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5167U - 开关控制盒 - Google Patents

开关控制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5167U
CN212135167U CN202020017518.7U CN202020017518U CN212135167U CN 212135167 U CN212135167 U CN 212135167U CN 202020017518 U CN202020017518 U CN 202020017518U CN 212135167 U CN212135167 U CN 212135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wheel
switch
control modul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75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龙
林宇恒
翁子汉
罗丁格·汤马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vnuo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vnuo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vnuo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vnuo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75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5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5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5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控制盒,包括调控轮、控制模块和多个灯珠;调控轮对应设置有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电信号输出模块,当调控轮转动时,电信号输出模块向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控制模块对控制对象进行调控,其中,多个灯珠与调控轮通过控制模块信号相连,当调控轮转动不同角度时,多个灯珠选择性的点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控制盒,灯珠的点亮与调控轮的调节状态相适应,以利用灯珠出射光线直观的表征调节效果,使得操控效果更为直观。

Description

开关控制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开关控制盒。
背景技术
开关控制在家用电器及智能家居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然而,目前的开关控制,通常可用于电器的开启或关闭,而对于微调控制的调控模式,例如,灯具的明暗度调节,或声音播放设备的音量调节,均需要用户特别留意调控效果,操控效果不直观,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控效果较为直观的开关控制盒。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关控制盒,包括调控轮和控制模块和多个灯珠;所述调控轮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电信号输出模块,当所述调控轮转动时,所述电信号输出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对控制对象进行调控,其中,所述多个灯珠与所述调控轮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信号相连,当所述调控轮转动不同角度时,所述多个灯珠选择性的点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面盖,所述面盖上开设有避空槽,所述调控轮的部分结构从所述避空槽穿出所述面盖,所述多个灯珠所发出的光能够穿出所述面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光片,所述面盖设有夹槽,所述导光片夹设于所述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片上开设有多个隔槽,所述多个隔槽将所述导光片分隔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灯珠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片的靠近所述灯珠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灯珠对应收容在所述多个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相连,并用于检测所述调控轮的转角或位置,以生成检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灯珠选择性地点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盒体,所述面盖与所述盒体转动相连,所述盒体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开关按键,当按压所述面盖时,所述面盖相对所述盒体转动并抵压所述开关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面盖的周侧设有卡扣,所述盒体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相配合,且当按压所述面盖使得所述面盖相对所述盒体转动时,所述卡扣能够在所述卡槽内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控轮通过轮座与所述盒体相连接,所述调控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轮座,所述轮座转动连接于盒体,且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与所述轮座相接触的开关按键,当按压所述调控轮时,所述调控轮能够驱使所述轮座相对所述盒体转动,使得所述轮座抵压所述开关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座呈环状,且开设有轴槽,所述调控轮的转动与所述轴槽转动配合;和/或,所述轮座的一侧与所述开关按键相接触,另一侧