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5859U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5859U
CN212255859U CN202021062359.9U CN202021062359U CN212255859U CN 212255859 U CN212255859 U CN 212255859U CN 202021062359 U CN202021062359 U CN 202021062359U CN 212255859 U CN212255859 U CN 212255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ransparent cover
module
cover plat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23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23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5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5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5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透明盖板、第一镜头、反射组件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一镜头设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透明盖板进入所述第一镜头;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镜头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组件具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反射从第一镜头传输至所述反射组件的光线;所述第二镜头被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反射组件所反射的光,并在镜头像面成像,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RED≥1.0,能够实现微距成像。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拍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人们希望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微距拍照。目前,为了是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微距拍照,通常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上外接镜头,通过外接镜头实现微距拍照。外接镜头实现微距拍照需要设置单独的外接镜头,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分离,导致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的镜头对位困难,进而使拍照时操作复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微距拍照时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的镜头对位困难,导致拍照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
透明盖板;
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设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透明盖板进入所述第一镜头;
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镜头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组件具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反射从第一镜头传输至所述反射组件的光线;
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被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反射组件所反射的光,并在所述第二镜头的像面成像;
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RED≥1.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待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透明盖板进入第一镜头,反射光线经过第一镜头后照射至反射组件的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镜头,最终通过第二镜头在像面上成像,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大于等于1,能够实现微距拍照,并且镜头模组能够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微距拍照时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的镜头对位困难,导致拍照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镜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镜头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镜头的色差图;
图4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镜头的场曲图;
图4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镜头的畸变图;
图5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镜头的色差图;
图5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镜头的场曲图;
图5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镜头的畸变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的示意图。
图中:
100、镜头模组;110、透明盖板;120、第一镜头;121、第一透镜;122、第二透镜;123、第三透镜;124、第四透镜;130、反射组件;140、第二镜头;141、第五透镜;142、第六透镜;143、第七透镜;144、第八透镜;150、运动组件;160、导光组件;
10、显示屏;11、显示区域;12、非显示区;20、边框;30、主板;40、电池;5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如图1所示,该镜头模组100包括透明盖板110、第一镜头120、反射组件130和第二镜头140,第一镜头120设于透明盖板110的一侧,外界光线能够透过透明盖板110进入第一镜头120;反射组件130设于第一镜头120远离透明盖板110的一侧,反射组件130具有反射面,反射面用于反射从第一镜头120传输至反射组件130的光线;第二镜头140被配置为能够接收反射组件130所反射的光,并在第二镜头140的像面成像,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RED(Lateral magnification,光学放大倍率)≥1.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待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透明盖板110进入第一镜头120,反射光经过第一镜头120后照射至反射组件130的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镜头140,最终通过第二镜头140在像面上成像,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RED大于等于1,能够实现微距拍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微距拍照时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的镜头对位困难,导致拍照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运动组件150、导光组件160和发光元件(图中未示出),运动组件150和第一镜头120连接,运动组件150用于调节第一镜头120和透明盖板110之间的距离。导光组件160设于透明盖板110靠近第一镜头120的一侧,发光元件的出光部和导光组件160相对。发光元件向导光组件提供光源,导光组件160用于将发光元件所发的光转化为均匀的光线,以在微距拍照时对待拍摄物体进行补光,提升微距拍摄的照片品质。
通过运动组件150能够调节第一镜头120和透明盖板110之间的距离,通过运动组件150保证成像范围和实现对焦。通过发光元件向导光组件160提供光源,进而能对待拍摄物体提供光源,实现0cm成像。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透明盖板110可以是玻璃盖板或者透明塑料盖板等,透明盖板110一方面用于使外部光线进入第一镜头120,另一方面透明盖板110可以保护第一镜头120。在实际应用中,透明盖板11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可以设置有通孔,透明盖板110可以设置在该通孔。其中,透明盖板110可以和电子设备的壳体平齐或者透明盖板110可以突出于电子设备壳体的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光学参数如下:
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的差值小于等于10°且大于等于0°。第一镜头120的物方数值孔径NAO(NumericalAperture,物方数值孔径)≥0.2;第二镜头140的物方数值孔径NAO≥0.2;第一镜头120的光圈数F≤2.5;第二镜头140的光圈数F≤2.5。
镜头模组100的物距OBJ(Object distance,成像物距)≥0.9毫米,也即是透明盖板110和第一镜头120之间的距离大于0.9毫米。
示例的,第一镜头120的有效焦距EFL(Effective focal length,有效焦距)为2.21毫米,第一镜头120的物方数值孔径NAO为0.23,第一镜头120的光圈数F为2.2,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为68度;第二镜头140的有效焦距EFL为2.64毫米,第二镜头140的物方数值孔径NAO为0.23,第二镜头140的光圈数F为2.2,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为68.1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大于等于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并且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能够实现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匹配。并且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数值孔径NAO≥0.20,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光圈数F≤2.5,镜头模组100的物距OBJ≥0.9mm,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放大倍率RED≥1.0,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差值小于等于10度,解决了微距成像中近焦物距较大、光学放大倍率较低、近焦处边缘调制传递函数MTF损失较为严重、分辨率较低、体积过大的问题。在保证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子设备0cm超微距高精度成像,并且该镜头模组100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率、0cm近焦处清晰成像,边缘视场无损等优点,所成的图像可用于细微结构观测,或者医疗性质的检查及判别。
