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0585U -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 Google Patents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0585U
CN212250585U CN202020570278.3U CN202020570278U CN212250585U CN 212250585 U CN212250585 U CN 212250585U CN 202020570278 U CN202020570278 U CN 202020570278U CN 212250585 U CN212250585 U CN 212250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arc
wind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02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洲
梁浩
饶长健
梁文龙
黄燕宁
王孝忱
雷亚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5702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0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0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0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一种机头组件包括出风风道以及导风板,若干导风板将出风风道间隔呈若干出风部,出风部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其中:第一风壁包括第一弧形导流面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第一弧形导流面上的第一出流面;第二风壁包括第二弧形导流面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第二弧形导流面上的第二出流面;第一出流面和第二出流面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二出流面,第二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一出流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的出风风量大、风压强。

Description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无叶风扇中外界气流吸入到风扇内,经动力系统将外界气流变为高速旋转的气流,上述高速旋转的气流经扩散组件进入到机头中的出风组件中,经出风组件上的出风口出流到外界。
但是出风组件一般具有左右两个出风风道,每个出风风道由两个相对设置的风壁结构所围成,出风口为两风壁对接处预留的间隙。进入出风风道中的气流,其中一部分沿着风壁的内表面流动,在出风口处,两侧风壁上的气流需要向出风口处汇集。因出风风道长度大,为了减少气流在出风风道内的沿程损失,一般将上述的风壁结构设计为弧形结构,其具有弧形导流面,当两个弧形的风壁相对设置时,出风口如上述,处于两个封闭的中间处,导致气流在朝向出风口汇聚时,部分气流的分流会出现对流现象,对流降低了无叶风扇出风口的出风量的同时,还容易带来噪音和用户风感减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头组件,包括出风风道以及导风板,若干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出风风道间隔成若干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其中:所述第一风壁包括第一弧形导流面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上的第一出流面;所述第二风壁包括第二弧形导流面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上的第二出流面;所述第一出流面和所述第二出流面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所述第二出流面,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所述第一出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均被构造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被构造为弧度半径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被构造为其中之一的弧度半径至少为另一的4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流面和所述第二出流面均被构造为平直面。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间隙被构造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和所述第一出流面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流面,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出流面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流面。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风道具有沿所述机头组件高度方向设置的直流风道以及沿气流流动方向顺接在所述直流风道上端部的第一变向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向流道的出风方向与水平出风方向间存在出风角A,所述出风角A为[20°,40°]。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角A为3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机头组件;进风组件,设置在动力装置的下方,外界气流经所述进风组件流入所述动力装置中;导流组件,罩设在所述动力装置上,其出风端连接在出风风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壁,呈环形,其上设置有若干进风结构;导流板,设置在所述进风壁的中间处,外界气流经所述导流板变向后导向所述动力装置;以及集流罩,罩设在所述导流板的上方,其出风端连接在所述动力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集流罩被构造为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变向流道,其内设置有若干变向叶片,所述变向叶片将所述动力装置中出来的旋转气流导向为平直气流;扩散流道,其进风端顺接在所述第二变向流道上,其出风端连接在所述出风风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流道与所述出风风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扩散面和第二扩散面,且所述第一扩散面和所述第二扩散面分别与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扩散面和所述第二扩散面被构造为彼此平行设置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机头组件;或上述中任一所述的风道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为无叶风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包括出风风道以及导风板,若干导风板将出风风道间隔成若干出风部,出风部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其中:第一风壁包括第一弧形导流面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第一弧形导流面上的第一出流面;第二风壁包括第二弧形导流面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第二弧形导流面上的第二出流面;第一出流面和第二出流面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二出流面,第二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一出流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出风部可有效保证气流在通向出风间隙处时,防止流经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的气流在出风间隙位置汇聚时出现对流的现象,进而减弱气流紊乱带来的噪音问题,同时其可增强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上的气流在出风间隙位置汇聚时的集流效果,减弱分流现象,以保证气流从出风间隙位置出来时具有足够的喷射压力和速度,从出风间隙中出来的气流的速度和风压越大,其对周围的气体的卷吸效果越明显,卷吸效果越强,可带来无叶风扇的整体出风量的增加,从而增强用户的风感体验。
