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0027U - 车载变形方舱 - Google Patents

车载变形方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0027U
CN212220027U CN202020283679.0U CN202020283679U CN212220027U CN 212220027 U CN212220027 U CN 212220027U CN 202020283679 U CN202020283679 U CN 202020283679U CN 212220027 U CN212220027 U CN 212220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ter
plate
side plate
lock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36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壮壮
夏磊
王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836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0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0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0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变形方舱,包括载车底盘、舱体和扩展组件,载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车轮,舱体在运输状态呈车状地盖设于底盘本体周沿、在地面工作状态呈房状地置于地面,扩展组件设置在底盘本体上,舱体包括顶板、前板、后板、两组侧板变形组件以及用于锁定板间角度的锁止组件;每组侧板变形组件在运输状态下呈折叠状,且外侧板、中间板和内侧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每组侧板变形组件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呈展开状;扩展组件包括升降杆及侧推杆。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变形方舱中,扩展组件可选择地使舱体在运输状态和地面工作状态切换,使得舱体在运输状态下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在地面工作状态下舱体使用体积成倍增大,可供作业人员工作和生活。

Description

车载变形方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变形方舱。
背景技术
某些特定场所如大型指挥控制中心、通信中枢、野战医院、营地宿舍及移动厂房等要求有较大的工作空间,而单台方舱无法满足其工作空间要求。目前方舱一般以左右抽拉式为主,不存在宽度和高度方向同时展开;且方舱与载车底盘固定或采用集装箱角件固定,需使用吊车装卸,使用条件有限;或采用帐篷形式,不方便运输与搭建,工作效率低下,且抗雨雪能力较差。
例如,实用新型专利CN110185148A公开了一种削角扩展方舱,是一种左右抽拉式方舱,且方舱与载车底盘采用集装箱角件固定,需使用吊车装卸,使用条件有限。现有实用新型专利CN105756197A公开了一种多维扩展方舱,包括主舱、扩展舱、副扩展舱。能够在同一水平面上实现长度和宽度的同时扩展,也能够同时实现垂直方向高度的扩展。满足人们对大扩展比、舒适性和高效率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此方舱与载车底盘固定连接,无法脱底盘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现有实用新型专利CN205777846U公开了一种快速充气野战帐篷,占有较大体积,且战时搭建不方便,不便运输,工作效率低下,使用条件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载变形方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变形方舱,包括载车底盘、舱体、可选择地使所述舱体扩展至地面工作状态或收回至运输状态的扩展组件,所述载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底部的车轮,所述舱体在运输状态呈车状地盖设于所述底盘本体周沿、在地面工作状态呈房状地置于地面,所述扩展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上,其中:
所述舱体包括顶板、前板、后板、分别位于两侧的两组侧板变形组件以及用于锁定板间角度的锁止组件,每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包括外侧板、中间板和内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所述外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之间、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内侧板之间均为可活动连接;每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在所述运输状态下呈折叠状,且所述外侧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内侧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每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在所述地面工作状态下呈展开状,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外侧板呈第一锁止角度,所述外侧板与所述中间角呈第二锁止角度,所述中间角与所述内侧角呈第三锁止角度;
所述扩展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可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回、用于带动所述顶板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杆以及至少一组可在水平方向上伸长或缩回、用于带动所述内侧板外展或收拢的侧推杆。
