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0671U -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0671U
CN212180671U CN202021049903.6U CN202021049903U CN212180671U CN 212180671 U CN212180671 U CN 212180671U CN 202021049903 U CN202021049903 U CN 202021049903U CN 212180671 U CN212180671 U CN 212180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liquid cooling
cooling system
heat exchang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99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99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0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0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0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涉及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计算、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等应用的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领域。该测试装置,包括:加热器,用于输出热量以模拟服务器的发热状态;换热器,设置于加热器的一侧以与加热器换热,换热器与待测液冷系统连接;传感器,设置于换热器与待测液冷系统之间,以检测待测液冷系统对换热器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检测出的换热性能参数可反应出液冷系统的实际换热能力,可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进而提高验证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液冷服务器是一种通过液体注入服务器以带走服务器散出热量的服务器,液冷服务器包括服务器和与对服务器进行换热的待测液冷系统。
针对液冷服务器的待测液冷系统的测试主要为:安装前对待测液冷系统中的各部件的单独调试,安装后对待测液冷系统的打压测试,以及安装后采用检测仪检测待测液冷系统末端的换热性能参数以进行换热性能验证。由于换热性能参数为待测液冷系统空载状态下检测得到,其无法反应待测液冷系统的实际换热能力,因此,存在换热性能验证准确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可以包括:
加热器,用于输出热量以模拟服务器的发热状态;
换热器,设置于该加热器的一侧以与该加热器换热,该换热器与待测液冷系统连接;
传感器,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以检测该待测液冷系统对该换热器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该服务器的功率参数;
控制器,分别与该输入模块和该加热器连接,以根据该功率参数控制该加热器输出对应的热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输入模块还用于输入该服务器的换热参数,该测试装置还包括:
电子阀,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
该电子阀与该控制器连接,以使该控制器根据该换热参数控制该电子阀的开合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供流信息包括第一温度信息,该回流信息包括第二温度信息,该传感器可以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供流管道上,以检测该第一温度信息;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以检测该第二温度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回流信息包括流量信息,该传感器可以包括:
流量传感器,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以检测该流量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供流信息包括第一压力信息,该回流信息包括第二压力信息,该传感器可以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供流管道上,以检测该第一压力信息;
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该换热器与该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以检测该第二压力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
风扇,设置于该加热器的另一侧;
控制器,与该风扇连接,以根据该第二温度信息打开或关闭该风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加热器连接至供电系统,该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
功率传感器,设置于该加热器与该供电系统之间,以检测功率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测试装置还可以包括:
箱体,该箱体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该进风口和该排风口位于相对侧;该加热器位于该进风口侧,该换热器位于该排风口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柜体,该柜体内设置有多个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该测试装置沿该柜体的高度方向顺次设置,该柜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隔热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测试系统还可以包括:
客户端,与该传感器连接,以接收该供流信息和该回流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装置和系统,通过加热器模拟服务器的发热状态以及利用设置于加热器一侧的换热器来模拟服务器的换热部件的换热状态,如此,将换热器与待测液冷系统连接后可模拟待测液冷系统的带载运行状态,进而使得传感器检测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可以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的实际换热能力,为待测液冷系统的换热性能验证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进而可提高验证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测试装置的结构精简,还可使待测液冷系统的验证成本低。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试系统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试系统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00-测试装置;
110-加热器;
111-加热元件;112-电压转换元件;
120-换热器;
130-传感器;
131-第一温度传感器;132-第二温度传感器;133-流量传感器;134-第一压力传感器;135-第二压力传感器;
140-液冷接口;
150-供电接口;
160-供流管道;
170-回流管道;
200-待测液冷系统;
210-输入模块;
220-控制器;
230-供电系统;
310-电子阀;
320-风扇;
330-功率传感器;
340-箱体;
341-进风口;342-排风口;
410-显示器;
411-第一显示器;412-第二显示器;
500-测试系统;
510-柜体;
520-隔热板;
610-第一快速接头;
620-第二快速接头;
630-供电插头;
700-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测试装置100可以包括:加热器110、换热器120和传感器130。
其中,该加热器110用于输出热量以模拟服务器的发热状态,该加热器110可通过供电接口150与外部的供电系统连接。
