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0789U -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0789U
CN214900789U CN202121234505.6U CN202121234505U CN214900789U CN 214900789 U CN214900789 U CN 214900789U CN 202121234505 U CN202121234505 U CN 202121234505U CN 214900789 U CN214900789 U CN 214900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negative
positive
junction box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45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薇珲
王洪昌
蒋文
黄涌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Hui Wang
Original Assignee
Wei Hui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 Hui Wang filed Critical Wei Hui Wang
Priority to CN2021212345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0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0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0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包括正极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所述正极接线盒内安装有正极导电体,所述中间接线盒内安装有中间导电体,所述负极接线盒内安装有负极导电体,正极导电体与中间导电体之间通过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连接,中间导电体与负极导电体之间通过另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连接,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上均连接有输出电缆线,正极导电体上设置有正极焊接区域,中间导电体上设置有两个中间焊接区域,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负极焊接区域,中间导电体上设置有三个旁路二极管,本结构可以提高接线盒内组件布局的合理性,及便于组件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节能环保,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同时光伏组件的技术也丰富多样,目前分体安装式接线盒包括正极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每个盒子内均安装旁路二极管,这种方式组件和线缆布局不合理,组件安装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以提高接线盒内组件布局的合理性,及便于组件的安装。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包括正极接线盒、中间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所述正极接线盒内安装有正极导电体,所述中间接线盒内安装有中间导电体,所述负极接线盒内安装有负极导电体,正极导电体与中间导电体之间通过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连接,中间导电体与负极导电体之间通过另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连接,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上均连接有输出电缆线,正极导电体上设置有正极焊接区域,中间导电体上设置有两个中间焊接区域,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负极焊接区域,中间导电体上设置有三个旁路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中间导电体包括第一中间导电体、第二中间导电体、第三中间导电体和第四中间导电体;
与正极导电体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的另一端与第一中间导电体连接;
与负极导电体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的另一端与第四中间导电体连接;
第一中间导电体与第二中间导电体通过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一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中间导电体连接,第一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中间导电体连接;
第二中间导电体与第三中间导电体通过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二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中间导电体连接,第二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中间导电体连接;
第三中间导电体与第四中间导电体通过第三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三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中间导电体连接,第三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中间导电体连接。
优选地,两个中间焊接区域分别位于第二中间导电体和第三中间导电体上。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体上具有正极探测区;
所述第一中间导电体上具有右探测区,所述第四中间导电体上具有左探测区;
所述负极导电体上具有负极探测区。
优选地,所述正极接线盒上开有第一正极开口和第二正极开口,所述中间接线盒上开有两个中间开口,所述负极接线盒上开有第一负极开口和第二负极开口;
与正极导电体连接的输出电缆线穿过第二正极开口;
与负极导电体连接的输出电缆线穿过第二负极开口;
与正极导电体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穿过第一正极开口和其中一个中间开口;
与负极导电体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穿过第一负极开口和另一个中间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正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一U型槽体,所述第二正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二U型槽体,所述中间开口连接有第三U型槽体,所述第一负极开口处连接有第四U型槽体,所述第二负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五U型槽体。
优选地,正极接线盒上开有正极通孔,中间接线盒上开有两个中间通孔,负极接线盒上开有负极通孔。
优选地,所述正极接线盒上连接有正极手柄,所述负极接线盒上连接有负极手柄。
优选地,所述正极接线盒内设置有正极固定柱,正极导电体上开设正极固定孔,正极固定柱进入正极固定孔内;
所述中间接线盒内设置有中间固定柱,中间导电体上开设中间固定孔,中间固定柱进入中间固定孔内;
所述负极接线盒内设置有负极固定柱,负极导电体上开负极固定孔,负极固定柱进入负极固定孔内。
优选地,所述正极接线盒包括上部开口的正极盒体和与之匹配的正极盒盖;所述中间接线盒包括上部开口的中间盒体和与之匹配的中间盒盖;所述负极接线盒包括上部开口的负极盒体和与之匹配的负极盒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正极导电体安装在正极接线盒内,中间导电体安装在中间接线盒内,负极导电体安装在负极接线盒内,正极导电体与中间导电体之间通过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连接,中间导电体与负极导电体之间通过另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连接,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上均连接有输出电缆线,这样只需要两根中间连接电缆线和两根输出电缆线即可连接,实现电路导通,同时将三个旁路二极管均安装在中间导电体上,中间接线盒体积较大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正极接线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正极导电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中间接线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中间导电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负极接线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负极导电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正极接线盒、2-中间接线盒、3-负极接线盒、11-正极盒体、 12-正极导电体、13-压块、14-正极盒盖、15-中间连接电缆线、16-输出电缆线、17-负极盒盖,21-中间盒体、22-中间导电体、23-中间盒盖、31-负极盒体、32-负极导电体、111-正极通孔、112-正极固定柱、115-正极手柄、121- 正极固定孔、122-正极焊接区域、124-第一U型槽体、125-第二U型槽体、211- 中间通孔、212-中间固定柱、221-中间固定孔、222-旁路二极管、223-第三U 型槽体、224-中间焊接区域、225-左探测区、226-右探测区、311-负极通孔、 312-负极固定柱、315-负极手柄、321-负极固定孔、322-负极焊接区域、323- 负极探测区、324-第四U型槽体、325-第五U型槽体,2201-第一中间导电体, 2202-第二中间导电体,2203-第三中间导电体,2204-第四中间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包括正极接线盒1、中间接线盒2和负极接线盒3,所述正极接线盒 1内安装有正极导电体12,所述中间接线盒2内安装有中间导电体22,所述负极接线盒3内安装有负极导电体32,正极导电体12与中间导电体22之间通过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连接,中间导电体22与负极导电体32之间通过另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连接,正极导电体12和负极导电体32上均连接有输出电缆线16,正极导电体12上设置有正极焊接区域122,中间导电体22 上设置有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负极导电体32上设置有负极焊接区域322,中间导电体22上设置有三个旁路二极管222。
