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4595U -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4595U
CN219154595U CN202221623247.5U CN202221623247U CN219154595U CN 219154595 U CN219154595 U CN 219154595U CN 202221623247 U CN202221623247 U CN 202221623247U CN 219154595 U CN219154595 U CN 219154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rriage
expansion
side plate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32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6232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4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4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4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包括无车顶货厢、车厢厢体、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锁止装置,车厢厢体罩设在无车顶货厢外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车厢厢体相对无车顶货厢上下滑动,车厢厢体底部设有若干轮子;车厢厢体包括第一车厢框架和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位于靠近车头的一侧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可调节至底部与无车顶货厢或车头顶部连接;车厢厢体还设有第一顶板作为车顶;第一锁止装置安装在车厢厢体与无车顶货厢之间用于将两者固定。无车顶货厢内可载货,车厢厢体下落至轮子与地面接触后可推至适当位置并用于生活,对于载货和生活的通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厢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产业的越来越成熟,出现了很多床车、B型房车、C型房车、背驼式房车和拖挂式房车等野外作业、生活用的房车,用作房车的车型有小型面包车、中巴车、MPV、皮卡车和货车,小型面包车的床车体积小、使用成本低,但是内部空间小、舒适性差,难以用于旅行生活以及载货。大型的C型房车超高、超重、动力不足和通过性差,不便用于旅行生活。拖挂房车虽然舒适,但长度偏长而在公路上难掉头、难停放,通常用于旅行生活,不便用于载货。上述房车、军用方舱、流动工程作业车、会议车、流动餐车、扩展集装箱以及广告宣传车等车厢对于生活和载货的通用性差,即车厢内部难以兼顾载货和旅行生活,而且现有的在主车厢上设置的用于扩展车厢内部空间的扩展车厢的结构复杂、展开方式较为繁琐。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对于载货和生活的通用性差、扩展车厢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车厢对于载货和生活的通用性好,扩展车厢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包括无车顶货厢、车厢厢体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无车顶货厢与车头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厢体罩设在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与所述无车顶货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无车顶货厢上用于驱动所述车厢厢体相对所述无车顶货厢上下滑动,所述车厢厢体底部设有若干轮子;
所述车厢厢体包括第一车厢框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厢框架上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位于靠近车头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可调节,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无车顶货厢或车头顶部连接;
所述车厢厢体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四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一锁止装置,所述第一锁止装置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之间用于将两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厢体还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时,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底板打开时,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下方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的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可以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车厢门,所述无车顶货厢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设有后厢门,所述第一车厢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后厢门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厢体还包括第一扩展厢,所述第一扩展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一扩展侧板和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一扩展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扩展厢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扩展厢打开时,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一扩展侧板和第二折叠板依次连接呈匚型且均位于所述第四侧板下方与所述第四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厢折叠时,所述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扩展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二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三铰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扩展侧板相对设置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与所述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扩展厢还包括第一扩展底板,所述第一扩展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底板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扩展侧板打开时,所述第一扩展底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一扩展侧板、第二折叠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底板折叠时,所述第一扩展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铰接板和/或所述第四铰接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厢体还包括第二扩展厢,第二扩展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叠板、第二扩展侧板、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四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