优选地,所述锁止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用于在所述扩展组件扩展所述舱体至所述顶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呈所述第一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所述扩展组件将所述舱体收回时解除锁定的第一锁止机构;
设置在所述外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用于在所述扩展组件扩展所述舱体至所述外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呈所述第二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所述扩展组件将所述舱体收回时解除锁定的第二锁止机构;以及
设置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内侧板之间、用于在所述扩展组件扩展所述舱体至所述外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呈所述第三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所述扩展组件将所述舱体收回时解除锁定的第三锁止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角度和所述第二锁止角度均为钝角,所述第三锁止角度为平角。
优选地,所述车载变形方舱还包括用于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带动所述舱体移动的方舱行走机构,所述方舱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内侧板壁面上,且所述方舱行走机构在运输状态下容置于呈折叠状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的空隙中,所述方舱行走机构在地面工作状态下位于呈房状的所述舱体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方舱行走机构包括万向轮、起固定支撑作用的固定座、手摇把和通过手摇把的摇动可选择地伸缩的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方舱行走机构数量为四个,在所述舱体两侧各间隔设置两个。
优选地,所述前板呈正方形,且所述前板与所述顶板固定设置;所述后板包括两个直角相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个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对应侧的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扩展组件包括两组所述升降杆和两组所述侧推杆,两组所述升降杆分别在所述底盘本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组所述侧推杆分别在所述底盘本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载车底盘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底盘本体进行调平的自动调平支腿。
优选地,所述扩展组件为液压驱动的扩展组件、电力驱动的扩展组件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锁止组件为液压驱动的锁止组件、电力驱动的锁止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变形方舱中,扩展组件可选择地使舱体在运输状态和地面工作状态切换,使得舱体在运输状态下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在地面工作状态下舱体使用体积成倍增大,可供作业人员工作和生活。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车载变形方舱运输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车载变形方舱运输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去除后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车载变形方舱地面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载车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方舱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D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车载变形方舱依次由运输状态变形为地面工作状态的变形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7A-7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载变形方舱100,用于根据场景可选择地变形,从而使得舱体120在运输状态下体积较小、便于运输,且符合公路运输界限标准;在地面工作状态下舱体120使用体积成倍增大,可供作业人员工作和生活。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载变形方舱100包括载车底盘110、舱体120、扩展组件130和方舱行走机构140,载车底盘110用于支撑和运输,舱体120在扩展组件130的作用下可选择地变形,方舱行走机构140用于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带动舱体120进行短距离移动。
本实施例中车载变形方舱100由运输状态经过扩展组件130的扩展、舱体120各个板件及锁止组件125的配合变为地面工作状态。车载变形方舱100由地面工作状态经过扩展组件130及对中机构、舱体120各个板件、锁止组件125的配合变为运输状态。
其中,结合图1、2、5所示,载车底盘110起支撑和运输作用,且载车底盘110在运输状态下保证舱体120的机动性。载车底盘110包括底盘本体111和设置在底盘本体111底部的车轮112。优选地,载车底盘110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底盘本体111进行调平的自动调平支腿113,这样,在舱体120变形的过程中,可提供平衡、稳定、强有力地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载车底盘110上还安装有车头等其他常见车体部件。
结合图1-5所示,舱体120设置在载车底盘110上,舱体120在运输状态呈车状地盖设于底盘本体111周沿、在地面工作状态呈房状地置于地面。舱体120包括顶板121、前板122、后板123、分别位于两侧的两组侧板变形组件124以及用于锁定板间角度的锁止组件125。