通过转动连接部与所述盒体内的支撑体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控制盒,该开关控制盒包括调控轮、控制模块和多个灯珠,多个灯珠与调控轮通过控制模块信号相连,当调控轮转动不同角度时,多个灯珠选择性的点亮,由于灯珠的点亮与调控轮的调节状态相适应,从而可以利用灯珠出射光线直观的表征调节效果,使得操控效果更为直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控制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开关控制盒的圆圈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开关控制盒的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开关控制盒在安装使用状态下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开关控制盒沿I-I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开关控制盒中,面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开关控制盒中,面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出的面盖从内侧视角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示出的面盖沿II-II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开关控制盒,包括面盖10、盒体20、调控轮30、控制模块40和导光片50。
其中,面盖10与盒体20可拆卸地相连,以围合形成收容腔,收容腔用于收容开关控制盒内的控制模块40和导光片50等结构。面盖10上开设有避空槽 10a,调控轮30的部分结构从避空槽10a穿出面盖10,且能够相对盒体20转动,以利用调控轮30来进行电路控制。
具体地,调控轮30上设有电信号输出模块,电信号输出模块与控制模块40 电性连接。当调控轮30相对盒体20转动时,电信号输出模块向控制模块40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开关控制,例如调节灯的亮度或声音播放设备的音量大小。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轮30通过轮座31与盒体20相连接。具体地,轮座31呈环状,且开设有轴槽311。调控轮30的转轴30a与轮座31 上的轴槽311转动配合,进而调控轮30能够相对轮座31转动,以便通过调控轮30的转动,适应开关控制盒的控制模块40对控制对象的调控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调控轮30的转动操作来实现灯的亮度或音量的大小的调节,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信号输出模块能够改变输出电流或电阻的大小,进而通过调控轮30在转动不同角度时,对应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而使得控制模块40实现开关控制。对于调控轮30的控制模式,在此不作限制,只要电信号输出模块能够随调控轮30的转动生成控制信号,以输出至控制模块40,满足电路控制即可。例如,在利用调控轮30的转动操作控制风扇风量大小时,可以将控制模块40与风扇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从而调控轮30的转动,使得电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用于调控风量大小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模块40接收该控制信号后对风扇实施相应的电路控制。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包括PCB板或柔性电路板,以及与PCB板或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开关按键。在开关控制盒中,控制模块40包括与开关按键相对应的控制电路,开关按键可以是音量键或风量键,也可以是用于控制其它如灯具或电视等电器的按键,对于开关按键的控制对象在此不作限定。
开关按键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1个以上。例如,图1示出的开关控制盒中,控制模块40设有2个第一开关按键41、1个第二开关按键42和1个第三开关按键43。需要说明的是,2个第一开关按键41的控制对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应地,第一开关按键41、第二开关按键42和第三开关按键43的控制对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各开关按键的控制对象,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开关控制盒用来控制灯具时,2个第一开关按键41可以用于控制灯具的灯光亮度,具体地,其中一个第一开关按键41用于调亮,另一个第一开关按键41用于调暗。再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按键42用于控制灯具熄灭,第三开关按键43用于控制灯具开启。
开关控制盒还包括安装结构,以便将开关控制盒安装在墙体或桌子等安装环境中。对于开关控制盒的安装环境,还可以其他位置,例如装饰柜,在此不作限定。
安装结构可以是金属架60,金属架60可以是半包围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架60是金属片弯折形成,其弯折尺寸与盒体20的外形尺寸相适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架60与盒体20之间通过卡扣配合实现预固定。具体地,金属架60与盒体20相对的侧壁设有卡槽60a,盒体20的外壁设有与卡槽60a相配合的卡扣23,从而通过卡扣23与卡槽60a的配合,使得盒体20能够快捷地固定至金属架60。
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开关控制盒包括与金属架60相连接的外盖板 70,外盖板70开设有供面盖10外露的窗口71,以在外盖板70与金属架60相连接时,仍然能够操控面盖10上的调控轮30或开关按键,同时,外盖板70能够遮盖盒体20与安装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安装缝隙,使得开关控制盒在安装环境中更为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外盖板70和金属架60之间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或螺栓等锁紧件固定相连。例如,参阅图1所示,外盖板70上设有螺纹孔72,金属架60上设有与螺纹孔72相对应的穿孔60b,这样在金属架60安装在墙体、桌子等安装环境,并将盒体20与金属架60相连接后,将面盖10盖设在盒体20上,外盖板70盖设在面盖10的周侧,螺钉或螺栓等锁紧件穿过螺纹孔72和穿孔60b,并固定至安装环境。
