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7313U -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7313U
CN212227313U CN202020959827.6U CN202020959827U CN212227313U CN 212227313 U CN212227313 U CN 212227313U CN 202020959827 U CN202020959827 U CN 202020959827U CN 212227313 U CN212227313 U CN 212227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holes
humidification
pip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98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坤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uomiluo High E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98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7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7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7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该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外侧,加湿套管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第一孔组和/或第二孔组。第一孔组包括多个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在本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第一通孔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孔组包括多个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在本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第二通孔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由于本体上设有第一孔组或者第二孔组,实现了调节不同加湿工况下加湿管的加湿量,从而提高了不同工况下加湿管加湿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背景技术
蒸汽加湿管是环境试验、空调等设备中常用的加湿装置。加湿管沿径向开有直径相同、中心位于一条直线(平行于轴线)上的多个圆孔。蒸汽从加湿管的蒸汽进口流入管内,沿管轴方向流动,流经圆孔时就会从圆孔中流出部分蒸汽,蒸汽进入设备后与流体混合,从而达到对流体进行加湿的目的。
但是当一定流量的蒸汽从加湿管开口端流入加湿管,蒸汽沿加湿管的长度方向流动时,每经过一个圆形开孔就会有部分蒸汽流出,留在管内的蒸汽继续向前流动,这样留在管内继续向前流动的蒸汽的流量就会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流动过程中存在阻力的缘故,流动过程中的压力也逐渐降低。这样就导致从各个圆形开孔中流出的蒸汽的流量是不相等的,从而引起沿管轴方向上加湿量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箱体内湿度的均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套管,该加湿套管能够较好地保证从加湿管的多个流通孔内流出的蒸汽流量基本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的加湿均匀度较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套管,所述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外侧,所述加湿套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孔组和/或第二孔组,其中:所述第一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有第三孔组,所述第三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的流通面积相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孔的流通面积、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中流通面积最大的一个的流通面积及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中流通面积最大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相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中流通面积最小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等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中流通面积最小的一个的流通面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及所述第三孔组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均为圆形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及所述第三孔组均为多个。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金属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湿组件,包括:加湿管,所述加湿管上设有多个加湿孔;前文所述的加湿套管,所述加湿套管套设在所述加湿管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套管上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加湿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配合孔,所述加湿管与所述加湿套管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内的连接件固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配合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加湿管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套管,由于本体上设有第一孔组或者第二孔组,实现了调节不同加湿工况下加湿管的加湿量,从而提高不同工况下加湿管的均匀度。
本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加湿管,改善了加湿管蒸汽流量不均的现象,提高了特定工况下蒸汽加湿的均匀度,还能够使加湿组件能够较好地适应变工况下对加湿均匀度的需求,提升了加湿组件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套管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套管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套管的第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本体;
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
2、加湿管;
21、加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套管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2外侧,加湿套管包括本体11,本体11上设有第一孔组和/或第二孔组。第一孔组包括多个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111,在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第一通孔1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孔组包括多个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112,在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第二通孔112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有的实施例中,加湿套管仅仅包括第一孔组;在有的实施例中,加湿套管仅仅包括第二孔组,在有的实施例中,加湿套管包括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第一通孔1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多个第三通孔113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2上后,使得加湿套管的第二端对应加湿管2的蒸汽进口(当加湿套管上仅设有第二孔组时,则需要使得加湿套管的第一段对应加湿管2的蒸汽进口设置),这样保证了在蒸汽流通的方向上,加湿套管上的孔洞的流通面积始终是逐渐增大的,较好地保证了从加湿管2流出的蒸汽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加湿管2的加湿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套管,由于本体11上设有第一孔组或者第二孔组,实现了调节不同加湿工况下加湿管2的加湿量,从而提高不同工况下加湿管2的均匀度。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加湿管2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本体11仅包括第一孔组或者仅包括第二孔组时,需要将加湿套管从加湿管2上抽出并且反向装入从而实现均匀加湿的功能。但是当本体11上同时包括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时,仅需要转动本体11即可实现均匀加湿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11上还有第三孔组,第三孔组包括多个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113,多个第三通孔113的流通面积相等。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加湿管2的流出孔的蒸汽流量(或流量百分比)与蒸汽进口的总流量(加湿器运行工况)有很大关系,因此流出孔处的流量(或流量百分比)是随加湿器运行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某些工况下,蒸汽进口的蒸汽量特别大,而整个加湿管2的长度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湿套管上的蒸汽出孔的流通面积基本相等来满足实际加湿需要。在本实施例的本体11上还设有多个流通面积相等的第三通孔113,这样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使用中的一些特殊工况,从而扩大本实施例的加湿套管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13的流通面积、多个第一通孔111中流通面积最大的一个的流通面积及多个第三通孔113中流通面积最大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相等;多个第一通孔111中流通面积最小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等于多个第三通孔113中流通面积最小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由此,方便了加湿套管的加工,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湿套管的制造成本。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第三通孔113、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的流通面积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不限于上述描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及第三孔组沿本体1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由于本体11上开设有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及第三孔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体11的强度,而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及第三孔组沿本体1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能够保证本体11在受到外力时形变较为均匀,从而延长了加湿套管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均为圆形孔。