2.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弧形导流面和第二弧形导流面均被构造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导流效果好,可减少气体在流面运动时的沿程压力损失,且圆弧面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曲面结构,其加工工艺成熟,加工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弧形导流面和第二弧形导流面被构造为弧度半径不同。在上述中第一出流面和第二出流面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二出流面,第二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一出流面,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弧度半径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上述的约束条件,容易设计和操作。
4.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弧形导流面和第二弧形导流面被构造为其中之一的弧度半径至少为另一的4倍,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与第二出流面的交点或者第二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与第一出流面的交点的位置尽可能的位于出风间隙的出风端,即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的气流的交汇点靠近位于出风间隙的出风端,防止上述的交汇点交汇于第一弧形导流面或第二弧形导流面上,导致气流沿弧面回流,再次形成对流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出流面和第二出流面均被构造为平直面,平面容易加工,且两个平面间夹设形成的出风间隙对气流的强行变向能力强,可提高气流在出风间隙处的直流喷射能力,防止气流向四周发散而影响到出流的速度。
6.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弧形导流面和第一出流面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流面,第二弧形导流面和第二出流面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流面,其可实现气流在沿第一弧形导流面和第二弧形导流面流动时,平滑过渡到第一出流面和第二出流面上,减少流面处的断差带来的风阻。
7.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变向流道的出风方向与水平出风方向间存在出风角A,出风角A为[20°,40°]。上述出风角的设置扩大了无叶风扇的上端风口处的最大出风角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方向垂直于用户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的无叶风扇的上部出风为倾角上扬设置,此在面对不同的身高的用户时,以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头部亦可得到有效的吹风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产品体验。
8.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系统中进风组件包括:进风壁,呈环形,其上设置有若干进风结构;导流板,设置在进风壁的中间处,外界气流经导流板变向后导向动力装置;以及集流罩,罩设在导流板的上方,其出风端连接在动力装置上且集流罩被构造为喇叭状,集流罩的结构造型可加强对外界气流的收集能力而增大风量,同时集流罩上的收缩口的位置可增加气流的速度,其可对最终风速形成有效的增益。
9.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系统中扩散流道与出风风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扩散面和第二扩散面,且第一扩散面和第二扩散面分别与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相连,第一扩散面和第二扩散面被构造为彼此平行设置的弧面,第一扩散面和第二扩散面的结构特征,保证了气体在流经扩散组件时为平滑流动且为平行设置保证了气体流动时的转向角度小,可有效减少转向和壁阻所带来的压力损失,从而保证最终的出风风量和风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机头组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气流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机头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出风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风道系统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进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3中的无叶风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出风风道;11-直流风道;12-第一变向流道;
2-第一风壁;21-第一弧形导流面;22-第一出流面;23-第一过渡流面;
3-第二风壁;31-第二弧形导流面;32-第二出流面;33-第二过渡流面;
4-进风组件;41-进风壁;42-导流板;43-集流罩;
5-动力装置;
6-导流组件;61-第二变向流道;62-扩散流道;621-第一扩散面;622-第二扩散面;
A-出风角;
a-气流汇集点;b-第一弧形导流面的临界交点;c-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
7-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图1到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头组件,包括出风风道1以及导风板,若干导风板将出风风道间隔呈若干出风部,出风部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其中:第一风壁2包括第一弧形导流面21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第一弧形导流面21上的第一出流面22;第二风壁3包括第二弧形导流面31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第二弧形导流面31上的第二出流面32;第一出流面22和第二出流面32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弧形导流面21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二出流面32,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一出流面22。
本实施例中的机头组件的使用对象为常用的无叶风扇上,无叶风扇一般具有圆形的出风框架,在其内部设置出风风道1,无叶风扇的风机设置在机器的下部,出风风道1设置在机器的上部,气流从下往上运动时,需要改变运动的方向,以便从出风间隙中朝向用户喷出,故设计了导风板结构(图中未示出)。
上述的导风板结构将整个出风风道1分隔为若干个出风部,本实施例中选取一个出风部的具体组成结构进行具体的阐述,如图1和图2中的结构示出,图3是对本实施例此种结构形式对气流流动原理的阐述。
