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1434U -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1434U
CN211791434U CN202020767075.3U CN202020767075U CN211791434U CN 211791434 U CN211791434 U CN 211791434U CN 202020767075 U CN202020767075 U CN 202020767075U CN 211791434 U CN211791434 U CN 211791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terminal
copper terminal
bus bar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70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祁军
郑朋朋
李艳群
朱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gtai Xinhui Photovolta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hui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hui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hui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70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1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1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1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属于光伏接线盒结构设计领域。技术方案是将热源散热主要部件即的二极管的引脚焊接于铜端子的锡下方,汇流带焊接于铜端子的锡上,通过汇流带将二极管引脚上大量的热带离盒体;在铜端子上设置汇流带穿孔,快速引走二极管两端热量;在铜端子上设置铜端子折弯,增大铜端子与二极管轴面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快速引走二极管热源热量;在底座下方设置底座凸出,增大铜端子与二极管轴面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快速引走二极管热源热量,并增强底座侧边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宽度小体积小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增强盒体的散热效果,能实现较大旁路保护电流,降低旁路保护时接线盒的温度,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其特点是可以承载大电流。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使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将太阳能电池模块产生的电能经电缆导出。光伏接线盒和接线系统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光伏接线盒为导线及其连接提供抗环境影响的保护,为带电部件提供可接触性的保护,为与之连接的接线系统减缓拉力。
由于太阳能电池使用场合的特殊性和其本身的昂贵价值,太阳能光伏接线盒必须经过特殊设计才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要求,而其中一项技术指标就是组件的工作电流大小。工作电流是指二极管长期连续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电流值。因为电流通过二极管时会使管芯发热、温度上升,温度超过容许限度时就会使管芯过热而损坏。所以二极管使用中不能超过二极管额定正向工作电流值。在组件发生热斑效应时,电流流经二极管。一般而言工作电流越大越好,这样光伏接线盒的工作范围就越大。同时,为提高组件发电效率降低成本,需要接线盒宽度体积越小越好。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的电流承载能力和接线盒小型化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光伏接线盒的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这一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光伏接线盒存在的承载大电流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包括底座和盖子扣合所组成的盒体,盒体内部设有铜端子、二极管以及汇流带,二极管和汇流带均焊接在铜端子上,铜端子连同二极管和汇流带一起安装在底座内,盒体内部填充有灌封胶将所述二极管覆盖;所述铜端子成窄长形,汇流带在铜端子上的安装位置位于铜端子的居中位置并位于二极管两侧,汇流带焊接时的折弯方向与铜端子长度方向一致,二极管主体在铜端子上的安装位置偏向于铜端子的一边,并近底座一边侧壁。
优选的,所述铜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块和第二端子块两部分,第一端子块正面设有第一锡块,第二端子块正面设有第二锡块;所述二极管安装在第一端子块和第二端子块之间,二极管通过其两端的引脚与铜端子焊接,所述汇流带在铜端子上的焊接区与所述二极管在铜端子上的焊接区分别位于铜端子的正反两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块、第二端子块上分别设有第一汇流带穿孔、第二汇流带穿孔,所述第一汇流带穿孔、第二汇流带穿孔分别位于所述二极管的两端,汇流带分别从所述第一汇流带穿孔、第二汇流带穿孔中穿过。
优选的,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皆呈45度以上折弯,所述第一引脚焊接于第一端子块的第一锡块下方,所述第二引脚焊接于第二端子块的第二锡块下方;两条汇流带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锡块、第二锡块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块、第二端子块靠近所述二极管的轴面处分别具有第一铜端子折弯、第二铜端子折弯,所述第一铜端子折弯、第二铜端子折弯的角度是沿二极管轴面靠近二极管但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底座具有底座凸出,底座凸出内部角度是沿二极管轴面包裹,所述底座凸出的外壁与内壁距离保持各处一致。