二扩展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扩展厢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扩展厢打开时,所述第三折叠板、第二扩展侧板、所述第四折叠板连接呈匚型且均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下方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厢折叠时,所述第三折叠板、所述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二扩展侧板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五铰接板和第六铰接板,所述第四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七铰接板和第八铰接板,所述第八铰接板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五铰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六铰接板、所述第七铰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扩展侧板相对设置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五铰接板和第六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与所述第七铰接板和第八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扩展厢还包括第二扩展底板,所述第二扩展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底板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扩展侧板打开时,所述第二扩展底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三折叠板、第二扩展侧板、第四折叠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底板折叠时,所述第二扩展底板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与所述第五铰接板和/或所述第八铰接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若干太阳能板,各所述太阳能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若干太阳能板,各所述太阳能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外侧和/或所述第一扩展厢和/或所述第二扩展厢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车厢厢体罩设于无车顶货厢的上方,且车厢厢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位于车头或无车顶货厢上方,且第一侧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根据第一侧板与位于其下方的车头或无车顶货厢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根据车厢厢体相对于无车顶货厢的滑动来调整第一侧板的高度变大或变小,车厢厢体底部设有若干轮子,需要装载货物时,可将货物放置在无车顶货厢内;需要将车厢厢体作为可移动的房车车厢使用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使车厢厢体下落至轮子与地面接触,再通过电动或人力推动车厢厢体在地面上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即可实现将车厢厢体与无车顶货厢或车体分离并用于生活,对于载货和生活的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厢厢体与无车顶货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第一扩展厢、第二扩展厢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的仰视图;
图4是第一扩展厢、第二扩展厢完全展开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轴侧图。
附图标记:
1-无车顶货厢;
2-车厢厢体;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三侧板;24-第四侧板;25-第一顶板;26-第一底板;
3-第一驱动装置;31-第一绞盘;32-第一滑轮;33-第一钢缆;
4-第一扩展厢;41-第一折叠板;411-第一铰接板;412-第二铰接板;42-第一扩展侧板;43-第二折叠板;431-第三铰接板;432-第四铰接板;44-第一扩展底板;
5-第二扩展厢;51-第三折叠板;511-第五铰接板;512-第六铰接板;52-第二扩展侧板;53-第四折叠板;531-第七铰接板;532-第八铰接板;54-第二扩展底板;
6-第二驱动装置;61-第二绞盘;62-第二滑轮;63-第二钢缆;
7-轮子;
8-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包括无车顶货厢1、车厢厢体2和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无车顶货厢1与车头8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厢体2罩设在所述无车顶货厢1外侧与所述无车顶货厢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无车顶货厢1上用于驱动所述车厢厢体2相对所述无车顶货厢1上下滑动,所述车厢厢体2底部设有若干轮子7,驱动车厢厢体2向下滑动至轮子7与地面接触时,可将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之间的连接断开,可推动车厢厢体2在地面上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所述车厢厢体2包括第一车厢框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厢框架上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第一侧板21和第三侧板23的最大高度相等,第二侧板22和第四侧板24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侧板21位于靠近车头8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21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可调节,所述第一侧板21底部与所述无车顶货厢1或车头8顶部抵接或紧密连接,所述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1外侧,当位于最高点处的车厢厢体2中的第一侧板21位于车头8上方时,第一侧板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无车顶货厢1外侧,当位于最高处的车厢厢体2的第一侧板21位于无车顶货厢1的上方时,第一侧板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与无车顶货厢1的侧边部分重合。驱动车厢厢体2相对无车顶货厢1向上滑动至最高处时,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的最底部位于无车顶货厢1顶部的下方,各轮子7可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使得各轮子7与车厢厢体2的连接更加牢固。
第一侧板2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铰接,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铰接,第一板体的上端与第一顶板25固定连接,第一板体的上端为第一板体上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当车厢厢体2相对无车顶货厢1滑动至最高点处时,第二板体向下翻折,使得第二板体上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无车顶货厢1或车头8顶部抵接或紧密连接,此时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三板体可处于向上翻折的状态。在将车厢厢体2相对无车顶货厢1向下滑动前,需要将第二板体向上翻折,当各轮子7与地面接触时,第一板体的下端位于无车顶货厢1的上方,避免在推动车厢厢体2时第一板体与无车顶货厢1产生摩擦二损坏第一板体或无车顶货厢1的结构。当车厢厢体2完全脱离无车顶货厢1或第一侧板21位于无车顶货厢1侧面之外时,可将第二板体和/或第三板体向下翻折至与第一板体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以封堵车厢厢体2在第一侧板21处由于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向上翻折二出现的缺口。