该加热器110的发热状态还可反应出服务器的耗电情况,例如,可以反应出服务器的耗电功率。该加热器110的工作电压可以是直流电压,也可以是交流电压,本申请实施例对加热器110的工作电压的类型不作限制。
该换热器120可设置于加热器110的一侧以与加热器110换热,以模拟服务器的换热部件的换热。可选的,该换热器120可紧靠加热器110的一侧设置以与加热器110充分换热;该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连接,以从进液口121输入待测液冷系统200提供的冷媒以及从出液口122向待测液冷系统200输出吸热后的冷媒。
该传感器130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以检测待测液冷系统200对换热器120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换热器120和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可通过供流管道160、回流管道170和液冷接口140实现连接,其中,供流管道160的一端与换热器120的进液口121连接,供流管道160的另一端可通过液冷接口14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出液口连接,以使待测液冷系统200向换热器120供应冷媒;回流管道170的一端与换热器120的出液口122连接,回流管道170的另一端可通过液冷接口14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的进液口连接,以使换热器120中吸热后的冷媒回流至待测液冷系统200。该液冷接口140可以是快速接头,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接头,本申请实施例对液冷接口140的类型不作限制,只有能够与待测液冷系统200进行连接即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装置100,通过加热器110模拟服务器的发热状态以及利用设置于加热器110一侧的换热器120来模拟服务器的换热部件的换热状态,如此,将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连接后可模拟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带载运行状态,进而使得传感器130检测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可以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实际换热能力,为待测液冷系统200的换热性能验证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进而可提高验证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测试装置100的结构精简,还可使待测液冷系统200的验证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测液冷系统200的运行模式可以为正常模式、故障模式、低负荷模式和过载模式等多种模式,采用本申请实施的测试装置100可对待测液冷系统200带载状态下的各运行模式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进行检测,以提供待测液冷系统200带载状态下各运行模式的换热性能参数,可进一步提高待测液冷系统200性能验证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输入模块210和控制器220。
该输入模块210用于输入服务器的功率参数;控制器220分别与输入模块210和加热器110连接,以根据功率参数控制加热器110输出对应的热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输入模块210可输入发热状态不同的服务器的功率参数,如此可以使控制器220根据不同的功率参数控制加热器110输出对应的热量,以模拟不同服务器的发热状态,以便检测待测液冷系统200安装于不同服务器上的换热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该加热器110可以包括加热元件111和电压转换元件112;其中,加热元件111通过电压转换元件112与供电系统230连接,电压转换元件112与控制器220连接,以使控制器220根据功率参数控制电压转换元件112向加热元件111提供对应的电压,进而控制加热元件111输出对应的热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输入模块210还用于输入服务器的换热参数,该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子阀310,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的回流管道170上;电子阀310与控制器220连接,以使控制器220根据换热参数控制电子阀310的开合度。如此,可以控制换热器120中冷媒的流量,以模拟不同服务器中换热部件的换热能力。
例如,当模拟换热能力强的服务器时,输入其换热参数后,控制器220控制电子阀310全开;当模拟换热能力适中的服务器时,输入其换热参数后,控制器220控制电子阀310半开;当模拟换热能力弱的服务器时,输入其换热参数后,控制器220控制电子阀310开合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电子阀310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的供流管道160上,则可能会因电子阀310的开合度不够而防止冷媒灌满换热器120,造成换热器120空灌,影响换热器120的换热性能。因而,通过将电子阀310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回流管道170上,可避免换热器120发生空灌的现象,提高换热能力调节的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仅用于说明电子阀310的开合度与所模拟服务器换热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对电子阀310的开合度进行限制,电子阀310的开合度与输入功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供流信息包括第一温度信息,回流信息包括第二温度信息,传感器13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2。
第一温度传感器131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的供流管道160上,以检测第一温度信息;其中,由于供流管道160上的冷媒由待测液冷系统200输出至换热器120中,则第一温度信息可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所供应冷媒的温度信息,即由待测液冷系统200输出的冷媒的温度信息。
第二温度传感器132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的回流管道170上,以检测第二温度信息;其中,由于回流管道170上的冷媒由换热器120向待测液冷系统200回流的冷媒,则第二温度信息可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回流进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冷媒的温度信息,即输入至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冷媒的温度信息。
基于此,第一温度传感器131所检测出的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2所检测出的第二温度信息可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的换热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之间的温差来定量确定待测液冷系统200的换热性能,提高验证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回流信息包括流量信息,传感器130包括:流量传感器133,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的回流管道170上,以检测流量信息,该流量信息可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的流量状态。如此,还可以利用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之间的温差以及流量信息准确计算待测液冷系统200的换热参数,提高验证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供流信息包括第一压力信息,回流信息包括第二压力信息,传感器130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3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35。