具体地,前板122呈正方形,且前板122与顶板121固定设置。作为选择,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板122也可能呈矩形。后板123与前板122一致,优选地,后板123包括一正方形背板和与背板叠合设置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1231,背板与顶板121可拆卸连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1231直角相对,且每个等腰直角三角板1231的斜边对应叠合于背板的边,每个等腰直角三角板1231的斜边与对应侧的外侧板124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背板的作用是在运输状态下起到遮盖舱体120后端的作用,因此,在运输状态下,安装背板;在变形过程中和地面工作状态下,可移去背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舱体120在地面工作状态下还可设置盖板126,盖板126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在舱体120前部通过装卸、翻折等手段将盖板126设置于舱体120前方表面除了前板122以外的区域,起到遮盖作用。作为选择,舱体120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在舱体120后方表面除了后板123以外的区域,也可设置起遮盖作用的遮盖板。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每组侧板变形组件124包括外侧板1241、中间板1242和内侧板1243。顶板121与外侧板1241之间、外侧板1241与中间板1242之间、中间板1242与内侧板1243之间均为可活动连接。此处的可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常见的可活动连接,例如铰链连接、滑动连接等。每组侧板变形组件124在运输状态下呈折叠状,且外侧板1241、中间板1242和内侧板1243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每组侧板变形组件124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呈展开状,且顶板121与外侧板1241呈第一锁止角度,外侧板1241与中间角呈第二锁止角度,中间角与内侧角呈第三锁止角度。
结合图1-6、7A-7D所示,锁止组件125用于锁定板间角度,锁止组件125包括第一锁止机构1251、第二锁止机构1252和第三锁止机构1253。第一锁止机构1251设置在顶板121和外侧板1241之间,第一锁止机构1251用于在扩展组件130扩展舱体120至顶板121和外侧板1241之间呈第一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扩展组件130将舱体120收回时解除锁定。第二锁止机构1252设置在外侧板1241和中间板1242之间,第二锁止机构1252用于在扩展组件130扩展舱体120至外侧板1241和中间板1242之间呈第二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扩展组件130将舱体120收回时解除锁定。第三锁止机构1253设置在中间板1242和内侧板1243之间,第三锁止机构1253用于在扩展组件130扩展舱体120至外侧板1241和中间板1242之间呈第三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扩展组件130将舱体120收回时解除锁定。锁止组件125的驱动方式可以有很多中,例如锁止组件125为液压驱动的锁止组件125、电力驱动的锁止组件125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实现相关功能即可。
优选地,第一锁止角度和第二锁止角度均为钝角,第三锁止角度为平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板122为正方形时,第一锁止角度和第二锁止角度均为135°,第三锁止角度为180°。
结合图1-5、7A-7D所示,扩展组件130用于可选择地使舱体120扩展至地面工作状态或收回至运输状态,扩展组件130设置在底盘本体111上。扩展组件130包括至少一组升降杆131和至少一组侧推杆132,至少一组升降杆131可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回、用于带动顶板121上升或下降。至少一组侧推杆132可在水平方向上伸长或缩回、用于带动内侧板1243外展或收拢。可以理解地,每组侧推杆132在左右两侧均有设置杆体。
优选地,扩展组件130包括两组升降杆131和两组侧推杆132,两组升降杆131分别在底盘本体11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组侧推杆132分别在底盘本体11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作为选择,扩展组件130的驱动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扩展组件130为液压驱动的扩展组件130、电力驱动的扩展组件130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实现相关功能即可。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侧推杆132上设置有与内侧板1243壁面相对应的、用于将侧推杆132与内侧板1243对中的侧推对中机构1321;升降杆131上设置有与顶板121侧面相对应的、用于将升降杆131与顶板121对中的升降对中机构1311。优选地,侧推对中机构1321和升降对中机构1311均为碗状,这样的好处是,推杆上设置碗状升降对中机构1311和侧推对中机构1321可以保证舱体120在展开和撤收过程中载车底盘110和舱体120能够准确结合。
结合图4、6、7D所示,方舱行走机构140用于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带动舱体120移动,使得在无载车底盘110的情况下便于舱体120短距离移动。方舱行走机构140设置在内侧板1243壁面上,且方舱行走机构140在运输状态下容置于呈折叠状的侧板变形组件124的空隙中,方舱行走机构140在地面工作状态下位于呈房状的舱体120的侧面。当舱体120脱离载车底盘110需要临时近距离移动时,可利用方舱行走机构140将方舱升起,从而利用方舱行走机构140上的万向轮141将方舱进行近距离的临时移动。
