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333U - 焚烧炉液压站 - Google Patents

焚烧炉液压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5333U
CN212155333U CN202020517598.2U CN202020517598U CN212155333U CN 212155333 U CN212155333 U CN 212155333U CN 202020517598 U CN202020517598 U CN 202020517598U CN 212155333 U CN212155333 U CN 212155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mmunicated
storage tank
pump
val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75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ebo Hydraulic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ebo Hydraulic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ebo Hydraulic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ebo Hydraulic Ma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175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5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5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5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焚烧炉液压站,包括安装底板,该安装底板上安装有储油箱和两套供油泵组单元,该储油箱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单元、回油单元和冷却单元;所述供油泵组单元包括第一泵,该第一泵的吸油口与所述储油箱连通,其出油口与所述供油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通,该供油过滤单元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与执行机构连通,该第一泵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回油单元的一端与执行机构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二泵,该第二泵的吸油口分别与所述储油箱连通,其出油口通过进液管与冷却器的进液口连通,该冷却器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储油箱连通,该第二泵由第二电机驱动。整体性能可靠、油液自清洁、便于维护。

Description

焚烧炉液压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焚烧炉液压站。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日益增长与处理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方法。在各种垃圾焚烧技术中,炉焚烧技术将是目前生活垃圾的主流焚烧技术。垃圾通过给料器的运动进入焚烧炉,再通过炉排的往复运动实现垃圾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和燃烧,借助于锅炉和汽轮发电机,实现化学能→热能→电能的转换,从而实现垃圾焚烧发电过程。垃圾焚烧发电的运行效果关系到市政、环保和能源调度,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重大,因此,要求投入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体设备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垃圾焚烧发电的整个过程和炉排、给料器、料层、除渣机和隔离门的运行或其处的状态密切相关,各对象的运动依靠液压站提供动力源予以实现,因此垃圾焚烧炉的液压站必须满足性能可靠、流量充足、压力恒定、油液自清洁、便于维护等特性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厂恶劣工况和连续运转的需求。
但是现有的焚烧炉液压站,结构较简单,由于没有过滤系统造成进入执行机构的液压油中存在赃物,导致液压站运行不稳定,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传统液压站的内部零件因为过热而损坏,从而降低液压站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焚烧炉液压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焚烧炉液压站,包括安装底板,该安装底板上安装有储油箱和两套供油泵组单元,该储油箱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单元、回油单元和冷却单元;
所述供油泵组单元包括第一泵,该第一泵的吸油口与所述储油箱连通,其出油口与所述供油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通,该供油过滤单元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与执行机构连通,该第一泵由第一电机驱动;
所述回油单元的一端与执行机构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二泵,该第二泵的吸油口分别与所述储油箱连通,其出油口通过进液管与冷却器的进液口连通,该冷却器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储油箱连通,该第二泵由第二电机驱动。
