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5471U -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5471U
CN212215471U CN202020531161.4U CN202020531161U CN212215471U CN 212215471 U CN212215471 U CN 212215471U CN 202020531161 U CN202020531161 U CN 202020531161U CN 212215471 U CN212215471 U CN 212215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utlet
jacket
medium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11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龙城
黄飞鸿
吴国辉
兰应飞
黄飞雁
黄建
黄斯博
黄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11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5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5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5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反应釜、冷却器、循环泵、热媒接入总管、热媒回流总管、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所述反应釜外设置有夹套和/或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热媒接入总管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热媒回流总管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器的热媒进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相连接;该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具有结构合理,结构简单且调温灵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物理或是化学反应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反应釜在使用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往往随时需要对反应釜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对反应釜进行升温、降温,又或是进行温保。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在反应釜内设置蒸汽、电热器又或是冷却水等数种媒介并相互配合而进行反应釜内的温度调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调温协调性差,调温切换滞后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结构简单调温灵敏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反应釜、冷却器、循环泵、热媒接入总管、热媒回流总管、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所述反应釜外设置有夹套和/或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热媒接入总管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热媒回流总管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器的热媒进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相连接。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套和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或者所述夹套和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处或者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所述热媒回流总管上位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处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热媒接入总管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七阀门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之间。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处设置有第八阀门。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媒接入总管设置有三通调节阀,所述三通调节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七阀门的进口并联,所述三通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七阀门的第一出口并联,所述三通调节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热媒回流总管相连接。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泵设置有多组,所述循环泵并联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反应釜之间。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夹套并联于所述热媒接入总管或冷却器的热媒出口与所述热媒回流总管或循环泵之间。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回收罐,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介质进口和第一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反应釜和所述回收罐相连接。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进口的高度,所述回收罐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器的高度。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回收罐之间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回收罐相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反应釜相连通。
作为对所述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罐与所述反应釜之间还设置有第九阀门,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设置了与热媒相互配合的冷却器,使得热媒可以根据需要而转化成冷媒,进而简化了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提高了调温切换的灵敏度;具体来说,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加温时,此时可以通过热媒接入总管的热媒流经夹套或是换热管进而对反应釜进行加温,热媒最终由热媒回流总管回收;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时,此时则可以关断热媒接入总管、热媒回流总管,即管道内的热媒进入内循环,此时的热媒在循环泵的驱动下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从而转换成冷媒并流经夹套或是换热管并最终回到冷却器内并周而复始,其中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将冷却液引入到冷却器中并交换出从反应釜内带出的热量,从而完成对反应釜的降温。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中热媒外循环加热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的热媒内循环降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或销轴固定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1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反应釜1、冷却器2、循环泵3、热媒接入总管4、热媒回流总管5、冷却液接入总管6和冷却液回流总管7,反应釜1外设置有用于换热的夹套11和/或反应釜1内设置有换热管12,热媒接入总管4与夹套11和/或换热管12的进液口相连接,热媒回流总管5与夹套11和/或换热管12的出液口相连接。