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2964U - 电磁线圈 - Google Patents

电磁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2964U
CN212162964U CN202020453069.0U CN202020453069U CN212162964U CN 212162964 U CN212162964 U CN 212162964U CN 202020453069 U CN202020453069 U CN 202020453069U CN 212162964 U CN212162964 U CN 212162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magnetic coil
connecting portion
plastic
concav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30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庆军
陈勇好
郑利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n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n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372499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2162964(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n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n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30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2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296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127 priority patent/WO2021196827A2/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34045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46630A/ko
Priority to JP2022548833A priority patent/JP7475467B2/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28Encapsulating, encasing or sea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子组件外表面设置有塑封层。塑封层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塑封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设有连接部。定子组件包括骨架和插针,插针穿过连接部安装在骨架上。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由于在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使得连接部的厚度与塑封层的厚度差距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注塑冷却后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即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气泡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Description

电磁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在制冷技术领域,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定子组件的外表面设有塑封层,塑封层能够对定子组件提供保护和绝缘。定子组件包括插针,插针需要设置连接部进行保护和绝缘,连接部设于塑封层的外周面上,且连接部的厚度大于塑封层的厚度。通常将定子组件放入注塑模具中直接注塑形成塑封层和连接部,且在注塑冷却之后,塑封层和连接部均会发生遇冷收缩效应,且厚度越大的部分收缩越剧烈。由于塑封层和连接部的厚度相差较大,因而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冷却之后收缩剧烈,导致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缩孔会导致气泡的产生,严重影响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磁线圈,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线圈的连接部与塑封层厚度相差过大导致连接部容易产生气泡问题,改善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外表面设有塑封层。所述塑封层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塑封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定子组件包括骨架和插针,所述插针穿过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骨架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封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一内凹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线圈,由于在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使得连接部的厚度与塑封层的厚度差距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注塑冷却后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即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气泡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凹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和下端。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易于加工成型。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凹部的上端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内凹部的上端设有第二倒角。如此设置,进一步减小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的厚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上端面之间为10°-80°,所述第二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0°-80°。如此设置,使得连接部整体更加美观。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塑封层的一端连接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灌封胶层,所述灌封胶层与所述绝缘外壳内表面密封连接,且所述灌封胶层充满整个绝缘外壳内部。设置绝缘外壳和灌封胶层,便于线缆与插针的装配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超声波焊接的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且使焊接材料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绝缘外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绝缘外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穿设线缆。如此设置,便于在绝缘外壳内部穿设线缆。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灌封胶层的材质为环氧树脂。如此设置,使得灌封胶层的绝缘性能更佳。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设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如此设置,增大了连接部与灌封胶层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灌封胶层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塑封层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设置,便于塑封层与连接部加工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1、定子组件;11、骨架;12、插针;2、塑封层;21、上端面;22、下端面;3、连接部;31、第一内凹部;311、第一侧壁;312、第二侧壁;313、第一底部;314、第一倒角;32、第二内凹部;321、第三侧壁;322、第四侧壁;323、第二底部;324、第二倒角;4、绝缘外壳;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5、灌封胶层;6、线缆。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半剖视图。该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定子组件1外表面设置有塑封层2。塑封层2包括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塑封层2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之间设有连接部3。定子组件1包括骨架11和插针12,插针12穿过连接部3安装在骨架11上。连接部3与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分别位于连接部3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在连接部3与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使得连接部3的厚度与塑封层2的厚度差距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注塑冷却后连接部3和塑封层2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即连接部3和塑封层2连接处产生气泡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贯穿连接部3的上端和下端。如图1所示,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整体均呈槽状,且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上下两端是贯通的。由于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成型,并且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结构越简单,则针对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开模越容易,通过注塑加工出的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质量越好。因此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上下两端贯通有利于简化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结构,使得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易于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俯视图。第一内凹部31包括第一侧壁311、第二侧壁312和第一底部313。第一侧壁311位于靠近塑封层2的一侧,第二侧壁312位于远离所述塑封层2的一侧,第一底部313位于靠近所述插针12的一侧。第二内凹部32包括第三侧壁321、第四侧壁322和第二底部323。第三侧壁321位于靠近塑封层2的一侧,第四侧壁322位于远离所述塑封层2的一侧,第二底部323位于靠近所述插针12的一侧。如图2所示,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只是减小了连接部3和塑封层2连接处的厚度,对连接部3的绝缘和保护作用没有影响。优选地,第一内凹部31的第一侧壁311为塑封层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内凹部32的第三侧壁321为塑封层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有效利用了塑封层2的现有机构进行加工成型,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内凹部31的上端设有第一倒角314,第二内凹部32的上端设有第二倒角324。在设置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之后,连接部3的厚度已经大大减小。但是由于第一底部313上端一侧具有棱角以及第二底部323上端一侧具有棱角。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倒角314和第二倒角324,减小了第一底部313上端和第二底部323上端的棱角,使得连接部3的总体厚度进一步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倒角314所在平面与塑封层2上端面21之间的夹角为10°-80°。第二倒角324所在平面与塑封层2上端面21之间的夹角为10°-80°。如果第一倒角314与塑封层2上端面21所在平面的夹角小于10°或者大于80°,以及第二倒角324与塑封层2上端面21所在平面的夹角小于10°或者大于80°,则第一倒角314和第二倒角324均会显得过于平缓,整体显得不美观。因此,如此设置能够使得连接部3整体更加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3远离塑封层2的一端连接有绝缘外壳4,绝缘外壳4内设有灌封胶层5,灌封胶层5与绝缘外壳4内表面密封连接,且灌封胶层5充满整个绝缘外壳4内部。在装配过程中,将线缆6与插针12固定连接之后,需在线缆6和插针12的连接处设置绝缘外壳4,再通过在绝缘外壳4内设置灌封胶层5,使得线缆6和插针12的连接处被牢固固定在绝缘外壳4内部。因此,通过设置绝缘外壳4和灌封胶层5,便于线缆6与插针12的装配固定。