本实施例可实现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或车体的分离与组装,需要装载货物时,可将货物放置在无车顶货厢1内。需要将车厢厢体2作为可移动的房车车厢使用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驱使车厢厢体2下落至轮子7与地面接触,再通过电动或人力推动车厢厢体2在地面上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即可实现将车厢厢体2与车体分离并用于生活,对于载货和生活的通用性好。
所述车厢厢体2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的第一顶板25,所述第一顶板25的四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的上端固定连接以形成车厢厢体2的车顶。
本实施例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还包括第一锁止装置,所述第一锁止装置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2与所述无车顶货厢1之间用于将两者固定,当车厢厢体2相对无车顶货厢1滑动至最高点处需要将两者固定时,可通过锁止装置将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固定连接。第一锁止装置可设有若干插销,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可设置若干对应的连接孔,各插销分别穿过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的对应设置的一对连接孔将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固定连接,无车顶货厢1设有第二车厢框架,其中,各连接孔可分别设置在第一车厢框架上、第二车厢框架上,可使得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可靠,同时可避免因设置连接孔与插销的结构而破坏车厢厢体2上的各个侧板。
具体地,所述车厢厢体2还设有第一底板26,第一底板26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所述第一底板26与所述第三侧板23转动连接,第一底板26可向下或向上翻转而相对第三侧板23转动,所述第一底板26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当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连接或相对无车顶货厢1滑动时第一底板26具有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底板26折叠时,所述第一底板26位于所述第四侧板24与所述无车顶货厢1外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底板26打开时,所述第一底板26位于所述第一顶板25下方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的底部连接,将车厢厢体2作为可移动的房厢使用时,可将第一底板26向下转动翻折形成房厢的地板。
具体地,所述第三侧板23上设有可以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车厢门,所述无车顶货厢1远离所述车头8的一端设有后厢门,通过第一车厢门开关从而将车厢厢体2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车厢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后厢门的宽度,以便于将第一车厢门打开后可以将位于车厢厢体2内的无车顶货厢1的后厢门打开,从而便于将无车顶货厢1内的物品取出。
具体地,所述车厢厢体2还包括第一扩展厢4,所述第一扩展厢4包括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且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41、第一扩展侧板42和第二折叠板43,所述第一折叠板41远离所述第一扩展侧板42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23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板43远离所述第一扩展侧板4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21铰接,所述第一扩展侧板42与所述第四侧板24可拆卸连接,第一扩展侧板42与第一侧板21或第三侧板23之间具有可调节的第一间距,调节第一间距变大时,可将第一折叠板41和/或第二折叠板43向外打开,使得第一折叠板41和/或第二折叠板43的最外端逐渐远离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当调节第一间距变小时,可将第一折叠板41和/或第二折叠板43向内折叠。
所述第一扩展厢4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扩展厢4打开时,所述第一折叠板41、第一扩展侧板42和第二折叠板43依次连接呈匚型且均位于所述第四侧板24下方与所述第四侧板24固定连接,第一折叠板41与第二折叠板43的宽度相等,第四侧板24的宽度大于第一折叠板41的宽度。所述第一扩展厢4折叠时,所述第一折叠板41、所述第二折叠板43、所述第一扩展侧板42位于所述第一底板26与所述第四侧板24之间,第一扩展厢4结构简单,便于折叠收起和展开,且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第一扩展侧板42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扩展侧板42的高度可小于或等于第三侧板23的高度,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与第一扩展侧板42的高度可相等或相适应,以避免第一扩展厢4处于打开状态时,第四侧板24上远离第一顶板25的一侧高于第一顶板25的位置而向上翘起,从而避免雨水等在第一顶板25与第四侧板24的连接处聚集。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叠板41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一铰接板411和第二铰接板412,所述第二折叠板43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三铰接板431和第四铰接板432,所述第一铰接板411与所述第三侧板23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板432与所述第一侧板21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板412、所述第三铰接板431分别与所述第一扩展侧板42相对设置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板411和第二铰接板412的铰接节点与所述第三铰接板431和第四铰接板432的铰接节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所述第四侧板24的长度,使得呈V型的第一折叠板41与第二折叠板43均向内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使用第一扩展厢4时,将第一折叠板41与第二折叠板43伸展,使得第一铰接板411和第二铰接板41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铰接板431和第四铰接板432也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扩展厢4的展开操作简单,便于折叠收起和展开。
具体地,所述第一扩展厢4还包括第一扩展底板44,所述第一扩展底板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21、所述第三侧板2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底板44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扩展侧板42打开时,所述第一扩展底板44位于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板41、第一扩展侧板42、第二折叠板43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底板44折叠时,所述第一扩展底板44位于所述第一底板26与所述第一铰接板411和/或所述第四铰接板432之间,第二底板的设置可形成第一扩展厢4的地板结构,避免人或货物直接与地面接触,可使人或货物在第一扩展厢4内保持干净整洁。