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储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第一泵进入供油过滤单元,通过供油过滤单元过滤后进入执行机构,然后经回油单元进入储油箱,当储油箱内油温过高时,第二泵动作将储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至冷却器,经冷却器冷却后又返回至储油箱,一方面避免了因杂物进入液压站而影响到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对液压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降低油温,避免液压站内部零件因为过热而损坏,提高了液压站的使用效果;同时本方案中有两套供油泵组单元,当其中一组供油不足时可启动另一组备用,整体性能可靠、流量充足、压力恒定、油液自清洁、便于维护,完全满足垃圾焚烧发电厂恶劣工况和连续运转的需求。
作为优选,在所述出油管上通过蓄能管连接有蓄能器。
该方案,蓄能器能够对油压过高时产生的多余能量进行吸收,防止压力波动,提高运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回油单元包括与执行机构连通的回油管,该回油管上连接有第一手扳阀,该第一手扳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过滤器,两个该第一过滤器分别与储油箱连通。
该方案,第一过滤器用于拦截油液从后端系统带回的杂质,避免了储油箱的污染,同时设置两个第一过滤器,当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或者需要更换时,可直接使用另一个,可连续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上靠近所述储油箱的一端与第二手扳阀连通,该第二手扳阀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过滤器,该第二过滤器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该方案,冷却过程中再次对储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过滤,提高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供油过滤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储油箱上的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所述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三过滤器,该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且该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上的进油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块的出油孔与所述出油管连通,在所述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上均设有板式单向阀、电磁溢流阀和压力表,在所述第一阀块上设有溢流阀,在所述第二阀块上设有压力继电器,该压力继电器与所述第一泵电连接。
如此设置,将第三过滤器、电磁溢流阀、板式单向阀、压力表、压力继电器集装在阀块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为保证后端精密液压元件(如比例换向阀)的可靠运行,压力油的洁净度必须维持在较高等级,因此过滤作为重要功能也必采用了双通道设计。该单元上的电磁溢流阀用于调节和稳定输出压力,板式单向阀的作用是防止后端压力油倒灌,可实现不停机拆卸元件。压力继电器用于监控输出压力,如压力出现异常可自动切换到备用单元并报警,保证了系统的连续运转。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泵的吸油口与储油箱的连接处设有蝶阀,该蝶阀上设有阀位检测开关。
如此设置,第一泵的吸油口与储油箱连接处装有蝶阀,方便油泵的更换;蝶阀上装有阀位检测开关,可以避免蝶阀关闭时油泵运转的误操作对系统造成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泵的泄油口通过泄油管道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作为优选,在所述储油箱上还设有空气过滤器、液位控制继电器、电加热器、温度控制器和液位液温计,该温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泵和电加热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的思路,将液压站必要的功能划分成各个独立的单元分别设计制造,再采用法兰和管接头简单连接起来构成整套系统,有利于后期的拆卸维修;且设置了供油过滤单元和冷却单元,一方面避免了因杂物进入液压站而影响到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对液压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降低了油温,避免液压站内部零件因为过热而损坏,提高了液压站的使用效果;同时本方案中有两套供油泵组单元,当其中一组供油不足时可启动另一组备用,确保了设备的无间断安全运转,整体性能可靠、流量充足、压力恒定、油液自清洁、便于维护,特别适合垃圾电厂焚烧炉环境恶劣且对设备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供油过滤单元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的其中一个阀块的第一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第二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5的第三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5的第四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4中的另一个阀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附图10所示的焚烧炉液压站,包括安装底板1,该安装底板1上安装有储油箱2和两套供油泵组单元3,两套供油泵组单元3位于储油箱2的一侧,该储油箱2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单元4、回油单元5、冷却单元6和蓄能器7,供油过滤单元4和回油单元5位于储油箱2上端,供油泵组单元3也可以设置成三套或多套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供油泵组单元3包括第一泵32,该第一泵32由第一电机31驱动,该第一泵32的吸油口与储油箱2连通,其出油口与供油过滤单元4的进油口连通,在第一泵32的吸油口与储油箱2的连接处设有蝶阀33,该蝶阀33上设有阀位检测开关34。第一泵32的泄油口通过泄油管道35与储油箱2连通,当第一泵32的压力过高时通过该泄油管道35泄压,以保护第一泵32。
