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0379U -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0379U
CN212220379U CN202021288933.2U CN202021288933U CN212220379U CN 212220379 U CN212220379 U CN 212220379U CN 202021288933 U CN202021288933 U CN 202021288933U CN 212220379 U CN212220379 U CN 212220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rched
mounting
cross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8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月忠
武娜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8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0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0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0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所述车架可包括拱形纵梁、第一安装横梁、第二安装横梁和吊装支架,其中:所述拱形纵梁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一侧的两根纵梁;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一侧的两根纵梁;所述第一安装横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位于所述拱形纵梁的同一侧;所述拱形纵梁另一侧设置有两根车架横梁,所述吊装支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根车架横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车辆整车通过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硬派越野车”即带有“大梁”的越野车,所谓的“大梁”指的就是安装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车架形式多种多样,整体式车架按结构主要可分为框架式车架和脊骨式车架。框架式车架由于具备一定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且易于布置和装载底盘零部件,在目前市场比较常见。就扭转刚度来说,脊骨式车架的扭转刚度明显高于框架式车架,且重量明显低于框架式车架。但目前的脊骨式车架的整车通过性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以解决目前车辆的整车通过性比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包括拱形纵梁、第一安装横梁、第二安装横梁和吊装支架,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位于所述拱形纵梁的同一侧;
所述拱形纵梁另一侧设置有两根车架横梁,所述吊装支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根车架横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加强梁,包括拱形纵梁,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拱形纵梁的拱高在第二范围内可调整。
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设置为拱形,将承载式车身焊接一个拱形结构的车身加强梁,增加了车架中部的离地间隙,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易托底。从而达到了提高车辆整车通过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包括拱形纵梁101、第一安装横梁102、第二安装横梁103和吊装支架104,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101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0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101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101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02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位于所述拱形纵梁101的同一侧;
所述拱形纵梁101另一侧设置有两根车架横梁,所述吊装支架10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根车架横梁。
其中,上述车架整体为脊骨式车架,且车架纵梁采用拱形纵梁101,上述拱形纵梁结构可以提高纵梁的抗弯能力,降低纵梁高度,减轻车架重量。
其中,上述拱形纵梁101的整体为拱形,由两根纵梁交叉连接形成,交叉点为车架中部,例如:如图2所示,是一种车架100的侧视图,在车架的前桥支撑点106与后桥支撑点107之间,车架纵梁101中部抬高,整体为拱形。通过拱形纵梁101可以提高纵梁的抗弯能力,从而可降低纵梁高度,使得安装在车架上的零部件安装后高度较低,能够降低整车重心,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
其中,上述第一安装横梁102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位于上述拱形纵梁101的同一侧,可以用于安装车辆的零部件,例如:在上述第一安装横梁102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上可以分别安装发动机和变速器。
另外,上述拱形纵梁101另一侧设置的两根车架横梁之间可以连接吊装支架104和吊装支架105,吊装支架104和吊装支架105可以共同用于安装油箱,例如:使用吊装支架104和吊装支架105吊装油箱,使得油箱的安装在两个吊装支架之间。其中,上述吊装支架104和吊装支架105安装油箱后,最低位置高于底盘最低位置,可以保证最大的整车离地间隙,最大化的提升了整车通过性。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车架的拱形纵梁101,可以抬高车架中部的离地间隙,也就是可以提升整车纵向通过角,使车辆在高强度越野过程中更加不易托底,达到了提升整车通过性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拱形纵梁101的拱高在第一范围内可调整。
其中,上述第一范围可以是根据整车布置需要得出的,例如:对于不同车辆的车架设置的拱形纵梁101的拱高是不同的,具体拱高尺寸可以根据整车布置需要来调整。
该实施方式中,根据整车布置需要进行调整拱形纵梁101的拱高使得上述车架可以适用不同车辆,可以实现扩大上述车架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02上方设置有发动机安装位置。
其中,上述第一安装横梁102上方可以安装发动机,使得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在纵梁之间的安装横梁上,例如:在上述车架安装发动机后,安装后的最低位置高于车架底部,从而保证了车辆在进行深度越野时不会因为托底造成底盘零部件损坏而无法继续行驶,达到了提高整车可靠性和车上乘员的生存性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上方设置有变速器安装位置。
其中,上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上方可以安装变速器,使得变速器的安装位置在纵梁之间的安装横梁上,例如:在上述车架安装变速器后,安装后的最低位置高于车架底部,在车辆高强度越野过程中,万一发生托底时也只会碰到车架,不会造成动力、传动等系统损坏,车辆可以继续行驶,从而达到了提升整车通过性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拱形纵梁101对上述车架的中部抬高,并且在横梁上方设置有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使得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后的最低位置高于车架底部,可以实现提高车辆整车通过性的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述,包括拱形纵梁101、第一安装横梁102、第二安装横梁103和吊装支架104,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101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0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101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101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102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103位于所述拱形纵梁101的同一侧;