第一压力传感器134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的供流管道160上,以检测第一压力信息,该第一压力信息可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其供流管道160上的压力状态。
第二压力传感器135设置于换热器120与待测液冷系统200之间的回流管道170上,以检测第二压力信息,该第二压力信息可反应出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其回流管道170上的压力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测液冷系统200正常时,待测液冷系统200与换热器120之间的供流管道160和回流管道170上的压力信息位于正常压力范围内;当待测液冷系统200发生漏液时,待测液冷系统200与换热器120之间的供流管道160和回流管道170上的压力信息则小于正常压力范围中的最小压力值。基于此,可以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13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35检测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是否发生漏液,有利于检测待测液冷系统200带载状态下的密封性能,以便去除非密封状态下的检测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该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风扇320,设置于加热器110的另一侧;控制器220与风扇320连接,以根据第二温度信息打开或关闭风扇320。
控制器220根据第二温度信息打开或关闭风扇320的方式可以是:当第二温度信息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器220控制风扇320打开;当第二温度信息小于温度阈值时,控制器220控制风扇320关闭。如此,可以模拟服务器中的风冷散热,且避免加热器110温度过高。
其中,风扇320和换热器120分别设置于加热器110的两侧,风扇320可将加热器110发出的热量加速传递至换热器120,提高换热器120的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器110连接至供电系统230,测试装置100还包括:功率传感器330,设置于加热器110与供电系统230之间,以检测功率信息。
由于供电系统230的电压和电流也可反应出供电系统230的功率大小,因而该功率传感器330还可以是用于检测供电系统230电压、电流或功率的传感器130。本申请对于功率传感器330的类型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对供电系统230的检测即可。
基于此,可通过功率传感器330检测供电系统230所提供的电压、电流或功率是否正常,以验证供电系统230的设计是否满足需求;此外,还可以利用功率信息异常去除非正常供电情况下的检测数据,提高验证的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中,加热器110与供电系统230之间设置有供电接口150,使得加热器110可通过供电接口150与供电系统230进行连接;该功率传感器330可设置于加热器110与供电接口150之间,以便对接入的供电系统230进行检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410。该显示器410可以与控制器220连接,以显示供流信息、回流信息、功率信息以及根据供流信息、回流信息和功率信息输出的报警信息。
其中,报警信息的显示可以是控制器220根据供流信息超过供流信息阈值时,控制显示器410输出,也可以是控制器220根据回流信息或功率信息超过各自对应的信息阈值时控制显示器410输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箱体340,该箱体340可以包括进风口341和排风口342,进风口341和排风口342位于相对侧;加热器110位于进风口341侧,换热器120位于排风口342侧。如此,可以依靠风力将加热器110输出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器120。
在一个示例中,风扇320设置于进风口341处,以沿风向对加热器110进行散热;风扇320可以为多个,多个风扇320可在进风口341与加热器110之间形成风扇墙。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试系统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测试系统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柜体510,柜体510内设置有多个上述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测试系统500可用于模拟大规模部署服务器的发热状态和换热状态,有利于提供与大规模部署服务器相适配的待测液冷系统200在带载状态下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可提高验证的准确性和降低验证成本。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多个换热器120的进液口121可分别通过第一快速接头610连接至待测液冷系统200的出液口;多个换热器120的出液口可分别通过第二快速接头620连接至待测液冷系统200的进液口。如此,待测液冷系统200可通过第一快速接头610集中向多个换热器120提供冷媒,以及通过第二快速接头620集中输入多个换热器120输出的冷媒。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测试装置100中的显示器41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器411和第二显示器412,其中,第一显示器411用于显示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第二显示器412用于显示功率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加热器110与供电系统230之间的供电接口150可以包括供电插头630,其中,各加热器110分别与供电插头630并联,该供电插头630与供电系统230连接,以使供电系统230向加热器110供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测试装置100沿柜体510的高度方向顺次设置,柜体5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隔热板520。如此可以对柜体510的空隙处进行封堵,避免影响风冷散热的模拟效果。
其中,该隔热板520可以是隔热防火盲板,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隔热板,隔热板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隔热板的类型不作限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该测试系统500还可以包括:客户端700,与传感器130连接,以接收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如此,可以利用客户端700远程记录待测液冷系统200的检测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客户端700可与多个测试装置100的控制器220分别连接,以远程接收供流信息、回流信息、供流信息和报警信息,有利于集中提供待测液冷系统200的检测数据,以便进行换热性能验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输出热量以模拟服务器的发热状态;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加热器的一侧以与所述加热器换热,所述换热器与待测液冷系统连接;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以检测所述待测液冷系统对所述换热器的供流信息和回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所述服务器的功率参数;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输入模块和所述加热器连接,以根据所述功率参数控制所述加热器输出对应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还用于输入所述服务器的换热参数,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