进一步地,绝缘外壳4与所述连接部3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超声波焊接的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且使焊接材料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绝缘外壳4一侧设有第一开口41,绝缘外壳4通过第一开口41连接连接部3,绝缘外壳4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42,第二开口42用于穿设线缆6。如图3所示,插针12一端封装在连接部3内部,插针12另一端与线缆6的一端固定连接,而线缆6的长度较长,且线缆6有一部分穿出绝缘外壳4暴露在绝缘外壳4的外面。因此,绝缘外壳4通过设置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能够便于在绝缘外壳4内部穿设线缆6。
优选地,灌封胶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为最常见的固化剂之一,且环氧树脂优点十分突出,主要在于环氧树脂固化时收缩率低,不易产生气泡,且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使用环氧树脂能够使灌封胶层5的绝缘性能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3的下端设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如此设置,有效扩大了连接部3的表面积,即增大了灌封胶层5与连接部3的接触面积,使灌封胶层5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塑封层2与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便于塑封层2与连接部3加工成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外表面设有塑封层(2),所述塑封层(2)包括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所述塑封层(2)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之间设有连接部(3);
所述定子组件(1)包括骨架(11)和插针(12),所述插针(12)穿过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骨架(11)上;
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所述第一内凹部(31)和所述第二内凹部(3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1)和所述第二内凹部(32)贯穿所述连接部(3)的上端和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1)的上端设有第一倒角(314),所述第二内凹部(32)的上端设有第二倒角(3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314)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2)上端面(21)之间为10°-80°;和/或
所述第二倒角(324)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2)上端面(21)之间的夹角为1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远离所述塑封层(2)的一端连接有绝缘外壳(4),所述绝缘外壳(4)内设有灌封胶层(5),所述灌封胶层(5)与所述绝缘外壳(4)内表面密封连接,且所述灌封胶层(5)充满整个绝缘外壳(4)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4)与所述连接部(3)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4)一侧设有第一开口(41),所述绝缘外壳(4)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1)连接所述连接部(3),所述绝缘外壳(4)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42),所述第二开口(42)用于穿设线缆(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胶层(5)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的下端设有凹凸不平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层(2)与所述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2020453069.0U 2020-03-31 2020-03-31 电磁线圈 Active CN21216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069.0U CN212162964U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磁线圈
PCT/CN2021/071127 WO2021196827A2 (zh) 2020-03-31 2021-01-11 电磁线圈
KR1020227034045A KR20220146630A (ko) 2020-03-31 2021-01-11 전자 코일
JP2022548833A JP7475467B2 (ja) 2020-03-31 2021-01-11 電磁コイ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069.0U CN212162964U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磁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2964U true CN212162964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2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3069.0U Active CN212162964U (zh) 2020-03-31 2020-03-31 电磁线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75467B2 (zh)
KR (1) KR20220146630A (zh)
CN (1) CN212162964U (zh)
WO (1) WO2021196827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6827A3 (zh) * 2020-03-31 2023-03-30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线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3282B2 (ja) 2010-12-20 2013-08-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
CN104283398B (zh) 2013-07-10 2018-07-03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步进电机线圈及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CN203480975U (zh) 2013-07-23 2014-03-12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线圈
CN204004704U (zh) 2014-07-15 2014-12-10 无锡其诺电气有限公司 空调用电子膨胀阀定子线圈
CN204878955U (zh) 2015-06-09 2015-12-16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及其电子膨胀阀
CN204857361U (zh) 2015-08-06 2015-12-09 中山市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电磁线圈结构
CN208796747U (zh) 2018-08-01 2019-04-26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圈装置
CN212162964U (zh) * 2020-03-31 2020-12-15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电磁线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6827A3 (zh) * 2020-03-31 2023-03-30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线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46630A (ko) 2022-11-01
JP2023524341A (ja) 2023-06-12
JP7475467B2 (ja) 2024-04-26
WO2021196827A2 (zh) 2021-10-07
WO2021196827A3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3562B (zh) 馬達定子及其製造方法
CN212162964U (zh) 电磁线圈
JP2559849B2 (ja) Icカード
JPWO2005069462A1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用電装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8055794A (zh) 一种防水紧固外壳
CN113904041A (zh) 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
US20150144319A1 (en) Part of a container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function of a heat si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
CN210073845U (zh) 智能功率模块封装结构
US6885088B2 (en) Flat leadframe for a semiconductor package
CN216054939U (zh) 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
KR100763805B1 (ko) 몰드 전자 코일 및 몰드 전자 코일 제조 방법
CN207995523U (zh) 一种防水紧固外壳
KR200353280Y1 (ko) 냉동창고용 조립식 도어
CN211907243U (zh) 一种电容器外壳
CN111082552A (zh) 定子组件、主轴电机及数控车床
CN106766609B (zh) 组装式内胆组件、制冷设备用箱体及制冷设备
KR100448432B1 (ko) 에어-캐버티 플라스틱 패키지용 성형 금형
CN220066999U (zh) 定子及电机
CN213692041U (zh) 一种引线框架及芯片封装结构
CN208353003U (zh) 一种防水电源
CN220493360U (zh) 灌胶式电子元器件
CN213366588U (zh) 一种车用电子器件框架
CN211930863U (zh) 扬声器
CN216487561U (zh) 线圈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膨胀阀
CN216145698U (zh) 电池壳体及纽扣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