继续参阅图1所示,盒体20内设有多个灯珠44,多个灯珠44并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灯珠44可以是单独设置在电路板上并安装于盒体20内,多个灯珠44也可以是集成在控制模块40的PCB板或柔性电路板,以减少对盒体20内部空间的占用,使得开关控制盒能够做得更小巧,对于多个灯珠44在盒体20内的安装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导光片50用于将灯珠44的光传至面盖10外,从而起到控制量提示效果。例如,调控轮30转动调节的过程中,多个灯珠44选择性的点亮,确切的说,调控轮30转动不同角度,灯珠44点亮的个数不同,从而经导光片50传出至面盖10外的光条的长度不同,以此表征调节状态。
以开关控制盒的调控轮30调节灯光亮度为例,灯光的亮度随着调控轮30 相对盒体20转动而明暗变化,此时,灯珠44点亮的数量变化对灯光调节的结果进行表征。例如,灯光调节至最亮时,所有灯珠44点亮,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导光片50的光条的长短衡量调节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灯珠44与调控轮30通过控制模块40信号相连,例如灯珠44的点亮个数与调控轮30的转动角度相对应,也即通过转动调控轮30,使得灯珠44选择性地点亮,可以通过这种结构实现。例如:盒体20内设有角度传感器,该角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40信号相连,并用于检测调控轮30的转角或位置。在调控轮30转动过程中,角度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调控轮30的转动角度或转动位置,生成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反馈给控制模块40,以使得控制模块40控制灯珠44选择性的点亮。也就是说,调控轮30转动过程中,灯珠44相应地被点亮,以此表征调控轮30的调节效果。这种采用导光板将灯珠44发出的光导出的方式来表征调节状态,即直观,且灯珠44的点亮后能够丰富开关控制盒的使用效果。
当然,调控轮30的转动,也可以是通过改变电流或电阻的方式,使得灯珠 44对应的被点亮。对于灯珠44的点亮模式,在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面盖10上开设有夹槽10b,导光片50的一侧与灯珠 44相对,另一侧卡设在夹槽10b内,从而在灯珠44发光时,导光片50引导光线射出面盖10。
进一步地,导光片50上开设有多个隔槽50a,多个隔槽50a将导光片50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单元51,每一个导光单元51对应一个灯珠44,从而灯珠44出射光线时,光线将从对应的导光单元51导出导光片50的出光面50b。需要说明的是,导光片50的出光面50b为背向灯珠44一侧的表面,导光片50 卡设在夹槽10b内时,导光片50的出光面50b外露于面盖10,以将光束导出。由于导光单元51之间被隔槽50a隔开,从而灯珠44出射光线将沿着对应的导光单元51导出,而不会出现光束扩散,影响提示效果。
导光片50的靠近灯珠44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51a,多个凹槽51a与多个导光单元51一一对应。结合图5所示,多个灯珠44对应地收容在多个凹槽51a 内,以便灯珠44发光时,灯珠44所出射的光线将沿对应的导光单元51射出面盖10,以清晰的呈现点亮后灯珠44所形成的光条,进而便于用户根据光条的长度直观地获知调控轮30对调控对象的调控状态。
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面盖10与盒体20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面盖10与盒体20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面盖10相对盒体20的转动角度可以是小于5°,避免面盖10下相对盒体20转动角度过大,容易出现松动,影响开关控制盒的使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盖10上设有轴销10c,盒体20上设有与轴销10c转动配合的配合槽21,面盖10与盒体20相配合时,轴销10c与配合槽21转动配合,且面盖10的周缘与盒体20的周缘存在缝隙,从而在按压面盖10时,面盖10 能够相对盒体20转动。
该实施例中,面盖10与设置在盒体20内的控制模块40上的开关按键相接触,例如,结合图1和图5所示,面盖10与第二开关按键42相接触,从而在按压面盖10的与第二开关按键42相对应的一侧时,面盖10能够抵压第二开关按键42,从而实现开关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盖10与盒体2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实现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预固定不影响面盖10相对盒体20转动。例如,面盖 10的周侧设有卡扣10d,盒体20的侧壁设有卡槽24,卡扣能够卡入卡槽24且能够在卡槽24内活动,从而在按压面盖10进行开关控制时,卡扣与卡槽24的配合不会干涉面盖10相对盒体20的转动,且卡扣与卡槽24的配合使得面盖10 与盒体20保持一定的装配状态。确切的说,该状态下,面盖10与第二开关按键42相接触,以在用户抵压面盖10按压第二开关按键42时,第二开关按键42 将被触发,以实现相应的开关控制。
