均与配合齿轮形成传动配合关系。具体地,与第一同步摆臂410配合的连杆720的一端设置的配合齿轮具体可以为第三齿轮,与第二同步摆臂420配合的连杆720的一端设置的配合齿轮具体可以为第四齿轮。考虑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二同步摆臂420基本呈对称式结构,下文均以第一同步摆臂410进行介绍。其中,可以通过键连接的方式,使第三齿轮、连杆72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三者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保证第三齿轮和第一同步摆臂410能够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基座100可以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具体可以包括限位槽190,进而,在组装第一齿轮431、第二齿轮432和基座100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均安装在限位槽190内,且使限位槽190为第一齿轮431和第二齿轮432提供限位作用。同时,可以在限位槽190的侧壁上加工形成齿轮孔181,且使齿轮轴450的一端通过齿轮孔181穿设于第一齿轮431(或第二齿轮432),且最终插接至限位槽190的另一侧壁内,为第一齿轮431提供支撑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齿轮431和齿轮轴450为一体式结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升第一齿轮431和齿轮轴45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保证第一齿轮431和第一同步摆臂410之间联动过程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限位槽190的尺寸进行设计,使限位槽190在为第一齿轮431提供限位作用的同时,不会对齿轮轴450产生限位作用。
如上所述,第一同步摆臂410和第二同步摆臂420分别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连接,由于第一同步摆臂410和对应的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不同,进而在第一同步摆臂410随第一联动件以第一转动部131的轴线转动的过程中,还会使得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联动件产生相对运动。基于此,可以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联动件形成滑动配合关系,如图5所示,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联动件之间可以通过滑动配合的滑套241和销轴710形成滑动连接关系,滑套241设有轨道,销轴710穿设于滑套241中,且沿轨道相对滑套241运动。
为了防止第一同步摆臂410与连杆720在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相对运动,从而对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齿轮431(或第二同步摆臂420)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510,在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第一弹性件510连接于基座10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之间,以利用第一弹性件510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基座100在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形成挤压配合关系,进而限制第一同步摆臂410的自主转动,使铰链机构具备阻尼感。同时,在第一弹性件510的作用下,还可以防止第一同步摆臂410相对基座100沿前述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相对基座100运动。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510与第一同步摆臂410之间可以形成抵接或固定连接等直接连接关系,或者,二者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间接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一弹性件510的弹性力能够作用至第一同步摆臂410上。通过使第一弹性件510始终处于被挤压状态或被拉伸状态,使得铰链机构无论处于何种展开角度的情况下,均能够使第一同步摆臂410被挤压于基座100上,进而使第一同步摆臂410始终具有阻尼感;或者,还可以通过增设其他结构件,且在铰链机构处于某些角度范围内时,才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基座100相互挤压,而在铰链机构处于其他角度范围内时,则可以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基座100之间基本不存在相互挤压的情况。
更具体地说,第一弹性件510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以挤压第一同步摆臂410和基座100中与第一同步摆臂410贴合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可以设置有缺口,且使第一同步摆臂410与第一弹性件510均设置于前述缺口内,从而使基座100的前述缺口中朝向第一同步摆臂410的第一侧壁与第一同步摆臂410贴合,且使第一弹性件51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同步摆臂410和基座100的前述缺口的第二侧壁上,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沿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相对设置。当然,第一弹性件510的设置位置和连接形式还有多种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铰链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510、限位件140和定位件150,定位件150具体可以为平板状结构件,且定位件150与基座100在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间隔且固定设置,其中,定位件150与基座10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以提升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具体来说,可以在基座100上设置开口槽,且使定位件150与开口槽的槽口相对,基于此,第一弹性件51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均可以被设置于基座100的开口槽和定位件150之间,限位件140可以设置于第一同步摆臂410和定位件150之间。
并且,如图5所示,限位件140朝向第一同步摆臂410的一端设有多个沿转动轴线的周向(也即,围绕转动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161,对应地,第一同步摆臂410朝向限位件140的一端设有多个沿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441。
多个第一限位凸起161中的任一第一限位凸起161均可以卡持于多个第二限位凸起44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隙内,且多个第二限位凸起441中的任一第二限位凸起441均可以卡持于多个第一限位凸起16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在第一同步摆臂410和限位件140沿转动轴线的周向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61和第二限位凸起441,不仅可以使限位件140与第一同步摆臂410能够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转动配合,还可以使限位件14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能够在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活动配合,前述活动配合具体为沿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往复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限位件14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中的一者与第一弹性件510的一端连接,且可以使基座100和定位件150中的一者与第一弹性件510的另一端连接,根据与第一弹性件510连接的部件的具体情况,对应设定第一弹性件510的压缩或拉伸状态,即可在第一转动部131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使限位件140和第一同步摆臂410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如上所述,在限位件140位于第一同步摆臂410和定位件150之间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510的相背两端可以分别抵接于限位件140和定位件150之间。