供油过滤单元4包括两组,可参考图4-图9,其中第一组为第一阀块41,另一组为第二阀块41′,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整体呈矩形结构,具体地,第一阀块4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过滤器进油孔420和过滤器出油孔421,第三过滤器42连接在过滤器进油孔420和过滤器出油孔421处,阀块进油孔410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过滤器进油孔420连通,阀块进油孔410通过第一管道36与第一泵32连通,阀块出油孔41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阀块出油孔411与出油管49连通,出油管49与后端执行机构连通,出油管49上通过蓄能管71与蓄能器7连接,溢流阀进油孔480与阀块出油孔411连通,溢流阀溢流孔481与阀块溢流孔413连通,阀块溢流孔413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储油箱2连通,溢流阀48安装在溢流阀进油孔480和溢流阀溢流孔481处,电磁溢流阀进油孔440与电磁溢流阀溢流孔441沿水平方向设置,电磁溢流阀溢流孔441与阀块溢流孔413连通,电磁溢流阀进油孔440与过滤器出油孔421连通,电磁溢流阀44连接在电磁溢流阀进油孔440和电磁溢流阀溢流孔441处,板式单向阀进油孔430与过滤器出油孔421连通,板式单向阀出油孔431与阀块汇流孔414连通,板式单向阀43连接在板式单向阀进油孔430和板式单向阀出油孔431处,阀块汇流孔414与阀块出油孔411连通,压力表孔450与过滤器出油孔421连通,压力表45连接在压力表孔450处。
第二阀块41′整体与第一阀块41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可参考图9,在第二阀块41′上设有压力继电器进油孔460,压力继电器进油孔460沿水平方向设置,压力继电器46安装在压力继电器进油孔460处,该压力继电器46与第一泵32电连接,在第二阀块41′上没有设溢流阀进油孔480和溢流阀溢流孔481。第二阀块41′上的阀块出油孔411与第一阀块41上的阀块汇流孔414之间通过汇流管47连通。该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上的进油孔410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泵32的出油口连通,当正在使用的一组压力不足或出现故障时,压力继电器46输送信号给另一组的第一泵32,另一组的第一泵32启动,继续连续使用。
回油单元5包括与后端执行机构连通的回油管51,该回油管51上连接有第一手扳阀53,该第一手扳阀53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过滤器52,两个该第一过滤器52分别与储油箱2连通。
冷却单元6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二泵62,第二泵62和第二电机61位于储油箱2上端位置,该第二泵62的吸油口分别与储油箱2连通,其出油口通过进液管63与冷却器66的进液口连通,该冷却器66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64与储油箱2连通,该第二泵62由第二电机61驱动。在出液管64上靠近储油箱2的一端与第二手扳阀65连通,该第二手扳阀65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过滤器67,该第二过滤器67与储油箱2连通。当其中一个第二泵62出现问题时可切换至另一个第二泵62,实现了连续使用,同理,当其中一个第二过滤器67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时,可切换至另一个第二过滤器67。
为了更好地控制储油箱2内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在储油箱2上还设有空气过滤器21、液位控制继电器25、电加热器24、温度控制器23和液位液温计22,该温度控制器23分别与所述第二泵62和电加热器24电连接。设置的空气过滤器21能够有效的对液压站在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余废气进行过滤和转换,从而保证液压站内的空气质量,保障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
请参考10,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如下:其中一个第一泵32工作,将储油箱2内的液压油输送至对应的一个第一阀块41内,然后经过第三过滤器42过滤后由出油管49进入后端执行机构,当压力继电器46检测到油压异常时,会将信号反馈至另一个第一泵32处,即开启了另一组备用的供油泵组单元3,与该组供油泵组单元3对应的供油过滤单元4同时启动,实现了连续不间断工作;从后端执行机构返回的液压油经回油管51后进入其中一个第一过滤器52,然后经该第一过滤器52流回储油箱2内,当其中一个第一过滤器52需更换时,手动掰动第一手扳阀53,回油会通过另一个第一过滤器52过滤后流回储油箱2。当液位液温计22显示油温过高时,第二泵62启动,储油箱2内的液压油经进液管63流进冷却器66内,冷却后经出液管64和第二过滤器67后流回储油箱2,当液位液温计22显示油温过低时,电加热器24启动对储油箱2内的液压油加温。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该安装底板(1)上安装有储油箱(2)和两套供油泵组单元(3),该储油箱(2)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单元(4)、回油单元(5)和冷却单元(6);
所述供油泵组单元(3)包括第一泵(32),该第一泵(32)的吸油口与所述储油箱(2)连通,其出油口与所述供油过滤单元(4)的进油口连通,该供油过滤单元(4)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49)与执行机构连通,该第一泵(32)由第一电机(31)驱动;
所述回油单元(5)的一端与执行机构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2)连通;