电子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
所述电子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换热参数控制所述电子阀的开合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流信息包括第一温度信息,所述回流信息包括第二温度信息,所述传感器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供流管道上,以检测所述第一温度信息;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以检测所述第二温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信息包括流量信息,所述传感器包括:
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以检测所述流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流信息包括第一压力信息,所述回流信息包括第二压力信息,所述传感器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供流管道上,以检测所述第一压力信息;
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待测液冷系统之间的回流管道上,以检测所述第二压力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扇,设置于所述加热器的另一侧;
控制器,与所述风扇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信息打开或关闭所述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连接至供电系统,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
功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加热器与所述供电系统之间,以检测功率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位于相对侧;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进风口侧,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排风口侧。
10.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测试装置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顺次设置,所述柜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隔热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客户端,与所述传感器连接,以接收所述供流信息和所述回流信息。
CN202021049903.6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212180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9903.6U CN21218067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9903.6U CN21218067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0671U true CN212180671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9903.6U Active CN21218067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0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110A (zh) * 2022-07-20 2022-10-0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液冷数据中心测试设备及液冷数据中心测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110A (zh) * 2022-07-20 2022-10-0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液冷数据中心测试设备及液冷数据中心测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5190B2 (en) Leak detec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for liquid cooling of electronic racks of a data center
US11094977B2 (e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passive battery pack cooling
WO2010010617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655286B2 (en) Facilitating fluid level sensing
CN102915776B (zh)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试验方法
CN102804098A (zh) 电气装置冷却效率监视
CN212180671U (zh)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CN209159450U (zh) 一种自动补液的液冷充电桩
TWM578928U (zh) 冷卻液分佈系統
CN111537559A (zh) 一种测试装置和系统
Alkharabsheh et al. Failure analysis of direct liquid cooling system in data centers
CN102507638B (zh) 一种用于igbt模块的水冷测试装置
CN115507310A (zh) 用于流体管理和泄漏传感器的分段式架构
Sahini et al. Rack-level study of hybrid cooled servers using warm water cooling for distributed vs. centralized pumping systems
Erde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RAH bypass for enclosed aisle data centers
RU2632400C1 (ru)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кластер с погруж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охлаждения
US1171190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and controlling a leak segrega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of an electronics rack
CN216054825U (zh) 燃料电池水热管理测试系统
Zhang et al. Real time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ler for data center
CN110008547A (zh) 一种水下数据采集舱直流电源模块的传热分析方法
Sundaralingam et al. Modeling thermal mass of a data center validated with actual data due to chiller failure
CN109634389B (zh) 计算机硬盘水冷组件测试治具
Siddarth et al. Impact of Static Pressure Differential Between Supply Air and Return Exhaust on Server Level Performance
CN219957721U (zh) 一种主板热源模拟测试装置
Sickinger et al. Energ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quila's Aquarius Fixed Cold Plate Cooling System at NREL's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e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