更具体地,在第一限位凸起16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凸起441之间,且第一限位凸起161的相背两侧分别与其相背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凸起441接触这种配合状态下,可以使第一弹性件510处于自然状态。同时,除上述配合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均可以使第一弹性件510处于拉伸或被挤压状态,进而保证第一弹性件510具有使第一限位凸起161和第二限位凸起441处于前述配合状态的趋势,以及趋向于向前述配合状态转换的趋势。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如果第一同步摆臂410和限位件140未受到外力作用,铰链机构能够稳定地处于至少一种特定角度的状态。当然,在设计第一限位凸起161和第二限位凸起441的具体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在铰链机构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时,第一限位凸起161和第二限位凸起441能够处于前述配合状态,从而使铰链机构能够稳定地悬停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和前述两种状态之间的至少另一其他角度,以扩大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如上所述,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210均位于基座100朝向自身屏幕支撑侧的一侧,也即,铰链机构适用于内折式电子设备。在这类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需要利用铰链机构为显示屏提供容纳空间,保证显示屏不会被铰链机构中相对运动的部件所挤压。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具备与基座100相对运动能力的浮动支撑部300为显示屏提供避让作用,更具体地,在铰链机构设有浮动支撑部300的情况下,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为浮动支撑部300配设第二弹性件520,也即,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520,第二弹性件520可以连接在浮动支撑部300与基座100之间。并且,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使多个第二转动部220中的至少一者支撑浮动支撑部300的同时,挤压或拉伸第二弹性件520,以挤压浮动支撑部300和第二转动部220。具体地,如图3所示,通过第三螺钉530等部件可以将第二弹性件520组装在浮动支撑部300和基座100之间,且使第二弹性件520被挤压在第三螺钉530和基座100之间。
进而,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转动部220避让浮动支撑部300,进而使得浮动支撑部300能够在第二弹性件520的弹性作用下复位,也即,使浮动支撑部300向靠近基座10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浮动支撑部300与基座100之间的间距减小,提升浮动支撑部300的自动化能力,且可以进一步防止浮动支撑部300挤压显示屏。
如上所述,显示屏可以为整体式结构,且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支撑部,在相邻的两个屏幕支撑部对显示屏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下,显示屏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屏幕支撑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即对应于铰链机构的部分)也具备一定地被展平和被支撑效果。并且,还可以利用浮动支撑部300为显示屏的中间部分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显示屏中与铰链机构对应的部分的被支撑效果,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还可以包括支撑板610,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均连接有支撑板610,且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均用于带动对应的支撑板610相对基座100转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对应的支撑板610则可以为显示屏对应区域的部分提供支撑作用,从而使显示屏中对应于铰链机构的部分基本可以被支撑板610和浮动支撑部300一并所支撑,提升显示屏的整体被支撑效果,进而可以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与对应的支撑板610之间可以形成有固定连接关系,使支撑板610可以为显示屏提供可靠的支撑作用。另外,支撑板610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铰链机构中其他部件的形状和尺寸等参数对应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如上所述,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210均位于基座100朝向自身屏幕支撑侧的一侧,也即,铰链机构适用于内折式电子设备。在这类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需要利用铰链机构为显示屏提供容纳空间,保证显示屏不会被铰链机构中相对运动的部件所挤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包括支撑板610的情况下,为了为显示屏提供避让空间,可以使第一联动件与对应的支撑板610形成转动连接关系,进而使二者具备相对转动的能力。当然,由于第二联动件和第一联动件基本呈对称式结构,第二联动件与对应的支撑板6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参照第一联动件。
在第一联动件与支撑板610具备相对转动的能力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支撑板610能够相对第一联动件转动,可以使基座设有第一铰接部171,第一联动件可以设有第二铰接部231,支撑板610设有第三铰接部620和第四铰接部630,并且,通过使第一铰接部171与第三铰接部620转动连接,且使第二铰接部231与第四铰接部630转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第一铰接部171、第二铰接部231和第二转动部220等的转动轴线进行设计,更详细地,可以使第三铰接部620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转动部220的转动轴线背离第二联动件的一侧,从而在第一联动件以第二转动部220的转动轴线相对基座100的转动过程中,使支撑板610能够以第二转动部220的转动轴线作为虚拟轴相对基座100转动,同时,受第一铰接部171和第三铰接部620的连接作用,使得第一铰接部171能够在第三铰接部620的轨道内移动,达到使支撑板610具备相对第一联动件转动的能力的目的。
在联动件和支撑板610具备相对转动的能力的情况下,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各支撑板610均支撑于基座100,且各支撑板610背离基座100的第一表面共面,从而使得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具备相对转动的支撑部能够通过支撑在基座100上的方式,为显示屏中对应的部分提供可靠的支撑作用。
当然,在前述状态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板610相互靠近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之间均有间隔,以保证在铰链机构自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联动件能够和对应的支撑板610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使相邻的两个支撑板610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进而利用支撑板610的外扩作用,为显示屏提供避让空间,防止显示屏在被折叠的过程中,以及处于折叠状态时被支撑板610所挤压而损坏。
对应地,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均支撑各自对应的支撑板610,也即,与第一联动件对应的支撑板610支撑在第一联动件上,与第二联动件对应的支撑板610支撑在第二联动件上,且使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610各自的第一表面形成扩口状结构,且扩口朝向基座100。