具体地,所述车厢厢体2还包括第二扩展厢5,第二扩展厢5的板体结构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第二扩展厢5的结构可与第一扩展厢4的结构相似,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车厢厢体2的其中一侧设置第一扩展厢4,或在车厢厢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扩展厢4、第二扩展厢5。第二扩展厢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叠板51、第二扩展侧板52、第四折叠板53,所述第三折叠板51远离所述第二扩展侧板5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21铰接,所述第四折叠板53远离所述第二扩展侧板52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23铰接,所述第二扩展侧板52与所述第二侧板2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扩展厢5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扩展厢5打开时,所述第三折叠板51、第二扩展侧板52、所述第四折叠板53连接呈匚型且均位于所述第二侧板22下方与所述第二侧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厢5折叠时,所述第三折叠板51、所述第四折叠板53、所述第二扩展侧板52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1外侧面与所述第二侧板22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三折叠板51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五铰接板511和第六铰接板512,所述第四折叠板53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七铰接板531和第八铰接板532,所述第八铰接板532与所述第三侧板23铰接,所述第五铰接板511与所述第一侧板21铰接,所述第六铰接板512、所述第七铰接板531分别与所述第二扩展侧板52相对设置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五铰接板511和第六铰接板512的铰接节点与所述第七铰接板531和第八铰接板532的铰接节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二侧板22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第二扩展厢5还包括第二扩展底板54,所述第二扩展底板5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21、所述第三侧板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底板54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扩展侧板52打开时,所述第二扩展底板54位于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三折叠板51、第二扩展侧板52、第四折叠板53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底板54折叠时,所述第二扩展底板54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1外侧面与所述第五铰接板511和/或所述第八铰接板532之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还包括若干太阳能板,各所述太阳能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2外侧,太阳能板的设置在实现供电的同时还可节约大量电力资源。
本实施例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还设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驱动装置3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3的开启和关闭,第一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一绞盘31、若干第一滑轮和若干第一钢缆33,各第一滑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车厢框架上,各第一滑轮安装在无车顶货厢1的第二车厢框架上可使得第一滑轮与无车顶货厢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牢靠。第一车厢框架上间隔且均匀设有至少四个固定连接节点,第一钢缆33的数量与固定连接节点的数量匹配,各第一钢缆33一端与一固定连接节点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若干第一滑轮与第一绞盘31固定连接。第一绞盘31可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各第一钢缆33可在第一绞盘31转动时缠绕在第一绞盘31上或从第一绞盘31上逐渐脱离,故而当第一绞盘31转动时,第一绞盘31与各固定连接节点之间的第一钢缆33长度可增大或减小,各第一钢缆33长度同步增大或减小。各第一钢缆33长度增大时,车厢厢体2相对无车顶货厢1向下滑动,各第一钢缆33长度减小时,车厢厢体2相对无车顶货厢1向上滑动。第一动力装置一端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绞盘31连接,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第一绞盘31转动。当车厢厢体2下落至各轮子7与地面接触时,可将各第一钢缆33与各固定连接节点脱离连接,之后可推动车厢厢体2在地面移动,各轮子7可设置为电动轮,各电动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可通过操控控制系统驱使电动轮的转动而控制车厢厢体2的移动,从而实现车厢厢体2与车体的分离与连接,其中,第一动力装置可优选为电机,太阳能板可为控制系统和电机等用电设施供电。
车厢厢体2还包括第一床板和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6,第一床板的结构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且受限于第一扩展厢4和/或第二扩展厢5折叠时车厢厢体2内部的空间结构尺寸,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用于驱动第一床板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第二驱动装置可参照第一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设置,同理,第二驱动装置6包括第二动力装置、第二绞盘61、若干第二滑轮和若干第二钢缆63,各第二滑轮和第二绞盘61固定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各第二钢缆63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接头,第一连接接头可与第一床板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绞盘61连接,第二绞盘61转动时,各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绞盘61之间的第二钢缆63的长度可增大或减小,各第二钢缆63长度增大时可带动第一床板下落,各第二钢缆63长度减小时可提升第一底板26或带动各第一连接接头向上运动,当第一床板向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可将第一床板与第一车厢框架固定,以避免在行车过程中第一床板在车厢厢体2内晃动而影响车厢厢体2内的安全。