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调控轮30的轮座31与盒体20之间转动配合,且轮座31与第三开关按键43相接触,在按压调控轮30时,调控轮30迫使轮座31相对盒体20转动并抵压第三开关按键43,实现开关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座31的一侧与第三开关按键43相接触,另一侧设有转动连接部312,该转动连接部312可以是转轴或轴销。盒体20内设有支撑体 22,支撑体22上开设有与转动连接部312转动配合的配合部22a,配合部22a 可以是轴孔,也可以是U形凹槽或弧形凹槽。只需要转动连接部312与支撑体 22上的配合部22a转动配合,使得按压调控轮30时,轮座31能够按压并触发第三开关按键43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盒的盒体20内还设置有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80,用于在探测热感信号源,以进行开关控制。例如,在开关控制盒应用于灯具时,当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探测到用户进入探测范围后,发出控制指令,使得控制模块40开启灯具。对于该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的开关控制应用场景,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所示,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可以集成在控制模块40的电路板上,以使得开关控制盒内的电元器件更为紧凑,便于设置,且利于组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也可以是独立设置在盒体20内,只需要满足其人体红外探测的功能需要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面盖10具有能够供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探测热感信号源的透射区。
结合图6和图7所示,面盖10包括面壳11和骨架12,其中,面壳1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材料,采用该材料作为面盖10 的面壳11,其既能够满足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进行热感探测的需要,也能够防止用户肉眼透过面壳11看到透射区的轮廓,确切的说,面壳11盖设在骨架12上,面壳11将形成整体外观面,不会观察到透光区而影响面盖10外观整体美感。
该实施例中,骨架12的材料可以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制成。以利用骨架12对面壳11形成支撑,防止面壳11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加工面壳11时,刚成型的面壳11 容易变形缩水,这是因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加工面壳11需要对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进行热熔,以在模具中成型面壳11,由于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从而在面壳11成型后,回温的过程中会收缩而容易变形及缩水。
结合图8和图9所示,面壳11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与骨架12相连接,这样,便可以利用面壳11在回温的过程中收缩,以紧紧地固定在骨架12上,相应地,骨架12能够对面壳11形成良好的支撑,从而防止面壳11变形。具体地,面壳11上设有卡槽111,骨架12上设有与卡槽111相配合的卡扣122,从而在面壳11从热塑模具取出后,可以直接扣接在骨架12,以利用面壳11冷却收缩的缩紧力加强面壳11与骨架12之间卡扣连接稳定性,且面壳11在骨架12的支撑下,不容易产生变形,以维持面盖10整体的外观美感,提升开关控制盒的整体表面质感。
进一步地,面壳11的壁厚均匀,也就是说,面壳11热塑成型时,材料的厚度相一致,从而防止局部厚薄不一而导致面壳11的外表面缩水变形,影响整体美感。需要说明的是,面壳11与骨架12进行卡扣配合的部分,虽然厚度与其他地方不同,但由于面壳11用于卡扣配合的结构占面壳11的整体结构极少,即便发生变形,对导致面壳11整体外观质感影响可以忽略,且由于面壳11与骨架12进行卡扣连接的部分,在骨架12的支撑作用下,也不容易产生缩水变形。
参阅图6所示,在面盖10包括面壳11和骨架12的实施例中,面壳11与调控轮3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通孔11a,骨架12与调控轮3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2a,第一通孔11a和第二通孔12a相对应,以形成避空槽10a,供调控轮30外露于面壳11外,以便通过调控轮30进行开关控制。
结合图7和图8所示,骨架12上开设有槽口121,槽口121在骨架12上的位置与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相对应,面壳11与骨架12相连接时,面壳11 覆盖槽口121的部分结构形成透射区,也就是说,槽口121的设置使得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0能够透过面壳11探测热感信号源,以适应开关控制盒的热感控制需要。
骨架12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开关按键41和第二开关按键42分别对应的凸棱 12c,凸棱12c分别与对应的开关按键对应接触,从而在按压面盖10使得面盖 10相对盒体20转动时,骨架12上的凸棱12c能够按压对应的开关按键,实现开关控制。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盖10上的夹槽10b与避空槽10a 相连通,夹槽10b将面盖10分隔成第一按压部101和第二按压部102,第一按压部101与2个第一开关按键41中的一个相接触,第二按压部102与2个第一开关按键41中的另一个相接触,从而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按压部101和第二按压部102独立的进行开关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盖10包括面壳11和骨架12的实施例中,面盖10上的夹槽10b将贯穿面壳11和骨架12。具体地,面壳11形成有第一槽缝11b,骨架12上形成有与第一槽缝11b相对应的第二槽缝12b,第一槽缝11b和第二槽缝12b构成夹槽10b,也就是说,导光片50夹设在夹槽10b时,导光片50夹设在第一槽缝11b的同时,导光片50也夹设在第二槽缝12b中,从而使得导光片 50能够将位于盒体20内的灯珠44所发出的光线传导至面壳11所在一侧,形成良好的调控光效提示效果。