所述冷却单元(6)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二泵(62),该第二泵(62)的吸油口分别与所述储油箱(2)连通,其出油口通过进液管(63)与冷却器(66)的进液口连通,该冷却器(66)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64)与所述储油箱(2)连通,该第二泵(62)由第二电机(61)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油管(49)上通过蓄能管(71)连接有蓄能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单元(5)包括与执行机构连通的回油管(51),该回油管(51)上连接有第一手扳阀(53),该第一手扳阀(53)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过滤器(52),两个该第一过滤器(52)分别与储油箱(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64)上靠近所述储油箱(2)的一端与第二手扳阀(65)连通,该第二手扳阀(65)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过滤器(67),该第二过滤器(67)与所述储油箱(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过滤单元(4)包括连接在所述储油箱(2)上的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所述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三过滤器(42),该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之间通过汇流管(47)连通,且该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上的进油孔(41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泵(32)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块(41)的出油孔(411)与所述出油管(49)连通,在所述第一阀块(41)和第二阀块(41′)上均设有板式单向阀(43)、电磁溢流阀(44)和压力表(45),在所述第一阀块(41)上设有溢流阀(48),在所述第二阀块(41′)上设有压力继电器(46),该压力继电器(46)与所述第一泵(3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泵(32)的吸油口与储油箱(2)的连接处设有蝶阀(33),该蝶阀(33)上设有阀位检测开关(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32)的泄油口通过泄油管道(35)与所述储油箱(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焚烧炉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油箱(2)上还设有空气过滤器(21)、液位控制继电器(25)、电加热器(24)、温度控制器(23)和液位液温计(22),该温度控制器(23)分别与所述第二泵(62)和电加热器(24)电连接。
CN202020517598.2U 2020-04-09 2020-04-09 焚烧炉液压站 Active CN212155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7598.2U CN212155333U (zh) 2020-04-09 2020-04-09 焚烧炉液压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7598.2U CN212155333U (zh) 2020-04-09 2020-04-09 焚烧炉液压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5333U true CN212155333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8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7598.2U Active CN212155333U (zh) 2020-04-09 2020-04-09 焚烧炉液压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5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8503A (zh) 一种换热站无人值守的智能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209129693U (zh) 一种新型润滑油站系统
CN103742264B (zh) 燃气喷嘴清洗装置
CN207830249U (zh) 一种双轴破碎机的液压装置
CN212155333U (zh) 焚烧炉液压站
CN112324759A (zh) 盾构机油箱水冷系统及盾构机油箱水冷控制方法
CN212210758U (zh) 自动补水装置及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
CN202560670U (zh) 垃圾焚烧炉炉排驱动液压系统
CN210238747U (zh) 一种可自动封闭进水管路的拦污机构及预制泵站
CN219529434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液压站
CN219691887U (zh) 一种航空红油超高压动力站
CN2889441Y (zh) 环保型多功能高效真空滤油机
CN218553368U (zh) 一种双管路系统温控式滤油机
CN113695958B (zh) 一种机床主轴松拉刀供油装置
CN219389690U (zh) 干湿态无扰切换的超临界机组循环泵的冷水保护装置
CN108569793A (zh) 紧凑型家用净水机整机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3392311U (zh) 一种稳压机油滤清器
CN219826985U (zh) 除冰结构以及燃气轮机进气系统
CN201041072Y (zh) 开、闭式水循环冷却集装装置
CN112479278B (zh) 一种解决净水电器频繁停启工作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9449409U (zh) 一种可提高水质的无负压高铁路段洗手水回收装置
CN221120549U (zh) 一种用于调速器液压系统的滤油装置
CN221084954U (zh) 一种除尘器氧气隔绝装置
CN220110582U (zh) 汽轮机凝结水滤网不停机更换系统
CN115264358B (zh) 一种燃气轮机润滑油系统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