具体来说,如上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支撑板610中用以支撑显示屏的第一表面共面,随着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相对转动,通过使第一联动件与对应的支撑板610亦能够相对转动,且使第二联动件与对应的支撑板610相对转动,使得前述相邻的两个支撑板610各自转动的角度能够超过90°,进而使得相邻的两个支撑板610中靠近基座100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板610中远离基座100的侧边之间的间距,达到使两个支撑板610形成前述扩口状结构,且扩口朝向基座100的目的。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切换至第二状态的铰链机构的支撑板610能够向远离显示屏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为显示屏提供避让作用,使得显示屏在被折叠的过程中,以及处于折叠状态时,均基本不会被支撑板610(或整个铰链机构)挤压。
更具体地,可以使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二者朝向支撑板610的一侧表面设置为斜面,从而在铰链机构动作的过程中,能够使支撑板610相对第一联动件转动预设角度,且支撑在第一联动件上。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屏幕支撑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其中,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各自的连接部210均连接有屏幕支撑部,也即,屏幕支撑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显示屏位于铰链机构中基座100的屏幕支撑侧,且显示屏支撑在铰链机构的浮动支撑部300和各屏幕支撑部上。具体来说,显示屏中对应于屏幕支撑部的部分均支撑在屏幕支撑部上,显示屏中对应于铰链机构的部分则至少支撑在铰链机构的浮动支撑部300上。基于上述铰链机构形成的电子设备,在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屏被铰链机构和屏幕支撑部所围绕,使电子设备形成为内折式电子设备,这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可以被屏幕支撑部和铰链机构所保护,从而使得显示屏不容易与外界物体发生摩擦或碰撞等,有利于提升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转动部、联动件和浮动支撑部,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联动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转动部均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联动件为一体式结构件,各所述联动件均包括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与多个第一转动部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各所述连接部均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部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联动件中包括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浮动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座朝向其屏幕支撑侧的一侧,且所述浮动支撑部与所述基座沿二者的分布方向活动连接;
所述铰链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件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中的至少一者支撑所述浮动支撑部,所述基座中背离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的外侧壁与所述浮动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均位于所述基座朝向其屏幕支撑侧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部避让所述浮动支撑部,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与所述浮动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和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分别通过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二同步摆臂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联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相对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联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和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均设有啮合齿,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同步摆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以挤压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和与所述基座中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贴合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限位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基座在所述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间隔且固定设置,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均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和所述定位件之间;
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一端设有多个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同步摆臂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设有多个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在所述转动轴线的周向上转动配合,且二者在所述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活动配合;
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以挤压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一同步摆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浮动支撑部和所述基座之间,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以挤压所述浮动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沉槽,所述第二转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沉槽内,所述沉槽的内壁设有导轨,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导槽,所述导轨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且所述导轨和所述导槽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所在的方向上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均连接有所述支撑板,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均用于带动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联动件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支撑板设有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三铰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四铰接部转动连接;
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各所述支撑板中背离所述联动件的第一表面共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均支撑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铰链机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联动件支撑所述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各自的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扩口状结构,且所述扩口朝向所述基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屏幕支撑部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屏幕支撑部,所述显示屏支撑于所述铰链机构的浮动支撑部和各所述屏幕支撑部上。