具体来说,夹套11为包裹于反应釜1外的壳体,壳体与反应釜1的外壳之间的间隙形成了换热腔,当热媒流经换热腔时即可将热量传导至反应釜1内,或者当冷媒流经换热腔时即可带走反应釜1内传导过来的热量;换热管12可以为一组螺旋传管,其作用是可以通过换热媒介直接对反应釜1内的内容物进行加温或是降温。循环泵3 的进液口与夹套11和/或换热管12的出液口相连接,循环泵3的出液口与冷却器2的热媒进口相连接;冷却器2的热媒出口与夹套11和/或换热管12的进液口相连接,冷却器2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冷却液接入总管6和冷却液回流总管7相连接。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夹套11和换热管12的进液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或者夹套11和换热管12的出液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循环泵3的出液口处或者循环泵3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31;冷却器2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21 和第五阀门22;热媒回流总管5上位于夹套11和/或换热管12的出液口处,或者位于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处设置有第六阀门51;热媒接入总管4上设置有第七阀门41,其中冷却器2的热媒出口连接于第七阀门41与夹套11和/ 或换热管12的进液口之间。述冷却器2的热媒出口处设置有第八阀门23。本实施例中的热媒为导热油,导热油作为热媒在使用时温度高而压力低,生产安全可靠。导热油的温度可高达280℃-300℃,比用蒸汽作为热媒时的温度高得多。由于高温导热油的沸点高,在常压下就可加热到很高温度,而用饱和蒸汽加热时,要使蒸汽温度达到250℃就需要3MPa(40kgf/平方厘米)的压力,对管路的设计和要求非常高。热损失少,热效率高,导热油加热系统是闭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油只是温度变化,没有相变,未曾放出的热量仍可返回加热炉,只要稍一加热就可继续循环使用,导热油加热系统比蒸汽加热系统的热效率提高50%左右。热稳定性好,导热油的蓄热能力大,传热稳定、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和维修费用低。
如图1-3所示,反应釜1温度调节系统在工作时,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加温时,热媒接入总管4接入热媒,此时关闭第八阀门23或是第三阀门31,热媒从夹套11和/或换热管12中流入,其中对于热媒是否流经夹套11或是换热管 12可以分别通过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分别进行控制,热媒将所携带的热量通过夹套11或是换热管12传导给反应釜后即可完成对反应釜的加热过程并最终由热媒回流总管5加收。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时,此时关断热媒接入总管4和热媒回流总管5上的第七阀门41和第六阀门51,然后动循环泵3,此时管路由的热媒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由冷却器2并流经反应釜1上的夹套11和 /或换热管12再回到循环泵3中,并周而复始而形成内循环;此时通过冷却器2 的热媒中的热量被冷却液接入总管6和冷却液回流总管7中流过的冷却液带走,即热媒此时转换成冷媒,进而完成对反应釜1的降温;当然了通过对第四阀门 21或第五阀门22的调节,即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可实现对反应釜1降温幅度的调节,或是保温。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阀门可以选用电控阀,从而可以实现调温系统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系统操作的灵活性。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热媒接入总管4上设置有三通调节阀42,三通调节阀42的进口与第七阀门41的进口并联,三通调节阀42的出口与第七阀门41的第一出口并联,三通调节阀42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出口与热媒回流总管5相连接。当热媒接入总管4端热媒流量增大或是液压增大时,三通调节阀42可将多余的流量导流到热媒回流总管5中。循环泵3设置有多组,循环泵3 并联在冷却器2与反应釜1之间,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当换热媒介在管路中的流量不足而达不到预定的换热需求时则通过增加循环泵3以增加换热媒介的循环流量。夹套11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的夹套11设置有两个,且夹套11并联于热媒接入总管4或冷却器2的热媒出口与热媒回流总管5或循环泵3 之间,设置多个夹套11可以根据需要对反应釜的换热量进行灵活调节,例如需大的换热量时,可以打开全部夹套11上的阀门,以通过换热媒介;反之则可以减少夹套11或关闭夹套11而只使用换热管12对反应釜1进行调温。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8 和回收罐9,冷凝器8的第一介质进口和第一介质出口分别与冷却液接入总管6 和冷却液回流总管7相连接,冷凝器8的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分别与反应釜1和回收罐9相连接。冷凝器8呈倾斜设置,且冷凝器8的第二介质出口的高度低于冷凝器的第二介质进口的高度,回收罐9的高度低于冷凝器8的高度。反应釜1中的物料在反应过程中会因为理化反应或是温度等因素而会使得部分物料汽化或是形成蒸汽,为了减少原料的浪费或是消耗,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汽化的物料进行回收,即反应釜内汽化的原料进入到冷凝器8中冷凝液化,液化后的原料收集到回收罐9中。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冷凝器8的第二介质出口与回收罐9之间设置有三通阀81,三通阀81的第一出口与回收罐9相连通,第二出口与反应釜 1相连通。回收罐9与反应釜1之间还设置有第九阀门82,回收罐9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当需要对反应釜1内的反应物进行精确定量时,此时三通阀81可以直接与反应釜1相连通,即反应釜1中经冷凝器8液化后的原料重新返回到反应釜内继续参与反应;或者经由回收罐9回收进入到反应釜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设置了与热媒相互配合的冷却器,使得热媒可以根据需要而转化成冷媒,进而简化了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提高了调温切换的灵敏度;具体来说,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加温时,此时可以通过热媒接入总管的热媒流经夹套或是换热管进而对反应釜进行加温,热媒最终由热媒回流总管回收;当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时,此时则可以关断热媒接入总管、热媒回流总管,即管道内的热媒进入内循环,此时的热媒在循环泵的驱动下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从而转换成冷媒并流经夹套或是换热管并最终回到冷却器内并周而复始,其中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将冷却液引入到冷却器中并交换出从反应釜内带出的热量,从而完成对反应釜的降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反应釜、冷却器、循环泵、热媒接入总管、热媒回流总管、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所述反应釜外设置有夹套和/或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接入总管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热媒回流总管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器的热媒进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和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