现有的无叶风扇的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一般为两个对称设置结构,特别是在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处,这样设置的结果导致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处的气流的交汇点,如图3中a处的示出,两股气流会以等角度对冲的形式交汇,在对冲的反作用力下,气流会朝向两侧分散,聚风集流的效果减弱。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结构设置方式导致气流的交汇点会直接落在第一出流面22或第二出流面32的流壁上,图3中示出的b点为临界交汇点,b点朝向出风间隙出口方向移动形成的点均为实施例的保护对象,图3中以第一风壁2为例,第一弧形导流面21的延伸面与第二出流面32的交汇于b点,首先受上述的弧形导流面的结构形状影响,在气流流动的初始阶段,如图3中的示出,第一弧形导流面21的流面坡度更大,流体的流速会快些,导致最初的部分气流会先到达第二出流面32上,先到的气流流速快,在出流面的交汇点处成型负压区,后到的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沿壁气流会在压力的影响下,朝向交汇点汇集,从而实现对气流的有效集流作用,且交汇点位于出流面处,可在壁面形状的影响下强制改变朝向出风间隙的出风口处流动,防止现有技术中的对称交汇时的部分气流回流产生涡旋的问题。
故为以上分析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可有效保证气流在通向出风间隙处时,防止流经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的气流在出风间隙位置汇聚时出现对流的现象,进而减弱气流紊乱带来的噪音问题,同时其可增强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上的气流在出风间隙位置汇聚时的集流效果,减弱分流现象,以保证气流从出风间隙位置出来时具有足够的喷射压力和速度,从出风间隙中出来的气流的速度和风压越大,其对周围的气体的卷吸效果越明显,卷吸效果越强,可带来无叶风扇的整体出风量的增加,从而增强用户的风感体验。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均被构造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导流效果好,可减少气体在流面运动时的沿程压力损失,且圆弧面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曲面结构,其加工工艺成熟,加工成本低。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亦可为其他的二次曲面结构,如正弦曲面,抛物线曲面,球面等。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亦可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曲面结构。
在上述中第一出流面22和第二出流面32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二出流面,第二弧形导流面的延伸面交汇于第一出流面,为了保证上述的实施结果,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被构造为弧度半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导流面21的弧形半径小于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弧形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导流面21弧度半径为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弧形半径的四倍,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弧形导流面21的延伸面与第二出流面32的交点或者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延伸面与第一出流面22的交点的位置尽可能的位于出风间隙的出风端,即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的气流的交汇点靠近位于出风间隙的出风端,防止上述的交汇点交汇于第一弧形导流面或第二弧形导流面上,导致气流沿弧面回流,再次形成对流问题。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弧度半径关系的倍数比值大于四倍的效果越好。
如图1和图2中的示出,第一出流面22和第二出流面32均被构造为平直面。平面容易加工,且两个平面间夹设形成的出风间隙对气流的强行变向能力强,可提高气流在出风间隙处的直流喷射能力,防止气流向四周发散而影响到出流的速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间隙被构造为3mm。
如图3中的示出,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一出流面22间成型有第一过渡流面23,第二弧形导流面31和第二出流面32间成型有第二过渡流面33,其可实现气流在沿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第二弧形导流面31流动时,平滑过渡到第一出流面22和第二出流面32上,减少流面处的断差带来的风阻。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风道1具有沿机头组件高度方向设置的直流风道11以及沿气流流动方向顺接在直流风道11上端部的第一变向流道12,且第一变向流道12的出风方向与水平出风方向间存在出风角A,出风角A为[20°,40°],上述出风角的设置扩大了无叶风扇的上端风口处的最大出风角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方向垂直于用户的设计,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的上部出风为倾角上扬设置,此在面对不同的身高的用户时,以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头部亦可得到有效的吹风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产品体验,本实施例中的出风角A为30°,其在满足上述用户需求的同时,亦可防止出风角度过大导致的出风浪费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6到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的机头组件;进风组件4,安装在动力装置5的下方,外界气流经进风组件4流入动力装置5中;导流组件6,罩设在动力装置5上,其出风端连接在出风风道1上。
具体地,如图7中的示出,进风组件4包括:进风壁41,呈环形,其上设置有若干进风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结构为圆形的进风孔,外界气流在负压作用下经进风孔进入到风道系统内。因初始的进气方向基本与风道的轴向平行,故在进风壁41的中间处安装若干导流板42,导流板42为竖直设置的,且彼此间具有一定进风间隙的板状结构,外界气流经导流板42变向后导向动力装置5;以及集流罩43,罩设在导流板42的上方,导流板42导向的气流直接流入到集流罩43内,集流罩43的出风端连接在动力装置5上,动力装置5的一部分功能为提供上述的负压作用。
如图7中的示出,集流罩43被构造为喇叭状,此种形状的集流罩43可加强对外界气流的收集能力而增大风量,同时集流罩43上的收缩口的位置可增加气流的速度,其可对最终风速形成有效的增益。
如图6中的示出,导流组件6包括:第二变向流道61,其内成型有若干变向叶片,变向叶片将动力装置5中出来的旋转气流导向为平直气流;扩散流道62,其进风端顺接在第二变向流道61上,其出风端连接在出风风道1上。扩散流道62与出风风道1的连接处设置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扩散面621和第二扩散面622,且第一扩散面621和第二扩散面622分别与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相连,且第一扩散面621和第二扩散面622被构造为彼此平行设置的弧面,其中第一扩散面621和第二扩散面622的结构特征,保证了气体在流经扩散流道时为平滑流动且为平行设置保证了气体流动时的转向角度小,可有效减少转向和壁阻所带来的压力损失,从而保证最终的出风风量和风压。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具体的为一种无叶风扇,其包括了上述实施例2中的风道系统,其中具体包括出风风道1以及进风组件4、动力装置5以及相应的导流组件6,且具有其全部的技术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机头组件,包括出风风道(1)以及导风板,若干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出风风道间隔成若干出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其中:
所述第一风壁(2)包括第一弧形导流面(21)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21)上的第一出流面(22);