第一镜头120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在透明盖板110和反射组件130之间依次排布。第二镜头140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在反射组件130的出光侧依次排布。
其中,第一镜头120中的多个透镜可以是塑料透镜或者玻璃透镜,或者第一镜头120中的多个透镜部分为塑料透镜部分为玻璃透镜。第二镜头140中的多个透镜可以是塑料透镜或者玻璃透镜,或者第二镜头140中的多个透镜部分为塑料透镜部分为玻璃透镜。第一镜头120中的透镜数量和第二镜头140中的晶片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中的透镜可以是非球面镜片或者球面镜片。
比如,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中透镜的组合方式可以是4P(Plastic Lens,塑料镜片)+4P、2P+3P、3P+4P、2P+4P、3G(Glass Lens,玻璃镜片)+3G、2G+4G、1G2P+3P或者2G2P+1G3P中的任意一种。其中,P代表塑料镜头,G代表玻璃透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中的透镜的组合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将以第一镜头120包括四个透镜为例对第一镜头12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镜头120可以包括:第一透镜121、第二透镜122、第三透镜123和第四透镜124,第一透镜121具有凸面,凸面朝向透明盖板110;第二透镜122设于第一透镜121远离透明盖板110的一侧,并且第二透镜122靠近第一透镜121的一侧具有凹面;第三透镜123设于第二透镜122远离第一透镜121的一侧,第三透镜123双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124设于第三透镜123远离第二透镜122的一侧,第四透镜124双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123靠近第二透镜122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第三透镜123靠近第四透镜124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凸面,第四透镜124靠近第三透镜123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第四透镜124远离第三透镜123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
第一透镜121在光轴处凸面朝向透明盖板110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122靠近第一透镜121的一面在光轴处具有凹面,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123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第二透镜122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四透镜124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四透镜124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
第一透镜121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色差、场曲和畸变。
第二透镜122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第一透镜121侧且凹面呈弯月形状。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色差、场曲和畸变。
第三透镜123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第二透镜122侧,凸面朝向像侧。因此,光线向第三透镜123的入射角变为适当的值,并且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差、场曲和畸变。
第四透镜124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第三透镜123侧,且凹面朝向反射组件130侧。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第四透镜124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因此,更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
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面的非球面上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长度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时,在光轴方向的长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71
在此基础上第一镜头120的数据如下:
第一镜头120的有效焦距EFL为2.21毫米;
第一镜头120的光圈数F为2.2;
第一镜头120的物方数值孔径NAO为0.23毫米;
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为68度。
第一镜头120的表面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72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81
在表1中,r为近轴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编号i中的1表示第一透镜121靠近透明盖板110的一面,2表示第一透镜121远离透明盖板110的一面,3表示第二透镜122靠近第一透镜121的一面,4表示第二透镜122远离第一透镜121的一面,5表示第三透镜123靠近第二透镜122的一面,6表示第三透镜123远离第二透镜122的一面,7表示第四透镜124靠近第三透镜123的一面,8表示第四透镜124远离第三透镜123的一面。
第一镜头120的组成透镜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82
第一透镜121的非球面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83
表3(续)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84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091
当第一镜头120中的参数如上述表中所示时,第一镜头120的轴上色差如图4a所示,在图4a中横坐标为色差,第一镜头120的场曲图如图4b所示,在图4b中横坐标为场曲,第一镜头120的畸变图如图4c所示,在图4c中横坐标为畸变。如图4a、4b和4c所示,第一镜头120的色差、场曲和畸变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如图3所示,第二镜头140包括:第五透镜141、第六透镜142、第七透镜143和第八透镜144;第五透镜141具有凸面,凸面朝向反射组件;第六透镜142设于第五透镜141远离反射组件130的一侧,并且第六透镜142靠近第五透镜141的一侧具有凹面;第七透镜143设于第六透镜142远离第五透镜141的一侧,第七透镜143双面为非球面;第八透镜144设于第七透镜143远离第六透镜142的一侧,第八透镜144双面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143靠近第六透镜142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第七透镜143靠近第八透镜144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凸面,第八透镜144靠近第七透镜143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第八透镜144远离第七透镜143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
第五透镜141在光轴处凸面朝向透明盖板110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六透镜142靠近第五透镜141的一面在光轴处具有凹面,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七透镜143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第六透镜142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八透镜144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八透镜144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
第五透镜141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色差、场曲和畸变。
第六透镜142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第一透镜121侧。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色差、场曲和畸变。
第七透镜143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第五透镜141侧,且凸面朝向像侧。因此,光线向第七透镜143的入射角变为适当的值,并且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差、场曲和畸变。
第八透镜144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第七透镜143侧,且凹面朝向反射组件130侧。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差、像散、场曲和畸变。第八透镜144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
在此基础上二镜头的数据如下:
第二镜头140的有效焦距EFL为2.64毫米;
第二镜头140的光圈数F为2.2;
第二镜头140的物方数值孔径NAO为0.23毫米;
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为68.1度。
第二镜头140的表面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101
在表4中,r为近轴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编号i中的1表示第五透镜141靠近反射组件130的一面,2表示第五透镜141远离反射组件130的一面,3表示第六透镜142靠近第五透镜141的一面,4表示第六透镜142远离第五透镜141的一面,5表示第七透镜143靠近第六透镜142的一面,6表示第七透镜143远离第六透镜142的一面,7表示第八透镜144靠近第七透镜143的一面,8表示第八透镜144远离第七透镜143的一面。