传统的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在正极接线盒1、中间接线盒2和负极接线盒 3内均设置有一个旁路二极管222,由于正极接线盒1和负极接线盒3的体积较小,导致旁路二极管222的安装不方便,组件在正极接线盒1、中间接线盒 2和负极接线盒3内布局不合理,线缆的分布也不合理。
本实施例中将正极导电体12安装在正极接线盒1内,中间导电体22安装在中间接线盒2内,负极导电体32安装在负极接线盒3内,正极导电体12 与中间导电体22之间通过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连接,中间导电体22与负极导电体32之间通过另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连接,正极导电体12和负极导电体32上均连接有输出电缆线16,这样只需要两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和两根输出电缆线16即可连接,实现电路导通,同时将三个旁路二极管222均安装在中间导电体22上,中间接线盒3体积较大便于安装,正极导电体12 上设置有正极焊接区域122,中间导电体22上设置有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负极导电体32上设置有负极焊接区域322,使用时,将盒体粘贴在太阳能光伏组件上,太阳能光伏组件上的汇流带分别焊接在正极焊接区域122、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和负极焊接区域322上即可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导电体22包括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和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
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的另一端与第一中间导电体 2201连接;
与负极导电体3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的另一端与第四中间导电体 2204连接;
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通过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一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连接,第一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连接;
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与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通过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二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连接,第二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连接;
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与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通过第三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三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连接,第三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连接。
如此使用三个旁路二极管222将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第二中间导电体 2202、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和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连接,实现中间导电体 22电路导通,配合两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实现正极导电体12、中间导电体 22和负极导电体32之间的线路导通。
本实施例中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分别位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和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电体12上具有正极探测区123;
所述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上具有右探测区226,所述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 上具有左探测区225;
所述负极导电体32上具有负极探测区323。
探测区为10mm*10mm的空白区域,使用的时候,多根外置的探针分别接触正极探测区123、左探测区225、右探测区226和负极探测区323,从而获取数据进行检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线盒1上开有第一正极开口和第二正极开口,所述中间接线盒2上开有两个中间开口,所述负极接线盒3上开有第一负极开口和第二负极开口;
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输出电缆线16穿过第二正极开口;
与负极导电体32连接的输出电缆线16穿过第二负极开口;
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穿过第一正极开口和其中一个中间开口;
与负极导电体3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穿过第一负极开口和另一个中间开口。
其中第一负极开口可与水平线呈0-60°夹角,第二负极开口可与竖直线呈0至60°夹角。
其中第一正极开口可与水平线呈0-60°夹角,第二正极开口可与竖直线呈0至60°夹角。
其中中间开口可与水平线呈0-6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一U型槽体124,所述第二正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二U型槽体125,所述中间开口连接有第三U型槽体223,所述第一负极开口处连接有第四U型槽体324,所述第二负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五 U型槽体325。
本实施例中第二U型槽体125用于安装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输出电缆线16,第五U型槽体325用于安装与负极导电体12连接的输出电缆线16,第一U型槽体124、第四U型槽体324和两个第三U型槽体223用于安装对应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
第一U型槽体124、第二U型槽体125、第三U型槽体223、第四U型槽体324和第五U型槽体325在安装好对应的电缆线后,使用压块13进行固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正极接线盒 1底壁上开有正极通孔111,中间接线盒2底壁上开有两个中间通孔211,负极接线盒3底壁上开有负极通孔311。
使用时,太阳能光伏组件上的四根汇流带分别穿过正极通孔111、两个中间通孔211和负极通孔311焊接在正极焊接区域122、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 和负极焊接区域322上进行使用,如此便于汇流带的安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线盒1上连接有正极手柄115,所述负极接线盒3上连接有负极手柄31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线盒1内设置有正极固定柱112,正极导电体12上开设正极固定孔121,正极固定柱112进入正极固定孔121内;
所述中间接线盒2内设置有多根中间固定柱212,中间导电体22上开设多个中间固定孔221,多根中间固定柱212分别进入中间固定孔221内;
所述负极接线盒3内设置有负极固定柱312,负极导电体32上开负极固定孔321,负极固定柱312进入负极固定孔321内。
如此实现正极导电体12、中间导电体22和负极导电体32安装在正极接线盒1、中间接线盒2和负极接线盒3内。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线盒1包括上部开口的正极盒体11和与之匹配的正极盒盖14;所述中间接线盒2包括上部开口的中间盒体21和与之匹配的中间盒盖23;所述负极接线盒 3包括上部开口的负极盒体31和与之匹配的负极盒盖17。