所述第二风壁(3)包括第二弧形导流面(31)以及沿气流方向顺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31)上的第二出流面(32);
所述第一出流面(22)和所述第二出流面(32)间形成出风间隙,且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21)的延伸面交汇于所述第二出流面(32),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31)的延伸面交汇于所述第一出流面(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31)均被构造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31)被构造为弧度半径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21)和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31)被构造为其中之一的弧度半径至少为另一的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流面(22)和所述第二出流面(32)均被构造为平直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间隙被构造为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面(21) 和所述第一出流面(22)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流面(23),所述第二弧形导流面(31)和所述第二出流面(32)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流面(3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任一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1)具有沿所述机头组件高度方向设置的直流风道(11)以及沿气流流动方向顺接在所述直流风道(11)上端部的第一变向流道(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向流道(12)的出风方向与水平出风方向间存在出风角A,所述出风角A为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4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角A为30°。
1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机头组件;
进风组件(4),设置在动力装置(5)的下方,外界气流经所述进风组件(4)流入所述动力装置(5)中;
导流组件(6),罩设在所述动力装置(5)上,其出风端连接在出风风道(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4)包括:
进风壁(41),呈环形,其上设置有若干进风结构;
导流板(42),设置在所述进风壁(41)的中间处,外界气流经所述导流板(42)变向后导向所述动力装置(5);
以及集流罩(43),罩设在所述导流板(42)的上方,其出风端连接在所述动力装置(5)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罩(43)被构造为喇叭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6)包括:
第二变向流道(61),其内设置有若干变向叶片,所述变向叶片将所述动力装置(5)中出来的旋转气流导向为平直气流;
扩散流道(62),其进风端顺接在所述第二变向流道(61)上,其出风端连接在所述出风风道(1)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流道(62)与所述出风风道(1)的连接处设置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扩散面(621)和第二扩散面(622),且所述第一扩散面(621)和所述第二扩散面(622)分别与第一风壁(2)和第二风壁(3)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面(621)和所述第二扩散面(622)被构造为彼此平行设置的弧面。
17.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机头组件;
或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所述的风道系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无叶风扇。
CN202020570278.3U 2020-04-16 2020-04-16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Active CN212250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278.3U CN212250585U (zh) 2020-04-16 2020-04-16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278.3U CN212250585U (zh) 2020-04-16 2020-04-16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0585U true CN212250585U (zh) 2020-12-29

Family

ID=7400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0278.3U Active CN212250585U (zh) 2020-04-16 2020-04-16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05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498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498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6362A (zh)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CN212250585U (zh)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CN108661929B (zh) 一种离心风机和天花板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211176964U (zh) 网罩、风机及油烟机
CN111059076A (zh) 双风叶的聚类风叶结构、轴流风扇及空调
CN112023534B (zh) 一种多级旋流管束除雾筒
CN213028991U (zh) 用于led屏幕散热风扇
CN211903099U (zh) 带导流功能的风扇护网
CN213066352U (zh) 风道结构、移动空调和公共饮食场所排气风机、中央空调
CN212157582U (zh) 风管、新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12961883U (zh) 风道结构、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9108030U (zh) 一种户外柜及其风道结构
CN214366888U (zh) 一种无叶风圈的风道结构
CN212563778U (zh) 双风叶的聚类风叶结构、轴流风扇
CN111503864A (zh) 风管、新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1526010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7876392U (zh)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29874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16454U (zh) 一种降噪的导风结构
CN216431874U (zh) 一种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CN211737555U (zh) 单叶片固定的聚类风叶及轴流风扇
CN216897583U (zh) 出风结构及室外机
CN217705805U (zh) 动车厨房加热废排风道及动车厨房
CN218001801U (zh) 一种具有环形风道的加湿器
CN220227316U (zh) 一种鼓风机用降噪进气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