第二镜头140的组成透镜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111
第一透镜121的非球面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112
表6(续)
Figure BDA0002533714480000113
当第二镜头140中的参数如上述表中所示时,第二镜头140的轴上色差如图5a所示,在图5a中横坐标为色差,第二镜头140的场曲图如图5b所示,在图5b中横坐标为场曲,第二镜头140的畸变图如图5c所示,在图5c中横坐标为畸变。如图5a、5b和5c所示,第二镜头140的色差、场曲和畸变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进一步的,第一镜头120还可以包括第一封装壳体,第一透镜121、第二透镜122、第三透镜123和第四透镜124封装于第一封装壳体。第二镜头140还可以包括第二封装壳体,第五透镜141、第六透镜142、第七透镜143和第八透镜144封装于第二封装壳体。
运动组件150可以包括马达和滑轨等,马达输出轴和第一镜头120连接,比如马达输出轴可以和第一封装壳体连接。滑轨沿第一镜头120到透明盖板110的方向设置,马达驱动第一镜头120沿滑轨运动。
导光组件160设于透明盖板110靠近第一镜头120的一侧。导光组件160可以包括导光膜,导光膜环绕透明盖板110和第一镜头120之间的区域。示例的第一镜头120和透明盖板110可以是圆形,此时导光膜可以是空心柱状结构,该空心柱状结构的一端和透明盖板110连接,该空心柱状结构的另一端和第一镜头120连接,形成封闭的腔体。在导光膜的外侧可以是设置有全反射膜,该全反射膜用于防止漏光,全反射膜上可以开设有透光孔,透光孔和电子设备中的光源相对,以使光源所发的光能够进入导光组件160。
反射组件130包括直角棱镜,直角棱镜的直角面为反射面,该面上可以设置有镜面反射涂层。第一镜头120和直角棱镜的一个直角面相对,第二镜头140和直角棱镜的另一个直角面相对。第一镜头120的光轴和第二镜头140的光轴垂直。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反射组件130也可以包括其他反射镜,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发光元件可以是LED发光元件或者发光元件可以是和电子设备闪光灯共用。
如图1所示,物体AB在物面上的高度为y,物体AB经过第一镜头120、反射组件130和第二镜头140在像面成像为A’B’,A’B’的高度为y’,y’/y大于1,也即是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放大倍率大于等于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虚线表示光路,箭头表示光传播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待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透明盖板110进入第一镜头120,反射光经过第一镜头120后照射至反射组件130的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镜头140,最终通过第二镜头140在像面上成像,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大于等于1,能够实现微距拍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微距拍照时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的镜头对位困难,导致拍照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大于等于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并且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能够实现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匹配。并且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数值孔径NAO≥0.20,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光圈数Fno≤2.5,镜头模组100的物距OBJ≥0.9mm,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放大倍率RED≥1.0,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差值小于等于10度,解决了微距成像中近焦物距较大、光学放大倍率较低、近焦处边缘调制传递函数MTF损失较为严重、分辨率较低、体积过大的问题。在保证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子设备0cm超微距高精度成像,并且该镜头模组100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率、0cm近焦处清晰成像、边缘视场无损等优点,所成的图像可用于细微结构观测,或者医疗性质的检查及判别。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100。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盖50后盖50上设置有安装部,透明盖板设于安装部。其中,后盖可以是金属后盖、玻璃后盖或者塑料后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电子阅读器或者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0、边框20、主板30、电池40以及后盖50。其中,显示屏10安装在边框2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显示屏10作为电子设备的前壳。后盖50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边框上,显示屏10、边框20与后盖50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模块。同时,显示屏10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显示屏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
显示屏10上可以设置有玻璃盖板。其中,玻璃盖板可以覆盖显示屏10,以对显示屏1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1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
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1以及非显示区域12。其中,显示区域11执行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12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12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受话器、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2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1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个区域。
显示屏1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屏10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显示屏10只包括显示区域11,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此时,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可以隐藏在显示屏10下方,而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
边框20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其中,边框2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主板30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主板30可以安装在边框20上,并随边框20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主板30上设置有接地点,以实现主板30的接地。主板30上可以集成有马达、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0可以电连接至主板30。
主板30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向显示屏10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显示屏10显示信息。
电池40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电池40可以安装在边框20上,并随边框20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电池40可以电连接至主板30,以实现电池40为电子设备供电。其中,主板3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4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后盖5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的外部轮廓。后盖50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50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50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的镜头或者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为微距镜头,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100通常适用于后置摄像头。
镜头模组100可以连接于后盖50、主板30或者边框20。其中,透明盖板110可以设置于后盖50,运动组件150可以设置于后盖50、边框20或者主板30,第一镜头120和运动组件150连接,第二镜头140可以连接于边框20或者主板3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100,待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透明盖板110进入第一镜头120,反射光经过第一镜头120后照射至反射组件130的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镜头140,最终通过第二镜头140在像面上成像,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大于等于1,能够实现微距拍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微距拍照时外接镜头和电子设备的镜头对位困难,导致拍照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进一步的,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大于等于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并且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能够实现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匹配。并且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数值孔径NAO≥0.20,第一镜头120和第二镜头140的光圈数Fno≤2.5,镜头模组100的物距OBJ≥0.9mm,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放大倍率RED≥1.0,第二镜头140的视场角FOV2和第一镜头120的视场角FOV差值小于等于10度,解决了微距成像中,近焦物距较大、光学放大倍率较低、近焦处边缘调制传递函数MTF损失较为严重、分辨率较低、体积过大的问题。在保证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子设备0cm超微距高精度成像,并且该镜头模组100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率、0cm近焦处清晰成像、边缘视场无损等优点,所成的图像可用于细微结构观测,或者医疗性质的检查及判别。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