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加湿管2的加湿均匀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还可以形成为方孔、椭圆孔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孔,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及第三孔组均为多个。由此,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的加湿工况,从而提升了加湿套管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本体11为金属管。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1为金属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体11的强度,不仅能够延长加湿套管的使用寿命,还能较好地保护加湿管2,从而延长加湿管2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加湿套管包括本体11,本体11上设有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和第三孔组沿本体1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第一孔组包括六个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111,在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六个第一通孔1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孔组包括六个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112,在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六个第二通孔112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第三孔组包括六个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113,六个第三通孔113的流通面积相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均与圆孔且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的加湿套管的优点在于:
第一:改善了加湿管2蒸汽流量不均的现象,提高了特定工况下蒸汽加湿的均匀度。
第二:解决了变工况下加湿管2加湿方式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通过设置第一孔组、第二孔组及第三孔组,适应了变工况下对加湿均匀度的需求,提升了加湿套管的适用范围。
下面如图4所示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组件包括加湿管2和加湿套管,加湿管2上设有多个加湿孔21,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2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2上,且多个加湿孔21与第一孔组、第二孔组或者第三孔组中的任何一个对应设置,改善了加湿管2蒸汽流量不均的现象,提高了特定工况下蒸汽加湿的均匀度,还能够使加湿组件能够较好地适应变工况下对加湿均匀度的需求,提升了加湿组件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加湿管2,改善了加湿管2蒸汽流量不均的现象,提高了特定工况下蒸汽加湿的均匀度,还能够使加湿组件较好地适应变工况下对加湿均匀度的需求,提升了加湿组件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加湿套管上设有第一配合孔,加湿管2上设有与第一配合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配合孔,加湿管2与加湿套管通过穿设在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内的连接件固定。由此,能够确保加湿套管与加湿管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加湿套管相对加湿管2晃动导致的蒸汽出气不均匀地现象发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孔为多个,多个第一配合孔沿本体1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第二配合孔为多个,多个第二配合孔沿加湿管2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加湿套管与加湿管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加湿套管相对加湿管2晃动导致的蒸汽出气不均匀地现象发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套管,所述加湿套管套设在加湿管(2)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套管包括本体(11),所述本体(11)上设有第一孔组和/或第二孔组,其中:
所述第一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111),在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112),在所述本体(1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通孔(112)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上还有第三孔组,所述第三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113),多个所述第三通孔(113)的流通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流通面积、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1)中流通面积最大的一个的流通面积及多个所述第二通孔(112)中流通面积最大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相等;
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1)中流通面积最小的一个的流通面积等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112)中流通面积最小的一个的流通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及所述第三孔组沿所述本体(1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12)及所述第三通孔(113)均为圆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及所述第三孔组均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为金属管。
8.一种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管(2),所述加湿管(2)上设有多个加湿孔(21);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套管,所述加湿套管套设在所述加湿管(2)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套管上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加湿管(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配合孔,所述加湿管(2)与所述加湿套管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内的连接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孔沿所述本体(11)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配合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加湿管(2)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CN202020959827.6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Active CN212227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9827.6U CN212227313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9827.6U CN212227313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7313U true CN212227313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3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9827.6U Active CN212227313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73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850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模拟电缆通道环境的电缆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371161A (zh) * 2022-08-10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及家用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850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模拟电缆通道环境的电缆燃烧性能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371161A (zh) * 2022-08-10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及家用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27313U (zh) 一种加湿套管及加湿组件
DE102006026982A1 (de) Miniatur-Gebläseventilator
CN113894025B (zh) 一种宽幅多孔风嘴结构
US5505252A (en) Heat exchanger
CN107328084B (zh) 空调器的电机支架和空调器
CN217057713U (zh) 出风口组件和空调设备
CN215114160U (zh) 扰流件、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
CN221036168U (zh) 冷媒调节装置和空调器
CN112460051B (zh) 离心风扇
CN212390898U (zh) 分液结构及换热器
CN211936862U (zh) 流体分布器及径向反应器
CN207399543U (zh) 一种悬挂式换热电缆
CN113623183A (zh) 空压机外壳和空压机
CN212583896U (zh) 一种进气稳压装置及空气压缩机
CN215062408U (zh) 一种风道蜗壳、空调柜机以及空调器
CN210898710U (zh) 电机支架、风机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12923778B (zh) 扰流件、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
CN105526634A (zh) 轴流柜机
CN216644387U (zh) 圆筒形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215009A (zh) 流体分布器及径向反应器
CN214274066U (zh) 消声器、水泵组件和加热装置
CN213913210U (zh) 一种塔盘分散结构
CN208913431U (zh) 电极座及焊接设备
CN220194169U (zh) 一种用于液体发泡混合料的压料过滤装置
CN219713641U (zh) 风管组件及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300 plants A6, a7, a8 and B10, No. 8, Huacheng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uomiluo High-end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 No.427, Sanxia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OLIMO ENVIRONMENT TESTING EQUI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