结合图6所示,第一槽缝11b和第二槽缝12b的设置,使得面壳11和骨架 12上形成独立的第一按压部101和第二按压部102,继而按压第一按压部101 时,第二按压部102不受干扰,相应地,在按压第二按压部102时,第一按压部101不受干扰,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按压部101和第二按压部102分别对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按键41进行开关按压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控轮、控制模块和多个灯珠;所述调控轮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电信号输出模块,当所述调控轮转动时,所述电信号输出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控制模块对控制对象进行调控,其中,所述多个灯珠与所述调控轮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信号相连,当所述调控轮转动不同角度时,所述多个灯珠选择性的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所述面盖上开设有避空槽,所述调控轮的部分结构从所述避空槽穿出所述面盖,所述多个灯珠所发出的光能够穿出所述面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片,所述面盖设有夹槽,所述导光片夹设于所述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片上开设有多个隔槽,所述多个隔槽将所述导光片分隔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与所述灯珠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片的靠近所述灯珠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灯珠对应收容在所述多个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相连,并用于检测所述调控轮的转角或位置,以生成检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灯珠选择性地点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面盖与所述盒体转动相连,所述盒体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开关按键,当按压所述面盖时,所述面盖相对所述盒体转动并抵压所述开关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的周侧设有卡扣,所述盒体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相配合,且当按压所述面盖使得所述面盖相对所述盒体转动时,所述卡扣能够在所述卡槽内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轮通过轮座与所述盒体相连接,所述调控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轮座,所述轮座转动连接于盒体,且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与所述轮座相接触的开关按键,当按压所述调控轮时,所述调控轮能够驱使所述轮座相对所述盒体转动,使得所述轮座抵压所述开关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呈环状,且开设有轴槽,所述调控轮的转动与所述轴槽转动配合;和/或,所述轮座的一侧与所述开关按键相接触,另一侧通过转动连接部与所述盒体内的支撑体转动配合。
CN202020017518.7U 2020-01-06 2020-01-06 开关控制盒 Active CN212135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518.7U CN212135167U (zh) 2020-01-06 2020-01-06 开关控制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518.7U CN212135167U (zh) 2020-01-06 2020-01-06 开关控制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5167U true CN212135167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5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7518.7U Active CN212135167U (zh) 2020-01-06 2020-01-06 开关控制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5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53516A1 (en) Modular Sensor Switch
US9786452B2 (en) Modular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80041613A1 (en) Operation device
CN212135167U (zh) 开关控制盒
CN211627848U (zh) 开关控制盒
US5030893A (en) Wall box dimming system and face plate and switch assembly therefor
CN212225969U (zh) 用于车辆的换档手柄和车辆
CN215127144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788223U (zh) 一种具有氛围灯光显示的开关
CN216135629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JP6861384B2 (ja)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CN218957580U (zh) 复位结构、按键开关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CN218179037U (zh) 带温度显示的智能开关
CN219346384U (zh) 面板灯
CN219046488U (zh) 一种带呼吸灯及触控功能的旋钮控制模组
CN214697335U (zh) 智能门锁
CN215127478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0325977U (zh) 智能家居的室内中控屏及智能家居设备
CN212709175U (zh) 一种汽车室内触摸式顶灯及汽车
US7132955B2 (en) Domestic appliance
CN220584733U (zh) 具有照明效果的无线门铃接收器
CN218447095U (zh) 一种带有补光装置的显示器及会议机
CN218069699U (zh) 一种带呼吸灯及大圆屏显的按压旋钮开关
JPH06189381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送信機
JP427386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