优选的,所述铜端子的外圈折弯并近底座侧壁。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其特点是可以承载大电流。本实用新型将热源散热主要部件即的二极管的引脚焊接于锡下方,汇流带焊接于锡上,通过汇流带将二极管引脚上大量的热带离盒体。通过设置汇流带穿孔,快速引走二极管两端热量。通过设置铜端子折弯,增大铜端子与二极管轴面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快速引走二极管热源热量。通过设置底座凸出,增大铜端子与二极管轴面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快速引走二极管热源热量。而且底座凸出一方面不增加底座与背板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增强底座侧边的结构强度,防止热变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接线盒在实现承载大电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增强盒体的散热效果,降低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光伏接线盒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接线盒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伏接线盒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焊接有二极管的铜端子的正面图。
图4是焊接有二极管的铜端子的背面图。
图5是汇流带穿孔的位置图。
图6是图5的A-A的截面图。
图中各标记定义:1底座、2盖子、3压线扣、4铜端子、5二极管、6第一锡块、7第二锡块、41第一端子块、42第二端子块、51第一引脚、52第二引脚、81第一汇流带穿孔、82第二汇流带穿孔、91第一铜端子折弯、92第二铜端子折弯、11底座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和图2所示的是分体式接线盒中的正极接线盒或负极接线盒的结构。分体式接线盒是将接线盒分解为正极接线盒、负极接线盒以及若干中间接线盒,目的是使连接长度最小化,分散二极管的热量,同时中间接线盒内的电气部件可以预先密封好,现场安装时只需对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进行密封,减少现场工作量,提高接线可靠性。本实施例以分体式接线盒为例进行说明;显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也同样适用于单体接线盒。图1示出的是光伏接线盒的整体外观图,图2示出的是光伏接线盒的内部结构图。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接线盒从外部看,包括相扣合的底座1和盖子2所组成的盒体。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分体式接线盒两端的接线盒,底座1的一端设有压线扣3,压线扣3的作用是供光伏线缆从压线扣3中间穿过后与盒体的内部结构连接;如果是作为分体式接线盒中间的接线盒则没有此结构。参见图2,盒体的内部结构包括铜端子4和二极管5,铜端子4包括多块,分别套在底座1内的导柱上从而固定在底座1内,光伏线缆穿入盒体后与铜端子4焊接;二极管5焊接在铜端子4上,将多块铜端子4电性连接起来,而且二极管5下方区域的盒体内全部填充灌封胶。此外还有汇流带分别焊接在铜端子4的第一锡块6、第二锡块7上,汇流带这里在图中没有画出来。由图可见,汇流带在铜端子4的安装位置在铜端子4上居中,而二极管5的安装位置在铜端子4上偏向一边,上述结构的功能为:使汇流带位于整个盒体的中间,便于汇流带散热。
图3和图4示出了二极管的焊接位置、二极管轴面周边结构以及汇流带的散热方式。参见图3和图4,铜端子4包括第一端子块41和第二端子块42两部分,第一端子块41正面设有第一锡块6,第二端子块42正面设有第二锡块7。二极管5安装在第一端子块41和第二端子块42之间,通过其引脚将第一端子块41与第二端子块42电性连接。二极管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脚51、第二引脚52,第一引脚51和第二引脚52皆90°折弯,第一引脚51采用电阻焊焊接于第一端子块41的第一锡块6下方,第二引脚52采用电阻焊焊接于第二端子块42的第二锡块7下方。两条汇流带分别焊接在第一锡块6、第二锡块7的上方。上述结构的功能为:二极管为热源,引脚为热源散热主要部件之一。二极管的引脚焊接于锡下方,汇流带焊接于锡上,使汇流带在铜端子上的焊接区与二极管在铜端子上的焊接区正好分别位于铜端子的正反两面的相对位置,便于通过汇流带将二极管引脚上大量的热带离盒体。
图5和图6示出了二极管周边结构。参见图5,在第一端子块41和第二端子块42上分别设有第一汇流带穿孔81和第二汇流带穿孔82,第一汇流带穿孔81和第二汇流带穿孔82分别位于二极管5两端。上述结构的功能为:汇流带穿设在第一汇流带穿孔81和第二汇流带穿孔82,从而快速引走二极管两端热量。参见图6,第一端子块41和第二端子块42靠近二极管轴面处分别具有第一铜端子折弯91和第二铜端子折弯92(可参见图4),第一铜端子折弯91和第二铜端子折弯92的角度是沿二极管轴面靠近二极管。上述结构的功能为:增大铜端子与二极管轴面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快速引走二极管热源热量。第一端子块41和第二端子块42的外圈即靠近盒体的一侧同样具有折弯,上述结构的功能为:折弯增大了铜端子与盒体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可以快速引走铜端子上的热量。参见图6,底座1具有向内的底座凸出11,底座凸出11内部沿二极管轴面包裹,上述结构的功能为:增大底座与二极管轴面的散热面积增强热交换。此外,底座凸出11的外壁与内壁距离保持一致,即不改变底座凸出11处的厚度。