或者所述夹套和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处或者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所述热媒回流总管上位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处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热媒接入总管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七阀门与所述夹套和/或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的热媒出口处设置有第八阀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接入总管设置有三通调节阀,所述三通调节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七阀门的进口并联,所述三通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七阀门的第一出口并联,所述三通调节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热媒回流总管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设置有多组,所述循环泵并联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反应釜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夹套并联于所述热媒接入总管或冷却器的热媒出口与所述热媒回流总管或循环泵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回收罐,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介质进口和第一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接入总管和冷却液回流总管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反应釜和所述回收罐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进口的高度,所述回收罐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器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回收罐之间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回收罐相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反应釜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与所述反应釜之间还设置有第九阀门,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CN202020531161.4U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Active CN212215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1161.4U CN212215471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1161.4U CN212215471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5471U true CN212215471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1161.4U Active CN212215471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54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8307A (zh) * 2022-07-21 2022-10-04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釜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8307A (zh) * 2022-07-21 2022-10-04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釜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138307B (zh) * 2022-07-21 2023-10-24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釜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2367A (zh) 油加热及热回收型反应锅
CN212215471U (zh) 一种反应釜温度调节系统
CN106380376A (zh) 合成系统和制备设备
CN212179661U (zh) 外循环汽包取热系统
CN211529021U (zh) 一种tcu温度控制系统
CN109894069A (zh) 用于制备氟代芳烃的热分解反应器及其系统、连续化制备工艺
CN215886921U (zh) 一种焦化装置的低温热能回收装置
CN109441577A (zh) 吸收式热泵热电联产机组循环冷却水零上塔运行方法
CN211227024U (zh) 一种甲醇制油的节能控温换热设备
CN209945081U (zh) 多功能换热器
CN206570190U (zh) 一种用于污泥碳化工艺的设备
CN218653042U (zh) 工业萘精馏塔塔顶采出与安全阀放空的改进系统
CN219390628U (zh) 一种热能交换装置
CN216890854U (zh) 适用于生物柴油的超临界节能生产系统
CN110791307A (zh) 一种甲醇制油的节能控温换热系统
CN216879284U (zh) 一种利用聚酯装置的工艺塔余热的辅料配制系统
CN216526916U (zh) 一种环保型低能耗辅助控温系统
CN217725559U (zh) 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
CN211885463U (zh) 一种锦纶6聚合工艺中部分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CN2762876Y (zh) 带有独立加热及冷却装置的反应锅
CN209352828U (zh) 一种石油苯类溶剂生产提纯装置
CN219003025U (zh) 一种能够用于生产2-甲基呋喃或糠醇的装置
CN219502003U (zh) 一种用于氯化冷凝工艺的装置
CN218002276U (zh) 一种甲醇制备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中的除蜡装置
CN216347333U (zh) 一种萘法制苯酐生产中熔盐温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reac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Guangzhou Liwan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0006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3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Guangzhou Liwan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0006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ystem for Reaction Kett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Guangzhou Liwan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581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Guangzhou Liwan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5815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reaction vessel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Guangzhou Liwan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orestry industrial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886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