将第一床板与第一车厢框架固定后,可将驱使第一连接接头下降至与无车顶货厢1内的货物连接,此时第二驱动装置6可用于搬运货物,将第一连接接头可与货物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绞盘61连接,第二绞盘61转动时,各第一连接接头与第二绞盘61之间的第二钢缆63的长度可增大或减小,各第二钢缆63长度增大时可带动货物下落,各第二钢缆63长度减小时可提升货物或带动各第一连接接头向上运动。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使得各轮子7与地面接触,然后将车厢厢体2与无车顶货厢1之间的连接断开,之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6将货物从无车顶货厢1内提起并离开无车顶货厢1的底部,驱动或移动车厢厢体2,货物跟随车厢厢体2一起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利用第二驱动装置6驱使货物下落,同理,可将某一位置处的货物搬运到无车顶货厢1内,从而实现搬运或转移货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扩展厢4上的第一折叠板41与第二折叠板43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第一折叠板41一侧与第三侧板23铰接,相对设置的另一侧与第一扩展侧板42可拆卸连接;第二折叠板43一侧与第一侧板21铰接,相对设置的另一侧与第一扩展侧板42可拆卸连接,即第一扩展侧板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可拆卸连接,第一扩展侧板42的上端与第四侧板24滑动连接。第一扩展厢4展开时,先将第四侧板24向上翻折至最高处或恰当的位置,再将第一扩展侧板42向外推开逐渐远离第三侧板23、第一侧板21直到适当的预定位置,在此位置的第一扩展侧板42与第三侧板23或第一侧板2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折叠板41或第二折叠板43的宽度匹配,之后分别将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向外翻折打开并与第一扩展侧板42连接,即可将第一扩展厢4展开并使用。将打开的第一扩展厢4折叠时,先将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分别与第一扩展侧板42分开并向内翻折收回,并与在先收回的第一扩展底板44连接,再驱使第一扩展侧板42相对第四侧板24滑动并向内推进,直到分别与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之间具有最小间距或与两折叠板连接,然后再驱使第四侧板24向下翻折直到与第一扩展侧板42具有最小间距或与第一扩展侧板42连接,即可实现第一扩展厢4的折叠。这种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可减小折叠后第一扩展侧板42与第一扩展底板44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折叠后的车厢厢体2的整体宽度,节省了空间的占用。
第二扩展厢5的结构可参照上述第一扩展厢4的具体结构。
其余的结构可参照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第一扩展厢4的顶板结构和第二扩展厢5的顶板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有所区别,减小了折叠后车厢箱体2的宽度,具体如下:
车厢厢体2上用于形成上述第一扩展厢4的顶板的板体结构为第一滑动板,用于形成上述第二扩展厢5的顶板的板体结构第二滑动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安装在第一车厢框架上,第一滑动板与第一顶板25靠近第一扩展厢4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板与第一顶板25靠近第二扩展厢5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第一滑动板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第一滑动板位于第一顶板25的下方且被第一顶板25遮挡或隐藏;第一滑动板处于展开状态时形成第一扩展厢4的顶板。第二滑动板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第二滑动板位于第一顶板25的下方且被第一顶板25遮挡或隐藏;第二滑动板处于展开状态时形成第二扩展厢5的顶板。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均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位于第一顶板25的下方,未设置在车厢厢体2宽度方向的侧面,减小了折叠后车厢厢体2的宽度,第一滑动板位于第二滑动板的上方或下方可根据实际生产或需求情况而设置。
第一扩展厢4上用于形成上述第一扩展侧板42且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折叠板41、第二折叠板43铰接的板体结构为第五侧板,第二扩展厢5上用于形成上述第二扩展厢5且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三折叠板51、第四折叠板53铰接的板体结构为第六侧板。第一扩展厢4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滑动板位于第一顶板25下方,第五侧板上远离第一、第二折叠板43的侧面即为车厢厢体2在这一侧的外表面。第二扩展厢5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滑动板位于第一顶板25下方,第六侧板上远离第三折叠板51、第四折叠板53的侧面即为车厢厢体2在这一侧的外表面,第一滑动板与第五侧板可优选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二滑动板与第六侧板可优选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一滑动板与第五侧板可拆卸连接且需要打开第一扩展厢4时,可将第五侧板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展开,之后驱使第一滑动板从第一顶板下方滑出,也可先驱使第一滑动板从第一顶板下方滑出后将第一滑动板和与之相连的结构展开。第一滑动板与第五侧板固定连接呈倒置的L型且需要打开第一扩展厢4时,可同时驱使第一滑动板、第五侧板、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同时运动而展开形成第一扩展厢4。需要将第一扩展厢4折叠时,驱使各结构相对上述展开时反向运动即可。第二扩展厢5的折叠与展开可参照第一扩展厢4。
其余的结构可参照实施例1或实施例2,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车顶货厢、车厢厢体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无车顶货厢与车头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厢体罩设在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与所述无车顶货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无车顶货厢上用于驱动所述车厢厢体相对所述无车顶货厢上下滑动,所述车厢厢体底部设有若干轮子;
所述车厢厢体包括第一车厢框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厢框架上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位于靠近车头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可调节,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无车顶货厢或车头顶部连接;
所述车厢厢体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四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一锁止装置,所述第一锁止装置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与所述无车顶货厢之间用于将两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厢体还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时,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底板打开时,所述第一底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下方且其长度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之间的间距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可以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车厢门,所述无车顶货厢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设有后厢门,所述第一车厢门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后厢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厢体还包括第一扩展厢,所述第一扩展