透明盖板;
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设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外界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透明盖板进入所述第一镜头;
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镜头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反射组件具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反射从第一镜头传输至所述反射组件的光线;
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被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反射组件所反射的光,并在所述第二镜头的像面成像;
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放大倍率RED≥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和所述第一镜头连接,所述运动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透明盖板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设于所述透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镜头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部和所述导光组件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直角棱镜,所述直角棱镜的斜面为反射面,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直角棱镜的一个直角面相对,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直角棱镜的另一个直角面相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满足如下条件:
所述第二镜头的视场角FOV和所述第一镜头的视场角FOV的差值小于等于10°且大于等于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满足如下条件:
所述第一镜头的物方数值孔径NAO≥0.2;
所述第二镜头的物方数值孔径NAO≥0.2;
所述第一镜头的光圈数F≤2.5;
所述第二镜头的光圈数F≤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在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反射组件之间依次排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至少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凸面,所述凸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透镜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具有凹面;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设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三透镜双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所述第三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凸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设于所述第三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所述第四透镜双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靠近所述第三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所述第四透镜远离所述第三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在所述反射组件的出光侧依次排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至少包括: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凸面,所述凸面朝向所述反射组件;
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设于所述第五透镜远离所述反射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第六透镜靠近所述第五透镜的一侧具有凹面;
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设于所述第六透镜远离所述第五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七透镜双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七透镜靠近所述第六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所述第七透镜远离所述第六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凸面;
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设于所述第七透镜远离所述第六透镜的一侧,所述第八透镜双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八透镜靠近所述第七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所述第八透镜远离所述第七透镜的一侧在光轴处具有凹面。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镜头模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后盖,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安装部,透明盖板设于所述安装部。
CN202021062359.9U 2020-06-10 2020-06-10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255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2359.9U CN212255859U (zh) 2020-06-10 2020-06-10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2359.9U CN212255859U (zh) 2020-06-10 2020-06-10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5859U true CN212255859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2359.9U Active CN212255859U (zh) 2020-06-10 2020-06-10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5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7077B2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501839B2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11163134B2 (en) Imaging lens system,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078643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3048774A (zh) 成像光学系统、具有该系统的摄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
JP2012002846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KR102048984B1 (ko) 소형 망원 광학계
JP2012068355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09069193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JP2012208148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12189893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13195781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03064176B (zh) 成像光学系统、具有该系统的摄像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JP5663367B2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US20220311917A1 (en) Optical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3161878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1580255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255859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13195688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212255858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255857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5951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002832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05037764A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11580254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