CN202210396961.3A 2022-04-15 2022-04-15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6587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6961.3A CN114658750A (zh) 2022-04-15 2022-04-15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CT/CN2023/087285 WO2023197993A1 (zh) 2022-04-15 2023-04-10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6961.3A CN114658750A (zh) 2022-04-15 2022-04-15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8750A true CN114658750A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6961.3A Pending CN114658750A (zh) 2022-04-15 2022-04-15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8750A (zh)
WO (1) WO202319799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5615A (zh) * 2022-09-13 2022-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684508A (zh) * 2022-12-26 2023-09-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电子设备
WO2023197993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3198207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368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US20210267077A1 (en) * 2020-02-20 2021-08-2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Hinge,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90211A (zh) * 2021-08-26 2021-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2052721A1 (zh) * 2020-09-14 2022-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162735U (zh) * 2021-02-09 2022-04-01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带升降驱动控制功能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6530B2 (en) * 2019-12-02 2023-08-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inge assembly
CN111706604A (zh) * 2020-07-08 2020-09-25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搭载小尺寸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机构及折叠设备
CN113163030B (zh) * 2021-03-19 2023-05-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2991958B (zh) * 2021-03-29 2023-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15860A (zh) * 2021-06-11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658751B (zh) * 2022-04-15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0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5368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US20210267077A1 (en) * 2020-02-20 2021-08-2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Hinge,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052721A1 (zh) * 2020-09-14 2022-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162735U (zh) * 2021-02-09 2022-04-01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带升降驱动控制功能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3790211A (zh) * 2021-08-26 2021-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993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3198207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5405615A (zh) * 2022-09-13 2022-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684508A (zh) * 2022-12-26 2023-09-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6684508B (zh) * 2022-12-26 2024-05-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7993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58751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3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0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94183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315860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658752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EP4311208A1 (en) Folding mechanism,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467633B2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EP3876504A1 (en) Rotary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4658749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63030B (zh)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067926A (zh)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7207307U (zh) 一种阻尼铰链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2751960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885859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405615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US20240019911A1 (en) Hinge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499055U (zh) 连接结构及活动机构
CN216044966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2449036A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CN113472919A (zh) 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2738308B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870707B (zh) 折叠机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