方舱行走机构140包括万向轮141、起固定支撑作用的固定座142、手摇把(143和通过手摇把(143的摇动可选择地伸缩的伸缩杆(144。使用时,通过摇动手摇把(143来使得伸缩杆(144伸长,从而在固定座142的支撑下撑起舱体120,并通过万向轮141来将舱体120移动至目标位置。作为选择,方舱行走机构140数量可以为若干个,只要可以起到支撑、伸缩、移动的功能即可;进一步地,方舱行走机构140为偶数个,分别对称地设置在舱体120两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方舱行走机构140数量为四个,在舱体120两侧各间隔设置两个。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方舱行走机构140也可以不设置。
以下结合图7A至图7D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载变形方舱100的变形过程进行说明。运输状态下,未展开的舱体120与载车底盘110连接在一起组成一辆厢式货车,如图7A所示。当车辆行驶到工作地需展开工作时,扩展组件130介入工作。首先,位于载车底盘110上的自动调平支腿113会将整车先进行调平操作,然后扩展组件130的升降杆131和侧推杆132会同时将方舱顶板121和侧板变形组件124分别向上和左右两侧扩展开,变成扩展形态,并且由于舱体120上设计了锁止组件125,从而保证舱体120使用时的安全,如图7B、7C示。舱体120展开后升降杆131继续向上运动,侧推杆132回缩,最后升降杆131下降,将展开后的舱体120落地成为工作场所,如图7D所示。从地面工作状态变形至运输状态的过程与前述过程相反,即由图7D所示逐渐变形为图7C、7B、7A。
结合图1-6、7A-7D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的车载变形方舱100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舱体120高度与宽度方向可同时联动扩展,扩展比较大。载车底盘110上设置的扩展组件130,配合舱体120各个板件之间的活动连接及锁止组件125,能够做到高度方向与宽度方向同时展开、撤收与装卸同时进行,提升工作效率;高度和宽度方向扩展尺寸超过100%。
2.舱体120与载车底盘110可快速分离。目前大部分具有变形或者扩展功能的车载方舱都与载车底盘110固定连接,必须在车上使用,一辆车只能为一台舱服务,使用条件有限。本设计可为一组舱体120配置一辆载车底盘110,使资源充分利用。
3.液压系统与供电系统设计。整车液压系统分车上液压系统和房上液压系统,两套液压系统可分开独立工作。车上液压系统主要由自动调平支腿113、扩展组件130及液压管路、泵站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即车上液压系统主要控制扩展组件130的驱动。房上液压系统由液压锁止器及液压管路、微型泵站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即房上液压系统主要控制锁止组件125的驱动。供电系统为内部集成防停电设计,紧急停车设计和防下降设计,还配备智能检测系统,保证使用安全。此处的车上液压系统、房上液压系统和供电系统可以为常见的驱动系统、供电系统。
4.设置车下方舱行走机构140。当扩展后的舱体120脱离载车底盘110需要临时近距离移动时,可利用方舱行走机构140轻松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载变形方舱100在舱体120缩回时完全符合公路运输界限标准,在野外开阔地域时即展开变形,舱体120使用面积成倍增大,成为可供作业人员工作和生活的车载自装卸变形方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底盘(110)、舱体(120)、可选择地使所述舱体(120)扩展至地面工作状态或收回至运输状态的扩展组件(130),所述载车底盘(110)包括底盘本体(111)和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11)底部的车轮(112),所述舱体(120)在运输状态呈车状地盖设于所述底盘本体(111)周沿、在地面工作状态呈房状地置于地面,所述扩展组件(130)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11)上,其中:
所述舱体(120)包括顶板(121)、前板(122)、后板(123)、分别位于两侧的两组侧板变形组件(124)以及用于锁定板间角度的锁止组件(125),每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124)包括外侧板(1241)、中间板(1242)和内侧板(1243),所述顶板(121)与所述外侧板(1241)之间、所述外侧板(1241)与所述中间板(1242)之间、所述中间板(1242)与所述内侧板(1243)之间均为可活动连接;每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124)在所述运输状态下呈折叠状,且所述外侧板(1241)、所述中间板(1242)和所述内侧板(1243)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每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124)在所述地面工作状态下呈展开状,且所述顶板(121)与所述外侧板(1241)呈第一锁止角度,所述外侧板(1241)与中间角呈第二锁止角度,所述中间角与内侧角呈第三锁止角度;
所述扩展组件(130)包括至少一组可在竖直方向上伸长或缩回、用于带动所述顶板(121)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杆(131)以及至少一组可在水平方向上伸长或缩回、用于带动所述内侧板(1243)外展或收拢的侧推杆(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125)包括:
设置在所述顶板(121)和所述外侧板(1241)之间、用于在所述扩展组件(130)扩展所述舱体(120)至所述顶板(121)和所述外侧板(1241)之间呈所述第一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所述扩展组件(130)将所述舱体(120)收回时解除锁定的第一锁止机构(1251);
设置在所述外侧板(1241)和所述中间板(1242)之间、用于在所述扩展组件(130)扩展所述舱体(120)至所述外侧板(1241)和所述中间板(1242)之间呈所述第二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所述扩展组件(130)将所述舱体(120)收回时解除锁定的第二锁止机构(1252);以及