安装时,打开对应的盒盖,进行安装,安装完毕,闭合对应的盒盖,如此便于盒体内各组件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接线盒(1)、中间接线盒(2)和负极接线盒(3),所述正极接线盒(1)内安装有正极导电体(12),所述中间接线盒(2)内安装有中间导电体(22),所述负极接线盒(3)内安装有负极导电体(32),正极导电体(12)与中间导电体(22)之间通过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连接,中间导电体(22)与负极导电体(32)之间通过另一根中间连接电缆线(15)连接,正极导电体(12)和负极导电体(32)上均连接有输出电缆线(16),正极导电体(12)上设置有正极焊接区域(122),中间导电体(22)上设置有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负极导电体(32)上设置有负极焊接区域(322),中间导电体(22)上设置有三个旁路二极管(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电体(22)包括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和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三个旁路二极管(222)分别为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和第三旁路二极管;
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的另一端与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连接;
与负极导电体(3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的另一端与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连接;
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通过第一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一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连接,第一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连接;
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与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通过第二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二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连接,第二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连接;
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与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通过第三旁路二极管连接,第三旁路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连接,第三旁路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两个中间焊接区域(224)分别位于第二中间导电体(2202)和第三中间导电体(22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体(12)上具有正极探测区(123);
所述第一中间导电体(2201)上具有右探测区(226),所述第四中间导电体(2204)上具有左探测区(225);
所述负极导电体(32)上具有负极探测区(3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盒(1)上开有第一正极开口和第二正极开口,所述中间接线盒(2)上开有两个中间开口,所述负极接线盒(3)上开有第一负极开口和第二负极开口;
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输出电缆线(16)穿过第二正极开口;
与负极导电体(32)连接的输出电缆线(16)穿过第二负极开口;
与正极导电体(1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穿过第一正极开口和其中一个中间开口;
与负极导电体(32)连接的中间连接电缆线(15)穿过第一负极开口和另一个中间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一U型槽体(124),所述第二正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二U型槽体(125),所述中间开口连接有第三U型槽体(223),所述第一负极开口处连接有第四U型槽体(324),所述第二负极开口处连接有第五U型槽体(3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正极接线盒(1)上开有正极通孔(111),中间接线盒(2)上开有两个中间通孔(211),负极接线盒(3)上开有负极通孔(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盒(1)上连接有正极手柄(115),所述负极接线盒(3)上连接有负极手柄(3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盒(1)内设置有正极固定柱(112),正极导电体(12)上开设正极固定孔(121),正极固定柱(112)进入正极固定孔(121)内;
所述中间接线盒(2)内设置有中间固定柱(212),中间导电体(22)上开设中间固定孔(221),中间固定柱(212)进入中间固定孔(221)内;
所述负极接线盒(3)内设置有负极固定柱(312),负极导电体(32)上开负极固定孔(321),负极固定柱(312)进入负极固定孔(3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盒(1)包括上部开口的正极盒体(11)和与之匹配的正极盒盖(14);所述中间接线盒(2)包括上部开口的中间盒体(21)和与之匹配的中间盒盖(23);所述负极接线盒(3)包括上部开口的负极盒体(31)和与之匹配的负极盒盖(17)。
CN202121234505.6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Active CN214900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4505.6U CN21490078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4505.6U CN21490078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0789U true CN21490078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0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4505.6U Active CN21490078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07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9711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体式接线盒光伏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9711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体式接线盒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00789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分体式接线盒
JP359895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接続用端子ボック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3661562U (zh) 一种卡接式光伏接线盒
CN213693622U (zh) 一种带导胶槽的光伏接线盒
CN115347865A (zh)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并联组串专用接线盒
CN213817690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4205457U (zh) 模块二极管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01515029U (zh) 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CN213693620U (zh) 一种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
CN112290884A (zh) 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6956800U (zh) 一种低成本分体式光伏组件效率管理智能优化器
CN219227545U (zh) 双玻组件用三分体光伏接线装置
CN213693621U (zh) 一种大电流光伏接线盒
CN216981862U (zh) 一种连体式接线盒光伏组件
CN218920373U (zh) 导电片以及使用该导电片的高压接线盒
CN213693619U (zh) 一种一体式三分体光伏接线盒
CN221042790U (zh) 纵向出线大电流窄边接线盒
CN220823025U (zh) 一种三分体式的光伏接线盒
CN215420194U (zh) 一种大电流接线盒
CN218868191U (zh) 多分片光伏组件的光伏接线盒
CN219476774U (zh) 集成式ccs组件及电池包
CN219164519U (zh) 一种光伏发电单元接线槽盒
CN219180713U (zh) 一种一体式软包电池采集结构
CN218603444U (zh)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并联组串专用接线盒
CN21955384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连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