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一扩展侧板和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一扩展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扩展厢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扩展厢打开时,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一扩展侧板和第二折叠板依次连接呈匚型且均位于所述第四侧板下方与所述第四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厢折叠时,所述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扩展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二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三铰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扩展侧板相对设置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与所述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展厢还包括第一扩展底板,所述第一扩展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底板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扩展侧板打开时,所述第一扩展底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一扩展侧板、第二折叠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扩展底板折叠时,所述第一扩展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铰接板和/或所述第四铰接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厢体还包括第二扩展厢,第二扩展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叠板、第二扩展侧板、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四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扩展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二扩展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扩展厢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扩展厢打开时,所述第三折叠板、第二扩展侧板、所述第四折叠板连接呈匚型且均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下方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厢折叠时,所述第三折叠板、所述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二扩展侧板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五铰接板和第六铰接板,所述第四折叠板包括相互铰接呈V型的第七铰接板和第八铰接板,所述第八铰接板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所述第五铰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铰接,所述第六铰接板、所述第七铰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扩展侧板相对设置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五铰接板和第六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与所述第七铰接板和第八铰接板的铰接节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展厢还包括第二扩展底板,所述第二扩展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底板具有打开或折叠状态,所述第二扩展侧板打开时,所述第二扩展底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三折叠板、第二扩展侧板、第四折叠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扩展底板折叠时,所述第二扩展底板位于所述无车顶货厢外侧面与所述第五铰接板和/或所述第八铰接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扩展式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太阳能板,各所述太阳能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车厢厢体外侧。
CN202221623247.5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Active CN219154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3247.5U CN219154595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3247.5U CN219154595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4595U true CN219154595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3247.5U Active CN219154595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4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7975B2 (en) Equipment-hauling expandable shelter
US8256553B2 (en) Electric vehicles
US20100001029A1 (en) Wheel-less cargo carrier with extendable beams
WO2000069095A1 (en) Transportab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cluding double-expandable trailer
US11198385B2 (en) Trailer and housing system
CN211969275U (zh) 一种车顶可升降式房车
US9073590B2 (en) Trailer
EP2856255A1 (en) Camera crane transport vehicle
US20050012353A1 (en) Recreation vehicle
US20150114577A1 (en) Roll-down door arrangements
KR20230025644A (ko) 차량용 접이식 테일게이트
CN219154595U (zh)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CH651508A5 (it) Veicolo per diporto, lavoro e per il trasporto a lunghe distanze di persone e cose, con autovettura ausiliare incorporata.
CN106347460A (zh) 一种可伸缩变形车辆车架
CN113400326A (zh) 移动机器人组件和移动机器人作业系统
CN114954689A (zh) 一种可拆卸扩展式车厢
CN108944635B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卷帘门厢体及其控制方法
GB2268133A (en) Wheelchair access system for vehicles
CN212220027U (zh) 车载变形方舱
CN207449746U (zh) 基于拼装式和车厢扩展结构的旅居车
CN110316574B (zh) 一种带有平移与锁定功能的液压载车卸料机
CN218661545U (zh) 一种子母汽车结构
US3841691A (en) Mobile housing unit
CN110525321A (zh) 一种拓展皮卡房车
CN107640083A (zh) 基于拼装式和车厢扩展结构的旅居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