设置在所述中间板(1242)和所述内侧板(1243)之间、用于在所述扩展组件(130)扩展所述舱体(120)至所述外侧板(1241)和所述中间板(1242)之间呈所述第三锁止角度时进行锁定、且在所述扩展组件(130)将所述舱体(120)收回时解除锁定的第三锁止机构(12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角度和所述第二锁止角度均为钝角,所述第三锁止角度为平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变形方舱(100)还包括用于在地面工作状态下带动所述舱体(120)移动的方舱行走机构(140),所述方舱行走机构(140)设置在所述内侧板(1243)壁面上,且所述方舱行走机构(140)在运输状态下容置于呈折叠状的所述侧板变形组件(124)的空隙中,所述方舱行走机构(140)在地面工作状态下位于呈房状的所述舱体(120)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行走机构(140)包括万向轮(141)、起固定支撑作用的固定座(142)、手摇把(143)和通过手摇把(143)的摇动可选择地伸缩的伸缩杆(14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行走机构(140)数量为四个,在所述舱体(120)两侧各间隔设置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22)呈正方形,且所述前板(122)与所述顶板(121)固定设置;所述后板(123)包括两个直角相对的等腰直角三角板(1231),每个所述等腰直角三角板(1231)的斜边与对应侧的所述外侧板(124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组件(130)包括两组所述升降杆(131)和两组所述侧推杆(132),两组所述升降杆(131)分别在所述底盘本体(11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组所述侧推杆(132)分别在所述底盘本体(11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底盘(110)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底盘本体(111)进行调平的自动调平支腿(113)。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变形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组件(130)为液压驱动的扩展组件(130)、电力驱动的扩展组件(130)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锁止组件(125)为液压驱动的锁止组件(125)、电力驱动的锁止组件(125)中的至少一种。
CN202020283679.0U 2020-03-09 2020-03-09 车载变形方舱 Active CN212220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3679.0U CN212220027U (zh) 2020-03-09 2020-03-09 车载变形方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3679.0U CN212220027U (zh) 2020-03-09 2020-03-09 车载变形方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0027U true CN212220027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3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3679.0U Active CN212220027U (zh) 2020-03-09 2020-03-09 车载变形方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0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182A (zh) * 2021-08-31 2021-11-05 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 方舱活动顶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182A (zh) * 2021-08-31 2021-11-05 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 方舱活动顶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99854B1 (en) Mobile, multiuse, expandable rooms
US6135525A (en) Expandable portable shelter
CN102076525A (zh) 具有可延伸梁的无轮货物承载器
US7246835B1 (en) Height reduction for tactical truck system
CN108263632B (zh) 无人机运输及发射起飞车
WO2000069095A1 (en) Transportab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cluding double-expandable trailer
US20070210598A1 (en) Retractable and extensible trailer with folding ramp
CN204488618U (zh) 旅游车厢
CN212220027U (zh) 车载变形方舱
CN106347460B (zh) 一种可伸缩变形车辆车架
CN110203125B (zh) 一种自卸式智能折叠方舱及其自卸折叠方法
EP3165402B1 (en) Foldable super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112537457A (zh) 一种车载停机坪
CN215883453U (zh) 多功能型拓展房车
CN104924962A (zh) 一种扩展方舱
CN112124179B (zh) 一种可搭载大型无人机的车舱和车辆
CN113232574A (zh) 一种自动开合式文化演艺展示车厢
CN210941486U (zh) 一种可拆卸的方舱
CN209870375U (zh) 一种削角扩展方舱
RU79494U1 (ru) Автомобиль-трансформер
CN219789821U (zh) 两栖应急保障指挥车
CN111071136A (zh) 一种车载可卸式自动搭建展台
CN215245169U (zh) 一种车载停机坪
CN215107665U (zh) 一种硬升顶方舱
CN219154595U (zh)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