所述拱形纵梁101另一侧设置有两根车架横梁,所述吊装支架10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根车架横梁。
其中,上述拱形纵梁101可以提高车架的弯曲刚度,例如:车辆在高强度越野过程中,车架给整车提供最大的抗弯刚度,防止车身受到来自路面的弯曲力矩造成车身结构损坏。
可选的,所述车架在所述拱形纵梁101连接第一安装横梁102和第二安装横梁103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碰撞溃缩结构108。
其中,上述碰撞溃缩结构108可以用于避免或降低碰撞事故对车内人员及车辆造成的伤害,例如:当车辆发生碰撞后突然减速时,车内人员仍然在惯性下高速向前,巨大的惯性远远超出人类躯体的承受能力,此时,上述碰撞溃缩结构108可以用来为突然减速提供一定的缓冲,以降低车内人员可能遭受到的最大损害。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车架上设置上述碰撞溃缩结构108,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吸收碰撞的能量,可以实现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一稳定横梁109和第二稳定横梁110,其中:
所述第一稳定横梁109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车架连接第一安装横梁109和第二安装横梁110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二稳定横梁110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车架连接第一安装横梁109和第二安装横梁110一侧的另一侧的两根纵梁。
其中,上述车架的第一稳定横梁109和第二稳定横梁110可以用于稳定车架,例如:通过在车架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稳定横梁109和第二稳定横梁110,可以使车架更稳固。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车架的第一稳定横梁109和第二稳定横梁110,可以实现提高车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车架在所述拱形纵梁101上设置有多个车身悬置点。
其中,上述多个车身悬置点可以用来连接车架和车身,例如:上述车架安装非承载式车时,需要通过上述车架上的第一车身悬置点1111、第二车身悬置点1112、第三车身悬置点1113、第四车身悬置点1114、第五车身悬置点1115和第六车身悬置点1116连接车架和非承载式车身并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拱形纵梁101上的车身悬置点连接车架和车身,可以实现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加强梁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述,包括拱形纵梁201,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201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拱形纵梁的拱高在第二范围内可调整。
其中,上述拱形纵梁201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可以提高车身抗弯度和抗扭刚度,例如:在车辆遇到交叉轴路况情况时,车辆交叉轴上的车轮正好在拱形纵梁201中一根纵梁的两端,由于拱形纵梁201极高的抗弯刚度,使得车架整体的扭转刚度非常高,能够使车辆在交叉轴路况不会由于车架扭转刚度不足造成损坏。
另外,上述第二范围可以是根据整车布置需要得出的,例如:对于不同车辆车身加强梁设置的拱形纵梁201的拱高是不同的,具体拱高尺寸可以根据整车布置需要来调整。
该实施方式中,上述车身加强梁200可以焊接在承载式车身的底板下面,通过拱形结构的车身加强梁,达到了提高车身抗弯度和抗扭刚度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纵梁、第一安装横梁、第二安装横梁和吊装支架,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一安装横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位于所述拱形纵梁的同一侧;
所述拱形纵梁另一侧设置有两根车架横梁,所述吊装支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根车架横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纵梁的拱高在第一范围内可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横梁上方设置有发动机安装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横梁上方设置有变速器安装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在所述拱形纵梁连接第一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横梁一侧设置有碰撞溃缩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一稳定横梁和第二稳定横梁,其中:
所述第一稳定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连接第一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横梁一侧的两根纵梁;
所述第二稳定横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纵梁连接第一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横梁一侧的另一侧的两根纵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在所述拱形纵梁上设置有多个车身悬置点。
8.一种车身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纵梁,其中:
所述拱形纵梁的两根纵梁交叉连接;
所述拱形纵梁的拱高在第二范围内可调整。
CN202021288933.2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Active CN212220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933.2U CN21222037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933.2U CN21222037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0379U true CN212220379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0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8933.2U Active CN21222037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0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CN112874637B (zh)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EP1519869B1 (en) Vehicle chassis
CN203854440U (zh) 一种适用于轻型卡车的独立悬架
CN110884568A (zh) 铝合金电动观光车车身
CN2117659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下部车身结构
CN215322860U (zh) 一种中重型车辆组合支架和集成式车架
CN204150132U (zh) 一种驾驶室悬置总成
CN212220379U (zh)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CN202294136U (zh)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CN201580438U (zh) 轿车用焊接梯形车架
CN111661159A (zh) 一种车架和车身加强梁
CN216401551U (zh) 一种集成多种安装功能的车架
CN216034395U (zh) 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3942577B (zh)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4915871U (zh) 并联弹簧式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9505517U (zh) 一种防下潜支架结构
CN202624424U (zh) 一种汽车备胎安装结构
CN208198032U (zh) 用于车辆的后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267771U (zh) 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车架总成
CN218929576U (zh) 一种起重汽车用梁
CN205149430U (zh) 一种多连杆式斜减震臂独立悬架及包括该悬架的车辆
CN220662740U (zh)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04222575U (zh) 重型汽车空气悬架
CN202703686U (zh) 一种机动车车架及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