上述结构的功能为:一方面不增加底座与背板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增强底座侧边的结构强度,防止热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包括底座和盖子扣合所组成的盒体,盒体内部设有铜端子、二极管以及汇流带,二极管和汇流带均焊接在铜端子上,铜端子连同二极管和汇流带一起安装在底座内,盒体内部填充有灌封胶将所述二极管覆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端子成窄长形,汇流带在铜端子上的安装位置位于铜端子的居中位置并位于二极管两侧,汇流带焊接时的折弯方向与铜端子长度方向一致,二极管主体在铜端子上的安装位置偏向于铜端子的一边,并近底座一边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块和第二端子块两部分,第一端子块正面设有第一锡块,第二端子块正面设有第二锡块;所述二极管安装在第一端子块和第二端子块之间,二极管通过其两端的引脚与铜端子焊接,所述汇流带在铜端子上的焊接区与所述二极管在铜端子上的焊接区分别位于铜端子的正反两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块、第二端子块上分别设有第一汇流带穿孔、第二汇流带穿孔,所述第一汇流带穿孔、第二汇流带穿孔分别位于所述二极管的两端,汇流带分别从所述第一汇流带穿孔、第二汇流带穿孔中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皆呈45度以上折弯,所述第一引脚焊接于第一端子块的第一锡块下方,所述第二引脚焊接于第二端子块的第二锡块下方;两条汇流带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锡块、第二锡块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块、第二端子块靠近所述二极管的轴面处分别具有第一铜端子折弯、第二铜端子折弯,所述第一铜端子折弯、第二铜端子折弯的角度是沿二极管轴面靠近二极管但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底座凸出,底座凸出内部角度是沿二极管轴面包裹,所述底座凸出的外壁与内壁距离保持各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端子的外圈折弯并近底座侧壁。
CN202020767075.3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Active CN211791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7075.3U CN211791434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7075.3U CN211791434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1434U true CN211791434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6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7075.3U Active CN211791434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1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25974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112994611A (zh) 一种低成本大电流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1791434U (zh)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CN111969947A (zh) 散热性能优异的光伏组件旁路元件组件及接线盒
CN216671617U (zh) 一种免铜板焊接的接线盒用二极管模块及应用其的接线盒
CN212086155U (zh) 二极管侧放带散热装置接线盒
CN111404481A (zh)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结构
CN215344498U (zh) 一种改进型的大电流接线盒
CN214412668U (zh) 一种改进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5420194U (zh) 一种大电流接线盒
CN218276620U (zh) 一种高性能小体积光伏接线盒
CN111769798A (zh)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CN220234626U (zh) 整体式旁路保护模块及具有其的光伏接线盒
CN217984995U (zh) 一种笔型分体式接线盒
CN212783439U (zh) 高载流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接线盒
CN220896647U (zh) 一种大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CN112259517A (zh) 光伏组件旁路元件焊片及旁路保护元件模块及接线盒
CN212305259U (zh)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CN112563355A (zh) 具有光伏保护二极管超薄模片的太阳能组件
CN217428079U (zh) 一种底部腾空分体式接线盒
CN220553440U (zh) 具有单片多芯封装结构的旁路保护模块及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CN115913095A (zh) 一种大电流接线盒
CN115694350A (zh) 一种改进型的大电流接线盒
CN218162390U (zh) 一种低成本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19227545U (zh) 双玻组件用三分体光伏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1

Address after: No. 2, Xiabao Road, Yueqing Bay Port District, Yueqing,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engtai Xinhui Photovolta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600 No. 192 Lane 22, Weisan Road, Yue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NHUI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