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2359U - 一种模块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2359U
CN212182359U CN202021286842.5U CN202021286842U CN212182359U CN 212182359 U CN212182359 U CN 212182359U CN 202021286842 U CN202021286842 U CN 202021286842U CN 212182359 U CN212182359 U CN 212182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ode
diode chip
insula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68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龙
周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68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2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2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2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模块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二极管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封装于绝缘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二极管芯片焊接在第一端子上,二极管芯片的第一极与第一端子连接,二极管芯片的第二极通过跳线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固定连接;关键在于,所述二极管芯片有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的正、背两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二极管可以在保持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内部二极管芯片的数量,从而提高承载电流,整体结构更加小巧紧凑,便于布置,有利于降低接线盒、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模块二极管。
背景技术
模块二极管是由功率二极管芯片按照应用要求复合连接成的单一封装组件,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接线盒等场合中,其结构一般如下: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及封装于绝缘体内的二极管芯片,其中二极管芯片焊接在正极端子上,二极管芯片的正极端与正极端子连接,负极端子通过跳线与负极端子连接。如图1所示,为了增大电流,有时会在内部以并排方式封装两颗以上的二极管芯片(1),且所有的二极管芯片(1)均位于正极端子的同一面上,这会造成模块二极管的外形增大,并使相应配合的接线盒会同样加大,从而给所匹配的太阳能电池接线盒带来成本上的增加和布置上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模块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二极管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封装于绝缘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二极管芯片焊接在第一端子上,二极管芯片的第一极与第一端子连接,二极管芯片的第二极通过跳线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固定连接;关键在于,所述二极管芯片有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的正、背两面上。
上述的模块二极管中,在第一端子的正、背两面上均设置了二极管芯片,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不增大第一端子面积的前提下,增加了二极管芯片的数量,提高了模块二极管承载电流的能力,并使得模块二极管更易于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上均设有用于连接汇流条的条形通孔,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穿过条形通孔后焊接于相应的端子上,从而让二极管芯片与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所有定位孔的连线形成非对称图形。上述定位孔可与接线盒底座的对应定位机构(例如说凸柱等)匹配,不仅可以保证模块二极管的定位准确,而且还可以防止模块二极管的正、负极装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端部均设有辅助通孔,所述绝缘体覆盖于辅助通孔上。在绝缘体的封装过程中,辅助通孔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并使得端子正背两面的绝缘体能够通过该辅助通孔连通,提高绝缘体的封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二极管可以在保持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内部二极管芯片的数量,从而提高承载电流,整体结构更加小巧紧凑,便于布置,有利于降低接线盒、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模块二极管的整体结构轴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模块二极管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模块二极管的背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绝缘体;4、二极管芯片;5、条形通孔;6、定位孔;7、辅助通孔;8、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模块二极管。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块二极管包括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及封装于绝缘体3内的二极管芯片4,所述二极管芯片4焊接在第一端子1上,二极管芯片4的第一极与第一端子1连接,二极管芯片4的第二极通过跳线8与第二端子2连接;所述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体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固定连接;关键在于,所述二极管芯片4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端子1的正面和背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为正极端子,而第二端子2为负极端子,二极管芯片4的第一极为正极,第二极为负极。
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在靠近绝缘体3的一侧均设有用于连接汇流条的条形通孔5,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穿过条形通孔5后焊接于相应的端子上,从而让二极管芯片4与电池电连接。
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上各设有两个定位孔6,所述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的所有定位孔6的连线形成非对称图形,在本实施例里面具体为梯形,当然,上述定位孔6的连线还可以为其他图形,只要是非对称图形即可。上述定位孔6可与接线盒底座的对应定位机构(例如说凸柱等)匹配,不仅可以保证模块二极管的定位准确,而且还可以防止模块二极管的正、负极装反。
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的端部各设有两个圆形的辅助通孔7,所述绝缘体3覆盖于辅助通孔7上。在绝缘体3的封装过程中,辅助通孔7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并使得端子正背两面的绝缘体3能够通过该辅助通孔7连通,提高绝缘体3的封装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体3为“工”字形结构,两端与对应的端子相固定,绝缘体3的两端避开上述条形通孔5,并延伸至端子的中部区域,以增加绝缘体3与端子的连接面积及强度,避免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变形及应力损伤二极管芯片4。端子两端的铆线区域(外接电缆区域)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选择做成“平面”或“U”形铆杯,便于电缆导体与端子电阻焊接(“平面”)或机械铆接(“U”形铆杯)。
上述的模块二极管中,在第一端子1的正、背两面上均设置了二极管芯片4,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不增大第一端子1面积的前提下,增加了二极管芯片4的数量,提高了模块二极管承载电流的能力,并使得模块二极管更易于布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模块二极管,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封装于绝缘体内的二极管芯片,所述二极管芯片焊接在第一端子上,二极管芯片的第一极与第一端子连接,二极管芯片的第二极通过跳线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间隔设置,所述绝缘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芯片有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的正、背两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上均设有用于连接汇流条的条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所有定位孔的连线形成非对称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端部均设有辅助通孔,所述绝缘体覆盖于辅助通孔上。
CN202021286842.5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模块二极管 Active CN212182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6842.5U CN21218235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模块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6842.5U CN21218235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模块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2359U true CN212182359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6842.5U Active CN212182359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模块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2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7821A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及其pcb转接板
CN212182359U (zh) 一种模块二极管
CN206116506U (zh) 电池组及其极流片
CN207637883U (zh) 一种无模组状态电芯的电连接结构及其电池组
CN214176205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5933713U (zh) 电池模组
CN214900789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CN206116504U (zh) 一种基于铜排载体的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CN214412668U (zh) 一种改进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111508743B (zh) 一种基于换流回路的一体化叠层母排机构
CN213661562U (zh) 一种卡接式光伏接线盒
CN212114212U (zh) 一种中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叠层母排
CN111082403B (zh) 一种适用于二极管桥的一体化叠层母排结构
CN111710741A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111224535A (zh) 一种用于压接型功率模块动态特性测试的电容串联母排
CN111510064A (zh) 用于太阳能领域的集成式旁路保护器件及其工艺方法
CN218868191U (zh) 多分片光伏组件的光伏接线盒
CN214959443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电路及其光伏组件线盒
CN214848944U (zh) 汇流排结构、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3150968U (zh) 便于电芯模组间快速连接线束的连接件
CN111341989A (zh) 一种电芯串联结构及使用该电芯串联结构的电池模组
CN215420194U (zh) 一种大电流接线盒
CN218632354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586261U (zh) 一种串联高功率电池单元的电连接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1791434U (zh)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